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第3-14页经

济学报二○一五年第三期

型与发展9

6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郑伟 彭方平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结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利用1993-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动态面板等方法,首次从经济稳定角度重新审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看,银行业竞争反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银行业竞争不能显著改善信贷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更有助于经济稳定。当经济结构改革与银行业竞争同步推进时,银行业竞争稳定经济的作用显现。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结构; 经济稳定; 经济波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5)05-0003-12

收稿日期:2014-11-

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1174

)。作者简介:郑伟,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公司财务研究;彭方平,男,中山大

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通货膨胀机制研究

。① 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数据来自W

ind数据库,贷款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一、引言

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

银行信贷为企业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2011年,股票市场募集资金为7 019亿元,而金融机构贷款则高达97 009亿元,其中大部分为银行贷款①,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银行业中,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2010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6.6%,几乎占据着银行业的半壁江山。银行业集中度高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我国银行业高度集中的特点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只存在中国人民银行,既负责央行的制定货币政策等职责,又负责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职责。改革开放后,政府将商业银行的职责从人民银行剥离,陆续恢复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立交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才开始打破四大专业银行的绝对垄断。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进一步发展。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业的集中程度在不断减小,但四大行的垄断地位并未动摇。

目前,我国正迈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经济潜在增长率趋缓,经济关注点由高速增长转为持续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包括金融结构的不合理性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转型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从经济稳定视角重新审视我国银行业结构对经

经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发展

07

济的影响,从而为金融结构乃至经济结构改革提

供参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完善金融系统、优

化金融结构从而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自身的配置

功能,也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然而,理论

上,现有文献关于银行业结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还存在分歧。以Guzman(2000)[1]为代表的学

者认为银行业垄断容易导致信贷配给,引发经济

低效率,本文将其称之为“信贷渠道”。而以Pe-

tersen和Rajan(1995)[2]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银

行业集中有利于信息的获取,缓解信息不对称,

本文将其称之为“信息渠道”。既有文献大多从

经济增长角度来检验在中国国情下哪一种渠道

更为显著,那么从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是否会有

不一样的结果呢?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1993-2007

年①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对银行业结构

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经济结

构来探究银行业结构影响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支持银行业竞争的学者主要以产业经济学

为理论依据。Guzman(2000)[1]认为非完全竞争

的银行体系更容易导致信贷配给,并且当信贷配

给存在时,垄断型银行结构会使得信贷配给将更

为严重。Beck等(2004)[7]运用74个国家的数

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集中度与融资可获得性之

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银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不利于

企业获得融资,但仅限于经济及机构水平较为落

后的国家,且在银行业约束较多、政府干预较多

以及国有银行市场份额较高的国家更为严重。

Berger(2005)[8]等研究发现小银行比大银行更

有能力去搜集信息,并且大银行并未有效缓解信

贷约束问题。此外,银行业集中会导致行业进入

者更难获得银行信贷,从而不利于行业竞争的形

成(Cetorelli和Strahan,2006)[9]。针对银行业

竞争会导致银行风险上升的观点,Koskela和

Stenbacka(2000)[10]认为银行竞争与金融脆弱

性(financial fragility)之间并不存在权衡关系,

贷款市场竞争的引入会降低贷款利率及增加投

资,但并不会增加借款者的破产风险。Boyd和

Nicolo(2005)[11]认为垄断也可能会增加风险,

垄断银行收取的高利率会导致借款企业破产风

险的上升,进而导致银行资产风险的增加。

支持银行业集中的学者主要以信息经济学

为理论依据。Petersen和Rajan(1995)[2]认为,

当信贷市场集中度较高时,银行与贷款公司之间

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容易获得贷

款。其实证结果也证实,银行业竞争越小,越多

的公司以更低的代价获得贷款。Cole(1998)[3]、

Harhoff和Korting(1998)[4]的实证结果也证实

了长期的借贷关系在获取贷款资源方面的重要

性。Cetorelli和Gambera(2001)[5]发现银行业

垄断有助于那些更需要外源融资的行业的成长,

这些行业中年轻企业较多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Berger等(2009)[6]使用23个发达国家共8 235

个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与金融稳

定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势力较大的银行具有

较小的风险敞口。另外,他们也发现市场势力会

造成贷款风险的上升,但这一风险可以通过较高

的权益资本率进行规避。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银行业集中对经济的影

响并不明确。Cetorelli和Peretto(2000)[12]同时

考虑了银行业结构对信贷配给与信息搜集的影

响,结果发现完全垄断或完全竞争这两种极端的

银行业结构都不利于经济的高效运行,最优的银

行业结构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寡头情形。Ce-

torelli和Gambera(2001)[5]的研究指出一方面

银行业垄断促进了外部融资依赖较高的行业的

发展,但同时也减少了可贷资金总量,从而对整

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Caminal和Matutes

(2002)[13]指出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加有利于促进

监管,但也提升了贷款利率,因此对投资的影响

是不明确的。

①《中国金融年鉴》自2008年之后不再公布四大行的分省贷款数据。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伟彭方平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7国内方面,也有部分学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基本

支持信贷渠道观点。王红(2005)[14]

及刘伟和王汝芳(2006

)[15]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银行集中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谈儒勇等

(2006)[16]及贺小海和刘修岩(2008)[17]

使用省份面板数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综上可见,目前尚未有文献从经济稳定的角度来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并且对作用机制缺乏直接的验证。

(二)研究假设

理论上,银行业竞争对经济稳定会同时带来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

首先,从正面影响来看,银行业竞争可以通过缓解信贷配给来稳定经济。银行业竞争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和存款利率的增加,从而增加信贷市场上资金的均衡供给量,减少信贷配给的发生(Guzman,2000)。信贷配给不仅降低了企业平均投资水平,阻碍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加剧企业投资波动,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具体而言,当面临负向的外部冲击时,企业产出水平下降,

