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Zero Defects)管理,由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美国质量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

目录

1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简介

2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原理

2.1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

2.2 克劳斯比质量免费理论

3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核心

4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4.1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4.2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4.3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4.4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

5 零缺陷管理与MQM、精益生产方式JIT、ISO9000之间的关系

6 零缺陷管理在中国

7 零缺陷管理案例分析[1]

8 相关条目

9 参考文献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简介

菲利浦·克劳士比在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Zero Defects)"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克劳士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 is free)。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美国许多公司常耗用了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因此,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Do it right at first time),亦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作业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只有这样,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可以避免,这就是"质量是免费"的含义。

克劳士比还总结出质量管理的四条定理,其中定理一强调"质量是符合标准",定理三指出"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的"。他指明:狭义的产品质量只要"符合标准"即可,并不一定要追求"零故障"、"零波动"、"零缺陷"。事实上这种要求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产品精度要视情而定,否则会产生不经济的生产状态。而过程的工作质量却要求是"零缺陷"的。实际上,"零缺陷"的理念与朱兰的两元定义在质量的构成的认识上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理解"零缺陷"时,必须注意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在概念上的区别:"缺陷"属过程工作质量的范畴;而产品质量不仅是由质量特性体现的、而且也是通过过程工作质量形成的。所以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为六西格玛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六西格玛管理的对象是过程的"工作质量"。因此,对过程要设计、调整、优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使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能不能实现工作中的"零缺陷"目标,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态度问题。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原理

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原理主要有: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零缺陷管理完整性定理、克劳士比的“开车理论”、克劳士比质量成本曲线、克劳士比质量免费原理、零缺陷管理质量战略图、零缺陷管理的杠杆原理、零缺陷管理的精灵原理等。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

在零缺陷管理中,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克劳斯比质量免费理论

克劳士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过去质量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美国许多公司常常耗用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核心

零缺陷管理的核心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包含了三个层次: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就是开车,首先控制系统必须是好的。要确保开车过程顺畅,还必须有良好的交通规则的支持,也就是保证体系必不可少。

控制系统做得再好、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通过的认证再多,但如果没有人执行,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必须确保质量经理确实是在“开车”,而并不仅仅是编制一些文件。

图1:零缺陷管理的三要素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预防产生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

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零缺陷管理作为一种心态:事情第一次就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非常重视预防;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金钱),而不是指数

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指数是一种把不符合项用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的代价:浪费时间、人力和物资。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零缺陷管理与MQM、精益生产方式JIT、ISO9000之间的关系

底层是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是支持MQM、零缺陷管理、及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基本条件,它相当于汽车里的说明书,是指导性重要文件。

第二层是MQM(现代品质管理体系)。它是在ISO9000系列基础上,对生产型企业的品质管理进一步深化与控制,从经营的角度,创造各部门的品质控制与改善,是零缺陷的基础。

第三层"零缺陷"运动,零缺陷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产品质量要求,对于其它工作业务、供应商同时提出零缺陷工作标准,强调预防过程管理。无论是企业内部过程还是外部过程都必须符合双方同意的承诺要求;重视预防系统和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的计算分析,从而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业务质量。

顶层是精益生产方式JIT。精益生产方式JIT是更为广阔的管理,其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拉动式生产而实行资源整合全面管理,包括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减少多余的环节,推行零库存,降低采购成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提高工作质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它涉及企业内部更多细化管理,如MRPII、ERP、供应链、价值链等管理思想,是一项更深层次、更广泛、更有效、更全面的管理。

零缺陷管理在中国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零缺陷管理风行西方世界的时候,它也伴随着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悄然进入了中国。到90年代,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管理思潮与方法都纷至沓来,“零缺陷”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一些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企业家率先扛起了零缺陷管理的大旗。

荣事达企业曾在《荣事达的零缺陷管理》一书中最早提到“零缺陷管理”。但是,中国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们并不认为它对企业的质量会有多大的意义。随后,一个台湾人根据克劳士比的《质量免费》改写了一本《零缺点的质量管理》,用克劳士比的话来表达就是:“它使一些久居‘洞穴’的人们看到了透射进门里的阳光。”

1996年,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对“中国造”失去了信心。国家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质量就是企业管理的纲!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企业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企业要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先进模式。”

1998年,克劳士比学院(中国)北京克劳士比管理顾问中心宣告成立,中国的质量文化开始掀起一轮变革。青岛四方、联想、海尔等国内一些代表现代管理思想的企业先后派人到北京学习,并纷纷开始在企业中推行“零缺陷”管理。青岛四方质保部部长事后不无感触地说到:以前搞全面质量管理,后来搞ISO9000质量认证,后又搞2000版转换,但总感觉质量提高不大,现在搞“零缺陷”管理,效果很明显,不仅是生产部门,就是行政部门都在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好了。”

“零缺陷”为中国缔造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零缺陷管理案例分析[1]

案例:零缺陷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质量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人员的素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血站在加强“零缺陷”管理知识教育的同时,主要开展了下列活动,深入进行“零缺陷”管理。

(1)开展主题活动一“三找”。

具体来说,“三找”活动包含“一想、二定、三找”3个方面的工作。一想即想谁是自己的用户;-定ap定用户链、定岗位点;三找即找用户之不满,找自身之不足,找上家之不妥。通过“三找”活动,可帮助员工树立服务意识,让其了解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为不制造、不接受、不传递有缺陷的产品打下基础。

(2)开展劳动竞赛和红旗岗位、质量明星的评比活动。血站开展了多次“红旗岗位”、“质量明星”的评比活动,使优秀的一线员工脱颖而出,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

(3)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员工关心血站、参与血站管理的一个平台。通过发挥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才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

(4)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典型案例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如血站曾发生一起质量差错事件。一名采血护士同时为两名献血者采血,混淆了留样试管,将两标本的条形码编号标识交叉粘贴,导致两袋血的标本与血袋标识不符,由于血型错误原因被检验科发现,从而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事发后,质管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仔细分析,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大大提高了相应缺陷预防能力。

二、全过程的零缺陷管理

根据零缺陷管理思想及行业特点,按照1509001:2000标准及两个规范的要求,血站建立了血站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文件包括描述血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范及质量记录等。血站从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信、控”7大要素着手,确定了血站采供血活动每一过程需控制的关键点,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1)明确职责,实行岗位准入制。从站长到一线采血护士再到清洁消毒工人,各工作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

只有符合《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通过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及单位内部相应岗位培训,并能胜任工作要求的人员才能上岗。近2年血站共引进本科生6名、大专生8名,改善了人员构成,年龄、职称、岗位分布日趋合理。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血站在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血站建筑、环境改造及配置、更新仪器的同时,建立和实施了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保证血站建筑、环境、设备等符合预期使用要求。制定了血站关键物料供应清单,严格评审关键物料的生产商、供应商的资质及售后服务能力,以保证血站所用物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保证应急措施不影响血站正常工作,确保血液质量。

