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各学校:

广佛肇第二届教师校本行动研究评比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比在即,相关通知已于7月发到各镇(街道)教育局和区属学校。现编选以下材料以供参考(见附件)。

撰写教师行动案例不可以凭借想象力,而是描述与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真实存在的事实,能围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亲身经历的问题展开,有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并且验证、反思这些做法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结论和启示。

一个案例要有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发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假设→确定干预因素并制定行动方案→输入干预因素实施行动→(初步)总结与反思→(初步)模式及其功能、规律、原则、注意事项→优点、局限、启示(→抛弃无效因素和负效因素→补充新的干预因素→进一步实施行动→进一步总结与反思→......→最终模式及其功能、规律、原则、注意事项→优点、局限、启示)。也许有的案例不需要循环修正性研究,但是最好要进行“三角验证”。

有创新价值,有普遍意义,系统、规范、科学,这是判断是否获奖的主要依据。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研办公室

2011年8月16日

附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7036240.html,/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59

材料说明:为了方便大家对行动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认识,这份材料只是介绍了行动研究基本理念和操作模式,对行动研究的各种定义及不同的操作模式没有进行说明,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查阅。另外限于目前掌握的材料,我们只能提供两份台湾行动研究的案例供大家参考,这不是一种统一的研究报告模式,请老师们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1、行动研究的定义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行动研究的类型

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4、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比较通用的艾略特六步骤模式:

第一步:诊断或发现问题

行动研究者坚持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分析,了解社会情景状况,发掘问题。

第二步:初步研究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务求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可能的话,研究者、教师、家长或各有关人员,应组成研究小组。讨论的结果可成为拟订总体行动计划的重要意见。

搜集、阅读相关资料,进步步明确研究问题的本质与现状。

第三步:拟订整体计划

这是行动研究的蓝图,较重视全盘设计。设计强调灵活性、能动性和开放性,以

适应没有预计的制约因素。同时强调行动中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整体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四步:制订具体计划

把整体计划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五步:行动

一方面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探索,一方面观察、记录和评价具体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第六步:评价行动研究

这是整体行动计划的总结。总结可以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结论,即分析行动研究是否完成目标;二是对整个行动研究的计划、策略、步骤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批判,为下一个(循环)计划作准备。前部分是有关行动研究目标成效检讨。后部分是有关行动研究本身作评价,如弄清楚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限制。

郑金洲等著《行动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8

二、“行动研究”法略谈

刘尧

从表面上看,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繁重的教学负担几乎没有为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于是,有人认为“研究将挤占教学时间”。其实,这种“挤占”的说法是错误的。教学与研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统一的,协同互补的。一般来说,教师所进行的科研是一种特定的教育研究,即教学科研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究。这种科研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为教学增加额外的负担;是为了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探求与教学无关的某种理论。这种现实性决定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须采用的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

80年代初期,我国基础教育界有,提出“加强双基,培养能力”的改革要求。那么,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影响其学科成绩呢?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于1980年初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在两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班级中,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教法教同一篇课文:鲁迅先生写的《一件小事》。甲班采用讲授法,教师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课上做课后练习题。由于教师做出详细的指导,因此,学生在做练习是很少出错。乙班采用导读法,学生自读、思考、讨论,教师只做重点指导。其教学步骤为:学生根据课后提示要求自读课文──质疑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疑难问题。在课上教师没有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只是布置学生按照发言提纲和讨论后自己对文章中的‘我“的认识写一篇文章。一学期后,教师搞了一次“突然袭击”,用同一份试卷对甲乙两班进行对比测验。试卷的题目以《一件小事》课文后的练习题为主,并补充了一些小题目。测试的结果发人深思:没有做过课后练习题的乙班学生的成绩超过了曾经做过这些练习题的甲班学生的成绩。乙班的优秀答卷(85分以上)占全班答卷总数的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在对课文内容记忆准确程度以及理解的深度上,乙班远远超过甲班。钱梦龙老师的确事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他以自己教学实践证明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这一命题是正确的。他把自己的探索过程写成了教学论文,并以此为起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创立了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然、教读、复读”为基础模式的“导读教学法”,这以方法在国内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钱梦龙教师综合运用了“问题探索式”和“行动研究法”两种范式进行研究,获得了成功。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有着得天独厚得条件。

尽管人们对行动研究得实施步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必须把握行动研究的三个基本要领:一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不是在经验基础上解决问题,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二是运用科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往往是问题产生的主要源泉;三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制订出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案,并加以实施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就构成了行动研究法的模式。教师一旦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行动研究方法,其教学就会成为研究式的教学。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一致,教师的教学研究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所以说中小学教师运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

《教书育人》2001年第一期

三、与大师的一席话

——艾略特谈“行动研究”

著名英国学者Professor John Elliott,被学术界誉为行动研究大师,曾与小学校本课程发展组总课程发展主任罗邓艳文女士,在「从教中学、以行求知—校本课程行动研究研讨会」上,就下列疑问发表了他在行动研究方面的见解。

什么是行动研究?

