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哈尼帕·瓦利斯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学院,830000

刊名:

现代商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年,卷(期):2008,(2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于长革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2.马树才;孙长清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2005(01)

3.严晓辉浅析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7973387.html,/Periodical_syjlr200826084.aspx

授权使用:万方100元会员卡(WFFOH33842),授权号:1cc5996b-001b-458b-9740-9f0b00aec572

下载时间:2011年6月23日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思路 一、当前XX 市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XX 年开始, 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XX—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此基础上, 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XX —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XX年到XX年,该比重分别为% % % % % %,% XX年进一步下降为%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 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 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另一 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 财务管理松弛, 支出管理难以 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 政府承 担事务较多, 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 在财政身上, 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 公共事务, 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 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

法律制度, 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 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 “以法压法” 、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 财政无所适从, 平衡压力加大, 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未来一段时间改进收支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 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 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 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 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 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 支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 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 范围: 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

浅析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浅析如何调整与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是保证政权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实施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合理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从理论上讲,财政支出可以使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得到最优化的配置;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生产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得以分配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阶层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能适时有效地调节社会需求总量,防止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要真正使财政支出的这些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有赖于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更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而失衡的财政支出结构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建设费比重偏大, 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已由1991年的42.18%下降到了2003年的30.06%,但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对竞争性领域过度介入,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使得用于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不足。 (2)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明显不足 1999 年我国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占财政支出的1.36% ; 2000 年为1.34% ; 2002 年为1.69%。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30%- 50%。同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市场化改革进程。 (3)科教事业投入仍不能满足“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1998- 2003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 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我国1999 年政府财政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NP 的比重仅为0.66%低于发达国家3% 左右的水平, 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4)国防费所占比重下降 1999 年我国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8.2% , 到了2002 年, 2003年均降为7.7% , 明显低于美国、印度和泰国。从绝对数来看, 我国国防经费只占美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价值工程 1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财政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及其所造成的耗费,表现出不同社会形态下国家财政的特殊性质。就其实质而言,财政支出就是为满足财政需要和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收入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从满足现代国家职能需要的角度来看,财政支出的目的不外乎有三点: (1)政治目的,即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障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保障国家的安全。(2)社会目的,即满足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财政需要。(3)经济目的,即利用财政支出以调节国家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而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定了经济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即促进经济的增长。 2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2.1财政支出,特别是生产性的支出,增加了全社会的有效资本供给。财政支出增加的资本供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1)财政的购买性支出直接形成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而参与经济循环,当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财政的购买性支出将显著地拉动经济增长,这也是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方式。(2)财政支出提高了社会资本有效供给。财政生产性支出能直接构成社会的资本供给,当社会的投资信心和需求不足时,财政的投资能够起到带动社会投资的效应。(3)财政支出能提高社会资本的生产效率。特别是财政对一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譬如交通、能源、通讯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外溢程度高,私人投资很难实现,而这些设施又相当重要,但这些基础设施的收益外溢到相关地区或产业的各类其他社会生产资本上时,就能显著地提高这些资本的生产效率。 2.2财政支出影响人力资本供给,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应是最大的,而且是最持久的,也是收益外溢性最大的。财政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体现在教育投资,还包括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营养等诸多方面的支出。财政的这些支出能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投资提高了劳动力供给的层次,这样就提高了劳动供给的深度,使各种不同的劳动者有所求,不同的工作岗位有所需。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的学习能力更强,适应新技术的能力更好,技术性教育则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生产率。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知识愈来愈专业化,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教育投资对劳动力供给显得越来越重要。(2)财政对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及营养方面的投资则可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可以减少疾病和旷工,提高劳动的有效供给,文化消费可以让劳动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良好的营养、体育等条件可以促进劳动者的恢复,加快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延长劳动力的使用寿命,提高 劳动供给水平和生产效率。 2.3财政的R&D(即research&experiment development,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分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实验发展指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一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己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投资对社会的生产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技术进步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甚至节约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财政所投资的R&D都是基础性的技术,这些基础性的技术收益有着很大的外溢性。当这些基础技术外溢到相关产业时,则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2.4财政支出从整体层面上影响社会效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1)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多是公共物品,如国防、警察、司法,制定法律法规等,这些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收益外溢性。财政的这些活动在两个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a.保护产权。产权是保证市场经济不至十混乱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财政利用国家暴力保证经济产权才能激发社会经济主体的自利行为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明确的产权并有着稳定的预期。维护社会私有产权,保障私人部门的投资利益并使其有着稳定的预期,提高了私人部门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b.维持社会秩序,降低交易费用。财政制定的法律法规在于制定一套社会成员都认可的“游戏规则”,使人们能够依据这些规则来预期别人的活动,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的风险。财政的警察、司法活动为交易风险提供最后的救济手段,尽量减少损失。(2)财政的转移支付促进社会公平。转移支付作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执行工具具有平抑经济波动的效应: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转移支付少,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转移支付多,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平抑经济波动。转移支付调节社会收入公平分配,能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本身就具有效率,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3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财政支出直接构成和影响社会总需求,因而调节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达到调控社会总供需关系的目标;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对国家职能的履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重要意义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支出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2)财政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3)财政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财政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对企业和个人的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形式,因而财政支出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随着现在城乡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更加需要财政增加财力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对弱势群体、地区的扶持力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陈素丽Chen Suli (邯郸市复兴区统计局,邯郸056003) (Fuxing Bureau of Statistics,Handan,Handan056003,China) 摘要:本文讲述了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的意义。 Abstract: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expenditure.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影响 Key words:financial expenditure;economic growth;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12-01 ·12·

