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压铸件缺陷与质量控制.doc

压铸件缺陷与质量控制.doc

压铸件缺陷与质量控制.doc
压铸件缺陷与质量控制.doc

压铸件缺陷与质量控制

一.压铸件缺陷与消除措施

压铸件缺陷按产生部位和性质分类可分为:

·表面缺陷

·内部缺陷

·形状和尺寸缺陷

·成分和性能缺陷

·基体不连贯缺陷

1.1 表面缺陷

定义:压铸件表面上存在的瑕疵

分类:表面流痕和花纹、网状毛刺及印痕、飞边、缩陷(凹陷)、粘模拉伤、划(碰)伤

1.1.1表面缺陷及消除措施

(1)表面流痕及花纹

特征:压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或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无方向的纹路。

危害性: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打磨和喷丸可以消除

原因:首先进入压铸模具型腔内的金属液形成极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的金属液弥补而留下的痕迹。

消除措施:

1)提高压铸模具温度

2)适当降低压射速度

3)调整脱模剂或减少用量

4)调整内浇口截面面积或减少用量

(2)网状毛刺及印痕

特征:在压铸件表面呈现网状发丝凸起或凹陷的痕迹(日常生产中的龟裂)

危害性:不影响产品使用,但增加清理工作量

原因:金属液流入模具型腔后,在压力作用下窜进模具龟裂纹中,凝固后形成网状毛刺。

消除措施:

1)消除压铸模具表面龟裂纹

2)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或压铸模具温度

3)调整顶杆长度或型腔相关零件的配合间隙

(3)飞边

特征:分型面位置出现层状金属薄片,由压铸件向外延伸

危害性:增加清理量、影响产品致密性、产品尺寸精度

原因:

1)压铸机锁模力不够,造成涨形

2)压铸模具或滑块闭合不严

3)压铸模具和合金液温度高、压射速度过快、压射比压过大

消除措施:

1)清理压铸模具分型面

2)降低压射速度、压射比压、浇注温度、模具温度

3)检查压铸机合模机构和合模力

4)修整压铸模具

(4)缩陷(凹陷)

特征:在压铸件厚、大部位的表面上有平滑的凹陷区

危害性:减小产品有效壁厚,承载力低,影响使用和外观

原因:局部过热,比周围金属液凝固慢,体积减小下凹,局

部困气造成

消除措施:

1)改善模具的热分布,加大脱模剂喷涂量,设置冷却装置。2)提高压射比压

3)改善型腔排气条件

4)消除压铸件厚大断面

(5)气泡

特征:压铸件表皮下有气体聚集,在表面鼓泡

危害性:一般不影响产品使用,不可用于需要电镀和热处理

的产品

原因:

1)压射过程中卷入的气体和脱模剂产生的气体

2)合金液本身包含的气体滞留在压铸件表皮下

消除措施:

1)提高压室充满度,减少压室中的气体

2)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调整低速/高速压射转换位置,减少卷气

3)降低压铸模具温度或延长开模时间

4)更换脱模剂或减少用量

5)对合金液精炼除气,降低含气量

6)改善内浇口、溢流槽、排气道的排气条件

(6)冲蚀

特征:压铸件局部位置、浇口附近有麻点或凸纹

危害性:可以打磨和喷丸去除,但对电镀和表面粗糙度低的产品要求严格

原因: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造成金属液对压铸模具局部冲刷和模具局部温度过高

消除措施:

1)降低压铸模具温度和压射速度

2)修复压铸模具冲蚀部位并加强冷却

3)改变浇注系统

(7)机械拉伤

特征:压铸件表面延出模方向留有擦伤的痕迹

危害性:导致压铸件表面破坏,对受力件循环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原因:脱模斜度不足、压铸件顶出时偏斜,模具型腔有损伤消除措施:

1)增加压铸模具脱模斜度,修复型腔内表面损伤

2)降低模具表面粗糙度,增加脱模剂用量

3)调整顶出机构,使顶出平衡

4)缩短开模时间

(8)粘模拉伤

特征:压铸件与型壁发生焊合粘连,脱出时压铸件被撕破拉伤

危害性:导致压铸件表面破坏,对受力件循环应力产生不

利影响

原因:由于高温、高压或金属液过渡冲击模具型腔导致两者

发生焊合

消除措施:

1)降低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2)减低冲型速度和压射压力

3)增加脱模剂用量,加强隔离作用

4)改进浇注系统,在过热处增加冷却管道

5)检查模具型腔表面硬度和修复受损表面

6)检查合金中的Fe 含量是否低,低会导致金属液与型腔亲和力增加,导致粘模拉伤

(9)划(碰)伤

特征:压铸件表面的擦痕和碰伤

危害性:损害压铸件表面,影响应用

原因:主要在取出、清理、搬运、装卸、运转过程中造成

消除措施:各个工序环节小心作业

1.2 内部缺陷

定义:压铸件内部孔洞类缺陷

分类:气孔、缩孔和缩松、夹渣及氧化皮

1.2.1 内部缺陷及消除措施

(1)气孔

特征 : 压铸件内部存在的气体形成的孔洞(具有光滑的表面,形状呈椭圆形或圆形

危害性 : 对压铸件的密闭性和整体性影响较大

原因:压射过程中卷入的气体、脱模剂产生的气体、金属液

本身包含的气体

消除措施:

