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1、 系统指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

2、要素:又称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又称为子系统。

3、结构:系统各个要素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4、功能:系统整体在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表现的作用和能力。

5、系统具有6个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和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

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6、系统是可以分解和综合的。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整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

7、组成系统间的要素相互间必须有机地联系。系统整体不等于部分和,表现出

了系统的非加和性,即要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非线性。系统不能分割只能分解。

8、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任何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是分层次的。

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9、机械系统:由若干个装置、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特定功

能的整体

10、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与控制系统等。

11、执行系统:直接实现机械系统功能的装置,由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组成。

12、传动系统的作用:把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

13、传动系统的功能:a 减速或增速,b 变速c 改变运动规律或形式d 传递动力。

14、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作用:使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执行系统彼此协调

运行,能够准确可靠地实现机械系统的功能。

15、按照性能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用户直接要

求的功能。辅助功能:为了实现基本功能所附加在产品上的功能。辅助功能是实

现基本功能的手段。(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必要功能、次级功能和多余功能)

16、按照满足用户的要求性质的不同,功能分为使用功能和外观功能。

17、用产品的价值来评价功能与成本的统一程度以及表示产品的物美价廉的程

度。

功能价值V ≤1。V 越接近于1,产品的功能价值越高。(V=1最理想;V<1不理想;

V>1情况不正常)

18、确定机械系统功能的原则:保证基本功能,满足使用功能,剔除多余功能,

增加新颖功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外观功能。

19、失效:产品丧失了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产品虽然丧失了规定的功能,但

可以通过修理的方法使其功能恢复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失效。可靠性技术:研

究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原因的技术。

20、衡量可靠性的指标:可靠度R(t)、失效概率F (t )、失效率λ(t )、平均无

故障时间MTBF 、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 、维修度M (t )、有效度A(t)。

21、提高机械系统可靠性的措施:a 分析失效的形式,查找失效的原因b 提高零

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可靠性(①采用减额使用法②采用冗余技术③如有

可能,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这样起到的效果更明显)c 提高机械系统

的维修性(初期故障、偶发故障、磨损故障)d 简化结构,提高标准化程度,机

械系统的零部件越少,系统的可靠性就越高。

22、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生产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

F V==C 功能评价值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

功能价值功能现实成本实现功能的实际费用

成。使用成本包括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税金=销售价格。

23、采取6条措施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经济性:a合理确定可靠性要求和安全系数b贯彻标准化c采用新技术d改善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e采用经济的技术条件f选择合适的材料。

24、机械产品的寿命不应定得过长,制造成本加大,维修和运行成本加大,为技术政策所不允许。不应定得过短,用户要频繁更换产品,既浪费资金,又耽误生产或影响生活。

25、定期维修的优点:可以把维修时间安排在非生产时间,减小因维修造成的损失,在维修之前可做充分的准备,以便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缺点:维修周期难以精确确定。对重要的机械产品可采用按需维修的方法:在机械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主要零部件进行性能测试,对发现有失效先兆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或修理。

第二章

1、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1)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对机械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和分解;(2)提出实现功能的工艺原理;(3)确定技术过程,引进技术系统;(4)分析结构布局,拟定设计方案;(5)综合评价设计方案,找出最佳方案。

2、机械系统可抽象为:实现输入的能量、物料、信息和输出的能量、物料、信息转化的机械装置。

3、机械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约束条件:基本功能为物料、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约束条件表现为内、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系统边界是技术系统功能范围的界限,即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分界。

5、相同的功能载体关系,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布局。

6、总体布置设计的目的:确定各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和运动关系。

7、总体布置设计的原则:简单、合理、经济。

8、总体布置设计的顺序:先布置执行系统,再布置传动、操纵及支承系统等,最后布置动力和控制系统。要从粗到细,由简而繁,经多次反复修改,才能最后确定。

9、总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a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b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c保证精度、刚度及抗振性的要求d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的发展的要求e结构紧凑、层次分明f使机械系统操纵、维修和调整方便g外形美观。

10、布置执行机构应注意3个问题:(1)尽量减少执行机构的运动副和构件数目,减小构件的几何尺寸(2)使原动件尽量接近执行构件应保证作业对象装卡和传送方便与安全。

11、布置传动系统应考虑3个问题:(1)简化运动链(2)合理安排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顺序(3)应保证传动系统润滑密封可靠。

12、为了提高传动链的传动精度,应尽可能增大传动链中最后一级传动副的传动比。①对以传递动力为主要要求的传动系统,由于传递的载荷较大,应优先采用“蜗杆-齿轮”减速装置;②对以传递运动为主要要求的传统系统,由于对传动精度要求较高,应优先采用“齿轮-蜗杆”减速装置。

13、带传动放在高速级,对整个传动系统都有过载保护作用,而放在低速级只对执行系统有过载保护作用。链传动适于在较低速度下进行传动。

14、操纵件的布置:①操纵件的布置应便于操作②操纵件的布置应使操作人员按习惯进行操作③操纵件的布置应使操作人员有合适的位置④仪器、仪表的位置应

便于操作人员在操纵机器的同时就可以查看。

15、总体主要参数包括:生产率、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

16、确定执行构件的最高速度nmax 和最低速度nmin ,从而就可确定变速范围:

