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

杨俊

(200810123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智力培养;能力培养

Discussion on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biological

teaching practice

Yang Jun

(2008101234)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

558000)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career of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socialism needs.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is conducive to curb the current basic education exists"exam-oriented education"and the one-sided pursue proportion tendency,contribute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 is a subject based on experiments,the teachers in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training,put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from beginning to end.

Keywords:Bi ological teaching;quality education;ability cultivation;ability training

生物学作为一门灵活性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属于一个主导和辅导的作用,而主体变为了学生。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素质教育的概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

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创造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1】当今大多数生物教师比较注重的是生物学科的考试分数,认为哪位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个学生就是人才,往往一些教师忽视一些考试低分的学生,也容易溃杀一些低分学生的心灵,给这些学生心理带去很多负面影响。素质教育主张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更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分数能代表能力吗?对于生物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一些能力比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生物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3.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

生物科学是灵活性很强,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主要从开发学生的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两方面入手。

3.1在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素质

3.1.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中学生要学的科目比较多,学习中也比较累,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乏味的心理。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失去了兴趣,这也就意味着该学生正在对该学科产生了放弃心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其对学习有新的认识,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强大的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给每节课开好头。使开场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障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课语言。例如:我上到蚯蚓这节内容时我是用这样的小谜语导课的,“没有手,没有脚,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好手。打一动物?”;上到动物运动这节的时候,我则是通过同学们在动物世界里面经常看到的如孔雀开屏、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狮子追羚羊等这样一些比较生动的画面去吸引同学们,让同学们能尽快的投入到课堂中去。通过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教学中要通过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仅运用课本的知识来传授给学生,应该使理论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完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后,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提出这样

的问题:“每年植树节我们植树时,移栽的树苗为什么要减去一些枝叶?”,当这个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可以从对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的理解,从而对知识的领悟更为深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强烈兴趣。

3.1.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学习的总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头脑或行动中再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记忆是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条件,通过记忆一个人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2】而简单的说,记忆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应。发掘记忆的潜能,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很多,但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幼小记忆的条件是:学习目的的明确、动机真诚、感知认真、感情充沛、兴趣广泛、知识丰富、积极思维、注意力集中、意志坚强、身体健康。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我认为:首先,复习要及时。根据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熟记后的知识遗忘得也快,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并适当布置一些复习任务。再者,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遗忘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其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比较。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好象都懂了,可一用起来就出错。原因是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杂乱无章地堆放,就象一盘散沙。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比较。上完1节课后让一个学生站起来总结本课内容,其他同学评叙对与否,最后教师适当补充。再次就是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加强形象记忆。图像存入大脑比文字容易,又能长期记忆,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好生物模型、插图、挂图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3.1.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生物学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支持下完成的。观察是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3】其中观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探索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整合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建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对象主要有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演示器、替代物、电视录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观察物或一些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重点,不能让学生盲目的观察,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要观察的地方,防止学生在观察时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行为。例如在用多媒体上鸟类时,所制作的课件肯定会出现很多关于鸟类的图片。作为初中生,他们的好奇心很强,觉得展示鸟的图片很漂亮,只顾着去看图片中的鸟,而忘记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

