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吴建兰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226001)

摘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

属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由重到轻排序均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

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属中污染Ⅲ级,任港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

通启运河属轻污染Ⅳ级。内河底泥中毒性系数较大的总镉潜在生态危害排在首位,总镉应作为今后南通市内

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防控指标。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法;生态危害系数;内梅罗综合指数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1-0042-05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it's Assessment in the sediment on Seven Rivers in Nantong

Wu Jianlan

(Nant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Jiangsu226001)

Abstract:Evaluated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ediment on seven rivers in Nantong with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 and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pollution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followed order of the Hao River>the Juweigang River>the Tongrang River>the Tongliu River>the Rengang River>the Haigang River>the Tongqi river.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llution of the Hao River,the Juweigang River and the Tongrang River had reached a middle degree,the other rivers had reached a low degree.Cd of higher toxicity coefficient listed on top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Cd control in the next step.

Key words:Sediment;Heavy metal;Geo-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Varia-tion development

底泥是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既是进入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对水质有潜在影响的次生污染源,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底泥中的重金属会被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1][2][3],降低水体功能,产生生物毒性效应[4][5],因此底泥能明显反应水体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底泥的重金属蓄积量也可以反映底泥对上覆水体影响的持久能力,掌握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能更加准确地分析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6][7]。

南通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境内河网密布,长久以来,生活、工业、农业、航运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干、湿沉降进入水体,逐步沉积下来,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南通市政府采取南通市政府采取关、迁沿河企业,生活污水入管截流,河道整治及利用长江潮汐引排水,沿河建设生态湿地等一系列措施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城市内河水质得到改善,但由于底泥中重金属的富集性与持久性[8][9],城市内河底泥

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对流经南通市城区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为城市内河水环境进一步综合整治提供基础信息

1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1样品的采集

2001年5月,在流经南通市区主要的七条河流上分别布设3-5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与南通市地表水例行监测断面一致,同时有支流汇合的河流,在靠近汇合点下游各增设一个监测断面,监测布点见图1,每个断面采用梅花形采样法采集5个底泥样品,样品就地混合均匀,装入聚乙烯袋中。

1.2样品的分析

样品采集后立即带回实验室,于通风、阴凉处自然风干,反复用四分法分出10g样品,剔除动植物残体及砾石,碾磨后,通过100目塑料筛,处理好的样品待测。

总铅、总镉、总铬、总铜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总汞、总砷分析方法采用原子荧光法。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质控要求,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随机抽取20%的平行样,按10%的比例加入GBW07310(GSD-10)土壤标准物质样品进行测试。2评价方法

2.1地累积指数法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10]对南通市七条内河底泥重

金属单项指标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Igeo)采用公式(1)进行计算:

Igeo=log

2

[Cn/1.5Bn](1)式中,Cn为底泥中重金属的实测值,Bn为土壤元素背景值,单位mg/kg,本文采用江苏省土壤C层土重金属算术平均值[11][12],地累积指数分级见表1。

表1地累积指数分级表

Table1Classification of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地累积指数分级污染程度

<00无污染

0 11轻度污染

1 22偏中度污染

2 33中度污染

3 44偏重污染

4 55重污染

5 106严重污染

2.2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13][14][15]对南通市七条内河底泥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E i

r

=T i

r

?P

i

(2)

式中:E i

r

———某一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T i

r

———毒性系数,用于反映重金属的毒性水平和生物

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P

i

———单项重金属污染指数;

P

i

=

C

i

S

i

式中:C

i

———重金属实测值;S

i

———采用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

RI=∑E i

r

RI———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16][17][18]的划分标准见表2,重金属背景值与毒性系数见表3。

表2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的划分标准Table2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of sediment heavy metals

危害程度轻微中等较强强极强Eir<40≤80≤160≤320>300

RI<150≤300≤600>600

表3重金属背景值与毒性系数一览表

Table3Background level and toxicity coefficient of heavy metals

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总铜背景值

(mg/kg)0.421024.90.1276.222.7毒性系数401053025 2.3内梅罗综合指数

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七条内河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内梅罗综合指数采用公式(3)进行计算。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累积性评估。

P

h =珔P2

i

+P2

max

)/

槡2(3)

式中:P

h ———综合污染指数;P

max

———各单项指标

中最高值;

