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资料汇总(pdf 10页)

计算机网络资料汇总(pdf 10页)

计算机网络资料汇总(pdf 10页)
计算机网络资料汇总(pdf 10页)

第5章常用网络设备

1网络设备在OSI体系中的位置设备的功能网络层次 OSI层次地址类型设备

传输层及以上应用程序进程

地址(端口)

网关

(协议转换器)

网络层网络地址

(IP地址)

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MAC地址)

网桥、交换机

(网卡)

物理层无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中继器、集线器、收发器

2. 网卡的功能

1)物理接口2)控制数据传送;3)串—并转换功能;4)网卡上还有数据缓冲器,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缓冲。

网卡地址:即网卡的物理地址,或称为MAC地址,固化在网卡硬件中(有些网卡可由用户修改)每一个网卡在出厂时都赋予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地址,由一串16进制数组成,6个字节,前3个表示厂商号,后3个表示流水线号,如:01-12-F1-7D-29-38)

.网卡的类型网卡的分类

按传输速率分类10Mb/s、100Mb/s、10/100Mb/s和1000Mb/s。

网卡的总线接口ISA(16位)PCI(32位)PCMCIA(笔记本专用)USB

连接不同的局域网需要使用不同的网卡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 FDDI网卡 ATM网以太网卡的类型

3. 网卡的选择

1)连接器类型传输介质不同,网卡需要与之相应的连接器(2)传输速率一般情况下应选择10/100Mbit/s自适应网卡。(3)应用环境在选用网卡时一定要注意应用环境,即用于服务器还是普通工作站。(4)驱动程序

4.网卡的安装1.硬件安装安装网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计算机是否能提供一个与网卡总线类型相匹配的扩展槽(2)网卡的主要参数(3)网卡是否具有即插即用功(4)网卡是否需要进行跳线设置2.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广播向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广播域网络上所有能够接收到同样广播分组的设备的集合冲突域网络中的一部分,以网桥、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为边界,在冲突域中任意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都会产生冲突一个广播域包含一个或多个冲突域

1. 中继器(Repeater)

工作在物理层功能:信号整形和放大,在网段之间复制比特流特点:不进行存储信号延迟小,不检查错误——会扩散错误,不对信息进行任何过滤,可进行介质转换——如UTP 转换为光纤,用中继器连接的多个网段是一个冲突域

应用注意事项:不能构成环、应遵守以太网的5-4-3-2-1规则允许5个网段,每网段最大长度100米,在同一信道上允许连接4个中继器或集线器,在其中的3个网段上可以增加节点,在另外2个网段上,除做中继器链路外,不能接任何节点,上述将组建1个大型的冲突域,最大站点数1024,网络直径达2500米,

2 集线器顾名思义,集线器就是将网线集中到一起的机器,也就是多台主机和设备的连接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所以它属于中继器的一种。与中继器的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而中继器只是一个1对1的专门延长传输距离的连接器。端口数:4,8,12,16,24,32等

集线器的特点属于第一层物理层设备,所有端口共享带宽,无法限制冲突和广播广播风暴:当网卡或网络设备损坏后,会不停地发送广播包,从而导致广播风暴,使网络通信陷于瘫痪。安全性差

集线器的类型:按结构形式划分固定端口配置,扩充时用级连的方法。堆叠式(Stackable)固定配置,用堆叠方法进行扩充——堆叠连接在一起的HUB在逻辑相当于一台单独的HUB,可统一管理。模块化(Module),又称机箱式,由一台带有底板、电源的机箱和若干块多端口的接口卡(线卡)组成。可灵活按需配置,通过插入不同的插卡满足需求(如插入交换卡、路由卡、加密卡等)。独立式(Stand alone),集线器的类型:按是否可管理划分智能HUB(允许用网管软件对其进行管理的集线器,它内部包含有CPU等智能控制部件。在需要进行网络管理的中大型网络系统中,一般都要求使用智能集线器(后面将要介绍的网络交换机也需要是智能化的)。)非智能(普通) HUB(不能用网管软件进行管理的集线器。小型网络为降低成本,一般使用普通集线器。)

交换机只能分隔冲突域,但不能分隔广播域

1. 网桥存储转发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网桥连接的多个网络对外呈现为一个单独的物理网络,具有惟一的网络地址,根据路径选择方法,有两种网桥:透明网桥(Transparency Bridge),由网桥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和路由对站点透明,以太网中最常用。源路由选择网桥(Source Routing Bridge),由源站点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和路由对站点不透明

透明网桥工作原理网桥有寻址和路由选择功能,路由选择采用查表法:转发表主要由端口号和站点MAC地址组成。对于从端口收到的每个报文,查看其目的MAC地址,并与转发表对照:若目的MAC地址在接收端口的表项中,则丢弃报文——过滤。若目的MAC地址在某一端口的表项中,则把报文转发到与该端口连接的网段——交换(转发);若目的MAC地址不在表中,则向接收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广播该报文——广播。

透明网桥工作原理归纳为:基于转发表的过滤、转发和广播

透明网桥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发表振荡,报文无限循环,包丢失

网桥的优缺点优点:可实现不同类型的LAN互连;能够隔离错误帧,不会使错误扩散;限制了冲突域的范围;隔离故障。缺点:无法控制广播;只能用存储转发方式,速度比较慢;无流量控制,负载重时会出现丢帧现象。

