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庆解说词最终稿

校庆解说词最终稿

校庆解说词最终稿
校庆解说词最终稿

校庆解说词

一楼入口: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参加七中七十周年校庆,我谨代表七中全体师生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大家可以随着我一起参观七中的校园文化。请随我上楼,我校以三养教育为主线,分别是教养、素养、涵养。初一是教养,注重习惯养成;初二是素养,注重技能的培养;初三是涵养,注重家国情怀等传统美德的熏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最终打造出有教养,有素养,有涵养的新时代人才!

二楼:请随我来,墙面展示的是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展板。我校本月展板的主题是共贺七中七十华诞,学子们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学校美好的祝愿。一年五班的学生用书法和绘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七中七十周年,所以,我们展板造型的设计很多都融合了七字元素。并且颜色是以蓝灰黄为主色调。表达了我们期待七中辉煌的美好寓意。

二楼中厅:这就是我们三样教育的具体呈现:(读展板上三养八字)

您现在看到的是七中历任校长,吉林七中一路走来,硕果累累,桃李芬芳,是七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历任校长的不懈努力,是他们代代相承,薪火相传,共同缔造了今天七中的辉煌!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现在能够寻访到的所有校长,受场地限制,我们暂时没有校史馆,我们选择展示在这里。

二楼到三楼:请随我上楼,吉林七中建校于1948年10月1日,建校以来,三迁其址,三易其名。从吉林市立两级中学到吉林市立第一初级中学,再到吉林市第七中学校,从国泰影院到永吉县政府,再到解放大路。七中人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共同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三楼:对面墙面上的荣誉榜上展示的是七中优秀的毕业生中的一部分,他们以骄人的成绩活跃于各行各业,多才多艺,是七中的骄傲,更是七中多年素质教育的成果证明。同时七中教学成绩在江城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展示的学习成绩突出的七中毕业生。正是他们共同构成了七中璀璨的星空。

(流金岁月)吉林七中第一次举办校庆活动,前期校史没有经过系统整理,零碎断续,这里展示的是校庆筹备过程中搜集到的部分珍贵的老照片。他们像一颗颗珍珠流淌在七中的流金岁月长河之中!

三楼到四楼:请随我上楼,有了校庆这个开始,我们会记叙搜集整理和校史有关的资料,让我们七中的悠久历史更加完整系统的呈现出来。

四楼:今天的七中,正在走优质均衡的发展道路,在保证优质教育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里展示的是部分七中获得的荣誉。我们有二十二门校本选修课,给学生奠定了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念两个证书,一张张银色的奖状,见证了七中人辛勤的汗水,飞扬着七中人真我的风采,也成就着一个不断开拓积极进取的吉林七中!

再次欢迎各位领导莅临七中共贺盛事,下面请各位到会议室稍作休息。

湖南中医药大学50周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湖南中医药大学50周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杏林弦歌 ——湖南中医药大学50周年发展纪实 麓山巍巍,湘水滔滔,湖湘文明,源远流长。 在中国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画卷中,无论是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中医药杰出先驱,还是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等中医药珍贵遗产,都彰显着湖湘中医药文化的浓墨重彩。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百舸争流的湘江西岸,在层林尽染的麓山南坡,声名卓著的中医药高等学府——湖南中医药大学就伫立于这里。 飞越湘江,沿麓山西去,从200米高空鸟瞰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园,4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多万平方米的绿化地,数十条水泥道,错落有致,造型典雅,让人感觉犹如观赏一幅做工精美的织锦,恰似阅读一本色彩斑斓的画页。 从1934年中医名家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到1960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中医学院,到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现强强联合,再到2006年教育部批准湖南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已经走过了数十年不断攀升的发展历史,目前学校占地总面积达3145亩,拥有两个校区,1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10个研究所、7个科研中心、11家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2个科技企业,拥有教职员工四千余人、常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近两万人、成人教育学生六千余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50年跋涉,一代又一代湖南中医大人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从旧中国的内忧外患到新中国的祥和中兴,从民间中医药大师的踌躇满志到湖湘中医药学界的英才辈出,时光流转了日月星辰,却不能流转湖南中医大人的执着追求;风尘掩没了漫漫征途,却无法掩没湖南中医大人的壮志豪情。经世致用的雄心、富国兴邦的壮志、创新发展的追

心得体会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

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干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二、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

