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数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将结合个人平时的课堂教学,就以上几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数课堂教学优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启发性及反馈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景营造、直观演示、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就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主动

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字、动画等多种动态显示于一身,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使这种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丙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加上小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可适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动感的声形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展现出来,学生直观地感受

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把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的、直观的、具体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特点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气,它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概念理解时比较困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轻松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可以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把圆分成32份、64份……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使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被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重、难点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难实现教学目标。如能适时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鲜明、生动、形象、直观而且动感性强等特点,可使难懂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例如,《分数与除法关系》这一内容(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分得几块?),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图形来说明。为此我用多媒体显示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先把每块饼都平均分成4份,再把平均分得的12份平均分成4大份,每人分得这样的一大份(12份中的3份),相当于一块饼的四分之三,即四分之三块;第二种分法是把3块饼看作一个整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块饼的四分之三,是四分之三块。通过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两种分法的过程,也明白了3 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的道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印象也更为深刻。

又如:二年级《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学生对于平移的距离判断时很容易失误,如果教师恰当地利用电教课件,先直观地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数平移的距离,初步感知平移。然后在物体原来的位置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物体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以这个点或这条线作为参照来判断平移以后的距离,并抽象概括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从而顺利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并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对圆柱的侧面如何“由曲面转化为平面”难以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画的形式将圆柱体沿高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这样就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降低了理解坡度,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

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学生有一种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但是,这种需要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6—12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这种距离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怎么突破这些难点、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呢?那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上的过渡,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过渡;由模仿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过渡。电教手段正具备这种特点。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就是要研究的几何形体。接下来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探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可

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虚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且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妙用,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推导打下基础,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接受到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

五、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例如《观察物体》中“数一数有几个正方体”,先让学生猜一猜、数一数正方体的个数,再用电脑演示正方体的抬升过程,验证正方体的实际个数。通过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或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教学“直

线、线段、射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一边射出一条线(配上声音),使学生看后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直线上闪烁出两个端点和两个端点间的部分(配上声音),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这样声像渲染、直观形象的情景演示,有利于学生建立深刻的几何表象,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桥梁。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克服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远远低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发育特点,能让空洞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更符合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感知新鲜事物的个性特点,从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启发性及反馈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让学生通过视、听、思、做等方式,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信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