17、常见的有两种调速方式:无级变速和有级变速。

18、无级变速优点:可得到最有利的工作速度,便于实现自动化。缺点:变速范围较小,不能得到较准确的速度和传动比,机械特性差,传递功率较小。

19、有级变速 7个标准公比:1.06,1.2,1.26,1.41,1.58,1.78,2.0。

第三章

1、常见的负载特性:恒转矩负载特性:转矩M 的大小与转速n 的大小无关,转速n 变化,转矩M 的大小不变。①位能性负载特性:转矩M 的方向不随转向变化。②反抗性负载特性:转矩M 的方向随转向变化,但转矩M 的绝对值不变。

恒功率负载特性:功率P 与转速n 无关,转速n 变化,功率P 不变,即P=C(常数)。

转矩M 是转速n 函数的负载特性:转矩M 与转速n 成某种函数关系,转速n 变化,转矩M 按某种规律变化。

转矩M 是行程s 或转角θ的函数:转矩M 与行程s 或转角θ成某种函数关系,即M=f(s)或M=f(θ)。

转矩M 随时间t 变化无规律:转矩M 在工作机械工作过程中,与工作时间t 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其属于一个为随机变量。

恒转速负载特性:转矩M 变化,转速n 保持不变,即n=C(常数),则功率P 与转矩M 成正比,P=f(M)。

2、载荷按载荷产生的来源分:工作载荷、动力载荷、自然载荷。按载荷是否随时间变化分:静载荷、动载荷。按动载荷的载荷历程分:周期性载荷、非周期性载荷、随机载荷。(周期性载荷和非周期性载荷为确定载荷,随机载荷为非确定载荷)

3、周期载荷包含3个要素:幅值、频率和相位角。

4、非周期载荷包括准周期载荷和瞬变载荷两类。

5、编制载荷谱的方法:功率谱法和循环计数法

6、确定载荷有3种方法:类比法、计算法和实测法。

7、应用类比法确定载荷的先决条件:具有与所设计机械同类型的或相近类型的机械产品,这些机械产品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计算法确定载荷的条件:已知计算所需的力学原理或经验公式或图表。 应用实测法的条件:已制造出样机或关键部件。

8、机械工作的持续情况就是工作机械的工作制。

9、首选电动机的原因:①驱动效率较高;②种类型号较多;③与工作机连接方便;④调速、起动、制动、反向控制性能好;⑤易于实现远距离自动控制;⑥不污染工作环境。(选择电动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电源)

10、电动机分类方法:按电源不同,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按转子转速和旋转磁场转速的不同,交流电机可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按励磁方式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复励等形式。

11、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可分为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m in m ax

n n R

12、三相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结构可分为笼型电动机和绕线型电动机。笼型电动机:结构简单、易维护、价格低、载荷变化时转速变化较小(特性硬);但其起动电流较大、起动力矩较小、调速性能差,用于没有调速要求,起动力矩不太大的机械。绕线型电动机:起动力矩较大、起动时功率因数较高,可实现小范围内的调速,且调速控制简单;但与笼型电动机相比,结构复杂、维护较麻烦、价格较贵,广泛用于起动次数较多,起动时负载较大、或需要小范围调速的机械。

13、 三相异步电动机按外壳结构型式可分为:开启式、防护式、封闭式和防爆式。

14、三相异步电动机按安装型式可分为卧式和立式。

15、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转子转速为n ,旋转磁场转 速为n0,并且满足n0≥n ,转差率:

16、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有两种接法:三角形接法(△型,额定电压为220V) 和星形接法(Y 型,额定电压为380V) 。

1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4点3段)和人为机械特性(P55-56)。 18、起动转矩倍数λst 、过载倍数λm: 起动转矩倍数λst 反映电动机的起动能力,λst 越大,电动机的起动性能越好。过载倍数λm 反映了电动机的过载能力。 λm 越大,电动机的过载能力越强。

19、减小起动电流Ist :①将△型接法改为Y 型接法;②在定子电路中串入起动电阻; ③采用自耦变压器降低电动机端电压可减小起动电流Ist ,但也使起动转矩Mst 减小。

20、单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力矩Mst=0,不能起动,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起动:电容分相式和罩极式。

21、同步电动机既需要交流电又需要直流电。不能直接起动,需要异步起动。交流电→定子电枢绕组→建立旋转磁场;直流电→转子励磁绕组→建立旋转磁极。

22、同步电动机的优点:可在功率因数cos Ф=1的状态下运行,不用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可通过改变转子励磁电流大小的方法,调节无功功率的大小,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同步电动机的转速恒定,不随外载变化。

23、按照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关系的不同,直流电动机可分为4类:他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串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24、电动机选择的内容:类型、结构、额定电压、额定转速、额定功率。

25、电动机的类型选择原则: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交流电动机优先于直流电动机;笼型电动机优先于绕线型电动机;专用电动机优先于通用电动机。(P58-59)

26、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制分为9类:S1-S9。

27、电动机的负载图表示电动机的转矩M 、功率P 和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即M=f(t)、P=f(t)、I=f(t)关系。

第四章

1、执行系统(也叫工作机械或工作装置)是机械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机械系统中直接完成预期功能的部分。由执行构件和执行机构组成。 执行构件是执行机构中的一个或几个构件,是执行系统中直接完成功能的零部件。执行机构是带动执行构件运动所需要的机构。

2、执行系统的作用是传递或变换运动和动力,把传动系统传来的运动或动力进%10000?-=n n n S N st

st M M =λN m m M M =λ

行变换后传递给执行构件,满足其要求。

3、执行系统的功能有:夹持、搬运、输送、分度与转位、检测、施力、实现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的变换、完成工艺性复杂动作等。

