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波普艺术的概念

波普艺术的概念

波普艺术的概念
波普艺术的概念

波普艺术的概念

(自北大工作室艺术史)

1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就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了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直接体现了波普艺术的本质,他们并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我们突然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我们忽略。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他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还应用了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甚至于推向极端,可口可乐瓶无尽无休的排列,以及明星们的照片都成为了最好的创作主题和素材。这十分贴切的反映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工业正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同一样东西。以直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无法替代。

2

波普艺术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

人们认为狭义的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而不是美国。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这个团体迷恋新型的城市通俗文化,特别为美国的表现形式所吸引。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另一

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

1956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在美国,波普艺术又是对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一方面,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被看作是艺术家个人独特个性的展现,它是完全个人的、主观的和精神上的,它强调艺术的纯洁性,成为一种精神贵族的艺术。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精神性是寓于即兴的挥洒之中,而且是完全个人的,许多后来者们纷纷模仿,于是这"高雅"的艺术又似乎人人都做得来。可惜大多数这类的作品都只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而难显现精神。可说是"眼看多,实在少"。波普艺术则针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问题,大胆地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形式。60年代,波普艺术轰轰烈烈地把"生活"、把现代的都市生活带进了博物馆和画廊。使"波普"这一称号得以流行世界的第一次集体展览是1962年在悉尼·贾尼斯画廊举办的"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展,它将这一潮流的艺术家汇集在一起(也包括了欧洲艺术家)。紧接着是1963年举办的两个展览:"六画家展览"和"流行形象展"。

某种程度上讲,美国的确影响了世界上所有的波普艺术。由于美国商业文化的强大势力,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吃到麦当劳的汉堡包,它渗透到许多文化当中而成为可以消费的流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波普艺术又是"工业"艺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曾说道:"由于美国受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冲击更重更快,其价值观念似乎更为扭曲……我想我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它是工业性的,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方向。欧洲不久也将如此,因此,波普艺术将不是美国的,它将是全球性的。"

波普艺术抵制了一位著名批评家的格言:伟大的艺术必须是艰深的艺术。波普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或者批量复制的手法,看起来比较容易。"波普艺术是速溶咖啡,是近代电影中的宽银幕,它不是僧侣统治之下的拉丁文,它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的感染力和它的范围一样广阔,它接纳一切,接纳生活中一切更为普通的方面。它仍然是艺术,但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提到英美的波普艺术,首先要提到的是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和约翰斯(Jasper Johns),以及英国人里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劳申伯格1925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40年代末在巴黎儒莱因学院学习。他早期

曾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50年代初期画过一系列全白的画,上面唯一的图像就是观赏者的影子。后来他又画了一系列全黑的画,但这些画法并不是他的首创。后来他朝着"组合绘画"的方向发展,采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构成画面--啤酒瓶、废纸盒、旧轮胎、报纸、照片、绳子、麻袋、枕头等等。画布和固定在画布上的物品组成作品,‖床‖即是这类的典型作品。作者干脆把睡袋和枕头挂在画布上,然后再在上面甩些颜料。他这样在作品中使用现成品的目的,是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同时,他的作品都留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痕迹,常常就有恢弘的气魄。

劳申伯格的这种艺术哲学是受到在黑山学院工作时结识的实验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他1951年认识凯奇,两人交往甚密。凯奇从禅宗的角度影响劳申伯格:"判断是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此物比他物更好的事实,艺术也不应该和生活不同,而是生活中的一种行为。"

在劳申伯格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与周围的都市和技术社会的联系,他的这种"集成"式的手段极能反映出关于一个时代的丰富图像,比如在‖符号‖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具有美国60年代特征的信息,明星总统肯尼迪、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越战士兵、登月宇航员,以及追求性解放的嬉皮士等等。

约翰斯的生涯与劳申伯格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刻两人曾合用一间画室。约翰斯以采用单独而平凡的形象出名,一排数字、靶子、美国国旗、美国地图等等,这些成了波普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之所以选择这类形象,就是因为他认为它们不会再产生任何能量了。他所要强调的是"绘画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物体的再现"。

约翰斯无意于通过作品表达对艺术或者社会的批评。在他看来,艺术家想做什么是他个人绝对的自由,不该受到因顾及评价而产生的限制。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中,作品会被误解和错用,艺术家不能控制形势和他的作品被评价的方式,对于这种有趣的情况他毫不介意。他的一件著名的雕塑就是用铁复制了两个啤酒罐,人们常常理解为这是对社会某种现状的批判。但实际上这次创作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用小物件制作雕塑--手电筒和电灯泡。然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廉·德库宁不知怎么被我的经纪人弄得很恼火,他说:'那个狗小子,你给他两个啤酒罐,他也能卖出去。'我听了这句话就想:'多好的雕塑--两个啤酒罐。'这似乎完全适合我当时的口味,因此我就干了--然后我的经纪人就卖了它们。"

在英国的波普艺术运动中,与美国的劳申伯格和约翰斯地位相当的艺术家是里#查德·汉密尔顿。三个人在对达达主义的浓厚兴趣上更为近似。汉密尔顿的个人成长过程对他的艺术作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其他多数艺术家相比,他实际上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14岁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广告工作,同时在多所艺术学校读夜校。他的教师经历成为对他的绘画生涯的又一有力影响,他长期教

授设计课,这使他格外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他常常是一个实用主义者。1957年他曾说过他所追求的品质是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还必须是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

