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顾问:高思华区永欣王庆其赵明山迟华基

烟建华张登本邱幸凡熊继柏

主任委员:翟双庆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键王平王小平苏颖鞠宝兆

黎敬波贺娟邢玉瑞周国琪周发祥

秘书长:贺娟

副秘书长:张新渝王玉兴纪立金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键(安徽中医学院)

王平(湖北中医学院)

王小平(山东中医药大学)

苏颖(长春中医药大学)

鞠宝兆(辽宁中医药大学)

黎敬波(广州中医药大学)

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

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国琪(上海中医药大学)

周发祥(河南中医学院)

张新渝(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雪梅(南京中医药大学)

纪立金(福建中医学院)

王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齐南(江西中医学院)

吴润秋(湖南中医学院)

王玉兴(天津中医药大学)

郑红斌(浙江中医药大学)

穆俊霞(山西中医学院)

赵博(贵阳中医学院)

邢玉瑞(陕西中医学院)

王志红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学院)

丁彰炫(韩国庆熙大学)

委员:

翟双庆教授博导(北京中医药大学)

贺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金光亮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曾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会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杰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

王键教授博导(安徽中医学院)

沈津湛副教授(安徽中医学院)

王平教授博导(湖北中医学院)

王进教授(湖北中医学院)

陈刚副教授(湖北中医学院)

邢玉瑞教授博导(陕西中医学院)

孙理军教授博导(陕西中医学院)

张景明副教授(陕西中医学院)

雷瑗琳副主任医(西安市中医医院)

周国琪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晓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苏颖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焱副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

鞠宝兆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张明雪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谷峰副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徐月英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黎敬波教授博导(广州中医药大学)

古继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

杨运高教授(南方医学大学中医学院)

王小平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

鲁明源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

丁元庆主任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艾云副主任医(山东临沂人民医院)

吕慧青副主任医(青岛市中医院)

周发祥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张明利副主任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司富春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蒋应时教授(广西中医学院)

张新渝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钢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周宜副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雪梅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

郁斌副主任医(江苏省中医院)

纪立金教授(福建中医学院)

申秀云教授(福建中医学院)

魏仲南主任医(福建中医学院二附院)

李学麟主任医(福建中医学院附院)

余天泰主任医(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菲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李铁男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张志武副主任医((黑龙江中医药学校)

齐南教授(江西中医学院)

刘凯军副教授(江西中医学院)

吴润秋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

赵建新副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

王玉兴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

于铁成教授博导(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云刚教授(内蒙古医学院)

王滨教授(内蒙古医学院)

郑红斌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

王建康主任医(宁波市中医院)

钱荣江主任医(浙江宁海县中医医院)

王芳主任医(宁波市李惠利医院)

穆俊霞教授(山西中医学院)

陶功定教授(山西中医学院)

尤舒彻教授(山西中医学院)

赵博教授(贵阳中医学院)

倪祥惠副教授(贵阳中医学院)

王志红教授(云南中医学院)

徐志明副教授(云南中医学院)

