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

2015-02-06中国教育研究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很长的时间,这个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年之后,也即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奴隶所建造。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拐点,穿过漫漫的历史烟尘,400年前,那个叫布克的小小钟表匠,究竟凭什么否定了伟大的希罗多德?何以一眼就能洞穿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

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对布克产生了强烈兴趣,他一定要破解这个谜团。

真相一步步被揭开: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制作大师,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布克苦苦思索。

起先,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在布克的资料中,多玛斯发现了这么两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正因为如此,布克才能大胆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布克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

也就是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电光石火,石破天惊,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

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在这种倾斜之下,学生的心灵只有小心翼翼地自我保全,没有活泼泼地主动发展。这样的制造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最要命的是,久而久之,一种平和的,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了。世界一片黑暗。

而真的教育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必须敞开你所有的心灵和毛孔,直接和世界肌肤接触。你能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柔软和质地,你的所见才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当然,你要真正的实现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忍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我们必须杜绝依赖,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通过依赖激励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这是虚假的激励。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事都能激励人。叶片的落下、鸟儿的死亡,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你注意这一切,你就一直在学习。保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的心灵,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眼泪中学习。

当我们永远处在发问之中,做一个世界的探询者,并且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我们就永远处在发展之中。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但却知道自己不完美,并努力使自己完美的一种生物。不断地累积,不断地丰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已经是死人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他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只问攀登不问高。这种人才是活生生的,这样的人生就是真理。

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

感。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微笑和友谊都在潜滋暗长。

为了自由,我们还必须摒弃经验。经验不能使人自由,透过经验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子,这个模子会阻碍人找到真正的自由。榜样有时候也是。自由是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从而达成的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遗憾的是,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训,我们只有教训,没有教育。

教训和教育,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我们往往把“教”与“训”混为一谈;但是在儒家两大作品《论语》和《学记》中,不但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甚至连“教”字也用得极为少见。

“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为有效,因此《论语》中有56个“学”字,《学记》中有48个“学”字,远远超过“教”字出现的频率。

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谆谆告诫。

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舍此,我们何以解释“教学相长”?师生围绕着问题,共同经历或者重新经历原初发现的伟大喜悦。

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作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

而一个可怜虫注定是教育的残次品。

如何制造出金字塔,注定是那些自由的人。教育,如何真正地发生?注定要让学生获得自由,免于恐惧。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永远不会培养出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大师不会在恐惧和束缚中产生。如果不能给教育真正松绑,钱学森之问,会永远问下去,并且成为天问。

【文章转载自网络】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教育制度——第6章 课 程)【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答案】A 【解析】法国是最早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的国家。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并制定了《在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简称《终身职业教育法》,该法案第一条法规即“终身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义务,……继续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该题选A。 2.()的颁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学制 【答案】B 【解析】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旧历癸卯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因此该题选B。

3.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解析】现代的学制无外乎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的学制只不过是这个系统性与阶段性的不同的组合。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例如,英国的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例如,美国的学制。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与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是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例如,前苏联的学制。 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此,我国学制发展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纪元。这个学制包含着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自由与教育

自由的定义被曲解或误用 石中英: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的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涉及私人和公共领域;不仅是社会权利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或情感状态;核心是自主,包括免于强迫也包括按自己的意愿和计划去做事;不是少数人政治特权,是每个人广泛的社会权利和存在需要)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缺少自由,人类就会被异化为“奴隶”。 哈耶克: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的状态(他凭借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以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适成对照。此种自由状态即是“独立于他人的专断意志”(independence of the arbitrary will of another) 自由与教育关系密切 (一)自由需要启蒙:(1)对自由的认识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作为人类的本性之一(类本性),自由是最后被认识到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类认识到这个本性。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会认识到自身自由的有限,呼唤与追求自由。然而这种自由仅是对某些特殊权利的追求,例如恋爱自由,言论自由等。要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人类本性”的自由,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理性才能达到。人需要自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对某些方面的满足,那么人只会沦为“自然欲望”的奴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人只有具备了理性,控制的了自己的自然欲望和激情,才是自主、自由的人。 (2)“无知”会威胁人类的自由本性。无知会使得人们意识不到自由的本性,或者使得人们将自由仅仅理解为“为所欲为”。而要克服这些自由的“天敌”,则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改变人类的普遍无知状态,培养人类健全的理性。教育教人理智的怀疑,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和实现自由。 (二)自由需要启蒙需要教育,反过来,教育也同样需要自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自由。 石中英:教育中的自由 1.学术自由:科学事业、教育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基本自由。第一它既是一种社会自由,也是一种个体自由。第二,就其作为一种社会自由而言,是指整个学术研究领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的权利;作为一种个体自由而言,是指教师个人在研究活动中所拥有的不受外在力量所影响的高度自主或自治。第三,无论作为社会自由还是个体自由,都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责任以及必要的社会监督分不开。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一、导入 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 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 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 探讨: 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 二、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 ◇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 动机的作用/功能: ◎激发功能 ◎定向功能