察,明确观察内容,从观察中去认知事物从而来获取知识。例如,上到八年级蚯蚓本章节时,需要发放蚯蚓给学生观察实体。当发蚯蚓给同学们的时候,就必须先交代清楚观察注意事项,首先要在黑板上写好所要观察的内容。上到此节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注明:第一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正确分出蚯蚓的正背面,头部和尾部;第二组观察蚯蚓是否分节,从头部到环带一共分为多少节?第三组触摸蚯蚓体表有何感觉,蚯蚓身体是否分泌有粘液?第四组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有何感觉?当把准备好的蚯蚓发放给学生时,学生就已经知道自己该要做的任务是什么,以便他们更加投入到观察当中去。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那么所观察到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可能课堂上会出现纪律乱难收场的现象。而观察不仅仅是对生物体外部形态的观察,而且应该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去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在观察过程中寻找被观察对象的异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3.1.4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里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基普精辟的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学生而言,注意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及时的接受新知识。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影响了学习成绩。而有些学生,在教师上课时注意力集中,能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中受外界干扰很少,即使老师对知识的传授缺乏兴趣,也能自我约束,有意识地组织注意力,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很优异。注意力差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马虎大意而出错,导致学习困难。除此之外,这类学生往往还伴随着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的恶习。如何来培养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第一,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课前准备,重视新课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矿质代谢”一节时用引言,“常言道种庄稼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个肥指的是什么呢?植物是如何吸收,如何运输,如何利用它的呢?学生急于想知道怎么回事,于是注意力就比较集中。第二,在课前,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课堂集中精力的重要性。第三,注重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强课堂听课的针对性。第四,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提高听课的效率。第五,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或高度关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适时提醒学生要养成注意的习惯等等。

3.1.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养成满堂灌的授课习惯,教学内容全都来自课本并回归课本,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少发现新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同时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人的思维常常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去进行积极地思维。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由此生疑,产生强烈的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面对知识时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在讲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想法,教师不应该打断学生问的就把学生批评一番,而是应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哪怕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这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通过平时的讲课把创新意识慢慢传授给学生,并懂得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例如:上到蚯蚓此章节时,我给同学们设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是在比较干燥的地方还是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挖到蚯蚓的?而带蚯蚓来的同学都会回答:“在潮湿的地方。”此问题的答案一出,接着又问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蚯蚓是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呢?为什么比较干旱的地方看不到蚯蚓的存在呢?而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的爬到地面上来呢?随着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还未学此课的知识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学生也会带着这些疑问去思考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时可能就会发现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可能是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在问到“为什么蚯蚓是生活在潮湿的土壤当中?”时,教师务必要给学生提示蚯蚓是没有呼吸系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就会知道原来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是与蚯蚓的呼吸方式有关。当教师问到:“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的跑到地面上来呢?”教师要提示大雨过后土壤里挤满了水,土壤里面缺乏氧气。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蚯蚓呼吸方式的课题,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能力素质

3.2.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话,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真是太容易了,张口即来,但要在一定的场合,在规定的时间里真正把话说清楚,把意思表达完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神态不定,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现在很多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不能组织句子,只能在教师的叙述过程中像填空题那样回答几个词。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首先: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授课。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教师所

讲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不规范、(如用方言授课)表达不清,有可能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即课堂教学必须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授课。其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严谨、有条理。板书有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的优点。但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大部分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板书,这样容易出现学生对关键词或字印象不深,导致语言表达失误。如在作业或测试的卷面中,经常看到一大部分学生把“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把“应激性”写成“应急性”;把“自养型”写成“自氧型”;把“需氧型”写成“需养型”等等。若教师在授课时,能在板书上多下点功夫,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效果就不同了。另外,板书不能出现用符号代替文字、不恰当的简缩化学式。笔者在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时,其板书中,把“细胞”写成“C”;把“氨基酸”写成“A A”;把“蛋白质”写成“P r”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其书面的表达。再次:运用生物学科的术语授课。生物学有自己的概念、理论系列,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揭示其客观规律,如在授课时,经常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专业术语,若不用这些专业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往往会使语意不严密、表达不理想。如:“呼吸作用”不能说成“呼吸”;“蒸腾作用”不能说成“蒸发作用”;“静脉输入”不能说成“打吊瓶”等等。所以教师必须运用生物学科的术语授课,这样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由于教材中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必须强调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可采用两种措施,一是指导课前预习: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课前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资料为工具,正确填充,对知识初步理解;二是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概念、特点、生理功能等阅读,对一些重点的部分,要求原句、原话必须记住,如:“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还具有差异性”;“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微生物酶合成调节的意义“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这样,只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记于心,才能在做题和分析问题时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2.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渔”,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生物学科介于文理科之间,所以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字理解和处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寻找知识点,培养锻炼阅读能力,这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前提,也是学生搜集生物信息,提炼信

