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

输尿管肿瘤

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的形式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

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等,患者常感觉突然发生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而这些刺激在各种手术中尤为突出,上述状况若不及时处理,将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必须密切配合,严密监测。及时正确的处理,方能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常见的迷走神经反射有:眼心反射、胆心反射、胃肠道、膀胱及宫颈等内脏器官的牵拉反射等。

胃肠道手术中,若术者动作粗暴,牵拉胃肠过于激烈,导致网膜及肠系膜等处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在盆腔内操作的手术,尤其涉及到宫颈等处,亦会引起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理念,为了将手术与麻醉风险将到最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应急诊疗方案程中。为了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带来的不良后果,应从如下几方面人

1.术前选用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和对抗术中的牵拉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和心雒失常。

2.术中术者操作应轻柔,减轻牵拉反射刺激.应用局麻药物行手术部位的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3.当术中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此

时应立即通知术者停止手术.并应用阿托品、麻黄碱、多巴胺等维持生命体

征平稳,并同时加深麻醉,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4.当手术中发生恶心、呕吐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

侧。并停止手术操作,避免刺激引发和加重迷走神经反射,并按吸人性肺处理。

5.若出现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总之,迷走神经反射是各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轻或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因

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血压迅速下降(<90/60mmHg)、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min)、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及呕吐、呼吸减慢、躁动等,可伴有胸闷、气短,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丧失等。 二、诱因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过度紧张,焦虑等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β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这一代偿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 2、血容量不足:术前食欲降低,限制饮食饮水量、补液过少,术中出汗过多或失血过多,同时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及脱水药物的应用等均可引起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3、疼痛刺激:局部麻醉不充分、拔出鞘管方法不当或压迫止血用力过大、加压包扎过紧等均可增加患者疼痛,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使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即血压下降,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4、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术后多需制动12~24h,部分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术后进食增加,可致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三、处理 1、一旦迷走神经反射,立即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2、适量减轻按压或绷带加压力量; 3、吸氧,改善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机体缺氧状态; 4、遵医嘱予扩容,升压,升高心率的药物; 5、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 6、安慰患者,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去除诱因。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21T16:32:19.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仕欣[导读] 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心脏病的技术。 张仕欣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CCU 550002)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几年来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预防措施。【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病因分析临床护理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49-03 近年来,心脏介入手术作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在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VVR)是一种少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心率缓慢(低于60次/min),头晕或神志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我通过10多年的介入术后临床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总结出一套临床护理的对策,进而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1 临床背景资料 1.1 基本资料筛选近年来我科室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射频消融术(RF)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各种心脏介入治疗病例,其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9例。针对这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分析,男患者8例,女患者11例,年龄40~75岁。术中发生10例,术后8例,术后延迟发生1例。 1.2 观察指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是否有胸闷、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面色苍白、烦躁、恶心、呕吐和甚至休克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和表现。当心率<60次/分、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20mmHg(1mmHg=0.133KPa),伴或不伴上述症状者,均可以认为发生了迷走神经反射(VVR)。 对上述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进行病因分类汇总,具体详见表1: 2 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分析 诱发迷走神经反射主要由疼痛和精神紧张引起的,还取决于个体差异、穿刺部位情况差异及局部麻醉程度差异等因素。疼痛阈值较低者、精神紧张者、穿刺部位肿胀明显的或伴有血肿者、局部浸润麻醉不够充分者、输液量不足及缓慢心率者均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2.1 精神紧张由于患者术前对介入术缺乏了解,对介入室环境感到陌生,致使对手术有恐惧感,存在焦虑情绪。特别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心理反应。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还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有关。以年龄在40~60岁、文化程度低、患病5~10年者的焦虑程度最高。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睡眠差、心率快,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前列腺素或缓激肽释放,这些物质刺激心肺感受器,从而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但大多数患者随手术成功而消失。 2.2 拔管综合症迷走神经反射一般发生在术中、术后拔管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术后保留鞘管时。手术过程中导管尖端刺激动脉内膜或心室腔,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兴奋,窦性心动过缓,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拔鞘管时局部麻醉不佳引起明显疼痛,患者难以忍耐。拔管时术者操作不熟练、动作过猛或按压过重,使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按压止血时超过了患者的忍耐力。术后患者排尿,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坐便器时有可能造成制动肢体弯曲,使动脉留置鞘管触及动脉,容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右室右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时,量大或速度过快时刺激下壁心肌,通过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了交感神经,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动过缓和血管扩张。 2.3 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容量不足可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引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由于术前紧张,食欲下降,担心增加心脏负荷,术前、术后补液不足,且术中出汗较多,加上造影剂致高渗性利尿,使血容量相对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迷走神经反射。 2.4 药物使用不当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止剂或极化液,如果这些药物浓度偏高或滴速过快,则会扩张血管导致外周阻力减少,血管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引发迷走神经反射。 2.5 尿潴留由于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利尿作用,术后要求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都使尿量增加。术后患者需卧床时间长,并限制术侧肢体活动,进而要求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患者不适应床上排尿而造成尿潴留,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刺激压力感受器兴奋,引发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迷走神经反射相信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会很突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所以系统的掌握迷走神经发射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一疾病,也有助于人们更够尽量避免自身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患者对治疗过程不了解,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β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这一代偿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