1)提高压室充满度、减少压室气体

2)降低压射速度,减小喷溅使气体排出充分

3)提高增压压力,缩小气泡体积

4)更换脱模剂,减小用量

5)对合金液除气,控制熔化和浇注温度

6)增大内浇口截面面积,修改溢流槽、排气道,改善排气条件

(2)缩孔和缩松

特征:压铸件内部收缩形成的孔洞,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的叫缩孔。小而分散的叫缩松

危害性:影响压铸件的密闭性和整体性

原因:压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收缩得不到金属液补偿或补偿不足而形成

消除措施:

1)降低浇注温度、减少压铸件收缩量

2)提高增压压力,提高产品致密性

3)改善浇注系统,充分传递压力,凝固补缩

4)加强对产品厚、大部位的冷却

(3)夹渣及氧化皮

特征:压铸件断面上有不规则的明或暗孔,孔内常被熔渣充

危害性:对产品的致密性、使用性危害性加大

原因:金属液氧化和含有杂物所致

消除措施:

1)控制回炉料比例

2)对合金液精炼除渣、除气

3)浇注时避免混入熔渣或氧化皮

4)清理模具型腔,降低保温温度和减少保温时间1.3 形状和尺寸缺陷

定义:压铸件的几何尺寸或形状不符合图样要求分类:欠铸、变形(翘曲)、尺寸偏差

1.3.1形状和尺寸缺陷及消除措施

(1)欠铸

特征:金属液未充满型腔,压铸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洞、

凹陷、棱角不齐、轮廓不清或压铸件形状不完整

危害性:导致压铸件局部缺失,形状不完整

原因:合金液流动性不良、金属液过早凝固、型腔困气使金属液充填受阻,造成冲型不完全

消除措施:

1)提高浇注温度、模具温度、压射速度或比压、缩短充型

时间、强化金属液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2)减少合金液吸气、夹渣,加设溢流槽和排气槽,改善型

腔排气

3)清理型腔,检查压射头行程或浇注量是否足够

(2)变形

特征:压铸件翘(弯)曲变形,偏离原来形状

危害性:影响产品加工和装配

原因:压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收缩不均匀、顶出不平衡、冷却不均匀,残留应力较大

消除措施:

1)延长开模时间,检查顶出时有无卡模现象

2)改进冷却条件或脱模剂喷涂工艺

3)增加顶杆数量和增大顶杆直径,改良结构

4)改变浇注系统、排溢系统和冷却系统,改善模具热平衡状态

(3)尺寸偏差

特征:压铸件尺寸错误或超差,不符合图样要求

危害性:导致零件无法装配,丧失使用性能

原因:压铸模具组装不正确、型腔尺寸错误、型腔磨损、压铸模具刚度不够、缩尺选择不当、合金收缩率变化、压铸工艺改变

消除措施分为:

尺寸超差措施

垂直分型面的尺寸超差措施

由滑块和活动型芯形成的尺寸超差措施

错位措施

1)尺寸超差措施:

严格控制压铸工艺参数、校核缩尺和设计尺寸、检测模具装配、零件是否磨损、紧固件是否松动

2)垂直分型面的尺寸超差措施:

校核压铸机合模力和动模是否有退让现象、检查模板是否变形

3)由滑块和活动型芯形成的尺寸超差措施:

更换磨损型芯,检查活动元件是否错动、偏移或倾斜,固定元件是否有效

4)错位措施:

检测导柱、导套是否磨损或间隙过大,检查动、定模型腔镶块是否正确

1.4 基体不连贯缺陷

定义:压铸件本体出现断裂或隔层,对压铸件的危害程度较大

分类:冷隔、分层、裂纹

1.4.1 基体不连贯缺陷及消除措施

(1)冷隔

特征: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下陷线形纹路,形状细小狭长,交接边缘光滑(可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

危害性: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原因:金属液在型腔内汇合后,相互对接不能够融合在一起

消除措施:

1)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压射压力或充型速度,缩短充型时间

2)模具温度低部位减少脱模剂喷涂量

3)控制合金液质量,提高流动性

4)改进浇注系统,防止流路过长,改善排气条件,防止困

气阻碍填充

(2)分层

特征:压铸件基体在壁厚方向上出现明显层次,层次间融合不良

危害性: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原因:金属液温度低,不同层次间的金属液融合不良;金属液前端氧化夹杂严重充型过程不稳定

消除措施:

1)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2)提高压射压力和充型速度,缩短充型时间

3)控制合金液清洁度,改善充型和排气条件

4)检查模具紧固性和压射头运行平稳性

(3 )裂纹

特征:压铸件基体断裂,在表面呈直线或波浪线,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 (分穿透性和非穿透性 )

危害性: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承载能力

原因:合金成分偏差、杂质含量超标、结晶组织粗大、压铸件结构不合理、壁厚变化剧烈、收缩受阻、尖角应力过大、浇注温度过高、顶出不平衡、压铸件受力不均匀、留模时间过长

消除措施:

1)提高压铸模具温度,降低压铸件热应力

2)降低浇注温度,缩短开模时间

3)调整型芯和顶杆,保证产品平行均匀推出

4)控制杂质和合金成分

压铸车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办法

压铸车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办法 工序名称:熔化→装模→模具调试→压铸→脱模 一、熔铝合金 (作业人员:熔化工) 1、熔炉的温度要控制在630℃-680℃。 2、观察熔化后的铝液,适于生产的铝液呈亮白色,如果铝液显红色,说明 炉温过高,如铝液呈冰淇淋状则说明温度过低. 3、严禁熔铝过程中,混入杂质,禁止操作人员私自将不合格品投入熔炉回 炼,如有产品需回炉重炼,必须经过组长检验确认,方可投入回炼. 4、保持铝液液面平稳,无浮渣和气泡冒出,在舀取铝液进行压铸时,必须将铝 液表面的氧化层及杂质刮去。 5、生产过程中,每一班次必须在熔炉中加注两次粉状精炼剂及去渣剂,平均 每4小时加注一次,整个加注过程,必须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作业完成后,须把精炼产生的杂质清理干净后方能进行铸件生产。 6、生产过程中,每一班次必须至少两次清理炉底铝渣,至少平均每4小时清 理一次。 7、所有接触铝液的工具,必先烘干,要保持绝对的干燥与干净,不能附带杂质 进入铝液。 8、在熔铝过程中,如发现铝锭或回炉料中杂质过多,应立既停止将同类铝锭 或回炉料再投入熔炉中,并及时向班长及车间主任进行汇报。 二、装模 (作业人员:操作工、维修工、班组长) 1、首先要确定模具型号的准确性,确保模具的完好性。 2、装配模具时要在操作工,维修工及组长的共同协助下完成。 3、 模具装配时,要保证各坚固件的牢固性,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模具调试 (作业人员: 操作工、维修工、带班长) (重点工序) 1、模具装配完成,可进行试机 (点动),自动低压空运转一周次,以确保所装配模具之灵活性。 1 检查螺丝是否有松动。 2 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或其它异常情况。 3 检查压铸机和模具的活动部位是否回加注润滑油

az91d镁合金压铸件之表面缺陷分析nb上盖

AZ91D 镁合金压铸件之表面缺陷分析— NB 上盖 由于镁合金具有优异的刚性、散热能力和良好的电磁遮蔽效果等好处,所以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在3C 电子产品上。而在众多的镁合金成形制程中又以压铸制程最被广为采用,因此本文将针对以热室机压铸法所制造NB 上盖产品(AZ91D) ,由现场取得具表面缺陷的不良品,如热裂模、表面氧化、热裂、顶出变形、流纹等,然后藉由外观和微观分析找出各个缺陷确切的形态,再配合上统计缺陷位置分布和成分分析,以证实缺陷发生的原因。前言镁合金具有质轻、高比强度、耐震等优点,以此在航空器材、运输工具、信息产品上均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实例;另外,镁合金与工程塑料比较,也具有优异的刚性、散热能力和良好的电磁遮蔽效果,所以近年来在3C (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 可携式产品大展光芒。目前镁合金零组件制造方式大多是以压铸法为主,例如:热室机压铸法或冷室机压铸法,虽然近年来还有以半固态射出成形为主的触变成形(Thixo-molding) 及流变成形(Rheo-molding) 等新制程的推出,但由于技术上仍无法突破,所以一般还是以压铸法生产镁合金为主。在各种不同镁合金种类当中,都含有相当比例的铝元素(铝含量约介于1-10% )以作为主要添加合金元素,它与镁元素会析出的B相,使基地具有散布强化的效果,以便提升铸造性能、抗腐蚀能力以及机械性能。其它次要添加合金元素,例如:锌元素的添加亦会提升机械性质和铸造性能;锰元素则会和铝形

成化合物,同时固溶铁、钴、镍元素,可将Fe+Ni+Co/Mn 控制在一定值之下,并改善耐蚀性;添加铍元素则可以有效减少熔融时氧化物的形成,提升熔汤的清净度。此外,控制少量重金属元素的添加,也可有效提升镁合金抗腐蚀的效果。而目前利用镁合金作成的3C 产品(NB 机壳、手机外壳、PDA 等),仍以 AZ91D(Mg-9%Al-1%Zn) 镁合金为主,主要是因为其机械性、铸造性、耐蚀性均能满足产品的需求,所以最常被采用。但在以压铸法生产此类镁合金产品时,却面临了良率无法提升的重大问题,其最主要原因是表面的质量不良,必须靠后段表面研磨修整、补土等程序来补正,而耗费大量成本与时间。因此,本文将针对AZ91D 的压铸缺陷做探讨,包括成因、种类与对策等,期能对镁合金压铸产品的缺陷有所了解,并提升镁合金产品的竞争力。表一AZ91D 铸锭成分实验方法本次压铸用镁合金AZ91D 成分如表一,产品为笔记型计算机LCD 上盖,采用热室机压铸法(HotChamberMa- chine) 制造,压铸参数如表二所示。压铸后收集现场各种含表面缺陷的不良品来加以统计分析。表二压铸参数首先以现场初步巨观判定不良品缺陷种类,再由SEM 观察试片缺陷的微观形态,并使用EDS 作定性分析,得知缺陷位置的元素成分。透过SEM 和EDS 的观察分析再与现场判定作一比对,然后配合巨观以及微观的方式得知各个缺陷真正的形态、发生原因和最常发生位置,并提出解决表面缺陷发生的对策。结果与讨论 针对从现场所收集到的压铸镁合金产品,归纳分析后发现其常见