虽然汉密尔顿广泛使用美国题材,但他并不是一个美国式的艺术家。他总是愿意对自己的作品做解释,有时解释得十分详尽。例如作品‖她‖是许多广告画面的汇集:"羊角"牌电冰箱的照片、吸尘器和其他电器的广告,还有钉在墙上的《绅士》杂志的图片。对于这件作品汉密尔顿附有一段很长的说明:"50年代艺术中的女性是不合时宜的--她让我们想到阴沟里的气味,病态的发胖、粉红色的叉腿、模样愚蠢而又淫荡,一点也不像美术作品外冷峻女人的形象。那种女人确实是淫荡的,在表现起性欲时尤其机智巧妙。尽管配上最贵重的首饰,人们仍不过是把她看成时髦的附属品。从广告的角度来说,一个女子最糟糕的莫过于她不能姿态高雅地与所处的环境达成和谐--女人与环境的协调正如她本人与她所著的衣着和谐一样,能决定我们对她的评价。到处充斥着性,在成批生产的富有魅力的奢侈品中可找到它的象征--肉一般的塑料和光滑而更具肉感的金属。"

稍后创作的‖我梦想白色的圣诞节‖把一个电影镜头做了一系列的精心转换。特别之处是,汉密尔顿用彩色负片代替了彩色正片,将影片中的白人歌手换成了黑人歌手,讽刺性地暗示了这位歌手所唱的歌名。不过,这种讽刺成分并没有排除怀旧情绪。汉密尔顿的作品和其他英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一样,带有淡淡的伤感色彩,这使他的作品与美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相比,显得妩媚有余而侵犯性不足。

1961年是英国波普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举行了"当代青年艺术展"。这次展览也许是战后学生画展中最为轰动的一次,有一批皇家艺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参加了这次展览,如彼得·菲利普斯、艾伦·琼斯(Allen Jones)和戴维·霍克尼(David Hockney)。

这些人的画风迥然不同。霍克尼早期是英国艺术的神童。他的生活方式也名噪一时,染成淡黄色的头发、猫头鹰式的眼睛、金银丝交织的夹克衫,即使是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他这怪异的扮相所吸引。这个时期,甲壳虫乐队的迅速成名成为整个英国文化发展的象征,而霍克尼也可算是一个象征。他在英国与美国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交相辉映,一个在伦敦,一个在纽约,都作为成功的艺术家突然成为时代文化英雄,但他们的方式却大不相同。

霍克尼的作品显然缺乏美国情调。作为一个早熟的天才,他受到儿童画稚拙风格的启发,作品中还常常带有逗人发笑的讽刺味儿。他是一位有杰出的草图构思才能的艺术家,在早期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线条的敏感,以至于作品看上去不像精心制作的油画,倒像是放大的素描稿。这个时期他最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是版

画。一套题为‖游子行‖的铜版画,逐年记录了他自1961年以来,每次访问美国后的感想。这些作品展现了完全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对美国社会状况充满抨击,比如‖疯人院景色‖表现了一组由装在体内的半导体控制的机器人;但另一方面整套画总的调子又是热烈而乐观的。在霍克尼眼里,美国是个个性解放的国家,纽约和洛杉矶对艺术家来说是传奇中的乐土,后来他在这个国家度过了大半生。霍克尼的创作多以他自己和朋友们的私密活动空间和照片为素材,特别喜欢表现加利福尼亚的风景和生活场景,譬如游泳池类型的作品‖跳水‖,体现出一个北方人对于热带生活的迷恋。他笔法纯熟,用色亮丽大胆,几近马蒂斯。他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媒体引导和创造"生活品味"的现实。在他的画中,他似乎置身于一个有空调的舒适房间里,通过大玻璃窥视游泳池。他曾出演一部名为《更大的跳水》的电影,这也是以他自己的生活为蓝本的。色彩丰富的游泳池成为享乐主义的美好象征。

艾伦·琼斯和霍克尼一样,早期的作品十分有感染力,散发着欢乐和带点儿讽刺性幽默的气息。他早期作品的素材多来自于《女子画刊》,但他都处理成了马蒂斯式的色彩和构图。琼斯具有天才般的形象与色彩的创造力,把严格的定型与自由绘画一再结合。他打破人体解剖的要求,以新的方式变形和重组。6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两性人‖十分独特。他成功地将欧洲绘画传统与波普艺术的内容相结合,令美国人为之着迷。

琼斯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常常带有色情的色彩。60年代,他的兴趣落在一种露着穿吊带丝袜的女子身体的局部上面;70年代,这个形象变本加厉,成了全身的脱衣舞,以博得男性观众的称赞。他还做了一组雕塑,名为‖帽架·台子·椅子‖,更表现了性虐待狂的性欲幻想。

对色情的迷恋是英国波普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一点上,美国波普艺术远远不及英国。英国的主要波普艺术家很少能避开这个主题。究其原因,要考虑到英美两国社会状况的不同。与纽约相比,60年代的伦敦要开放得多。在突如其来的繁荣面前,英国人要赢得更大的自由。在美国,性欲的表现处于次要地位。而在英国,对于个体中这个成分的挖掘和坦白,是许多波普艺术家的一种艺术图像。

英国波普艺术与美国波普的另一区别,是英国的波普艺术作品里含有政治成分,这一点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波普艺术相似。汉密尔顿在这一领域又是代表人物。他有感于罗林·斯通因毒品贩卖案被捕而创作的‖大伦敦‖,和有感于肯特郡的枪杀场景而创作的大幅绘画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代表了60年代的美国文化,他是这种消费社会的热情赞美者。他曾说道:"美国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创了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在本质上购买一样的东西的传统。你看电视,看见可口可乐,而且你知道总统喝可乐,利兹·泰勒(Liz Taylo)喝可乐,想一想,你也喝可乐。可乐

