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

(完整)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孔子的诚信观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1 孔子的诚信观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以介绍孔子诚信思想为主的社科论说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我国文明史,上至约束皇帝的“君无戏言”,下至约束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无不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重拾“诚信”,呼唤“诚信”的回归成了人们共同的期盼。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用“孔子的诚信观”引领读者对“诚信“一词的内涵进行了一次深刻解读。

文章开头从“诚信”一词的基本含义说起,指出“诚”是“内诚于心",“信”则是“外信于人",“诚信”即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让读者从简明的解释中抓住“诚信”的本质含义。紧接着便切入正题,指出孔子的诚信论述有“为政、处世及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三个方面在文中是自然断开,结构清楚,一目了然.

第一部分,从“为政”说起。孔子的诚信观在这方面的体现,强调的是“国家一定要取信于民,使老百姓信任自己的政府”,并以周幽王为政不信而招致国破身亡和商鞅立木为信的例子来说明孔子“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彰显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指出孔子认为诚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最基本原则,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孔子不仅自己把“恩义普施众人,取信于友"作为

自己一生志向的要义,同时也一直这样教导自己的弟子,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便是孔子思想的真传.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进一步指出“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全世界普遍遵守的准则,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更好地说明“人不可能靠欺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第三部分,承接上文进一步论述诚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孔子倡导的“仁”的五种品德中,“信”便是其中之一,并以“曾子杀猪示信”的例子说明孔子的诚信教育对其弟子的影响之大。

文章结束部分,再一次照应开头提到诚信的内涵、强调“民无信不立”的两层含义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文章的总体结构为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在分层论述时,每一部分都是以孔子的话做引子,引出下文,具体的论证过程中,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诚信思想,深刻理解诚信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进步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能正确解读课文,借助课文中起概括、提示作用的语句列出课文内容要点;学习课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和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写作方法。

(三)在课堂讨论和课后学习中能够借鉴课文写作方法,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典型实例说明事理,做到理据相谐、条理清晰。

二、课文重点、难点提示

(一)孔子与弟子子贡、颜回、子路、子张的三段对话。

1。孔子与子贡的对话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当然,在强调以“礼”治国的同时,不反对逐步改良政治。孔子认为,仅仅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不行的,百姓只会为了不受法律的严惩而守规矩。而用礼仪廉耻等道德准则来引导百姓,让他们觉得做那些犯法的事情是耻辱的,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去做那些犯法的事。当然,这需要君主首先取信于民,这样才能达到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目的。

2.孔子与颜回、子路的对话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问志,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答案各不相同,可实质上都是以“礼”为中心的.礼,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学生言志,虽然谈的是如何做人,好像有些离题,其实这些正是“礼”的日常表征,孔子的“志”当然就更离不开“礼”了。作为人师,孔子循循善诱,在这样一次日常谈话中,顺着学生的思想,阐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当中,虽然孔子只说到一个朋友“信”之,但要做到“老者安之”和“少者怀之",“诚信”是最基本的前提。所以,这段对话所反映的其实

是孔子诚信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礼治”国家国民的道德准绳。

3.孔子与子张的对话。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大妥当了。比如,一个人庄重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一个人诚信,仅仅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还远远不能满足被委以重任的要求;至于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就失去了慈惠的本意,变成了一种伎俩,

等等。孔子强调诚信,并不是说有了诚信就有了一切。在人性的各种品德中,诚信是一种最基本的修养,作为一个社会人,讲究诚信等品德是非功利的;如果说功利的一面,那就是人人都能成为“仁”人,这样社会就会和谐,生活就会安康,人类就会大同。

(二)王安石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世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课文中,王安石的这首诗是赞扬商鞅的,与商鞅的“立木以信”呼应。但结合王安石自己进行政治改革并失败的经历,这首诗的内涵就丰富多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具体原因固然复杂,但从北宋当时的整体状况看,朝廷失信于民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无论是古代的君主,还是如今的各级各类领导,都会“成于信,毁于随”。

三、教学整体思路

(一)课文定位

人说开卷有益.作为本单元也是本教材的开篇,本课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从主题上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社会诚信体系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技术骨干,具有诚信品质是其职业生涯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该课主题也是本教材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文体系构建的核心,其后的若干主题,如思想空间、职业境界、经典力量等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从内容上说,本课阐述的是孔子的诚信观。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从古代到当代都有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学习孔子的诚信思想,既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又满足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层次上,大到国家治理,中到社会交往,小到人格修养,孔子的诚信思想既高屋建瓴,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又具体细致,让人即刻就可躬身践行。

从文体上说,本课是一篇社科论说文。作者写作本文,既要对相关内容有精深的研究,又要有缜密的思路和恰当的文笔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从教法上说,诚信话题学生非常熟悉,但社会生活中失信行为还相当普遍,这就给学生以相当宽广而深刻的思考空间.教师教授本课必须摒弃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法,代之以创新的,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思考、亲身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这对引导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改变传统教法有一个强烈的引领作用.