2. 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和网桥属同一类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但网络交换机的端口数多,并且交换速度快。在这个意义上,网络交换机可看作是多端口的高速网桥。交换机比网桥优越的地方:交换速度快,可实现线速转发;能解决网络主干上的通信拥挤问题;端口密度高,一台交换机可连接多个网段,降低了组网成本。工作原理与网桥类似:学习源地址(构造转发表)过滤本网段帧(隔离冲突域)转发异网段帧(交换)广播未知帧(寻找目的站点)

交换机的特点交换机通过内部的交换矩阵把网络划分为多个网段——每个端口为一个冲突域;交换机能够同时在多对端口间无冲突地交换帧。

例:交换网络的带宽若交换机每个端口带宽为BW,则交换机构成的网络网络总带宽=(BW*n)/2 ~ BW*n;n=8,BW=10Mb/s时,网络总带宽最高可达80Mb/s;连接到交换机端口上的每台计算机的带宽为10Mb/s 。比较:10Mb/s 的8口集线器构成的网络(连接了8台计算机)网络总带宽仍为10Mb/s ;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带宽为1.25Mb/s。

使用网络交换机的好处分割冲突(碰撞)域——减少了冲突;允许建立多个连接——提高了网络总体带宽;减少每个网段中的站点数——提高了站点平均拥有带宽;允许全双工连接——提高带宽;能够连接不同速度的网段。

网络交换机的应用场合作为LAN核心主干连接设备,如网络中心、数据中心等;网络通信流量很大的应用场合,如图像处理、视频流等;对网络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以网

桥/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的特点

每个网段独享带宽(最佳可达到每台主机独享带宽),可以限制冲突,但不能限制广播(有可能产生广播风暴)适用于小型网络到大型园区网络(大型网络中需解决广播问题)

路由器与网桥的主要区别:交换机只能分隔冲突域,但不能分隔广播域

路由器可以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

路由器 vs. 网桥Routers + and + 可以支持任意的拓扑结构,而循环现象可以通过TTL 计数器得到遏制(还有设计优秀的路由选择协议)+ 提供防火墙保护以防止广播风暴- 需要IP 地址配置 (not PnP)- 要求较高的处理带宽网桥使用于小型(几百台主机)而路由器使用在大型网络中(数千台主机+ 网桥操作较为简单,要求较少的处理带宽,即插即用- 使用网桥时拓扑结构受到限制: 必须建立生成树以避免循环网桥对“广播风暴”不能提供保护(由一台主机发出的无穷广播信息/恶意攻击会通过网桥转发)

路由表路由器如何确定最佳路由?——路由表(Routing Table)路由表是保存到达其他网络的路由信息的数据库包含目的网络地址(号)、传输路径、传输开销等

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查找路由表并确定分组转发路径的过程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

路由表的信息随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变化——建立、更新路由表的算法称为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路由算法定时地或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更新其路由表;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预先手工设置路由信息;动态路由:由路由器在运行时动态地建立与更新。自动学习、记忆网络的变化并根据路由算法重新计算路由的协议称为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路由表的基本内容

目的网络地址Network Destination 子网掩码

Netmask

网关

Gateway

接口

Interface

路径成本/开销

Metric

Network Destination 目的网段 Netmask 子网掩码(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Gateway 下一跳路由器入口的ip,路由器通过interface和gateway定义一调到下一个路由器的链路 Interface 到达该目的地的本路由器的出口ip(表示信息是从计算机A的这个IP地址送出)。 Metric 跳数,该条路由记录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多条到达相同目的地的路由记录,路由器会采用metric值小的那条路由

注意:路由器是根据网络号来转发IP数据包的,所以路由表中存放的是目的网络号,而不是目的主机号。路由器的优缺点优点限制了冲突域;可以用于LAN 或WAN的环境;可以连接不同介质的网络和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可以为分组确定传输的最佳路径;可以过滤广播信息。缺点昂贵;必须用于可路由协议网络;配置复杂;处理速度比桥接器慢。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中也采用了分层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局部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网络的层次结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网络应该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分层与功能)各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如何进行交互?(服务与接口)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要遵循哪些规则?(协议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换句话说: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内容:分层结构与每层的功能,服务与层间接口,协议。层次结构方法的优点:独立性强——耦合程度低,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每层的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易于实现和维护,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涉及范围小、功能简单的子单元;使系统的结构清晰,实现、调试和维护变得简单和容易。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2. 基本概念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

级层次;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其相邻上层;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按照层次结构来组织的;同一网络中,任意两个端系统必须具有相同的层次;每层使用其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通信只在对等层间进行(间接的、逻辑的、虚拟的),非对等层之间不能互相“通信”;实际的物理通信只在最底层完成;Pn :第n 层协议,即第n 层对等实体间通信时必须遵循的规则或约定 对等层通信的实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原理禁止不同主机的对等层之间进行直接通信。 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另一台主机的对等层通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Service user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Service provider 。第n+1层是第n 层的服务用户,第n-1层是第n 层的服务提供者;第n 层的服务也依赖于第n-1层以及以下各层的服务 对等层通信的实质 :对等层实体之间实现的是虚拟的逻辑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发送端的:计算机之间 ‘网络中所有的通信活动都是由协议所控制

层依赖下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其它主机上的对等层通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在各层中实现的主要功能:差错控制;使对等层的通信更加可靠;流量控制,控制速率,使接收端能来得及接收;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数据块分成更小的单位,并在接收端重新组合;复用和分用,多个高层的对等层通信会话复用一条低层连接;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