(3)改造工作流程,预防缺陷产生。

血站在编写体系文件过程中,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双向审视各个工作流程,查找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制定相应工作步骤以预防缺陷产生。如针对前述事例采血后留取样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工作人员建议增加核对关卡,管理层则提出每个采血护士只能同时为一名献血者采血。最后经过讨论分析决定:每接待一名献血者献血时,将其所要用的试管、条码标识、采血袋等物品放在一个小托盘中,从开始就物理隔离。既最大程度消除了隐患,又让采血护士可同时对多名献血者采集血液,提高了工作效率。

(4)密切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求。

要想做到满足顾客需求,首先必须了解并获知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顾客沟通渠道。为此,血站不断建立和拓展顾客沟通渠道,使血站与顾客问的沟通更便捷通畅。

①制定投诉处理程序,明确责任人,公布联系电话。特别是在接待献血者时,要求工作人员除献血前、中要做到“微笑、真诚、专业、细致”外,在献血后还要向献血者发放献血后须知,其中包括采血工作人员和血站办公室电话,以方便献血者随时咨询、投诉。

②定期向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其不同需求和意见。

③不定期地邀请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联谊会等,倾听各方面的声音,了解并掌握第—手质量信息。

④专人负责各方面投诉资料的归档、汇总,并每月汇报给有关领导,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纠正措施提供参考。

(5)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于分析已有偏差,预防缺陷产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缺陷分析能力,血站采用了多种质量工具来分析和预防缺陷,如过程分析和鱼刺图等。

三、成效

通过“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探索,首先,血站全体员工认识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防应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并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要求资源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其次,理解了“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要让工作具有质量,就决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如果积极预防错误的发生,顾客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再次,通过零缺陷质量文化的建设和零缺陷实践活动的开展,血站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质量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改进,各种质量工具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优化,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零缺陷”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管理过程。实施血站”零缺陷”质量管理,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的自觉性,消除或减少质量隐患,以达到根本性的质量改进,从而使血站管理进入新境地。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程序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程序包括14个步骤

1.管理层的承诺;Make it clear that management is committed to quality.

2.团队行动;Form quality improvement teams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each department.

3.设定标准;Determine where current and potential quality problem lie.

4.衡量质量成本;Evaluate the cost of quality and explain its use as a management.

5.增强质量意识;Raise the quality awareness and personal concern of all employees

6.制定纠正措施;Take actions to correct problems identified through previous steps.

7.开展零缺陷活动;Establish a committee for the zero defects programme.

8.开展员工教育;Train supervisors to actively carry out their part of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

9.开展“零缺陷日”活动;Hold a 'zero defect day' to let all employees realize that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10.设定目标;Encourage individuals to establish improvement goals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group.

11.消除产生差错的原因;Encourage employees to communicate to management the obstacle they face in attaining their improvement goals.

12.肯定成绩、奖励先进;Recognize and appreciate those who participate.

13.创建质量委员会;Establish quality councils to communicate on a regular basis

14.设立新的目标,在较高的水平上重新开始。Do it all over again to emphasize that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 never ends.

克劳士比的四大定理

克劳士比的四大定理

克劳士比的四大定理是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的关于质量管理的四条定理。克劳斯比的4条质量管理定理是他改进质量管理的4个基本概念,并旨在回答这样4个问题:

(l)什么是质量?

(2)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才能产生高质量?

(3)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执行标准?

(4)需要什么样的评估系统?

定理一是“质量合乎标准”

即“质量符合要求的标准”,这是克劳斯比对质量的界说。他认为“符合要求的标准”在各个领域都有清楚明确的定义,不会被人所误解,“我们依据这个标准去评估表现,不符合就是没有质量,所以质量问题就是合不合标准的问题”。

定理二是“以防患未然为质量管理制度”。

预防是质量管理最为需要的,而“所谓预防,是指我们事先了解行事程序而且知道如何去作”,它来自于我们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深切了解,知道哪些是必须事先防范的,并应尽可能找出每个可能发生错误的机会。这一定理认为检查、分类、评估都只是事后弥补,因而“提升质量的良方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定理三是“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强调“第一次就把事做对”。克劳斯比是这样来理解“零缺点”观念的:人们从小接受的便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观念,当他们踏入企业生活时,这样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简言之,人们有双重标准:在某些事情上,人们视缺陷为理所当然,而在另一些事情上,人们却要求绝对地完美无缺?克劳斯比进而认为:“酿成错误的因素有两种:缺乏知识和漫不经心。知识是能估量的,也能经由经验和学习而充实改进;但是,漫不经心却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唯有经由个人彻底的反省觉悟,才有可能改进。任何一个人只要决意小心谨慎、避免错误,便已向‘零缺点'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定理四是以“产品不合标准的代价”衡量质量

这里主要是认识到质量成本,尤其是“不合要求的花费成本”。所谓“不合要求的花费成本”是指所有做错事情的花费,这一花费累计起来是十分惊人的:“在制造业公司约占总营业额的20%以上,而在服务业更高达35%”。而“符合要求的花费”,包括大部分专门性的质量管理、防范措施和质量管理教育等,即为了把事情做对而化费的成本。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Crosbyism)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简介

现代卓越企业通用的管理语言:

1、世界级商务运营的卓越管理模式作为当代“伟大的管理思想家”、“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致力于“质量管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全球源于生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创造了其独有的词汇,其中“零缺陷”、“符合要求”、“预防”以及“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可靠的组织”等均出自克劳士比。包括AT&T、BP、3M、IBM、GM、GE、Xerox、Motorola等在内的“世界500强”的企业均实施了“克劳士比管理哲学”。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克劳士比商业哲学)的基本框架: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过程的再造与优化,更快、更佳、更经济地第一次就符合要求,从而创建生命系统强壮的、预防为主的可靠的组织。

克劳士比哲学思想的特点:做而论道、道而行之;授之于渔,而非鱼也。

2、“质量革命的摇篮”1979年,克劳士比创立了PCA (Philip Crosby Associates,Inc.)及克劳士比质量学院,并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把它发展成为一家在世界32个国家用16余种语言授课、世界最大的上市的质量管理与教育机构,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的“质量革命摇篮”。

3、世界级企业的“教育母版”PCAII曾帮助一些世界著名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管理学院或质量教育制度,比如,IBM、Motorola、GM、GE、Xerox等,帮助他们成为未来学习的组织。

4、未来经理人的必修课世界顶级大学的MBA教育都开设了克劳士比的商业哲学的课程,比如,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北卡商学院、耶鲁管理学院等。

5、“质量与竞争力”的标志一年一度的“克劳士比奖”享誉全球,由著名的美国竞争力协会主持,专门颁发给那些在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组织,比如,IBM、Enron、Motorola、SCI系统、可口可乐、朗讯科技、福特汽车、南方公司等。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思想表述:

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勤于思考、勤于笔耕,他写了近20本书,其中正式出版了13本书,而且全是畅销书;有些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出版发行,其中,《质量免费》一书的销量高达二三百万册。也正因为如此,2002年6月6日,美国质量协会董事会决定,专门用克劳士比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奖项(Crosby Medal ),以提携和鼓励全社会的青年才俊们努力在质量管理著作的写作方面做出成就。

克劳士比喜欢用“管理方格”这种方法评估一个组织的管理成熟度。在《质量免费》中,他曾创造了著名的“质量管理的成熟度评估方格”——他把质量管理划分为5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并用它诊断、研究和分析企业的状况,指点迷津。

如果以此为基础,我们就会发现,克劳士比在不同的管理阶段有不同的代表性作品:

《削减质量成本》:专门解析处于“不确定期”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质量管理的不同特点;

《质量免费》:克劳士比的成名之作,足以让企业因此而“觉醒”;

《质量无泪》:专门为消除进入“启蒙期”企业的困扰而提供的解决方案;

《经营有术》:把经营的“智慧”带给了企业;

《永续成功的组织》:则是当企业迈进“确定期”的时候的实践指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菲尔开始研究“领导力”和“可信赖的组织”(The Reliable Organization)。又先后出版了《领导》、《领导法则》、《完整性》、《质量省思录》、《质量再免费》和《创建可信赖的组织》等著作,使Crosbyism 更加具有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原理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基本原则:

一个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二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

三个需要:任何组织都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

四个基本原则: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准则是零缺陷;必须用质量代价(金钱)来衡量质量表现。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工作=(业务+关系)×哲学。

开车理论:一次做对“三要素”——控制系统、保证体系和运营管理。

克劳士比成本曲线:质量提高,成本降低;速度提升,成本下降。

质量免费原理:内部一致性带来成本的降低,符合客户要求则会扩大市场份额、产生溢价。

完整性原理:F=CER×CTR,即:卓越表现=(文化成熟度×效能×关系)×一次做对率。

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

精灵通则:创建可信赖的组织的基本要求——PERI:政策(P)、教育(E)、要求(R)和坚持(I)。

质量成熟度方格: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

企业健康诊断方格:昏迷状态、重病护理、加强护理、治愈和健康。

领导成熟度评估方格:议程、哲学、关系和全球化。

克氏疫苗:诚信、系统、沟通、运营和政策。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的思想核心

当代最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先生提出了“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是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

原则一: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什么是质量?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高、卓越、美丽、独特等形容词都是主观和含糊的,因此质量不分高低,也无好、差之分,而是分有、无。任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的产品、服务或过程。过低顾客不能接受.过高则浪费资源。因此质量定义达成共识十分重要。

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达成共识是成功的秘密武器。为了对质量定义达成共识,上级在对下级布置每项任务时,必须要明确要求、沟通要求,做符合要求的事。如果要求不明确则会陷于盲目,作为领导者。除明确要求外还须配置必需的资源并帮助员工符合要求。

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质量是怎样产生的?是预防,而不是检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预防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事后检验。“通过预防缺陷可以使你致富”是克劳土比的名言。同时强调,预防问题高于解决问题。检验过程是在过程结束后,缺陷已经产生,而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出。检验只能反映事情的发生,是事后把关,不能产生质量。

而预防则可防止某些缺陷发生,只有预防,才能产生质量。尽管预防要发生一些费用,但整体上仍是较便宜的经营之道。

原则三: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什么是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仅仅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

“零缺陷”和“差不多就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零缺陷“。“零缺陷”是质量管理的又一次革命。“零缺陷”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心态,是质量工作的决心,即决不向不符合妥协的精神。要求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克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传统陋习。

原则四:质量是以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而不是指数。

怎样衡量质量呢?衡量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货币现值),而不是指数(比例或数量)。克劳士比先生提出了与传统的质量专业人员所持的质量成本”不同的概念——“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他认为,“成本”似乎是理所当然应该支出的。用“成本”会麻痹管理者的头脑,而“代价”则不同。因为不符合要求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克劳士比提出任何工作都是一个过程,过程是一连串活动的结果。对每一项工作都可运用“过程模式作业表”进行分析,采取消除不符合之处和改进质量的五个步骤。通过这一过程实现PDCA的循环。

质量就是诚信,说到做到,讲究质量信誉就是企业质量文化。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整体即:质量就是符合要求,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预防产生质量,必须以“零缺陷”作为工作标准去实现顾客满意,这就是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工作哲学。必须以零缺陷”为核心,向“零缺陷”挑战,以各岗位的“零缺陷”实现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零缺陷”,通过自上而下,分阶段按步骤、不同层次的培训,比较系统地学习。克劳士比对于“质量和质量管理” 的认识一下子拨开了萦绕在我们头顶上的云雾,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克劳士比管理哲学与克劳士比的历史地位

对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的评价,一直都存在着两种声音:质量控制理论与统计学派的不解与不屑之音、商界和管理实践派的拥戴与呼唤之声。这一点都不奇怪,正如福布斯集团主席把它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一次伟大的跨跃”,我更愿把它比作“亚历山大之剑”——当人们热衷于用“传统的智慧”争论“针尖上到底能站几个天使”的时候,克劳士比却当头棒喝:天使本来就不应该站在针尖上;当人们在冥思苦想“第3次做对与第5次做对谁更经济”的时候,克劳士比却快刀斩乱麻:第一次做对是最便宜的。因此,菲尔所掀起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质量革命”浪潮,深具颠覆性的力量。

20世纪还有一颗奇葩,那就是充满“追求卓越”的激情的汤姆·彼得斯。他同样掀起了一场戏方世界的“管理革命”,因此,他说“他是崇拜克劳士比的”也就毫不奇怪。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先后扮演着“传统偶像杀手”的角色,自然惺惺相惜。汤姆曾经引用理查·斯考特的理论演化方格来描述管理理论的变迁。

阶段I:休哈特博士的“统计质量控制”(SQC);抽样技术;

阶段II: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理论和“质量三步曲”;石川馨的“七个工具”;

阶段III:戴明博士的“十四要点”及深刻知识体系;费根堡姆博士的“全面质量控制”(TQC );田口博士的“质量工程”;阶段IV:“完整性”的克劳士比;“追求卓越”的彼得斯。

零缺陷管理法

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零缺陷(Zero Defects,ZD)、无缺点、缺点预防、零缺陷品质管理

什么是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概念的产生: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斯比(Crosbyism)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里塔公司(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的奥兰多事业部,又称零缺点。1962 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了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管理简称ZD。亦称“缺点预防”,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为指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从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在美国,许多公司常将相当于总营业领的15%到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浪费的原因是质量低劣。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 零"。其具体要求是:

①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道环节传送有缺陷的决策、信息、物资、技术或零部件,企业不得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②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按规定程序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

③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

④在全部要素管理中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是管理者,以零缺陷的主体行为保证产品、工作和企业经营的零缺陷;