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 2.血容量不足:术前食欲降低,限制饮食饮水量、补液过少,术中出汗过多或失血过多,同时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及脱水药物的应用等均可引起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3.疼痛刺激:局部麻醉不充分、拔出鞘管方法不当或压迫止血用力过大、加压包扎过紧等均可增加患者疼痛,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使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即血压下降,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4.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术后多需制动12~24h,部分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术后进食增加,可致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以上就是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在术后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进食一定要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一定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迷走神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恢复身体的健康。

迷走神经反射

输尿管肿瘤 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的形式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 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等,患者常感觉突然发生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而这些刺激在各种手术中尤为突出,上述状况若不及时处理,将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必须密切配合,严密监测。及时正确的处理,方能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常见的迷走神经反射有:眼心反射、胆心反射、胃肠道、膀胱及宫颈等内脏器官的牵拉反射等。 胃肠道手术中,若术者动作粗暴,牵拉胃肠过于激烈,导致网膜及肠系膜等处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在盆腔内操作的手术,尤其涉及到宫颈等处,亦会引起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理念,为了将手术与麻醉风险将到最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应急诊疗方案程中。为了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带来的不良后果,应从如下几方面人 1.术前选用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和对抗术中的牵拉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和心雒失常。 2.术中术者操作应轻柔,减轻牵拉反射刺激.应用局麻药物行手术部位的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3.当术中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此 时应立即通知术者停止手术.并应用阿托品、麻黄碱、多巴胺等维持生命体 征平稳,并同时加深麻醉,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4.当手术中发生恶心、呕吐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 侧。并停止手术操作,避免刺激引发和加重迷走神经反射,并按吸人性肺处理。 5.若出现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总之,迷走神经反射是各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轻或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迷走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兴奋 文章目录*一、迷走神经兴奋的概述*二、迷走神经兴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迷走神经兴奋的危害*五、迷走神经兴奋的防治方法 迷走神经兴奋的概述 1、定义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如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2、症状部位脑神经 3、症状科室神经内科 4、常见病因胰岛的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胰岛受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刺激迷起神经,可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

α2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发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心悸气促,全身颤抖,发怒后,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全身无力,饥饿感,这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过多所致。 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方法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裂增大, 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跳加速甚至心律不齐,肢体发凉怕冷,发 汗障碍等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交感神 经兴奋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或头昏眼花,眼 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等。可以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诊断。 2、迷走神经兴奋的诊断鉴别方法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主要见于情绪不稳定的人,中年女性多见。精神刺激、焦虑、恐惧常诱发。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可使餐后血糖升高,从而反应性的引 起胰岛素分泌过多,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如能除外功能性低血糖,则多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迷走神经兴奋的危害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4、胆囊、胆道手术麻醉与迷走神经反射 方才

4、胆囊、胆道手术xx与迷走神经反射 安徽省立医院xx (230001)方才xx 一、手术xx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功能、同时对并存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应给予全面的内科治疗。 (二)特殊准备 1、抗感染胆囊、胆道疾病往往伴有感染、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麻醉前应给予消炎、利胆和保肝治疗。 2、纠正凝血功能阻塞性黄疸可导致胆盐、胆固醇代谢异常和Vit K吸收障碍,致使Vit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出/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麻醉前应给予VitK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3、降低黄疸程度黄疸指数超过100u者术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先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使黄疸指数降至50u以下再行手术。 4、稳定植物神经功能阻塞性黄疸病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动过缓。麻醉手术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低血压,麻醉前应常规给予阿托品。 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贫血: 术前均应作全面纠正。麻醉方法选择及管理胆囊、胆道疾病患者往往有水、电解质、低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麻醉前均应作全面纠正。 二、xx方法选择及管理 (一)xx方法