(二)学情分析

18岁左右的学生,自学并理解本课主题及内容基本没有困难,难点是孔子的诚信思想、理想的诚信社会与现实社会诚信缺失的错位,必定引发学生的思想矛盾。学生可能的问题是:生活中讲诚信可能导致利益受损,而不讲诚信反而可能获得超额的或意外的利益。内容上,诚信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学生难以了解,需要教师予以帮助,重点是孔子和弟子的三段对话,尤其是与子张的对话。

课文的结构提纲,学生有能力列出;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学生比较熟悉,不需要特别强调。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己的表达,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题.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害怕表达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进行实例的叙说,再将实例按照本课的章法进行组织。

(三)教学策略

本课提倡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可能对孔子提出的诚信治国的理念持怀疑态度,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深层含义,等等,这需要教师作深度分析。

本课提倡学生合作讨论。讨论的话题从课文引出,主要是现实社会的各种诚信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重在主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指导学生用实例支持自己的观点,重在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做或少做是非评论,尤其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结论灌输甚至强加给学生。

本课提倡学生课后进行拓展研究。按照课文后面的练习要求,用一周的时间,广泛收集资料,写出一份以诚信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当然,具体方法和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定.因为本课是本教材的开篇,这项

拓展研究的进行程序、组织形式、研究方法、教师作用、最后成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对本教材后续的教学具有指导和示例作用,建议教师精心制定方案、保证组织实施并进行卓有成效的评价。以后的拓展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并形成学生可以自主执行的基本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初步理清文章内容,完成课文后面的“预习思考”题;

2.学生和教师同时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故事和实例;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料。

(二)课文导入

可以有多种导入方式。比如以“阅读提示”导入,以孔子简介导入,以诚信格言、故事导入,以商业案例导入,以学生校园生活实例导入,以多媒体课件导入,等等.

导入的目的在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探究,重在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从而进入“释疑探究”阶段。

在导入阶段,教师顺带考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比如提问预习思考题“孔子‘民无信不立’的观点有哪两层涵义?”“在孔子的诚信思想中,诚信对个人有哪些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比较明确的,学生只要预习了,就能解决,出现歧义或错误的概率非常小。如果出现歧义或错误,教师需要即时了解原因,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或提出学习要求。预习是学生必须进行的环节,教师若将此训练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释疑探究

这个环节有两种基本做法.

一是直接在课文导入的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就学生提出的课文中的难点进行分析,顺带补充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相关问题,从而进入释疑探究阶段.

二是在课文导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文中起概括提示性作用的语句,概括出每一部分的要点,体会并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和写作思路,列出课文的结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孔子“诚信”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具体地说,按照“整体感知-—重点探究——亲身体会”的认识过程,本环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文章的思路和内容可启发学生自己概括,因为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及每一部分中都有概括性的语句,学生只要能找到就能概括。对文章的论证方法,可让学生在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举事例之后自然得出.这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点拨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使用的表达效果,帮助学生将此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并在后面的表达中尝试运用。

释疑探究的重点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及孔子的诚信思想对一个人的处世和品德修养上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两个问题,虽然学生已经通过课后的预习思考题有所心得,但要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在学生自我理解课文文字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知识、案例,引导学生作深入理解。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相关的知识背景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章法结构、写作技巧。

(四)合作讨论

这个环节是课文学习的延伸,也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主要

环节.在本课时间分配上应该占到1/2强.

方案一:教师给出讨论题—-诚信缺失背后的利益分配,个人诚信价值的现实体现,恪守诚信的利弊得失……

方案二:教师给出案例(需要有争议性)--日本有一个企业家叫小池国三,第一次从事商业活动时刚刚13岁,在一家企业做推销员。由于工作努力,半个月中就和33位客户签订了合同。不久,他发现自己推销的产品价格比其他企业相同产品贵了一些,非常不安。思来想去,最后他带着合同挨家挨户说明情况,把合同全退了——半个月的业绩全完了,他也被所在企业辞退。……

方案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以“我所遭遇(了解)的诚信事件”为题,做一个2分钟的小组发言,由小组讨论主持人对组员的发言整理出一份5分钟的发言提纲,上讲台发言.