4、夹持:抓取、夹持和放开。搬运:对路线没有明确要求。输送:按给定的路线将。分度与转位:①使工件转动一个角度②对工件进行定位③松开工件④使工件转下一个角度(相同点:使工件转动一个角度。不同点:分度对转动的角度要求较精确,转位对转动角度要求不太严)。检测:(1)使工件顺序到达检测部位,并使工件“浮动”(2)用检测探头对工件进行检测(3)把合格件和不合格件分开。

5、按对运动和动力的要求不同执行系统分为:动作型、动力型和动作-动力型。动作型:能实现精确的动作,各构件受力较小,对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有较精确的要求,对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无特殊要求。

动力型:能克服生产阻力做一定的功,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没有严格要求,但对系统中的各构件有严格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动作-动力型:既要求执行系统能实现预期精度的动作,又要克服较大的生产阻力。

6、在满足运动要求的前提下,运动链尽量短。

7、执行系统的设计要求:a能实现有一定精度的运动和动作 b各零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各执行机构间动作应协调配合 d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便于制造和安装 e工作安全可靠,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8、影响机构精度的主要因素有:①机构的原理误差②构件的制造和装配误差③构件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造成的误差④磨损引起的运动副间隙加大造成的误差。

第五章

1、传动系统是位于动力机与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之间的中间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动力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执行构件)。

2、传动系统是由运动链及相应的联系装置组成的。

3、传动系统的功能:改变动力机输出的运动形式或转速,以满足执行系统的要求;调节动力机输出的速度、转矩或力,以满足执行机构的要求;分配动力机输出的运动和动力,以满足执行系统的要求。

4、对传动系统的要求:1)考虑动力机与执行系统的匹配,使它们的机械特性相适应,并使两者的工作点接近各自的最佳工况点且工作平稳。2)满足执行机构在起动、制动、调速、反向和空载等方面的要求。(系统在起动时,起动力矩一般大于正常稳定运转的力矩)3)传动系统的运动链应尽量短。4)传动系统应布置紧凑,有较小的外廓尺寸和重量。5)当机械系统的载荷频繁变化,而且有较大过载时,传动系统中要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6)对传动系统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5、按传动比变化情况传动系统可分为: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和可调传动比传动系统。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又可分为减速传动和增速传动两种情况。可调传动比传动又可分为:有级变速传动系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和周期性变速传动系统。

6、传动系统按驱动形式可分为:独立驱动传动系统、集中驱动传动系统和联合驱动传动系统。按工作原理不同,传动系统可分为:机械传动系统、流体传动系统和电传动系统。

7、传动系统包括:变速装置、起停和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装置等。

8、传动类型的选择:a执行系统的工作状况;b动力机的机械特性和调速性能;




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1) 三.传动系统设计 (3) 四. 主轴.传动组及相关组件的验算 (17) 五.设计总结 (35) 六.参考文献 (36)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和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结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我们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二.《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 =40r/min , =400r/min Z=6 公比 =1.58 电机参数: 电机功率 P=4KW 电机转速 n=1430r/min 设计对象: 本设计自选为普通车床,最大加工直径400mm. 设计要求: 1.完成装配图的设计,包括床头箱传动系统 展开图和床头箱剖视图。 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页数在20页左右,打印件,书写规格 按《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撰写规范》 书写。

三.传动系统设计 3.1 传动设计 3.1.1 确定转速数列及转速范围 由设计题目知最低转速为63r/min,公比为1.58,查文献[2]表2.12,查得 主轴的转速数列值为(单位:r/min):40,63,100,160,250,400. 转速范围Rn= ===10 3.1.2定传动组数和传动副数 本设计为6级变数,考虑到结构的紧凑性,在变速组后加一定比传动组。方案为: 6=3×2×1 3.1.3 齿轮齿数的确定 ≤≤2,因此≤≤,故取== ====4<8 所以满足条件 = = ==2.5<8 所以满足条件 由转速图上定的传动副和传动比,查文献[2]表4.1,齿数和最大不超过100~120,可得各齿轮组的齿数如下表:

教务处期末考试工作总结

教务处期末考试工作总结 >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 本次期末考试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给予高度重视,把严肃考风考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袁炎清副校长主持召开了全校考前动员会,参加人员包括:教务处、学工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和质管办有关领导,各教学单位副主任、系主任、教学秘书、大队长、中队长以及各系学生代表。会议要求各教学单位切实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教务处要认真做好期末考试各项组织安排,学工处要抓好学生诚信考试教育,保卫处、后勤管理处要及时做好对考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同学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考试纪律,各方同心同力,确保期末考试顺利有序进行。本次期末考试教务处采取了一些创新做法:为了进一步规范考务管理,制定了《监考操作规程》并于考前印发给所有监考人员和巡考人员;为了提高考务工作效率,首次采取现场办公措施,将考务办公搬到教学楼一楼大厅进行。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次期末考试工作圆满顺利完成,并取得零作弊的明显成效。现具体总结如下: 本学期考试主要集中在第17周和第19周,共安排584个班次考试,安排重修考试275人次。 一、考试组织工作 1.成立巡考组,对监考进行监督和指导 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成立巡考小组,由袁炎清副校长担任总巡考,教务处、学工处、质管办领导担任副总巡考,各教学部门领导担任巡考,负责考试的巡查与监督,并将巡考责任落实到专人专区。 2.考前准备工作 ①通过考前动员会,发动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考核教务管理规定》,明确监考职责,强调考试纪律; ②提前编制好考试日程表,组织试卷的缮印和分装,并认真检查核对,做到考场安排和试卷分装零差错; ③改进监考过程,新编了《监考操作规程》和《考试记录表》并配发各考场,对监考过程进一步规范,同时在《考试记录表》中提供准确的考生名单,方便监考教师核对考生信息,并使考试过程有据可查。 3、考试过程情况 校领导对考试工作非常重视,亲临考试第一线巡视指导,了解考情,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了考试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本学期首次在考试现场设立考务办公室,加强了考试过程和管理,并快速处理和协调考试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情况。 本次考试,巡考人员基本按时到岗,对监考人员、考生、考试组织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提出了意见或建议。 本次考试,绝大部分监考教师都能按时到岗,认真履行监考职责,较好地维护考试纪律。 二、工作成效 领导的重视,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考风考纪有了显著的改善,首次实现零违纪、零作弊。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次考风考纪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在本次考试过程中,也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电机学期末复习总结要点

