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野望》导学案

2《野望》导学案

2《野望》导学案
2《野望》导学案

野望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熟诵和默写全诗

2、通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人孤独抑郁、彷徨无依的心情。※导学实践:

一、自主学习(必须独立进行,时限15分钟)

1、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野望》作者,代诗人。

2、大声朗读,为下列生字注音。

皋()犊()

3、再次大声诵读,解决词义障碍。

薄暮徙倚

落晖犊禽

4、三次诵读品味,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

二、合作探究:(时限13分钟)

1、谈谈《野望》首联中“望”字的作用。

2、《野望》中颔联、颈联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请找出描写远景、近景,静

态、动态的诗句。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野望》一诗中颔联之妙。

4、《野望》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野望》一诗通过写萧瑟怡静的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学会总结与反思:(时限5分钟)

四、当堂检测(10分)(时限7分钟)

1、《野望》中与“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相近的一句诗是:

2、《野望》一诗中描写秋季自然景色的诗句是

,。3、《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五、评价一下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时限5分钟)

野望 优秀教案

野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本文的学习中积累和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绩的《野望》。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播放音频,营造气氛; 3.了解字词字义。 东皋(ɡ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1)薄暮:傍晚。 (2)徙倚(xǐyǐ):徘徊。 (3)依:归依。 (4)落晖:落日。 (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作者简介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

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四)深入探究 1.教师:全诗通过景色的描写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讲解: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教师:诗中第一联的描写中,哪些的描写突出了作者的怎样的心情? 讲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3.教师:中间两联的描写中,作者的感情逐步的流入出来,是怎样体现的? 讲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最后一联,作者借诗抒发了与自己不能从田园中找到慰藉的心情,具体的表现为? 讲解: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5.分析本诗的结构。 讲解: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五)再读本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六)寻找王绩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志向。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 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王维使至塞上优秀教案教学设二 教学依据:背诵和默写是首要。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这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教案教学设计1

12唐诗五首教案 王绩《野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 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2 唐诗五首 - 野望-部优 教案

《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2.通过品析诗的语言,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3.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4.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怀,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一、导入 大家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第二季总决赛的一段巅峰对决。(播放视频) 博古通今,赛场经验丰富的彭敏对战实力和心理素质兼善的武亦姝,看得我们是心潮澎湃。下面我们也来场大比拼怎么样?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61面,这里有一段关于律诗知识的介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圈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将这里的知识迁移到今天我们要学的律诗《野望》中,看《野望》符合律诗的哪些要素,一会我们将会出一些题目,让男生和女生比拼。 二、品诗歌韵律美 律诗知识大比拼。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请看题:(详见大屏幕) 1、这是一首几言律诗? 2、律诗一般有几句?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3、它的颔联和颈联是哪几句? 4、律诗一般是那几句押韵?通常压的是什么韵?

5、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6、这首诗那几句对仗? 自古巾帼半边天,女同学们要加油哦,在这堂课的结尾,我们还要有一场律诗知识大迁移的PK,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课,最后在巅峰对决中决一胜负。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律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节奏和谐。现在老师想把其中的两个字改一改,同学们看行不行。我觉得树树和山山用词重复了,我想把它改成“树上,山里”,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看行不行。 明确:不行,改后不再是叠音词了,读起来没有叠音的节奏感强。古典诗歌讲究平仄,大部分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第一声第二声,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轻柔,仄声有力,平仄相间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 看来律诗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以后请同学们读律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律诗的韵律美读出来。下面请齐读这首诗。 三、品诗歌意境美 师:诗词大会中,一幅幅沙画让选手们在欣赏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确,最后茅塞顿开,一句句优美的诗词脱口而出。自古书画一体,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的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下面我们来欣赏王绩《野望》中写景的诗句,大家看看能不能用你的笔描摹一下诗中呈现的景色。 首先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读出这首诗里的写景的诗句。注意读出节奏(提示五言绝句一般的断句方法:XX/XXX XX/XX/X XX/X/XX) 听读之后,同学们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旁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描绘的画面: 生一:已是入秋时节,一片片红叶从枝头落下,宛如一个个小小的蝴蝶在空中飘舞,风儿在树林间玩闹着,万物在风儿的陪伴下玩耍着,向远方望去,落日停留在山的背后,将余晖洒向天空,晚霞将天空换了新衣,笼罩着秋天的大地。忙活了一天的牧人,驱赶着成群的牛羊,沿着田间小路,归往回家的方向,猎人也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悠然的踏上回家的道路,在落日的余晖下,满载着笑容离去。 生二:秋风瑟瑟,树叶零落,秋风吹到哪儿都是凄凉片片,它吹黄了小草,吹黄了绿叶。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徐徐飘下,落满山间。夕阳已近黄昏,我独自一人站在山间远望,只见重重叠叠的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山脚下,赶牧的人儿挥动牛鞭,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远处,牛背山的猎夫迎着风招手向我炫耀着今日一天的收获。

