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课时作业(三)第二章_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含解析)(2)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课时作业(三)第二章_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含解析)(2)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课时作业(三)第二章_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含解析)(2)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课时作业(三)第二章_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含解析)(2)

课时作业(三)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一定相同

2.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据推测,1 cm3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1.5×109t,则中子星的密度约为()

A.1.5×1012kg/m3

B.1.5×1015kg/m3

C.1.5×1018kg/m3

D.1.5×1021kg/m3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4.一个瓶子能盛1 kg水,可用该瓶子盛1 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

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5.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装有氧气,当活塞P向右移动时,容器内氧气的密度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6.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

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为()

A. B.

C. D.

7.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20 40 60 80

A.20 g,1.0×103kg/m3

B.60 g,0.8×103kg/m3

C.60 g,1.0×103kg/m3

D.20 g,0.8×103kg/m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8.杯中的蜡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蜡的质量,蜡的密度。(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9.实验室需取用1 kg纯净水,除用天平称量外,还可以选用实验仪器,其原理是。

10.(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为0.91×103~0.93×103kg/m3)

11.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 mL,内有0.2 kg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石块的质量是。(石块密度为2.6×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2.(4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g 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 20 0.5

4 松木2 108 216 0.5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请将上述结论选择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1)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13.(4分)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的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示数为V1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g。

(4)若所测矿石的体积是16 cm3,则该矿石的密度为kg/m3,把该矿石切掉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4分)下面是关于“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的步骤描述,请按要求填

空。

(1)组装好天平并将其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观察指针指示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

(2)在玻璃杯中盛入盐水,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称量结果为m1=124.2 g。

(3)把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将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填入表中。

(4)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又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填入表中。

(5)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填入表中。

质量m1/g 质量

m2/g

盐水体积

V/cm3

盐水密度

ρ/g·cm-3

124.2

四、计算题(6分)

15.“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世界上著名的蜡像馆之一,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是继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香港、拉斯维加斯之后,最新开设的全球第六家杜莎夫人蜡像馆,馆内有许多名人蜡像。如图所示为姚明的蜡像。

(1)已知姚明的体重为140 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1×103kg/m3)差不多,则姚明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2)假设用蜡(密度为0.9×103kg/m3)来做一个同样体积的“姚明”,则“姚明”的质量有多大?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体积无

关,A错;根据m=ρV,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体积都有关,密度大的物质若体积小,则质量不一定大,B错;密度不同的物质其质量可能相同,C对;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不同时,质量不同,D错。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和理解。中子星的体积为V= 1 cm3=1×10-6m3,中子星的质量为m=1. 5×109t=1.5×1012kg,代入密度公式

ρ===1.5×1018kg/m3。

3.【解析】选A。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力求减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就应该先测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再测出倒出油后的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这样两者之差就是倒出油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油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油的体积,这样做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故选A。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公式m=ρV知,液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故该瓶子可以装下密度大于水的

1 kg的液体,所以一定能盛1 kg的水银。

5.【解析】选C。当活塞P向右移动时,氧气的体积增大,而它的质量不变,由公式

ρ=可知,密度变小。

6.【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V2是液体和助沉物的总体积,V3是液体、助沉物和

木块的总体积,故木块的体积为V=V3-V2,则木块的密度为ρ==,故选C。

7.【解析】选A。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V=0时,所对应的质量m即为量杯的质量,故量杯的质量m杯=20 g;要计算液体的密度可

任选表格中的一组数据,如选取第三组数据可得到:m杯+m液=80 g,即20 g+ρ液

V液=80 g,故ρ液===1 g/cm3=1.0×103kg/m3。

8.【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状态无关,

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质量不变,体积减小。由ρ=可知密度增大。

答案:不变变大

9.【解析】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m=ρV,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

答案:量筒m=ρV

10.【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地沟油的密度ρ===0.92×103kg/m3,由于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所以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答案:0.92×103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因此不能用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11.【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0.2 kg = 200 g

水的体积:

V水===200 cm3

投入石块的体积:

V石= V总-V水= 450 cm3-200 cm3=250 cm3

石块的质量:

m=ρ石V石=2.6 g/cm3×250 cm3=650 g。

答案:250 cm3650 g(0.65 kg)

12.【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实验次序1、2中使用的是同一种物质铝,在实验次序3、4中使用的是同一种物质松木,在每次对比实验中所使用的物质是相同的。在1、2组实验中,体积从20 cm3扩大到40 cm3,为原来的两倍,同时质量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从54 g到108 g),3、4组实验也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也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比较1、3两组实验,物质不同,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故可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比较2、4两组实验,物质不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故可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答案:(1)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13.【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测量。(1)在测量小矿石的质量时,为了防止小矿石上带有水珠,应先测小矿石质量再测小矿石体积。在测量前先调节天平平衡,故测量步骤是ABDEC。

(2)由图甲可知,指针指向分度标尺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之和,故小矿石的质量m=50 g+2 g=52 g。