就是可乐,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比角落中的乞丐喝的更好的可乐。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很好,利兹·泰勒知道这一点,总统知道这一点,乞丐知道这一点,而你也知道。"对于文化,他认为:"现在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文化的一部分。流行的看法使人们知道他们自己就是正在发生的一切,知道不必为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去读书--他们所需作的只是购买书(或是唱片、电视机或电影票等等)。"购买已成为一种文化。

沃霍尔首先是位成功的商业艺术家,他画过商业插图,布置过橱窗展览,设计过鞋样和贺卡。他的早期经历决定了他作为波普艺术家的作品始终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商业特点。复制商业文化消费品成为他的工作。他先是放大漫画家迪克·特雷西(Dick Tracy)的作品,后又复制康贝尔牌汤罐头(图12)、可口可乐瓶子,重复成为他作品的特征。他说:"要富有创造性很困难,而认识你所做的缺乏创造性则更难,不被人家称赞有创造性也很难,因为人人都在谈论创造性和个性。人人都总是有创造性的。而当你说某个作品不具有创造性则会令人发笑,例如我为一个广告画的那只鞋就被称为'创造物',而它的素描却不是。"在他的作品里毫无艺术处理和个性的痕迹,而这恰恰又是沃霍尔的艺术个性。

后来沃霍尔放弃了手工制作,爱上了机械过程,开始使用丝网印刷。用这种方法,他创作了一组名人肖像--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杰奎林·肯尼迪、艾尔维斯·普莱斯雷和毛泽东。他故意做得很粗糙,他相信艺术应该像他周围的生活一样默默无闻。"每个人的外貌相似,行动也相似,我们正越来越变成那个样子。……我以这种方式作画的原因是,我想变成一台机器,我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而且是像机器那样做,都是我想要做的。"

60年代中期,沃霍尔又以丝网印的手法制作了另一组作品,这一次他关注的是一些可怖的场景:车祸后的汽车残骸,种族暴动等等。‖电椅‖选自一张老照片,是一件阴森空荡的行刑间。一张电椅孤零零地放在房屋中央,旁边的墙上还标有"安静"的字样。这些使人颤栗的图像常常被薄薄地涂上天光般的色彩:桔黄色、紫红色或者粉红色。画面因此而变得整洁光滑,图像也变得有些隐晦。这些画同时也是故意表露情感上的否定和麻木不仁:"当你反复看一幅可怕的画面时,它实际上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60年代后期,沃霍尔渐渐地把注意力转向制作电影。这些影片记录了他个人的生活,采用的手法依然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比如,他拍摄过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睡觉,长达6个多小时,别无其他。

在70年代,沃霍尔的题材逐渐增加了他自己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他以卓绝的才能将这一题材传播出去,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每逢重大事件,他就会定期在社会新闻栏目发表作品,他甚至委派一位同伴作为他的替身发表旅行演讲。他发表自传,大量出版自己的各色作品,以增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让大众认为他是杰出的天才,甚至是当下最智慧的评论员。

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最初的作品以复制连环画为基础他忠实地用油彩或丙烯颜料将它们放大,表现其有限的平面色彩和非常结实精确的线描,甚至于不厌其烦地复制出廉价彩色印刷工艺中的网点。与沃霍尔的复制相不同的是,利希滕斯坦对他的选材和处理都是十分精心的,这些作品看上去像是商业化的东西,但在他看来它们还是以形式为重的。这些以美国通俗形象为主的画,在艺术气质上却更接近欧洲艺术家优雅精致的作风很快,艺术家以同样的技巧来表现不同的主题。比如,在一组大型的"笔触画"中,抽象表现主义者式的一挥而就的自由笔触,由他以这种方法精心绘制出来,似乎是对抽象表现主义者的对抗。接着,利希滕斯坦又对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抽象变形,但手法技巧仍是早期作品的特征,他还将这样的"笔触"作成雕塑人们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双重用意。一方面,他似乎要拉大与他所选择的作品之间的距离,以对它们做出理性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似乎要人们思考,当作品的表现习惯改变时,人们会对这种变化做出什么反应。

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曾一度画广告牌,在纽约时代广场上高空作业。这段经历对其之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把商业形象的局部抽取出来,拼凑在一起:人像、汽车、食品、家用电器他还放大琐碎的日常用品,譬如玩偶。不相干的东西,不同的尺度被他组合起来,给人的印象恰是美国当代社会图像过剩的写照,是视觉信息过于密集的表现。他曾经制作巨幅广告牌的经验,使他特别能处理巨型作品。1965年创作的‖F-111‖有3米多高、26米多长,在展厅里装满了四面墙,完全地把观众包围起来。这个作品是根据一架美国战斗轰炸机命名的,是一系列摧毁的形象,还带有一些美国轻松的日常生活中的无聊细节。这样大型的放大特写形象,使罗森奎斯特创作了近似抽象画的作品。‖在地平线上的家,甜蜜的家‖(1970)是此类的代表。画作沿着画廊的三面墙进行处理,作品是一些展板的拼接组合,每块两米半高、一米多宽,它们之间可以互换变化。在展览的时候,艺术家还用造雾机产生雾,来促成色与光的效果。

