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生物多样性调研报告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文简述了福安市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福安市申报旅游风景区的影响。

关键字:生物多样性、丧失、保护

调查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

福安市地处闽东沿海,属福建省闽中火山岩系中山地貌,地势从东西北三面向中部、南部倾斜形成瓢状地形,面积1880㎞2,其中陆地1729㎞2,林地用地1293㎞2,占陆地面积的74.8%。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0℃,年降雨量1350~2150毫米,相对湿度78%~84% [1]。

(二)、动物

在中国动物区系划分中,福安市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面亚区。动物种类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直体腔动物344种,其中脊椎动物77科,163种。

脊椎动物

哺乳类:穿山甲(鲮鲤,二级保护)、云豹(一级保护)、大灵猫(九节狸,二级保护)、鬣羚(苏门羚、山羊,二级保护)等。

鸟类:鸳鸯(二级保护)、鸢(二级保护)、红嘴鸥(海鸥)、红嘴相思鸟、白眉翁(黄翁)等。

爬行类:中华石子龙、蓝尾石龙子、蟒蛇(无毒,一级保护)、黑眉锦蛇(黄含蛇,无毒)、草蜥(钱串、蛇舅母)、银环蛇(算盘子,毒蛇)等。

两栖类:东方蝾螈、大鲵(娃娃鱼,二级保护)、中国雨蛙(祸鬼)、虎纹蛙(水鸡,二级保护)、泽蛙(洋倪)、金线蛙等。

鱼类:中华鲟(一级保护)、弹涂鱼(跳跳鱼)、马口鱼(泥鱼)、斑纹缨口鳅、胡子鲶(塘虱)等。

除此之外还有无脊椎动物,其中有环节动物门、软件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三)、植物

福安市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全市维管植物1015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41属65种,裸子植物9科16属23种,被子植物136科531属927种。而蕨类植物是最为著名,有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2]。

尽管福安市的生物多样性看似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的一些自然灾害和一些人为的破坏还是对福安市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自然界中生物品种数量逐年急剧减少,优良品种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不断消失,课供改良品种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也相对逐年减少。如产于福安的优良品种“福安花猪”,优于忽视了品种的保护,致使该品种濒临绝灭[3]。

近几年,福安正在着力发展旅游产业,白云山风景区、溪塔葡萄沟、谷口鲤鱼溪、九龙洞景区、穆阳桃花岛等。这些风景区都依托着各种动植物及风景奇观而吸引游客,而这些东西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时常有新闻报道,中华鲟的大量死亡、外来物种的入侵(比如水葫芦,以疯狂的速度生长,而将水中的氧气及营养耗光,以至于其他水生生物缺氧而死。)、果园遭遇虫害等。虽然绿化面积全国领先,但品种单一,以速生松、衫为主,被生物学者称为“死亡之林,连老鼠都抓不到的森林”,大小生物、飞禽走兽以至地表微生物群落的食物链断裂,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3]。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种质资源不断消失,林业品种单调;

(2)外来物种的入侵;

(3)气候变化;

(4)土壤、空气和水污染;

(5)认识不足,保护不善;

(6)对新发现资源的保护、开发不力。

其实,以上这些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中有很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夏天市民使用空调,在公益广告中你总能看见“请将空调的温度调至24℃以上。”但很多人还是不予理会,结果导致了资源的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安市的私家车数量激增,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环境转向恶化;同时很多电机厂、碎石场及居民等的生活废水大量排放导致了水污染,使大量的鱼死亡,严重影响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河流上漂浮的垃圾,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市容市貌。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和成果

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一定的措施。比如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主要重点保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同时在各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知识讲座,在各大中小学开展保护环境教育等。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找到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虽然并没有完全地找到所有原因,但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做了相应举措。而且

经过全体市民的努力,富春溪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溪水潺潺,鱼儿在水中自在的游着;早已干涸的黄兰溪水电站水坝再次汹涌;穆阳桃花岛花絮飞舞;白云山上的佛光、云海、冰臼群甚至吸引了国内外的地质专家。

调查总结

虽然在政府及市民共同保护下,福安市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情况总体有所好转,鸟类栖息地存在减少的现实、鱼类资源面临的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捕捞所带来的塔里依然较大,且林业品种单调、种质资源不断消失使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议当地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能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宣传和整治上加大力度和投入,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扩大保护力量,使当地居民、企业和各学生环保组织也能够很好地融入其中。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丧失了生物多样性,人类也不可能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郭宜强.《亚热带水土保持》2004年第01期《福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2] (明)陆以载修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福安县志》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9-1