珔P i ———各单项指标的均值,P

i

———各污染物单项

污染指数

3监测结果及评价

3.1监测结果

2011年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

表42011年内河底泥重金属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kg 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总铜濠河0.25816.2681.12101133海港引河0.3546.38300.487044.3通启运河0.2282.8290.546015.8九圩港河0.3848.61361.129268通扬运河0.339.04450.887950.5通吕运河0.2514.91420.76846任港河0.3957.62300.519154.6

平行双样相对标准偏差在8.3 24.8%之间,满足分析结果所在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容许限的要求;各重金属加标回收率在86.5 106%之间,满足分析结果所在范围加标回收率的要求。

3.2评价与分析

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计算结果见表5。

表52011年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地累积指数统计表

河流名称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总铜濠河-1.290.110.862.64-0.181.97海港引河-0.83-1.23-0.321.42-0.710.38通启运河-1.47-2.42-0.371.58-0.93-1.11九圩港河-0.71-0.80-0.052.64-0.311.00通扬运河-0.93-0.730.272.29-0.530.57通吕运河-1.33-1.610.171.96-0.750.43任港河-0.67-0.98-0.321.50-0.330.68

由表5可以得出,南通市七条内河底泥没有受到总汞、总铬的污染;濠河总砷处于轻度污染,其他六条河流没有受到总砷污染;濠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总铅处于轻度污染,其他四条河流没有受到总铅污染;濠河总铜处于偏中度污染,通启运河没有受到总铜污染,其余五条条河流总铜处于轻度污染级别;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的总镉处于中度污染,其余四条河流总镉处于偏中度污染。可以看出,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基本一致,总镉污染相对较重,总铜污染较轻,总铅、总砷污染次之,没有受到总汞、总铬的污染。

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及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见表6。

表62011年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河流濠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任港河综合污染指数7.11.33.36.95.44.31.4

由表6可见,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依次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任港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濠河为南通市护城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位于我市老工业区港闸区,上世纪90年代之前,濠河周边建有电子厂、晶体管厂等涉重企业,港闸区辖区内有自行车厂、轴瓦厂等涉重企业,这三条河流曾是这些排放重金属污水企业的纳污河流,虽然上世纪末这些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区内污水全部入管,使河流水质有了彻底的改观,但多年沉积在底层的重金属仍然存在,这是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的原因。这三条河流应作为南通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河流,对其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可作为今后生态修复的试点工作之一。

南通市内河底泥潜在生态毒性系数统计结果见表7。

表7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统计表

河流名称

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

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总铜

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濠河251614280329366较强

海港引河3466120210178中等

通启运河223613523170中等

九圩港河3797280215350较强

通扬运河3199220211283中等

通吕运河2458175210224中等

任港河3886128212193中等

表7表明,南通市内河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由重到轻依次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与表7得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是一致的。濠河、九圩港河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较强级别,其他五条河流底泥处于轻微级别。七条河流底泥中总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中等到较强水平,其他五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水平。毒性系数较大的总镉潜在生态危害排在首位,生态危害指数远高于其他五种重金属,总镉是南通市内河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防止总镉在内河底泥中积累,应作为今后南通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防控指标。3结论

3.1南通市内河底泥主要污染因子为总镉,总镉污染相对较重,总铜污染较轻,总铅、总砷污染次之,没有受到总汞、总铬的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基本一致。

3.2重金属污染与环境风险由重到轻均为依次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由于九十年代之前,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曾是重金属排污企业的纳污河流,因此底泥重金属污染高于通吕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应作为南通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河流,对其底泥重金属污染

进行治理,可作为今后生态修复的试点工作之一。3.3濠河、九圩港河底泥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较强级别,其他五条河流底泥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轻微级别。七条河流底泥中总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中等到较强水平,毒性系数较大的总镉潜在生态危害排在首位,生态危害指数远高于其他五种重金属,总镉是南通市内河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防止总镉在内河底泥中积累,应作为今后南通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防控指标。

参考文献

[1]牛红义,吴群河,陈新庚.2006.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生态环境,15(5):954-959

[2]BERMEJO J C S,BELTRAN R,ARIZA J L.Spatial vari-ations of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in sediments from Odiel river (Southwest Spain)[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3,29:69-77.

[3]范成新,朱育新,吉志军等.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湖泊科学,2002,14(3):235-241.

[4]白晓慧,杨万东,陈华林,等.2002.城市内河沉积物对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2(5):562-565.