3. 通信协议协议: 定义网络实体间发送和接收报文的格式、顺序以及当传送和接收消息时应采取的行:每层可能会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只属于一个层次,协议可以由软件或传送的单位称为数据单元,数据单元可以分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

,同等层动。(语义、语法和时序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义)。对协议中各协议元素的含义的解释, 语法 :协议元素与数据的组合格式,即报文格式。时序: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操作的执行顺序和规则

网络体系结构中硬件来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网络驱动程序,网络硬件,常用协议组:TCP/IP (Windows 、Unix 、Linux 、…);NetBEUI (Windows );IPX/SPX (NetWare 、Windows

数据单元;

在网络中信息水平方向传送的数据单元;接口数据单元(IDU ),相邻层接口间传送的数据单元(SDU+ICI ),服务数据单元(SDU ),第n 层待传送和处理的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DU ),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 )

。 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 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传输层——段(Segment ),网络层——序号、长度、分段标志、差错控制信分组/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

PDU 由协议控制信息(协议头)和数据(DU )组成:

协议头部中含有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地址、息、3.2 OSI/RM 与TCP/IP 体系结构P40

TCP/IP 体系结构分为4层: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网络接口)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连接)、理连接,两种类型的网络互连设备,即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

网际层(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接入层(物理介质访问二进制数据流传送)注: TCP/IP 体系结构有时也采用5层表示方法,即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代替网络接口层。

3.3 原理体系结构各层概述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作用:实现通信结点之间的物在物理传输介质上传输非结构化的“0”和“1”二进制比特流。协议(标准):规定了物理接口的各种特性:机械:物理连接器的尺寸、形状、规格电气:信号电平,信号的脉冲宽度和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输距离等功能:接口引(线)脚的功能和作用过程: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

在物理层通常提供

问题的引入:为什么需要数据链路层

尽管物理层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但是数据在物理传输过层(data link layer )概念 数据链路(又称为逻辑链路)

,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别不同的相邻节点或确定一个接收目标?物理编址与寻间的最佳路由;固化在网卡的硬件结构中,如MAC 地址;只要主机或设备的网卡的端:程中仍然可能损坏或丢失。2由于物理层只关心原始比特流的传送,不考虑也不可能考虑所传输信号的意义和信息的结构,从而物理层不可能识别或判断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损坏或丢失,从而也谈不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补救。3也就是说,只有物理层的功能是不够的。

数据链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具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 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我们把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任务:数据链路层是为了克服物理层的物理传输质量不足而存在的。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链路。

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识址;2如何提供一种机制使得接收方能识别数据流的开始与结束?成帧3如何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4如何提供差错检测与控制机制使得有差错的物理链路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数据链路;5如何提供流量控制机制以保证源和目标之间不会因发送和接收速率不匹配而引起数据丢失。功能1链路管理( 链路管理是指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2)组帧(包括帧的封装与拆装)(2.1数据链路层采用了被称为帧(frame)的协议数据单元作为该层的数据传送逻辑单元。2.2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核心任务就是根据所要实现的数据链路层功能来规定帧的格式,即语法和语义。)3)流量控制与顺序控制由于系统性能的不同,如硬件能力(包括CPU ,存储器等)和软件功能的差异,会导致发送方与接收方处理数据的能力有所不同。流量控制的作用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有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能接收到4)差错控制 服务会因机械、电气等原因,出现错误; 在数据链路层广泛地采用的是检错重发方式。数据链路层的组件有网卡,主要设备包括网桥和交换机。

问题的引入链路层的任务两节点间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层的任务,沿两端点传输数据(主机间的逻辑通信)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是第二层地址不变,则其MAC 地址就是不变的,即使其从一个网络被移到另一个网络,从地球的一端移到另一端一种平面化的地址,不能提供关于主机所处的网络位置信息。比喻:人的姓名。逻辑地址是第三层地址,有时又称为网络地址;该地址是随着设备所处网络位置不同而变化的,如IP 地址;设备从一个网络被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其IP 地址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IP 地址是一种结构化的地址,可以提供关于主机所处的网络位置信息。比喻:人的住址 网络层(network layer ,internet layer )任务:选择合适的路由,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功能与服务:1网络互联——数据包大小、网络速度及网络协议等2路由选择和分组中转,静态:人工设置,只适用于小型网络,动态:运行过程中根据网络情况自动地动态维护3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Local ,拥塞控制——Global ,流量统计和记账 网络层的地位,4处理端到端(源到目标)数据传输的最低层, 物理层不具备寻址功能,数据的主机至多涉及络层虽然提供了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通信服务,

但是其所提供链路层只能解决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5通信子网的最高层,通信子网中的主机因为只涉及通信问题而只拥有OSI 模型的下三层。6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

资源子网中的主机具备了OSI 模型中所有七层的功能,但通信子网中并拥有OSI 模型的下三层。

为什么需要传输层一方面,网的服务有可靠与不可靠之分 以TCP/IP 的网络层为例,不可靠的IP 协议提供“尽力而为

(best effort)”的服务,不保证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IP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丢包、乱序或者是重复的情况。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中的源或目标端,用户不可能对通信子网加以控制,不可能通过更换性能更好的路由器或增强数据链路层的纠错能力来提高网络层的服务质量资源子网中的主机(端用户)需要在网络层之上增加一个传输层,依靠该层来检测分组的丢失或数据的残缺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弥补网络层服务质量的不足,从而为高层应用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任务:在源端与目的端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使上层服务间用户不必关心通信子网的实现细节。传输层的特点:以上各层:面向应用,本层及以下各层:面向传输;与网络层的部分服务有重叠交叉,功能取舍取决于网络层功能的强弱;只存在于端主机中;实现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端到端”的连接; 在这一点上与网络层的区别是什么?网络层:为主机之提供逻辑传输;传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逻辑传输