压铸件的缩孔缩松问题解决方案-12页文档资料

压铸件的缩孔缩松问题解决方案 1.压铸件缩孔缩松现象存在的原因 压铸件缩孔缩松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由于金属熔体充型后,由液相转变成固相时必然存在的相变收缩.由于压铸件的凝固特点是从外向内冷却,当铸件壁厚较大时, 内部必然产生缩孔缩松问题. 所以,就压铸件来说,特别是就厚大的压铸件来说,存在缩孔缩松问题是必然的,是不可以解决的. 2.解决压铸件缩孔缩松缺陷的唯一途径 压铸件缩孔缩松问题,不能从压铸工艺本身得到彻底解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超越该工艺,或者说是从 系统外寻求解决的办法. 这个办法又是什么呢? 从工艺原理上说,解决铸件缩孔缩松缺陷,只能按照通过补缩的工艺思想进行.铸件凝固过程的相变收缩,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的现象,我们不能逆这种自然现象的规律,而只能遵循它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 3.补缩的两种途径 对铸件的补缩,有两种途径,一是自然的补缩,一是 强制的补缩. 要实现自然的补缩,我们的铸造工艺系统中,就要有能实现“顺序凝固”的工艺措施.很多人直觉地以为,采用低

压铸造方法就能解决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但事实并不是这 么回事.运用低压铸造工艺,并不等于就能解决铸件的缩孔 缩松缺陷,如果低压铸造工艺系统没有设有补缩的工艺措施,那么,这种低压铸造手段生产出来的毛坯,也是可能百分之 一百存在缩孔缩松缺陷的. 由于压铸工艺本身的特点,要设立自然的“顺序凝固”的工艺措施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最根本的原因 还可能是, ”顺序凝固”的工艺措施,总要求铸件有比较长的凝固时间,这一点,与压铸工艺本身有点矛盾. 强制凝固补缩的最大特点是凝固时间短,一般只及”顺序凝固”的四分之一或更短,所以,在压铸工艺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强制的补缩工艺措施,是与压铸工艺特点相适应的,能很好解决压铸件的缩孔缩松问题. 4.强制补缩的两种程度:挤压补缩和锻压补缩 实现铸件的强制补缩可以达到有两种程度.一种是 基本的可以消除铸件缩孔缩松缺陷的程度,一种是能使毛坯 内部达到破碎晶粒或锻态组织的程度.如果要用不同的词来 表述这两种不同程度话,那么,前者我们可以用“挤压补缩” 来表达,后者,我们可以用“锻压补缩”来表达. 要充分注意的一个认识,分清的一个概念是,补缩都 是一种直接的手段,它不能间接完成.工艺上,我们可以有一个工艺参数来表达,这就是”补缩压强”.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及检验 一、流痕 ( 条纹 )( 抛光法去除 )A. 、模温低于 180( 铝合金 )b 、填充速度太高 c 、涂料过量 D 。金属流不同步。对 a 采取措施:调整内浇口面积 二、冷接: A 料温低或模温低, B ,合金成份不符,流动性差。 C ,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 D 。填充速度低 E 。排气不良。 F 、比压偏低。 三、。擦伤(扣模、粘模、拉痕、拉伤): A 型芯铸造斜度太小。 B ,型芯型壁有压伤痕。 C ,合金粘附模具。 D ,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 E ,型壁表面粗糙。 F ,脱模水不够。 G ,铝合金含铁量低于 0 。 6 %。措施:修模,增加含铁量。 四、凹陷(缩凹,缩陷,憋气,塌边) A .铸件设计不合理,有局部厚实现象,产生节热。 B ,合金收缩量大。 C ,内浇口面积太小。 D ,比压低。 E ,模温高 五、,气泡(皮下): A ,模温高。 B ,填充速度高。 C ,脱模水发气量大。 D ,排气不畅。 E ,开模过早。 F ,料温高。 六、气孔: A ,浇口位置和导流形状不当。 B ,浇道形状设计不良。 C ,压室充满度不够。 D ,内浇口速度太高,产生湍流。 E ,排气不畅。 F ,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G ,脱模水过多。 H ,料不纯。 七、缩孔: A ,料温高。 B ,铸件结构不均匀。 C ,比压太低。 D ,溢口太薄。 E ,局部模温偏高 八、花纹: A ,填充速度快。 B ,脱模水量太多。 C ,模具温度低。 九、裂纹: A ,铸件结构不合理,铸造圆角小等。 B ,抽芯及顶出装置在工作中受力不均匀,偏斜。 C ,模温低。 D ,开模时间长。 E ,合金成份不符。(铅锡镉铁偏高:锌合金,铝合金:锌铜铁高,镁合金:铝硅铁高 十、欠铸 A ,合金流动不良引起。 B ,浇注系统不良 C ,排气条件不良 十一、印痕(镶块或活动块及顶针痕等) 十二、网状毛刺: A ,模具龟裂。 B ,料温高。 C ,模温低。 D ,模腔表面不光滑。 E ,模具材料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当。 F ,注射速度太高。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

压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一、飞边: 飞边就是铸件在分型面上(或活动部位处)突出过多的金属薄片。产生的原因有: 1.压射前机器的调整、操作不合适。 2.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原件损坏 3.模具镶块及滑块磨损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6.投影面积计算不正确,超过锁模力 二、气泡 铸件表面下,聚齐气体因热胀将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产生的原因: 1.模具温度过高 2.金属液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过多,浇入前未燃净,使挥发气体被包在铸件表面。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三、孔穴 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 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金属液卷入气体形成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