[5]Vallee B L,Ulmer D D.1972Biochemical effects of mer-cury,cadmium and lead[J].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41:92-108.

[6]文湘华.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环境化学,1993,12(5):334-341.

[7]佘中盛.松花湖及入湖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84,4(3):76-79.

[8]陈静生.沉积物金属污染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环境科学丛刊,1983,8(4),1-2.

[9]Akcay H,Oguz A,Karapire C.2003.Stud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speciation in Buyak M enderes and Gediz River sediments[J].Water Research,37:813-822.

[10]霍文毅,黄风茹,陈静生,等.河流颗粒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比价研究[J].地理科学,1997,17(1):81-86.[11]刘芳文,颜文,于文质,等.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34-38.

[12]彭涛,陈蕾.2010.扬州古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2(2):41-43[13]王胜强,孙津生,丁辉.2005.海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23(2):62-65.

[14]H Kanson L1980.An en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 Asedin ento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search 14:975-1001.

[15]利锋,韦献革,余光辉等.2006.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8(4):12-14.

[1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88-90.

[17]李莲芳,曾希柏,李国学,等.2007.北京市温榆河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7(2):289-297.

[18]乔胜英,蒋敬业,向武,等.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1-26):21-26.

收稿日期:2012-7-24

作者简介:吴建兰,1970年3月24日,女,民族:汉,江苏省南通市,大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项目(1109)课题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比较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重金属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如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上的数据显示:在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中,有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1]。日本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达37029.4hm2,我国重金属镉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2万hm2[2]。沈阳张士灌区用含镉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hm2,稻田含镉5~7mg/kg[3]。 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不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易在土壤中积累,并在农作物中残留,最终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体内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4-11]。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居民食用了镉含量高的稻米和饮用镉含量高的河水而引起的[12],同样在1953~ 1972年由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居民食用被汞废水污染的鱼虾,导致近万人患中枢神经疾病—水俣病[13]。由此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被污染的区域是广泛的,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1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是国内通用的一种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是国内评价土壤、水、大气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常用方法[14-16]。 计算公式如下: P i=C i S 式中,P i为污染物单因子指数;C i为实测浓度,mg/kg;S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P i<1则表明未受污染,P i>1则表示己经受到污染,P i数值越大,说明受到的污染越严重。 单因子指数法可以判断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环境污染往往是由多个污染因子复合污染导致的,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单一因子污染特定区域的评价;单因子指数法是其他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分级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1.2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只能分别反映各个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土壤的污染程度,因此当评定区域内土壤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土壤质量比较,或土壤同时被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时,需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按一定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即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评价采用兼顾单元素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I=P i2最大+(1/n∑P i)2 2 √式中,I为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 i为土壤中i元素标准化 污染指数(污染物单因子指数);P i最大为所有元素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 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计算公式中含有评价参数中最大的单项污染分指数,其突出了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作用,刘哲民应用单因子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对宝鸡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16]。通过这种方法对宝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级并指出了对环境污染贡献最大的元素,但是没有考虑土壤中各种污染物对作物毒害的差别。同时根据尼梅罗指数法计算出来的综合污染指数,只能反映污染的程度而难于反映污染的质变特征。 1.3污染负荷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是Tomlinson等在从事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分级研究中提出来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评价[17-18]。某一点的污染负荷指数的公式如下: F i=C i/C0i I PL=F1×F2×F3…F n n√ 式中,F i为元素i的最高污染系数;C i为元素i的实测含量,mg/kg;C0i为元素i的评价标准,即背景值,一般选用全球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比较 徐燕1,2,李淑芹1,郭书海2,李凤梅2,刘婉婷2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和适用范围,论述了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相结合,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与Arc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克服各种评价方法的不足和局限之处。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8)11-04615-03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Metho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XU Yan et al(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erbin,Heilongjiang150030) Abstrac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about heavy metal pollution were summarized.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 and application range of those methods were analyzed.Application of GIS in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was discussed.Finally,the mehods for conquering the di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which were the combination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and pollution load index and the combination assessment method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ArcGIS software. Key words Soil;Heavy metal pollution;Assessment method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501);辽宁省 重大科技项目(06KJT11001)。 作者简介徐燕(1983-),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7-11-28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11):4615-4617责任编辑王淼责任校对况玲玲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3), 180-18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6481716.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6481716.html,/10.12677/aep.2018.83022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Junshan Weng Chongqing Engineer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ceived: May 8th, 2018; accepted: May 29th, 2018; published: Jun. 5th, 2018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in our country, additionally sedi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and these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 hav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With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harmless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contaminated of rivers and lake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pollution hazards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in heavy metal sediment. Mainly including, physical repair tech-nology (physical adsorption method, electric repair method), technology (curing and stabilization method, washing method),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phytore mediation, microbial remedia-tion). Final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for treating heavy metal se-diment are summar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s later. Keywords 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Disposal Technology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翁君山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5日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在省控重点污