《电机学》期末复习材料 第三篇 交流电机理论的共同问题 1、同步电机的结构: 定子——三相对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 流,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转子——直流励磁,是一个恒稳磁极。 极对数p 与转速n 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为 60 1 pn f = 2、异步电机的结构: 定子——三相对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转子——三相对称短路绕组,产生一个旋磁磁通。 【三相对称:空间上差120度电角度;时序上差120度电角度。】 3、电角度与机械角度: 电角度:磁场所经历的角度称为电角度。 机械角度:转子在空间所经历的几何角度称为机械角度。 电角度?=p 机械角度 4、感应电势: ①感应电势的频率:60 1 pn f = ②感应电势的最大值:m m m f lv B E φπ==(τφl B P m =) ③每根导体感应电势的有效值: m m m d f f E E φφπ 22.22 2 == = 5、极距: ①概念:一个磁极在空间所跨过的距离,用 τ来表示。(了解整距、短距、长距) ②公式:p z p D 22= = πτ 6、线圈电势与节距因数: ① 节 距 因 数 : 1 90sin 90)1(cos 11≤?? ? ?????=????????-=ττy y k y 物理意义:表示了短距线圈电势的减少程度。 ②分布因数:12 sin 2sin ≤= a q a q k q 物理意义:表示了分布绕组电势的减少程度。 ③绕组因数:q y w k k k = ④合成电势:w m k fN E φ44.4=

⑤槽距角:z p a 360 = 电角度 ⑥每极每相的槽数:pm z q 2= 【练习1】一台三相同步发电机, Hz f 50=,min /1000r n =,定子铁芯长 cm l 5.40=,定子铁芯内径cm D 270=, 定子槽数72=z ,101=y 槽,每相串联匝数144=N ,磁通密度的空间分布波的表示式为xGs B sin 7660=。试求:(1)绕组因数w k ;(2)每相感应电势的有效值。 7、消弱谐波电势的方法: ①采用不均匀气隙,以改善气隙中磁场分布情况。 ②采用短距绕组。 ③采用分布绕组。 8、双层绕组与单层绕组: ①双层绕组:指沿槽深方向有上、下两层线圈边的绕组。 ②单层绕组:指沿槽深方向只有一层线圈边的绕组。 9、画某相叠绕组展开图的一般步骤: ①计算出槽距角、槽距 ②画出电势星图(注意单层绕组、双层绕组) ③画出某相叠绕组展开图(注意支路数) 【练习2】有一双层三相短距绕组,24=z , 42=p ,τ6 5 1=y 。(1)分别画出支路数1=a 和2=a 的A 相叠绕组展开图; (2)算出绕组因数。 10、单相绕组的磁势(脉动磁势): )cos(2 1 )cos(21cos cos t x F t x F t x F ωωωφφφ++-= 单相磁势的特

机械系统设计讨论课

机械系统设计讨论课汇报 班级:机设08-1 组内成员:庞沙沙何宏雷宋盈盈指导老师:汪飞雪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6日

目录 一、平行辊矫直机原理 (3) 二、平行辊矫直机结构参数计算 (3) 三、平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 (5) 四、平行辊矫直机工艺参数计算 (8) 五、讨论感想 (9) 六、参考文献 (9) 七、组内分工 (9)

一、平行辊矫直机原理 平行辊矫直机属于连续性反复弯曲的矫直设备,这种矫直机克服了脚力矫直机断续工作的缺点,是矫直效率成倍提高,使矫直工序得以进入连续生产线。 金属材料在较大弹塑性弯曲条件下,不管其原始弯曲程度有多大区别在弹复后所残留的弯曲程度差别会显著减小,甚至会趋于一致。随着压弯程度的减小其弹复后的残留弯曲必然会一致趋近于零值而达到矫直目的。因此平行辊矫直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具有相当数量交错配置的矫直辊以实现多次反复弯曲;第二十压弯量可以调整,能实现矫直所需要的压弯方案。 二、平行辊矫直机结构参数计算 1、辊系与辊数 (1)辊系 首先需要选定辊系,为了兼顾扩大适用范围及缩小空桥区的两个目 的,曾提出双交错变辊矫直辊系,如图3-8所示,辊系中,2、,3、,4及,5各辊为液压恒压支承或在形成连续梁受力时自动卸载变为零压支承。其恒压是只能对工件头尾有矫直作用的压力。于是这种辊系,第一,可矫直中等断面的工件,相当于辊距为p=21t 的矫直机;第二,可矫中等断面的工件,使,2、,3、,4及,5各辊处于浮动状态,其压力只能矫直头尾,而对其他各辊只有较小的增压作用;第三,可矫大型断面的工件,上述恒压辊在变成零压辊之后辊距增大到p=3t +2 t 61t ,也达到了变距的效果。这样“变辊距”要比其他办 法有三个优点,其一为容易调整;其二为机架刚性好;其三为空桥区很短。