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浩瀚辽阔的渤海之滨,资源富足的九龙山下,一颗璀璨夺目的教育明珠熠熠生辉。这就是南票区实验小学。 这里——书香满园,桃李芬芳;这里——杨柳依依,墨香浓郁。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里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腾飞的摇篮。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 南票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于南票区九龙街道黄甲龙飞路,前身为南票矿务局机关小学,隶属企业办学,2007年归属地方管理。学校占地面积13052平方米,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094名学生,83名教职工,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3人,小学高级教师6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1人,96%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07年,借提高普九的契机,区委、区政府大手笔投入,为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创建了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心里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远程教育室等,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实验小学秉承优秀的办学传统、经典的办学经验,志存高远,科学规划,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总结凝炼实验小学发展的核心理念: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和未来发展;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全校师生重于行、实于做、立于思,追求真知,探索真理,学做真人,形成“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训,“文明、自信、进娶活泼”的校风,“严谨、创新、博学、博爱”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求知、向上”的学风。 实验小学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教师成长铺路,让每个教师成为阳光教师,成功教师,幸福教师;为学生发展奠基,致力铸就学生的健全人格,努力培养自主发展型学生。 三、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在秉承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实验小学“美化校园”、“人文校园”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1、特色的生活化德育 德育是一项关注生命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德育是关爱、唤醒、期待和渗透;对于学生来说,德育是实践、体验、感悟和养成。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道德品质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11012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炳照史册。 这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之士,数不胜数。 这就是地处陕、甘接壤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 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灵台一中背靠离山之绵延,面临溪河之浩荡。高耸入云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名校气息。 (一)风风雨雨六十年 尚德启智,造福桑梓,白云苍狗。一九四零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造福子孙之雄心,振兴民族之壮志,与诸多仁人志士创办了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灵台一中前身)。张国栋校长克服困难,历尽艰辛,为灵台教育事业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几经磨难,曲折前行。灵台一中继续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连续三年高考

成绩突出,有57人被高校录取,成绩的背后饱含了全体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为灵台教育事业又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灵台一中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锐意进取,豪情满怀,灵台一中将继续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 有过白手起家的艰难,有过美名远扬的辉煌,有过栉风沐雨的历炼,有着光辉灿烂的今天。六十七年,灵台一中从步履蹒跚到步伐稳健,再到昂首阔步,现在已经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谋求发展搞搬迁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科教兴国战略已明确提出。新时代,新要求,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03年,校园仅有二十几亩,设备仅有三栋楼房,这既不符合县级重点中学办学的要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不能作茧自缚,不能固步自封。群策群力订宏图,同心同德求发展。县上主要领导深入调研,英明决策,决定扩建灵台一中。从03年到05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扩大办学规模,

大学50周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大学50周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当你跨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大门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高耸的大楼,树木苍翠、鸟语花香、绿荫环绕、相映生辉,这就是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1907年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时,即有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的公共卫生学课程,后于1913年开设卫生学馆,其后虽迭经历史变迁,卫生学馆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根据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卫生系本科生,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 岁月苍桑,世事沉浮,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公共卫生学院几代教职员工共同努力、艰苦创业,以“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精神,把振兴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春风化雨,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卫生人才,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的廿多年,同济公卫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学院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至今,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体系完整、师资雄厚的全国知名公共卫生学院。 目前,学院设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等六个系和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三个国家级评价检测中心和

二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形成了具备多种专业、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能力和能开展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 1995年,学院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在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教师56人,其中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54名。目前在校学生共1000余人,其中博士生50多人,硕士生120余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150人,本科生534人,其他200多人。 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五十多年来,他们始终置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培养桃李,著书立说,开拓进取,默默奉献,为学院的发展兴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中有著名的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家林竟成教授、儿童少年卫生学家朱文思教授、医学检验与环境卫生学家蔡宏道教授、劳动卫生学家陈炎磐教授、营养卫生与卫生毒理学家刘毓谷教授、流行病学家张求精教授、环境卫生学家林寿梧教授等,他们是公共卫生学院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先驱。 如果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那么,公共卫生学院就是哺育健康卫士成长的摇篮。 学院始终把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位,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探索卫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近几年,