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一)密切协调配合。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三)保障调查经费。此次调查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河流域调查经费,由市财政承担;新河、河流域调查经费,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20150326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不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1.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水中,使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我国各大江河湖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水体的质量。通过研究矿区地表水、浈水河、大沂河、黄河、香港河流、松花江、巢湖、太湖、红枫湖、南湖、黄浦江、钦州湾、胶州湾、长江、南黄海等水体中痕量金属含量及其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受到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铅锌矿区水体中Ph严重污染、Hg中度污染,Zn轻度污染。(2)受水环境条件影响,重金属主要赋存在悬浮物和沉积物中。一般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比沉积物中高几倍,是水体溶解态重金属的几百倍。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很低,市区河段高于非市区河段。(3)湖泊支流中的含量普遍高于湖区,河口污染较严重。(4)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与pH值有关,碱性条件易沉淀于底泥,酸性条件易释放。(5)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枯水期大于洪水期,底层大于表层,而且各种金属相关性较好,说明其来源相同。(6)南黄海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比临近海湾海水低,高于外海,重金属分布:近岸海区大于中部地区。(7)海水中重金属分布受径流、大气干湿沉降、pH、盐度和自身性质等复合因子控制,在局部海区某个因子起主要作用,Pb主要受大气沉降影响,Cd受盐度和pH影响,Hg受海水中有机碳影响较多,As与沉积物再悬浮有关。(8)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西南部相对较轻;春夏季表层含量大于底层含量,秋季底层含量高于表层含量。 2.水体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两部分: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主要是岩石风化的碎屑产物,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人为污染源主要包括采矿和冶炼、金属加工、化工、废电池处理、电子、造革和染料、大气干湿沉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是造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发展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采矿和冶炼是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最主要污染源;金属开采、冶炼导致Pb、Zn、Cd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相当高;尾矿渣堆放,经雨水淋溶,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中金属污染;各种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渗出液直接排入水体,以及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颗粒被地面径流带到水体,使水体中金属含量升高。目前,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Zn、Al、Ti、Sn主要来自纺织工业,C0、Cr、Cd、Hg来自塑料工业以及Cu、Ni、Cd、Zn、Sb来自微电子业。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富含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石油类、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能够对接受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9-06-13T09:34:31.3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作者:洪运 [导读] 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传统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广东清慧综合环保咨询科技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重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重金属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对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进而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应该客观准确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传统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汽车数量也增加,导致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加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土壤环境系统中重金属含量日益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会使得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且潜伏期长,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控制。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土壤的形成来之不易,而且更新周期十分漫长,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也是大量残余废物最重要的调节环节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一些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比如焚烧、直接填埋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厂的生产、矿产开采等都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1.1.1自然原因 在自然界中,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母质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的生长,母质对重金属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一些自然的生物残落也会加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可能使许多重金属漂浮于空中,植物叶片会吸收部分重金属,随着树木的凋零,进而被微生物吸收进入土壤,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1.1.2人为原因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类活动给土壤带来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破坏,已经逐渐上升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废气、烟雾等空气污染。工业生产会向大气排放大量废气和烟雾,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火电厂使用煤炭发电等都会造成大气污染。而这些废气又会通过大气沉降渗透到土壤中,久而久之,会给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 2、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城镇化的加快导致农耕地面积的减少,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食物需要,种植商不得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达到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或者为了种植一些反季节食物,这些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在土壤中释放许多重金属物质,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加重,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3、水污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西北沙漠地区干涸,而沿海地区水资源充裕,导致在某些地区,农业用地灌溉时引入的水来自于工业废水,这种污水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农田后会使得土壤中沉淀大量重金属,加上水资源的流动性,进一步恶性循环,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4、其他生产生活活动。比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堆放,垃圾土壤填埋,直接焚烧,重金属工业废弃物直接排放等生产生活活动,都会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1.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重金属的化学性质稳定,潜伏周期长,极难被微生物进行分解,而且具有协同性、扩散性。一旦进入土壤,就会对土壤的质量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而人类和动物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长期食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的食物,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低汞浓度可以促进小麦早期萌发的生长,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最终会抑制小麦生长,而高毒性的砷、镉等,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传统评价方法 2.1指标法 指标法主要是根据测得的元素含量和土壤元素的背景值,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并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对污染程度进行比较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忽略了实际污染情况的复杂性,检测结果不够可靠。常用的有Nemero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又称Nemero综合指数法,利用该法能够准确判断出多种重金属对受测区域的污染等级,但是没办法分析出元素对土壤污染的差别,即只能反映各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2.2数学模型索引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指标方法的基础上,即在有限的已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软件进行数学模型建立,对未知结果进行预测,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弥补指标法的不足,但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必须应用大量的函数进行计算,操作复杂且难以控制。主要包括模糊数学法和灰色聚类法。 在使用模糊数学法时,相关影响因子的影响需要重点考虑,这对确定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的等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评估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然后根据不同的隶属函数,对土壤质量进行测定,得到对应的关系模糊数学矩阵,最后根据重金属评价因子,得到权重模糊数学矩阵,从而可以分析计算得到污染评价结果。 而灰色聚类法主要是由模糊数学法演变过来的,是对已知白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白化,并通过相应的系统,确保实现物化或者量化问题。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白化函数,并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污染物与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 价》 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 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同时,本项目