确或精炼不够,气体溶解于合金中。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溶于金属中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不当,导致金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正面撞击及漩涡。 2.流道形状设计不良, 3.压室充满度不够 4.内浇口速度太高,形成端流。 5.排气不畅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机械加工于量太大 8.涂料过多,在填充前未燃尽 9.炉料不干净,精炼不良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补充不足形成的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合金规范不合适,浇入温度过高 2.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3.比压太低 4.余料柄太薄,最终补压不到作用 5.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 6.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7.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无法用溢流槽解决 8.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 四、夹杂 夹杂又称为夹物、砂眼、夹渣。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孔穴部分或全部充塞着杂物,产生的原因有: 1.炉料不干净 2.合金精炼不够,熔渣未除净 3.舀取金属液时带入熔渣及金属氧化物 4.模具未清里干净 5.涂料中石墨太多 五、冷豆 冷豆也称铁豆,其表现是嵌在铸件表面,未和铸件完全融合的金属颗粒,产生的原因有: 1.浇注系统设置不当 2.填充速度过快 3.金属过早进入型腔 六、麻面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填充时,金属液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击型壁,结果形成具有强烈流向的细小、密集的麻点区域。 七、印痕

提高锌合金压铸件质量及控制生产成本

提高锌合金压铸件质量及控制生产成本 提高锌合金压铸件质量及控制生产成本 1 摘要 锌价格在近年不断上涨,此情况导致以锌合金为主要生产原材料的五金企业,在产销上出现了成本增加及利润下降等困难。企业面对这个艰难时期,必需采取各项措施来应付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不利因素。本文内我们讲解如何透过压铸技术方面的提升,及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来降低成本,以弥补材料成本的上升,保护企业盈利。 2 引言 常有压铸厂家表示铸件在表面处理时,如喷油或电镀后出现不少比例的起泡及砂孔等不良品的情况,这些不良品不单做成额外的原材料损耗,同时亦浪费了每个工序的设备成本及工时。我司一直致力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服务,包括成份化验、金相分析等,鉴别铸件的问题成因,并与厂方协力找出改善方法。总结我们与澳洲太平洋公司合作了十多年的分析经验,大部

份的不良品与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以下的部份将会分享如何优化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 浇注系统的优化 3.1 浇注系统的重要性 高压铸造的浇注系统或流道系统是指从压铸机的压射系统到模具型腔之间的金属流动通道。热室压铸机的浇注系统包括鹅颈管、喷嘴、分流锥、流道、内浇口和排气系统。液态锌合金在浇注系统内的流动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因此可以用水力学的原理来进行分析。 锥形流道系统是应用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即锥形流道可以通过控制流体的速度来减小流道内压力的损失,并且获得高的内浇口速度以便缩短充型时间。通过不断地收缩由鹅颈管到内浇口处的截面积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这种设计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混入到浇注系统金属液体内部的可能性。在设计浇注系统时,首先要决定浇口的摆放位置,金属流以怎样的模式填充模腔。填充模式由内浇口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内浇口处流道的设计所决定。良好的填充模式能将型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排走,并使金属流有稳定的流动,均匀地填充整个型腔,避免金属的回流。 锥形流道设计提供稳定金属射流,让我们能预测型腔的填充模式。一旦确定填充模式,浇注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内浇口和流道尺寸的设计,以达到满意的填充模式。

压铸件出现品质问题及改善方法

压铸件出现品质问题及改善方法

压铸件出现品质问题及改善方法 压铸件缺陷: 一、流痕 其他名称:条纹。 特征:铸件表面上呈现与金属液流动方向相一致的,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纹路。此缺陷无发展方向,用抛光法能去处。 产生原因:1、两股金属流不同步充满型腔而留下的痕迹。2、模具温度低,如锌合金模温低于150℃,铝合金模温低于180℃,都易产生这类缺陷。3、填充速度太高。4、涂料用量过多。 排除措施:1、调整内浇口截面积或位置。2、调整模具温度,增大溢流槽。3、适当调整填充速度以改变金属液填充型腔的流态。4、涂料使用薄而均匀。 二、冷隔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 特征: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产生原因: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比压偏低。 排除措施:1、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 3、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填充条件。 4、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 5、提高压射速度,改善排气条件。 6、提高比压 三、擦伤 其他名称:拉力、拉痕、粘模伤痕。 特征: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 产生原因: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2、型芯、型壁有压伤痕。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排除措施:1、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2、打光压痕。3、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流对冲型芯、型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4、修正模具结构。5、打光表面。6、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7、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 四、凹陷 其他名称:缩凹、缩陷、憋气、塌边。 特征:铸件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瘪的部分,其表面呈自然冷却状态。 产生原因: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2、合金收缩率大。3、内浇口截面积太小。4、比压低。5、模具温度太高。 排除措施:1、改善铸件结构,使壁厚稍为均匀,厚薄相差较大的连接处应逐步缓和过渡,消除热节。2、选择收缩率小的合金。3、正确设置浇注系统,适当加大内浇口的截面积。4、增大压射力。5、适当调整模具热平衡条件,采用温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对进厂铸件进行检验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涉及的所有铸件供货厂家。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计划的编制、下发并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并出具相应的报告; 负责对整改后的质量改进情况进行验证并整理成验证报告发相关责任单位; 3.1.2负责根据实施计划进行产品抽样,出具试验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3.1.3负责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3.2 各供货厂家及生产单位: 3.2.1 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开展工作; 3.2.2负责对质量管理部提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形成《质量整改措施表》,并按时 间节点进行整改,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4. 质量控制过程方面: 4.1质量要求 4.1.1表面质量:检验的依据是铸件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图样。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为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应规定每批铸件100%的检验其表面缺陷。检验要求一般规定如下: A.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 B.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C.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缝应清理至与铸件面同样平整。 D.铸件加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毛刺、划伤等缺陷存在。 E.作为加工基准面和测量基准的铸件表面,必须平整。 F.变形的铸件允许整形(校正),然后逐个检验是否有裂纹。 4.1.2尺寸方面:为保证铸件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在检验铸件尺寸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A.铸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零件图的要求,若无特殊规定时,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指定精 度等级的公差要求。 B.铸件进厂尺寸检验按GB/T2828.1-2003中的检验水平Ⅱ执行,接收准则为(0,1)。 C.铸件进厂,按铸件图纸要求,抽检其主要尺寸,若铸件尺寸不合格时,则不进行理化检验,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1.3表面清理质量: A.铸件外表面上,一般不允许有粘砂、氧化皮和影响零件装配及影响外表美观的缺陷。 B.铸铁件内腔应无残留砂芯块,芯骨和飞翅、毛刺等肉类缺陷。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附检验方法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锌合金压铸件缺陷及原因

