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内环境

的稳态及实例学案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1内环境及其稳态

知/识/梳/理?—————————————

1.体液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1)体液的组成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

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

②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2.

(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

内环境成分:②③④⑤⑦⑧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 有限的 。

原因?????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

2.三种细胞外液组成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

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人体O2浓度最高的地方为肺泡,O2浓度最低的地方为线粒体基质。

■教材拓展——做一做

1.(教材P3相关信息)长期不参加劳动,手和脚有时会在劳动时磨出“水泡”或“血泡”,你知道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而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还有血细胞。

2.(教材P4资料分析拓展信息)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以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①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

②胞内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

③消化酶、如胃蛋白酶。

[角度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2019·福建三明一中第二次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解析:D[图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其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A正确;解旋酶用于DNA复制时DNA双螺旋的解开,可存在于细胞内液,B正确;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组织液中,C正确;血浆可以运输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D错误。]

2.(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A[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都可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引起内环境pH发生剧烈变化,C.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角度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2019·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一模)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

B.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解析: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渗透压总体大致相当,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故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A.错误;肝腹水患者的组织液增多,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提高血浆渗透压以排除多余的水分,B.正确;血浆中有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它们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正确;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D.正确。]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维持在7.35~7.45,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解析:C[血液中pH能够变化不大的原因是因为血浆中有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与缓冲对反应生成的CO2和碳酸氢盐又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将其排出,从而使pH保持相对稳定。]

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角度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

5.图甲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内环境包括a液、c液和d液

B.图甲中b液减少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

C.图甲中a液中的O2到达d液最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

D.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由神经—免疫系统维持的

解析:B[图甲中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d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不包括d液,A错误;淋巴减少可能是淋巴管堵塞引起的,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a液中的氧气先穿过1毛细血管壁(2层生物膜),再穿过3细胞膜(1层生物膜),到达d液,共3层生物膜,C错误;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6.(2019·郑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引起组织液增加

B.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稳态失调

C.细胞的代谢产物→参与内环境的维持

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解析:D[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加,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会造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稳态失调,B正确;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会参与内环境的维持,C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可直接渗回毛细血管,少数被毛细淋巴管吸收,D错误。]

1.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

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考点2体温和水盐调节

知/识/梳/理?—————————————

1.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

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

(4)调节过程

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

1.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3.下丘脑的重要作用

下丘脑具有感觉、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教材拓展——做一做

1.(教材P32体温调节图示拓展)在炎热环境条件下,人体体温是如何调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炎热环境条件下,主要是人散热困难,所以主要是增加散热即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产生热量减少,以达到体温下降。

2.(教材P32水盐调节图示拓展)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则不能释放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造成多饮。

[角度1]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

1.(2019·南开区检测)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舒张)和F(汗液分泌量增加)散热,A错误;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D途径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2.(2019·德州质检)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解析:D[由于甲引起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

食物。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角度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曲线的分析

3.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C[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A项正确;当室温降低时(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B项正确;第100分钟时,由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所以皮肤仍散热,C项错误;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项正确。]

4.

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B[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D错误。]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角度3]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

5.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解析:D[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

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B正确;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C正确;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D错误。]

6.(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炎热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增加;(2)焦虑不安行为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3)对照实验是指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试验。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目的是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和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4)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

(3)作为空白对照,用以分析实验组由于温度改变引起动物行为的变化或(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加快(或增强)

理性思维——模型与建模

[模型实例]

1.内环境成分相互转化的三种模型母版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模型母版

(1)体温调节模型

(2)水盐平衡调节模型

[应用提升]

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解析:C[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乙(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组织液)高;由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丙)和血浆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甲)。由于血浆(乙)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2.(2019·广东茂名一模)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表示的内环境成分是________;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

(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解析:(1)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可利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不可利用的尿素不能被重吸收。(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所以图中的刺激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据图分析可知,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

白的合成和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与融合。(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1)血浆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尿素(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4)正

[易错分析]

易错点1混淆血液、血浆及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点拨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内环境,血细胞不属内环境。具体比较如下:

易错点2不能澄清O2、葡萄糖分子由外界环境到作用场所的跨膜层数

点拨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上皮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组织细胞(一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

注:跨越一层细胞=跨越两层生物膜

跨越一层生物膜=跨越两层磷脂分子

易错点3误认为“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点拨细胞代谢主要发生于细胞内,其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为细胞生活提供了直接的液体环境,它可将营养物质、O2等送入细胞,并接纳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

易错点4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个误区

点拨(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紊乱,但此时代谢速率并不一定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易错点5误认为冬季“产热>散热”或体温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时“产热>散热”,并认为炎热环境中体温只有“神经调节”