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采样断面覆盖了全国主要水系,约占全国1073个大型集中式水源地的85%。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使用先进仪器,按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对高质量数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本次工作对全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营养组分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我国底泥质量状况和水环境安全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普遍较环境背景更为富集,底泥重金属含量超环境背景值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单因子否决)结果显示,全国906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有732个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背景值,占全部断面的80%。?尽管水系底泥通常具有重金属富集的特性,但从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泥重金属绝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O一九年六月

目录 1标准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标准适用范围 (11)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

1标准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谈谈水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

谈谈水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化学产品日益剧增,经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一方面危害水生态系统,对水生生物产生各种有害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饮用水、皮肤接触、食物链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在工业废水的排放过程中,有相当程度的重金属元素沉积在天然水体中,在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中,尤以汞、镉、铬、铅的毒性最大。下面一一分解。 一.汞 汞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最大的元素。无机汞盐和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Ch3)2HG以人体都有危害。不过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并不相同。无机汞盐产生毒性的根本原因是汞离子与酶蛋白相结合,抑制各种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而有机汞化合物以甲基汞毒性最大,因为它在脂肪中有溶解度比在水中大,进入人体后几乎可全部吸收,又不易排出体外,积累在体内侵入神经中枢系统,破坏脑血管,表现为四肢麻木、语言失常、视野缩小、听觉失灵等。这些就是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的典型特征(水俣病是一种尿病,首先发生在日本水俣)这是由于工厂中含汞排入河海,汞在鱼体中积存,人吃了这种鱼以至中毒,严重者致死。 二.镉 镉和锌是同族之金属元素,往往与锌、铜、铅等共生,在冶炼铜、锌及镀镉工厂中均有相当量的镉单质和化合物排入大气与废水,废水中的镉排入江河沉积天水底并被生物吸收。 镉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新生婴儿体内几乎无镉,人体中镉全部是出生后通过外界环境(例如饮水、食物、香烟)进入人体的。镉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肾萎缩、肾炎等。镉可取代骨骼中部分钙,引起骨骼疏松软化而痉挛,严重者引起自然骨折,另外镉还被发现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三.铬 在非污染的低层大气和天然水中均含有微量的铬,如雨水中含铬2-4微克每升,土壤中含铬约在100-500毫克每升之间。其中六价铬的毒性纟三价铬大,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和农作物均有毒害作用。它能降低生化过程的需氧量,从而发生内窒息,铬盐对肠胃均有剌激作用。铬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较多,如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都含有三价铬或六价铬的废水排出,使局部地区受到铬的污染。 四.铅 人体铅负荷增加对人体的神经行为功能有一定的损害。特别是在蓄电池行业中铅随废水排入水体,在水体中蓄积后,被人体吸收后有慢性中毒作用。对儿童的血铅负荷,神经行为功能进行相应研究后得出,长时期暴露于含铅环境的儿童有着反应缓慢,视觉迟钝之现像。 我国的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如何使百姓喝上洁净的饮用水,除去水体中