压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一、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产生原因: 1、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 2、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调整方法:1、加深浇口流道。2、减少压射比压。 二、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产生原因: 1、表面粗糙。 2、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1、抛光型腔。2、更换型腔或修补。 三、铸件表面有推杆印痕,表面不光洁,粗糙产生原因: 1、推件杆(顶杆)太长; 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杂物。 调整方法:1、调整推件杆长度。2、抛光型腔,清除杂物及油污。 四、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裂纹或局部变形产生原因: 1、顶料杆分布不均或数量不够,受力不均: 2、推料杆固定板在工作时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产品变形及产生裂纹。 3、铸件壁太薄,收缩后变形。 调整方法: 1、增加顶料杆数量,调整其分布位置,使铸件顶出受力均衡。 2、调整及重新安装推杆固定板。 五、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有气孔产生原因: 1、润滑剂太多。 2、排气孔被堵死,气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合理使用润滑剂。2、增设及修复排气孔,使其排气通畅。 六、铸件表面有缩孔产生原因: 压铸件工艺性不合理,壁厚薄变化太大。金属液温度太高。 调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艺孔,使之薄厚均匀。2、降低金属液温度。 七、铸件外轮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产生原因: 1、压铸机压力不够,压射比压太低。 2、进料口厚度太大; 3、浇口位置不正确,使金属发生正面冲击。 调整方法: 1、更换压铸比压大的压铸机; 2、减小进料口流道厚度; 3、改变浇口位置,防止对铸件正面冲击。 八、铸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满产生原因: 1、压铸模温度太低; 2、金属液温度低; 3、压机压力太小, 4、金属液不足,压射速度太高; 5、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提高压铸模,金属液温度;2、更换大压力压铸机。3、加足够的金属液,减小压射速度,加大进料口厚度。 九、压铸件锐角处充填不满产生原因: 1、内浇口进口太大; 2、压铸机压力过小; 3、锐角处通气不好,有空气排不出来。 调整方法:1、减小内浇口。2、改换压力大的压铸机。3、改善排气系统 十、铸件结构疏松,强度不高产生原因: 1、压铸机压力不够; 2、内浇口太小; 3、排气孔堵塞。

压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压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一、飞边: 飞边就是铸件在分型面上(或活动部位处)突出过多的金属薄片。产生的原因有: 1.压射前机器的调整、操作不合适。 2.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原件损坏 3.模具镶块及滑块磨损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6.投影面积计算不正确,超过锁模力 二、气泡 铸件表面下,聚齐气体因热胀将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产生的原因: 1.模具温度过高 2.金属液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过多,浇入前未燃净,使挥发气体被包在铸件表面。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三、孔穴 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 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金属液卷入气体形成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另一种是合金熔炼

不正确或精炼不够,气体溶解于合金中。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溶于金属中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不当,导致金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正面撞击及漩涡。 2.流道形状设计不良, 3.压室充满度不够 4.内浇口速度太高,形成端流。 5.排气不畅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机械加工于量太大 8.涂料过多,在填充前未燃尽 9.炉料不干净,精炼不良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补充不足形成的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合金规范不合适,浇入温度过高 2.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3.比压太低 4.余料柄太薄,最终补压不到作用 5.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 6.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压铸件质量控制

压铸件质量控制 压铸作为一种特殊铸造方法,与其他铸造方法相比,其基本的特征是将液态金属以高速高压对模具进行填充充型,但是,由于压铸方法固有的充型造成的喷射以及金属模具快速冷却和高的生产效率对模具的损害,使压铸件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缺陷,一些缺陷是与压铸方法与之俱来的,一些则是可以避免的,一些缺陷不会影响压铸件的性能,所以不会造成铸件废品,而另外一些缺陷则可能会影响铸件的性能而成为废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压铸件质量,无论对于压铸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是减少资源浪费的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有利的。 压铸件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分、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性能,如耐磨性、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产生压铸件缺陷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压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