方案四:教师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3-5人),以“建立诚信校园”为主题,给校长写一封信,针对本校实际(可侧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方案五:教师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3—5人),将课文中商鞅“立木以信"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脚本(可以合理虚构).

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听、说、读、写以及运用信息、资料等,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并充分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五)课程小结

方案一:由学生完成“心得笔记”的写作,并自主到讲台与同学交流、分享。

方案二:从课文中提出成语典故,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烽火

戏诸侯”,再要求全班同学链接相关成语、典故、格言等,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

(六)作业指导

1。完成《习题册》相关语言训练题;

2.分小组按要求用一周时间完成“拓展训练”,写出研究报告。要求:

(1)该报告写作可采用“总-分—总”结构;

(2)注重事实论据的使用;

(3)报告完成后,用电脑向教师传送电子文档。

【关于习题】

一、孔子“民无信不立”的观点有哪两层涵义?

命题立意: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答题要点:(1)国家要取信于民。(2)为政者要诚实守信。

二、在孔子的诚信思想中,诚信对个人有哪些意义?

命题立意: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理解文意。

答题要点:(1)处事—-诚信应该成为朋友之间交往最基本的准则,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2)修养——讲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缺少了诚信,人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

三、有人说,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结合课文和个人生活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命题立意:(1)题目是课文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另一种风格的语境中

感受诚信主题,并领略同一主题不同的表达方式。(2)将课文主题和个人生活实际结合,在表达中锻炼口语能力。

答题要点:从生活案例中感受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现实、对未来的作用和意义。

四、课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试着列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命题立意:借鉴理据相谐的写作方法。

答题要点:孔子诚信观主要有三点:为政、处事、品德修养.相关论据可以从课文中直接圈出。

五、从课文中摘出你认为可以作为座右铭的句子,说说理由。

命题立意:让学生对课文能够感悟一点,记住一点。

答题要点:先摘录句子,再谈对所摘录语句的理解。

六、以小组为单位,从各类媒体搜集某年度关于诚信的典型案例,以“××年××诚信报告”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地区或者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文中所引案例、资料需注明出处。

命题立意:学以致用,理解诚信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状况和意义.同时学会搜集资料,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能够正确运用资料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题要点:注意借鉴课文的结构,注重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对论点的证明性.

【参考资料】(参见电子光盘)

一、孔子简介

二、孔子的诚信伦理思想初探(节选)

三、诚信故事

四、关于诚信的名言

(本篇编著:宦平夏良莉杨琼陈顺华)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案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北师 大版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 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 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 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 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 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句。 2. 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段。(从而引出对段的研究) 3. 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

高中必修上册《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论语》中的篇章,有了一定的基础,课前自学,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孔子说》。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迅速从课间回归课堂。) 2、课堂导入:宋代诗人米芾的诗:“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宣言吧: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圣儒的《论语》,从节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领略圣人的风采。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

孔子和学生

孔子和学生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案一

多媒体电脑、课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2、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孔子的循循善诱以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教育先哲们,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后世的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位令世人铭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游春》,去感受圣人教育的智慧。 1、师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课文以“游春”为线索,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师相机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三、感悟水的君子特点。

