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

一、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对称,三位数的进、退加减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运算,周长,万以内数的读写,吨的认识,乘法等。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四、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轴对称现象,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实验所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事件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两步运算试题。

6、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长度和周长的估算,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7、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其组成,能准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8、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掌握“一吨=1000千克”。

9、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2 对称、加减法 9

3-4 加法、减法 15

5 国庆放假

6-7 可能性、乘除法 8

8—10 乘除法、混合运算

11 期中复习 5

12-15 周长、生活中的大数 15

16-17 吨的认识 6

18-19 乘法 5

20 期末复习、检测

教学内容:对称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观察、操作、描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概念。

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对称是《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标准》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①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本册安排的是轴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

本单元对称知识是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为其他图形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和认识轴对称图形。集合本单元学习内容还安排“有趣的剪纸”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感知对称现象。对称现象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对此现象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际熟悉事物出发如:枫叶、蜻蜓、葫芦、蝴蝶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在通过画虚线和“做一做”的操作活动引出对称概念。“说一说”让学生在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说说自己的发现,明白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沿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指出什么是“对称轴”。并能根据给出的图形画出另一半。

3、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由我们常见的对称性剪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

2、了解“对称”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含义,并能说出生活中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小镜子)图片

一、激趣引入: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枫叶蜻蜓蝴蝶葫芦短裤五角星图片)边出示边贴。

二、探究新知。感知对称现象。

1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张卡片上图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②小组交流③说一说。(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一样;蜻蜓两边的形状也一样;这几幅图的共同特点都是两边的形状一样)

2你是怎么知道两边一样的?画一画,试一试。

3、你也来折一折。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三、做一做

拿出准备的小镜子和蝴蝶图片,想一想镜子应该放在哪可以使镜子映照出另一半?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吧!

四、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

先说一说他们是对称的吗?再试着分一分。

教学反思:

对称(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美丽的图形,请大家也把它拿出来(教材附页2),沿虚线把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此时学生可能说出是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示怎样对称的。

学生可能说:虚线两边一样大

还可能说: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1、练一练

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出示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再进行交流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谈论完后再画。

特别指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2、猜一猜做一做

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然后再实际做一做。

出示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进行猜想讨论,然后剪纸。(在学生剪纸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安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由我们常见的对称性剪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剪纸作品、视频投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趣:

(教师出示一些剪纸艺术作品)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剪纸)

1、欣赏:剪纸实物和教材提供的民间剪纸作品

(鼓励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美在哪儿?)

2、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如有学生发现剪纸中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二、试一试。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小巧手,看着眼前这些美丽的剪纸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1、打开课本第6、7页,学生自学剪纸方法,可以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 ** 折纸的方法(“对折法”和“连续对折法”)

** 剪纸的方法。

3、试一试。三、欣赏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有趣的剪纸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页——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请大家看录象。

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说出: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体说出来怎样对称),图片的摆放也是对称的。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

二、学习剪纸

1、学习折纸的方法。

完成教材6页中间内容。

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2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实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和2。

通过观看录象、剪纸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剪纸的文化传统以及剪纸的由来以及各种精美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剪纸艺术的美。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碧眼的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知识。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到剪纸艺术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加、减法

【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模块: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验算,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共安排9课时和两个实践活动。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8-9页

教材分析: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由于本节课计算学习比较简单,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通过两个画面呈现了小强和小花交流收集邮票的情境,在他们的对话中用到了“比多”、“比少”等语言。先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数学信息,接着提出“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的要求。

学情分析: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两个人对话”的内容,必要的话,可请学生做角色表演。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时,要对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过的三位数的出示口算题,让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引出本课内容。

二、不进位加减法

1、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计算方法,也都很准确,小强和小花收集了很多邮票,想让你们根据他们收集邮票的数据进行数学练习,愿意试一试吗?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从图中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3、请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计算并解,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将笔算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说出笔算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

4、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给予鼓励。

三、练习巩固

1、9页第一题:知道学生读懂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9页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3、9页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重点让学生说一说500元够不够的理由是什么。

(3)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注重谈计算结果和自己刚才估算的结果有多大差距,从而体验估算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们自编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或减的口算问题,并口算。(以同桌、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老师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方法统一。

2.挑战赛。

采用组内互相挑战,比一比谁的方法算得快,或组与组之间互相挑战,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算得快。

3.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些计算。

课题: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能根据法则准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

6+9+4= 7+2+8= 3+5+9=

7+8+3= 4+5+9=7+8+2=

说明:6+9+4,先算6+4=10,再算9+10=19,用凑十法口算比较简单。

(2)笔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65+19= 53+27=

做笔算加法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5加9等于14,在个位写4,向十位进1;十位6加1等于7,7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8,十位写8;最后结果是84。

一起回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二、新授

师:你能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减法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由于不是本课所讲内容不必板书。当提到加法问题时教师要立刻板书出来:

(一)提出问题

1、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本?

2、三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

3、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

4、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多少本?教师引导说出:三个年级共多少本?