河道重金属污染调查解决方案

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解决方案 方案简述 目前针对河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通常采用传统钻孔取样的方式进行,但底泥采样难度巨大,极容易扰动,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很大。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采用的无损、非破坏的方式,通过介质之前的电性差异,同时结合少量取样结果等资料,可验证场地土壤污染局部电性特征与深度变化趋势,并以物探成果具体影像描绘地下污染及地层现况,以探测污染的分布范围,圈定污染的潜势区。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加现场信息,由原本点的信息扩及到面与体,并不是取代传统检测技术。有更多的现场信息更能验证环境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与传统钻探取样是相辅相成。

项目简介 一. 调查目的 本次探测主要目的为: 圈定该河道污染深度。 划分高浓度重金属土壤污染区域。 调查河道地层现况。 二.调查方法 采用环境地球物理探勘的及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及感应电磁法( Electromagnetic )进行探测。 现场方案 一、仪器设备 调查采用GD-20多通道工作站及GEM-2感应电磁仪,同时配合使用XRF,测点信息采用RTK进行收集。 二、测线方案 合理布设测线是取得高品质数据的重要因素,本次综合施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感应电磁法,以物探技术对大面积疑似重金属土壤污染分布的区域进行探测,共布设高密度电法测线16条及140587平方米的感应电磁法测试。

ERT布线 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 电阻率法是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直流电阻法的探测原理,为利用直流电经由一对电流极 A、B 将电通入地下,建立人工电场。通过地层间介质不同,其导电性的差异,可利用另一对电位极 M、N 测量电场在 M、N 之间造成的电位差,由此求出地层视电阻率,进而估算地下地层的导电性分布。

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重金属具有毒性强、易累积、不可降解等特性,是当前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力度,这从一个层面说明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迫切性。底泥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累积作用,湖泊中重金属多通过各种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富集于底泥中,底泥中重金属浓度往往远高于水体,但随着上覆水环境条件的改变,累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会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状况是衡量湖泊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开展水环境中重金属内源污染释放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衡水湖分为东、西2个湖,水面面积为75km2,最大蓄水量为1.88亿m3。衡水湖水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汇水、引蓄卫运河和黄河水。衡水湖是南水北调调蓄工程的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北京的必经之路。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衡水湖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上污染较重,底泥中存在重金属富集风险。关于衡水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方面的系统研究较为鲜见,难以良好支撑当前衡水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管控要求。笔者对衡水湖底泥中重金属浓度进行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期为衡水湖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及样品采集 根据衡水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在衡水湖湖区设置了11个采样点(图1),分别为大赵闸(S1)、南李庄村(S2)、大湖心(S3)、顺民庄(S4)、王口闸(S5)、梅花岛(S6)、道安寺(S7)、前冢村(S8)、小湖王口闸(S9)、小湖心(S10)和小湖碧水湾酒店(S11)附近水域。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表层(0~10cm)底泥,密封保存于聚乙烯塑料袋中,低温储存运回实验室。 1.2 样品处理及测试 将底泥样品冷冻并经真空冷冻干燥机处理,除去其中的沙石、动植物碎片等后混合均匀。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阐述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类型及迁移性质,介绍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 关键词重金属;水体;存在形态;迁移规律;污染特征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 1.1存在形态的类型 要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首先就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各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也不例外。汤鸿霄提出“所谓形态,实际上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这里所分析的存在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结合态。水体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可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滤水中的为溶解态(溶解于水中),原水样中未过滤的为颗粒态(包括存在于悬移质中的悬移态及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态)。用Tessier等[1]提出的逐级化学提取法又可将颗粒态重金属继续划分为以下5种存在形态:一是可交换态,指吸附在悬浮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有机质或铁锰氢氧物等表面上的重金属;二是碳酸盐结合态,指结合在碳酸盐沉淀上的重金属;三是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指水体中重金属与水合氧化铁、氧化锰生成结合的部分;四是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形式进入或包括在有机颗粒上,同有机质发生螯合或生成硫化物;五是残渣态,指重金属存在于石英、黏土、矿物等结晶矿物晶格中的部分。 1.2迁移性质 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质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是人们判断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常用依据之一。颗粒态重金属组成复杂,其形态性质各不相同。可交换态是最不稳定的,只要环境条件变化,极易溶解于水或被其他极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在环境变化,特别是pH值变化时最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在环境变化时也会部分释放;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不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较稳定;残渣态最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释放到水体中。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重金属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常图 09903008 国际商学院 国际经济法 摘要: 介绍了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结合土壤、污泥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 ,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有机集成 , 实现经济、有效生态清淤与处置 , 将是河流底泥污染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通过列举王春凤对广州市河流的污染研究、刘伟对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污染的研究、杨卓对白洋淀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以及赵丽霞对汾河底泥污染的等研究,进一步说明了重金属对我国河流的污染之严重。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 ,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 1999年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 141 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有63 . 8%为N至劣V类水质⑴。水体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2]。纳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在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等作用下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 , 沉积于河涌底泥中 ,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 , 使水体的重金属浓度增高 ,出现明显的二次污染。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 ,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前国内外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三者的联合治理。当前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调查与评价较多 , 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进展的综述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 , 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治理技术进展 ,以期为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二、我国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在我国 ,许多河流或湖泊底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王春凤等[3]研究表明, 广州市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工业活动是主要原因。刘伟等[4] 研究显示 ,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沉积物 n、Pb 和 Cu 污染是上海市小城镇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一大特征 , 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地面冲淋