2)模具和压铸方案不正确 3)材料及熔炼不正确 4)压铸机以及压铸工艺条件不正确 5)压铸操作不适当(手动操作) 除此之外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如生产组织、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不够完善,操作者玩忽职守、不负责任也是产生压铸缺陷的间接原因。 一.压铸件结构设计 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的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压铸件的质量缺陷,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持续生产出高质量铸件,必须是压铸件的结构适合于压铸工艺。压铸件的结构设计就是使铸件的机构、形状在满足其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符合压铸工艺、压铸模具的各种要求。 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肋减少壁厚,避免铸件产生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的深孔、深腔。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压铸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1环境 铸造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场地、空间和厂房凡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均属环境控制范围。不同工艺方法或不同铸件材料之间凡不能交叉生产的工作场地应分开或隔离。如压力铸造和熔模铸造、砂型铸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铝合金和镁合金、真空和非真空熔化浇铸之间的工作场地等。铸造厂房和工作场地的温度,一般不低于10℃。新设计的铸造厂房应符合TJ16的TJ36规定。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光照度应不低于75LX。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噪声应符合GBJ87规定。熔化和浇铸场地,地面不允许有积水。厂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污染的操作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压铸生产中释放的有害物质见表9—1其有害物质的毒理特性及极聚允许浓度见表9—2。 1.2设备、仪表和工装 铸造过程中直接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设备、仪表和工装应进行质量控制。应控设备、仪表和工装的目录由技术部门会同使用部门提出,并规定检定项目和周期。其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的质量控制,工厂应规定通用量具、衡器具的使用管理控制,工厂应有计量管理规范。设备、仪表和工装应有检定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检定日期、有效期和责任者。不合格者应停用或作待修等标记。生产现场不准使用未经检定合格或超过检定有效周期的器具、设备、仪表和工装。精密、关键和贵重的仪表、设备和模具,应建立使用登记和履历本。铸造机械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工艺要求。熔炼浇注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如设备的熔化功率和熔化速度。铸造用加热炉的类别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铸件热处理加热炉,按铸件材料相应的热处理技术标准规定控制。用于重要的测温与控温的仪表最好配有温度显示自动记录装置。安全自动报警装置。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处理1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处理 一、飞边: 飞边就是铸件在分型面上(或活动部位处)突出过多的金属薄片。产生的原因有: 1.压射前机器的调整、操作不合适。 2.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原件损坏 3.模具镶块及滑块磨损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6.投影面积计算不正确,超过锁模力 二、气泡 铸件表面下,聚齐气体因热胀将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产生的原因: 1.模具温度过高 2.金属液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过多,浇入前未燃净,使挥发气体被包在铸件表面。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三、孔穴 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 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金属液卷入气体形成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确或精炼不够,气体溶解于合金中。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溶于金属中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不当,导致金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正面撞击及漩涡。 2.流道形状设计不良, 3.压室充满度不够 4.内浇口速度太高,形成端流。 5.排气不畅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机械加工于量太大 8.涂料过多,在填充前未燃尽 9.炉料不干净,精炼不良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补充不足形成的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合金规范不合适,浇入温度过高 2.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3.比压太低 4.余料柄太薄,最终补压不到作用 5.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 6.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7.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无法用溢流槽解决 8.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 四、夹杂

夹杂又称为夹物、砂眼、夹渣。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孔穴部分或全部充塞着杂物,产生的原因有: 1.炉料不干净 2.合金精炼不够,熔渣未除净 3.舀取金属液时带入熔渣及金属氧化物 4.模具未清里干净 5.涂料中石墨太多 五、冷豆 冷豆也称铁豆,其表现是嵌在铸件表面,未和铸件完全融合的金属颗粒,产生的原因有: 1.浇注系统设置不当 2.填充速度过快 3.金属过早进入型腔 六、麻面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填充时,金属液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击型壁,结果形成具有强烈流向的细小、密集的麻点区域。 七、印痕 顶出原件引起:表现是在铸件表面上出现凹痕或凸痕,产生原因: 1.顶出原件调整不正确 2.推杆端部模损 3.推杆面积太小 4.开模过早 镶件或活动部分引起:表现在铸件平整的表面上出现阶梯痕迹,产生的原因有: 1.镶件部分松动 2.活动部分松动或磨损 3.镶件的侧壁表面由动定模互相穿插的镶件所形成 八、裂纹 铸件的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的缝隙,呈不规则线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这种缺陷称为裂纹 原因: 铸件结构和形状引起的: 1.铸件的壁厚处与壁薄相接处转变剧烈 2.铸件上的转折处圆角不够 3.铸件上能安装推杆的位置不够,造成推杆分布不均衡 4.铸件设计上考虑不周收缩时产生应力而撕裂 模具的成型零件表面质量不好,装固不稳引起的: 1.成型表面沿出模方向有凹陷(或凹坑),铸件脱出撕裂 2.凸的成型表面其根部加工痕迹未能消除,铸件被撕裂 3.成型零件装固有偏斜,阻碍铸件脱出 顶出造成的: 1.模具的顶出原件安置不合理(位置或个数) 2.顶出机构偏斜,顶出力不均衡 3.模具的顶出机构与压铸机上的顶出器的连接不合理,或有歪斜,或动作不协调 4.顶动顶出时的机器顶杆长短不一致,液压顶出的顶棒长短不一致 合金的成分引起: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的材质、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形位公差、工艺性要求和表面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照相机、光学仪器等产品的铝合金压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11334—1989 圆锥公差 JIS H 5302—1990 压铸铝合金 3 压铸铝合金 3.1 压铸铝合金选用JIS H 5302—1990中的ADC10。 3.2 ADC10的化学成分表1给出。其中铜的含量控制在不大于2.8 %。 a )抗拉强度σ b :245 MPa; b )伸长率δ5 :2 %; c )布氏硬度HBS(5/250/30):80。 4 铸件尺寸公差 4.1 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等级及数值 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CT。尺寸公差等级选用GB/T6414—1999中的CT3 ~ CT8。一般(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基本规定为:照相机零件按CT6,其他产品零件按CT7。尺寸公差数值表2给出。 4.2 壁厚尺寸公差 壁厚尺寸公差一般比该压铸件的一般公差粗一级。例如:一般公差规定为CT7,壁厚公差则为CT8。当平均壁厚不大于1.2 mm时,壁厚尺寸公差则与一般公差同级,必要时,壁厚尺寸公差比一般公差精一级。 4.3 公差带的位置 尺寸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尺寸公差的一半为正值,另一半取负值。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此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或在技术文件中规定。 对于有斜度要求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应沿斜面对称分布。