陈阳副教授(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王静教授(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孙立亭(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丁彰炫教授(韩国庆熙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附件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一等奖7项 201901-01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姜泉吕爱平唐晓颇曹炜焦娟张弛巩勋吕诚王海隆周新尧韩曼罗成贵王建 201901-02冠心病“痰瘀滞虚”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阶姚魁武刘咏梅陈光邢雁伟李军杨保林熊兴江董艳杨戈何浩强段练张振鹏何庆勇陈恒文 201901-03“从脾论治”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陈卫衡林娜王荣田刘道兵孔祥英张彦琼何海军刘春芳徐祖健杨彬朱蜀云李泰贤钮艳芳谢斌王均玉 201901-04中药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创新研究模式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唐旭东卞兆祥王凤云钟丽丹卞立群游洪涛王瑛张北华陈婷吕林马祥雪张佳琪刘小英石啸双尹晓岚 201901-05经皮耳穴电针——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荣培晶朱兵李少源方继良张建国何伟景向红李亮王丽平曹炀201901-06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梁爱华高月易艳鞠爱春蒋春红赵雍李春英王宇光韩佳寅张宇实谢宁李德坤田婧卓郝斐然莫红梅 201901-07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 万海同何昱杨洁红周惠芬虞立别晓东潘远江付巍李畅陈娟葛立军韩进朱振洪王玉李敏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0项 201001-01 JC-18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仝小林李敏甄仲常柏朱永宏段娟陈良姬航宇连凤梅李修洋 焦拥政刘文科秦培洁董柳周水平 201001-02 JC-08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使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学院 赵宏斌胡敏唐薇董锡亮王建伟罗德军周旭李林芝 201001-03 LC-88 抗疲劳诊治方法的基础和使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贾丹兵李乃民王正雷刘珊李春杰宋世鹏孙旗立苗立成朱宇唐立明 巩沅鑫 201001-04 ZY-21 “脑心同治”理论及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胸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王益民赵超薛人辉南景一 201001-05 JC-22 中医古籍抢救、发掘和利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曹洪欣崔蒙薛清录张志斌刘国正裘俭符永驰张华敏万芳肖永芝 郑金生刘静尹爱宁马继兴王咪咪 201001-06 ZY-3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和产业化使用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周嘉琳王元清徐以亮 201001-07 LC-54 拖线技术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陆金根阙华发曹永清陈红风王琛郭修田王嵩向寰宇程亦勤王云飞 马海峰梁宏涛 201002-08 JC-30 证候规范及四阶三网的辨证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庆国王天芳赵燕朱文锋张连文张启明吴秀艳薛晓琳于春光黄碧群 任廷革杜彩凤陈建新徐雯洁于丽丽 201001-09 LC-62 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使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医协会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王琦郑守曾谢阳谷莫用元杨志敏金明兰李英帅吴宏东廖岩 201001-10 ZY-23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肖小河赵艳玲王伽伯鄢丹李丰衣金城李筠蔡光明张萍袁海龙 山丽梅赵海平张琳周灿平张学儒 二等奖39(含科普2项) 201002-01 LC-89 中药糖耐康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医学部分)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 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医学部分)以下仅为R类(医药卫生)杂志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6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8 解放军医学杂志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4 医学争鸣 15 复旦学报(医学版) 1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中国全科医学 19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2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3 重庆医学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实用医学杂志 26 广东医学 2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3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2 上海医学 33 军事医学 34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36 山东医药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国卫生经济 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4 中国公共卫生 5 卫生研究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7 中国卫生统计 8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 中国医院管理 10 营养学报 1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2 环境与健康杂志 13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现代预防医学 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7 中国卫生资源 18 卫生经济研究 19 中国健康教育 20 中国消毒学杂志 21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2 中国学校卫生 23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中医药概论》是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常用中药和方剂,能辨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了解中药的加工、炮制方法。能综合运用中医、中药、炮制、方剂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和研究,为中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镇、辨证、防治原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及应用、方剂学基础知识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究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医院见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的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能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药类核心期刊

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 一: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578】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刊发约 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 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统医学、法医学和药学等方面的科研论文与临床病例报告,介绍先进的诊疗技术。双月刊,影响因子0.291】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对中药植物药研究工作,本刊录用中药、植物提取单体或有效组份的研究。不录用仅构建一种质粒或载体的研究双月刊,影响因子0.855】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月刊,影响因子0.543】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影响因子0.432】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双月刊,影响因子0.564】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综合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性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上资助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先发表。月刊,影响因子0.418】 19广东医学:【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半月刊,0.295】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214】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以反映上海交通大学的医药学科研成果为主,并接收校外来稿。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影响因子0.407】 22上海医学:【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月刊,影响因子0.305】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由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双月刊,影响因子0.345】 24江苏医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杂志,半月刊,影响因子0.274】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372】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358】 27实用医学杂志;【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一份出版周期为半个月的科技期刊。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半月刊,影响因子0.282】 28山东医药:【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周刊,影响因子0.252】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272】 30重庆医学:【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和重庆市医学会主办,致力于介绍国内外最新医学成功及进展,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旬刊,影响因子0.321】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特设快速通道,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各种基金课题、重大研究成果论文给予优先刊用。月刊,影响因子0.425】 32天津医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当地20余家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月刊,影响因子0.222】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影响因子0.575】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3项 201201-01 ZY-26 中药毒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高月范骁辉王宇光程翼宇高秀梅王书芳马增春张晗肖成荣陆倍倍谭洪玲代方国梁乾德刘明汤响林 201201-02 ZY-2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刘建勋林成仁李欣志任建勋李磊任钧国付建华苗兰于震孙明谦马晓斌苗阳陈可远马永刚杨斌 201201-03 JC-42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吴以岭杨跃进贾振华吴伟康葛均波曾定尹吴宗贵李澎涛刘志民魏聪袁国强王宏涛 201201-04 LC-44 以肝为枢调脂化浊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应用 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郭姣唐春萍何伟荣向路朴胜华贝伟剑唐富天郭彤罗朵生胡因铭201201-05 ZY-13 疏风解毒胶囊研究与产业化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 朱月信李文军马凯曹勇陈培胜杨春杰杨景生郑太华李翔宇廖彩震朱月刚 201201-06 ZY-06 面向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王振中毕宇安丁岗柳于介章晨峰荣根新王永香时云龙高晓艳徐忠坤徐桂红宋亚玲王团结 201201-07 LC-40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欧明黄衍寿丁有钦卢丽萍洪永敦李南夷陈宇鹏吴辉于扬文李小兵黄习文陈洁 201201-08 ZY-14 中药粉针剂现代技术适宜性与设备工程化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倪健王英新杜守颖蔡程科孙建宁吴清王宝华马志强韩立炜王英姿张文芯尹兴斌 201201-09 LC-13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王阶邢雁伟何庆勇姚魁武朱明军衷敬柏熊兴江马长生褚福永孙晓伟李军曹炜汤艳莉滕菲杨晓忱 201201-10 LC-18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技术与应用