网络层的任务,沿两端点间的最佳路由传输数据(主机间的逻辑通信);传输层的任务,两SI 模型中的下面三层称为面向通信间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使之与当前使用用层读出,实际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功能:提供各种不构

的协议,而是由数十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协议组成的一个协议集。TCP TP, SMTP, DNS, Telnet ;传输层TCP, UDP ;网络层IP, ICMP, ARP, RARP ;网)Bit (比特)

,POP3)

、TCP 和UDP

端点间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传输层在OSI 模型中的地位:1从网络逻辑组成的角度,O 子网的层,而传输层及以上的各层称为面向资源子网或主机的层。2从功能的角度,将传输层及以下的各层统称为面向数据通信的层,将传输层之上的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这些不包含任何数据传输功能的层统称为面向应用的层。

传输层的功能:1完成资源子网中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网络无关。(能够为高层数据的传输建立、维护与拆除可靠的端到端的传输连接;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与流量控制,以能对网络层出现的丢包、乱序或重复等问题作出反应。当上层的协议数据包的长度超过网络层所能承载的最大数据传输单元时,提供必要的分段功能;如果网络层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多路复用机制,既能将一个高层应用复用到多个网络层连接上,又能将多个高层应用复用到一个网络层连接上。)2扩展或完善网络层服务功能,并通过与相邻上层之间的服务接口向高层提供端到端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从而使系统之间实现高层资源的共享时不必再考虑数据通信方面的问题。

OSI 参考模型会话层 ,数据在这一层以上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

OSI 参考模型表示层,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被另一个系统的应上OSI7层模型在这一层起着定义数据格式的作用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任务:为用户的应用进程同的应用协议以满足应用进程的需求;识别并证实目的通信方的可用性;使协同工作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同步;为通信过程申请资源。应用层协议的例子:OSI:VTP——虚拟终端协议MMS——制造业报文规范协议FTAM——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协议DS——目录服务协议Others——其他

3.4 TCP/IP 体系结TCP/IP 不是一个单个和IP 是该协议集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协议。

TCP/IP 协议栈

应用层HTTP, F 络接口(数据链路层+物理层)PPP, Ethernet, Token ring, ATM

PDU ,Message (报文)Segment (段)Packet (分组)Frame (帧TCP/IP 的应用层:应用层协议为文件传输(FTP ,TFTP ,NFS )、电子邮件(SMTP 远程登录(Telnet ,rlogin )、网络管理(SNMP)、Web 浏览等应用提供了支持。

TCP/IP 的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提供进程间可靠的传输服务。传输层包括

两种传输协议:TCP 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连接:把报文分解为多个段进行传输,在目的站再重新装配这些段,必要时重新传输没有收到或错误的段。因此它是“可靠”的。UDP 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在数据传输之前不建立连接;对发送的段不进行校验和确认。因此它是“不可靠”的。

TCP/IP 的网际层:主要功能是把数据报通过最佳路径送到目的端。网际层的核心协议——IP ,

链路层;IP 地址—逻辑地址—网络层;IP 地址Internert 地址-用作为特殊之用的,不能用于标识网络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主机ID 部分为全“0”的IP 地址播主机部分 地址类型 用途 提供了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服务(不保证送达,不保序)。其它重要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主要用于传递控制消息;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为已知的IP 地址确定相应的MAC 地址;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为已知的MAC 地址确定相应的IP 地址。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负责对IP 多播组进行管理。

3.5.1 IP 地址与物理地址MAC 地址-网卡地址—数据来标识Internet 上每台主机一个唯一的逻辑地址P157

3.5.3 保留IP 地址在IP 地址中,有些IP 地址是被保留设备。这些保留地址空间如下:

1、网络地址 用于表示网络本身,代表一个特定的网络,即作为网络标识之用,如102.0.0.0、137.1.0.0和197.10.1.0分别代表了一个A 类、B 类和C 类网络。

2、广播地址IP 协议规定,主机ID 为全“1”的IP 地址是保留给广播用的。广播地址又分为两种:直接广播地址和有限广播地址。(1)直接广播 如果广播地址包含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1”的主机号,那么称之为直接广(Directed Broadcasting )地址。在IP 互联网中,任意一台主机均可向其它网络进行直接广播。 2)有限广播 32位全为“1”的IP 地址(255.255.255.255)用于本网广播,该地址叫做有限广播(Limited Broadcasting )地址。有限广播将广播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主机不知道本机所处的网络时(如主机的启动过程中),只能采用有限广播方式,通常由无盘工作站启动时使用,希望从网络IP 地址服务器处获得一个IP 地址

3、回送地址A 类网络地址127.0.0.0是一个保留地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以 127 开头的 IP 地址(127.0.0.0~127.255.255.255)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器进程间通信。这个IP 地址叫做回送地址(loop back address ),最常见的表示形式为127.0.0.1。 在每个主机上对应于IP 地址127.0.0.1有个接口,称为回送接口(loop back interface )IP 协议规定,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时,协议软件不会把该数据包向网络上发送,而是把数据包直接返回给本机。