铸件材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铸件材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XXXX——2011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有限公司技术部 XXXX年XX月XX日发布

化学成分检验指导书 1.目的 为本公司化学成分检验提供依据,使其检验工作规范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材质、牌号铸件的化学成分检验。3.判定标准 化学成分判定标准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参考国家标准。4.检验规范 4.1检验原铁水成分 4.1.1由熔炼人员取样,利用“碳硅分析仪”检验有关元素含 量。 4.1.2熔炼班利用检验出的原铁水成分,对照配料单上的原铁 水成分,如某元素含量偏差较大时,应进行炉内成分调。 4.2检验球(蠕)化处理后的化学成分 4.2.1质检员每天对每种材质取理化分析试块(不许淬水)且 填写“检验通知单”(单上应显示:日期、炉次、图号、材质、牌号和检验内容等)连同有标识的对应试块一并送理化室,理化人员见到检验通知单和试样后,在检验纪录上登记。 4.2.2钻屑应在空气不对流处进行,钻屑作业中防止说话气流

吹跑C,钻屑结束后,用毛刷扫净钻头上粘附的碳灰,以求结果准确。 4.2.3在化学分析中,发现元素含量异常,应取铸件本体检验, 如还不理想,及时通知车间工艺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 施。 4.2.4用户反映某产品成分或金相有问题时,应进行梨花复核 检验。 4.2.5对工艺稳定、质量正常的产品,偶尔出现缩松、裂纹或 硬度偏高、偏低时,应进行理化分析,查找原因。 4.2.6性能试棒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应 对某试棒本体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5.不合格品的控制 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金相质量,影响着机械性能。因此,如出现成分不合格时,应及时通知质检员,对成分不合格品进行标示,再抽析金相和性能,如果合格,一般为此炉铸件合格,如果用户要求成分不合格不接受,只好当废品处理。 6.检验频次

卫浴产品锌合金压铸件电镀质量的控制

卫浴产品锌合金压铸件电镀质量的控制 【摘要】锌合金压铸件电镀质量难控制是电镀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通常从原材料生产到开模压铸毛坯,到抛光再到电镀成品往往不在同一个企业中完成,又出于商业竞争的原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析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本文认为毛坯件除了要控制锌材的成份还要控制皮下针(气)孔的深度、大小及分布,皮下浅层针(气)孔会导致电镀膜层厚度减薄组织粗大。在现今制毛坯工艺无法完全消除皮下针(气)孔的情况下,必须使皮下针(气)孔更细更散更深。微孔铬这一电镀工艺是弥补锌合金压铸件存有皮下针(气)孔这一缺陷的最好选择。 【关键词】皮下针(气)孔抛光镀层膜厚镍封微孔铬密度 锌合金压铸件可一次成型,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特别是对形状复杂和机械加工难度大的零件,既方便有效,成本费用也较低。所以在卫浴龙头各式样的把手中被广泛采用。锌合金压铸材料大多数选用GB/T 13821-2009标准中YX040A。材料中主要成份是锌,其标准电极电位为-0.76V,化学性质相当活泼,表面硬度低,在运输保管使用中表面极易腐蚀和撞伤,失去光泽,降低美观度,缩短使用寿命。对锌合金压铸把手进行表面装饰防护是市场的必然需要。 卫浴行业特别讲究美观,北美和欧洲市场中高档产品质量要求符合ASTM G85标准中48小时酸性盐雾通过(10级)无缺陷测试。这就给锌合金压铸把手的电镀质量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 对压铸毛坯件质量要求: 第一,采购优质锌锭,存放保持干燥、清洁,熔炼不得混入退镀品、污脏水口料。第二,压铸毛坯无缺料、无变形、无缩水、无起泡无脱皮、无隔层无裂纹、无气孔、无飞边。第三,表面干净无油渍,无碰撞伤痕。第四,经150℃炉箱内烘烤1小时,无起泡。第五,皮下针孔距离抛光表面深度必须大于0.30mm。第六,抛光件密度大于6.58g/cm3。 第一,单独抛光,不得与铜件同场地,同抛光材料。在工件表面若残存有大量铜原子,因为是抛光外力将其侵入,铜原子与锌基体属机械粘连没有扩散互容,在镀碱铜时,必定影响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和镀层本身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防腐性能。第二,采用红膏粗抛,白膏抛亮,无漏抛,不留坯模痕,表面饱满无凹洼,无凸点,无针孔眼,无黑点。第三,勤上腊,上量少,不大力抛光,避免工件表面高温烧伤产生密集小孔。第四,不过量抛光,余量控制在0.10以内。不允许抛去致密层露出密集针孔眼。第五,单独摆放在干燥、清洁处,不撞碰,避免表面氧化,水化,抛后在尽短时间内进行电镀。 皮下浅层气孔针孔对电镀膜层厚度组织性能影响的微观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