点拨只要体温稳定,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无论体温37 ℃,还是甲亢病人的偏高体温(如一直维持在39 ℃)均应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即产热≈散热,否则产热>散热则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降低。此外无论寒冷还是炎热环境,体温调节均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

[自我训练]

1.有关内环境成分及相互关系的判断

(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到体液的1/3()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5)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2.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判断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4/HPO2-4维持()

(4)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5)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3.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

(1)下丘脑中不仅含有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而且还含有感受温度变化和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

(2)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3)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降低()

(4)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有关水盐调节的判断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

(2)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3)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

(4)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5)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1.(1)√(2)×(3)√(4)×(5)√

2.(1)√(2)√(3)×(4)×(5)√

3.(1)×(2)×(3)×(4)×

4.(1)√(2)√(3)√(4)×(5)×

1.(2016·课标全国Ⅲ,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B[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2.(2017·课标全国Ⅲ,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C[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C正确。]

3.(2018·江苏单科,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 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2.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 B.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 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人体就不会生病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 B. 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C.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 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9.一项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2019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题组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2017江苏,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2.[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2013海南,17,2分]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5.[2015海南,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题组2体温调节 6.[2017海南,14,2分]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A.马出汗 B.猴子在水里玩耍 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D.牛排尿量减少 7.[2016上海,14,2分]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一、考纲要求:(找准方向)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二、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找出考点) 1.(2014课标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考查知识点] 2.(2014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查知识点] 3.(2015新课标卷Ⅰ,3,6分)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考查知识点]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考查知识点] 5.(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考查知识点] 汇总上述高考题主要考点及规律: 三、学习目标(问题串串烧):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完整word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二)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血红蛋白 D.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所以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而增多,A 项正确;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 项错误;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所以人体血浆中一般不会出现血红蛋白, 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 项正确。 2. (2017 ?长春二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 B.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答案 B 解析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 C 项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 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 项错误。 3. (2017 ?江西调研)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 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 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 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所 ) A 项错误;稳态是机体进行 B 项正确;当内环境相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 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 2 3 。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 (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 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教材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 2.内环境及其组成 (1)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解析:选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临川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 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 C.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 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 解析:选D 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人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部分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蛋白质,正常成人血液含量极少,癌症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些,检测人体内环境中的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指标,但是要确诊还需要相关的病理检查。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解析:选B 摄入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中的水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是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K+维持的 解析:选C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血浆中的HCO-3、HPO2-4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的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维持的,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高中生物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及其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以探究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的实验设计重点难点:(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2)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图: (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3)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内环境成分与细胞内液 的判断方法:(1)血浆与淋巴、淋巴与组织液之间是单向转变的,即组织液可以成为淋巴,淋巴可以回流为血浆,但不能原路反 向。(2)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相互渗透。 3、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营养成分:O

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③代谢废物:CO 2、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5、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特别提醒: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②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但不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1、O2的进入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 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O (2017高考全国卷 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 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 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 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必修3测试题(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必修3测试题(一)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内,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7、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编写人:张瑞萍班级姓名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成分 项目 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 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 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 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 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明白得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点、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 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能够直截了当 从里猎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截了当排入里。假如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截了当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取,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淌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取,成为淋巴。 C.回流:通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 ②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③差不多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要紧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要紧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要紧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专门少。 三、细胞外液的要紧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要紧来源于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因此能够保持稳固,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样坚持在左右。 【预习自测】 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 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 【课堂自测】 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可不能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要紧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2.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随堂演练】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洁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的缘故() A.细胞将不能同意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 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 生物(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输尿管内的液体B.淋巴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可以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氨基酸③钙离子④血浆蛋白⑤尿素⑥呼吸酶⑦葡萄糖转运载体 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⑦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到血浆中 C.血浆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5.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增多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 6.下列生理过程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 C.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7.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C.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8.细胞自噬是通过溶酶体对细胞自身受损的、失去功能的结构等的降解过程,自噬后 会产生氨基酸、代谢废物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参与了细胞自噬的过程 B.细胞自噬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C.自噬降解后的物质全部进入人体内环境 D.细胞自噬可对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平衡产生影响 9.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内环境与稳态说课稿

内环境与稳态说课稿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一、说目标 本节课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并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通过图形结合培养图形辨析能力,并设置问题锻炼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树立整体与局部、对立与统一相互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材 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年高考中都会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也经常出现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一册第4章的内容联系紧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理解好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理,本节仅仅作简要交代,更多相关内容将在本章后几节中深入探讨。本节内容还与第八、九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节起到承上启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三、说学情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结构”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1、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难点稳态的概念 解决方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问题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