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题目: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手段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3) 1.引言 (4) 2.重金属来源 (4) 3.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 (5) 4.海洋重金属污染危害 (5) 5.评价方法 (6) 5.1生物监测评价方法 (6) 5.2水质直接评价方法 (6) 5.2.1单项指数法 (6) 5.2.2模糊数学法 (7) 5.3沉积物评价方法 (7) 5.3.1地累积指数法 (7) 5.3.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7) 5.3.3综合污染指数法 (8) 5.3.4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8) 5.3.5污染负荷指数法 (8) 5.3.6沉积物富集系数法 (8) 5.3.7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 (9) 5.3.8沉积物质量基准法 (9) 6.研究进展 (9) 7.研究展望 (10) 8.致谢 (11)

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手段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问题凸显,其中,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途径、现状及危害,以及国内外关于海洋重金属的风险评价包括的三个方面。一是生物监测的评价方法,二是水质直接评价方法,三是沉积物评价方法。并提出关于海洋重金属风险评价的展望。 关键词:海洋、重金属、风险评价 The Status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e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ighlighted, among them,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arine heavy metal pollution problem has attracte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roaches of marine heavy meta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harm,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Marine heavy metal risk assessment. One is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 the two is the direct evaluation method of water quality, sediment is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about marine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Key words: marine;heavy metal;risk assessment.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4-9669(2012)01-0067-05 收稿日期:2011-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23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JJ30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90461028、201003526)作者简介:李明明(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方向研究,E-mail :mingxueer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6481716.html,. 通讯作者:朱建裕(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研究,E-mail :zhujy@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6481716.html,.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明明a , 甘 敏a , 朱建裕a,b , 柴立元b (中南大学,a.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b.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基于我国部分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底泥重金属处理研究进展和 成果,并详细阐述了重金属去除的生物修复法.同时,结合重金属污染因子去除效率、处理成本以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笔者提出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今后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处理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生物淋滤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river sediment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LI Ming-ming a ,GAN Min a ,ZHU Jian-yu a,b ,CHAI Li-yuan b (a.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b.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sedime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The bioremediation method of heavy metal removal is described.Bioremediation method is select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aling with the heavy metal in sediment considering the removal efficiency,processing cost and environment safety.Key words :sediment;heavy metal pollution;remediation technology;bioleaching 0引言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世界工业发展使重金属高频率的发现于河流和湖泊的水体和底泥中,导致世界上相当数量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1-2].水体下底泥的污染状况对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水体中的重金属往往将底泥作为最后的储存库和归宿,并且可与水相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周围的环境条件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易引起二次污染[4],同时,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 食物来源也是底泥,其中的重金属可存留、积累和迁 移,不仅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甚至通过食物链浓缩、生物富集等作用,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甚至是人类健康.目前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5-6],国内外河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这三种技术联合使用[7-9].其中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其应用范围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修复水体污染底泥、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文中主要对水体底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第3卷第1期2012年2月 Vol.3,No.1Feb.2012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