首先,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practical issue)而出发。一般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换言之,研究的主人翁是前线教师。

其次,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new intervention)。教师透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虽然是针对教师遇上的「问题」,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是「问题教师」;相反,优秀的教师才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质素,精益求精。因此,行动研究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意味着教师专业判断的提升。

还有,教师要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就像一项研究假设(research

hypothesis)。教学行动旨在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教学其实是研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和研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教师又不是学者(academic),为何要做行动研究?

学者的研究往往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果效之间寻找出一些定律/规范。教师只需跟从这些学者的建议,使用某种教学策略,便会有某种果效。这类学术研究减低了前线教师的专业判断。

相反,行动研究建基于教与学的复杂性,教师需要辨识身处的教学情况,收集证据,从教学中反思,探讨对策,改善教与学。因此,行动研究不但不会削弱教师的判断,反而是赋权给教师(teacher empowerment),增强了教师的判断能力,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

假如有人说行动研究只是前线教师的一些个案研究(case study),方法欠缺严谨,而无法归论,这些人对个案研究的见解也未免肤浅。

研究能否有归论不是取决于撰写报告的研究者,而是由「读者」来判断。换句话说,其它教师在阅读研究报告时若能有所启发,反思现况,从而触发他们去正视/了解本身的教学问题,这些个案研究便十分有用。

研究最重要的,不是严谨,而是教师有没有对教学反思,寻找证据去帮助了解现况,从而作出适切的判断,改良教学实践。

教师要抱什么态度去做行动研究?

有些教师是浪漫主义者(Romantics),有一个理想的乌扥邦—欢欣的孩子、愉快的教师、美丽的校园等。他们只会盼望着这个乌扥邦的来临。他们不会是做行动研究的教师。

有些教师则墨守成规(Stone Age Objectors),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改变全都不闻不问,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他们更加不会是做行动研究的教师。

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会抱着务实而怀疑(Pragmatic Sceptic)的态度—怀疑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什么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务实是因为他们愿意一试:「我会验证这是否可行」、「我会探讨哪种策略奏效」。他们一方面对伟大理论抱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亦会从实际考虑其可行性。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些相信能从实证中寻求变化的人。

为何喜欢偷瞄别人的答案为何坐立难安是谁惹的

祸.rar(作者:台湾双园国小黄琼仪、张晓岚)此篇行動研究類似小論文的方式呈現,其中應用了統計的方式,主要是探究ADHD的個案研究,配合正向語句的引導及增加教室中表現次數來減低ADHD 的躁動,我想過動兒發生的機率逐漸升高,在完全融合的趨勢下,一般教師也須具備特教能力,所以了解ADHD的症狀及教學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此篇研究僅做了一個淺顯的數據研究,在實務面的幫助上仍有不足。此文为台北市第六屆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發表會论文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堂组织策略研究.doc (作者:华英学校黄敏捷老师)

四、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比标准

特征各项特征的具体描述

1. 选题价值1.1 时代性解决当前的问题,符合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有先进性;

1.2 真实性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切实的意义;

1.3 典型性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有示范性;

1.4 创新性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意。

2. 行动过程2.1 计划性计划详尽,组织决策水平高;

2.2 实操性计划措施有可操作性,能有效落实;

2.3 科学性设计合理,方法得当,能验证假设,结论符合逻辑;

2.4 循环性

问题→分析→假设→设计→实施1→反思1→设计2—实施2—反

思2/结论/建模/规律/原则/注意事项/启示/局限/新的问题(深

度、广度、拓展、后继)/新的探索... ...