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建设交通的辉煌乐章 ——武功县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纪实 当一幢幢别具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 当浓浓的绿意掩映整个小区, 当环卫的车轮画出城市永恒的美丽, 当清澈的自来水和着甜蜜一起开启, 当条条宽畅的道路成为希望的起点…… 你会被这座城市洋溢的青春和激情所感动。南汇,这座有着60xxxx年历史的海滨城市,如棵棵千年银杏,虽然饱尽历史的沧桑巨变,但仍傲雪风霜,顽强的生命力孕育了南汇灿烂的历史文化,浦东琵琶、锣鼓书等丰富的民间艺术成了人们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涌现了张闻天、傅雷和钦赐状元顾天成等蜚声海外的历史文化名人。 跨入新世纪,南汇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住“空港、海港”开发的大好机遇,迈向海洋、迈向世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昔日一个荒芜的小渔村变成了美丽的海滨城市。 有一组数据引人注目:进入新世纪,南汇建设了条总长度达到公里的各类公路;建成了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的绿化;建造了总规模达到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物,完

成项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 这数字和工程记载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同样也记录着建设和交通人奋发有为的身影。在其背后,又凝聚了建设和交通人多少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用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雕塑着南汇这个美丽的家园。 是城市发展的根,交通是城市繁荣的魂。顺应着南汇大开发、大建设的呼唤,2005年调整成立的×××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担负着南汇城市建设、管理和综合交通的重要职能,现有职能科室1xxxx,直属企事业单位2xxxx,员工人。招商注册企业28xxxx。近年来,由于平稳有效的改革使体制更加合理、管理更加顺畅、服务更加到位。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南汇首家具有一级资质的两港市政公司,正在南汇的大建设中大显身手。 “两港一城”的开发建设,牵动着世人的目光,作为建设南汇的职能部门,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一班人审时度势,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立足全局的工作理念,高屋建瓴的前瞻眼光,全力推进以覆盖全区的道路交通为主的“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一系列市政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唱响了豪迈、高亢的建设交通之歌! 在道路交通设施方面,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从南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方面着眼,用蜘蛛织网的精神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配合上×××轨道交通大格局形

校庆60周年宣传片定稿含镜头

校庆六十周年专题片 (解说词) 序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湖广熟,天下足。”两千年农耕文明,物阜民丰。 这是一方英才辈出的热土: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民族复兴,波澜壮阔,弦歌不绝! 推出片头字幕: 走向辉煌 谨以此片献给湖南商学院60周年华诞 公元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 民主西街,长沙市一条寻常巷陌。 为解决湖南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燃眉之急,长沙市军管会贸易处从社会上招收了80名进步青年,在民主西街开办“干部培训班”,随后在轩辕殿创办财经干部训练班商干大队,培养财会、贸易干部。湖南现代商科教育的星星之火在此点燃。 1951年9月,湖南省政府以此为基础组建湖南贸易学校。学校在长沙市上学宫街租用18间简陋的民房作为校舍。灯光如豆,却不能黯淡学员们建设新中国的火热激情。仅两年半时间就有1006名财会、统计干部从这里走入社会,接收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组建国营工商企业,成为恢复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1. 巍巍群山;渔舟唱晚的八百里洞庭。 2. 金色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树。 3. 湖南吧标志性文物胜景叠加毛泽东的诗词;近、现代历史上湖南著名历史人物的画像。 4. 湘江北去;岳麓书院大门的对联。 5. 红霞满天变幻的云彩;现代化城市;喷薄而出的朝阳。 6. 解放军进城;扭秧歌的人群;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8.特写:民主西街街牌;破旧的街巷。 9. 召开会议的解放军;踊跃报名的青年;参加培训的学员,燃烧的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炬。 10. 陈旧的房舍;煤油灯下学习的青年;徐徐打开的旧宅大门;从大门走出一批学员;学员接收旧商店、工厂。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渲染生命底色 ——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片头) 镜头:巍巍大桥、浩浩汉水、摩天大楼、繁华街道 解说词:汉水之滨,景美物丰;体操之乡,人杰地灵。现代科技月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当我们徜徉于市场经济的物质富流的时候,我们也会痛心地发现,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东西——传统美德在渐渐销蚀,导致世风渐下,道德危机,荣辱不分,是非不明。 镜头:一组德育文件,国家领导人讲话,网站相关报道,“两行”教育会议。 解说词: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一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仙桃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市开展“两行”教育。市教育局运筹帏幄,周密布署。自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我市拉开了帷幕。 (主片) 字幕:渲染生命底色——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镜头:校园全景、升旗仪式、广播手语操 解说词: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仙桃市城区中心。学校占地面积3. 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360人,教职工115人。其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8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 镜头:喷泉校雕、锦旗牌匾、媒体报道 解说词:大新路小学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学习型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殊荣。在新的形势下。大新路小学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开展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教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成为仙桃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字幕:守护心灵净土润育生命底色 镜头:课外活动、出游场景 解说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加强对孩子们的传统美德教育,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镜头:李庆成特写、少先队员献花、李庆成同期声 解说词:2005年11月下旬,大新路小学校长李庆成参加了第一届儒学伦理与东南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培训会,返校后,他立即召开校长办公会,传达会议精神,分析教育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传为佳话。我们要兴仁爱之风,铸仁爱之魂,全面开展仁爱教育,并把它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融为一体,成为我们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品牌。”] 镜头:课题研讨会、人生宝典书籍、课题方案、李启艳、朱爱平、王志勇等同期声 解说词:科学决策,合理调控是有效活动的前提。大新路小学将仁爱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和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他们拟定了行动方案,制定了实施细则,在理论上定性,在实践中定位,在评价中定标。关于仁爱教育,李启艳校长作了如下诠释:[“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传统的真善美为基础,培养学生知礼、行孝、懂爱的品质,

