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3.1 什么是精神

1、什么是精神:

①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

②指人的意识

③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④精力体气。

⑤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从哲学的角度上,精神与物质相关,又与物质相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精神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换言之,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2、精神的力

精神的力量有诸多的理论论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转化的理论,集中彰显了精神的力量。

马克思对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思想作过经典的表述。他有一段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还说,“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说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他明确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拿破仑

拿破仑于1821年病死圣赫勒拿岛,他在临死前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3.2什么是中国精神

1、国家精神

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根据自身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结果,它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民族文化和国民性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质,是维系、协调、指导、推动该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2、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质疑者: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一概离他们很远。”

质疑者: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

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回应(一):中国精神一直在。近代学者、翻译家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说:“‘中国人的精神’。在这里,我的意思并非仅仅论及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中国人的特征此前经常被描述,但是我想你们会和我一样认为迄今为止的这些描述或对中国人特征的列举,都未你能描绘出中国人的内在本质。……但我用中国人的精神,意指中国人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东西。”

回应(二):中国精神在今天更闪耀世界。当人们热议中国现象、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时,当人们思考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力量时,这其中无不贯穿着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能给自己的国家发展和文明模式带来合法性和认同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令人振奋的国家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更谈不上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遏制的最深层的根据。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巩固、丰富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3.3中国精神的历史发展

在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秩序中,在家要尽孝,对国要尽忠,就成为了统一的秩序要求。

毛泽东曾总结说:“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维新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以及相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知识分子以启迪和希冀,走俄国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同时也是刚刚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中国精神的升华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代表着时代精华的独特精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继承革命年代精神培育了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面对困难、面对重大事件,培育了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继往开来,中国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继续高扬中国精神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3.4 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中国精神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代都要有强大的国家精神做支撑,而如果丢了精神,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在中国历史上就有非常深刻的教训。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象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面对祖国母亲的质问,华夏儿女奋起抗争,最终告别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迎来了当前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的全新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有

力的中国精神。

2、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有一位外国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13亿中国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币’来引领。”这句话幽默又深刻。“中国梦”和“人民币”是理想信念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是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是现实处境与未来追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核心价值观与财富占有的关系。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能力,离不开金钱的作用。但是,治国安邦、兴国兴邦,不能只靠经济利益,不能只靠物质杠杆。唯有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才能够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并提升13亿人的精神境界

第一,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理想目标,为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指明方向。第二,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总之,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存在并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总结来看,“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中国精神”,我们需要从昔日中国的教训中去反思经验,更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去审视今日中国之精神。

3.5中国民族精神的基调和底色是什么

1、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中探索中华民族精神的成因

一个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所采用的生产方式是孕育该民族精神的外部条件,它们奠定了该民族精神的发展基调,是该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渊源之一。

正如斯大林所说:“形成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源泉,产生社会思想、社会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设施的源泉……要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中去寻找,因为这些思想、理论和观点等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是一个四周具有天然阻隔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第二中国虽然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内陆地区的面积要远远大于沿海地区。第三灾害频繁。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主体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域地处温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对中国人的精神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从神话传说中觅寻中华民族精神的踪迹

神话是先民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蕴涵着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表征该民族的思维特点、情感方式、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对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神话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中国的神话传说几乎不含宗教式的宿命意识,它充满的是理性、务实、乐观的精神。

其二,与希腊神话注重个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不同,中国神话的内容侧重于伦理精神以及教化的推广。

从中国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重德、务实、理性、乐观、勤劳、勇敢、坚韧、以大局为重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

在毛泽东心目中,要搬移的山,始终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在《愚公移山》中明确讲要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以后又加上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讲愚公移山,也是着眼于其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其前景之光明,挑战之艰巨,均前所未有。为之奋斗,依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依然要珍惜奋斗历史,咬定奋斗目标,正

视奋斗困难,坚信奋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他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可以说,愚公移山精神是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3、从先秦诸子中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营养之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超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提出:“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雅思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在中国指的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上虽然动荡不堪,但在学术上却是黄金时代。各种思想喷涌而出,建构起中国文化的骨架,无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营养之源。——参见宋志明、吴潜涛主编《中华民族精神论纲》

中华民族精神营养之源

儒家思想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居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锻铸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原材料。