还有不少成功的波普艺术家创作了十分出色的立体作品。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也许是最重要的立体波普艺术家。他出生于瑞典,受教于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如果说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艺术家在平面艺术上进行了一次观念的革命,那么在立体艺术领域中进行观念革命的一员猛将就是奥登伯格。他所关注的形象也都是平常之物,他将这些物品放大,做成立体。他写实是要给人一种实在感和可信赖感,让人觉得艺术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东西。他在一篇名为《我追求一种艺术……》的文章中阐述了他对艺术的观点,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他的艺术: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是政治的-色情的-神秘的,而不是一屁股坐在博物馆里。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自由生长而全然不知自身是一种艺术,一种从零为起点

的艺术。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将自身纠缠于日常的废物之中,然后从里面浮到表面。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模仿人类,它是喜剧性的,如果必要,它是狂暴的,或者任何可能的形式。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从生活本身的线条中获取形式,它旋转、扩充、积聚、下雨、下雪,它是沉重的、粗俗的、生硬的、甜蜜的、愚蠢的,犹如生活本身。

……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会冒烟,就像一根香烟,发出臭气,就像一双鞋。

……

我追求一种艺术,它告诉你时间,或哪里有这么一条街。

……"

1961年12月1日,奥登伯格在纽约东二街107号的那家"铺子"开张了,里面摆满了涂了油漆的石膏物体,有奶油冰淇淋、三明治和粗模制作的蛋糕这些物体都被花花绿绿地涂上各色油漆,让人想起廉价餐馆的商品。作品制作得如此真实,以至于它们还被标以引人注目的价格,有的高达198.99美元。

之后,奥登伯格又通过使用不恰当的材料或将物体变形,使作品产生了非凡的效果。这一阶段的作品可称作"软雕塑",‖软马桶‖和‖一套软大鼓‖都是代表之作。他精心临摹制作人们熟悉的物品,如脸盆架、打字机、引擎或者散热器,但这些东西又是松松垮垮的,歪曲了本性。看了这样的作品,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周围的事物。作品这样的形态,有效地改变了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的体验,使观众的基本体验和感觉受到了挑战。奥登伯格的这个艺术方向代表的是美国艺术在60年代的一个新的步骤,艺术不再是任何主观情绪的表达,却成了一种催化剂,激活人们被成见固定了的感觉。

奥登伯格还做了许多大型户外雕塑,题材依旧是人们所熟悉的物品和形象。如‖衣夹‖高达3米多,还有3.6米多高的‖立着的棒球手套和球‖,他还做了‖穿透墙壁的刀‖(1989)这样的雕塑尽管是对事物的写实放大,却很有现代的抽象之美,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一种融洽。此外他还做了许多纪念碑方案:为纽约时报广场做一个庞大的剥了皮的香蕉;为纽约某地做一个巨大的烫衣板;为中心公园做一个大大的特迪熊。这些新型雕塑无疑是他艺术的另一次重大成功。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摘要:随着被艺术家在手法上的广泛运用——片断、拼接、挪用等,使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混合为一种平面化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冲突、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冲突、一般和特殊的冲突统统消失。这些元语言系统中的二元对立的消失,是由于能指的物质性实体(声音、物品、图像、影像),逾越了所指系统(构成语义方面的观念),反过来延展而成为内涵的意指系统,在此情况下波普的涵延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有一怪异特征。 关键词:挪用、涵延化、商品性 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最早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艺术界,是由英国艺评家劳伦斯·艾洛威发表在1958年《建筑设计》的文章《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它消除了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或者说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的一个新领域,为社会大量生产消费品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如赛车、流行音乐、广告一类等。它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符号,利用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素材与媒介制造让人通俗易懂的作品,并通过媒介加以普及化与生活化,也有一些波普艺术家表现的是对于商品拜物教恶意的仿制、戏拟或是揶揄模仿。 这种向生活普及化的东西是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的一个重要特征,拼贴的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采用,再后来,原材料越来越广泛,甚至有些作品相当巨大,而非一幅平面画作,例如1994年克里斯托的《包裹帝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件巨大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涂鸦艺术更是将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生活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昔日有些微不足道的涂鸦艺术品被堂而皇之的挂到了国家美术馆中,那些涂鸦青年一下子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早期,英国开创了波普艺术的先河,最著名的是1956年由英国的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该作利用现成的海报或杂志上的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和人物来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所以最初的波普艺术的就是挪用的合法和涵延化以及符合大众眼光的商品化特征。 挪用一词就是指借用,但是用一种相反的说法就是非法的盗用。这种手法是取已有的素材,如艺术史、广告、媒体的现成物,再结合新图像和媒体材料,接出新的作品的方法。或者又是某位艺术家的名作被挪用人做成自己的表面特征。然而,后现代的挪用者并不是直接将其挪用再粘贴到作品当中,而是将寻得的图像再处理、再描绘与在摄制。在对其评价当中,它的这种占取似乎挑战了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所推崇的原创性。艺术家们频频向艺术史上的前辈们示好,譬如,马奈借用了拉裴尔著名的构图形式;而毕加索亦推崇着维拉斯奎兹与鲁本斯。在杜桑的《泉》之后,波普艺术就成为了挪用的先驱,安迪·沃霍尔则是教父,将这种挪用的手法向民众宣传并得到大众所接受,这就是教父的作用。 挪用与拼贴有点相似,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在艺术品生产方式所寄予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下,就成为了表达对当代社会各种赞成或批评的观点的一种工具。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雪莉·莱雯翻拍、挪用维斯顿的摄影,并且将蒙德里安的水彩画当做精彩的摹本。这位女性主义艺术家选择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来让观者审视艺术脉络中的女性文化身份的位置。 在初期,许多艺术家从过去的作品中模仿绘制一样的风格,让许多人误解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复古运动,但是其实这种拟古运动只是挪用手段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后现代艺术这个大范围的特征。其实,大多数后期的艺术家们是运用现时