企业财富水平也随之下降,对外部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而银行业集中引发的信贷配给进一步推高了利率,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加剧经济衰退。当面临正向的外部冲击时,企业产出水平上升,企业财富水平也随之上升,对外部资金的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虽然银行业集中引发的信贷配给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利率的下降带来的投资增加,但是,原本信贷配给企业在外部资金供给较为充足时会扩大融资规模以增加现金储备(彭桃英和周

伟,2006[18]

),导致过度投资的产生(Jensen,1986[1

9]

),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加剧经济过热。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银行业竞争有利于经济稳定。

其次,从负面影响来看,银行业竞争可能会加剧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高风险投资。在激烈竞争的银行业中,银行规模较小。小银行一方面难以进行较多识别投入以甄别每个企业的信贷资质,

另一方面更难以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企业的信息积累(Petersen

和Raj

an,1995[2]

),因而更容易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另外,在事后监督方面,小银行的监督投入也较小,因而更容易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逆向选择使得高风险企业获得了贷款,道德风险使得借款企业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银行业竞争不利于经济稳定。

银行业竞争对经济波动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以上两方面作用孰强孰弱。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银行业竞争缓解信贷配给从而稳定经济的作用可能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信贷配给除了总量配给,还包括结构配给。总量配给是指所有企业都由于高利率的影响而减少了贷款数量。结构配给是指不同企业受到的配给程度是不同的,某些企业受到配给的影响较小,某些企业受到配给的影响较大。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国有企业为主,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都更低。首先,国有企业在其经营的行业中大都占据着垄断地位,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因而经营风险很小。其次,当国有企业经营项目失败时,政府会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给予企业支持,帮助其项目完工,从而避免破产风险的产生,此即所谓的“预算软约束”(Kornai

,1979[20];Dewatrip

ont和Maskin,1995[21])。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贷款给国有企业是理性的

行为,可以避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这也导致了信贷资金向国有企业倾斜(陆正飞等,

2009[22];程六兵和刘峰,2013[23]

;Lin等,1998[24];Lin和Tan,1999[2

5]

)。即使银行业竞争加剧,民营企业信贷歧视的现象也难以解决。因此,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下,结构配给问题更为突出,在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业竞争也难以起到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下,银行业竞争并不能平抑经济波动。

信贷作为创造流动性的重要方式,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中国。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促进企业投资,增强企业对抗外部冲击的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及经营风

经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发展

27险,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不过,信贷作用的

发挥并不完全取决于信贷的数量,还取决于信贷

能否得到有效配置。从假设1的分析中可知,由

于经济结构的制约使得银行业竞争并不能起到

缓解信贷配给进而优化信贷配置的作用,因而抑

制了信贷稳定经济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本文

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银行业竞争并不能显著增强信贷平

抑经济波动的能力。

林毅夫等(2003)[26]以及林毅夫和姜烨

(2006)[27]提出的“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

理论”认为,金融体系的最重要功能在于配置资

金,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安排需要与经济

发展中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企业资金规模、风险水

平等相匹配才能更好的发挥金融体系的作用。

不同规模、性质的银行在对不同规模、性质的企

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一方

面,国有大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时不具有比较优势。大银行审批程序较为冗杂,

要求苛刻,对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很高的准入门

槛,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资金。另一方

面,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

中小城市或乡镇,大银行的分支机构才有所涉

及。分支机构由于人员调动较为频繁,很难对当

地企业建立起足够的信息积累(林毅夫等,

2003)[26]。而中小银行则可以扎根于当地,满足

小区域的信贷需求,服务更加便捷也更有针对

性。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越多,越需要

中小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服务,从而越有利于经济

的稳定发展。为此,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3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更有

助于实体经济稳定。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样本选取1993-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

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相

应年份的《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样本之所以选择从1993年开始,是由于我国直

到1992年才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之后才

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2007年

之后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公布各省市的

存、贷款余额数量,数据不可获得。西藏由于数

据缺失较为严重,故加以剔除。重庆市直到

1997年才正式成为直辖市,也加以剔除。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分地区存、贷款余额数据

在某些年份存在缺失,为此,借鉴Wan等

(2007)[28]以及张军和金煜(2005)[29]①估计缺失

数据的方法,对每个银行都使用如下模型进行估

计缺失值

ln(yt)=f(xt)+u(1)

其中,y表示各省份的银行的存、贷款总额,

自变量x包含地区虚拟变量与时间趋势变量,

f(·)表示线性函数。采用的回归方法为允许异

方差存在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GLS)。对每个省

都分别使用此模型进行回归,然后利用回归得到

的估计系数代回模型(1)并利用预测值来估计

出缺失年份的存、贷款余额。

所有名义数据都经GDP平减指数调整为真

实值,基年为1993年。由于我国并未公布GDP

平减指数,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GDP平减指数=当年名义GDP/(上一年

名义GDP×GDP指数/100)

(二)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

var_gdp,经济波动。使用GDP增速的移动

标准差来进行度量,时间长度为5年。即

var_gdpt=1

i=-2

(growth

t+i-growtht

槡2

(2)

其中growtht表示第t年的GDP增速,

growtht表示t-2至t+2年间GDP增速的

平均值。

①Wan等(2007)以及张军和金煜(2005)用此方法来估计人均受教育年限。由于缺失的数据较少,因此对结果影响不大。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将缺失数据的年份从样本剔除,结果保持不变。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伟彭方平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7采用移动标准差方法来度量波动性的好处是可以获得较多的观测值,避免小样本回归带来的偏差。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也使用了其他时间长度以及分时间段计算标准差的方法来衡量经济波动,回归结果也基本保持不变。

核心解释变量

bs_d(bs_c),银行业结构,利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的比例进行度量,分别表示为bs_d(bs_c)。bs_d(bs_c

