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6527990.html,

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灸脐疗法疗效的影响

作者:齐萍杨振杰韩兴军刘学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年第07期

[摘要]灸脐疗法简称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脐疗法临床疗效肯定,现笔者从灸脐疗法治疗时间及灸量两个方面探讨其对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脐疗;艾灸适宜时间;灸量;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83-02

灸脐疗法简称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早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关于脐疗法的描述,后世历代的中医文献中亦有大量的脐疗法记载,且因其简便易行而在民间广泛流传。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探讨灸脐疗法治疗时间及灸量对疗效的影响。

1、脐

脐,即神阙穴,是外界与人体内部五脏六腑接触最密切的“通道”,阴阳气机运转的枢纽。《会元针灸学》记载:“神阙者,神其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为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有横户(阴交穴)、胞门、子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天脐带如荷茎,系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脐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难经》指出,脐下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原,十二经脉之根,吸呼之门,三焦之本”,“主通畅三焦,阅历五脏六腑”。《针灸穴名解》认为脐与胃肠关系密切:“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谓神也。”《道藏》强调了脐与心、肾的重要联系:“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 中医推拿与养生2019-02-21 15:54:23 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冬季的养生,以补阳、藏阳为主。在中医外养法中,艾灸补阳在冬季尤为重要的。而艾草属阳,加热或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所以艾灸是补阳的最佳养生法。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艾灸超厉害的八句口诀! 一、“ 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位置:外膝眼下3 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功效: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虚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功效: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 面口合谷收” 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 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头痛,眼睛疲劳、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 指压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艾条灸操作规范

艾条灸操作规范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之艾条灸 人民医院 三、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 → ↓ ← ↓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我的足三里瘢痕灸经历 今年10月底我做了一次足三里瘢痕灸,到现在创面结疤快落了。这次的经历使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也受了不少的苦,钱也没少花。在这期间,得感谢论坛的单阿姨给了我好的建议,让我增强了信心。我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得到指点,也希望他人可少走弯路。我先从这里说起吧。 2007年我开始用艾条做灸疗,用的是艾条悬灸和温灸盒.灸架灸----到乌鲁木齐才买到。主要是灸关元中脘足三里,经常弄得满屋子都是艾的味道。但灸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感觉有太大的作用。当然作用也是有的,灸完后浑身热热的蛮舒服,一段时间后胃口也好了许多。 08年了,看了《灸法直论》后很想直接灸关元,但怕找不准穴位,于是想找个中医帮我找。 10月国庆假期的一天我开始行动: 找了个诊所有个老中医-------说自己老了不针灸了,我说只是找一个穴位,我给你钱。结果还是不行-----怀疑他不会。 又找了个诊所,上面写的是有针灸,进去一问,到是热心--------关元穴在脐下四寸或是曲骨上2寸。(让我躺下给找的)给钱也不要。但我觉得找的不对,准备再找一位看看。 骑自行车2公里找了位老中医,先问给多少钱,我说你

想要多少钱。10元。我说好吧。 本想让我站着给找,我说应该是仰卧取穴。我躺着找了约有10分钟,穴位点改了好几次才定下来。我在想这人找穴位怎么这么慢呢。 两位医生找的位置不一样,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到底谁谁找的位置是对的呢? 回家后我找出中医研究院编的《针灸学简编》看里面是怎么找穴位。到了晚上我躺下自己用尺子量,耻骨上缘到脐中15cm-----关元就在肚脐下9cm处了。找到关元后自己用艾绒搓成麦粒大,灸了10几次----开始很疼啊。完后一看烧了一块黑疤,然后又用艾盒烤了30分。不过又后悔了---可能没找准穴位。 第二天早上我不死心,又到州中医院去了一趟,挂了个号,是女的,30多岁。她教我用自己的手量就可以了,我说用尺子量了再平均分,找五分之三处,她说不行,我问:那你是怎么找的?她说我是看的,因为经常找嘛。可我觉得手量的不可靠。 出了医院后又找一医生,看着很朴实,教我也是用手量。说必须“同身寸”说我自己找的快到石门穴了,我给钱,他也不要。 又跑了几个地方,但是医生放假了-----国庆假期。 心里的疑惑更多了.....