4、所有地址0.0.0.0代表所有的网络,路由器用0.0.0.0地址指定默认路由。

网络部分

Any

全“0” 网络地址 代表一个网段 Any

全“1” 广播地址 特殊网段的所有节点 127 Any 回环地址

回环测试 全“0”

默认路由 所有网络 路由器指定全“1” 广播地址 本网段所有节点 由此可见,每一个网段都会有一不能用。例如C 类网段些IP 地址作主机的IP 地址211.81.192.0,有8个主机位,因此有28个IP 地址,去掉一个网络地址211.81.192.0,一个广播地址211.81.192.255不能用作标识主机,那么共用28-2个可用地址。A 、B 、C 类的最大网络数目和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信息参见下表。

3.5.4公用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有IP 地址是唯一的,因为公有IP 地址是全局的和标准的,所以没有任何两台连到公共网为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的地址资源供被路由至外面的因特网上,这些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IP 地址资源的利用率,引入了子网划分

通过将子网掩码与相应的IP 地址进行求“与”操作,就可决定给定的IP 地址所属的网络号(包

信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络的主机拥有相同的IP 地址。所有连接Internet 的主机都遵循此规则。公有IP 地址是从Internet 服务供应商(ISP )或地址注册处获得。

另外,在IP 地址资源中,还保留了一部分被称内部实现IP 网络时使用。REC1918留出3块IP 地址空间(1个A 类地址段,16个B 类地址段,256个C 类地址段)作为私有的内部使用的地址,即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和192.168.0.0-192.168.255.255。

根据规定,所有以私有地址为目标地址的IP 数据包都不能以私有地址作为逻辑标识的主机若要访问外面的因特网,必须采用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简称NAT)或应用代理(proxy)方式。

3.5.5 子网划分

为了解决IP 地址技术。1、子网编址模式下的地址结构 子网划分(sub networking)是指由网络管理员将一个给定的网络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部分,这些更小的部分被称为子网(subnet)。当网络中的主机总数未超出所给定的某类网络可容纳的最大主机数,但内部又要划分成若干个分段(segment )进行管理时,就可以采用子网划分的方法。为了创建子网,网络管理员需要从原有IP 地址的主机位中借出连续的高若干位作为子网络ID ,如图所示。也就是说,经过划分后的子网因为其主机数量减少,已经不需要原来那么多位作为主机ID 了,从而可以将这些多余的主机位用作子网ID 。2、子网掩码

括子网络信息)。子网掩码举例

第2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信息、数据和信号 一般认为表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数值、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数据是把事物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被识别,也可以被描述。例如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字符、图像等。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其二,数据以某

种媒体作为载体,即数据是存储在媒体上的。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物理表现,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例如电压、磁场强度等。 信息、数据和信号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数据和信号。

2、模拟和数字 数据和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模拟信号是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三个要素:信源、信宿和信道

识别、纠错;调制:程5个阶段;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3.1建立物理连接

中继设施为基础。间内传输线上传送的信息量。对于不同的传输方式,数

可靠性的指标。它的定义区别编码: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 调制: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编码(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如声音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这种电信号可以按照不同频率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上传输。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它取几个不连续的物理状态来代表数字,最简单的离散数字是二进制数字0和1,它分别由信号的两个物理状态(如低电平和高电平)来表示。利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数据,在受到一定限度内的干扰后是可以恢复的。

2.1.2 数据通信的概念 通信的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编码:数据→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便于同步、

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

3、数据通信基本过3.2建立逻辑连接 3.3数据传输 3.4断开逻辑连接 3..5断开物理连接

2.2 通信信道:通信信道是指信息可以传输的通道,它以传输介质和通信这里指的介质是广义的,可以指有形的介质,如双绞线、电缆和光纤;也可以是无形的介质,即传播电磁波的空间。信道可以按不同的方法来分类,按传输信号类型来分类,可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按信道使用权来分,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用信道;按传输介质的类型不同,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不同类型的信道,其信道特性和使用方式均有所不同。

2.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P21)

1、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指的是单位时据传输速率的表示方法也不同,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和调制速率。

(1)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信号的二进制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 (bits per second ),用字母S 表示。(2)调制速率(又称码元速率) 是指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或者说是信号在调制过程中每秒钟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以波特(Baud )为单位,通常称为波特率,用字母B 表示。调制速率一般用于表示调制解调器之间传输信号的速率。

2、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传输是:二进制位(码元)被传输出错的概率。误码率以接收码元中错误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数的比例来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误码率要求低于10-6。

3、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以信道每秒钟能传送的信息比特数为单位。常常记为bps 。 2.4 数据编码(P30)

编码与调制的拟数据

曼彻斯特Manchester Coding )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高→低的跳变代表1,低→高的跳变代表0每个码元中间都要发生跳变,接收端可将此变化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这种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码(Self-Synchronizing Code )。缺点: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即信号速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每个码元的中间仍要发生跳变。用码元开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 ,有跳变代表0,无跳变代表1。

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使模拟数据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要转换的模拟数据主要是电称为PCM 信号(脉码调制, Pulse Coded Modulation )。模拟数据要在数字线路话语音信号

编码后的信号上传输,必须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三个步骤:1采样:按一定间隔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量

