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二章练习

《老子》二章练习

《老子》二章练习
《老子》二章练习

十五《老子》二章

随堂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

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人者智,。

④人者有力,。

⑤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鱼()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其贤而辟之.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 君不知故.人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4.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5.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三、写作

题目: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二课时随堂训练

一、1、(1)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③自知者明。④自强者

强。

⑤强行者有志。

二、(一)

1、答: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

2、答: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答:我们要抛弃贪婪和私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5、答:相对相生的观点。

6、答:(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抵;……(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

7、答:无为而无不为。

8、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

1.(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

2.C

3.(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4.“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5.甲:作诗要反复修改。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三)

1. ( l )推举,选拔( 2 )了解(3 )全(4 )即使

2. A

3. ( l )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字来送给杨震。

( 2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4.示例:因为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如包拯等。

5.示例:从他们的拒不受贿的言行,感受到他们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或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四)、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 A

3. 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 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三、作文略

《老子·二章》注释、分析

《老子》二章 老子《老子》,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天长地久⑩。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作品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⑩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作品分析】 本文选自《老子》,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坚持你们的梦想,迎接超越自己创造新我的挑战,只有超越自我,你才能发掘你自己;关心那些你本不必操心的事情;投身于这是世界,使你说的话变得有价值,有影响力。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二章练习题 1 文学常识填空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老子,姓,名,字,是我国时期的思想家, 创始人,他所写的《》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2、《老子》又称《》、《》,是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二、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1.有无相生( ) 2..难以相成( ) 3.长短相形( ) 4.高下相倾( ) 5.万物作焉 而不辞( ) 6.生而不有( ) 7.为而不恃( ) 8.成功不居( ) 9.知人者智( ) 10.强 行者有志( ) 11.自胜者强( ) 12.死而不亡者寿( ) 三、理解性默写: (,)作者在开头阐述美丑善恶对立关系的语句: (,) 文中表明圣人品格能力超 过常人的句子是: (,)文中最能表达老子虚心忘物,忘句妄相,不见有为之迹,不 应教化之名,以道德高于天下的句子: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己知彼意思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中阐述胜人胜己之意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足常乐之意的句子: (,)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之意的句子: (,)诗人臧克家在,有 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知人者智> 中与此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四、阅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答相应问题。 1.共列举了哪些对常见的矛盾,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规律, 六对: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 说明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从而说明了对立统一是普遍 的规律。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答:治国应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实行“无为而治”。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 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 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启示) Give full play to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er and instructor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s role in developing the economy, strengthening distance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Full Xiang levels party (total) Branch 答:我们要抛弃贪婪和私欲,不居功自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答:相对相生的观点。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 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抵;……(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答: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道理,(无为而无不为)。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老子的玄学六问

老子的玄学六问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六个疑问不是一般的问题,包涵了天地人三才关系中的绝学。“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涉及到了修身、养气、专心、仁爱、治国、天地等诸多学问和实修的内容。可以堪称为,玄学六问。第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这里涉及到对中医理论的知识。看似简单,真实理解透彻实乃不易。营表示营卫。“营”涉及血液养分属阴,“卫”涉及元气功能属阳;魄表示魂魄,魂属阳,在白天指精神活动,夜间就睡梦中的活动,叫作的“灵魂”。魂上通于灵,灵达于神,则是更上一层的系统。魂魄相依以为命,魄属阴,代表物质生命的功能,七魄与七脉轮物质功能相联系,魄散,就意味着随着肉体的死亡,魄也会随之消散。营魄在人体内,各自分离,各自为政,又随时合作;人的思想纷烦,情感嚣

动,使魂灵散乱不堪。以上是人的常态。营魄抱一:指人体内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多种功能浑然一体。“营魄抱一”前面加个载字就很妙,厚德载物,人能有这个身体就是厚德得福报。这里形容人得身体如运动的车子,也如一部会老化的机器。能无离乎?如果能营魄抱一,使之永不分离,便有了长生的希望了。当然老子只是在提示你,并未这样说。营魄抱一表达着生命功能的机要,丹道练气养神的用词很多,神是能思虑的主体,气是活力的源泉。道家典籍中把神譬喻成龙、成汞,把气譬喻成虎、成铅,故有龙虎相交,铅汞相合之说。种种妙譬,无非“营魄抱一”而已。谁能做到长久的营魄抱一,红颜鹤发,延年益寿不成问题。这个“营魄抱一”也是西方炼金术的术士们几千年一直在寻找的青春之泉的 秘方,他们却错误的妄想在外界寻找,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青春的奥义来源于人体内部的世界,而人体内部的世界,绝不是不开化的西方人认为的解剖学内部世界。中国人的内观内达的修养,来自于与道合一,天人合一的领悟。即“内部的世界”,联系贯穿于整个宇宙与人体连接的奥秘。第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能使形与气调和到一种如婴儿般的状态吗?心气既然不能专一,想要使它化刚为柔,以柔克刚,更所难能。太极拳以武体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道家练精、练气、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云南方言