浅谈波普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专业主题空间设计 报考环境艺术设计 姓名谭小丹 学号131107684 2014年10月20日

浅谈波普艺术 谭小丹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主题空间工作室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代艺术进行阐述,以20世纪60年代当代艺术影响力最深的派别波普为切入点,综合其影响进行剖析进而深入。希望以小见大由波普运动中不同时代、地域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进行探索为线索,客观分析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人类生活方式的价值所向。 关键词:当代艺术;波普艺术;艺术家 引言 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而来的,如何影响着世界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代艺术是由西方艺术界发起的,然而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作为一名美术学习者,生活爱好者,对于已有的生活状态产生疑问,“究竟艺术史上什么样的传承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这是否也是我所希望的?” 正文 若要谈到波普艺术,当然要数20世纪声名大噪的一系列运动所产生的现代艺术——即,如今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始于20世纪前后,它的诞生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主流内容①。传统艺术特性的淡出,使新近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呈现的淋漓尽致,而“波普艺术”更是将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完全打破,这是从根基上动摇了

传统艺术。艺术也早已不是唯美叙述性的“架上绘画”,而是更加个人化、观念化的活动,时代中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在经受着考验。 对于波普艺术,自己曾经肤浅的理解为潮流的、艳丽的、毫无掩饰的、奔放的...做什么东西都是很大胆的“乱来”,无根由的去呈现某件事情,旁人一探根由,自己便说“随心创造”。可波普艺术究竟是什么状态呢?科普知识后发现,它的精神核心--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然而它本质核心则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②)。它的这种强大的“包容心”震撼到我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至上,只当下。 当代艺术的确立具体来说是在1960年,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力量,而“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反对高雅与低俗的区别,把日常生活的主题、通俗的商业文化带入严肃艺术,把艺术从单一的创造转变为批量生产,这些做法基本动摇了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被触及的传统艺术的核心原则,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才将艺术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波普艺术的带动之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艺术形式,比如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等等,艺术变得极为繁杂和多样,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面目全非了③。波普艺术所开拓的通俗、庸俗、大众化、游戏化、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式,虽然在现代史上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但是它在时代的冲击下所带来的利弊一直在经受着考量。当代艺术的诞生,使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流派,基于美国“反文化”浪潮的涌动,它们日益流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亦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60年代左右所发展起来的各派别,如:波普艺术、当代抽象艺术、极限艺术、观念艺术、新表现主义绘画、新写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它们相互独立、依存又相互渗透。派别的生成无疑是基于对立派别的思考之上而形成的,或继派别的延伸,或全盘否定从而立新,或相互渗透融合达到至美... 波普艺术是当代艺术的开端,也是引导者,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有其社会基础,虽然1960年代混乱的社会状况已经过去,但1960年以来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如商业主义泛滥、媒体肆无忌惮地垄断并左右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社会生活的支离破碎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宗教建筑审美风格。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

妙的色彩变化。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3、现实主义:有时又称“写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内涵。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

波普风格分析

家居乐园大变身吹起波普艺术风 导读:波普艺术的代表者安迪·沃霍尔空虚、浅薄而且缺乏思想深度。但了解他的人会明白,他只是会用某种轻松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轻松随处可见,那些亮丽的色彩,那些简单的图案组合,还有那个充满欢快氛围的家。色彩能够给厨房家居装饰带来最直观的视觉效果,以橙色为主色调的背景搭配颜色明丽的简约家居布置,隐约透露出现代波普艺术风格的痕迹。现代波普艺术风格,利用丰富色彩搭配简约风格家具。 在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虽是一个仅有20平米的,但设计师匠心独具,通过巧妙的设计,一个轻松随意的波普,彰显出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把沙发和床两种功能二合为一的彩色沙发床靠墙放置,彩色条纹有波普式的艺术风格,圆筒形抱枕造型饶有趣味,与墙壁上的卡通插画风格相当一致。

落地式壁橱简洁明快,两列色彩艳丽的卡通画片贯穿其中,加强了房间的童趣个性,彩色条纹的坐垫与沙发床得当,绿色毛绒也绘有动物的卡通形象,童趣十足。

条几形结合的工作台与就餐区、壁橱上开放式的收纳区都以繁而不乱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简约轻松的生活态度。

暖橙色大面积装饰在墙壁、、用品中,奠定了整体活泼跳跃的气氛。

求新求变是时下年轻一代的行事,在的上也是如此。一成不变的经典风格很难吸引时尚一族的目光,今天我们为您详细分析3种非主流的家居风格,追求个性就是要与众不同。 PART1:柔美浪漫 洛可可式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浅析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

浅析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 摘要: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诞生在英国,60年代在美国发展到了高潮,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其影响却是从观念上改变了大众对艺术欣赏和承受的能力。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后现代艺术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科学技术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促使了西方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现代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内容和土壤。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和随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后物对人的精神压抑的加剧,以及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使得西方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滥殇的非理性主义思潮逐渐让位于加强对人的关注与研究的人本主义思潮。受其影响,于是现代派文学艺术开始出现了在思想主题、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文学艺术的新视点,于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形态。 后现代艺术的形态出现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晚期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反驳。这无疑是从达达主义开始,波普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虽然受到达达主义的影响,但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流派。 在整个英国的波普艺术圈中,英国的艺术家的作品与美国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在体现波普艺术的特征方面显得比较逊色,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英国波普艺术原本就是产生于对美国文化的憧憬中,波普艺