(二)解决问题

上面几个问题是最基本的加法题,所以运算的方法孩子们一定都能选对,我们要重点关注他们的笔算过程。

1、放手让孩子根据两位数的法则自己解决前三道题,选三名同学到前面板演。下面同学有困难可小组内讨论解决。

2、板演同学说笔算过程:(举一例)

做笔算加法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5加9等于14,在个位写4,向十位进1;十位6加8等于14,14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15,十位写5向百位进1;百位1加1得2在加进上来的1等于3,百位写3,最后结果是354。

师:通过上面的三道题,你能猜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了吗?生答。

师板书: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位数进位加法与两位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两条一样,不同点三位数的计算多了一位——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第三条我们可以怎样简练的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它前一位进一)

4、学生完整的说法则。

师:动笔写我们能准确知道哪位满十,如果不计算你能不能判断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吗?我们看一看咱们班谁是火眼金睛。

5、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解决第四个问题

师:列式计算时你发现这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谈到:这道题是三个数相加;十位相加满二十了;教师追问:满二十多怎么办?一定有同学会说:向前面进2。

师:那如果数位上的数满三十多或四十多五十多等,怎么办?引导孩子说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时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7、生总结三位数进位加法法则。

三、练一练

独立完成数学书11页2、3题。做完后选两名同学重点说一说后两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第3课时(P

12~P

13

),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每家都使用的电表及每月查阅电表上字数的事情。学习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填出表格后,可鼓励学生根据几个月的用电数,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生分析:学生有了两位数退位减法和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关键是明白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张丽家五一刚搬入新家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1)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的。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特别是计算504—3 35需要连续退位,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而十位上的数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这样十位上就成了十个十,个位再从十位上退一,十位上就得九个十……

2、把算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表内。

3、读一读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学校有40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其中有380人是学生。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824—631 470—238 665—158—327

495—189 204—132 951—560—183

3、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931 427 831 538

数学14——15页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过程。

2、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在小黑板上出几道估算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养殖专业户小明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你发现的信息说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中零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

生:小明家这个月养鸡的收入369元,养鸭收入442元,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师:估计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大约是什么意思?再指导学生进行估算。

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比如:300+400=700,69+42大于100,这两项大约是800多元。或:3 69小于400,442小于500。这两项收入不到900元,但比800元多。学生的想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给予肯定。但在多种方法中老师一定要有所倾向,选出最优化的算法。

师:试着估算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例如442和369分别接近440和370,440—370=70,所以442—369大约等于70。

师:实际算一算,估计的数和计算的结果相差多少?(通过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计算,什么是估算。)

二、试一试先估算,再计算。

165+638= 635—246=

(先自己估算,再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同学交流,然后,用竖式计算)

三、练一练

第1题

1、看图,从丫丫家到红红家有几条路?(让学生把行走的路线说清楚,并进行列式)

2、估算一下走哪条路比较近?(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好是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来

说。)

3、算一算两条路相差多少米?

第2题

1、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重点说说带800不够,体会估算的作用。)

2、买一张写字台比买一把转椅多花多少元?

3、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次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式题。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交流简便方法时帮助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的道理。

一、情境激趣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

二、复习引入新授

1、出示试题

我国有两栖动物274种,爬行动物399种。

(1)估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学生读题,谈算理

(1)提出第(1)题,学生进行估算时重点交流估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生1:274大约是300,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700种。

生2: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670种。

生3:两类动物不到700种。

(2)提出第(2)小题,学生进行计算

思考: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

我班学奥数的同学会想到加上400后在减去1,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减去1?

2、学生讨论问题

3、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步多加了1所以第二步要减去1。(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

4、出示减法题:371-98

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加上2。

理由:因为第一步多减了2所以第二步要加上2。

师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板书:简便算法通过上面的两道简便算法题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二、练习巩固

1、提问题,并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大家解答。

2、先估算,在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简便算法。

教学反思:

验算加法

教学内容:18-19页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场买衣服的情境,通过母女俩算的结果不同的情境,提出“谁算得对呢?”的问题,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谁算的对过程中,学习加法的验算。教材呈现了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最后通过议一议让学生体会验算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会验算加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情境图、练习本、小黑板

一、复习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45= 101-56=

讨论: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二、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1、出示情境图:妈妈带小红去商店买衣服。

2、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

3、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算得对?

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

5、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起讨论归纳出具体的演

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关于用减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想出,教师可结合交流做重点指导,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可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交流。

6、结合交流活动,老师小结: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

二、议一议

1、学生讨论:根据刚才的活动,说一说验算的意义。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1、验算两只小熊的计算是否正确,说说自己的验算方法以及发现了什么问题。

2、先估算,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了解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是否检验出了计算错

误。

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本题先让学生试写,再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内容:减法的验算(教材20-21页)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小明买自行车交费的情景,通过售货员和小明的对话以及小明心算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进入验算的状态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验算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

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

1、放情境录音,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 300-236=74 ? 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

(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

三、总结算法:

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数学冲浪

教学反思: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

22~P

23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

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

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

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

教学内容:28页跳绳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跳绳这一游戏活动,经历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的过程。

2、能根据游戏活动中记录的数据,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熟练加、减法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