初一期末考试总结

初一期末考试总结 初一期末考试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半个学期过去了。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结果一一展现在了这长长考卷上……. 考试时我的心紧张极了,生怕考得不好。考完试后,我怀着充满信心又忐忑不安的心态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到来。到了发试卷的时候了,我屏住呼吸,等待着,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就像装了十几只兔子。终于三门课的成绩都报完了!经过我几个星期的努力,我的成绩总算没有那么差了,可是我也十分不满意,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和科学成绩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目标。 在我的理想中我的语文成绩和科学成绩应该达到97分以上的,可是我却考了95分,考试卷上全部错了我不该错的题目,这要好好反思。总结反思,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还是不够端正和平时努力程度不够。面对这次考试,我要对自己发出警示,并鼓励自己。总而言之,失败了才会有爬起来的信心动力,才能使自己奋发图强,重新面对失败,站立起来,在以后的两个月里要付出的更多。继续努力吧!为将要迎来的期终考试做充分的准备远离自己的坏习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有一句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光如此,我还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叶样扬的作文写得好,丽萍的字写得好………只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完美。 经过这次期中考,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但我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就能打败失败,获得成功。 初一期末考试总结时间似流水,学期以经过半,期中考试也已来临,而就是短短两天,期中考试也结束,我自信满满的走进考场,却唉声叹气的走出了考场,可这是因为什么呢,为了能让下次的考试考好,我做了一次小结。 我一向数学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考了那么点分数,翻开卷子一看,红红的大叉一个接着一个,看的我额头直冒汗,再仔细一看,这些题目没一道不会做的,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审题不清,犯的竟都是低级的错误;而语文在基础题上居然扣了好几分,这让我心痛不已,发誓下次考试之前绝对不再吊儿郎当的,一定要好好复习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7级变速

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题目: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姓名: 指导教师:段铁群 系主任:段铁群 2013年08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运动计算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4 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1.5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第二章动力计算 2.1 带传动设计 2.2 计算转速的计算 2.3 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2.4 传动轴最小轴径初定 2.5 执行轴合理跨距计算 第三章主要部件的校核 3.1 主轴强度,刚度校核 3.2 传动轴刚度校核 3.3 轴承寿命校核 第四章总结 第五章参考文献

第1章运动计算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学期 试卷答案(考查)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考试时间:110分钟年级:11级 专业:机制、农机 一、简答题(6小题,共60分) 1、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简述现代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答: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专家系统的作用:减少设计人员的负担;适用于常规方法和分析程序无能为力的地方;快速;防止设计人员出错及保留系统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化设计;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性安全性;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产品设计质量。 2、试从人机工程学观点分析汽车驾驶室的布置设计。 答: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人和机器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学科。 驾驶座椅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体格可以调整高度和前后位置。而且坐姿操作可减少疲劳。显示装置的设计,如速度里程表、油表等的设计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及人的视觉习惯,便于观察,警醒作用。操纵装置设计,方向的大小以人施力最适宜的尺寸,而且活动灵活,长期驾驶不易疲劳。档位杆的设计充分考虑人手生理学特点,手握舒适,不产生滑动,施力方便。脚操纵的刹车,离合,油门等,与坐姿操作相适应。踏板采用矩形或椭圆性。转向按钮与方向盘一体便于操作。照明灯及前后镜子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规律。 汽车驾驶室的设计,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使人在最舒适最不易疲劳的最易观察的角度安全驾驶。 3、机械工作状态能量信息论;机械工作过程能量损失论;机械工作过程节能效益论。 曲柄压力机动力机容量的选择,根据压力机负载而确定的有效能+系统广义储能+系统损耗能的综合,在乘以安全系数,便是动力机容量。 4、典型闭环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给定环节、测量环节、比较环节、校正及放大环节和执行环节。 给定环节是给出与反馈信号同样形式和因次的控制信号。 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便于传送和便于处理的另一物理量的环节。 比较环节是将来自给定环节的输入信号与测量环节发出的有关被控变量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的环节。 校正及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做必要的校正,并进行放大以便推动执行环节。 执行环节接受放大的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的环节。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今天X给大家整理了学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反思范文一 我校期末考试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地结束。各位教师也已经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找差距,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修正和改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期中考试也很看重。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想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家长渴望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同时从教学管理角度看,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半学期的教与学情况,对后半学期的教学有借鉴、参考、指导作用,所以学校对期中考试每个环节均作了认真组织和精心安排。现就期中考试的前后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准备工作 根据校办要求,考前一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积极主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①强化学生书写训练,强调试卷的书写与条理占5 % ②强调激励评价机制,不但发学习成绩奖,还发学习进

步奖。 ③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优秀生写决心书,中下生写挑战书,班主任要点评,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将上次考试名次与这次要考的名次贴在课桌角上,时时提醒自己。 ④严肃考风考纪,严禁作弊。 ⑤营造考试氛围,精心安排考场:一、二混编,三、四单人单行,桌洞朝前,场标、考号一应俱全,非本班任课教师2人监场。 ⑥印制、学习监考须知、考生须知。 二、考试工作 本次考试监考情况好于以往,学校在考前就下发、学习了书面的教师监考须知,对有关监考工作提出了明确、细致、操作性强的要求,同时,在书面要求中,又对特别注意的事项用黑体字加下划线的方式,进行了醒目的提示。通过这些工作,整个考试过程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监考教师恪尽职守,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按时领取、检查和发放试卷;无教师缺席迟到。学生认真考试,考风考纪良好,考试工作井然有序,一、二年级学生使用铅笔答卷,三、四年级学生使用黑色中性笔答卷,无一例外。学校专人专橱保密试题,一科一发,严格执行市局考试时间,不提前、不错后。 三、阅卷工作