术真正的土壤是在美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艺术的根基也发生了改变: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色齐全、品种繁多的生活用品,从大汽车到厨房用具,成倍地增长,在这高消费的社会中充斥着空调、汽车、广告、电视、可口可乐瓶子等。这琳琅瞒目的物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波普艺术,当时对美国的艺术家们来说无非是一种天然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许多英国的波普艺术家,采用了许多得来自美国影片中大众崇拜的形象,连环画、或者标志牌的形象。美国的艺术家们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了这些东西,尽管美国波普艺术发展晚了一步,但当新一代的美国波普艺术家们一旦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在新主题创作中的巨大可能性,结果他们比起任何做同样事情的欧洲人显得更大胆、更热情,甚至压倒一切。 波普艺术在美国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与美国经济的繁荣,大众文化的兴盛以及高消费社会为波普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资源有关之外,它还与公众和收藏家对这一流派的支持有关。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虽然一度被美国政府作为宣扬美国自由文化政策的榜样推销到全世界,但是它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排斥和冷漠的。过分地远离生活实际,形式上极度简单化,纯粹追求画面的效果,在唯美的形式上已经走得很远。它不仅缺少了美国本土化、本民族精神的现实与直率的特征,而且没有表现出现代美国生活方式。虽然它使得美国艺术家摆脱欧洲文化殖民的梦想得以

波普风格 百科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目录 波普风格介绍 波普风格的建筑和厨房展开 编辑本段 波普风格介绍 含义 又称流行风格,这个词(pop)来自英语的“大众化”,最早起源于英国。二战以后出生的新生一代对于风格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十分反感,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他们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波普风格波普运动产生的思想动机来源自美国的大众文化,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英国的“波普”运动由于受艺术创作上的“波普”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波普风格主要体现在于年青人有关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采用强烈的色彩处理。这些设计都具有游戏色彩,有一种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点,好似流行歌曲一样,以其灵活性与可消费性走出英国国门,进而形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时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由于违背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法则、人体工学原理等,很快就衰退了,但是它在形式上的探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波谱风格代表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宗旨: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希奇,“波谱”设计风格的特征变化无常难于确定统一的风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折中主义的特点,它被认为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设计历史 波普风格的中心在英国。早在战后初期,伦敦当代艺术学院的一些理论家就开始分析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强调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的质量。这些理论家认为,“优良设计”之类的概念太注重自我意识,而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爱好和趣味进行设计,以适合于流行的象征性要求。对这些理论家而言,消费产品与广告通俗小说及科幻电影一样,都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文化定义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了批量生产物品的设计之中。在寻求具手型沙发有高度象征意

现代派艺术特点及表现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的。新技术革命,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的改变,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日本版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以及西方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都促进了现代派美术的形成。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确切的说,起源与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 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未来派之后,意大利有出现了形而上画派。在形而上绘画中,钟表的指针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滞状态,一切都是静止的,笼罩着神秘的沉默,其目的就是要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形而上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创伤。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达达派宣言》。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浅析受波普艺术影响的景观设计

浅析受波普艺术影响的景观设计 浅析受波普艺术影响的景观设计提要:波普艺术的显着特征在于它的反叛性。波普艺术直接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统领天下”,主导欧美画坛做出的回应与反叛 浅析受波普艺术影响的景观设计 波普艺术让艺术从高高的神坛走向生活,它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使艺术大众化、商业化,尝试对波普艺术特征的总结,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设计的分析,试论对我们今天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 Abstract:Popartshavemadeartenterpeople’NDscapearchitectureontheinfluenceofPoparts-ANDfinallytriestofindouttheinfluenceofthemtoour modernl-ANDscapearchitecture. keywork:Poparts;l-ANDscapearchitecture;Dadaism 现代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绘画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等形要素和色要素似乎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而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发展。波普艺术也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语言,但是设计师更从它的充满反叛和哗众取宠等艺术特征中获得灵感。 1.波普艺术的产生和艺术特征 波普艺术的产生 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英国,60年代繁荣于美国。一般认为,在1956年举行的“明日”(ThisisTomorrow)美展中,理查德·汉弥尔顿(RichardHamilton)的《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变成如此不同,如此的有魅力》(justwhatisitThatmakesTodaysHomesSoDifferent,SoAppealing?)的拼贴画,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现代复制技术的普及,对波普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波普艺术也波及到雕刻、装饰设计及电影等领域,涌现出如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oldenburg)等艺术家。在6o年代末,极限主义、后极限主义与观念艺术等,登上了国际艺术杂志的封面。到了70年代,一般认为波普艺术已经结束了。 波普艺术的艺术特征 从艺术发展的文脉来看,波普艺术与早期现代艺术中的达达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波普艺术中普遍采用“现成品”的手法,是受到达达主义尤其是杜尚现成品观念的启发。 波普艺术除直接应用从海报或画报中剪下来的画拼接以外,还应用多种不同的材质进行组合、拼贴。如罗伯特·劳森伯格的作品《积蓄》中,直接把现成品融入画中,这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艺术幻象与实物的界限、扩大了艺术形象的形式内涵和表现范围。 波普艺术的显着特征在于它的反叛性。波普艺术直接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统领天下”,主导欧美画坛做出的回应与反叛。波普艺术家倾向运用艳丽的色彩如红、黄、蓝、紫等直接应用,给人以夸张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作品成为哗众取宠的流行艺术。有时通过把日常习见物品如汉堡包、汤匙、剥了皮的香蕉夸大比例、改变材质等手法制作成精致的公共雕塑,安放、耸立在城市广场中,从而改变了这些物品原有的内涵和意义,使之具有了纪念碑性质,让人以愉悦。 2.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园林实例 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1 前言 在艺术的领域,波普已经造就了一个传奇,经常与众多标签、各种场景下的服饰和各个行业紧密相连,它的影响力覆盖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人们在对其市场价值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对半个世纪前波普的传奇诞生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传奇的起始点,即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却发现面前的景象既熟悉又看似陌生。那个时期的波普艺术被赋予太多的名称,而艺术家还不喜欢加诸己身的标签。当时,生活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国度的英美波普艺术家分享着由艺术伴随的相似文化背景,却又拥有别样的精彩纷呈。 鉴于波普艺术的神话般的发展速度,为将波普艺术思想融入到服饰设计中,本文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波普概念的诠释,对这门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波普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史及漂洋过海的波普风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脑海中对波普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其次,分析波普艺术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再到广泛流行的过程,看出其对服饰设计中的图案产生了一定指导意义的影响。因而第二部分从不同时期的波普服饰图案在不同层次的服装、配饰等设计中的体现,来表达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波普服饰图案的艺术思想,不仅传递了一种青年文化,更体现了一种时代生活方式。在本文的最后,通过波普艺术图案中的几何图案具体分析,来更好的理解波普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而体会波普艺术所塑造的时代形象。 2 波普艺术概述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属于流行艺术的范畴。它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兴起于相对保守的英国艺术界,并逐步融入中美国的商业进程中,在60年代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得到鼎盛。在工业化时代,波普艺术的诞生促使某些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设计者借助于波普艺术的表层形式,利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将聚集于富有现代化、商业发达的都市,大中城市的卡通漫画、报纸、杂志,广告、媒体、电视扩大了宣传,发展称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在此期间形成了“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充分体现在艺术之中”的反传统的艺术观念,波普设计在这种影响中得到了发展。

