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201702马原复习题(1)

2016201702马原复习题(1)

2016201702马原复习题(1)
2016201702马原复习题(1)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答或多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三个多选)

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简答或单选或多选)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6.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8.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

(客观实在性)

9.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常在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状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既对立又统一中进行的.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10.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11.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简答或多选)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P27

1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简答或多选)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P29

13.“半截子”唯物主义指什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p33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5.发展的实质p36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对立统一规律(论述题联系互联网)

例一: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未来的互联网会在竞争中走向竞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答:①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②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避免恶性竞争,在竞争中找到积极的、互相学习的地方,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③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各行业竞争越残酷、越充分,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因此,除了竞争,未来的互联网会走向竞合,而且合作的机会会更多。

例二:阐述互联网的利弊。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互联网也是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的,给人带来的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有联系沟通的快捷,信息的快速传递。等等。坏处有电脑病毒的侵入,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

解题技巧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阐明、分析)A与B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好A与B关系”,就需要按照教材逻辑,加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论述即用矛盾的观点分析。

哲学问题回答一定要结合给的材料,原理加方法论。因为不清楚考试方向只能给出例题供大家参考。

17.质量互变规律(单选)p43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在数量上的规定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结果,又引起新的量变。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即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只发生了阶段性部分质变或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指新质变在量上的迅速伸和扩展。

18.辩证否定观(多选或简答)p44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9.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形式p44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

20.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单选或多选)p49p48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体现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二章

2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p58

(实践的观点)

22.实践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多选)p60

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23.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单选或多选)p61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简答或选择)p62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论述)

1、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

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

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科

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27.为什么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论述)(1)真理和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2)真理和价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历史发展中具体地实现的。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实践基础上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对价值的追求同样是具体的、历史的。(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够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8.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区别

唯意志是人为外部世界会根据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而宿命论是指人的命运,事件的结果由先天的“命运”决定。

第三章

29.历史观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社会存在中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物质生产方式

3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简答或多选)p108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传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3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p102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社会形态更替

3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双刃剑”)(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

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3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材料分析题)p13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力量。

第四章

35.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p15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36.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消极后果)(多选)p156.157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阻碍技术的进步。

37.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8.资本积累的实质p164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

3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40.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单选或多选)p176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相对过剩)

42.资本主义再生产一般包括几个阶段(多选)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第五章

43.垄断组织形式的本质是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4.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中国如何面对(论述)p219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加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多选)p228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自我调整,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4、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第六章

4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多选或简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

历史过程.特别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许可关系的范围内不断的调整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仍起着推动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第二,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的社会制度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提高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

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才能有吸引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才能取得

最终胜利.这显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状况必然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主观条件,更是各国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这使社会主

义在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当今时代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当代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时代.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存在矛盾和竞争,又彼此和平共处.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取代资本

主义既具有不可抵抗的历史必然性,又具有难以避免的历史长期性.这是符合一切新事物战胜取代旧事物的共同规律.

47.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四个放弃、多选)P251

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8.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简答或多选)P268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七章

4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多选)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0.共产主义社会中哪三大差别归于消失(多选)p280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1.必然和自由(单选或多选)p282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5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单选或多选)p290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3.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p2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为了自身的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EP[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ABD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 ) 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 B.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D.物质范畴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答案】BCD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在(ABC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ACD2.ABCD3.CD4.AB5.ABD6.ACD7.ABCD8.ABCD 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E.生产力高度发达 8.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有(ACDE)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第七章练习题 二、单选题 9.地理环境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D, 10.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正确答案:D,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C.认识是物质到思想的过程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A 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 B、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对立 6、世界观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得 B A对于自然现象得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得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得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得具体瞧法 7、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对立 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得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得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 D关于人得本质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得依据就是 C A 主张一元论还就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就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得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得不同回答 10、物质与意识得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绝对得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就是相对得了,这个范围就是指 A A、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与意识就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与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与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得关系更密切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得定义就是通过: A A、物质与意识得关系界定得 B、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界定得 C、主体与客体得关系界定得 D、一般与个别得关系界定得 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得根本对立在于 D A、对世界构成形式得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得不同回答 C、对世界就是否可知得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问题得不同回答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得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4、哲学上两大对立得基本派别就是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与二元论 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得依据就是C A 主张一元论还就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就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得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得不同回答 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得主要错误就是C A 认为世界就是不可认识得 B 主张物质与意识都就是世界得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得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得能动作用 17、“我思故我在”就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8、“在我们得视野之外,存在完全就是一悬而未决得问题”,这一观点就是 D A、唯物主义得观点 B、唯心主义得观点 C、可知论得观点 D、不可知论得观点 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D 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与自然科学得长期得艰巨得发展来证明 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得意识而存在得物质世界就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得前提与基础 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得事物作为观察与处理问题得根本出发点 D、唯物主义就就是立足于人得感官之欲得逐利活动 20、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得根本要求就是C A承认世界就是多样得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得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得二元论 21、世界上惟一不变得就是变化。这一论断得含义就是 D A 变就是世界得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与不变就是绝对对立得 D变就是绝对得,不变就是相对得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就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就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与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瞧成敌我之间的对抗与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同一性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1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也称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2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三、原理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3、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如何理解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其一,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其二,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其三,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个性上的更新; 其四,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5.简述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其作用是: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矛盾性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内涵、两者的关系,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 B. 斯密、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开卷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2.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A )。 A.阶级属性讲 B.研究的对象讲 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C )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即他的( C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他的( B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无产阶级专政 D.大同世界 1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 B ) A.历史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B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自然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ABD )。 A.经济社会根源 B.思想渊源 C.客观精神的原因 D 实践基础. 3.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AC )。 A.唯物史观 B.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中国儒家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做到:(BCD )。 A.用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历史的具体客观而非机械的一知半解的和断章取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已经过去,对现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4.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5.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盲目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8.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9.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马原考试复习题 (附问题详解)

☆ ☆ 密 封 线 不 要 答 题 ☆ ☆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唯物史观 D 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容 B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 .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C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