电机设计基础复习

电机设计复习版(May you pass!!!) 第一章 2.电机设计的任务 ① 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规格(功率、电压、转速)和技术要求(效 率、参数、温升、机械可靠性);② 结合技术经济方面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③ 运用有关的理论和计算方法;④ 正确处理设计中遇到的多种矛盾; 设计出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维修方便的先进产品。 3.设计的依据 给定:(1)额定功率(2)额定电压(3)相数及相间连接法(4)额定频率(5)额定转速(6)额定功率因数 感应电机 1-5 同步电机1-6 直流电机1 2 5 4.电机设计过程 :① 准备阶段② 电磁设计③ 结构设计 第二章 5.主要尺寸:靠近气隙的电枢直径(D )与铁心有效长度(L ) 直流电机D 为转子外径.交流电机D 为转子内径 6. 电机的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计算功率: m ── 电枢绕组相数;E ── 电枢绕组相电势 I ── 电枢绕组相电流 310()P mEI KVA -'=?

7从确定主要尺寸关系式所得的结论 1、电机的主要尺寸决定于:计算功率P’与转速n之比或计算转矩T’决定 2.、A 、Bδ不变时,相同功率的电机,n↑,尺寸较小; 尺寸相同的电机,n↑,功率较大 3、转速一定,若直径不变而采用不同长度可得不同的功率的电机 4、α?p KNm、Kdp一般变化不大电机的主要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和选择的A 、Bδ有关, A 、Bδ↑,电机的尺寸就愈小。 8.几何相似定律 在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转速、频率保持不变时,对一系列功率递增,几何相似的电机,每单位功

CA6140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卧式车床CA6140机械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前言 在现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切削加工仍然是将金属毛坯加工成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加工方法。所以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它所担负的工作量在一般生产中占制造机器总工作量的40%~60%,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标志着自身装备国民经济的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实力,反映着机械工业发展的水平。因此机床工业部门必须首先为各机械制造厂提供先进的、现代化的机床装备,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所具备的条件。显然,金属切削机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就是为切削加工设计出既经济而且满足加工要求的车床,CA6140车床加工范围广,能够满足各方面加工的需要,在这种车床的主传动中,采用齿轮传动,因为齿轮传动效率高,如一级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可达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因为即使效率提高1%,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而且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在齿轮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齿轮的工作条件和用途,使所设计的齿轮满足工作的需要,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得出齿轮最可能的失效形式,然后进行校核,如齿根强度计算和接触疲劳强度校核,使其在有效工作期内安全可靠,在国内外齿轮的设计中,如何提高设计效率是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为提高设计效率,人们借助与计算机软件UG软件,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参数化设计平台。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机床的概述 (4) 1.1机床的作用和用途 (4) 1.1.1金属切削机床的作用: (4) 1.1.2机床的用途: (4) 1.2机床的规格 (4) 第2章机床的主传动设计 (7) 2.1主传动系统 (7) 2.1.1传动关系的确定 (7) 2.1.2各种转速的传动计算 (8) 2.1.3主传动系统图及传动内部的结构 (9) 2.1.4设计机床的主传动的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主运动参数的选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确定最低和最高转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确定其他参数 (13) 第3章机床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参数的设计 (13) 3.1绘制转速图 (14) 3.1.1各轴转速 (14) 3.1.2各轴输入功率 (14) 3.1.3确定各轴的计算转速 (15) 3.1.4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15) 3.1.5各轴的转矩 (15) 3.1.6转速图 (16) 3.2动力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带传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齿轮的设计 (19)