息的基础。任何人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和储存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而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就拿预习阅读来说,预读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④为什么色盲总是男性多于女性?⑤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除此之外,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这样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生物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如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首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上,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怕弄坏仪器,怕弄脏衣服,怕操作失误,怕同学笑话,因而选择不愿动手,只站在旁边看。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采取鼓励措施,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容易有效地接受信息。我经常和同学们讲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懂得,才能明白,光听光看是不行的。”鼓励他们首先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动手,当教会他们一些操作技巧后,让他们反复练习,使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实验课上进行了显微镜的操作比赛,每六人一组,发给每个同学同样的装片,谁操作最规范,用时最短,看到的图像最清晰,谁就胜出。胜出的八位中又进行决赛,在8位同学中产生一、二、三等奖,这时候,同学们为了这个奖励,为了老师的表扬,表现出空前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对显微镜操作不在是畏惧,而是积极、认真、反复的练习。显微镜的操作要求左眼看镜头,右眼睁开。为了练习这一技术,很多同学看着看着就流出了眼泪,但它们依然坚持下去,直到掌握

这一技能为止。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的学生都掌握了显微镜的操作技术。

3.2.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物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如能充分挖掘运用,不仅使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让学生发现生物的美,例如,团藻足球状,这球状对称是与它生活在水中的环境相适应的,海星是同心的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是与海星紧紧依附在海底承受海水垂直压力的生活方式有关,鱼类是纺锤形侧扁,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西伯利亚山鹿的灵活轻盈,海豚身体的流线型体型,老虎的条纹状毛皮,这一切都有让我们看到生物与其环境的和谐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我们让学生领悟生物中的美使学生全面发展。

4.注重“.导”在教学中的运用

4.1“导课”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日异更新,每天,每节课都要有新知识准确、迅速的输进他们的头脑,其脑力劳动的强度是很大的。学习压力很大。既要提高学习效率,又要克服强脑力劳动带来的厌倦,唯一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将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工作。基于上述原因,教师要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或讲课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每节课导言的设计,通过精妙的导言,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仔细的推敲,使开场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障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课语言。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第二课时蚯蚓,在上课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那位同学猜的又快又准确。没有手,没有脚,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好手,打一动物?计时开始。”这是全班同学积极性很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出是“蚯蚓”。然后,我再说,“那么同学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吗?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纷纷跑出地面呢?”通过这些疑点问题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就会急切地盼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引出了“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的课题。“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平白的叙述显然不可能吸引学生。这就需要巧妙地设计形式多样恰到好处的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2“引导”的重要性

每节课的知识都有重点,难点,而且一些重点的也就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而生物新教材中的[看一看,想一想对教材

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准备了一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问题做为引导的起点。如人体生理卫生第四章第三节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提出了有目的质疑。在教学中,我根据[看一看]为学生准备了血液循环的录像作为引导的起点。让学生观看录像并思考⑴、体循环途径是什么?血液在循环中由什么血变成什么血?为什么?⑵、肺循环途径是什么?血液在循环中由什么血变成什么血?为什么?这样就通过看录像,思考问题抓住了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让学生人人参与,围绕疑问探索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导”就要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所发展和提高。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学会”活动,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当然,实施素质教育,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加强身体各器官的训练,使各器官能够协调的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只有身体各器官功能正常,并保持旺盛的活动能力,才有可能使人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正常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自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让我们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今日科苑2008年第17期

【2】阳红吴天武吴呈祥《心理学新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第13页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010重印)第116页周通杰《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创新2008年第6期

张志瑞《素质教育应试个性教育》学周刊.C2012年第一期

罗景凡《浅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中国校外教育.A2011年第2期

指导教师:吴卫东副教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