化:2把每个样本舍入到最接近的量化级别上3编码:对每个舍入后的样本进行编码. 采样定理:如果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若以≥2F 的采样频率对其采样,则从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序列就能完整地恢复出原始信号。2.5 数据传输技术1、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2、数通信模式 单/双工通信——单/双向传输 单工:数据单向传输

(例:无线电广播);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对讲机);全双工: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电话)需要具有两条物理上独立的传输线路;或者需要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上的两个信道,分别用于不同方向的信号传输。3、基带/频带/宽带传输 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例如:以太网(局域网)频带传输:数字信

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例如: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 到几百MHZ 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例如: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

4、数据同步方式(P23)据目的是使接收端与发送端在时间基准上一致:2同步脉冲频率3数据道为何要复用?——提高线3网络或交换网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4位边界5数据块边界 数据通信中需要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同步:1正确区分信号中的每个比特----位同步2区分每个单元(字符或字节)的开始和结束位----字符同步3区分每个完整的信号块或帧(报文)的开始和结束位----帧同步4位同步:目的是使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信息都与发送端保持同步,2种同步方法:外同步——发送端发送数据之前发送同步脉冲信号,接收方用接收到的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自同步——通过特殊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使数据编码信号中包含同步信号,接收方从数据编码信号提取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字符同步:找到正确的字符边界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在每个发送的字符前加入一个起始位,后面插入一个(或两个)停止位,以便接收设备将自己的内部时钟与发送端的计时设置同步,如图所示。起始位的编码值为0,停止位的编码值为1。当没有数据发送时,发送器就连续发出停止码1,接收器根据从1至0的跳变来识别一个新字符的开始。异步传输要附加发送起止位,所以传输效率有所损失。但是由于每个字符是独立的,故可以以不同的速率发送,因而叫异步传输。帧同步:识别一个帧的起始和结束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在每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处和结束处各附加一个或多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用于标记数据块。这些组合称为帧。接收端接收到同步脉冲序列后,根据同步脉冲来确定数据的起始与终止,从而实现发送端信号和接收端信号同步的目的。同步传输示意如图所示。

5、 多路复用技术(P25)多路复用:多个信息源共享一个公共信路利用率..类比:公共运输系统(铁路、海运、航空)复用的基本思想:把公共共享信道用某种方法划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数据。复用方法:1频分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2按频率划分不同的信道,如CATV 系统波分复用WDM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4按波长划分不同的信道,用于光纤传输5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6按时间划分不同的信道,目前应用最广泛7码分复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8按地址码划分不同的信道,非常有发展前途

2.6 数据交换技术(P34)什么是交换?将数据从一个节点送达下一个节点(中间络),直至目的地的技术 。数据交换是多节点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有效手段。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通信系统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计算机网络

单选题: 1、____是下一版本的Internet协议,采用128位地址长度。 A.IPv6 B.IPv3 C.IPv4 D.IPv5 答案:A 2、Internet是由____发展而来的。 A.局域网 C.标准网 答案:B 3、对于连接Internet的每一台计算机,都需要有确定的网络参数,这些参数不包括____。地址 地址 C.子网掩码 D.网关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答案:B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是指信息服务提供商 B.从某种意义上讲,Internet是由分层的ISP互联构成的 并不需要接入ISP才能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 D.校园网不需要ISP 答案:B 5、电子邮件E-mail不可以传递____。 A.汇款 B.文字 C.图像 D.音视频 答案:A 6、将文件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机的过程称为____。 A.上传 B.下载 C.浏览 D.计费 答案:B 7、提供不可靠传输的无连接传输层协议是____。 答案:C

A.局域网 C.标准网 D.WAN 答案:B 9、IP地址用十进制表示,每段最大数是255,下列IP地址与子网掩码,不正确的是____。 与 与 与 与 答案:D 10、文件传输使用的协议是______。 D.SMTP 答案:A 11、1987年9月20日我国_______教授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 的序幕。 A.邓稼先 B.钱天白 C.袁隆平 D.钱学森 答案:B 12、以下关于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WiFi接入就是接入移动互联网 B.WiFi接入必须用智能手机接入 C.WiFi接入必须用计算机接入 D.WiFi接入就是通过WLAN接入 答案:D 13、测试网络是否连通可以使用命令______。 答案:C 14、如果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相同,则______。 A.两台都能正常上网 B.性能高的一台可以正常上网 C.两台都无法正常上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15、要能顺利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下列设备必需的是________。 A.邮件服务器 B.打印机服务器 C.web服务器 D.扫描仪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2.2版)-2010032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第2.2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 张世博 编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配置与实践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页设计 (8) 实验六 局域网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 (9)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二、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三、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信息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培训讲义 一术语 由各种网络设备HUB?????úμè 113éá??????úí??? LAN在中等范围的地理区域内 允许相互独立的设备能够相互直接通讯的数据通讯系统1 距离近一座大楼或几个邻近的大楼 速率高 WAN分布较广 特点距离远甚至上千公里 2ê???K到几M不等 需要公共交换设备 带宽一般用BPS为单位如 即 协议 OSI模型将数据通信分成七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表示层 物理层如各种编码方案 负责数据的打包和解包如SDLC í???2?è?IP ′?ê?2?è?TCP协议 面向连接的传输层NETBIOS 表示层压缩/解压缩基本未使用该层