(4)小矿石的密度:ρ===3.25 g/cm3=3.25×103kg/m3;密度是物质本

身的特性,物质体积和质量变化时,它的密度不变。

答案:(1)ABDEC (2)左(3)52 (4)3.25×103不变

14.【解析】本题考查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知:当指针向左偏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60 cm3。由天平砝码和游码对应的数值可知: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55 g+3.2 g=58.2 g,量筒内盐水的质

量是m=m1-m2=124.2 g-58.2 g=66 g,所以盐水的密度是ρ===1.1 g/cm3。

答案:(1)右(3)60 (4)58.2 (5)1.1

15.【解析】(1)姚明的体积为

V=

=

=0.14 m3

(2)如果用蜡来做,则“姚明”的质量为

m蜡=ρ蜡V

=0.9×103kg/m3×0.14 m3

=126 kg

答案:(1)0.14 m3(2)126 kg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度,目的是:使烛焰的 屏中央。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 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 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 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 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 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 ,根据成 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 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 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 图1 图2 图3

初二物理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物质的密度 一、知识点复习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 3、密度计算公式:p=m/v,导出式m=pv,v=m/p 4、密度的单位:kg/m3,g/m3 二、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主要有三层意思: 1)每种物质都有它特定的密度值,对于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铝制品来说,不管它的体积有多大,质量有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即密度是不变的。 2)对于不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我们说“水比油重”,其实是说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 2、对于公式p=m/v,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的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实际上,当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即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对于不同种物质,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反比。 注意:计算密度时,一般要求将质量和体积的统一换算为国际单位,即kg/m3或g/m3。 三、关于密度的常识 1、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2、锇是固体中密度最大的,水银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 3、固体、液体的密度一般写成n*103kg/m3,气体的密度一般写成nkg/m3。 4、气体的密度是在“零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当条件变化时,气体的密度值也会发生变化。

初中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填空题 1.可以用天平测量。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可以测出它的,和,从而算出它的。 2.用实验的方法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时,应该用到的器材有、、和、、、。3.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 / m3,一个瓶子能装1kg的煤油,至多能装 kg的水。 4.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相同规格的玻璃管中,如图10-3所示, 玻璃管A中装的是,玻璃管B中装的是,玻璃管C中 装的是。(已知ρ 硫酸=1.8×103kg / m3, ρ 酒精 =0.8×103kg / m3) 5.用相同的量筒分别测量100g水和煤油,则装的量筒中的液面较低,如果分别测量50cm3的水和煤油,则的质量较大。 6.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铜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较大的是球,如果在它们的空心部分都注水,则球的质量最

大。 7.一容器的容积为500mL,倒入400g的某种液体刚好盛满,则该液体的密度为kg / m3, 若倒出该液体80mL,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g。 二、选择题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相同质量的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只杯子里,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 ) A.放有铜块的杯子B.放有铁块的杯子 C.放有铅块的杯子 9.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 / 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 ) A.50mL,5mL B.100mL,2mL C.250mL,10mL D.500mL,5mL 10.有质量相等的正方体A和B,若A的边长是B的边长的1 ,则 3 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 A.3倍B.9倍C.27倍 D.1 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完整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 1、区分透镜的方法: (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 (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 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 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后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 平行于主轴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 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 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 u=f 不成像分虚实处 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填空题 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或____测量. 2.观察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到达的高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 3.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时,除了盐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实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 4.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3)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5)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5.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 A.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 B.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6.如图1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 g/cm3,合____kg/m3. 图1 7.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2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2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____ g,水的体积是____cm3,盐水的体积是____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二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器材 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 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四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

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注意: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对小明和小华的说法进行评价和质疑,为下一步的猜测打好基础,猜想的情况可以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得出结论,引入密度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阅读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讲出起物理意义.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学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八年级物理 复习:物质的密度及应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巩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⑵熟练密度单位的换算。 ⑶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熟练掌握有关密度计算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审阅题目,找出相关的物理量,确立有关的关系式。 难点:在很多问题中,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弄清它们之间内在关系。 3.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学生小结(提问):物质的密度及应用有哪些知识点? (提示):(1)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密度的概念及单位? (3)密度的计算公式? (4)密度的测定-------- 原理和方法? (5)密度知识的应用? (6)利用密度的知识解题的注意事项? 老师补充及强调:结合学生回答情况。 ◆ 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选用合适的材料、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等。 ◆有关密度的计算问题,主要是应用密度公式ρ=m V 及其变形式m=ρV 、V=m ρ 来求解。 ◆注意事项 (1)明确公式中的ρ、m 、V ,均指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密度ρ是恒量;在很多问题中,密度常常是隐含的已知条件。 (3)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公式。 (4)统一单位。一般将质量m 、体积V 和密度ρ的单位都统一后再求解。 (5)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基本问题,逐个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涉及同一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脚标来区分。 二、相应训练(另附):堂上学生自己做一做;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三、解题分析: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评讲,以后解这类题要注意的事项。 四、归纳总结:这部分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及技巧,提升能力。 五、布置作业:学习指导与评价P 84-86 9、18、19、20、2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