⑤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根据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管理系统对市场和企业发展有最佳的适应性和最优的应变性。

零缺陷的工作标准

克劳斯比在担任项目经理的过程中发现,人们总是遵循传统的智慧,按照可接受质量体系的标准来做事情零缺陷。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都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来分配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他认识到: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按大家都同意的要求去做。如果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就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菲利浦·克劳斯比与“零缺陷”

全世界公认的“零缺陷之父”—克劳斯比原来只是个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获得一份有保障的工作以维持生活所需,克劳斯比乘着美国制造业兴起的浪潮,找到了一份质检员的工作。由于他具有医学背景,因此能够从医学的角度看待质量检验这项工作,他发现,质检员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死后验尸”,并不能提高质量。在医生看来:只有加强预防,才能够避免病人得病。

克劳斯比结婚后,转到一家著名的阿尔伯特男士专卖店当了一名兼职员工。在此期间,克劳斯比抓住了现代管理的核心:应用客户化的思维。只有应用客户化的思维,了解客户的需要,才能够让客户回头。

后来,克劳斯比先生来到了著名的马丁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他发现,大家做件事情的时候都不愿意第一次就做对,总是要修修补补。例如,公司在制作招标书的时候,总是会制定一个返工期。因为按照可接受的质量体系的比例,总是有一些工作需要返工。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迟到五分钟不算迟到。很多公司有这样的制度:一个人一个月的病假不能超过三天,甚至规定有1%的死伤率。也就是说死伤几个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出现这种荒谬现象的原因是,大家逐渐接受了“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的思想。克劳斯比意识到:事情需要第一次就做对,决不允许有错误,避免个人与机构之间的双重标准。这就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态。

由于个人在机构中的地位太低,没有高层的支持就无法打破双重标准。为此,克劳斯比退出了公司,进入了国际电报电话(ICQ)公司的高层,担任质量副总裁。到了高层之后,克劳斯比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控制、什么叫管理。

因此,零缺陷概念的产生得益于预防概念的采用,得益于一种客户化的思维,得益于过程的概念,得益于企业家创新、勇于止境的精神和勇于向现实挑战的勇气,得益于高层的战略思维。没有零缺陷的精神与思维,绝不可能有质量管理。1963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将克劳斯彼得零缺陷概念全部推广到GE、波音,以及日本的NEC等公司。这样,零缺陷的概念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推广,美国在1988年设立了克劳斯比质量奖,1992年设立的欧洲质量奖的核心框架体制亦是克劳斯比质量奖。

1952年,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来临,克劳斯比先生放弃了医生职业,在一家制造业工厂中找到了一份质检员的工作。从一无所知开始,克劳斯比先生虚心地向同事们学习可靠性、抽样等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克劳斯比先生越来越发现:大家所做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质量管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随着工作经历的不断增加,克劳斯比先生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逐步提出了零缺陷管理的基本思想。

1.医生的视角:预防产生质量

从医生的角度观察,克劳斯比先生认为:制造业的组织方向走错了,对产品质量进行分门别类并不能提高质量。他把源于医学的概念引入到了制造业:检验并不能产生质量,只有预防才能产生质量。这一观点正是后来的克劳斯比质量原则之一。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此时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能够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2.店员的感悟:要用客户化的思维

克劳斯比在做普通店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解客户需求对提高销售量的重要性。质量好的定义并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只有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才会有长久的信任,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因此,客户化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3.项目的实践: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克劳斯比在担任项目经理的过程中发现,人们总是遵循传统的智慧,按照可接受质量体系(AQL)的标准来做事情。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都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来分配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浪费。

他认识到: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按大家都同意的要求去做。如果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就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树立零缺陷管理的理念

追求质量已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就能预防不良品的产生,使工作发挥高效生产力而且充满乐趣,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

要树立零缺点的理念,必需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下三种观念:

①人们难免犯错误的“难免论”。一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所以对于工作中的缺点和出现不合格品持容忍态度,不少企业还设立事故率、次品率等,纵容人们的这种观念。零缺点管理向这种传统观念发出挑战,它抛弃“难免论”,认为人都有一种“求全”的基本欲望.希望不犯错误,把工作搞好。

②每一个员工都是主角的观念。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是主角,他们决定着工作标准和内容,员工只能照章办事。零缺点管理要求把每一个员工却当作主角,认为只有全体员工都求握了零缺点的思想,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才会有真正的零缺点运动,管理者则是帮助并赋予他们正确的工作动机。

③强调心理建设的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侧重于技术处理,赋予员工以正确的工作方法。零缺点管理则不同,它侧重于心理建设,赋予员工以无误地进行工作的动机,认为做工作的人具有复杂心理,如果没有无误地进行工作的愿望,工作方法再好,也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得完美元缺。

零缺陷管理的实施步骤

把零缺点管理的哲学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建议,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实施零缺陷管理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⑴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等。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亲自参加,表明决心,做出表率;要任命相应的领导人.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教育和训练员工。

⑵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确定零缺陷小组(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注意心理影响。

⑶进行绩效评价。小组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由小组自己评议,为此应明确小组的职责与权限。

⑷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直接工作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原因,如设备、工具、图纸等问题,可向组长指出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也可附上与此有关的改进方案。组长要同提案人一起进行研究和处理。

⑸建立表彰制度。无缺点管理不是斥责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不是指出人们有多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向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就增强了职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进行“超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一种既昂贵又不切实际的做法,必须用超乎寻常的检查水准才能维持它。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零缺点通过向员工揭示管理阶层的期望,使领导者的心愿一清二楚地表达出来,员工再按照主管们的心愿去做事,从而达到改进质量的目的。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实施零缺点计划后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每花费1 美元,可降低成本170美元。日本电气股份公司由于开展无缺点运动,仅1965年5月至12月间,成本就降低了1亿日元以上,而直接用于零缺点运动的费用为60万日元,表扬费用120万日元.两项合计仅180万日元。开展零缺点运动的效益还表现在:提高产品的可取性,减少废次品和返修、检验等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无误地进行工作的动机;保证交货日期,增强用户信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等。