[3] 潘亮林健《福建省农林产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应引起重视》2012-04-08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试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具体的说,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一)自然原因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

生物多样性的分型例析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分型例析及保护 邹支龙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211800) 摘 要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与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对不同的生物多样性类型进行例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因子 类型 意义 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分型例析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外因和内因有关:基因、染色体是内因,外因则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氧气、水、二氧化碳、养料、土壤、火、风、矿物质和盐碱度等)和人为因子。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生态位的分化,从而形成形态有别、习性有异的不同生物多样性类型。生物多样性类型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生态因子往往起主导作用,因而可根据主导因子的不同,将生物多样性分成不同的类型。 1.1 温度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由于温度和温度的变化不同而产生的生物多样性,称之为温度区分型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适宜生存的生物类群不同,据此可以进行有关分类。例如,植物界有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温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菌类有耐高温菌(嗜热微生物)、中温菌和耐低温菌等;动物界也有耐热动物、中温动物和耐寒动物等。在希腊维库加的温泉里生活的水老鼠,在90℃的水温下,活得自由自在,当放在常温下,反而会被“冻死”。 温度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生物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出多样性。例如,植物界有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等;动物界有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等。有些动物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有换毛、换羽、改变体表颜色等生理行为;有些生物有冬眠、夏眠、迁徙、洄游等生活习性。全球气温的变化、温室效应将会影响温度区分型生物多样性。1.2 光照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决定区域的光照条件,光照因子的变化会引发生物生态位的改变,从而形成光照区分型生物多样性。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光质会引起植物的生态位分化。例如,在高山上,有适应紫外线作用的莲座状叶植物,深水中有利用绿光的植物,浅水层有利用蓝光和红光的植物。②光照强度不同对植物生态位 筑物上,有蛇缠绕在高脚杯上,表明是药店的标志。这源于希腊神话中“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他拥有一根由蛇缠绕的手杖。这和中国神话故事枟白蛇传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开药铺行医就诊不谋而合。槾分化的影响。高强度光照条件下适宜生存的是阳性植物(如水稻、蒲公英、各种乔木等),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低强度光照条件下适宜生存的是阴性植物(如人参、三七、八角金盘、绿萝等)[1]。③光照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起信号作用,使生物出现日节律性和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进而使生物的生态位发生分化。如夜行性动物(蝙蝠)、昼行性动物(蝶类)和昼夜性动物(田鼠),常年活动的生物与适时休眠生物。在人工环境中,控制光照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状况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1.3 土壤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根据土壤的质地不同,可以将其分成黏土、沙土和壤土;根据土壤的酸碱性不同,可以将其分成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适宜生活的土壤微生物也不同,由此分化出不同的生物物种,形成土壤区分型生物多样性。例如,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是壤土;能在黏质土中生长较好的植物不多,其中有水稻、芦苇等;能在沙质土中生长较好的植物也不多,其中有大豆、花生、西瓜等;沙拐枣、沙柳、骆驼刺和胡杨可以在土质较差的沙土中生长[2]。 大多数花草树木适宜生长在中性土壤中,但是也存在需酸植物、需酸耐碱植物、需碱耐酸植物、需碱植物和偏碱偏酸植物。依据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成喜盐植物(如海蓬子)、抗盐植物(如盐地凤毛菊)、耐盐植物(如红树)、碱土植物(如一些藜科植物)等。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会对土壤区分型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1.4 空间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不同的空间类型可以造就出不同类型的生物,由此形成空间区分型生物多样性。例如,在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区,在地被层和草本层中栖息着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和各种啮齿类,在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松鼠和貂等,而在树冠层则栖息着柳莺、交嘴等鸟类。虽然许多动物可以利用几个不同的空间层次,但总有一个最喜好的层次[3]。而乱砍滥伐、毁林造田会严重破坏空间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1.5 生物关系区分型生物多样性 生物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捕食、竞争、寄 万方数据