①曾经有一段相当板扎呢爱情摆的我前面,我就某克理皮,等到打失的才觉的相当闷灶,杂个会呢个鬼火,如果有机会再来一么我一定会对那个姑娘说:?老子爱你!?硬是要加个时间在前面呢话么干脆就来个一万年。 ②在哪个冷眯日眼呢冬天,我们抖鳞阔站呢站在脏巴拉施呢滇池边,我被你跟楞半倒呢外表吸引,特别是你曹逼十奈呢声音,从此每天想的都是憨眯日眼呢你! ③一老倌到某汽车销售中心,只见他掏出2000元人民币往桌子上一拍:?挨我整辆桑塔那?,营业员大惊:?你家呢钱不够啊?,老倌不解:?外面不是写的‘桑塔那,2000’噻??营业员:?哦.么您出门往右拐,那家公司呢奔驰才600~~!? ④屎壳郎与蚊子谈恋爱,郎:你喃样职业?蚊:护士,打针儿呢,你来?屎壳郎笑道:缘分啊,同行,我在中药局里首捏药丸. ⑤女友:?你咯喜欢我?? 老臭虫:?嗯。? 女友:?我长呢很漂亮,咯是?? 老臭虫:?嗯。? 女友:?你觉得我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我的容貌像盛开的樱花,比世界小姐美丽得多,咯是?? 老臭虫:?嗯。?

女友:?买,你太会讲话啦,我太高兴啦!? ⑥云南人脖子嗓子不分,某生到北方上学,喉咙发炎,去校医室:医生,我脖子疼. 医生围他脖子找了一圈,告诉他:你的脖子很好,不行就去医院照片. ⑦布什:?布莱尔噶,这事情么有小点难整。都打了好几天了,萨达姆那憨杂种是哪样事情都某得,你们再派一小点兵,噶要得??布莱尔:?买买撒撒,你是整哪样?我们支点人本来就米渣几个,能整呢早就整喽,再派么该挨推长坡呢克了!? 布什:?有病呢也可以呢,整杆枪发给他们,拼命呢冲塞? 布莱尔:?拼命冲?那他们打自己呢人噶咋个整?? 布什:?打球呢么,反正病人不去伊拉克那点误伤呢也不少。实话挨你讲,我们队伍里手就有不少长坡呢!? 布莱尔:?买买,我说咋个你呢导弹老是挨我头上砸,原来是致份啊,简直是鬼火绿!? ⑧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游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拿两只烤鸭来甩甩!?等了一会,他们只见哪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不急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什么还不上他们的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一只烤鸭来甩甩吗?? ⑨客轮驶过荒岛,远远看到一个满脸胡须的人一面狂叫,一面拼命的

老子二章练习

十五《老子》二章 随堂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 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人者智,。 ④人者有力,。 ⑤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心爱心专心 1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用心爱心专心 2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教案长春版20201205168

《知人者智》 其人生态度也并不像后人理解那样消极。老子主张事物总分成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双方总是相互依存,相比较而显现,并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其策略是使自己处于柔弱、谦下地位,利用矛盾转化规律,由弱胜强,由不争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 了解老子其人和 《老子》其文,理解把握文中的一些词语,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热爱生活,加强自身修养。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

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上善若水 1.温故知新,背诵自己喜欢的章节(知其形) (1)配《高山流水》音乐,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章节。 (2)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3)纠正背诵过程中的错误并适时指导诵读。 2.出示学习内容《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读其声) (1)老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所配音乐:《渔舟唱晚》)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3.结合书中注解,理解文义。(懂其意,晓其理) (1)渗透学法:抓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章节意思。 (2)小组合作,翻译文义,全班交流。 (3)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畅谈自己领悟的道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 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 斯(sī)不(bù)善(shàn)已(yǐ).故(gù) 有(yǒu)无(wú)相(xiāng)生(shēng),难(nán)易(yì)相(xiā

ng)成(chéng), 长(cháng)短(duǎn)相(xiāng)形(xíng),高(gāo)下(xià)相(xiāng)倾(qīng),音(yīn)声(shēng)相(xiāng)和(hè),前(qián)後(hòu)相(xiāng)随(suí).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处(chù)无(wú)为(wéi)之(zhī)事(shì), 行(xíng)不(bù)言(yán)之(zhī)教(jiào), 万(wàn)物(wù)作(zuò)焉(yān)而(ér)不(bù)辞(cí),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功(gōng)成(chéng)而(ér)弗(fú)居(jū). 夫(fū)惟(wéi)弗(fú)居(jū),是(shì)以(yǐ)不(bù)去(qù).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