清华百年校庆宣传片讲解词

清华大学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一片风景秀丽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中。她的前身——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南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办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恢复和建立了理科与文科等多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现共设有16个学院,58个系。已基本形成理学、工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中,清华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名族的命运兴衰与共。她培养了17万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高度赞誉,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标志和一个缩影。 清华大学精英汇集、名师荟萃,是全国拥有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最多的高校,学校遵循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切实加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广泛选聘优秀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政宁、数学大师林家翘、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教学相长,星火相传,清华大学因此成为中国青年学生最向往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也一直以能够集天下之英才而与之为自豪。每年通过竞争选拔,都有一拼最优秀的青年人进入学校,他们吸收中西文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营养,培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精神,清华大学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雄厚卓越的师资力量,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严谨务实的学风校风,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为代表的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出,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活跃在清华园中的3万名莘莘学子,研究生数量约占2/3,自设立学位制度以来,清华已累计招收研究生8万多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力实施全球视野下的国际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创新的实践教育、课外科技和学术活动,增长学生才干的社会工作和社团活动,陶冶情操、健康身心的艺术课程、体育课程,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兴趣专长和公益精神的重要平台。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多渠道、大力度、有保障的经济资助体系,履行了决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重承诺。学校提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名的思想政治目标,积极开展就业引导,鼓励学生到国家建设的主战场去建功立业。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到东北、到基层、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去工作创业。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清华大学被评为全球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拥有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和科研支撑体系,内容齐全,水平领先,服务完善的图书馆和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批现代的建筑显著改善了教学条件,绿色大学建设不断推进,各种服务设施有效的满足了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达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在传媒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采访,精心提炼。 写好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深入一线采访,闭门造车,或仅仅通过间接了解,或通过观看拍摄的电视画面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亲临新闻现场,直观的了解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才能全面把握好题材。电视片与小说创作一样,注重故事性,但电视专题片更忠于原始素材,它基本上不对素材进行内容上的加工,只是在对素材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期达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对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忠于原始素材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否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提炼到什么程度,这要看作者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因此只有深入采访全过程,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和信息并加以提炼,才能起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效果,才能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二、注重真情实感,表达文化深蕴。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都具有新闻性,要用事实说话,用采访拍摄手段选择生活中典型的事物进行报道,它不同于新闻那么概括、简要,而是更深刻、更详细。它要交代事物的来龙去脉、矛盾的发展与解决,它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事物进行细微的刻画和渲染,它更注重艺术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画,更注重情感和意境。它要调动一切艺术因素去感染观众,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总是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和统一。比如,记者在对一个单位进行专题采访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片子定论为说明片或介绍片,许多单位希望通过一部