高中生物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素材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1)受威胁现状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匀。近些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森林仍在减少,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多处于退化状态。中国有林地面积、天然林面积在1973~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12186万hm2和9817万hm2,1977~1981年间分别下降为11527万hm2和9308万hm2。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点原始林区之一,1977~1981年调查期间天然林面积为1464万hm2,1984~1988年间降为1396万hm2。据估计,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天目铁木(Ostrya reheriana)、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缘毛红豆(Ormosia howii)、桂滇桐(Craigia kwangsiensis)、毛叶紫树(Nyssa yunnanensis)、峨嵋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柔毛油杉(Ketleeria pubescens)、毛叶坡垒(Hopea mollissima)、爪耳木(Otophora umilocularis)、异形玉叶金花(Mussaenda anomala)、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盐桦(Betula halophila)、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藤枣(Fleutharrhene macrocarpa)、华盖木(Manglietiastum sinicum)膝柄木(Bhesa siensis)、粗齿梭楞(Reevesia rotundifoli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无喙兰(Archinecttia gandissarii)、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等,这些植物种现存植株大多不超过10株,而且仅分布于一处。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已经灭绝或在中国境内绝迹的动物有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野马(Equus przewalskii)、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i)、白臀叶猴(Pygathrix nemaeus)、麋鹿(Elaphrus davidianus)等;濒临灭绝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nybulosa)、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雪豹(Panthera uncia)、长臂猿(Hylobates spp.)、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野骆驼(Camelus ferus ferus)、懒猴(Nycticebus coucang)等。很明显,中国目前统计濒危和灭绝的物种绝大多数属于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种,它们的分布区逐步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森林物种多样性的衰减同时也反映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或受严重胁迫。如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大面积砍伐,由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这些发展起来的人工林物种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普遍出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和生产力下降。 (2)受威胁原因 a.森林过伐根据前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采伐量一直大于生长量。而且呈增长和居高不下的趋势。“五五”清查,森林资源消耗量约2.94亿m3,资源消耗率为3.19%,在第二次到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的七八年间,用材林成过熟林资源由384593万m3减少到262163万m3,共消耗掉1/3,年平均赤字17066万m3,年均净减率4.44%,下降幅度惊人。在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时,虽然森林资源消耗下降趋势减缓,但是森林资源超额采伐还时常发生,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仅仅中国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几方面入手,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防治对策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非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和资源的不充分合理利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这个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过度的垦荒、恳殖、超载放牧造成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日趋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呗隔断。铁路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种群繁衍面临直接威胁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生物钟及其栖息环境,导致许多种类绝迹或种群数量减少。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过度大乃至掠夺式开发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积近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任十分突出,导致鱼类资源急速下降和优势鱼种快速小型化。 3.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化,随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栽

中国环境问题之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之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一.概述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 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种~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生态系统类型多 据统计,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有16个大类、185个类型;草地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海洋生态系统有6个大类、30个类型。在这38个大类中,有5个是全球唯一的生态区。 2.生物种类多 中国的植物种类共有3.28万种,包括470科和3700余属,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4.5万)和巴西(4万),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苔藓植物有106科,蕨类植物52科,分别高达全球总数的70%和80%。中国的动物种类共有10.45万种,约达世界动物物种总数的10%,其中已发现哺乳类499种,鸟类1 186种,爬行类370种,两栖类279种,鱼类2804种,昆虫已定名的有4万多种。中国鸟类中的鹤类有9种,兽类449种,分别达全球的60%和11%。全球海洋生物40多门,中国几乎都有,而且数量很大。除这些动、植物外,中国还记录了真菌约8000种,藻类约50O种,细菌约5000种,分别占世界已记录物种数的17%、16.3%和18.6%。 3.特有种属多 在中国已知的动物中共有667个特有种,植物中共有253个特有属,中国特有物种约占全球相应物种总数的10.2%。大熊猫、白暨豚、鹦鹉螺、鲎、水杉、