)越接近于0,说明银行业竞争性越强,bs_d(bs_c)越接近于1,说明银行业集中度越高。

hbs_d(hbs_c

),银行业结构虚拟变量,在每一年对各省份的银行业集中度(bs_d、bs_c)进行排序,高于均值的省份令hbs_d(hbs_c

)=1,低于聚酯的省份令hbs_d(hbs_c)=0。hbc_d(hbc_c

),银行业结构虚拟变量与信贷量的交互项。由于银行业结构变量是根据存、贷款分别度量,故交互项也相应分为hbc_d和hbc_c。be,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交互项。借鉴林毅夫和姜烨(2006)[27],经济结构使用非国有企业占比es_p以及中小企业占比es_s分别度量。计算方法分别为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和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由于经济结构也有两种度量方法,故

此交互项有相应四种:be_dp、be_cp、be_ds和be_cs,分别表示bs_d与es_p相乘、bs_c与es_p相

乘、bs_d与es_s相乘和bs_c与es_s相乘。credit,信贷量,以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信贷余额/GDP来衡量。

此外,还加入了一些可能影响经济波动的控制变量。

fin_scale,金融规模,定义为金融业GDP与总GDP的比值。fiscal,财政支出,定义为地方财政决算支出与GDP的比值,

用以度量财政规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Fatás和Mihov(2001[30]、2003[3

1]

)等研究都表明大的财政规模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op

en,经济开放度,用来度量经济的开放程度。定义为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不少研究都表明,经济的开放度越高,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就越大,经济越容易受到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

而产生波动(杨灿明和孙群力,2008[3

2]

)。lgdp_p

er,人均GDP的对数,度量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就越完善,越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时间趋势变量,消除因变量和自变量共同的时间趋势而带来的伪回归。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假说1,设定如下模型

var_gdpit=β0+β

1·bs+β2·credit+β3·X+αi+εit(3

) 其中b

s表示银行业结构,分别为bs_d和bs_c,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fin_scale、fiscal、open、lgdp_per、t。αi表示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

固定效应,εit为误差项,下标i表示省份,t代表年份。若假说1成立,则系数β1应显著为负。

为检验假说2,将模型改为

var_gdpit=β0+β1·hbsit+β2·creditit+β3·hbcit+β

4·Xit+αi+εit(4

) 其中h

bs表示银行业结构虚拟变量,分别为hbs_d和hbs_c,hbc表示银行业结构虚拟变量与信贷的交互项,分别为hbc_d和hbc_c。

如假设2成立,则系数β3应该不显著。

为检验假说3,在模型(3)中分别加入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互项,得到模型(5

)var_gdpit=β0+β1·bsit+β2·beit+β3·creditit+β

4·Xit+αi+εit(5

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发展

47 其中be表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互

项,包括be_cp、be_cs、be_dp和be_ds。若假说3

成立,则系数β2应该显著为正,表明当经济结构

是以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为主时,银行业集中平

抑经济波动的能力下降,而银行业竞争则更有助

于稳定经济。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量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量

变量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观测值

var_gdp 1.477 1.310 0.884 0.147 6.878 319

bs_c 0.633 0.625 0.099 0.390 0.968 319

bs_d 0.636 0.631 0.114 0.381 0.944 319

credit 1.027 1.013 0.284 0.549 2.252 319

fin_scale 0.042 0.036 0.026 0.006 0.135 319

fiscal 0.130 0.119 0.052 0.049 0.349 319

open 0.296 0.105 0.385 0.032 2.051 319

lgdp_per 8.605 8.539 0.602 7.242 10.43 319

表2给出了各变量的相关性系数。可以看到,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波动负相关,且以国有四大商业

银行的各项存款余额占比衡量的银行业结构在5%

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业竞争会加剧经济波动。

信贷与经济波动同样呈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

平下显著,说明宽松信贷带来的高流动性对稳定经

济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相关性分析,

更确切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2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var_gdp bs_c bs_d credit fin_scale fiscal open lgdp_per

var_gdp 1

bs_c-0.081 1

bs_d-0.117**0.690***1

credit-0.244***-0.118**0.030 1

fin_scale-0.099*0.120**0.204***0.468***1

fiscal-0.236***0.280***0.420***0.429***0.072 1

open 0.033-0.242***-0.288***0.332***0.422***-0.183***1

lgdp_per-0.039-0.311***-0.338***0.225***0.232***-0.142**0.739***1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

(二)基本回归结果1.银行业结构与经济波动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伟彭方平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7为检验银行业结构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利用模型(3)进行回归,采取的方法为面板固定效应①。回归结果如表3列1至列4所示,其中,列1和列2仅加入了核心解释变量,

列3和列4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列1和列3使用四大行贷款占比表征银行业结构,而列2和列4使用四大行存款占比表征银行业结构。

① 根据H

ausman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相应结果省略。表3 银行业结构、信贷与经济波动

变量

(1

)(2)(3

)(4)(5)(6)(7)(8)bs_c-1.

482*

--1.

576*

------

(-1.

74)-

(-1.

92)-

----bs_d--1.

630**

--1.

517*

-----

-(-2.

01)-(-1.

91)-

---hbs_c----0.960

**

-0.457--

----(2.11)-

(1.05)-

hbs_d------1.

360***

--1.

251***

-----

(-3.

08)-(-3.

06)hbc_c-----0.

780*

--0.552--

----(-1.

79)-

(-1.

34)-hbc_d-----0.679

-0.612-

-(1.66

)-

(1.62)-credit-1.141***-0.977***-0.859**-0.

663**

-0.

587*

-0.

702**

-0.351-0.369-

(-2.99)(-2.96)(-2.

35)(-2.09)(-1.

84)(-2.

35)(-1.15)(-1.29)fin_scale--4.633 5.223--2.908 1.505-

--(0.99

)(1.10

)--(0.63

)(0.34

)fiscal--14.971***14.923

***

--14.843

***

13.113

***

--(5.49)(5.47)--(5.39)(5.03)open--0.533 0.527--0.544 0.312-

--(1.27

)(1.25

)--(1.28

)(0.78

)lgdp_per--3.222

***3.182

***

--3.829

***

2.684

**

--(2.73)(2.68)--(3.26)(2.41

)t---0.455***-0.449***

---0.514***-0.