教师期末考试工作总结反思

教师期末考试工作总结反思 在中心校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教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经过精心的组织和有序安排,期末考试圆满结束。现将本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县教体局的教学安排,期末考试于2020年1月18日至1月19日进行,由中心校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的班级有5个参加,本次期末考试科目共30科,设臵6个考场,参考学生234人,监考教师对还监考。 二、组织实施情况 1.成立考试领导小组:主考: 2、成立考风考纪检查小组:组长: 3.组织严密,措施到位 为了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保证期末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考试前召开了考务协调会,教导处就期末考试考场布臵及监考、阅卷工作程序和职责;命题、制卷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成绩录入;阅卷工作的重要性和试卷分析的填写方法等环节进行了强调。强化了全体监考和考务人员工作责任意识,严格履行职责,为圆满完成期末考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考试期间,检查小组到考场进行巡考,以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巡视领导都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积极工作,对我校各个考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巡视,为保证本次期末考试的正常进行尽心尽力。并全面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监考教师是具体考场内的第一责任人。 4.试卷保管与评阅 按照中心校的统一规定妥善保存试卷,采取流水阅卷的方式,认真阅卷,同时做好试卷分析。 三、考场及考试情况 考试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考试状态良好,较好地遵守考场纪律和学校考试管理规定。监考教师认真负责,较好地履行了监考规定和要求。 1.监考老师,分前、后认真监考。没有出现不重视、不强调、不提醒、不制止,这些严重违反考试纪律的现象。 2.各考场座位安排合理,规范统一。 3.各考场多数能做到在考前组织学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机械系统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 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1.1机械系统设计在机械工程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机械工程科学 1.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科学是研究机械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机械工程科学的组成: P1图1.1 (1)机械学:机械设计过程(核心部分);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过程(基础部分)。 3.机械学所包含的内容: P3图1.5 二、机械、机械系统、系统 1.机械:关于机械的定义,目前尚无严格的定论,一般可归纳为: (1)须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成; (2)这些零、部件的运动部件,应按设计要求作确定的运动; (3)将外来的能源转变为有用的机械功。 【举例】机械产品:汽车、拖拉机、机床、钟表……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 系统。 3.机械系统:由若干个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 定功能的系统,称之为机械系统。 4.系统应具有下述特性: (1)目的性:完成特定的功能 (2)相关性与整体性: 1)相关性: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整体性:评价一个系统的好与坏要看该系统的整体功能 (3)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干扰有良好适应性 三、机械系统的组成: P4图1.6 1.动力系统:为系统提供能源(动力源) 2.执行系统:是系统的执行输出部分 3.传动系统:把运动和动力由动源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环节 4.操纵、控制系统:使前三者协调动作和运行 5.支承系统:支承和联系各机件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CM6132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精密车床主轴箱与变速箱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绪论 (1) 1.概述 (5) 1.1机床主轴箱课程设计的目的 (5) 1.2设计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 (5) 1.3操作性能要求 (6) 2.技术参数确定与方案设计 (6) 2.1原始数据 (6) 2.2开展CM6132功能原理设计 (6) 3.运动设计 (7) 3.1确定转速极速 (7) 3.1.1计算主轴最高转速 (9) 3.1.2计算主轴最低转速 (10) 3.1.3确定主轴标准转速数列 (11) 3.2主电动机的选择 (12) 3.3变速结构的设计 (14) 3.3.1 主变速方案拟定 (14) 3.3.2 拟定变速结构式 (14) 3.3.3拟定变速结构网 (15) 3.3.4 验算变速结构式 (16)

3.4绘制转速图 (17) 3.5 齿轮齿数的估算 (20) 3.6 主轴转速误差 (23) 4.动力设计 (26) 4.1电机功率的确定 (26) 4.2确定各轴计算转速 (26) 4.3 带轮的设计 (27) 4.4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30) 4.5齿轮模数的确定 (33) 4.6主轴轴颈的直径 (36) 4.6.1主轴悬伸量a (36) 4.6.2主轴最佳跨距0L 的确定和轴承的选择 (36) 4.6.3主轴组件刚度验算 (37) 5. 结构设计 (38) 5.1齿轮的轴向布置 (39) 5.2传动轴及其上传动元件的布置 (40) 5.2.1 I 轴的设计 (42) 5.2.2 II 轴的设计 (42) 5.2.3 III 轴的设计 (42) 5.2.4 带轮轴的设计 (42) 5.2.5 Ⅳ轴的设计 (43) 5.2.6主轴的设计 (43) 5.2.7 主轴组件设计 (43) 5.3齿轮布置的注意问题 (44)

集美大学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机械系统:由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完成特定功能。 1系统的特性:1 目的性2 整体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2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3执行系统4控制系统5支承系统. 3系统的6个原理:1整体性原理2结构性3开发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目的性 4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可靠性要求4工作效率5适应性6经济性7寿命要求5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市场需求-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运行-产品报废与回收 6机械系统设计的前沿设计:模块化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动态设计 7设计类型:开发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设计 8总体设计的原则:1需求原则2信息原则3系统原则4简单原则 9总体设计的内容:1原理方案设计2确定参数3总体结构设计4分析与评价 10工业技术系统处理对象:能量物料信息 11待设计系统的功能:变换传递保存 功能元:是指能够直接从技术效应和逻辑关系中找到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单位,是产品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产品功能分析的基本单元(物理功能元,数学功能元,逻辑功能元) 12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结构要求4工艺要求5使用要求 1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尺寸参数2 运动参数3 动力参数 14创新技法:类比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TRIZ法 15方案评价的方法:加权评价法价值工程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单因素,多因素) 传动系统的功能:1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升降速功能2实现执行件的变速功能3实现执行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化功能4实现对不同执行件的运动分配功能5实现从动力源到执行件的动力转化16传动系统的类型:分级变速传动系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定比传动系统 17传动系统的组成:变速装置启停和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 18扩大传动系统的变速范围1 增加传动组2采用分支传动3采用背轮机构4采用混合公比 19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1从内到外2从主到此3从局部到整体4从粗略到详细 20执行系统的功能:1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运动2传递和输出所需要的动力3实现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变换4完成预定的辅助功能 21执行系统的组成:1执行末端件:执行系统中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零部件完成一定动作 2执行机构:驱动执行构件,传递变换运动和动力以满足执行构件要求 22箱体轴线布置:1 平面布置2三角布置3轴线互相重合布置 23支撑件的静刚度:1自身刚度2局部刚度3接触刚度 24支撑件的截面形状:1 圆形截面扭转惯性炬较大矩形截面弯曲惯性矩较大2空心截面可以增大惯性矩3封闭结构的惯性矩比未封闭的大 25支承件的结构:1隔板2加强筋3窗孔4连接结构 26设计支撑件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便于铸造焊接加工和装配 27提高支承件动态性能的措施:1提高支撑件的静刚度2增加支撑件的阻尼 28转速图的拟定原则:1前多后少2 前密后疏3 “升2降4”原则4 前慢后快 超速现象:当一条传动路线工作时,在另一条不工作的传动路线上传动件出现高速空转的现象。危害:加剧齿轮和离合器磨损及噪声,增大空载损失 29载荷的确定方法:1 类比法2实测法3计算法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工作总结(新版)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工作总结(新版) Work summary is to summariz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work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工作总结(新 版)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 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 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13人,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平时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按时完成背诵、默写任务,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例如孙秀文、孙征瑶、马震。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仅脑子不灵活还懒惰,作业不做,不花时间背诵,朗读,单词默不出,句子不会写。对于他们只能是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子着手,例如胡雁纹、许诺。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有效的复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