生物多样性

1.何为生物多样性?它包含哪几个层次? 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直接实物价值和非实物价值。前者可以在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时体现出来,即它的产品或简单加工品所获得的市场价值;后者是指生物多样性在旅游观赏、科学文化和畜力使役等方面的服务价值,这类价值往往缺乏直接的市场定价,而常以替代花费的大小来衡量。 (1)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资源。 (2)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医疗保健息息相关。 (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植物提供了木材、纤维、造纸原料、香料、橡胶、松脂、天然淀粉等。 (4)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 (5)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贡献。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通过其生态功能来体现,一是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演替与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二是生物多样性在形成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三是表现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能量固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 (2)调节气候。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3)稳定水文。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旱季可减缓旱情。 (4)保护土壤。凡是植被发育良好的地段,由于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减少侵蚀,保持土地生产力,并能防止塌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保护海岸和河岸,并能防止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淤积。 (5)吸收、分解环境中污染物。有些生物对污染物质有抗性,他们能吸收和分解污染物;有些生物对有机废物、农药及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有降解净化作用;有些生物对污染物敏感,因而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意义。 (6)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生物从土壤、大气、降水中获得必需的营养元素,构成生物体。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内都贮存着各种营养元素,并通过元素循环,促使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元素交换,维持生态过程。 (7)维持进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异花受精的繁殖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进化过程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8)生物多样性在美学、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价值。 4.我国生物多样性有何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 有哪些危害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仅仅中国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几方面入手,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防治对策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詹鑫芸 (四川师范大学,) 摘要生物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丧失; 原因; 保护 THE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ZHAN XIN yun (SI CU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Organism, which provides abundant raw material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 is the most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aggravation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 the biodiversity suffers from severe threats. The concept , values and status of biodiversity were discussed. The main causes of biodiversity loss were analyzed.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s , some releva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wereput forward. Key words Biodiversity ; Loss ; Cause ; Conservation: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1 /10,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由于受自然、人为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1生物多样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等级层次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它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3 方面的含义[2 -4] ]。目前,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层次有4个: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由此可,物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多样性层次[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5] 1.2. 1直接利用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可供人类消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提供食物和能源。 (2)提供丰富的药材资源。 (3)工业上常用的原料多来源于生物, 1.2. 2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生态系的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生态保护的头等大事。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生态多样性的丧失及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降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亦直接或间接对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环境污染并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胁迫,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机制及进化格局与自然胁迫条件下的情形并不相同。环境污染是一种生态破坏!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 人们越来越发现, 环境染污引起物种丧失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态破坏, 而且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物种大灭绝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扩散的环境污染有密切联系。以下分别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讨论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遗传多样性强调的是现有种质的遗传变异库存量,它既是生物遗传变异的历史积累, 反映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也是现有生物适应现有环境和未来未知环境的遗传基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已有的遗传基因库的减小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遗传变异性的丧失会导致生物对未来环境适应性的降低, 从而意味着人类进一步发展所依托的生物资源的减少。污染条件下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 1)在污染条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 从而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 2) 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少, 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 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小, 以至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瓶颈,即使种群最后实现了完全的适应, 并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时, 由于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s) ,从而造成遗传来源单一, 遗传变异性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 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理一般为: 1)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 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例如,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杀灭对农作物有害昆虫的同时, 也杀灭了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 2) 污染引起生境的改变, 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例如,昆明滇池从50年代到90年代,由于水体污染导致富营养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丧失了36%, 鱼类种类丧失了25%,整个湖泊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显着降低,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单一。 3)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 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 难以存活或繁育。以美国长岛河口区生物对DDT的富集为例, 该地区大气中的DDT含量为3×10- 6mg/kg, 其中溶于水中的更微乎其微。但水中浮游生物体内的DDT含量为0. 04mg/ kg, 富集系数为1. 3万( 以大气中DDT 含量作基数); 浮游生物为小鱼所食, 小鱼体内DDT 增加到kg, 富集16. 7万倍; 其后小鱼为大鱼所食, 大鱼体内DDT浓度增加到2mg/ kg, 富集系数为833万;海鸟捕食鱼, 其体内DDT增加到25mg/kg, 富集系数高达858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空气和水中的DDT 含量很低, 但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 使处于食物链后端的鸟类体内DDT含量大增,导致中毒或死亡。在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丧失的研究中,除了应了解物种总的数量动态变化外, 还应注意不同物种对于污染的耐性或抗性水平不同, 从而在同样的污染条件下, 幸存的物种还具有一定的区系或种属特点。一般来说,广域分布的物种生存的机会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生物多样性调研报告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文简述了福安市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福安市申报旅游风景区的影响。 关键字:生物多样性、丧失、保护 调查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 福安市地处闽东沿海,属福建省闽中火山岩系中山地貌,地势从东西北三面向中部、南部倾斜形成瓢状地形,面积1880㎞2,其中陆地1729㎞2,林地用地1293㎞2,占陆地面积的74.8%。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0℃,年降雨量1350~2150毫米,相对湿度78%~84% [1]。 (二)、动物 在中国动物区系划分中,福安市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面亚区。动物种类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直体腔动物344种,其中脊椎动物77科,163种。 脊椎动物 哺乳类:穿山甲(鲮鲤,二级保护)、云豹(一级保护)、大灵猫(九节狸,二级保护)、鬣羚(苏门羚、山羊,二级保护)等。 鸟类:鸳鸯(二级保护)、鸢(二级保护)、红嘴鸥(海鸥)、红嘴相思鸟、白眉翁(黄翁)等。 爬行类:中华石子龙、蓝尾石龙子、蟒蛇(无毒,一级保护)、黑眉锦蛇(黄含蛇,无毒)、草蜥(钱串、蛇舅母)、银环蛇(算盘子,毒蛇)等。 两栖类:东方蝾螈、大鲵(娃娃鱼,二级保护)、中国雨蛙(祸鬼)、虎纹蛙(水鸡,二级保护)、泽蛙(洋倪)、金线蛙等。 鱼类:中华鲟(一级保护)、弹涂鱼(跳跳鱼)、马口鱼(泥鱼)、斑纹缨口鳅、胡子鲶(塘虱)等。 除此之外还有无脊椎动物,其中有环节动物门、软件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三)、植物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其中人为方面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问题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前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论文