应用层任务传递及虚拟终端协议 MAC地址已固化在网络接口卡上 INTETNET上通信所必须的地址 广播 广播风暴真正有用的小时得不到传递的现象 采用CSMA CSMA/CDê?IEEE802 ARPóé????IP地址动态找出其MAC地址 基础知识 网络基本设备 网线交换机 例 交换机进行数据包的交换 集线器共享网络带宽 ROUTE

网线带BNC接头10BASE5粗同轴电缆 10BASET非屏蔽双绞线 10BASE2设计规则 参数值 每网段抽头30 最大节点距离5段4中继器 最大网段长度185米 网络跨度925米 收发器间最小距离0.5米 10BASE5设计规则 主机到HUB的距离最大为100米 12

采用10BASE2电缆T型头组网每一段传输距离长但可靠性低 2星型拓扑

特点可靠性好 3环形结构 采用双环的光纤拓扑结构 (FDDI) 网络基本协议 1IPX/SPX 协议网际包交换/顺序包 交换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是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而后发展为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 第二阶段是1985-1993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计算机基础 信息浏览

第七章信息浏览和发布 7.2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7.3 信息浏览和检索 7.5 网络安全基础

7.2 Internet基础与应用?IP地址和域名 ?Internet接入 ?Internet应用

7.2.1 IP地址和域名 IP 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地址格式,它为Internet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网络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网卡地址)的差异。是运行TCP/IP协议的唯一标识。 XXX.XXX.XXX.XXX 0~255 202.112.0.36(中国教育科研网) IP地址结构: 网络部分+主机部分分类:A、B、C

IP 地址类型 4 1.0.0.1~126.255.255.254 128.0.0.1~191.255.254 19 2.0.0.1~22 3.255.255.254 A 类 B 类 C 类 126 16384 20971152 1677214 65534 254 B 类 A 类 1 8 16 24 32 网络号(7) 网络号(21) 机器号(8) 主机号(24) C 类 主机号(16) 网络号(14) 1 1 0 1

保留IP地址 网络类别地址段网络数 A类网10.0.0.0——10.255.255.255 1 B类网172.16.0.0——172.31.255.255 16 C类网192.168.0.0——192.168.255.255 256 保留的IP地址段不能在Internet上使用,而只能使用在各个局域网内。为了使使用这些保留地址的计算机能接入Internet,只需要在连接这个网络的路由器上设计网络地址转换,就会自动将内部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外部网IP地址。 5

计算机网络资料汇总(pdf 10页)

第5章常用网络设备 1网络设备在OSI体系中的位置设备的功能网络层次 OSI层次地址类型设备 传输层及以上应用程序进程 地址(端口) 网关 (协议转换器) 网络层网络地址 (IP地址) 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MAC地址) 网桥、交换机 (网卡) 物理层无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中继器、集线器、收发器 2. 网卡的功能 1)物理接口2)控制数据传送;3)串—并转换功能;4)网卡上还有数据缓冲器,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缓冲。 网卡地址:即网卡的物理地址,或称为MAC地址,固化在网卡硬件中(有些网卡可由用户修改)每一个网卡在出厂时都赋予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地址,由一串16进制数组成,6个字节,前3个表示厂商号,后3个表示流水线号,如:01-12-F1-7D-29-38) .网卡的类型网卡的分类 按传输速率分类10Mb/s、100Mb/s、10/100Mb/s和1000Mb/s。 网卡的总线接口ISA(16位)PCI(32位)PCMCIA(笔记本专用)USB 连接不同的局域网需要使用不同的网卡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 FDDI网卡 ATM网以太网卡的类型 3. 网卡的选择 1)连接器类型传输介质不同,网卡需要与之相应的连接器(2)传输速率一般情况下应选择10/100Mbit/s自适应网卡。(3)应用环境在选用网卡时一定要注意应用环境,即用于服务器还是普通工作站。(4)驱动程序 4.网卡的安装1.硬件安装安装网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计算机是否能提供一个与网卡总线类型相匹配的扩展槽(2)网卡的主要参数(3)网卡是否具有即插即用功(4)网卡是否需要进行跳线设置2.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广播向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广播域网络上所有能够接收到同样广播分组的设备的集合冲突域网络中的一部分,以网桥、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为边界,在冲突域中任意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都会产生冲突一个广播域包含一个或多个冲突域 1. 中继器(Repeater) 工作在物理层功能:信号整形和放大,在网段之间复制比特流特点:不进行存储信号延迟小,不检查错误——会扩散错误,不对信息进行任何过滤,可进行介质转换——如UTP 转换为光纤,用中继器连接的多个网段是一个冲突域 应用注意事项:不能构成环、应遵守以太网的5-4-3-2-1规则允许5个网段,每网段最大长度100米,在同一信道上允许连接4个中继器或集线器,在其中的3个网段上可以增加节点,在另外2个网段上,除做中继器链路外,不能接任何节点,上述将组建1个大型的冲突域,最大站点数1024,网络直径达2500米, 2 集线器顾名思义,集线器就是将网线集中到一起的机器,也就是多台主机和设备的连接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所以它属于中继器的一种。与中继器的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而中继器只是一个1对1的专门延长传输距离的连接器。端口数:4,8,12,16,24,32等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考研期末考试.pdf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计算机基础知识》 版电子书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机器,它能帮助用户执行许多不同的任务,无论用户想上网浏览、进行游戏,还是想看电影、完成工作,它都能从不同的方面来协助用户。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 也许会有人认为计算机十分复杂,并对它有着敬畏之心。其实,计算机就是一部机器,跟用户身边的电视机一样,它的复杂用户不必去了解,用户要做的只是去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本章就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出发,为用户展现一个真实的计算机,并为用户详细介绍WindowsXP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认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 ?初步掌握WindowsXP使用 ?了解鼠标和快捷键操作 ?了解基本的文件类型 ?掌握WindowsXP窗口 ?掌握自定义WindowsXP桌面 1.1计算机系统 要了解计算机,首先要了解计 图1-1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图 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 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硬件系统