401***

---(-3.96)(-3.88)--(-4.50)(-3.70)_cons 3.588***3.517***-23.033**-22.984**2.047***

2.316***-29.195***-1

9.779**

(4.31)(4.97)(-2.42)(-2.41)(6.14)(7.50)(-3.13)(-2.24)N 319 319 319 319 319 319 319 319Adj-R2-0.071-0.067 0.101 0.101-0.066 0.039 0.094 0.191F 

4.465 

4.968 

10.092 

10.081 

3.800 

14.591 

8.623 

13.871

F_f 

2.499 2.545 4.613 4.652 2.620 2.826 4.532 4.715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检验统计量。F为检验所有变量联合显著的F检验统计量,F_f为检验所有个体效应是否显著的F检验统计量。

经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

发展

67 ① 限于篇幅,文章未给出具体结果。

从表3的列1和列2可以看到,无论采用何

种方法度量银行业结构,其与经济波动都呈显

著的负相关关系。加入全部控制变量后虽然银

行业结构系数的绝对值都有所减小,但仍然都

保持负的显著性。这说明从我国确定市场经济

体制以来,银行业集中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

用,大银行通过其信息优势减轻了逆向选择以

及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与之对应,银行业竞争反而不利于经济的稳

定,假设1得到验证。这与现有中文文献从经济

增长角度所认为的银行业竞争有利于经济的

观点不同。

信贷的系数也都显著为负,表明消除信贷约

束、提升流动性确实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金

融规模的系数不显著,这可能说明单纯地追求规

模的增长而不注重结构的优化并不能起到稳定

经济的作用。财政规模与经济波动呈显著正相关

关系,这与Fatás和Mihov(2001[30]、2003[31])研

究的结果有所不同,在中国,财政规模大虽然有

助于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但这种干预本身很可

能成为经济波动的源头。对外开放程度的系数虽

然为正,但并不显著。此外,可以看到,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波动也更为剧烈。

2.银行业结构、信贷与经济波动

为检验银行业竞争能不能改善信贷平抑经

济波动的能力,利用模型(4)进行回归分析。

Hausman检验显示面板固定效应方法更为合

适,结果如表3的列5至列8所示。列5和列6仅

加入了核心解释变量,列7和列8加入了所有控

制变量。列5和列7使用四大行贷款占比表征银

行业结构,而列6和列8使用四大行存款占比表

征银行业结构。

主要关心银行业结构虚拟变量与信贷交互

项的系数,可以看到,在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后,

交互项都变得不再显著,表明银行业竞争并不能

显著增强信贷稳定经济的能力,这说明银行业竞

争缓解信贷配给的能力受到抑制,假设2得到

验证。

3.银行业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波动

表4给出了模型(5)的回归结果,其中列1

至列4仅加入了核心解释变量,而列5至列8则

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Hausman检验表明应选

择固定效应。

可以看到,银行业结构系数保持显著为负。

列1、3、5和7给出了银行业结构与非国有企业

占比交互项的系数,不论是使用贷款占比还是存

款占比来度量银行业结构,也不论是否加入全部

控制变量,交互项的系数都为正,并且在1%的

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列2、4、6和8给出了银行业

结构与中小企业占比交互项的系数。同样,不论

是使用贷款占比还是存款占比来度量银行业结

构,也不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交互项的系数都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

这一结果说明证实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

构匹配的重要性。当经济结构改革滞后于银行业

竞争时,即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占比

较高时,银行业竞争将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只有

经济结构改革与银行业竞争同步推进,才能打通

银行业结构影响经济的信贷渠道,缓解信贷配

给,进而稳定经济。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下面一系列

的稳健性检验①。

首先,采用不同的时间长度来计算GDP增

长率的移动标准差,用以度量经济波动。时间

长度的增加有助于波动度量的准确,但同时也

会减少观测值的数量。为此,分别选取了6-8

年的时间长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3组回归结

果。这3组回归结果都与上一节的回归结果保

持一致。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伟彭方平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7表4 银行业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波动

变量

(1

)(2

)(3)(4)(5

)(6

)(7)(8)bs_c-1.746**-2.496***

---1.752**-2.

230***

---

(-2.14)(-2.

89)-

(-2.

20)(-2.

68)-

bs_d---2.347***-3.091***

---2.188***-2.

566***

-(-2.

95)(-3.

57)-

-(-2.

76)(-3.

04)be_cp 3.

669***

---3.116

***

----

(5.36)-

--(4.33)-

--be_cs-2.979

***

---2.322

***

---

-(4.14)-

--(3.25)-

-be_dp--3.126

***

---2.712

***

--

--(4.82)-

--(4.05)-

be_ds---2.861

***

---2.224

***

(4.16)-

(3.27

)credit-0.682*-0.881**-0.799**-0.877***-0.

605*

-0.

694*

-0.

640**

-0.

642**

(-1.82)(-2.34)(-2.

50)(-2.

73)(-1.68)(-1.91)(-2.07)(-2.06)f

in_scale----5.824 3.785 6.141 4.206-

----(1.28

)(0.82

)(1.33

)(0.90

)fiscal----16.301***15.666***16.379

***

15.506

***

----(6.12)(5.82)(6.11)(5.77)open----0.466 0.523 0.445 0.500-

----(1.14

)(1.27

)(1.09

)(1.21

)lgdp_p

er----2.489

**3.124

***

2.434

**

2.991

**

----(2.15)(2.69)(2.08)(2.56

)t-----0.368***-0.437***-0.367***-0.

423***

(-3.25)(-3.86)(-3.21)(-3.