校庆宣传片提案

一、缘起: 此片的拍摄为迎接母校建校60周年校庆,并充分展现学校60年的发展建设和光辉历程,同时,在2011年6月校庆活动前夕,以专题片的形式献礼,回顾学校历史,展现办学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在和各高校的竞争中占具优势,扩大本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营造出“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信任,形成荣誉与自豪感,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高校。 二、影片主线: 本片力求将形象宣传片和故事专题片完美结合,不是常规学校宣传片中学校成绩或历史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以极其富有意蕴的事件故事将学校的历史、探索、成就娓娓道来,以思考为纲串联全片。 主线可追随如下几条线索: <1>变迁:即为时间主线,严守完整统一的时空逻辑关系,回顾工大60年的历史变迁。 <2>成长、成就:全面展示学校发展进程、成就现状、未来的思考。 三、主题:

影片包含的内容相当广,基本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历史人文、发展历程、社会影响、社会荣誉、团队建设、教改探索、模式创新、未来展望等都囊括入内。由于内容之多,故需要一个鲜明的主题脉络贯穿、承接通篇各个部分,也是影片主线的主要实现手段。 <1>社会:以本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种职能的发展、深化为主题。 <2>学术:以本校学术成就,学风建设传达本校积极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表现学校不断探索创新,永葆前进动力的风采。 <3>文化:通过对工大校园文化的剖析将学校历史人文与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学校人文传承理念的重大进步。并可由此展开学校历史人文的回顾。讲述工大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文传承和人文营造,如何打造学校教育的文化品质、文化品味。 可从如上几点选择影片角度及切入点以体现影片内涵。 四、片名设定 片名体现影片主题,应慎重拟定,可由合适人选书法题名。 五、艺术表现形式及风格: 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学校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层面有重

区旧城改造工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区旧城改造工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区旧城改造工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是市市中区区居民难忘的一年,因为盛世搬迁的民生画卷从这里开篇。老城做新的脱胎换骨旧城区改造恢弘乐章在这里奏响。 告别曾经不堪回首的岁月,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居民几代人的梦想,是百姓们多年的夙愿,是完善我区城市功能、提升我区城市形象客观要求、是聚力民生建设、增进百姓福祉的历史选择。 出题目:民生福祉 --市中区区改造纪实 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宽,矛盾集中,既是一个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9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改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进一步推进改造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会议要求,从起,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中连片和零星区的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市委、市政府将区改造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三年投入534亿元,打一场以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翻身仗,把

我市的区改造工程,打造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示范工程。全省三年计划改造1000万平方米,市占545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改任务的一半多。 市中区作为一个老矿区,是全市城市转型的核心区和示范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改造欠帐多,任务繁重。全区共有364万平方米(不包括枣矿区),占全市面积的67%,涉及群众1.3万户、5.2万人,其中,全区计划实施21个改造项目,完成拆迁11023户、266万平方米。可以说,山东棚改看枣庄,枣庄棚改看市中。 1月29日下午,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市中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拉开了全区区改造的序幕。全区上下把改造作为城市转型和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精心谋划、积极推进。在棚改工作中,我区坚持政府主导运作,依法依规,严格政策时限、严格补偿标准、严格组织纪律,自上而下成立领导小组,一个区改造项目设立一个指挥部、一个工作专班,由一名区级领导亲自挂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区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让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并统一拆迁政策、统一拆迁补偿标准,统一拆迁优惠政策,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贯穿始终,让拆迁居民吃了定心丸。 我区创新棚改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接触开发企业,吸引有资质、有能力、有经验、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我区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开展棚改项目专题招商,同时,我区借助新成立的东城

公司企业宣传专题片解说词

公司企业宣传专题片解说词 巍巍xx,见证了这片热土的沧桑与辉煌;浩浩老哈河,记述着太阳之子的豪迈与忠诚。 谁记否?曾经飞沙漫卷的莽莽荒原早已被岁月尘封为往事,历经五十年风雨砥砺,几代人不屈的背脊上,一座大型能源基地悄然崛起,她波澜壮阔的传奇和光荣的名字,已镌刻在共和 国煤炭工业的史册上。 看今朝,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沿着汗水浸染的足迹,伴着时代奋进的脚步,在中国国电旗帜的引领下,秉承“家园.舞台.梦”的美好愿景,开始华丽转身,开启新的征程。平庄煤业,是平煤人生生不息的物质家园,也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平庄煤业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厚重,煤炭资源富集,交通条件便利,人才技术实力雄厚,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煤城儿女建设家园,创造财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平庄煤业现已跻身全国煤炭100强。她集露天、井工开采于一身,立井、斜井、平峒多水平开拓方式俱全,是中国国电集团控股的唯一一家特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其前身是始创于1959年的平庄矿务局。她坐落在被誉为“华夏50XX年文明第一缕曙光”的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牵手环渤海经济圈,毗邻东北经济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为它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通衢大道。