◎强化功能 动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一)外部强化 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 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强化的依随性——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称为强化的依随性。 普雷马克原理——又叫“奶奶的规则”,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 运用强化的注意事项: 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 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修订版)

中小学生守则(2019年修订) 1.爱党爱国爱人民。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3.勤劳笃行乐奉献。 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4.明礼守法讲美德。 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5.孝亲尊师善待人。 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6.诚实守信有担当。 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即时还,做到知错就改。7.自强自律健身心。 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8.珍爱生命保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9.勤俭节约护家园。 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协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蒙台梭利教育的自由与规则

自由与规则 蒙特梭利教育里的“自由与规则”,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对其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很清楚。自由指的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这样孩子会不会很散漫?蒙台梭利教室里的规则又有哪些?这些规定背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一、必要的自由 1、选择工作的自由 对工作的选择需要孩子建立在自己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做明智的和有意义的选择,而不是完全出于好奇。同时,选择一项工作了,孩子就需要对他的选择负责,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在做选择的同时,孩子们也在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 2、选择在哪儿工作的自由 作为成人不会告诉孩子,你应该在哪里工作,或者你的毯子应该放在哪儿。他们有选择的自由。但是限制是,他们不可以在已经被使用的桌子前工作,或选择一个会打扰到他人的地方工作。 3、选择工作时长的自由 孩子们可以决定自己想工作多长时间,他们重复做同样的工作多少次都可以。同样,他们也可以以自己舒服的频率做工作。 4、拒绝邀请的自由

孩子可以拒绝一个教学演示的邀请,或者一项集体活动的邀请。他们拥有选择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权利。家长及老师们需要相信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有能力遵从自己内心的引导。同时,他们也需要为自己“拒绝”的决定承担结果,一旦已经拒绝了,他们就不可以再改变主意重新接受之前的邀请。5、行动的自由 孩子可以在教室自由的行走。他们不可以打扰其他孩子的工作,或者破坏教室里的教具和设施。通常在两个工作之间,孩子需要一些转换的时间来自我调整。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空间来调整和移动。 6、交流的自由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希望被孤立。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会更希望表达自己。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但是自由交流其中的限制是,他们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交流,并且不要打扰到教室里的其他人和秩序,我们会向孩子展示如何恰当的交流。 7、思考和回顾的自由 孩子们不需要无时无刻地在工作。他们可以安静的坐着,在教室无目的地走动,或者休息。我们会给他们时间来思考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其中的限制是:不要打扰教室里的环境。 二、必要的规则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选题 1. 口渴会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 .25% % % %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5.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6.最重要和最良好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 C.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 D.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 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D.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9.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13.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学习动机 C.高尚动机 D.交往动机 14.布鲁纳认为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是()。 A.兴趣爱好 B.外部奖励 C.内部动机 D.避免惩罚 15.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班杜拉 B.奥苏伯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16.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是()。 A.外界环境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能力 17.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8.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这一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2、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3、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头发干净,不烫发、化妆、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喝酒。 5、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6、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7、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 8、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9、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 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11、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5、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16、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7、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18、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19、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20、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1、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22、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3、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24、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5、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

幼儿教育中“自由”的意义和实施

幼儿教育中“自由”的意义和实施 摘要:什么是教育中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应该是不拘于旧论,以探索创新精神落实教育理念的教育。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在实施教育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尊重儿童,还儿童真正的自由。因此,本文把自由界定为“在自主的状态下,人的特定的意愿、要求、目的和想法,并由此形成意志,然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在此所说的学前教育中的自由,就是指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够使儿童拥有这种“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的状态。 关键词:自由;尊重;幼儿园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状态。自由是“生命自由的体现”,是人们对于内在的要求。 一、教育中自由的意义 (一)教育中需要自由 中国是个“古国”,很古老很古老的一个国家,我们的思想虽然经过了一次次的洗礼,废科举、弃说教,但是一成不变的考试制度还是让无数的莘莘学子以分定命运,可见,中国的教育需要自由的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自由,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天赋,所以一成不变的教育,以一教百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了。面对竞争