美国财政支出结构

美国财政支出结构 根据美国统计署(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7973387.html,)分类,美国财政支出分类为: Total expenditure: 1. General expenditure:①Intergovernmental expenditure ②Direct expenditure:Ⅰ. Education. Public welfare. Hospitals. Health. Highways Ⅱ. Police protection. Correction. Natural resources. Parks and recreation.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Ⅲ. Interest on general debt. Other and unallocable 2. Utility expenditure 3. Liquor stores expenditure 4. Insurance trust expenditure Government Finances: 2000-2010

General expenditure 占86.124%; Utility expenditure 占1.455% Liquor stores expenditure 占0.280%

Insurance trust expenditure 占12.141% 美国财政结构分析: 按照一般财政项目分类 一.物质投资资本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三.健康保障计划支出

四.研发支出 五.教育与培训支出 六.行政管理费支出 七.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Chapter 3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费用类别(职能):经济建设类、社会文教类、国防支出类、行政管理类、其他支出按支出的功能(我国现行的分类)设置三级科目: 类(综合反映类级科目是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款(反映为完成政府某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 (2)按支出的经济分类(我国现行的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补偿方式有税收和国债。 按支出的经济分类设置两级科目:类、款 (3)按财政支出经济活动的关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复习与思考 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的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却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 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 B.行业用途 C.政府职能 D.经济性质 【答案】A 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 B.职能活动 C.收入数量 D.资金转移 【答案】B 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C.财政支出的规模 D.支出的具体用途 【答案】B 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 B.国债 C.收费 D.贷款 【答案】A 5、公式:1 1 1(%)----=?= ?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A 6、公式 (%) (%)G D P G E g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B 7、公式 GDP G MGP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 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

【答案】C 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下列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利息支出 D.净贷款 【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资本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是()。 A.办公费 B.人员工资 C.基建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C 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A.收费 B.投资利息收 C.国债 D.贷款 【答案】C 13、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捐赠支出 D.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答案】C 14、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补助支出 B.捐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D 15、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补助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债务利息 【答案】A 16、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A 17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债外,主要来自()。 A.税收 B.使用费 C.国债 D.投资利息 【答案】A 18、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补助支出 D.国防支出【答案】C 19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修建铁路工程支出 B.国防支出 C.文化教育卫生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D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及 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姓名:李晓红 学号:0223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

表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 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财政支出居民消费挤入效应挤出效应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however, always remain at a low level,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has been to raise the level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 fiscal policy. Key words:Fiscal spending;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to effect; Crowding out 引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际上,投资是消费的一种引致需求,如果没有消费支撑,那么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净出口更是一种不足以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求,它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和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困扰。因此,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恰恰相反,我国是一种“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严重不足。为了应对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 年政府推出总额高达4 万亿元公共投资计划,用以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于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从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不确定性三个层面上,考察和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成为本文写作的初衷。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第一,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这说明现阶段财政支出的扩张并不会挤出居民消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入了居民消费,肯定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内需的有效性。第二,政府规模扩张不会降低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税收规模和债务规模的增加,将减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这意味着政府为稳定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会被为之增加的税收或债务所抵消,从而降低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第三,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持续性挤入效应,并且它对城乡居民消费、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我国公共福利资源配置不均,社会性支出差异已引起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第四,财政支出不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基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 一、财政必须向民生倾斜 财政向民生倾斜首先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职能主要是纠正市场失灵,解决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如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内的民生项目都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这些项目若由市场提供往往会造成供给不足,这正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因此政府应成为这些民生项目的主要提供者,财政必须承担起此类民生项目的支出责任。即使有些民生项目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但由于受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有少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民生还必须依靠政府财政给予支持。其次是由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世界发展进程规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进入人均GDP位于1000~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果对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就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7年达2600美元。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向民生倾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这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党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这就是以

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因此,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财政以改善民生为己任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穷人收入增加所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富人等量收入减少所减少的效用。而财政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正是逐步使民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客观要求。 二、现行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民生支出 小政府、大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原则。然而我国目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府占据过多资源,具体表现就是公务员和政府行政人员作为一个阶层已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行政经费居高不下。唐斯最早对官僚的目标做了系统地描述,认为官僚追求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作为职业主义者,希望获得权力、收入、声望、安全感,等等;二是作为父爱主义者,希望能够忠诚地服务于公共事业。但尼斯卡南

以“政府支出”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

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具体的,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于AD-AS以及IS-LM分析框架,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更重要的是,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就不难解释了,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虽然,在短期内,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长期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结合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