过渡:在上节课我们跟随孔子和它的弟子欣赏了浓浓的春景,俗话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孔子作为智仁兼备的圣人对水也是情有独钟。对水,孔子还作出了一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议论。 1、课件出示并抽生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孔子这段对水的一番议论是围绕哪句话说的? 3、孔子又是从几方面来说明水是真君子的? 4、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4句话。结合课本语言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 5、抽生汇报交流感受: (1)水的“德行” 抓住“奔流不息”感受水的不知疲倦。“哺育”感受它具有母亲的无私奉献的品质,“一切生灵”感受他胸怀博大、一视同仁。 (2)水的“情义” 抓住“流必向下”感受水不为自己对世间万物有着卓越贡献而骄傲自满;从“和顺温柔”体会到水的温和善良。抓住“或方或长”这个词语看出水一直在改变自己,适应别人,可见它为人着想,真是有情有义! (3)水的“志向”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孔子的教育艺术,激发学生对“万世之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目标】 一、导入学习 1、出示“孔子”的画像,认识他吗?(板书:孔子)(媒体出示孔子的图片和资料) 2、请学生介绍孔子。(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 3、齐读。(媒体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两个词概括。) 2.交流。 (板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研读课文 1、学习孔子的“有教无类” (1)什么是“有教无类”?学生理解词义,老师评价点拨。 (2)读读课文,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 (媒体出示: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作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3)齐读 2、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 (1)什么是“因材施教”?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体现在哪里?(引出对3、4小节的研究) (2)交流 ①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 (板书:颜回、子贡、子路、子张) ②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 (板书: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 ③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 (媒体出示: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④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板书:不懂变通,不够谦虚,不够忍让,为人严肃)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润物无声,因材施教;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课文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让学生从中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师生情和孔子对水的一番宏论中悟出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明白做人应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自然段。 2、体会孔子论水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质疑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春天到了,泗水河边春意盎然。谁来说说泗水描述了怎样的美景?让我们再来欣赏泗水河边美丽的春光。(多媒体配以泗水画面,背景音乐) 二、精读3—9自然段 1、过渡:泗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而孔子却从水中看出了很多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来读读课文3—9自然段,用笔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这儿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段文字?写什么的? 3、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录音朗读。 4、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自然段,看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5、交流、评价(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为什么说水有情义、有德行、有志向、善施教化?省略号,还有什么特点?论水的用意?【师板书:水→真君子?】 6、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解决 7、解决第一、二个问题(实物投影出示总结的四个问题)(1)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2)为什么说水有情义、有德行、有志向、善施教化?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孔子、老子政治思想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 设问法、讨论法、创设情景启发法 四、教学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孔子三千弟子的图片,然后引用近代学者夏曾佑的一段话,他曾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讲授新课]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小档案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子诞辰五十五周年庆典、德国和韩国所立孔子的塑像、世界看孔子、当代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

孔子游春word版教案1

课题内容23 孔子游春课型讲读课 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8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导学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汇及语段,反复品读,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第8节中孔子 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 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 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 的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论水”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导学媒体多媒体 导案学案二次修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 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 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 言? 3.揭示课题:2 3、孔子游春 交流 导学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指名读课文指名说 书写 板演。 默读课文: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达标检测 .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交流 交流 轻读课文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关于《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学设 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 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 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 为政的观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论语》中的篇章,有了一 定的基础,课前自学,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孔子说》。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迅速从课间 回归课堂。) 2、课堂导入:宋代诗人米芾的诗: “孔子孔子, 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 , 既无孔子 ; 孔子之后 , 更无孔子。孔子孔子 , 大哉孔子 ! ”1998 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宣言吧:如果人类 在21 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圣儒的 《论语》,从节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领 略圣人的风采。

孔子与学生

《孔子和学生》导学案

《孔子和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张静 【轻松准备】一个哲人说过: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能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感受通过对话的表达方式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懂得要不断学习的道理,对"万世之师" 产生尊敬之情.积累孔子语录以及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对《论语》产生阅读需求, 【预习检测】同学们,通过预习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加油! 【结构化预习】 ◆相关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以“仁”为中心,以“礼”为手段,后世逐渐形成儒家学派。孔子本人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收集起来,编成了《论语》一书。 ◆教材助读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勾画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包罗:严谨: 谨慎:敬重: 5、搜集几条孔子的语录,写下来,背一背。 【收获问题】写下你的读文收获和认为有价值或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的收获 我的问题

《孔子和学生》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张静 各位同学,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将生成的问题系统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列问题,经过合作探讨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孔子收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问题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问题四:师说:孔子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难理解,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遇见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学生交流)