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

大 众 文 艺 大140 摘要: “波普”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和设计流派,因其通俗化、荒诞、幽默等特征受到大众的欢迎,它一直为时尚界、艺术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并极具影响力;而现代插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的繁荣与流行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本文对二者进行归纳分析,并对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波普艺术;色彩;现代插画;借鉴;大众;表现手法 一、波普艺术与现代插画概述1.波普艺术 “波普”源于英语的“Popular”,有大众化、通俗、流行之意。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的出现与其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由于一战的爆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百姓流离失所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设计师在设计上更注重经济、实惠。此时人们需要的是功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和外形简单的设计。然而,随着战后各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们对这种严肃、规范的现代主义形式感到不满。导致在20世纪的下半叶,信息时代迅猛发展、消费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流行艺术广受吹捧,传统美学逐渐衰微而大众文化广泛传播,波普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密尔顿1956年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的绘画,被视为第一件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画面是一个现代公寓:一个肌肉发达、做着健美动作的男人握着有“POP”字样的网球拍,旁边有一个裸女及大量的消费品,如电视、录音机、杂志封面、福特徽章和吸尘器广告等。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把美国可消费文化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2.现代插画 在辞典上对现代插画的的解释有三种:插画、图解;例证、实例;举例说明。看似简单的插画实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插画的雏形出现在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并延续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这演示着插画的发展历程。插画最初是从十九世纪初开始,随着图书和报刊的变迁而发展起来,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才是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当时从事插图的作者大多是职业画家,因为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其插图带有明显的绘画色彩,之后因为受抽象主义画派的影响,画风开始从具象变为抽象,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70年代,插画才重新回到写实风格。 现代插画与传统插画有一定的区别。传统插画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不单独承担表达主题的功能和意义,但其中一些往往由于绘制精美而被认为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现代插画是具有明确目的性、功能性和商业性的绘画,由于媒体、内容、表现手法、诉求对象的多样性,使它的审美标准也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 二、二者的异同 以上分析了波普艺术以及现代插画的起源和特点,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波普艺术是一类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可以借助现代插画这一载体来表现,可是现代插画不是波普风格的唯一诠释手段。其次,插画的风格有很多种,波普艺术只是其中的一种风格,并不代表全部。第三.波普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艺术,而现代插画具有一定商业性。 两者的相同点:首先,现代插画的创作目的是将某些信息简洁、明确地传递给观众,并企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波普艺术是来源于美国的大众文化并适合于大众雅俗共赏的艺术。两者的对象相同。其次,在题材上,波普艺术强调“生活就是艺术”,主 张将最常见、最流行、最熟为人知的物品搬进画面;现代插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灵感同样源于生活,两者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成分。第三,指向性,波普艺术和现代插画都是为表达某种精神或意境而创作的,两者同样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三、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的本质是对单调、死板的现代主义的反叛,其采用的手法则是为了调侃流行文化的复杂和多重性,但这种观念和手法对现代插画来说也有其可借鉴性。 1.表现手法 显而易见,挪用、复制、拼贴等手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插画的表现力。杜尚关于“现成品”的艺术最早提出了“挪用”这一概念,他提倡把现实生活当成艺术品般来看待,即直接把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形象拿来利用,这也使得插画可以拥有除了绘画外的其他表现方式,其创作手法从基本上得到了改变。“复制”,是指以一种机械化的方式对大众非常熟悉的图形、图像进行重复,将其再现。在此,沃霍尔是最为代表性的,他索性直接将艺术创作中的绘画性抹去,通过对现今各种流行文化符号的复制,使其形象在不断的重复中再形象化,他的代表作《25个玛丽莲·梦露》即采用了这种方式。 2.构图 插画的构图好比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打好了,房子才会坚固结实,好的构图意味着好的开始。诸多插画名家中,或许某些技法未必是最好的,但其画面整体把握力极强,构图之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插画借鉴波普艺术的平面化的构图,因为平面化构图给人一种稳重、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罗伊直接运用红、黄、蓝色,完全平面的构图,平凡而又显得夸张的人物,将美国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的原形完全再现,这种对原色调大胆的运用和对事物的直白表达的风格,为他的连环画系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和感染力。 3.色彩 当我们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它的色彩往往在第一时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非常敏感,能快速的引导我们由视觉到知觉心理的变化。据了解,美国有一家色彩研究机构作过一个有关色彩的调研,结果表明,当人们在面对五颜六色的商品时,仅仅需要7秒就可以确定自己是购买还是放弃。可见色彩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它给人的触动又是多么的强烈。 高饱和度、明快的颜色、强烈的对比是波普艺术的色彩特征,其中高纯度、或补色色系也经常被使用,这是对我们所处的消费时代的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的回应和体现。现代插画从波普艺术的这种色彩表现力中得到借鉴,以色彩为符号从而展现其独特的内在,这使得它可以更直观的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创作者的想法,并且让画面效果更加绚烂多彩。 四、总结 如今插画艺术已经开始迈入商业化时代,其概念也早已超出了传统限定的范畴。当今插画界画家们常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并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期所要表达的效果,他们可能绞尽脑汁、运用多种手段,其意义与“pop”不谋而合,因此,在波普风格中吸取精华,把元素提取出来应用到插画创作与设计中,定能创造出更有活力、更吸引人的插画作品。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马永健.《后现代主义二十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李黎阳.《波普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何政广.《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徐海鸥.《插画艺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留 晞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文艺评论