先秦道家崇尚天道,向往自然朴素的生活,倡导鄙弃功利乃至反抗强权的精神。

法家倡言法治,提倡纲纪,培育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精神。

3.6爱国主义何以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团结统一。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

爱好和平。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勤劳勇敢。自古至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2、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感

中国精神的起源与形成时讲到家国一体下的“忠君爱国”精神。提到在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里,“忠君爱国”是百姓对待家国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古代爱国主义的最佳表述。这种由对父母的情感自然推演至对国君的情感之形式,深刻描绘了中华民族深厚家国情感的生成图谱,这种“父母之爱”与“国家之爱”的高度统一也深刻诠释了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督教的教会教说:“敬畏神,并服从他。”而孔子的国家宗教,即儒家学说,教导人们:“尊敬皇帝,并忠于他。”基督教的教会宗教说:“如果你愿意敬畏神并服从他,你必须首先爱基督。”孔子的国家宗教,即儒家学说,教导说:“如果你想尊敬皇帝并忠于他,你必须首先爱你的父母。”——辜鸿铭

多少年以来,总有一个问题萦回在我的心中:什么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几经思考的结果,我认为是爱国主义。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能说,中国人天生就是爱国的。存在决定意识,必须有一个促成爱国主义的环境,我们才有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只要看一看我们

几千年的历史,这样的环境立即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始终没有断过敌人,东西南北,四面都有。虽然有的当年的敌人今天可能已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但是在当年,他们只能算是敌人。我们决不能把古代史现代化,否则我们的苏武、岳飞、文天祥等等一大批著名的爱国者,就都被剥去了爱国的光环,成为内战的牺牲者。——季羡林《中国精神中国人》

3.7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发生了那些新变化

1、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天下的时代,传统爱国主义赖以生成的时空与根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相应地,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共识,也在新的时空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国原来是不证自明的问题,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却成了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跨国界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2、市场经济与爱国主义

江泽民同志谈到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征时指出:“由于社会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

四个多样化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冲击着我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国精神在社会层面的传播和认同,冲击着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它的表现比如:个人,轻集体和国家;重物质,轻情感和精神;重当下,轻大局和未来;重索取,轻创造和贡献。

3、互联网传播与爱国主义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习近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具体内容主要如下:

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

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3.8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1、深刻领悟国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驱逐与大屠杀不绝于史:中世纪奥古斯丁,1290年的英国;1322年、1394年的法国,1348-1349年法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1391年、1492年的西班牙等等。最近就是希特勒纳粹德国…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终于在纳粹德国时期达到顶峰,发生了灭绝约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几乎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2000年的文化历史沉淀。

施特劳斯说:“一个民族没有武器与土地,没有任何可见的支持手段——只有上帝,这个民族极不可能生存下来。”在流浪的犹太人那里,呈现出“家”与“国”之间的冲突,信仰支撑着犹太人现世的成功,而一个特殊的群体的过度优秀,过度富有,必然导致周围人的嫉妒,嫉妒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迫害。——《“中国人问题”与“犹太人问题”》这些历史的、现实的事实强烈地警醒我们国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同时也强烈地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没有国,哪有家?这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最平实的真理。

2、确立理性爱国的意识

但是,爱国主义并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我认为,我们必须严格区分正义的爱国主义和邪恶的爱国主义。在过去的历史上我们中国基本上一直是受侵略、受压迫、受杀害的,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是正义的。而像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德国法西斯,手上涂满了别国人民的鲜血,而口中却狂呼爱国,这样的爱国主义难道还不是最邪恶的吗?这样的爱国主义连他们本国的人民也是应该挺身而出痛加鞑伐的。——季羡林《中国精神中国人》

毛泽东也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

爱国的国字,如果孤立起来看,是一个模糊名词。哪里的国?谁的国?都不清楚。但是,一旦同国籍联系在一起,就十分清楚了。国就是这个国籍的国。再讲爱国的话,指的就是爱你这个国籍的国。

爱国主义具有“深厚情感”等情感因素和“道德、政治、法律”等理性因素的两重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情感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使人产生动力,理性使人明辨行动方向。爱国情感和理性相互作用才会是积极健康的爱国表现。……爱国主义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