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接触"诗意语文"已两年有余——自我们成立研究共同体,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可以说,是王老师的诗意课堂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那份深埋已久的喜爱和敬仰,从此与平淡枯燥的教学生活说再见,踏上小语教学的研修之路。也正因为如此,我对王崧舟老师的尊敬与喜爱从未改变过。 王老师历经"崭露头角"——"孤独沉潜"——"一鸣惊人"——"开创流派"几个阶段,渐渐成长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拥有深厚底蕴和大师风范的王崧舟,可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晓。当下,每每看到王老师令人陶醉的课堂,我们都在不时地感叹:这样的课只可以欣赏,我们永远学不来,也不可能形成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不然!也许,我们也经历如王老师那样"孤独沉潜"的五年(上千节听课,众多书籍融入内心),即使我们不能拥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自会硕果累累! 课标修订版出台之前,诗意语文曾是众多热爱小语教学的教师争相赏析与模仿的对象,但也出现了很多异样的声音:认为诗意语文对学生的"牵引"成分太大,课堂"诗意"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教师的表演成分太多。不知是不是这些异样声音的影响,王老师有一段时间没有新课例的问世。伴随着课标修订版的出台,我们一直在期待——期待诗意语文在课标修订版指引下的改变。终于,2012年王老师推出了新美南吉的作品《去年的树》——课堂依旧不改其诗意让我们每一个观者都陶醉在课堂的意蕴,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完美融合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标核心主题,使诗意语文更具语用价值。

今天,我们再次观摩王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对诗意语文的了解更加深入。 感受 《孔子游春》一课,叙述了孔子在泗水河畔给众弟子上得一堂意味深长的课——孔子以景色优美的泗水河畔为课堂,以"水"为课文,引领弟子感悟"水"乃"真君子"。如此,一位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一个是自古以来被众多文人墨客追逐的意境深远的"水",一位是当代名副其实的"诗意语文大师"。三位大师的不期而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令人陶醉、引人深思的小语课堂。 1、教师: 王老师的语言永远是那样不徐不疾,朗读的深沉有力,教学的环环相扣,对学生的那份尊重及设计精妙的指导与评价,均给诗意课堂的呈现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 "从读到悟,从悟再到读,从读到写",学生陶醉在这样诗意的课堂,收获着不断发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学生课堂读和写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各种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孔子游春_2

孔子游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孔子赞水”这部分内容,并以此融会贯通地理解全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认真初读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师生谈志向 (通过初读,反馈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选读,感悟语言

1、同学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选读其中感受深的那一部分内容反复轻读,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读。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3、交流。 相机教学: A、读悟“泗水春景”。 (1)学生读。 (2)配乐,教师范读。 (3)学生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B、读悟“孔子论水”。 (1)小组练读。 (2)交流读,老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这小组读,边听边想这部分内容,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八自然段。 (4)读词“凝望”、“意味深长”,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论水”这段话。 (5)交流对这段话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赏“水”的动画。 (7)结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对水还有哪些更深入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 用文本) 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

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2孔子和学生1_北师大版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呢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3、按要求改写句子。 4、了解孔子的教育见解,激发对“万世之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历史、功绩……)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人称为——万世之师。 出示句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之师”。 4、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促进他们大胆说,认真听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在课外阅读、收集、筛选信息的兴趣。然后选择与学生交流最相关的内容简单的学习,为重点段落的学习留足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

个学生。(指导“教”的几种读音。) 3、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 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说明: 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初读课文不仅让孩子在合作中读正确课文,与此同时,让学生们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简单的讲述理清课文的主线,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那么在第二小节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再去读读第二小节,想想。交流板书:信用,聪明好,勇敢,严谨庄重。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不及他们。) 3、师述: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1)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2)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4、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如此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交流) 5、学生交流,师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 6、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交流) 7、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交流) 8、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

孔子游春(王崧舟教学实录)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王崧舟) 【教材版本】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能背诵课文第2、8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堂作业纸。 【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孔子游春》是一篇新编的历史故事。从题目上看,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孔子 师:一般来说,题目上出现的人名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请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课题时不要扯着嗓子,再读。 生:孔子游春 二、把握身份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出示句子: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谁愿意

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弟子的眼中,你发现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又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品读“课堂” 1、感知“课堂” 师: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今天学习—— 生:孔子游春 师:老师最常做的就是上课,他一定有“课堂”。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的课堂在哪里?用“﹋”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句子。 师:找到的请举手。指一生 生:泗水河边 师:再找具体描写的句子

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

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及相关材料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学会写摘录笔记。知道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孔子画像挂图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孩子们上学

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 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1、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2、什么是“有教无类”?什么是“因材施教”?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不能用这里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什么是“和颜悦色”? 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他明白了什么? 5、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 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己学习;作为老师,看到这里我也深有感触。学生不一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呀。这正是韩愈的那句名言“*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孔子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谦虚好学的老师,教了很多学生,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7、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万世先师”,更是对他教育思想的崇敬呀,这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