2.5 伦理性体现民主、合作、分享等价值。引用的地方有标注,有参考文献。

3. 研究效3.1 学生为本符合学生利益,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即,有教育性;

3.2 教师发展

充实或更新专业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提高工作效

率,发展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

3.3 理论价值丰富、充实或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3.4 实践价值有利于发展和改进当前的课程教学现实,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5 可推广性案例体现普遍的教育教规律,在一定的程度上和范围内具有实践价值,可为其他教师借鉴、沿用。

4. 规范和行文4.1 系统性

包含问题发现与分析、计划制定与实施、行动总结与反思等基本

环节。

4.2 可靠性材料翔实,分析合理,数据客观,资料来源可靠且有标注;4.3 条理性紧扣主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4.4 准确性文字简洁,符合事实,行文流畅,标点符号准确。

五、2010年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

比摘录

1.案例取材广泛,覆盖教学、管理、心理、生活、策略、家校关系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共同面临的真实问题。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重构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受到哪些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何准确归因,找到有效的实施途径?

没有共性,仅仅是自己的问题,是一时候的问题,有自我研究临时解决的价值,但是没有延时的价值,没有推广的价值,就没有进行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2.研究过程完整、科学有效,重在模式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华英中学钟晓京建立“情景—探究—归纳—运用”的语法教学模式,并证明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顺德高中英语提出“词汇、语法主题化教学模式,以适合学生的长时记忆等认知规律。

3.验证合理。所得到的结论与过程材料有逻辑关系,所发现的规律在其它时间、其它场合由自己或其他人去运用取得了一致的效果。例如:“作业优惠券、作业超市、作业层次化和类别化”的行动研究,几位教师共同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观察,记录,分析,反思、调整,再实施……

验证不合理。例如:自圆其说,有一个案例,说是干预前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兴趣为7%,干预5周后为97%。没有同伴或其他研究者参与、作证;没有在其它时间、场合或由其他人去试验那些干预因素的效度。

六、行动研究11个案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7036240.html,/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3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3)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一旦确立,就需要选取或开发适当的观察工具。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甚至连这些也没有,只是为听而听,不知道要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只是三言两语地就课论课,潦草结束。这一方面表明传统教研活动太过随意,缺乏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研活动中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不可或缺。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专业发展行为,为提升其研究品质,必须借助有效的观察工具来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证据,以使随后进行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 一、教案观察表。 最直接的课堂观察工具也许是教案。因为只要对照教师的教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设之外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在日本,教师通常都会带着一份经合作设计达成共识的教案去观课,以便在观课过程中参考查对。 如表所示,教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 学改进的建议。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案片段为例,任课教师执教这一片段时,观课教师发现一 位学生的发言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问道:“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教师一愣,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来不及思索,回答道:“这是它的生长规律决定的。”在课后研讨时,教师们开始反思,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是否恰当。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引向现代科学的自然秩序,那么很有可能会阻断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和动力.___________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恰当回应才能使他们保持对问题持续的、鲜活的兴趣,一个机智的教 育者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当学生问“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这一问题时,“启发他们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或许是更为恰当的回应方式。显然,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复

教师实践案例自我反思与总结

一: 本学期,我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学习,夯实业务能力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 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以语文、数学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堂研究课。本学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市级公开课《从现在开始》,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习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学习总结

学习“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的总结 高永林在假期里,我学习了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主要学习了以下的内容,1、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2、教育行动研究为什么特别适用于教师3、教育行动怎么展开4、教育行动研究特别注重哪些关键工作5、教育行动研究采用哪些具体方法6怎样表达教育行动研究的成果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 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我感受很深,尤其是“理想与行动研究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建议我们:强化自己对目标实现的期望和体验,淡化对外在评价的追求。首先,我们不是为了哪一个人干的这件事情,我们做教师本身是一种职业。教师的职业追求最终实现的标志是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不是别人说你是否实现了理想,这就是教师职业的天性。其次,要客观、坦然看到外在评价的不够客观公正。这些忠告对于我们这些勤劳质朴、积极钻研、勇于创新却很少被重视的一线年轻教师真是太有意义了!因为平时太多的“不公平”让大一些人的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而大家又太在意那些外在的评价,于是我们长期被烦恼困扰。外在功利的追求,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过大的压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公正是相对的,不公正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淡然地对待、坦然地接受外在评价的不够公正,我们要努力提

升个人的境界。我们要专注于想做的事情,一心只想把这事情做成功,有自我成就感。让自己得到一种美妙深刻的体验。 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自己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和科学的程序,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批判性思维和所有重要的知识技能一样,都来源于学习者逐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提出了运用广泛及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主动性学习、多样性写作和批判性思维,更给予了教师成百上千条将多样性积极思维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的建议:如何规划课程,如何设计作业,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如何证券学生表现,以及如何自我示范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可设计:课堂小组讨论、探究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课堂辩论等。纵观全书,这些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民探究,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以前,一提起“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没办法做,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这两年,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现在有很多教师已经不满足参与,而是希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但又不知道怎样入手。介于这种认识,现在结合我校教育科研的实际状况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水平,我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怎样进行研究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三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小学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