2009年中医类期刊排名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529 0.260 32.8 40 G620 北京中医药 650 0.281 33.5 38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698 0.487 50.3 10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374 0.292 35.9 31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713 0.523 46.8 16 G032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62 0.096 23.9 55 G93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523 0.077 27.2 48 G384 河北中医 827 0.174 21.1 60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4 0.338 21.6 59 G685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919 0.886 41.7 21 G334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36 0.164 26.2 51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519 0.338 33.7 36 G719 吉林中医药1017 0.652 33.7 36 G397 江苏中医药1033 0.257 32.7 41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634 0.173 27.0 49 G646 辽宁中医杂志1811 0.267 41.4 22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765 0.486 46.4 17 G06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690 0.321 36.8 30 G574 山东中医杂志 806 0.186 28.4 45 G596 上海针灸杂志1127 0.329 30.4 43 G94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452 0.467 46.4 17 G389 上海中医药杂志1391 0.474 45.0 19 G90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611 0.549 51.0 9 G48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133 0.120 25.3 54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省级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19年 试行)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流程 (3) 第一节提案 (3) 第二节立项 (3) 第三节起草 (4) 第四节征求意见 (4) 第五节技术审查 (5) 第六节批准 (5) 第七节编号、发布 (6) 第八节复审与转化 (6) 第三章知识产权管理 (7) 第四章附则 (7)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建议书 (10)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程序(试行) (14) XX省中医药学会学会标准《××××××》编制说明 (18)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单 (26)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复审结论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推动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高中医药标准的质量,规范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管理,依据 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2019〕1号),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是由XX省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和制定供会员单位或社会采用的中医药标准,须经XX省中医药学会审核通过和批准发布。 第三条 XX省中医药团体标准坚持政府引导、学会主导、技术组织支撑的管理方式进行。XX 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负责XX省中医药学会 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 组”)负责团体标准的流程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本办法组建的“编制工作组” 负责相应的团体标准的具体编制和申报工作。 第四条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接受XX省中医药局和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依法、有序的开展工作; 3.积极倡导中医药相关的医疗保健机构、健康和服务业机构、相关企、事业等市场 主体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的活动; 4.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 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 5.选题应优先考虑创新和市场需求,响应先进国际标准的标准,严于现行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的标准,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白的标准; 6.团体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 进行实验、论证,切实做到科学有效、技术指标先进,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团体标准的编制人员应当在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开发或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博士学位,并接受过标准化知识培训。