愈益激烈的信息社会,许多成人早早地就把“适者生存”的观念强行地灌输给儿童,经常可以听到成人对孩子说;“你 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不会吃苦。”“学好语数外,就有好的未来。”这些话,显然都出自成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心,但冷 静思考,这些要求却显得盲目和不成熟。因为,成人的种种要求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孩子并没有在你的关心和爱心中,真正感受到他的需要和希望。我们需要还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 (二)学前教育中的自由符合儿童的文化特征 孩子是天真快乐的,是自由自在的,大人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做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就是顺从,就是你说什么他做什么,他就没有思想,不去动脑子,你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你还喜欢吗?所以,不要强制孩子做一个“乖小孩”,要让孩子是一个自由的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儿童文化是一种的逻辑,卢梭发出了他的呼声,在他看来,人类是上帝赐予,生来就有着自由、良心、理性,他指出:“在万物 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文化的 核心是游戏精神,这是学前教育中的自由符合儿童文化特征的最好证明。 (三)学前教育的各类活动需要自由 记得曾经在院子里种植的一株水仙,长势很好,冬天来

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活动时间:2011/12/5 地点:报告厅 主持人:罗然、莫璐 到会人员:1110班全体同学 活动目标: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奏唱班歌、生活实例窥探、行规讨论交流、反面案例启示、、文明倡议书签名等一系列程序活动对本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本班学生平时的言行。树立初一年10班的良好集体形象和个人影响。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 活动过程: 一、奏唱班歌《明天会更好》 师: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中学生应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两位主持人闪亮登场! 罗然、莫璐: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莫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 罗然:“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够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一个坏的习惯,也会干扰和影响一个人的学习与工作。” 莫璐: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让好习惯主宰你一生》 罗然:原来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并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之路,说说你有什么习惯呢? 莫璐:先别说我,我们且来看看同学们的一些习惯吧! 二、生活实例窥探 罗然:让我们有热烈的掌声有演员们上场 场景:话在课堂 (下午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正准备开始上课,唐际涛和张彪一前一后急匆匆地跑到教室门口,两人进来坐下后神思不集中,书也没拿出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又趴在桌上) 唐际涛:现在想睡觉了,你困不困啊 张彪:正起劲呢,不过瘾,我们下午下课后再去?我那个对家太窝囊了,还没开火就死翘翘,他妈真够郁闷 唐际涛:那我们联合,好好疯狂一下,我还琢磨着多赚点钱呢,昨天用低价买了很多废弃的二手货武器,50万进来,300万出去,爽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得到心理学家普遍公认的学习动机划分类型的是() A、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C、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D、前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桑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在学习较难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4、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苟勒 C、韦纳 D、多伊奇 6、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奥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归因 D、学习效能 10、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苟勒 C、韦纳 D、多伊奇 12、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性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内部维度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4、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最新2020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范文示例

一、注重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加强规范性教育力度 开展班级道德素质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设立光荣榜,利用学生的榜样感号召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助人为乐的活动中,热爱班集体,主动自觉地帮助他人。在班级文化墙设立热心奖、学习进步奖、助人为乐奖、三好学生奖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的各项文化活动顺利进行。 初中生具有善于模仿、生活中可塑性强、对各种生活事件富于幻想、为人处世生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等特点。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及时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对于当代的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等,教师要适宜地引入和教学,能有效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希望,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鼓励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丰富道德性课堂内容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行为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当前教育制度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传授知识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所以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一定要加强和各个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和制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来感化、教育着学生。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在课堂上渗透情意,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多交朋友,多从生活中感受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道理上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去做。教师要对学生思想意识等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才能充分丰富道德性课堂内容。 三、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有效性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我是好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互帮互助”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活,从生活的各个层面鼓励学生的生活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和启发,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只有对学生进行彻底的心理教育和培养,才能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听父母的教导,服从学校的制度安排,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不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日期:2008-12-1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 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 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 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B.四C.五D.六 A.缓聘B.辞聘C.拒聘D.受聘 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 10.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短期技术大学 11.(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

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B.3年C.4年D.5年 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B.神科C.法科D.医科 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B.民国时期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7144881.html,/n15595c1178.aspx二、填空题 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人学年龄、修业年限的( ),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3.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大学和专门学院、( )。 4.195 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 ),明确高等教育是作为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教育。 11.( )是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 12.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 ),一定程度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