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典型案例

记双师型教师发展之路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夏林华作为一名新教师,2013年3月至8月我荣幸地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参加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完成了全部企业实践内容,并获得了结业证书。此次培训活动对我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教学培训,第二阶段为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观摩实习,第三阶段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车间实践生产,三个阶段的实习任务既有挑战性又富有实战性,使我能够从中寓学于乐,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到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机械加工公司观摩实践操作令我感到非常兴奋,也因此特别珍惜这次实践学习的机会。 根据所报的专业不同,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把我们这批学员分在了几个部门分开观摩,我有幸的被分到了汽轮生产的第一线,进车间的第一天,在企业领导的介绍下,我们大概了解了汽轮公司的生产流程,产品以及一些特别的生产工艺。对公司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我也见到了这一个多月来一直要相处的周林杰师傅,从他那大概的了解了本岗位的生产步骤,特点以及其重要性,同时我也向他介绍了我们学校车间实训的一些情况。我对这位师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也能够看出他在本岗位高超的工艺技能,由衷的感到钦佩。 在实践期间,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叶俊老师的指导和要求;努力完成指导师傅周林杰师傅分配的各项任务;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发挥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企业实践和培训。 六个月的企业实践,从无知到认知,再到深入的了解,我收获了很多课堂和书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我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感受知识不全面的深思,总结所学所得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贵在坚持 不管到哪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我们工作,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熟悉,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同样,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参加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一样要坚持。耐得寂寞才能成功。例如,在参观阶段,电解和维修和我们所学的无关,但是我还是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问、少说。 我到公司实践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刚开始并不会,可通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多去做,终于在短短的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就像拆装轴承主轴一样,我就是多问、多看、多想、多做才比较快的掌握了这项操作的。所以,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要有足够强的动手能力 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工人。实践期间,我发现了自己许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教学教材

怎么做课题研究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 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 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 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4. 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

教师如何做课题

《教师如何做课题》感悟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为了弥补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理论知识的匮乏,为了改变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畏惧心理,我认真阅读了李冲峰教授的《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觉得豁然开朗。 《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冲峰教授编著,从课题研究的价值、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成功申报课题、如何做好开题论证、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如何推广课题成果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地做出实战指导与疑难解析。力图帮助因为教学工作繁忙,面对课题不知如何入手的教师理清思路,顺利走上课题研究之路。 在这九个步骤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研究能力的,是如何恰当选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和如何撰写结题报告这三个环节。 一、如何恰当选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立论要充分、合理。研究者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所选的课题要以事实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没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盲目性很大,研究成果也经不起推敲。 (2)价值性原则: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3)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表述准确。研究者要将所研究的课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的课题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要小题大做。尤其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选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避免课题过大难以驾驭,无法达到教育研究应有的深度。 (4)创新性原则: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定的课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未被完全解决的,也可以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一些问题的定论。研究者要清楚一个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 (5)前瞻性原则:有创见、有新意,属科研前沿、学术空白。所选课题及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服务。 (6)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时间、经费、设备、技术支持等主客观条件都是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的因素。 (7)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 1.一人同课多轮 2.同课异构 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课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练习课教学的习题很多,但什么样的练习设计更有效?”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师行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课例研究形式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销、到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老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6T14:31:35.60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王建司 [导读] 行动研究总过程包括回顾、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监控,从而为实践者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王建司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教师专业化也逐渐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正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行动研究与实际教学的脱节也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有效的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教育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对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发展也就注重于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基础的学习。 行动研究总过程包括回顾、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监控,从而为实践者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二.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的关系 2.1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信念的形成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师教育信念系统的改变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将自身所处的一定行为予以对象性看待,批判反思其在实践中对教育、学生的观念、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并通过行动研究螺旋式地不断探索,达到对教育教学的正确的看法。这不仅对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发展和专业自主的解放。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融入教育中,改变以往被动的态度,焕发出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将教育作为一项需要无限追求的事业。同时只有以这种精神融入教育,加上对行为理性的思考,才能不断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也应该在于它要求一种道德责任。 2.2行动研究可推动教师对自身实践的研究 过去的教育研究往往表现出研究者和实践者分离的状态,教育研究脱离了教育日常关心的问题,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理论,而研究的结果作为论文发表后就束之高阁。这种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对教学实践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成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依据,这就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迫切需要有实践取向的教育研究,要求研究者面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与教师结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 指导好教师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而且,教育理论、教育研究者无法满足教育实践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教育研究者必须与教师结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直接参与行动研究,成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综合体,有了行动研究这一主线做引导,教师可以更及时敏锐的感知自己周围的教育事件,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一个更高的视角,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行动研究,给老师注入一种思想,提供一种方法,有思想的老师和没有思想的老师,是专家与匠人的本质区别,有方法和没方法的老师,是人才和庸才的本质不同。 2.3行动研究可满足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专业工作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也就是说,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研究工作,即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更敏锐的洞察、更深入的分析、更恰当的解决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和措施,促进实际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2.4 行动研究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具有科研意识、知识和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要求。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学实践的方法,将教学实践置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研究基础之上,它有助于发展教育者的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识,拓展教师的专业自主。另一方面,在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的过程中,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技巧得到了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了乐于参与科研的态度和习惯,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准确的说,行动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或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有效途径。 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内容提要: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 下面从选题、开题、结题三个环节谈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选题,是课题探究的第一步。选题水平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选题过程本身也是中小学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环。中小学教师要有效地开展科研,必须首先学会如何选题。 (一)选题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题的价值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要具备一定评定标准的理论学术价值或实践应用价值。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探索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科研起点的选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利于验证、批判和发展教育理论,完善教育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实践应用的需要,利于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及规律,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选题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支撑,否则将经不起推敲,徒有立论,而毫无意义可言。 3.创新性原则 选题的创新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也就是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是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它是新颖的。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备保证其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现实条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科研过程的各种必要条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论修养、研究能力、科研品格、兴趣爱好等;客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资料、设备、时问、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行政支持与研究时机等。 (二)选题路径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源泉。中小学教师天天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

