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刘楠马利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刘楠马利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刘楠马利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刘楠马利铭

《陋室铭》知识点

整理人:刘楠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者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这篇短文通过对陋室到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二、字词积累:

1、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

2、背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解释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这)

(4)惟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5)草色入帘青(映入)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可以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9)阅金经(指佛经)

(10)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嘈杂的音乐)

(11)无案牍之劳形(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12)南阳诸葛庐(草庐,茅庐)

5.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名词用作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异,名词用作动词)

(3)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名词用作形容词)

(4)无丝竹之乱耳(使……乱,形容词使动用法)

(5)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的使动用法)

(6)苔痕上阶绿(使……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草色入帘青(使……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之”字的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2)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整体把握:

1.《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这里的山和水与陋室进行类比,这里的仙和龙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刘禹锡以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表现陋室不陋的,从而表现陋室主人的“德馨”。

4.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四、典型题例:

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正面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问答题。

(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幽静,雅致。

(3)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4)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5)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6)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鸿儒,无白丁(雅)

(7)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贫乐道)

(8)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10)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11)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2)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13)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5)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1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名士。

(17)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8)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1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20)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21)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22)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3)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爱莲说》知识点

整理人:马利铭

一、课内基础

1.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2.文体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4.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颐yí蕃fán 淤yū濯zhuó涟lián 亵xiè

逸yì噫yī鲜xiǎn

5.重点字词解释

蕃:多独:只鲜:少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

妖:艳丽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噫:叹词,表示感慨

谓:认为鲜:少宜:应当

6.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助词“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代词例句:(学而时习之)

(4)动词,“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何陋之有)

(6)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传播得远

8.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

(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质朴

(2)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3)香气:香远益清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4)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5)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6)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文章理解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5.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6.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7.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10.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2.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1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初二(2)班卢秋婷整理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以记叙、议论、抒情作为其主要表达方式,如《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 二、重点字词翻译 1、草木之花:的 2、甚:很; 3、蕃:多 4、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染:沾染 6、濯:洗涤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蔓:生枝蔓 9、枝:长枝节 10、益:更加11、亭亭:耸立的样子 12、植:立 13、亵:亲近而不庄重 14、谓:认为 15、花之隐逸者也:的 16、菊之爱:表倒装,宾语前置的标 志 17、鲜:少 18、宜:应当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明确: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香气传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少听说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重点语句停顿 1、可爱者/ 甚蕃。 2、世人/ 盛爱牡丹。 3、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 4、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气质、外形、姿态、香气、态度来描写莲花。 2、莲花所象征的人的精神品质:(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气质)低调、谦虚,(外 形)正直,(香气)美名远扬,(姿态)不攀权附贵,(态度)受人尊重,是花中君子。 3、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的评价、感情及在文中的作用: 莲花——君子——洁身自爱,美名远扬——喜爱 菊花——隐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喜爱——正衬莲花(用菊花的…正衬莲花的…)牡丹——富贵——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厌恶——反衬莲花(用牡丹所代表的…反衬莲花的…) 明确:作者写菊是用菊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质正面衬托莲花的高贵,用牡丹所象征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形象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

《爱莲说》知识点归 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 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 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 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 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填空题。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⑵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⑶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点 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5、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6、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 (4)惟: (5)吾:(6)馨: (7)上: (8)入: (9)鸿: (10)儒:(11)白丁: (12)调: (13)素琴: (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 (18)劳形:劳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 (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爱莲说》文言知识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 二、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三、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五、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短文两篇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则:就名:著名,出名灵:灵异斯: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佛经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庐子云亭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之:的蕃:fan2 多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非常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濯:洗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笔直洁净地直立着而:转折关系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谓:认为之:的判断句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到.了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爱莲说学习知识点梳理

爱莲说(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三、语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爱莲说知识点