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参评项目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参评项目目录 004 LC-02 宫腹腔镜联合中医多靶点治疗不孕症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潘丽贞王英王泽青蔡柳芽周丽娟 005 LC-03 颈椎病治疗技术筛选的临床研究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王诗忠陈少清仲卫红宋红梅陈水金王心城蔡树河廖军陈乐春李明006 LC-04 刘玉洁主任医师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研究 唐山市中医医院 王清贤袁金英李凤娥张颖刘炜李艳梅杨淑英张军赵卫段红莉007 LC-05 基于滑膜血管新生机制的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蔡辉商玮赵智明赵凌杰郭郡浩姚茹冰郑召岭赵鹏 008 LC-06 清热解毒中药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作用靶点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何明吴峥嵘李渊陶庆春郝素英吴志松 009 LC-07 健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军祥王允亮余轶群谢春娥韩海啸胡立明刘敏徐春军刘绍能朱陵群012 LC-09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循证证据的产生与方法学规范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刘建平费宇彤韩梅曹卉娟王思成陈薇刘国正刘兆兰李迅夏芸014 LC-11 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治方案建立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毛静远王贤良赵英强牛天福袁如玉王永刚崔晋荣施乐贾秀丽樊瑞红 林谦侯雅竹 015 LC-12 中医药提高腹透患者生存质量、防治腹膜纤维化相关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洪涛林燕杨波姜晨范淑芳武士锋窦一田王艳松邹琦 018 LC-15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邹伟匡洪宇孙晓伟王珑于学平滕伟刘芳戴晓红郭玉红 019 LC-16 六字诀呼吸操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的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锦秀邓丽金张文霞郑国华朱秀兰唐爱忠郑丽维葛莉李壮苗李冬秀020 JC-04 方剂配伍雷公藤对其所致肝脏、骨髓毒性的减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闫润红王永辉高丽柴智李艳彦聂中标周文静 021 ZY-01 浮小麦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T/CACM ×××—20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table Angin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时间:2019年6月30日)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录 前言 (4) 引言 (5)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6)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及定义 (6) 3.1 心绞痛 (6) 3.2 胸痹(心痛) (6) 3.3 心血瘀阻证 (6) 3.4 气滞血瘀证 (7) 3.5 痰浊闭阻证 (7) 3.6 寒凝心脉证 (7) 3.7 气虚血瘀证 (7) 3.8 气阴两虚证 (7) 3.9 心肾阴虚证 (7) 3.10 心肾阳虚证 (7) 4 流行病学特点 (7) 5 诊断 (7) 5.1疾病诊断标准 (8) 5.2疾病分期 (8) 5.2.1发作期 (8) 5.2.2缓解期 (8) 5.3严重程度评估 (8) 6 病因病机 (8) 7 辨证论治 (8) 7.1发作期 (8) 7.2缓解期 (9) 7.2.1心血瘀阻证 (9) 7.2.2气滞血瘀证 (9) 7.2.3痰浊闭阻证 (10) 7.2.4寒凝心脉证 (11) 7.2.5气虚血瘀证 (11) 7.2.6气阴两虚证 (12) 7.2.7心肾阴虚证 (12) 7.2.8心肾阳虚证 (13) 8 针灸治疗 (13) 9 心脏康复 (14) 10 预防调摄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A.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8项 201801-01ZY-17中药整体质量操纵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果德安吴婉莹侯晋军笪娟钱勇谢天培姜宝红杨敏刘璇姚帅龙华丽蔡录影屈华王秋蓉冯瑞红 201801-02ZY-16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赵京林李向东张海涛尤士杰胡奉环金辰程宇彤段炼康晟罗富良 201801-03LC-90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崔月犁传统医药研究中心 李平罗国安梁琼麟张浩军肖诚冯建春赵婷婷严美花王义明范雪梅董晞 付桂香路晓光杨丽平赵铁 201801-04ZY-06熊胆粉特有药用价值及熊胆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喜军吴修红孙晖靳哲朴成玉辛笛张爱华闫广利孙畅李杏花张宁李丽静郭冷秋孙文军韩莹 201801-05JC-06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沈卫星周红光孙东东李柳陈海彬李黎李沫涵卢伟李博王明艳许惠琴朱华旭201801-06JC-37密蒙花提取物治疗干眼症的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清华姚小磊王方李怀凤彭俊王芬陈佳文李海中吴权龙谭涵宇 201801-07ZY-13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质量操纵及产业化 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赵步长王跃飞朱明军韩际宏樊官伟陈韵岱李学林王益民黄衍民王少峡王晶姜苗苗赵菁王丹丹贾力夫201801-08LC-60针灸的血管调控作用及刺井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栋郭义石现张庆萍罗明富潘兴芳韩为李飞李顺月周智梁王频左芳 宋晓晶周丹王淑友 二等奖24项 201802-01LC-82程莘农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思想集粹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王莹莹杨金生程凯王宏才杨金洪杨莉高金柱王亮陈滢如徐青燕 201802-02LC-54常见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沈洪唐旭东王垂杰黄穗平赵文霞魏玮王宪波李慧臻时昭红 201802-03ZY-10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贵阳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袁媛黄璐琦金效华彭华胜蒋超周涛崔光红李旻辉杨健王学勇 201802-04LC-61复方叶下珠防治乙肝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与实验研究 深圳市中医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