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2、常用操作模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二、写作课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多反思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反思是就是“回头看”,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作课例的基本前提,就是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写作课例要反思什么:在写作课例前,

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学习实践反思 马成彪在教学生涯中,本人把教师当作职业、当作事业、当作艺术,自我提升、自我追求、自我超越。在课程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探索、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研专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丰厚积淀——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培训是我成长的催化剂。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资源,通过“传、帮、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将在培训中放飞我的希望,实现作“科研型”教师的梦想。学校为我的成长创设了许多优越的学习环境,每一次培训学习是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机遇,学校围绕课程改革,采用专家讲座、合作研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专题培训模式,培养骨干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课题意识,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 科学的教育理论像指路明灯,引导我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目前我的理论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政治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学习远程教育,,我每一次听专家报告,都会浮想联翩,脑子当中产生许多美妙的想法,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专家的理论相比较,常常能引起思想的共鸣。 学校把经验的习得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利用多种平台(主题教导会、示范课、研讨课等),通过言语交流、文本再现、视频回放等方式

亮相教师、学生经验,引导教师从听其他教师的经验中体认自身的经验,从讲自己的经验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行动实践中生成自身的经验,从思考与自评中感悟自身的经验。通过经验的捕捉、追问和访谈,促进教师、学生对经验的体认、归纳、提炼和表达,使经验有骨有肉、轮廓分明。使经验从封闭、独立的个体感知和占有走向开放,使经验由自然的淡忘、散失转向有意识的收藏。可以说,学校的很多教师的经验都是在这种习得中产生的。事实上,以自身的体验看他人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旁观者清。捕捉他人经验的影子同时是在激活自身的经验。尽管这种经验有着差异,但正因为差异才显示个性,才形成多种经验互生共长的自然生态。所以,捕捉他人经验的影子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二、实践探索——从不断的思考中蕴育精彩 在专业生活中,课堂便是其展示知识能力、发挥专业影响力的基本场所,当在课堂上教师能力发挥到了较高的效度时,便较好地实现了其专业水平在课堂中的价值。课堂是检验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最好平台,也是见证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最佳视点,许多优秀教师正是立足于课堂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进而获得厚实的教学功底,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独具特点的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张扬,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最为倾力的领域,我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深入探讨优质高效生物课堂的营造,研究范围涉及动机激发、情境设置、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内容选择与处理、学法指导、学生思维培养、教学生活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学艺术、知识迁移等诸多方面。学校教育科研全面关注、认可与欣赏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课堂诊断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克服不良思维定势或思维从众的现

Removed_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所界定的含义: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一)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二)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形成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三)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二、行动研究的四环节(凯米斯的四环节) 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一)计划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二)行动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行动”包括: 1、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