1、方法选择胆囊、胆道手术病人病情与体质差异极大,伴肥胖体型者逐年增多,麻醉选择与处理的难度也各异。通常情况下,手术可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T8~10,阻滞平面T4~12)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进行。 2、应注意的问题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且有膈神经分支参与,在游离胆囊床、胆囊颈和探察胆总管时,可发生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胆-心反射)。病人不仅出现牵拉痛(硬膜外麻醉)、心动过缓,且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和/或血压下降。应采取预防措施,如胆囊、胆管周围局部神经封闭,应用哌替啶、阿托品、麻黄素、氟哌啶-芬太尼/哌替啶合剂等。 (二)xx药物 1、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可引起胆总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痉挛,促使胆道内压上升(≥300cmH 2O)15~30分钟,且不能被阿托品解除,麻醉前应禁用。小剂量哌替啶-1 (≤1.0mg.kg)具有类似阿托品的抑制胆碱能受体兴奋作用,能减慢Oddi’s 括约肌收缩频率,抑制肝外胆道收缩性和降低胆囊张力,结果胆囊/胆道压力下降,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2、抗胆碱药: xx可使胆囊、胆总管括约肌松弛。 3、吸入xx: 阻塞性黄疸患者常伴有肝损害,应禁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氟烷、甲氧氟烷、大剂量吗啡等。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也有一过性肝损害的报道。 4、促凝血药: 胆道手术可促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异常出血。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6-30T14:56:42.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阿曼古丽?卡德尔阿利亚?恰瓦尔[导读] 患者出现以上VVR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关救治、去枕平卧位。 阿曼古丽?卡德尔阿利亚?恰瓦尔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8例进行分析研究,手术均成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情况,针对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有6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神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预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状动脉迷走神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33-02 近几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血管医学与影像学技术也随之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现已经是心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临床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心包填塞、血管狭窄以及支架脱落等,临床中已有充分的认识,并总结出相关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但由于迷走神经反射(VVR)症状因容易判断与处理,并且术后多数不留后遗症,因此常被临床工作忽视。将我院2013年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8例进行统计,其中发生VVR的患者有6例。通过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发现,VVR的发生主要是在预防,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术后做好警惕工作,密切细致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VVR的发生率,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108例进行分析,术后发生VVR的患者有6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均发生于鞘管拔除时,发生率为5.6%。 1.2临床表现:此组患者发生VVR均在术后4h鞘管拔除后3~30min,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全身湿冷、痛苦表情、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其中有一例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现象。 1.3处理方法:患者出现以上VVR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关救治、去枕平卧位,开放气道,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遵医嘱正确药物治疗,如多巴胺20mg静推,阿托品0.5~1.0mg静推,必要时遵医嘱重复给药。注意准确给入药物的浓度和量。为降患者的低机体反应能力,可以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查找诱因,并做好相关的对症处理。 1.4结果:此组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抢救治疗和相关处理及时,症状均在10~30min内得到缓解,1h后患者病情趋于正常,意识丧失的一例患者在3min内恢复意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周身无力、情绪紧张,经休息及心理护理后,于第二天下床活动,不适症状均消失。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减轻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床上排尿的习惯。术前晚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持体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手术顺利成功。2.1.2常规护理完善各种检查,了解心功情况。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脏的动态变化,严重的心律紊乱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早期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2]。 2.1.3训练床上排尿:预防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的习惯。 2.2术中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并且密切的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术毕采取正确包扎,安全运送。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及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2.3.2一般护理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补充血容量,一般术后4小时内摄入水量在1000~2000ml,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来保证有效的入液量。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 2.3.3避免脏器的刺激:对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诱导方法,无效者遵医嘱给予导尿术,注意一次放尿量少于800ml,以防止发生膀胱过度回缩[3]。 2.3.4配合拔管:在鞘管拔除时,一定要医生和经验丰富的护士共同在场,备齐相关急救药品及用物做存分的准备。拔管前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降低患者的疼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拔管后以拇指按压股动脉,注意力度适宜,按压力度以能触及动脉搏动,且出血为宜。力度禁止过大、过猛,更禁止使用多层纱布覆盖穿刺点进行按压,按压的面积且越大,手感消失,会导致出血、造成皮肤青紫现象。 3 讨论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指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后反射至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交感神经和(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受到抑制,出现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症状,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其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心理紧张;拔除鞘管时刺激;按压力度过大出现疼痛;血容量较低,因此加强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能够明显的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李睿.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2011,l(22):59. [2] 徐慧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 3(9)4. [3]朱秀勤心脏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l,6(23):8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