71)_cons 2.185***2.875***2.866***3.302***-18.699**-22.985**-1

7.808*

-2

1.743**

(2.61)(3.48)(4.12)(4.78)(-2.01)(-2.45)(-1.90)(-2.32)N 

319 319 319 319 319 319 319 319Adj-

R2 

0.023-0.014 0.009-0.010 0.154 0.130 0.147 0.130F 12.854 8.869 11.321 9.269 11.725 10.447 11.349 10.463F_f 

2.728 

1.947 

2.626 

2.047 

4.527 

4.023 

4.583 

4.084

注:*、**、***

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检验统计量。F为检验所有变量联合显著的F检

验统计量,F_f为检验所有个体效应是否显著的F检验统计量。

经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发展

87 其次,将1993-2007年的数据平均分为3

个时间段,分别计算每个时间段内的GDP增长

率的标准差作为度量经济波动的指标。其他变量

取每个时间段的平均值。由此可以得到29×3=

87个观测值。结果也未发生显著变化。

再次,使用子样本进行检验。由于2004年之

后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余额数据主要

是通过计算得到,而非原始数据,因此将样本时

间缩小为1993-2004年。另外,由于北京、上海

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在经济以及政策等各方面与

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也加以剔除。缩减

后的子样本回归结果也保持了较好的稳健性。

最后,考虑到经济波动可能受到自身滞后期

的影响,使用动态面板方法对各模型重新进行回

归。这一方法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可以解决解释

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Fatás和

Mihov(2001[30]、2003[31])等都指出经济波动大

的地区可能会更需要大政府来进行调控。同样,

在经济波动较大时政府也可能会采取较为宽松

的信贷政策。因此,财政支出及信贷变量需要工

具变量进行估计。动态面板的回归方法有差分

GMM以及系统GMM,为提高估计的效率,采用

Blundell和Bond(1998)[33]提出的系统GMM方

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差分方程与水平方程组成一

个方程系统进行估计,并使用差分滞后项作为水

平变量的工具变量,而水平滞后项则作为差分变

量的工具变量。这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差分GMM方法存在的弱工具变量问题。从回归

结果看,本文的主要结论也都保持不变。

六、结论与不足

本文利用1993-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

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动态面板等方法从经济稳

定角度对银行业结构进行了再审视。研究发现:

(1)总体上看,银行业竞争反而不利于经济的稳

定;(2)银行业竞争不能显著改善信贷平抑经济

波动的能力;(3)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

更有助于经济稳定。现有中文文献一般认为银行

业竞争有利于缓解信贷配给,从而对经济有正面

影响,但本文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其原因

在于经济结构改革的相对滞后阻碍了银行业竞

争缓解信贷配给的能力。还进行了包括动态面板

回归在内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证实了

上述结论。

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在以下几点。

(1)首次从经济稳定角度来研究银行业结构对

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银行业结构

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如何

影响信贷稳定经济的能力,从而可以直接检验信

贷渠道的畅通性;(3)从经济结构角度对信贷渠

道阻塞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与验证,有助于深入了

解银行业结构影响经济的机制。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对银行业结构乃至经济

结构改革具有参考价值。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

来,银行业垄断所引起的信贷资源向国有企业集

中进而引发“国进民退”广受诟病,银行业去垄

断的呼声日益高涨。现阶段我国经济正步入“新

常态”,出于转型阵痛期,如何优化金融结构关系

着转型能否顺利实现。从本文的结果来看,仅仅

依靠银行业去垄断并不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在经济结构改革滞后的情况下,银行业竞争也难

以缓解信贷配给。因此,只有银行业竞争与经济

结构改革同步推进才能打通银行业结构影响经

济的信贷渠道,解决信贷的结构配给问题,保障

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数据

的可得性,本文的样本到2007年截止,因而研究

结论可能有一定的时滞性,但考虑到2007年以

来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变动不大,本文的基

本结果仍然适用。其次,对于“信息渠道”的畅通

性本文未进行直接验证,因为这需要微观数据的

支持,这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Guzman M G.Bank Structure,Capital Accumulation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伟彭方平银行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稳定

7and Growth:A Simple Macroeconomic Model[J].E-conomic Theory

,2000,16(2):421-455.[2]Petersen M A,Raj

an R G.The Effect of CreditMarket Competition on Lending Relationship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407-443.

[3]Cole R A.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6):959-977.

[4]Harhoff D,Korting T.Lending 

Relationships inGerman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urvey Data[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1998,22(10):1317-1353.

[5]Cetorelli N,Michele G.Banking Market Structure,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Industry Data[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1,56(2):617-648.

[6]Berger A N,Klapp

er L F,Turk-Ariss R.Bank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9,35(2):99-118.[7]Beck T,Demirg

uc-Kunt A,Maksimovic V.BankCompetition and Access to Finance:InternationalEvide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2004,36(3):627-648.[8]Berg

er A N,Miller N H,Petersen M A,et al.Does Function Follow Organizational Form?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Bank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6(2):237-269.

[9]Cetorelli N,Strahan P.Finance as a Barrier to En-try:Bank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in Lo-cal US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6,61(1):437-461.

[10]Koskela E,Stenbacka R.Is There a Tradeoff Be-

tween Bank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0,24(12):1853-1873.

[11]Boyd J H,De Nicolo G.The Theory 

of 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J].The Journalof 

Finance,2005,60(3):1329-1343.[12]Cetorelli N,Peretto P.Oligopoly Banking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DB/OL].http://ssrn.com/ab-stract=254343,2000.

[13]Caminal R,Matutes C.Market Power and Banking

Fail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

anization,2002,20(9):1341-1361.[14

]王红.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5(5):111-116.

[15

]刘伟,王汝芳.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效率比较[J].金融研究,2006(1):64-73.

[16

]谈儒勇,叶海景,范坤祥.我国各地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12):46-50.

[17

]贺小海,刘修岩.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10):14-24.

[18

]彭桃英,周伟.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J].会计研究,2006(5):42-49.