施灸的禁忌

施灸的禁忌 这些禁忌主要包括: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能直接灸,以防形成疤痕,影响美观。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能灸。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能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能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另外可能引起局部痛觉降低而被烫伤,如果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疱,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要注意防止感染,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2)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和体位舒适,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自己没有把握找准穴位,可请当地医生以

墨标准)以保证灸治的效果。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使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谨慎,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并注意检查艾条有未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的体表部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注意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洁净。 (5)如果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施灸,注意施灸距离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这样,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施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9)注意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出现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doc

文件编号TCMTSOP 01.10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中医诊疗基本技术操作规程文件 批准实施日期20061027 修订者吴荣华文件分发部门 审定者熊宁宁医生办公室,护理部,科技处,医务处版本02 版本日期20061020 复审本规程 2 年复审 1 次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 症。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3.1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 3 cm 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 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2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 cm 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 5 分钟左右。 3.3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 3 cm 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 分钟。 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 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 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 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01.10-1

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

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 文章目录*一、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1. 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2. 哪些人适合做艾灸3.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二、做艾灸的禁忌有 哪些*三、艾灸做一次的间隔时间 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 1、艾灸什么时间做最好午时(中午11—1点) 1.1、日中是人精气神最旺的时候,能战胜病邪。因此这也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 1.2、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通过艾灸调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如同夏季 三伏天做艾灸一样,补益的效果最佳。 不过中医也指出,艾灸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调理的症状的不同而定。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做;调理心脏功能,养心的话最好在中午11—1点做。 2、哪些人适合做艾灸 2.1、阳盛质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 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 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 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 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

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 2.2、气郁质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 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物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饮食上,适当喝一点酒。 3、艾灸的功效与作用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 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 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细说“足三里”

细说“足三里” 一般来说,历代各家所选取的最常用穴皆属临床精华穴、高效穴。从历代针灸歌赋来分析,足三里的使用频度排在第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五腧穴中的合穴。胃属土,故足三里为土经土穴,是胃经的最主要穴位,也是养生保健要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一、足三里的命名 分析足三里命名之义,“里”与“理”通。人以肚脐为界,

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分为三部,万物由之,理在其中。故足三里穴能调和天地人,能治人身上中下诸病。 足有三里,手亦有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一般而言,足三里可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能补身半以上诸虚。 二、足三里的功效 1、补气血

五行之中,土为中轴。人以土为母,土足则气血旺,土虚则气血弱。补虚,当先补土。补土,可用足三里穴。《内经》有言: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亦在此。 且人身土气一旺,则能伏火,火不散溢,亦有助于阳气归根,阳气归根,即是藏精。 2、调脾胃 《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故足三里能调节全

身水谷精微的输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足三里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合主逆气而泄”,又擅治胃气上逆诸病。古人有“肚腹三里留”的经验,凡肚腹诸病,皆可取足三里穴。 食欲好,是胃的受纳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调理脾胃,当取胃之合穴足三里,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属土经土穴,最能安土,调补脾胃。 3、抗衰老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 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2、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2、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3、施灸方式:(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2)雀啄灸:手持艾条将点燃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 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5、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 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 感染。 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见附页)

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记住:艾灸出现这些反应,说明已逐渐好转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艾灸养生的好处,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熟知了。不过艾灸之后出现怎么样的感觉才是有效的呢?今天,灸妹就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灸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配合灸涌泉穴,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大纲纲要大纲.doc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用纯净的艾绒 (或加入中药 )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 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2、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2、施灸部位 ,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3、施灸方式:(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2)雀啄灸:手持艾条将点燃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 变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5、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 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见附页)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完整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 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二、拔罐

足三里穴的位置和功能

足三里穴的位置和功能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穴痉挛。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足三里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足三里穴主治疾病:

艾条灸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之艾条灸 人民医院 三、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 ↓ → ↓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艾条施 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 风等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艾灸作为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强身保健、祛病防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足三里穴作为一个常用穴,在艾灸保健时是不可或缺的。艾灸足三里不仅仅在治疗疾病方面能够“百病皆治”。与其它多数穴位还不同的是,足三里是自古至今的日常保健要穴。在选择艾灸保健的穴位中,足三里无疑是首选的穴位。 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之所以称它足三里,一是因为此穴位于膝下3寸;二是因为此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里;字含宽广之意,古代;井田制;九百亩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其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艾灸足三里用于防病保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早已为历代医家所认同。在五行学说中,胃属土,胃经上的足三里是土经中的土穴,尤善健脾和胃。凡胃肠道疾病,不论虚实寒热之证,都可针灸足三里调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所以,调补脾胃重穴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艾灸调整人体的机能具有整体性,通过温热刺激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散寒驱邪、止痛、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的抗邪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足三里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而且效果与艾灸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灸法:灸5-15壮,温灸10-30分钟。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对足三里施灸时,取清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此法增强体质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艾灸知识解答精选

艾灸知识解答精选 目录 一、什么时候做艾灸最好 二、月经期可以艾灸吗 三、艾灸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四、艾灸对人体有没有副作用 五、艾灸肚脐的作用是什么?艾灸的疗程为多久 六、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什么时候做艾灸最好 艾灸有很多作用,使用方法也是因人因时间季节而不同: 1、人体有寒证,虚证和一些亚健康症状,比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食欲不好,怕冷,月经不调等可以做艾灸。 2、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每天: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4、部位:可以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穴位,经常艾灸腰部和腹部比较好。 月经期可以艾灸吗 女性的月经期出现痛经是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改善的,但是您如果有子宫肌瘤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话,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艾灸对于痛经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艾灸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少的朋友会认为艾灸就是把艾点着,熏一熏、烤一烤就是热呼呼的感觉,实际上做过艾灸的朋友都深有体会知道艾灸时我们会出现不同的灸感。 ●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 ●灸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这些都是灸感。 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会慢一些。 艾灸时出现酸、胀、麻、热、重、痛、冷等感觉,这是非常好的感觉,这说明艾灸的纯

我的艾灸经历

我的艾灸经历 我的艾灸经历 注:非医生所写,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仅供交流,如果艾灸请尊医嘱。 艾灸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下面就是我和我家人的艾灸经历,慢慢道来,不是杜撰,全是真身体验。 我的艾灸属于初级阶段,这在好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500根艾条,1年半的时间,好多人都丧失信心了,艾条的治疗功效那是太慢了,我能够等到步入初级阶段的那天吗?应该有很多人在这样问吧,不用担心,人分三六九等,艾灸的人也是,我的身体中寒气太重了,艾灸之火慢慢的化了一年半,500根灸条才慢慢的步入初级阶段的,有的人体质好,应该能很快的通过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甚至进入高级阶段。 第一章我的艾灸初级阶段 我是在2009年7月份开始接触到艾灸的,那时候,我身体的主要问题是腿,我腿上感觉是无论春夏秋冬都很凉,夏天的时候空调一吹就疼,必须穿秋裤,冬天的时候大家穿毛裤,

我不行得穿棉裤,现在家里还有一条我母亲给我做的棉裤,走路非常的沉,老感觉拖着两条腿在走路,走一回就感觉非常的累,走个300米左右都要坐会子,到了北京宽街的中医院去看,大夫说是浅性静脉炎,开中药,吃了大概有三个月,不能再吃了,因为吃药后,到了下午的四点以后肚子发涨,要放屁的样子,问问大夫,大夫说是吃药的肠胃反应,应该停药,听病友说有了这个毛病,到了40多岁的时候就得动手术了,不然走路都费劲。没办法,只有靠自己了。 我分析了我的病的原因,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2003年冬天在成都受凉,得了一次很重的支气管肺炎,39度的高烧,一直烧了8天才退烧,还有就是2003年的夏天,在北京的八一湖游了3个月的泳,那边是活水,水里很凉,从那时起开始逐渐感觉腿疼,还有腿在夏天不出汗,稍微一着凉就疼。 刚开始接受艾灸的是通过范长伟的博客,看了后知道艾灸能够治疗这些毛病,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治病计划:首先就是艾灸关元穴和足三里,还有一个就是强制性的跑步。每周无论如何进行慢跑,每次5000米。 艾灸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灸感,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