零缺陷管理 个操作法

零缺陷管理36个操作法 一个中小型企业如何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凭什么参予这种竞争! 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怎样才能生存和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中国企业如何学习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这是一个普遍而严肃的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们公司成立5年,头三年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主要是技术引进和消化,管理上尝试过引入ISO9000体系、5S管理及自己的一套“三无四零”的做法,虽然有成效,但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做得不彻底,缺少内在的逻辑力量。 两年前,我们学习了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哲学,马上为它深刻有效的管理思想所吸引,零缺陷抓住了企业管理最核心的东西——人和人的心智。她以科学的哲学理论为根基,把市场经济准则引入质量管理,吸收了经济学的思想,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土壤,以全面管理变革为推动力,从改变心智入手去实现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它是当代最新颖最实用的质量文化。 我们学习推行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没有请顾问咨询,是在总经理参加了一次培训后完全靠自己的内部的力量组织推行的,走一步总结一段,再往前走。当然克劳士比(北京)学院杨钢老师在两年里给予了不少宝贵的支持。 两年来,通过零缺陷的熏陶,员工心智发生了很大变化,几乎达到了言必称零缺陷的程度,多数人自觉地用零缺陷理论指导自己做人做事,公司销售业绩翻了一番,良品率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税后纯利润年增长了8%,成为如飞利浦、SONY、三星、日本光王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同时我们的成绩也赢得政府部门的肯定,分别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海关A级企业。 我们是怎样学习和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呢? 怎样把国外先进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并能取得成效,存在三个误区:把先进的理念当作灵丹妙药,以为只要学了,就能管用。 依赖顾问或咨询公司,靠别人帮助自己改变。 只注重学形式,而不注重领会精神。 我们在学习克劳士比理论中: 首先明确定位,找准接口;然后由内到外,实施全面变革;进而将零缺陷四项原则作指导进行过程优化,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完善系统,效能整合。为巩固和发展零缺陷的成果,还必须进行文化铺垫,打牢根基。在这五个方面,我们摸索出了36个推行零缺陷的操作法,这样做,好处是明显的: 工作虽然艰苦细致,但成效显着持续。 投入精神成本大,投入经济成本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拿钱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买不来这一套能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文化。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简述一下36操作法 一、明确定位,找准接口:整体上先从战略上接,人员上先从领导上接,内容上先从文化上接,基础上要从双轨上接,步骤上要从实效上接,方向上从具体目标上接,结构上要从整合上接,口径上要从变革上接。 1、战略推进:质量是从自己手中获利的最好机会,它就在我们员工心中和手里。与其与竞争对手搏杀争取1%的利润,不如推行零缺陷把从自己手缝中漏掉的金钱捡回来。

应用零缺陷管理

应用零缺陷管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应用“零缺陷”管理日前,油建公司通过竞标承揽了西气东输至陕京二线联络管道冀宁管道工程4B标段口径711毫米56.7公里施工任务,途经水网、河流、沟渠穿越153处,施工难度很大。该工程是全国第一条数字化管道工程,面对技术工艺新、质量要求高、安全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尝试“零缺陷”管理模式,从教育引导入手,按照内在要求,狠抓“关键”,取得较好的成效,实现了管理高标准、施工高质量、项目高效益的预期目标。狠抓关键因素,打牢管理根基传统的工程质量管理是重检查、重处罚、重整改,是一种“死后验尸”的事后控制管理模式。“零缺陷”管理所强调的是正确的事情第一次做对、每次做对,坚持以人为本,从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开始改变人的行为习惯,达到改进质量的目的,工作重心在预防上。我们结合项目施工实际,剖析以往工程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对照“零缺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全体参建员工中牢固树立“第一次做对”的全新管理观念。与此相配套,围绕“三大因素”,搭建“零缺陷”管理的平台。重构项目质量控制机构。实施“零缺陷”管理的第一个因素—质量控制。按照第一次做对、每次做对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就质量抓质量的质量控制机构,项目部组建了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临时党组织书记任副组长,包括项目质量工程师、质量检验员、员工岗位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人员在内的质量控制机构,形成从思想教育、技术服务到实际操作多层面立体的质量控制机制,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零缺陷”管理的开展。建立项目质量保证系统。实施“零缺陷”管理的第二个因素—质量保证。按照程序化管理的要求,使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操作者按照文件执行,规范质量行为,项目部编制了《项目管理办法》《施工组织

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管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的起源: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从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

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预防产生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 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 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 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精华资料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

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 零缺陷管理的起源: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从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预防产生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零缺陷管理作为一种心态:事情第一次就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非常重视预防;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金钱),而不是指数 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指数是一种把不符合项用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的代价:浪费时间、人力和物资。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零缺陷管理法

零缺陷管理法 ) (重定向自) 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零缺陷(Zero Defects,ZD )、无缺点、缺点预防、零缺陷品质管理 马] 什么是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概念的产生: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Crosbyism) 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的奥兰多事业部,又称零缺点。1962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了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管理简称Z0亦称“缺点预防”,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为指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从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活动。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

简述了零缺陷管理思想中的质量管理四项原则

简述了零缺陷管理思想中的质量管理四项原则,从标准化角度解读这些原则的过程中,看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被誉为“零缺陷之父”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士比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了“零缺陷”概念,之后零缺陷管理思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马丁·马瑞埃塔公司实施。一年后该公司的产品不良率减少了54% ,第二年再次减少了25% ,共节约费用165万美元。1963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施“零缺陷”管理实践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64 年,克劳士比也因创立“零缺陷”管理思想获得了美国国防部奖章,同年美国国防部把“零缺陷”管理正式列人国防管理制度,要求军工企业要采纳这种管理思想。零缺陷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改变人们做事的态度,引导人们第一次把事做对。培育零缺陷管理思想有以下四项原则:(1)质量就是符合要求;(2)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3)工作标准是零缺陷;(4)用金钱来衡量质量。下面从标准化角度对这四项原则略谈些粗浅认识。 1 零缺陷管理四项原则与标准化之关系 1 . 1 什么是质量?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 通常我们用好、卓越、美丽、优秀等词语描述质量,克劳士比说这些描述都是主观的、模糊的。定义质量为符合要求,就是要阻止质量管理活动中依靠意见或经验或者是谁权威谁说了算的推委扯皮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此处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标准,但该标准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顾客(包括内部顾客)为导向、顾客需求为前提的,是反映顾客需求之标准。定义质量符合标准,从而使质量涵义清楚明确,避免对质量误解而产生无休止的争议。用标准解释质量、用标准评估质量,不符合标准就没有质量,因此质量问题就转化为标准问题或者标准化问题。站在产品使用者的角度来说,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M·朱兰博士提出的“适用性”质量观也非常流行。也有学者认为,适用性是现代质量观念的核心;但有人对适用性质量观提出质疑。事实上,朱兰博士在《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中已明确指出:“适用性”这一短语虽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对广大用户来说也最容易理解,但是对于那些面临着选择行动路线的企业主管们而言,这个短语不能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完整含义。为此,朱兰博士在该手册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质量管理的世界中,有关关键术语的定义仍明显缺乏标准化。但是,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对这些关键术语和短语的定义进行标准化来减少内部的混乱。”总之在一定程度上说,标准是质量管理活动交流的语言基础,标准化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工具。下面用两个案例说明。 (1)合同质量不清楚产生的后果。国内某公司曾与德国一家厂商签订了一笔交易很大的链条出口贸易合同。由于对“质量”要求在合同上规定的比较模糊,只写明“按1S0 606标准制造,按DIN 8187标准验收”。而1S0 606标准和DIN 8187标准基本上是一个形式尺寸标准,而非产品技术性能的质量标准。如对链节的连接牢固度(铆头和松动力矩)、零件硬度、灵活性、扭曲量等均未作出规定。国内出口企业是按照达到国内标准而又符合1S0 606的要求制造的,而在港口验收后对方又接二连三的提出索赔。德国人的依据是其工厂的9条检验标准及顾客的退货,其中因链条过度扭曲而退货的事例最为突出。而按我国的标准控制并不控制链条扭曲,遭索赔的生产厂家质量管理较严格,在国内还获得过国家质量奖励,但在德国由于扭曲过大而不能正常使用,顾客频频退货。笔者认为,尽管德国厂家以质量卓越而出众,而且国内生产厂家质量管理较严格,但在质量合同中,由于对“质量”要求未明确表达而产生了频频退货或索赔现象。 (2)食品质量问题实质是标准化问题。众所周知,2007年中国出口的食品“质量问题”被境外一些媒体夸大炒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发生的中国产品遭遇信任危机事件,是一次很平常的国际贸易摩擦。至于有的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食品在美国引起恐慌,我认为纯属媒体在炒作,这是不负责任的报道。客观地讲,美国是农业大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在美国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至于中国个别食品或产品如果真的出现质量问题,也是正常的。中国大质