[19]Jensen M 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3-329.[20]Kornai J.Resource-Constrained Versus 

Demand-Constrained Systems[J].Econometrica,1979,47(4):801-819.

[21]Dewatripont M,Maskin E.Credit and Efficiency 

in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ies[J].Th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62(4):541-555.

[22

]陆正飞,祝继高,樊铮.银根紧缩、信贷歧视与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损失[J].金融研究,2009(8):124-136.

[23

]程六兵,刘峰.银行监管与信贷歧视———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3(1):28-34.[24]Lin J Y,Cai F,Li Z.Competition,Policy 

Bur-dens,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2):422-427.

[25]Lin J Y,Tan G.Policy 

Burdens,Accountability,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9,89(2):426-431.

经济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

转型与发展

08[26]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

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1):3-21.

[27]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

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

究,2006(1):7-22.

[28]Wan G,Lu M,Chen Z.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7,53

(1):35-59.

[29]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

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11):34-45.

[30]Fatás A,Mihov I.Government Size and Automatic

Stabilizers:International and Intranational Evide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5

(1):3-28.

[31]Fatás A,Mihov I.The Case for Restricting Fiscal

Policy Discre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

nomics,2003,118(4):1419-1447.

[32]杨灿明,孙群力.外部风险对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

影响[J].经济研究,2008(9):115-121.

[33]Blundell R,Bond S.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87(1):115-143.

Bank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Chinese Economy

ZHENG Wei,PENG Fang-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With the economy moving into the“New Normal”phase,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tructure,including bank structure is to be expected.By using the panel fixed effect model and dy-

namic panel model,this paper firstly re-examined the effect of bank structure o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stability.We find that,in general,bank competition harms the eco-

nomic stability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credit in stabilizing economy.This result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view which emphasizes the role of bank competition in solving credit

ration.With the exa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structure,we find that the lag of re-

form of economic structure,which reduces the ability of bank competition in solving credit ration

and stabilizing economy,leads to this result.Only when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bank

competition are moving together is bank competition able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This research

gives suggestion to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during the current tran-

sition phase.

Key words:bank structure;economic structure;economic stability;economic volatility

责任编辑 廖筠

原发期刊-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3-14页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第一课)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 ——支部书记陈世强 时间:2011年3月18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五楼会议室记录人:朱剑军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陈世强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就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

宽。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经济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供给适应国内的需求,实现经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如发展民族企业、调节收入分配等,这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认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深刻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式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凡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2.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3.重大作用 一是能够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表明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越高,表明企业经营、竞争能力越强。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银行业的市场份额指某个银行业务量在银行业全部业务量中所占 的比重,即指各银行的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反映了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或垄断程度,可以通过4 个指标说明市场份额的高低,各银行的存款比率(Rd),贷款比率(Rl),总资产比率(Ra)和净利润比率(Rp)。R=某银行存款(贷款、资产、净利润)总额\国内同期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资产、净利润)总额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包括4 家国有商业银行、10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及中间业务上看,国有商业银行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城市商业银行无论从银行规模还是从市场份额上看,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提并论,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商业银行的市场 结构。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1986 年以后相继建立的交通银行、中 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 银行。本报告选取其中8家银行为代表,各银行市场份额如下表。 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寡头垄断特征,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存款市场份额 表一:2010-2014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变化 银行名称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工行25.01% 24.62% 24.60% 24.51% 22.89% 中行16.92% 17.71% 16.54% 17.06% 17.03% 建行20.37% 20.05% 20.45% 19.75% 20.18% 农行19.95% 19.32% 19.59% 18.87% 19.61% 交通 6.44% 6.59% 6.72% 7.02% 6.85% 中信 3.88% 3.95% 4.07% 4.48% 4.46% 招商 4.26% 4.46% 4.57% 4.69% 5.17% 民生 3.18% 3.30% 3.47% 3.63% 3.81% 二:资产市场份额 表二:2010-2014商业银行资产市场份额变化 银行名称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工行24.33% 24.31% 24.27% 24.03% 23.49% 中行18.91% 18.58% 17.54% 17.62% 17.38% 建行19.54% 19.29% 19.33% 18.45% 19.09% 农行18.68% 18.34% 18.32% 18.50% 18.21% 交通7.14% 7.24% 7.29% 7.57% 7.14% 中信 3.76% 4.34% 4.09% 4.63% 4.72% 招商 4.34% 4.39% 4.71% 5.10% 5.39% 民生 3.30% 3.50% 4.44% 4.10% 4.58%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在我国,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合时代 应该说,巴塞尔协议Ⅲ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控制水平。金融危机之后,银监会提出需要对金融危机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推进全面改革,在金融监管国际场所,银监会也强调监管改革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在资本定义、反周期超额资本、流动性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和过渡期安排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我国的明确观点。而在国内,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之际,银监会及时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包括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及时进行了跟进,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 划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进行差异化监管。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形成的一个广泛共识是,“大而不倒”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事前和事后的一整套解决措施。为此,国际监管界引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念,要求将其放到国际的平台上监管,由国际组织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同行评议。目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银监会正在研究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方法。这项工作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银监会将改变目前按照资产规模划分银行为大中小型银行的做法,转而在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上,再考虑复杂性和内外关联性等,将银行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针对两类银行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应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实施新监管工具要求、过渡期要求等将会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此前业界传闻各国有大型银行、中信、招商银行等被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从严等,虽然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但银监会统筹考虑,将对不同系统重要程度的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思路已然确立。实际上这些工作一直在进行。如从2010年起,银监会对大型银行新增了附加资本的要求,高于小银行;另外,未 来新的监管规定,如扩大风险资产的覆盖面等,将首先在大行上推进,大行的时间表要先于小银行;以及对大银行设立控股子公司,对大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过分复杂进行监管等等。这些监管举措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大而不倒”机构的监管思路和安排,将对不同规模和类型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实行全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应该说,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资本协议确定8%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计算的结果。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显示,银行按照8%计提的资本远远不能覆盖吸收危机期间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更不能充分反映银行被动地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社会成本,包括倾销资产的连锁反应、信贷收缩阻碍经济复苏等。金融危机后提高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已成为国际共识。目前,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将资本充足率标准提高至12%~16%。“十二五”期间,我国银