老子的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 这个孝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最不陌生的道德了。尊重老人,尊老,爱老,这个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道德,最普遍的道德。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地区,不管是什么职业,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们共同认同这个道德。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了,很早很早人们就崇尚这个道德。 这个孝在卜辞里,在最原始的文字在卜辞里,它的形状像什么呢?像一棵树。树上头枝繁叶茂,上头有枝叶,地下有根,你这个枝叶不管多少复杂,多少繁多,但是你都根源于一个根。你的生命力在根,你都来源于这个根。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最大的老,最大的祖先,当然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炎帝有黄帝,炎黄子孙嘛。 所以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就最重要的道德。孔子本人是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孔子的《论语》里头,孝字出现了17次,据说北宋王朝,宋太祖他在夺取天下以后,他声称要以孝治天下。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赵普说过这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说和宋太祖说的以孝治天下是一致的。为什么呢?《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其中有15次在前10章。所以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来到宋太宗继位以后,赵普后来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人们去翻他的匣子据说翻开一看,传说就是一部《论语》。而且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孝的道德非常重要。孔子有一个学生叫有若。有若曾经讲到了孝,那么有若讲孝,有若论孝,应该说反映的就孔子的思想。应该属于孔子思想的组成部分。他把孝摆在非常高的地位,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若说什么呢?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就是这个人在家里头,如果能够做到孝顺父母,悌爱兄长,既孝又悌,和家里人和和睦睦,特别是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在外面就不会当判臣,不会犯上。就是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因为他在家里当孝子,培养了非常好的道德,他在外头,他也会忠实履行自己臣子的职责。好好地尽心尽力,为国家做事情。 接着有若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为之有也。这个人平常不犯上,对上面都很尊敬,坚守自己的职责,服从上面的调遣,服从上面的命令,这样的人不会作乱。然后有若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治理国家,先抓住根本。抓住根本,就符合道,抓住根本就不会偏离道。最后有若说,孝悌仁之本欤,说你要做到仁爱,仁爱就是根本,整个国家的治理,要充满着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孝悌就是仁爱的根本。说你抓仁爱,让人们有仁爱精神,培养人们的仁爱精神,得从根本上培养。 什么是根本呢?什么是大本呢?孝和悌。当然之中指孝,孝顺父母,悌爱兄长,主要是孝。孝悌是根本,先从这个道德来培养。我们平常老说,要对人们进行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教育,树立道德,树立这个道德,树立那个道理,树立远大的道理。树立最美好的道理,但是你说这些东西,说得大,这些大的道理,这些长远的道理,美好的道理,要通过一些具体的道理来实现。而且你培养的时候,要从一些具体的道理,来开始培养。就像我们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再做多么伟大的事业,你也得先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开始。 这么美好的道理,伟大的道理,仁爱的精神,从哪个道理来具体开始培养呢?就是孝。从它来开始培养。所以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一般认为,孝只是对老人孝顺,却不会想到,孝对于个人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其实很有道理。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也正是因为是孝子在家能尽孝,在外还会尽忠。 而通过前几天的讲述,我们也认识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尽孝和讲仁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为了说明孝的重要性,我们来把孝和其他一些道德连接起来,我们来进行探讨。首先第一,我们把孝和仁连接起来。仁这个道理在孔子的思想是最高的道理。最高最高的道理。仁什么?仁爱爱人,就是爱,就是内在的真诚的爱的情感。那么孔子说这个道德是非常非常难以做到的。我们很不容易做到。孔子有一个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死了以后,孔子非常非常痛苦。痛哭。说天葬予,天葬予,就好像天要抛弃我,天要抛弃我,颜回这个学生死去以后,给孔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但是像颜回这样好的学生,像颜回这样有道理的人,孔子说什么?说颜回也顶多能够连续三个月不违反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 《像山那样思考》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教学设计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教学设计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课文内容,通过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 形成理解课文内容后的个性表达。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导入。老师刚才背诵的内容即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关于老子的传说和小故事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一起交流。例如:据传老子无父,因其母李氏,在李树下摘食一李果而怀孕,故姓李;又因其耳大垂肩,故叫“李耳”;又因其母怀孕时间长达九九八十一年,生下来即有满头白发,故又叫“老子”。老了出生后聪慧过人,博学多识,曾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老子道行很深,曾令孔子仰之。据说孔子在拜访他以后对自己的学生这样说道:“鸟,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我知道它们善飞;兽,我知道它们善跑;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可是天上的龙,我不知道它们的形状,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飞翔的。今天,我看到了老子,就好像看到了龙一样啊~” 又如:老子的《道德经》是在函谷关完成的,春秋末年,老子辞官隐退西游。一天,函谷关令尹喜,见到紫气从东而来,便知是祥瑞之兆,预计有圣人过关。不久,果见老子骑青牛而至,尹喜早知老子大名,遂诚恳地挽留老子,并敬请赐文纪念,于是老子留下来,一展平生所学,仅用五千字写成了八十一章奇文,这就是上至高天,下至大地,中至人律的《道德经》。如今函谷关太初宫正殿传说就是当年老子著书的地方,正门高书“青书西去,紫气东来”。(教师要对学生的介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在互相交流传说及小故事中了解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 二、默读初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默读文章,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做课文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同时记下词句理解方面的疑问。 3.教师将课文工整地默写在黑板上。 三、交流解疑。 1.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章。 2.小组内交流对这一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解决疑问。 3.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4.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为同学们讲解本组负责的课文内容,要求先朗读、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再领读、后讲解。

老子名言人生感悟

老子名言人生感悟 老子的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0.居善地,心善渊,和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2.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和之争。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