《爱莲说》知识点 1.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文体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颐yí蕃fán 淤yū濯zhuó涟lián 亵xiè 逸yì噫yī鲜xiǎn 3.背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生长在水上、陆地上的草本以及木本等花草,值得喜爱的十分众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热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间上的人们大多很喜欢牡丹花。我只喜欢莲花的特质,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染上污秽之物,经过了清水的洗涤,却又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部是贯通的,外形直立挺拔,不和其他枝蔓牵牵连连也不横生枝节,香气传播地越是遥远越是清新,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从远处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亵渎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重点字词解释 染:沾染(污秽)。蕃:多鲜:少。谓:认为。 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蔓:生藤蔓。枝:生枝茎。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益:更加。 亵:亲近而不庄重。 5.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助词“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代词例句:(学而时习之) (4)“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 6.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 (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质朴 (2)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3)香气:香远益清志洁行廉,美名传扬(4)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8.根据文章哪个词分别体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1、)“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生长环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体态 (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香味 (4、)“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姿态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风度 9.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10.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周敦颐 【人物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 “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 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 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噫(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填空题。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 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详解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三、《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四、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可以看出“莲”的哪些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端庄 中通外直――正直、豁达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资质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高洁 ★五、写莲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写牡丹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六、主旨:借莲花形象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 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理解默写: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_。 (3)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4)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香远益清_。(7)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_莲,花之君子者也。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⑼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繁,多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爱莲说复习知识点

《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多。 2、益:副词,更。 3 、植:树立。4、鲜:少。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宜:应当7独:只,仅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 9、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冗 枝。不染:沾染(污秽)。 ....的,品德高尚的.........予谓.菊:认为。花之君子: 人。 二、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很多。(值得喜爱的) 2、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在水中)。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啊。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八上期末复习---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 一.注音 德馨.()鸿儒.()案牍.()甚蕃.() 淤.泥()清涟.()亵.玩()隐逸.()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 ()() ..()()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 () 6.往来无白丁 ..( ) 7.可以调.素琴 ..之乱.耳()() ..() ( ) 8.无丝竹 9.无案牍之劳形 ...甚蕃.()() ..()()10.可爱者 11.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濯.清涟 ..而不妖.()()() 13.不蔓.不枝.()() 14.香远益清 ..()() 15.亭亭 ..净植.()()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余谓 ..者也() ..菊()() 18.花之君子 19.陶后鲜.有闻( ) 20.宜.乎众矣( ) 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课文理解题。 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陋室铭》的作者是朝诗人“铭”是古代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爱莲说》的作者是,朝家。文中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的语句是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情操。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品德。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 5、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 6、文章结尾列举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亭子目的是 7、从正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表现环境之清幽宁静的语句是: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胸襟的语句是: 表明《陋室铭》一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中画龙点睛并照应主旨句的语句是 8、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 9、《爱莲说》一文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 《爱莲说》第一段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三、《爱莲说》得作者就是北宋朝哲学家周敦颐。“说”就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四、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得形象得句子,并说说从中您可以瞧出“莲”得哪些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端庄 中通外直――正直、豁达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资质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高洁 ★五、写莲正面衬托莲得君子形象。写牡丹反面衬托莲得君子形象得。 ★六、主旨:借莲花形象表明作者得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要在污浊得世间永远保持清 白操守与正直得品德。(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理解默写: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花高洁质朴得句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而又洁身自好得句子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得品质得句子:出淤泥而不染_。 (3)象征君子得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得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4)象征君子得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得句子(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

达事理,不攀附权贵得句子就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象征君子美好得资质得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得语句就是:_香远益清_。 (7)概括本文主旨句得就是:_莲,花之君子者也。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得人总比观赏其它花得人多,用《爱莲说》中得话来说,就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⑼概括本文主旨句得就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得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就是一种议论得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得感想。爱莲说得意思就就是:论说喜欢莲花得道理。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繁,多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得花,可爱得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翻译:晋朝得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得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