零缺陷管理方案

零缺陷管理方案 一、零缺陷管理整体运作方略: 1 、高层决策结构优化,大力支持推行零缺陷 投资人XXX先生实力雄厚,具有实业家的胸怀和远见,全力支持推行零缺陷;副董事长兼总经理XXX 先生管理执行能力强,摸索出了一套实施零缺陷管理的方法。 2 、把零缺陷作为经营管理的灵魂 通过三年深入学习与推进 , 消化克劳士比思想内核 , 总结出的易被员工理解和吸收的 36 个基本理念,从实现产品零缺陷 8 个零和服务零缺陷 18 个零的目标开始 , 摸索出一套包括各专业的个人、班组、部门实现零缺陷的方法。我们探索的 36 操作法把零缺陷管理扩展到全面管理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3 、用零缺陷的原理指导战略决策 从市场需求出发,经过专家把关,按明确的市场定位运行,不断加固核心竞争力,迅速跻身于世界掩膜行业的前列。 4 、形成了系统零缺陷运行管理模式 把满足客户需求、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绿色通道的主体工程,上下游间互为客户,并有支持系统保障和监管系统监督。还将 ISO9001 、 ISO14001 、 BS7799 体系融为一体,以“三先”(信息为先导、技术打先锋、保障要先行)带动“三通”(信息畅通、运行顺通、监管疏通),用 8 ( 8 个流程) 6 ( 6 项要素) 3 ( 3 大体系)测评体系监控,把满足客户要求建立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 5 、用零缺陷的理念造就人才团队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育心智、激励成才之中;按“和而不同,异而不乱”的思路调整价值观、改变思维方式、改正不良习惯形成内聚力,集众私为大公,将员工个人愿景集合成公司发展动力;强化干部管理,优化人才组合,结构梯次配备,以满意的员工去赢得满意的客户,以坚强的团队赢得市场,进而使客户、股东、员工、供方实现共赢。 6 、用零缺陷思路调整组织结构 以扁平的、全员面对市场及灵活运转的结构取代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做到信息传递快、行动反应快、问题解决快,把组织的高效运作建立在有机的组织联系中。这种架构受到包括日本 SONY 公司在内的海外大客户的高度赞赏,并为许多公司借鉴。

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劳士比

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劳 士比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当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商业和制造业的一股蒸蒸日上的革新动力的时候,菲利普·克劳士比写下了《质量免费》这本畅销书。在20世纪80年代,《财富》评出的世界500强中,大约40%的企业要就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求教于菲利普·克劳士比的咨询公司。他在管理咨询领域的名气之所以如此之盛,部分原因是由于他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质量管理思想方法的问题表达出来。这种能力无疑是他40多年管理经验积累的结果。生平及简历克劳士比,1926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毕业于西部保留地大学,参加过朝鲜战争。1952年,克劳士比的职业生涯始于一条生产线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担任马西·玛丽埃塔公司的质量经理时,他提出了“零缺陷”概念,此后,他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担任副总裁和质量经理长达14年。1979年出版的《质量免费》展现了克劳士比的个人兴趣所在,正是这些个人兴趣促使他离开了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创办了PCA并开始教授企业质量管理原理与实践。1985年,他的公司资产已经超过3000万美元。1991年他自PCA退休,另行创立了一家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协助目前与未来的公司主管成长的Career IV公司。2001年8月,克劳士比去世。主要思想克劳士比强调质量既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不是不可衡量的。质量是战略上必需的,是能够被量化而且其底线也是可以被提高的。对克劳士比来说,传统的质量控制手段形成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只是失败的明证而不是成功的保证。质量控制的目标应该是按时满足所有要求,在第一次,也在每一次。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而不是放在检验和返工上。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思路不是含糊不清的。在他看来,质量的好、坏、高、低都是无意义的抽象概念,质量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满足要求”。所谓“满足要求”是指产品应该满足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而做出的规定。他还认为出现次品的主要责任在管理人员,而不在工人。产品质量的标准最初就是由管理人员定下

零缺陷: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思想

现的情景之下。究其本质,是要寻求完美意识和有限理性之间的平衡。 克劳士比认为,零缺陷管理有四个特点,这四个特点就是他后来提出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传统观点认为,质量的含义就是相比较、相对而言的好;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质量就是要符合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顾客的要求。所以,提升质量的基础在于使每个人都在第一次时就把事情做对,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克劳士比认为,质量不分高与低,也不分好与差,只分有与无。任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过低顾客不能接受,过高则浪费资源。因此对质量定义达成共识十分重要。为此,公司的管理层必须做好以下三项:一是清楚制定质量标准和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二是为员工达到要求提供工具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三是鼓励员工为达到要求而努力工作。 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传统观点认为,高质量来自于检验、测试和检查;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事先防范才是提高质量的最有效办法。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预防是第一位的。克劳士比曾说:“通过预防缺陷可以使你致富”。他提出,培训、纪律、榜样和领导可以产生预防效用,管理层必须下决心持续地致力于营造以预防为导向的工作环境。 原则三: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传统观点认为,员工执行质量管理只要同标准差不多就行了,即使稍有误差也问题不大;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克劳士比提出,领导者必须通过对所有员工的培训,提供时间和工具等方面的资源,帮助他们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 原则四: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一个用于诊断组织效率和效果的管理工具。 在这里,克劳士比摒弃了传统的以“质量成本”来衡量质量标准的常规方法。他认为,“成本”会使人产生误解,似乎是理所当然应该支出的。用“成本”会麻痹管理者的头脑,而“代价”则不同。“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所有因为在第一次没有完全做好或做对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多余行动和多余花费。衡量质量的方法不是用指标来评定,而应该用“质量不合标准的代价”来衡量,代价越小,质量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克劳士比提出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即把原来那种质量提升必然伴随着成本上升的观念,转变为质量和成本并不互相影响这一观念。根据他的理论,零缺陷由于减少了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质量上升时,成本是降低的,因此,质量是没有经济成本的。这个推理产生了克劳士比的一个著名推断:“质量是免费的,但它不是礼物。”