《野望》教学设计

《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背诵诗歌; 2.认识唐诗尤其是律诗这一体裁的基本常识; 3.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描述画面,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古诗,可以知道诗歌分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三、了解律诗 (1)自由读读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各压什么韵,并且找一找韵脚各是什么(点名早唐作品)。 (2)观察韵脚所在位置。 (3)学习课后“关于律诗”补白部分。(划出关键信息) 【屏显】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对仗: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韵脚:指每一首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如“枯藤老树昏鸦”的ya,“小桥流水人家”的jia,“古道西风瘦马”的ma,“夕阳西下”的xia,“断肠人在天涯”的ya. (补充)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起——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承——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 转——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 合——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三、通过想象,描述画面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野望》优质课教案_11

《野望》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积累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3、通过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的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隐逸中的清高孤傲。 4、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比较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却又清高孤傲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品读、想象与对比,感受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2、出示老师最喜欢杜甫的《望岳》,师生一起回顾。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集体朗读诗歌,正音。 2、师生一起明确诗歌为五言律诗及它的四部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个别朗读。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5、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老师补充肯定。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字号“东皋子”。“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树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隐隐传达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有所望就会有所见,诗人看到了什么?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5、集体诵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诗的整体感情基调。 本诗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首诗,归纳诗歌主旨。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比较阅读,感受作者 王绩人是归隐山林了,可是他的心却不能融入,以致孤独寂寞。说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我们所熟知的归隐诗人----陶渊明。他们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去看看。 出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1、生齐读,谈谈对诗意的理解。 2、出示诗意,让学生畅想陶渊明的心情。 3、师生一起赏析,从中体会陶渊明归隐生活的闲适、愉悦。

野望--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1 年10 月10 日星期四 课题:《野望》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诗歌中词语及意象的含义,正确理解把握诗歌。 2、过程与方法: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二、教学重点: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三、教学难点: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4、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材、预案、教学设计 六、预习内容: (详见预案)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意见 新课导入走进作者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 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 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 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 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 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 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 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 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 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 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 追魏晋高风。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 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 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 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 功实为先声。 3、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 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导入新课,激发 学生求知欲 了解作者 积累常识 明确创作背景

野望 优秀教学设计

野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积累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完成背诵。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野望》优质课教案_3

教学设计 时间:2019 年 5 月22 日星期三 课题:《野望》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意境。 2.教学生能够通过意境,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教学生能够通过意境,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品评鉴赏法。 3.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材、课件、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意见 新课导入明确目标一、导入新课 由《中国诗词大会》看沙画猜古诗的视频导入,让 同学们猜一猜第三首古诗——《约客》。 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约客》一诗的理解。 引入今天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意象和意境,鉴 赏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 描绘诗歌意境。 2.教学生能够通过意境,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 的情感。 三、了解意象和意境,鉴赏《野望》 1.微课展示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2.通过微课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树、山、落晖、牧人、犊、猎马、禽 B.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图景? 明确:秋天的黄昏,山野间层林尽染,起伏的山峦, 披覆着落晖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 着马,带着猎物奔驰回家,整个画面交织成一幅有着浓 浓田园牧歌情调的山秋晚景图。 C.通过图景,请你体会诗中的意境。 明确:清新恬淡,宁静安详 D.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导入新课,激发 学生求知欲 明确目标,让学 生学习有方向 通过微课,学习 并积累知识。 通过对古诗的分 析,帮助学生巩 固知识