课程名称: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主讲教师:刘家武 学号 2009210654 姓名杨再财成绩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使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得到平衡,使人类得以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的发展;而且生物的多样性使我们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有新的创意和启发,为人类更好的服务;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使濒危的动植物能通过人工培育、人工圈养、人工保护,使其得以生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价值威胁保护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

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前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而这种破坏造成的生态失衡也最终会反噬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1﹞本文旨在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分析,提出建议,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2﹞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4﹞ 二、生物多样性现状 从动物到真菌,世界上的物种种类纷繁复杂,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确切指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个物种。据估计全世界物种数量多达一亿种而迄今只有约一百八十万种被命名,我们人类也只不过是这万千物种中的沧海一粟。﹝5﹞我们通过下表对世界物种概况进行了解。 世界生物种类概况 *田兴军主编: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而物种的集中灭绝也时有发生,如恐龙时代。原有物种灭绝,新的物种产生,这样维持着生态平衡。﹝6﹞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并介入,新物种产生的速度赶不上原有物种灭亡的速度,因此导致物种的净减少。科学家估计,每天约有150到两百个物种灭绝,像现在这样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过去6500万年没有的。﹝7﹞这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而导致损失的原因总结为自然和人为两点 (一)自然原因 一方面,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到1000万年。﹝8﹞另一方面,如果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也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如金丝猴,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此外,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恐龙的灭绝就是由于地球遭受撞击导致环境突变造成的。 (二)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9﹞ 1.生态环境破坏 伐木和占地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以中国为例,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 2.资源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 3.环境污染 (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10﹞ (3)空气污染

第八章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与保护

第八章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与保护 第一节物种的生存危机 一、物种受威胁类型 1. IUCN的物种评估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成立于1948年,下设六个委员会,其中的SSC (物种生存委员会)研制出《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与标准》,进行物种评估,并及时发布结果。物种评估工作开始于1966年,已经发布了30个评估结果。 2. IUCN的评估规则 3. IUCN的等级标准 灭绝(EX):当没有理由怀疑某个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去,该单元就视为灭绝; 野外灭绝(EW):当某个分类单元已知只戚在栽培或圈养状态下,或成为过去分布区以外的某个(些)移入种群,该分类单元可视为野外灭绝;极危(CR):最佳证据表明,某个分类单元已满足极危定量标准中的任一条; 濒危(EN):有最佳证据表明,某个分类单元已满足濒危定量标准中的任一条;易危(VU):最佳证据表明,某个分类单元已满足易危定量标准中的任一条; 近危(NT):某个分类单元已按标准接受评估,但目前尚未达到极危、濒危或易危等级,只是接近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进入受威胁的某一等级; 略需关注(LC):某个分类单元已按标准接受评估,但目前尚达不到极危、濒危、易危等级; 数据不足(DD):没有充分信息来按分布和、或种群现状直接或间接评估某个分类单元的灭绝风险; 未评估(NE):某个分类单元尚未按任何标准接受过评估。 等级是可以调整的,调整的原则有: ?如果五年以上不再满足原来较高等级的标准,就可以将其降级; ?属于错误划分的,可以随时调整,但调整时要重新全面评估; ?某个成员应该属于更高的风险等级,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二、物种的现代灭绝 1. 现代灭绝的特征 与灭绝相关的概念: ?局部灭绝(种群灭绝):物种灭绝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局部种群的消失;?生态灭绝(功能灭绝):物种经历局部灭绝时原有的生态功能与作用也在随之消失; ?人类世灭绝: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现代物种灭绝。 人类世物种灭绝与背景灭绝率的不同: ?量级加倍;超额灭绝;灭绝加速度。 2. 物种灭绝的现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