零缺陷基本知识

Crosbyism基本原则 一个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二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 三个需要:任何组织都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 四个基本原则: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准则是零缺陷; 必须用质量代价(金钱)来衡量质量表现 管理理念 追求质量已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就能预防不良品的产生,使工作发挥高效生产力而且充满乐趣,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 要树立零缺点的理念,必需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下三种观念: ①人们难免犯错误的“难免论”。一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所以对于工作中的缺点和出现不合格品持容忍态度,不少企业还设立事故率、次品率等,纵容人们的这种观念。零缺点管理向这种传统观念发出挑战,它抛弃“难免论”,认为人都有一种“求全”的基本欲望.希望不犯错误,把工作搞好。 ②每一个员工都是主角的观念。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是主角,他们决定着工作标准和内容,员工只能照章办事。零缺点管理要求把每一个员工却当作主角,认为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零缺点的思想,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才会有真正的零缺点运动,管理者则是帮助并赋予他们正确的工作动机。 ③强调心理建设的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侧重于技术处理,赋予员工以正确的工作方法。零缺点管理则不同,它侧重于心理建设,赋予员工以无误地进行工作的动机,认为做工作的人具有复杂心理,如果没有无误地进行工作的愿望,工作方法再好,也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实施步骤 把零缺点管理的哲学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建议,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实施零缺陷管理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⑴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等。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亲自参加,表明决心,做出表率;要任命相应的领导人.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教育和训练员工。 ⑵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确定零缺陷小组(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目标的

学习零缺陷管理心得体会完整篇.doc

控制在‘零’,把行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都进行了预测,控制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走的每一步都定了周密的预案,善于利用资源组建团队,发现情况随时应变,一次性把事情做对,最终提前到达终点。其实这三位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工作中的状态,有太多的人都觉得做什么差不多就行了,没有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就像第一位德普不能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更有人像第二位克鲁斯做事,抱着‘小和尚撞钟,敲响了就行,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态度。当然我们应该学习第三位汉唐‘零缺陷’的工作目标,树立零缺陷的工作心态,不仅有正确的思路还能关注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错误,不害怕犯错,也不放过犯错,更不重复犯错,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实践中迈出一大步。

有句话说得好:‘产品即人品,品量乃品行’企业是由一个个鲜活的员工组成,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企业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价的,而一流的员工却是无价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未来是由员工来决定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的‘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养和能力得综合反映。所以,‘匠人精神’究其本质即‘零缺陷’精神,亦即做人做事之道。做人,正心诚意、内修功力,做事,精益求精、外练功夫。而这一切都需要沉淀,花功夫,如何将技术内化到自身,进而展现为德行,这种功夫就体现在王阳明所教的人格完善之四阶段中,即‘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就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就无法有成就,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时不仅自己向善,还要帮助他人向善。本质上是在修炼人格的‘质’和‘量’。总而言之,要想治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治我们态度上的缺陷,就要先治理我们头脑的缺陷,只有解决了头脑的缺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零缺陷’!

零缺陷管理的含义、原则和实施要点(最新整理)

零缺陷管理的含义、原则和实施步骤 什么是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概念的产生: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斯比(Crosbyism)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里塔公司(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的奥兰多事业部,又称零缺点。1962 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了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管理简称ZD。亦称“缺点预防”,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为指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从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在美国,许多公司常将相当于总营业领的15%到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浪费的原因是质量低劣。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 零"。其具体要求是: ①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道环节传送有缺陷的决策、信息、物资、技术或零部件,企业不得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②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按规定程序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 ③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

零缺陷管理方案

《零缺陷管理方略》 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一、公司简介: 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创立于 1997 年,注册资金 4800 万人民币,现有员工 108 人,公司位于有“南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占地面积 4000m 2 ,其中达到 100 级、 1000 级净化的恒温恒湿车间 900m 2 ,拥有从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引进的精密光刻制作系统及配套设备,是中国首家集研究、设计、生产于一体,制作各类掩膜版的专业制版公司。 全国政协常委、****工业总会名誉主席唐翔千先生是清溢公司的投资者,美籍华人、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尤宁圻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微电子中心作为技术顾问。唐翔千先生一直关心着祖国民族工业和教育的发展,并身体力行在新疆、上海、深圳、东莞等地投 资办厂。 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 LCD )、电致发光显示器( ELD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 PDP )和集成电路( IC )等行业,能为这些行业的客户提供不同精度和规格的掩膜版。 二、公司推行零缺陷管理的产生背景 清溢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主要产品是用于 LCD 、 ELD 、 PDP 和 IC 行业的掩膜版,它是在恒温、恒湿、高度净化的条件下制作的。作为母版,一个微米级的缺陷都会给下游客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清溢公司成立伊始,就把质量视为公司的生命线,并确立了“高起点,做精品”的发展方向。在公司成立之初编写《清溢员工守则》中就明确提出了“产品质是命”的观点,让每一个员工学习并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这之后的 1998 年,我们引入 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达标,全过程受控;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让用户永远信任我们”的质量方针,并于 1999 年 4 月通过英国 BSI 的认证。这个期间,在国内无光刻掩膜版制造技术的情况下,我们自主开发和研究出了光刻掩膜版,良品率由 20% 逐步上升到 80% 。进入 2000 年,为了使产品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开展了“三无四零”活动(无差错、无违纪、无隐患、操作零失误、设备零故障、材料零报废、客户零投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缺少内在严谨的逻辑和深层的文化底蕴。 2000 年 5 月,总经理陈扬菊参加了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培训后,深为这种理论所吸引,在公司投资人、****工业总会名誉主席唐翔千先生的支持下,将之正式引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在 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行零缺陷管理,并结合自身特点,摸索出一套 比较有特色的零缺陷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零缺陷管理整体运作方略: 1 、高层决策结构优化,大力支持推行零缺陷 投资人唐翔千先生实力雄厚,具有实业家的胸怀和远见,全力支持推行零缺陷;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扬菊先生管理执行能力强,摸索出了一套实施零缺陷管理的方法。 2 、把零缺陷作为经营管理的灵魂 通过三年深入学习与推进 , 消化克劳士比思想内核 , 总结出的易被员工理解和吸收的 36 个基本理念,从实现产品零缺陷 8 个零和服务零缺陷 18 个零的目标开始 , 摸索出一套包括各专业的个人、班组、部门实现零缺陷的方法。我们探索的 36 操作法把零缺陷管理扩展到全面管理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零缺陷管理方案-接收准则

