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的尽吗说课稿

除的尽吗说课稿

除的尽吗说课稿
除的尽吗说课稿

《除的尽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除的尽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使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情境图中的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情境图中的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提的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在这一步让学生要明确问题,列式子。自己计算结果,你发

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算的商,从商中你都发现了

什么?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交替出现的。

2、让学生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学生看到自己算的商:24.333…、0.85454…说说你所发现的特点。

3、共同探究循环小数特点。

观察这两个小数,看小数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掌握了循环小数的特点,然后说出几个循环小数。

4、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在这部分让学

生说说取法,再说的同时给出学生循环小数,让学生按

要求去取近似值。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又练习了学生近似值的去法。

5、写法。I

循环小数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找准循环节,有一般的常

用写法,有简便写法,学生讲讲自己对两种写法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这几个计算题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比较简单,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所以就列举出两个循环小数,让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特点,循环小数

的写法。

除得尽吗说课

《除得尽吗》说课稿 与儿街中心小学陈艺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节,课题为《除得尽吗》。这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根据小动物的爬行速度,呈现出蜗牛与蜘蛛的爬行情境,据此情境设计四个递进式的问题分别是1、用竖式计算爬行速度。 2、尝试除不尽时余数与商的特点。3认识循环小数及求近似值的方法。4、巩固循环小数。 二、说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四年级时学习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懂得除数、余数、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困难不是很大。

三、说教学理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渗透引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说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据图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梳理归纳---------估测法解决问题--------比赛列式精确计算 --------引导观察商和余数的特点---------认识循环小数并求近似值--------巩固循环小数 五、说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认识循环小数,会表示循环小数。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六、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 难点: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七、说教法、学法 整节课我以人为本,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感受循环小数的无限性,

分数除法例4例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 、5 —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少求这个数 雷昌沙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少 求这个数”的解题思路,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3.学生能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引入: 1.只列式,不计算 (1)20吨的 4 3 是多少? (2)165千米的8 5 是多少? (3)85米的5 4 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2。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5 3。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8 1。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3 1。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5 3.根据条件填写数量关系式 1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 3 4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 5 5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男生人数的 6 3.揭题,板书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4.课件出示例4中的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看情境,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明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建模: 1、解决问题: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题4)》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 2、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新购图书数量的2/5是童话书。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3.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4/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kg,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kg? (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的上,并说说为什么。

(2)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计算。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今天,我们要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揭示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第37页例4。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例题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选取有用信息并阐述理由的机会。) 3.分析与解答。

分数除法典型例题与练习

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1.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掌握分数除法运算法则。 3.会熟练利用分数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分数除以整数、分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分数的算法。 一.复习 长征小学学生周末参加报纸义卖活动,一共去了36人,去的男生人数占参加活动总人 数的4 9 ,参加报纸义卖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二.知新 1、倒数:一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所得到的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用“1”除以这个数。 求分数的倒数:真分数和假分数直接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求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写作分母,分子为“1”。 例1:(1)求37 52 、、6、1、0、 3 8 、4、 2 1 5 的倒数 它们的倒数分别是。 (2)求17 26 与它的倒数的乘积 。 小结: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等于1。练习一: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7 ()27 16 () 1 6 () 1() 4 9 () 8() 2 1 5 () 5 12 () 2 7 () 1 4 ()

2、 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变乘法) 例2: 8327÷=?=881993 435÷=?=4145315 112322332÷=?= 1 1 331131010310÷=?= 练习二: 15÷57= 6÷316= 215 ÷4= 、 3÷56= 7÷1021 = 312÷= ÷1247= ÷719= ÷11254 = 例3: 45÷?77535==1616464 1512÷?2 11 5512==2665 练习三: 56÷56= 23÷35= =52÷13 55=87÷ 37=48÷ 33=44 ÷ 小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直接乘以它们的倒数进行计算。 例4:5 37352252251171533÷=?==1 4222155÷=?==7 1 1417525 练习四:1242 3÷= 12719÷= 13523÷= 4465÷= 1678÷= 1534 ÷= 小结: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求出假分数的倒数,才能进行计 算。

《分数除法》例2教学设计

精心整理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借助直观,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 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教材第31页例2。 小明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km。谁走得快些? 教师:题中有哪些信息?“谁走得快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预设:学生能叙述题中告知的信息是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走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借助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数量关系的描述,能理解“谁走得快些?”实际上是比较 谁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时间,由此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 (三)引导“转化”,探究新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你能试着把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加以计算吗? 预设:

1.要想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可得 (km)。 2.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但除数可以化成1,即 (km)。 (四)数形结合,探明算理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计算方法都非常自信,那么教材中是怎样推导计算方法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阅读理解线段图。 教师:线段图中1小段表示什么?3小段又表示什么?(借助直观图,启发学生: 1小时里面有3个小时。)? 教师:求1小时走了几千米(即3小段),应该先求什么? (借助直观,启发:应该先求1小段走了多少千米。) 2.阅读理解算式。 结合对话框,引导学生理解(km)。 教师: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启发:要求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出 3个小时行的路程。) (五)强调“转化”,统一算法 1.对比交流,寻找规律。 教师:从例1中的与例2中的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通过对比,学生能得出: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例1和例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教师:小红1小时能走多少千米?即该怎样计算?你能用刚才得出的方法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看看教材中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可以直接写成“”?