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问题

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问题 一、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在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关系、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 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保持并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更要充分发挥内需潜力巨大的优势,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固的内需基础上。 (二)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的重点应放在以投资促进消费上。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要把重点放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上,使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节能环保倾斜。同时,要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三)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扩大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扩大居民消费一是要完善消费政策。要总结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但扩大居民消费不能长期依赖政府补贴,还要探索多种办法,

建立长效机制。二是改善消费环境。要建立健全消费法规标准、市场流通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同时要完善信用体系,发展消费信贷,提供优质服务,让群众安心消费、方便消费。三是培育消费热点。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加文化、体育、旅游、培训和家政等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当前,应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二、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需要有一个过渡,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优化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同时,要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通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有序集聚人口,培育和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避免城镇过于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费和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总的原则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总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结构调整的目的,也是判断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优化的标准。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结构调整也要经常进行,不能一劳永逸。要十分重视国际市场,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高度,全面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部署,提高国际竞争力。 (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结构重组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点,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3)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各地区经济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服从全局,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根据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的国情,结构调整要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就业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结构调整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立足于存量资产的重组、优化,增量投入必须同激活存量密切结合。决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乱上项目,大铺摊子,引发又一轮投资膨胀和重复建设。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和重点。 第一,以农业为基础,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条件,任何时侯都不能忽视。要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有序流动。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护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放松。这方面的建设既要及早部署,又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提高技术起点,注意合理布局,避免不合理重复建设,确保取得最佳效益。 第三,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提高它们的素质。要有重点地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根据需求,振兴机械、汽车、石化、建筑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调整、改造、提高轻纺工业。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大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回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经济增长的动源总是起源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而增长的实现或消失又总是取决于结构性矛盾的缓解或加剧扭曲。因此,结构性政策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的政策。 一、对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简要归纳 结构性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既定的增长格局和经济运行的方向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之间出现的背离或扭曲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有四个结构现象,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甚至出现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现象。1998年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1.6%上升到5 5.60%,其中工业的比重由37%上升到51%,增长的幅度之大是罕见的。进行国际比较就会发现,目前中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最近,世界银行经济家E.C.HUA做了一次很好的研究,他发现即使在通货紧缩之中,第三产业的价格还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结构性短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问。 服务业为什么出现滞后的现象呢?第一,制度性的垄断,包括单一或有限的供给商结构,包括各种进入的壁皇、排斥竞争的价格政策、对国有部门所有制的盲目性等等。第二,目前对服务业存在着不正确的歧视和偏见,“无工不富”、“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歧视和偏见是自足经济或者封建意识,而不是分工的思想,在本质上是逆市场化的。 (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目前经济结构的第二个明显矛盾是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和极低的城市化率。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50%,而城市化率只有30%,这20个百分点的差别 导致了一系列的扭曲,一方面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窄,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仅服务于占人口30%的城市市场,目前中国真正有效的市场空间仅以2亿多人口为基数。虽然大家对进一步发展城市有了基本的共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形成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有活力的都市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从而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从农村走向城市。 目前中国存在五类城市:第一类,特大型国际都市;第二类,比较有吸引力的城市经济,如一批沿海省会城市及中部省会城市;第三类,发展较好的小城镇,这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都可以看到好的样板;第四、第五类分别是没有吸引力的、死的城市经济,比如很多老的工业基地和军工城市,还有逐步消亡的数量众多的小城镇。城乡人口结构调整的本质应该是形成一种新的机制,努力创造一种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有吸引力的都市经济,而不简单是建设一批新的城市。十分明显,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将是一批城市的出现。 (三)社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尽管中国的硬性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和公路、码头还要继续发展,但是目前软的基础设施与经济转制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如目前的居民对未来改革充满着不稳定的预期,而我们相应建立社会保障的速度和政府的支持能力与居民预期之问是严重不对称的。 (四)公司或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不到位。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关系,有了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的信心增强,投资的回报有了保证,这样外资会不断增加,国内储蓄会更快转为投资,于是可以享受比较健康的经济增长率;而如果没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投资率相应地下降,可能经济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另外,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本积累之问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目前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 2012年04月13日13:53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压力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 (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现象长期化。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从最低工资看,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160元、1280元、1320元、1080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100%、85.5%、91.3%、125%。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十多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近四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目前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 从土地价格看,2011年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水平

为3049元/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4倍,其中,商业服务、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比2005年上涨174%、267%、32.5%。 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结果是,原有传统产业(特别是一般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目前这一势头己相当明显,如重庆、安徽等地的许多产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耐克等国际品牌逐步把制造工厂更多迁至越南等国。美国寇兹(Coach)公司宣布今后五年中国工厂的订单份额将由85%降至45%,日本无印良品(MUJI)公司计划三年内把中国合作工厂从229家减至86家。这种情况将驱使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否则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减速。 (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过去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环境问题也快速积累,并集中爆发出来。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进入各类环境与健康事件的高发期。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消费结构升级相应地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公众对污染问题的敏感程度提高,环境危机较易演化成社会危机。同时,由于环境管理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日渐完备,特别是媒体监督报道力度加大,环境问题对公众心理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捷。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一些环境事件,如大连PX项目,康菲渤海漏油事件,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摘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结构集中比率进入壁垒 一、前言 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何种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最优的,现存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种银行业产业组织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等重要问题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尝试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以期能在服务业产业组织学上有所突破。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再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已大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垄断并不