零缺陷管理方案-接收准则 一、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其具体要求是: ①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道环节传送有缺陷的决策、信息、物资、技术或零部件,企业不得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②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按规定程序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 ③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 ④在全部要素管理中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是管理者,以零缺陷的主体行为保证产品、工作和企业经营的零缺陷; ⑤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根据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管理系统对市场和企业发展有最佳的适应性和最优的应变性。 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 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都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来分配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他认识到: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按大家都同意的要求去做。如果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就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三、零缺陷管理的基本思想 1. 医生的视角:预防产生质量 制造业的组织方向走错了,对产品质量进行分门别类并不能提高质量。他把源于医学的概念引入到了制造业:检验并不能产生质量,只有预防才能产生质量。这一观点正是后来的克劳斯比质量原则之一。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此时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能够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2. 店员的感悟:要用客户化的思维 认识到了解客户需求对提高销售量的重要性。质量好的定义并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只有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才会有长久的信任,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因此,客户化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3. 项目的实践: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按大家都同意的要求去做。如果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就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四、树立零缺陷管理的理念 追求质量已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就能预防不良品的产生,使工作发挥高效生产力而且充满乐趣,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 要树立零缺点的理念,必需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下三种观念: ①人们难免犯错误的“难免论”。一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所以对于工作中的缺点和出现不合格品持容忍态度,不少企业还设立事故率、次品率等,纵容人们的这种观念。零缺点管理向这种传统观念发出挑战,它抛弃“难免论”,认为人都有一种“求全”的基本欲望?希望不犯错误,把工作搞好。 ②每一个员工都是主角的观念。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是主角,他们决定着工作标准和内容,员工只能照章办事。

克劳士比谈质量

克劳士比谈质量 问:1 为什么你选择用不符合的“代价”(Price),而不用不符合的“成本”(Cost)? 2.与其用质量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所追求的目的,而这个字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含意,为什么不用一些更明确的字眼,比如“不符合”这类意味着可测量性的字眼呢? 克劳士比: 1.“代价”这个词由于用法的原故,对我而言似乎是比较好的字眼。字典上代价的意思指的就是成本,不过人们通常把代价视为你付出去的钱,而把成本看作是人家订出来的数目。因此,对我而言,用代价这个词给我机会来教导人们,他们有一个选择:“成本或许是X元,可是我只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我也试图摆脱“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这个片语所带来的包袱。这个片语是如此被误用,所以我很想摆脱它。人们不愿谈论做错事情要花费公司多少钱,而宁可在如何分类这件事上争论不休,不管把结果归在那一类,是失败也好,奖赏也好,或预防也好,如果你不马上着手实行质改,一概于事无补。 2.“不符合”这个字或许不错。最近也有人用“诚信”(Integrity)这个字。这个问题和人们对于“好”(Goodness)的感觉有很深的关系。要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用原有的字是相当困难的。我曾试着想法让他们了解,如果质量需要被管理,它就应该要含有可管理的意思。多增加一个新的字眼或许不能产生多大的助益,但很可能反而会增加困扰。比如,“卓越”(Excellence)这个字就曾使人们困惑,人人都用这个字,好象他们对于它的意思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热泪盈眶的演说家呼吁大家要完成“卓越”,公司还要把它刻在走廊的铜牌上。可是当你问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却都无法说明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卓越的标准,因为他们未曾真正思考过它。他们应该列出一张清单,把观众所视为“卓越”的规格及要求订出来,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做这类的工作,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字眼来涵盖一个行业的所有各方面的特性。“生产力”(Productivity)这个字,听起来好象每个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不过,如果让大家对这个字的意思达成协议的话,你就会明白这类词汇的真相了。 由于人们天天都被允许做价值判断,所以用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中的“质量”这个词,通常都是指“良好”的意思。没错,“良好”(Goodness)就是它以前全部的真正意思。然而,当“符合”及“不符合”的思想开始深入一个企业之后,“良

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管理 ——第一次把事情做正确—— 概述 零缺陷管理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把事情做正确,保证产品和工作的质量,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要求。其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需要,四项基本原则,五个实施步骤。 1、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指的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做正确。一次就正确了意味着高效率,做一次肯定比做几次成本要低。各竞争企业之间,各方面能力都是比较接近,如果效率更高就意味着有更高竞争力。高效通常表现合理的流程和掌握熟练技能的员工,有时候还表现在良好习惯及企业文化。 2、两个基本点 两个基本点是指有用的和可信赖的。这里有用的可以解释为能够实现资产增值以及满足顾客要求,客户不满意意味着没有需求来源,企业就不能长久生存,不能长久生存的企业对客户来说是不可信赖的。因此零缺陷管理要致力于创建有用和可信赖的组织,保证有用和可信赖的工作过程,追求有用和可信赖的结果。 3、三个需要 三个需要是指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供应商需要,这三个需要,要形成一条价值链。首先满足是客户的需要,如果客户需要得不到满足,组织就没有存在意义;同时兼顾员工和供应商的需要,形成一个整体。 4、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是质量符合要求,这里强调一点符合不是好,另外要注意客户隐含性要求,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 原则二是指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不是检验出质量。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的识别出来,检验是不增值的。 原则三是质量的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原则四是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就是做错事情的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 5、五个实施步骤 步骤一:组建高效的零缺陷管理团队。 步骤二: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和成因。 步骤三:推行零缺陷管理活动。 步骤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激励、反馈机制。 步骤五:强调质量改进方案是永无止境的。 6、零缺陷管理特点 零缺陷管理不是说过程中不出现缺陷,而是从人的价值层面,精神领域入手,通过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引导团队成员从“要我做对”向“我要做对”转变,并且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零缺陷具体可以归结为:零偏差、零变更、零返工、零逾期、零超概、零浪费、零事故、零故障、零延时、零等待、零风险、零污染。

什么是零缺陷管理

什么是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概念的产生: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斯比(Crosbyism)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里塔公司(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的奥兰多事业部,又称零缺点。1962 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了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管理简称ZD。亦称“缺点预防”,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为指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从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在美国,许多公司常将相当于总营业领的15%到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浪费的原因是质量低劣。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 零"。其具体要求是: ①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道环节传送有缺陷的决策、信息、物资、技术或零部件,企业不得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②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按规定程序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 ③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 ④在全部要素管理中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是管理者,以零缺陷的主体行为保证产品、工作和企业经营的零缺陷; ⑤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根据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管理系统对市场和企业发展有最佳的适应性和最优的应变性。 零缺陷的工作标准 克劳斯比在担任项目经理的过程中发现,人们总是遵循传统的智慧,按照可接受质量体系的标准来做事情零缺陷。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都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来分配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他认识到: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按大家都同意的要求去做。如果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就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菲利浦·克劳斯比与“零缺陷” 全世界公认的“零缺陷之父”—克劳斯比原来只是个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获得一份有保障的工作以维持生活所需,克劳斯比乘着美国制造业兴起的浪潮,找到了一份质检员的工作。由于他具有医学背景,因此能够从医学的角度看待质量检验这项工作,他发现,质检员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死后验尸”,并不能提高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