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2、能听、说、读、写8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6组句子和11个单句掌握四会单词60个,三会单词100个。 3、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 三、复习策略 1、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真心感受学生的学习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鼓励和欣赏中获得新的成长。 2、对教材进行科学梳理,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精心设计复习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老师地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归纳、整理所学过的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英语思维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 五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计划第2 页共3 页3、精心设计复习练习,加强听力与阅读的指导和训练。 四、复习内容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6级变速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院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有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与校核。2、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组件。 (2)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技术经济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关键词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传动副,结构网,结构式,齿轮模数,传动比,计算转速 目录 一、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 (4) 1.2课程设计内容 (4) 1.3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4) 二、运动设计 (6)

2.1运动参数及转数图的确定 (6) 2.2核算主轴转数误差 (8) 三、动力计算 (10) 3.1.带传动设计 (10) 3.2.计算转速的计算 (11) 3.3.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11) 3.4.传动轴最小轴颈的初定 (13) 3.5.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14) 四、主要零部件的校核 (16) 4.1齿轮强度、刚度校核 (16) 4.2轴的刚度校核 (16) 4.3轴承寿命校核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19)

一、绪论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3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1.3.1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题目: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Nmin=71r/min;Nmax=71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知识点考点总结

机械系统设计总结 1.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统称。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人与机器组成了生产中的最基本单元。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3.系统可以分为两种:流系统(柔性连接),结合系统(刚性连接)。 4.机械系统的定义: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装置部件和零件组成的一个特定系统,是一个由确定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组成的,彼此有机联系的,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5.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作控制系统框架支承结构系统润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 6.内部系统:机械本身构成的系统外部系统:人和环境构成的系统 7.现代机械系统: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8.从系统类型来看,机械系统本身通常为结合系统。 9.机械系统特性: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10.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11.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按能量转换 性质的不同,动力机可分为一次动力机和二次动力机。一次动力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水轮机等。二次动力机是把二次能源(如电能液能气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高。 12.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13.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和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各种机械的执行系统也不同,而且对运动和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要求也不同。

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学习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41478 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总Summary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final review of Chinese in

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多音字集中营 闷mēn(闷热) 号háo(号叫) 看kàn(看见) 称chèn (称心) mèn(闷雷) hào(号召) kān(看守) chēnɡ(称为) 把bǎ(一把) 干ɡān(干粮) 划huá(划船) 乐yuè(音乐) bà(刀把儿) ɡàn(树干) huà(计划) lè(快乐) 数shǔ(数不) 缝fénɡ(缝补) 似sì(似乎) 佛fó(大佛) shù(数学) fènɡ(缝隙) shì(似的) fú(仿佛) 应yīnɡ(应该) 兴xīnɡ(兴奋) 模mó(模糊) 重chónɡ(重新) yìnɡ(答应) xìnɡ(高兴) mú(模样) zhònɡ(重要) 空kōnɡ(天空) 铺pū(铺床) 朝cháo(朝下) 曲qū(曲折) kònɡ(空地) pù(当铺) zhāo(朝阳) qǔ(歌曲) 片piān(小圆片) 长chánɡ(长度) 和hé(和平) 处chǔ(处理) piàn(片面) zhǎnɡ(长大) hè(响和) chù(好处) 觉jué(觉得) 扇shān(扇动) 角jué(角色) 当dānɡ(当时) jiào(睡觉) shàn(风扇) jiǎo(角度) dànɡ(上当) 恶è(凶恶) 的dí(的确) 卷juǎn(卷起) 几jī(几乎)

《电机设计》(陈世坤)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资料)

电机设计 第一章 1.电机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电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规格(功率、电压、转速)与技术要求(效率、参数、温升、机械可靠性),结合技术经济方面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正确处理设计时遇到的各种矛盾,从而设计出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维修方便的先进产品。 2.电机设计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电机设计的过程可分为: ①准备阶段: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熟悉国家标准,收 集相近电机的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并听取生产和使用单位的意见与要求;然后在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及分析相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②电磁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规定,参照生 产实践经验,通过计算和方案比较,来确定与所设计电机电磁性能有关的尺寸和数据,选定有关材料,并核算电磁性能。 ③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电机的机械结构,零部件

尺寸,加工要求与材料的规格及性能要求,包括必要的机械计算、通风计算和温升计算。 3.电机设计通常给定的数据有哪些? 答:电机设计时通常会给定下列数据: (1)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 (3)相数及相同连接方式 (4)额定频率 (5)额定转速或同步转速 (6)额定功率因数 感应电动机通常给定(1)~(5);同步电机通常给定(1)~(6);直流电机通常给定(1)(2)(5) 第二章 1.电机常数C A和利用系数K 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C A:大体反映了产生单位计算转矩所消耗的有效材料(铜铝或电工钢)的体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材料的耗用量。K A:表示单位体积的有效材料所能产生的计算转矩,它的大小反映了电机有效材料的利用程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