能被轻易扭转,中国银行业仍呈现相对稳定的寡头垄断态势。 (一)集中比率 集中比率是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家企业的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crn为产出最大的前家企业的产出集中比率, n为产业内全部企业数量, xi为产出规模排在第i位企业的产出。2003年—2010年中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cr4均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 (二)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x表示产业的总产出,通常以销售收入或销售量表示。xi表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产出,i=1,2,3……n ,与集中比率不同的是,所有企业可任意排列。si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hhi值越接近于10000,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集中程度越低。 银行业的市场集中比率测定方法,在数据获得和计算方面简单易行,但它没有说明几家大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另外也没有表明其余的份额分布在多少家银行中,它们各自占的份额有多大。hhi指数则较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八、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九、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十、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十一、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十二、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 十三、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 十四、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金融机构划分

关于金融统计中各类金融机构划 分的最新通知 境内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城市信用社(含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财务公司以及三大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境内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境内证券业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具备从事证券业合法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 境内保险业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保险业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具备从事保险业合法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和企业年金。 境内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是指为金融交易提供交易场所、服务以及安全环境等活动,并具备一定监督管理职能的金融机构。包括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

境内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拥有或控制一个或多个金融性公司,并且这些金融性公司净资产占全部控股公司合并净资产的50%以上,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独立企业法人。包括中央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控股公司。 境内特殊目的载体(SPV):是指为持有特定资产而对外发行新金融工具,并合法拥有该特定资产,具备完整独立账户的金融实体。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计划、代客理财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 境内其他金融机构:除上述机构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银监发〔2005〕28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银监发〔2005〕28号2005年6月6日) 各银监局: 为加强对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银监会制定了《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现将这两个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请将这两个意见转发给辖内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五年六月六日 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 为促进农村合作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有关规章制度,现就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管原则与目标 (一)监管原则 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明确目标、区别对待、分步提高”的基本原则,2007年以前,参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标准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实施影子评价。从2007年起,在风险监管领域,按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与要求,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在部分监管指标及监管指标计算口径方面,要考虑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监管。 (二)监管目标 1.2006年底以前,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口径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应始终保持在8%以上;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比例实现“双降”,按五级分类口径,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达到8%以下。 2.2007年底,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按五级分类口径,多数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达到5%以下。 3.2007年底,其他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基本达到商业银行监管要求;在全国银行系统综合评级中处于良好水平。 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农村合作银行测算主要经营指标,制定分期达标规划与措施。监管部门应每半年就达标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资本监管 (三)强化资本充足率考核 资本监管是增强农村合作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约束资产扩张冲动、控制风险程度的有效手段,是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社会信誉、完善市场约束的必经之路。农村合作银行应按“五级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步骤,对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2号)、《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完成各项工作,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考虑到农村合作银行资金运用的

我国银行业市的场集中度分析总结计划.doc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2007-5-11 内容摘要:近几年民众对我国银行业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无论专业人士还是 普通百姓都认为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大多与银行业高垄断的市场结构密切 相关,对此也颇有微词。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业集中度的测量指标;然后从资产、负债、信贷等方面分析了我 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指出我国银行业整体来看寡头垄断特征明显,但动态来看 市场集中度在逐年降低;最后指出,尽管在进入壁垒的我国银行业存在高市场垄断 与低利润的不一致性,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信贷定价的基本模式及新进展;然后以 天津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为例,介绍我国信贷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讨 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八次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城 市商业银行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要达到相关监管指标即可跨区域发展;监管部 门将进一步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2006 年 4 月,银监会下发《城市商 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依据该规定,只要符合相应标准,银监会鼓励各 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和自愿的原则下,以联合、重组为前提,在充分整合金融资 源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全国114 家城市商业 银行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梦想正在接近实现,是我国银行业放松管制、增强竞 争的又一重要信号。 在过去 20 多年里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银行数目不断增长 , 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股份制商业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银行 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外资银行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尽管如此,

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划入的职责(一)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二)原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六)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七)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详细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6608238.html,/zwgk/2005-08/12/content_22121.htm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职责: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亦称资金平衡表,它使反映金融机构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得一种会计报表。金融机构同其它工商企业一样,业也有其每个年度得财务报表,既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三大类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以上报表和资料,是金融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的以上报表和资料是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对于现场检查来说,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稽核,检查,简便易行,具有节约人力和费用,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弊端等优点,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金融机构进行经常性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金融监管部门正是通过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者关系: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的一个,还有中央银行等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和其他元素在快速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至2006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自70年代以来连续四年。按实际汇率计算,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世界贸易增长9.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中经济体已提出了全面振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6年为7.3%,低于世界3.5%的整体增长率越高,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全球的贡献率为30%,25%,按照购买力平价超过50%。其原因是:首先,由于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其发展资源的经济能力增强的领域进入较快增长;其次,中东国家和贸易顺差得益于石油收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长期和稳定的员工队伍的工作,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约3%到目前的6%;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自上世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70年代2006年,5.2%的经济增长率;四是经济稳定增长在拉丁美洲,大国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以抵御日益增加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增长在2006年的5.3%; 5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良好,虽然有过短暂的泰国金融风暴,东盟经济整体的声音,四小龙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的8.3%的经济增长;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大动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在2007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很高。同时,在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严峻。这种不平衡的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美国的贸易赤字在最近几年扩大,短短几年已经翻番。这种不平衡反映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相对缺乏美国的储蓄,而其他国家相对缺乏消费,而来自美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正是这种错位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性泛滥,并没有反映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流动性和利率上升的持续收缩,CPI增速在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比较适中。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服务价格(特别是物价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如租金等)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上涨,而贸易品(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但由于全球化和提高生产力和呈现下降趋势。但流动性泛滥的资产泡沫方面得到真正的体现。在经历不仅房地产价格仍然固执地上涨宏观调控(美国房地产价格保持在历史高位,不太可能大幅下跌),以及股市继续朝着泡沫新的高度。2006年,全球股市上涨了近20%,已经超越了创建2000年初的历史峰值,同时,在流动性支持商品市场已经运行的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会接触到商品市场,流动性将支撑繁荣的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企反弹,回到上升通道。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