第五章 自由与教育 2

第五章自由与教育 思考与讨论 1.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2.自由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3.自由对社会、科技发展起什么作用? 4.谈你对判断教育好与不好标准的认识? 5.自己有无限度,体现在哪里? 第一节自由与人生 ●一、什么是自由 ●(一)日常生活中的“自由”用法 ●局部生活领域人们使用的“自由”一词属于“中性词”,意指一种“自愿”“自 主”和“负责”的行为状态。 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自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独立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自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人们容易将其看成是威胁传统社会制度、秩序或 权威的东西。在最好的情况下,自由被看成是达成某种价值目标的“工具”。“自由”本身没有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目标。 (二)“自由”的词源 英语中liberty(源自拉丁文) freedom(源自希腊文),其核心是指一种广泛的“免于”和“能够。”的态度、能力或权利。 中国古代,“自由”主要关涉到个体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意指“自己做主”或“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西方思想家对于“自由”的认识 1、政治意义上的“自由” 在西方思想家的论述中,多数人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自由”,将“自由”看成一种公民享有的一系列政治权利。 在古希腊,“自由”就是指“政治自由”,意味着“自由民”这一特殊社会阶层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 区分并讨论过“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关系。 德谟克利特:“人本自由”、“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将“自由”看成是“个人对于社会的权利”。 柏拉图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和密尔主张“自由最大化”,卢梭和孟德斯鸠主张将“自由”限制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之内,认为“自由”是“对法律的服从”。 可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自由”一方面意味着公民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民遵守法律的义务;一方面意味着公民个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意味着政府权力的限度。 我们对“自由”下的定义 “自由”是指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自由的主要特征: ●1、自由不仅涉及私人领域,也涉及公共领域。 ●2、自由不仅是一项社会权利,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或情感状态。 ●3、自由的核心是“自主”,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4、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自由,是每一个人广泛的社会权利与基本的存在需要。 二、自由与人生

中学生关于行为规范演讲稿

中学生关于行为规范优秀演 讲稿 篇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演讲稿 习惯养成,规范先行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习的东 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那个剩下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和 自我教育的习惯。奥维德说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 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我们养成好习惯的法宝。 下面就让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第三条内容: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 扔废弃物。 说起个人卫生,就谈谈最简单的刷牙洗脸,我们每天都在刷牙,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不正确的刷牙方 法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还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有些人刷牙 象拉锯,也就是横着刷。这种刷牙方法有害无益,日久天长会在 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医学术语叫楔状缺损。有这种楔状缺 损的人,轻者吃冷、热、酸、甜食物时会引起牙齿酸痛,重者会 造成牙髓炎。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因为人在睡着后,唾液分泌会减少,而唾液可以冲走细菌并抑制 细菌繁殖。说到洗脸,有些学生早起穿上一身潮牌,洗脸却只洗

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更有甚者,见 同学脸盆有水,伸入二指,除去眼屎,余概不论。这些做法最直 接后果除了耳后脖根,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桑麻,有碍观瞻之外, 却也别无它害。但随地吐痰就大不一样。国人吐痰行为很普遍, 但在西方吐痰被视为不文明行为,当然它的建构也经历一个漫长 过程。早在15世纪,一位法国作家就将这种行为斥为“下流的”。到了16世纪,荷兰学者在著作中耻笑随地吐痰行为是“龌龊的”、粗野的、不文明的。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吐痰是传染的重要媒介,结核杆菌能在痰中存活一整天。人们由此谈痰色变,1886年,法国卫生部发布了全世界第一 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截至1916年,美国213个城市中有195 个制定了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在世界各地,到处都能看到警告语:“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要随地吐痰!”“男人们,看我们的了!随地吐痰传播疾病,女士们可不随地吐痰!”妇女们被告诫 不要在城里穿长裙,以免拖地的裙边沾上痰渍而把结核菌带回家。我国最早的禁止随地吐痰的呼吁大概是清代光绪年间,公办学堂 使用的《简易识字课本》中有这样的警句:若有痰唾,勿吐于地。孙中山曾感慨随地吐痰和任意放屁是中国人的两大恶习;到了 1930年,细菌学家高士其留学归国,以科普文章告诫国人不要随 地吐痰:“每24小时之内,一个肺痨病颇深的人,口里所放出的 结核杆菌,共有15亿到40亿??真是一痰之微,不知害人多少呀。”紧接着,民国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之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

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六、选择题(P3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