美术欣赏论文——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

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波普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

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

服装10大风格元素

如果说到风格,也许我们最直接的会想到:自然风格,古典风格,浪漫风格。这些过于广义笼统“大元素”。但是在时尚风格中有10种我们最常见确不留意的主题风格元素,他们“活跃”在妆容,饰品,建筑,时装等领域,主宰着他们的艺术灵魂。 他们的影响着一季度乃至一个世纪的时尚走向。这10个风格在服装艺术种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不防用迪奥的经典时装作为最好的配图,把这些风格解释出来。 拜占庭艺术风格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时尚女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国际哥特艺术风格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美术作品意蕴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24 日 上课时间:2014 年3月 6 日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引发兴趣展示图片《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生气和生命活力的?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二、启发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 ②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③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④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重点欣赏和评述作品。三、欣赏深入阶段 ①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教师围绕作者的感性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包裹海滩》《析世鉴—天书》进行情节描述。 组织学生讨论:1、作品给你什么感受?2、作者如何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3、作者想表达什么?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波普风格的浅析

波普艺术看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现在,“设计学”逐渐从“美术学”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设计师与画家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看到二者在本质上的互融关系。 在20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演进中,美术与设计长期以来被归于艺术创造的范畴之中。以绘画、建筑、雕塑为主体的视觉艺术与手工艺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之间的微妙关系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直至19世纪末期,“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莫里斯提出了“与艺术家并肩工作”的口号,既揭示出设计与美术的必然关联,又显示了设计师独立的姿态。被誉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就深受莫里斯观点的影响,他在强调设计功能性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虽然包豪斯的指导思想几经变化,但蕴涵其中的丰富的艺术理念和设计美学却具有永恒的价值,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现代设计观念和继之兴起的后现代设计思潮,都延续了一种基于视觉艺术层面之上的思考。回顾艺术史的历程不难看出,美术与设计始终彼此关联、共同发展。 如果说由绘画、雕塑支撑的美术活动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优势,并对设计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迅速崛起的现代设计在艺术理念、表达方式等方面同样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参照,并潜移默化地对美术运动产生作用。作为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流派,波普艺术(POP ART)的特性恰恰印证了美术与设计相互影响、彼此互融的密切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名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中,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题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的拼贴画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浓缩了现代消费文化特征的作品,便是波普艺术的发端之作。此后,波普艺术在英国和美国迅速发展。在美国波普艺术的特质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与其他现代艺术流派的画家相比,波普艺术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目光投向日趋发达的商业流行文化,用极为通俗化的方式直接表现物质生活。这既是对当时盛行于美国画坛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又迎合了美国繁荣的工业化、商业化潮流。60年代,“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展”、“流行形象展”等一系列波普艺术展览在美国举办,从展览的名称不难看出,反映客观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对时尚的追随成为波普艺术家的准则。与英国波普热衷于政治和色情内容的表现不同,美国的艺术家则更为关注繁荣的物质生活。他们的作品更多地是对商业社会中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的直接再现。社会、经济、艺术的客观环境,是波普艺术在美国勃兴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强势商业文化的背景下,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为代表的波普绘画以其独有的通俗化艺术品格和大众亲和力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观念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美学观念等方面均与现代设计相契合。以下便试析波普艺术与设计的共通之处。 一、一通俗化的表现内容 战后西方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大众文化的勃兴为波普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商业流行文化和现代化都市生活成为他们热衷的题材。移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和形象,是他们的重要创作方式。上面提到的汉密尔顿的作品《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繁杂而荒诞的生活场景:现代化的公寓里,有一个四肢健壮的男子和一个裸体女郎,房间里摆放着电视、录音机、连环画、福特汽车徽章、电器广告……窗外的一个大屏幕,正在放映着一部关于爵士乐的电影。画面中心位置的那个“健美先生”般的男子手握一支巨型棒棒糖,糖上写有“POP”(既是英文“棒棒糖”的词尾,又是英文“时髦”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