最新人教版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例4)说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例4》说课稿 三小张春艳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 到 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

《分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操作情境,尝试计算 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你会列式吗?(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结果: 1.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二)借助直观,实现沟通 教师: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结果吗?(指导学生动手 操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先折出这张纸的涂上阴影,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2份。) 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两种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种图示分别对应着上面哪种算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结合图(1),引导学生说理: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 结合图(2),引导学生说理: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 ,就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三)体验冲突,发现一般规律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自己看图写出计算结果。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折法呢? 教师: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说明计算结果吗? 预设:通过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学生应该能领悟到分子不能被除 数整除该选择哪种图示,并能说清: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 的,即。

分数除法例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借助直观,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 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教材第31页例2。 小明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km。谁走得快些? 教师:题中有哪些信息?“谁走得快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预设:学生能叙述题中告知的信息是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走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借助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数量关系的描述,能理解“谁走得快些?”实际上是比较谁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时间, 由此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 (三)引导“转化”,探究新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现 在你能试着把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加以计算吗? 预设:

1.要想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可得 (km)。 2.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但除数可以化成1,即 (km)。 (四)数形结合,探明算理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计算方法都非常自信,那么教材中是怎样推导计算方法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阅读理解线段图。 教师:线段图中1小段表示什么?3小段又表示什么?(借助 直观图,启发学生:1小时里面有3个小时。)? 教师:求1小时走了几千米(即3小段),应该先求什么? (借助直观,启发:应该先求1小段走了多少千米。) 2.阅读理解算式。 结合对话框,引导学生理解(km)。 教师: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启发:要求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小时行了多少千 米,然后再求出3个小时行的路程。) (五)强调“转化”,统一算法 1.对比交流,寻找规律。 教师:从例1中的与例2中的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通过对比,学生能得出: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例1和例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教师:小红1小时能走多少千米?即该怎样计算?你能用刚才得出的方法计算吗?试一试。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2)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大鄣山希小胡菊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⑵引导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和比较,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提高。 ⑶通过过师生交流总结,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除法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一))。 1.说说下面各题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关系怎样? ①吃了一筐白菜的2/5。 ②一本书的价格正好是一支钢笔价格的2/5。 ③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师:同学们能准确地找出题中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大家还记得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生答略)好极了,同学们说得好、做得怎样,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验呢? 2.小明的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把答案讲给同学们听,说一说你怎样想的。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①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占体重的4/5,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独立做,做完组内交流,组长分好工,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方法多,你们小组准备由谁发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小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研究出了解答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你愿意不愿意用它帮助一下遇到困难的小明呢? ②小明买一条裤子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钱? (看题)(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愿意帮助小明?在本子上写出你的答案,谁想把你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解:设上衣的价格为x元。 x ×2/3=75 x=75÷2/3 x=75×3/2 x =112.5

《分数除法(例1至例4)》精品教案

《分数除法(例1至例4)》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及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运算法则及推理过程。 2.能熟练地做分数除法计算。 3.能初步接触并理解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除以分数的图形计算中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能熟练地做分数除法的运算。 难点:总结归纳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量杯里有4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 答案: 4÷2=2(升) 答:每人可以喝2升。 2.量杯里有1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 答案:1÷2= 1 2 (升) 答:每人可以喝 1 2 升。 二、探究1 量杯里有 5 4 升果汁,给2个小朋友喝, 提问: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并列出算式。 思路:先分一分在计算 5 4升

1.把 4个 5 1 升平均分成2份 2.每人喝了 54升的2 1 答案: 45÷2=2 5(升) 答: 每人喝了2 5 升 问题2:如果把 5 4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 思考:1.把 4个 5 1 升平均分成3份 2.每人喝了 54 升的3 1 答案:45÷3=45×13=4 15(升) 答:每人喝了4 15升。 问题3:通过画图分一分,观察计算结果与算式,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 答案: 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乘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1:1.先在下图中涂色表示 ,再按除法算式分一分,并填空。 9 8÷4=( )×( )=( ) 9 8 的( )是多少? 答案:89 ÷4=89 ×14=29 89 的14是多少? 2.计算下列各式 答案: 3.解答 (1)平均每次运走这堆苹果的几分之几? (2)照这样计算,5次运走这堆苹果的几分之几?

分数除法例例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少求这个数雷昌沙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5。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少求 这个数”的解题思路,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3?学生能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培养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只列式,不计算 (1)20吨的3是多少? 4 (2)165千米的5是多少? 8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5 3 5米的4是多少?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4。 ? 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3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5 3?根据条件填写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1 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5 5 4 男生人数的5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6 3?揭题,板书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4?课件出示例4中的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看情境,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明重多少千克?二、探究建模:

分数除法例6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例6(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一、教材分析 这样的问题过去被称为“和倍问题”或“差倍问题”。教材以篮球比赛上、下半场得分为素材,引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来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至于设哪个量为未知数,根据哪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方法非常多样。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思想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一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上半场×1 2=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x + 1 2x=42 (1+1 2)x=42 3 2x=42

x=42÷32 x=42×23 x=28 28×12 =14(分)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 42÷(1+12 )= 上半场的得分 42÷(1+12 )=28(分) 28×12 =14(分)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分。 14÷28= 1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 ,找x 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六、作业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