亲历直接灸

灸法中直接灸效专力宏,2008年7月17日,笔者直接灸腿部足三里、上巨虚,左右腿共四穴。腿放平,选定穴位,用笔划直径一厘米小圈,用金艾绒(细棉艾绒)捏搓约黄豆大小,置于穴位,线香点燃,每穴灸10壮。第一壮,随着艾绒烧至皮肤,一股灼痛透入穴位深处,似乎影响整个身心,连着头脑,心情很平静,口中不由的轻嘘。体会此时的感觉,感叹直接灸的力量深透,豆大的艾绒,一分钟的时间,整个身体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把艾绒残灰拂去,足三里处的皮肤被灼为焦黄色,有一小圈以灼烧点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纹理。第二壮,灼痛变得轻微,皮肤灼为黑色,黑痂略大略厚。接下来的几壮,心情平静,体会一种温热慢慢自艾灸处深入经脉。灸四个穴位,约2小时余,留下四个烧焦,直径约1厘米的瘢痕,自觉身心舒畅。 一周之后,右腿足三里、上巨虚结痂愈合;左腿足三里、上巨虚化脓。黑痂下面轻微鼓起,有脓液流出。又持续一周,黑痂脱落,出现一个小坑,用药棉擦去残留淡白色粘稠物,露出鲜红肉质,涂了一些云南白药粉,垫药棉少许,创可贴敷住。接下来粘液不断渗出,隔天清理一次。一周后,再结痂,表面平平,以为愈合,后两天,用手按,有黄绿色脓液流出。用京万红涂结痂出,其油脂把黑痂融开,脱离皮肤。期间出诊,每遇病情较重、阴寒体质患者,左腿足三里、上巨虚穴位会突突的跳,晚上检查,脓液大增。 8月上旬始,到医院清理过三次伤口,纱布敷贴。这样可以轻松一些,不然,裤子、床单都有脓液痕迹。九月底,左腿灸伤愈合,留瘢痕深红,右腿两处较淡。 笔者友人,同期亦直接灸双腿足三里、上巨虚,左腿一周后愈合,右腿流脓液两月余。个人体质不同,有不同的反应。 自直接灸后,觉体内气机畅通,心情愉悦,“要想常安,三里不干”。 2009年春节自广东回北京,接连几日出诊,2月10日下午,略有闲暇,在左腿左三里处直接灸,有了去年的经验,先灸一穴,会轻松些。第一壮,有痛,后面细心体察身体变化,共灸15壮,热力渐透左下肢。笔者体内热力传导,不是沿某条经脉,如足阳明胃经,而是整体深透。 2月11日下午,再灸左腿足三里,因已有结痂,就像隔物灸,第一壮不再如昨日疼痛,把艾绒团加大,直径1厘米多,似莲子大小,顿觉热力大增,20壮。 2月13日上午9:30至13:05,灸右腿足三里、阳交(胆经,足三里后下方)。近日,自觉右小腿胆经有浮热感,久久不去,且右脚心有阻滞感,知乃经脉不通之故。如果按卦象来讲,是个“坎卦”,坎中满,虚热浮在皮表,而内部有寒邪。这次,边灸,边做了些记录。用毫针(75厘米)刺右侧足三里、阳交穴,在针柄嵌艾条(约2厘米长),点燃,燃尽再换。至10:30,脚跟骨痛;11:00移至脚心,隐隐的痛;11:30又移至脚跟骨。11:59,脚跟骨后部紧痛,象被钳子紧紧抓住,脚跟骨处,深部有一点特别的痛。12:55,整个脚踝胀痛,一个强大的压力向里深透,然后是刺痛;13:03,整个脚跟骨底面火辣辣的痛;13:05,痛大增,不由口中“吭吭”,难忍;最后艾条燃尽,痛渐缓,足心温暖。 无病自灸,人近中年,多有经脉不畅,只是不能自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不一定用直接灸、温针灸,用艾条悬灸,不留瘢痕,也是受益无穷的。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