目前,平庄煤业有两个矿区。本部矿区位于赤峰市xx区境内,矿区面积210平方公里,白音华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境内,矿区面积17.82平方公里。有9处生产矿井和1处在建矿井,并以61.42%的股份控股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平庄煤业资产总量83.7亿元,现有员工19817人。截止XX年9月,平庄煤业控股煤炭资源总量67.16亿吨,可采资源量38.33亿吨。煤种为老年褐煤和部分长焰煤,低硫、低磷、中低灰,发热量在每千克3500—5000大卡之间,是火力发电、工业锅炉、民用的理想燃料,也是生产甲醇、二甲醚、煤炭气化的优质原料。平庄煤业,也是平煤人坚韧进取、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 煤炭奉献光热的潜能出于亿万年地层深处的重压与蕴藏,平庄煤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源自半个世纪风雨的洗礼与孕育。一个企业的成长绝不仅仅是产量的攀升,它的内涵是一种精神的凝结和升华。平煤人创造幸福家园的同时,也建设着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像煤一样朴实、坚韧、忠诚和奉献的精神,烛照历史,也增添了时代的亮色,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他们顾全大局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忠诚奉献的崇高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是支撑我们家园的柱石和脊梁,成为推动平庄煤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平庄煤业,是平煤人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以海纳百川、诚邀天下的胸怀,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与各界共同创业、合作

双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双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旅游胜地鱼水情 张家界,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建市二十二年来,张家界市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在双拥创建工作中,更是用热忱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动的双拥之歌。 第一章:红色热土世代传承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的故乡。1935年,任(读二声)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老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强渡澧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传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前挂盏灯》就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送别红军依依难舍的真情。 七十多年过去,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张家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张家界历届市委、政府领导更是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武装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双拥组织与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新一任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小明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系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张家界军分区首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拥政爱民工作情况,要求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地方和部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张家界市双拥办在各级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六位一体共筑长城 军民共建,筑牢长城。为使双拥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张家界市党政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国拥军进基地、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修建营房,添置设备,高标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参加军事活动,进行实弹射击;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适时组织军事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在景区和旅游接待窗口,都悬挂了军人优待醒目标志,并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军人一律实行免票;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额就达500万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还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修建了红军路。各大社区开辟了国防教育知识宣传专栏,并配合每年征兵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全市还先后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和“十佳”复员退伍军人评选活动。

高中宣传片解说词

高中宣传片解说词1: 巍巍高山台下,悠悠柳河岸边,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塞北绿洲”——彰武。彰武,凝聚着高山台的灵秀、柳河的清纯。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着一所有着56年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彰武县高级中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神奇土地上,彰武高中,正以她独有的魅力,成为彰武莘莘学子希望的沃土、成才的摇篮。 培育栋梁的摇篮1958年8月,一批教育精英肩负全县人民的厚望,创办了彰武高中。从此开始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风雨历程。1978年,彰武高中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示范高中。 薪火传承五十载,奋发图强几代人!建校以来,彰武高中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考入高等学校,其中1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历经56年的建设与发展,进入新世纪的彰武高中,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秉承了历届的优良传统,按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的工作思路,在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科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优越的办学条件如今,彰武高中在校学生3521人,有58个教学班,教职工229人;校园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综合楼15178平方米;有教室70个;55个教室配置了计算机、电视机、电子监控器、屏蔽仪和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理化生实验室6个、电子备课室1个、微机室3个、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教室2个。校内铺设了2万平方米省内一流的标准化塑胶操场。有学生公寓3栋,图书馆1栋。彰武高中正以崭新的面貌、雄健的步伐,向本地区一流学校的行列迈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各级领导的关怀,园丁们辛勤的浇灌,为彰武高中编织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花环。 彰武高中先后被阜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治安防范工作先进单位”、“标兵单位”等称号,并获得“全市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示范校”、“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先进单位”、“十五园丁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称号;获得了“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彰武高中,一路汗水、一路阳光。 温馨和谐的校园彰武高中是“市花园式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省绿化先进学校”。校园布局合理、花木繁茂、绿草如茵;区域功能明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划分成片,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出一种整洁有序、宁静典雅、优美和谐、奋发向上的现代气息。文化橱窗、宣传板、文化碑石、塑像、走廊名言等点缀其中,发挥了优美环境对学生的隐形教育功能。校园格局为师生营造了优雅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先后投资修建和改造了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综合教学楼,增添了教学设备,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强化了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塑胶运动场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悠扬的钟声 ——纪念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建校110 周年 解说词 蜿蜒北去的湘江,生生不息地滋育着这里勤劳勇敢的人们。 湘潭城外的黄荆坪,隐山巍巍耸立,它以?尚德修身?、?经世济用?的湖湘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求索、追寻。 今天的湘潭城区一条幽深的小巷深处,有棵古老的樟树静静伫立着,它是湘潭古迹陶公祠留下来的唯一痕迹。《湘潭市一中校志》记载:?邑绅谢鼎庸、王国栋等人率先发起同行,呈清抚宪备案,于1902年在今雨湖路陶公祠创建了湘潭县学堂,招有学生两班。这就是现湘潭市第一中学的最先发身?。 陶公祠,这是湘潭市一中记忆的起点; 陶公祠,这是湘潭市一中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典雅的钟楼发出的悦耳钟声,持续了110年。 ?芳菲桃李春成海,廊庙才华凤集桐?。百又十年的桃李芬芳,百又十年的教泽绵长,湘潭市第一中学在不懈发奋、不断成长。 闪光的足迹 清末以降,海禁既开,西学东渐,?教育救国、兴学育才?风起云涌。1902年初夏,谢鼎庸、王国栋等先贤,仰观大局,顺应潮流,湘潭县学堂应运而生,成为湖南省内最早兴办的公学之一。