《野望》教案

《野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掌握基础字词如“皋”“徙倚”等,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意境:描述东皋山野暮色图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意境:描述东皋山野暮色图的画面。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诗经》当中也有一首很美的诗歌《采薇》。那诗人王绩在他的诗作当中引用“采薇”有何深 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指读→齐读 3.解题:“野望”(在原野上眺望) 4.结合注解解读诗歌大意。 (1)提出疑问 (2)请生整体译读 5.了解诗人 王绩: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 故乡。唐,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其诗一洗南朝诗风华靡艳丽之风,显得非常质朴。 三、细读诗歌通过想象,描述画面。 1.本诗交代了什么?(时间:秋天的一个傍晚,地点:东皋)(自读本诗) 2.用原句回答作者望见了什么?(思考) (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齐读) 3.展开想象,用语言将这两幅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提示:先找景色,再找修饰词、时间等。) 4.小组交流,代表展示。(读:读出画面美) 5.解读这两句诗的表达技巧。 (动静结合、叠词、光色结合等,描绘了一幅东皋山野暮色图。) 四、研读课文,分析作者情感。 1.唐诗结构中提到起承转合,理一理,这首诗歌怎么分布事、情、景的? (明确:首联:事、情;颔联、颈联:景;尾联:情) 2.小组展示。 (1)首联 提示:欲何倚:不知归依何方。 抓住“望”“徙倚”“欲何依”等关键词,加上主语,揣摩人物动作、人物心理;同时补充环境特征。(彷徨)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2 唐诗五首 野望》优质课教案_10

《野望》教学设计 一、谈话互动,朗读入课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不在自己的班级教室上课,而在多媒体教室,后面也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当发生这样的变化时,你会怎样面对这堂课? 生:我会像平常一样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 生:我会像我们老师上课一样,积极思考,认真学习。 生:我一如既往地投入课堂,慢慢去适应。 师:同学们心态非常好。良好的生活态度会让你更愉悦,更能发现美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唐诗五首》中王绩的《野望》,学习的方法是与第24课《诗词五首》中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整合比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 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 师:我先来听听大家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共读这两首诗。 学生共读两首诗。 师:“徙”怎么读? 生:xǐ 师:徙倚。读诗,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还要注意语速和停连。大家觉得这两首诗应该读慢点还是快点? 生:读慢点。 师:好,还可以适当地拖音,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比如: (屏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师生共读。 师:这样读就有些味道了。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饮酒(其五)》。 学生再读。 师:读得有进步。同学们猜一猜,老师问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 生:都是五言律诗。 生:不对不对,《饮酒》是十句,不是律诗。 学生窃窃私语。 师:判断古代诗歌是不是律诗,除了看句数,还要看三四句和五六句。大家来读一读这两首诗中的句子:

(屏显) 问君何能尔,树树皆秋色, 心远地自偏。山山唯落晖。 采菊东篱下,牧人驱犊返, 悠然见南山。猎马带禽归。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我读上句,你们读下句。比如,我读:树树—,你们读…… 生:山山。 师:聪明!咱们开读。大家认真体会这些句子在音律上相同不相同。 师:树树—— 生:山山—— 师:皆秋色—— 生:唯落晖—— 师:牧人—— 生:猎马—— 师:驱犊返—— 生:带禽归—— 师:问君—— 生:心远—— 师:何能尔—— 生:地自偏—— 师:采菊东篱下—— 生:悠然见南山——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两首五言诗在音律上的不同? 生:这两首是不一样。《野望》是律诗,它中间两联是对仗句。而《饮酒》不是对仗句。 师:你的知识积累很丰厚。《野望》符合格律诗“句有定数、字有定音、平仄相间”的规律,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饮酒》是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句数不定,不受平仄、押韵的束缚。 二、求同比异,体会意境 师:接着猜,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呢?也就是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预设: 1.都是五言诗歌。

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教案教学设计

12. 《唐诗五首》导学案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学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唐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 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学习《野望》和《黄鹤楼》。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属.国塞.上征蓬.候骑.都.护 燕.然荆.门贾.亭西没.马蹄白沙堤. 2.了解诗歌背景。 (1)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在秋日傍晚十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时写下的。 (2)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

年),毁于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3.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文吗?请写下一、两首。 4.熟读这两首诗,初步感知内容及主题。 合作探究 一、品读赏析《野望》 1.概述诗意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赏析诗句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3.归纳主旨 二、品读赏析《黄鹤楼》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1《野望》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教案与学案 课题:12、唐诗五首01 《野望》教学时间:月日 课文分析:《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一)朗读背诵诗歌;(二)理解大意。 二、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1、概述: 诗是情感、情思与情绪的产物。我们所见到的好诗,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性、真情、真意,用他们的实际行为和人生遭遇,用他们的碧血、热泪乃至生命写成的。 诗是最高级的语言艺术作品。诗的语言最简洁、最优美、最富形象性;诗的节奏和声韵给人听觉上的美感;诗的辞藻里往往浓缩着民族文化的积淀;诗的表达技巧最为丰富多彩。 读诗,欣赏中华千古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得到净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