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而软件系统则是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1所示。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等,总的来说,可以把一台计算机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如图1-2所示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1.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可以将外部信息(如 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程序、 指令等)转变为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中,以便进行加工、处理。输入设 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 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键盘、 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 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 等都属于输入设备,如图1-3所示。 键盘鼠标和摄像头扫描仪 图1-3 计算机常见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对信息加工的结果送给用户。所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实用价值的生动体现,它使系统能与外部世界沟通,能直接帮助用户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输出设备分为显示输出、打印输出、绘图输出、影像输出以及语音输出等五大类,如图1-4所示。 打印机显示器音箱 图1-4 常见输出设备 3.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简称CPU ,它是计算机内部完成指令读出、解释和执行的重要部件,是计算机的心脏。它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如图1-5所示为中央处理器(CPU )的 实物图。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组成CPU 的重要部 件,分别在计算机系统中完成不同的功能和 作用。下面介绍其功能和作用。 图1-2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图1-5 中央处理器(CPU )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试卷3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试卷3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 1.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 A.FTP √ B.WWW C.Telnet D.SMTP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 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传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2.HTML语言可以用来编写Web文档,这种文档的扩展名是( )。 A.doc B.htm或html √ C.txt D.xls 3.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 )。 A.通过查询获得主机和网络的相关信息√ B.查询主机的MAC地址 C.查询主机的计算机名 D.合理分配IP地址的使用。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4.FTP服务方的TCP协议固定端口号为( )。 A.21 √ B.8080 C.80 D.23 二、填空题(总题数:7,分数:14.00) 5.为了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而彼此通信的进程就称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应用进程) 6.为了使服务器能够响应并发出请求,在服务器实现中通常可以采取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 ),另一种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重复服务器方案,并发服务器方案) 7.WWW服务器上的信息通常以( )方式进行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超文本) 8.浏览器的主要访问功能,可以通过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来实现,单击( )按钮可以返回前一页,单击( )可以进入下一页,单击( )按钮可以终止当前显示页的传输,单击( )按钮可以更新当前显示页,单击( )按钮可以返回浏览器预定的起始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后退,前进,停止,刷新,主页。) 9.www.sina.corn.cn不是IP地址,而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网络

1、数据报和虚电路 数据报是报文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数据本身,其中报头描述了数据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 虚电路在两个终端设备的逻辑或物理端口之间,通过分组交换网建立的双向、透明传输信道。,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 2、UC控制和流量控制 UC控制:单元控制器UC为单独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温度控制和能源管理功能提供直接数字控制技术。单元控制器可作为独立的控制器工作,也可与局域网连接来扩展S600顶峰系统。 流量控制往往指在给定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3、TCP 的连接与释放过程:用三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 1)A 的TCP 向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 = 1,并选择序号 seq = 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 2)B 的 TCP 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 3)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 SYN = 1,使 ACK = 1,其确认号ack = x 1,自己选择的序号 seq = y。 4)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B 给出确认,其ACK = 1,确认号ack = y 1。 5)A 的 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6)B 的TCP 收到主机A 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TCP 连接已经建立。 7)TCP的连接释放: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 现在 A 的应用进程先向其 TCP 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 TCP 连接。 8)A 把连接释放报文段首部的 FIN = 1,其序号seq = u,等待 B 的确认。 9)B 发出确认,确认号ack = u 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seq = v。 10)TCP 服务器进程通知高层应用进程。 11)从 A 到 B 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TCP 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B 若发送数据,A 仍要接收。

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网络浏览器浅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网络浏览器浅谈 (上海海事大学交运111专班王兵学号200920611009) 摘要:浏览器是用户硬盘上的一个应用软件,它是把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文本文档或其它类型的文件翻译成网页,文件类型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用户利用浏览器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源下载到本地。用户通过浏览器认知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浏览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网景的衰败到IE的崛起,再到IE 市场份额的不断被蚕食,整个浏览器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各大浏览器优缺点共存,同时,随着网页技术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浏览器模式出现了瓶颈,未来更人性化、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浏览器标准开始出现未来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浏览器;网络;发展;云浏览;未来前景 一、前言 如果你上网,那么必然离不开的软件工具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想到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不仅使超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也使对互联网用户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用任何电脑方面的知识,不用经过任何训练,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操作。通过浏览器我们可以浏览文字,图片,观看流媒体视频,而随着浏览器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一些网页游戏。由此可见,网络浏览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这个由以pc为重心向以网络为重心转变的计算机领域里,网络浏览器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生态系统的整合优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毫无疑问,网络浏览器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历史。对个人来说,它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言论与交流方式、生活购物方式等等,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对整体来说,整个地球变小了,资源的查找、共享都变得异常方便。如果说浏览器推动了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那完全是没有任何夸张的。 浏览器作为网络普及中的核心因素之一,它的发展可以说是网络的发展的写照。浏览器技术的改进与更新,无疑是网络普及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技术实践初步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 ——网页设计 (8)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