建校后,或因校舍不足,或受时局所牵,校址数次迁徙,校名也几经更易。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湘潭县学堂迁回现址——风车坪;1955年,改名湘潭市第一中学。 110年来,一代又一代潭中人秉承湖湘文化中的精华与真谛,薪火传承,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富于爱心、有正义感的人,教育学生懂得上孝父母、下报苍生,逐渐形成了?平民教育?的个性与特色,风格与气派。这种凝重厚实的教育传统与文化底蕴,让潭中保持了一种威严庄重却不失亲切包容的博大气质与情怀。 陶公祠的夕照、古塘桥的油灯、延化寺的晨钟、晓岚港的暮霭、紫东园的朝霞、风车坪的夜月,在迁徙中积累,于漂泊中沉淀,历经洗礼,饱受砥砺,但严谨的教风、向上的学风未曾改变,生机勃勃,人才辈出。 这是电影《建党伟业》中的一个场景:这个第一个点燃?火烧赵家楼?火种的人,名叫陈大榕,曾于1929年至1931年、1943年至1944年两度出任潭中校长。 在潭中星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这些光彩夺目的名字: 中国同盟会书记刘道一,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革命烈士杨昭植,以抗日歌曲著称的音乐家吕骥,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著名音乐家黎锦晖,航天专家毛国良,计算机专家姚世全,全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刘庆楣,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万婉玲…… 在潭中成就非凡的历史画卷里,铭记着这些熠熠生辉的事件: 1954年,高4、高5两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升学率达100%,获全省第一名; 1972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介绍潭中教学改革经验的文章,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所中学派出代表30000名来潭中观摩、学习,潭中知名度遍及全中国; 1998年,潭中成为首批挂牌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2002年,潭中高考7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0年,潭中成为湖南省首批?新课程改革样板校?。 这是能够找到的潭中校门最早的影像资料——黑白投影,微微泛黄,它存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 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西藏的诱惑》等等。《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俯瞰三峡长江水。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医学院 50周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策划方案

医学院50周年校庆 专题片解说词策划方案 当你跨进医学院大门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高耸的大楼,树木苍翠、鸟语花香、绿荫环绕、相映生辉,这就是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1907年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时,即有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的公共卫生学课程,后于1913年开设卫生学馆,其后虽迭经历史变迁,卫生学馆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根据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卫生系本科生,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 岁月苍桑,世事沉浮,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公共卫生学院几代教职员工共同努力、艰苦创业,以“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精神,把振兴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春风化雨,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卫生人才,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的廿多年,公卫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学院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至今,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体系完整、师资雄厚的全国知名公共卫生学院。 目前,学院设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等六个系和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三个国家级评价检测中心和二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形成了具备多种专业、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能力和能开展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 1995年,学院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在教师队伍中,副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