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货运实务-说课稿

国际货运实务-说课稿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体设计

学时数: 42

学分: 3

课程性质:考查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

制定人:王丽娅

时间: 2012-0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连云港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有特色的五个典型城市之一,形成了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四个国家战略的聚焦态势,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报关与商检、外销业务等工作。

遵循学院“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务实肯干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根据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和就业岗位任务分析,确立了“培养面向对外贸易与管理单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和处理纠纷等外贸业务的专业技术,能胜任对外贸易工作的一线高技能外贸人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性质与作用:

《国际货运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国际货物位移相关理论和实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关联多门学科,理论知识范围广、实际操作性强,内容涉及国际货物运输基本知识、海上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陆路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的实际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单证的填制。其先行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地理》等,它的后续课程有《外贸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

3、课程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国际货运实务》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程目标主要有:

1、知识目标:通过对国际货运实务这门课的系统学习,学生应了解各种运输

方式的基本流程;掌握主要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方法、单证填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国际货运实务这门课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国际货运知识进行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流程设计、运输航线设计、运费计算、运输单据的填制,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人士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与运输各环节中的各关系方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基本素养。

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取: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5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为42课时,其中理论知识30学时,课堂讨论及练习12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课程体系及构建教学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旨在实现把合适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教给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专业学生。

在课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根据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分析,设计了5个项目,每个项目以贯穿始终的项目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序化为若干个基于业务流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形成项目教学与工作任务相套,工作任务推动项目设计的思路。本课程教学与外贸部门

以及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教学资源尽可能来源于实际工作,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变化及时更新。充分体现课程建设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基于以上理念和思路,本课程直接针对国际货运企业业务员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按照货运企业业务员的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国际货物运输基本知识、国际海上货运业务、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国际陆路货运业务和集装箱运输5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13个模块,按照运输方式分为13个工作任务。在每个模块中,任务的选取遵循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到重点突出并能“以点带面”,每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知识接受的渐进性;在每一学习任务结束后,会告诉学生能力拓展的学习领域和方向,告诉学生课外学习的知识和书籍,布置一些有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拓展的习题进行练习,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并结合网上答疑等形式完成学习。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充分运用了项目任务这一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体现了以能力训练为本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课,总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及课堂表现(20%)。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适用性。一方面,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乃至未来的需求,考虑了历年来学习过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反馈意见,然后对此课程进行调整确定的,因此说本课程教学内容是以就业、实用为导向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合。

4、教材使用和建设:

国际货运实务关联多门学科,理论知识范围广、实际操作性强,涉及国际海上、铁路、航空、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规则、惯例及有关法规、公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必须要有一本合适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目前我们所用的《国际货物运输》教材是苏波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版的“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

共分九章内容,能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和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了重新组合、适当的调整,使本课程教学体系更完整更科学,本教材是基于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适用于高职生学习的一本教材,具有易学、易懂、易教等特点。但本教材不足的一点就是有些知识点介绍得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也不利于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适当补充来弥补其不足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我参考了其它一些有关国际货物运输的教材,如孙瑛主编的《国际货物运输实务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军主编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科学出版社,2009版,许明月主编的《国际货物运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李勤昌主编的《国际货物运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此外,国际货运实务这门课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发展性学科”,其数据和案例需要不断更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是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数据和信息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经常浏览国际货运相关的一些网站。

三、课程教法学法

1、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操作性相对较强,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采取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课程改革之前的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是以老师的教授为主,通过老师的讲授带领学生进入未知领域。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2)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前全面介入。结合外贸部门各岗位和我校教学资源的实际,对教学方法做出了一些创新,灵活采用了自我管理式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①自我管理式教学法

自我管理式教学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主要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或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扩展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料自学,提高学习氛围,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论坛或QQ群等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老师可以将各种最新的法规、案例发布在课程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及时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②任务趋动教学法。

根据情境设置一定的国际运输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运输任务。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六阅读相关资料、研究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③课堂教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在课堂能真实地看到业务资料,提高课堂讲授的形象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④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演示能够很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对运输工作的理解。案例教学中老师只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⑤讨论法

从教育论来看,讨论法是自学模式与授课模式的组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通过讨论更易理解和把握;讨论法容易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收敛思维能力,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2、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突出,造成学生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集中反映在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学习中没有计划、时间和精力投人不足、学习方法不得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文化基础、以往学习的经历和兴趣等有一定的关系。但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识上看,他们对实践技能的许多看法是积极的,同时结合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思想,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国际货运实务课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的,已经接受一年多的高职教育的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学习积极性较高,思想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求欲;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计从易到难,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课程教学特色:

①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课程体系及构建教学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②充分运用“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按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主线。再根据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计若干小的工作任务、案例或项目。形成大任务套小任务、大项目套小项目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多层次小任务的完成推动大任务的完成,形成“多情境”、“精细化”的一体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③人机交互单证网上实训,提高实训实效

以一项完整业务所需要填制的单证为载体,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示学生填写相应栏目,填写完成后可以查看答案,核对填写的正确性。网上单证实训可以反复进行填写练习,有效促进学生单证填制技能的提高。

④双线并行贯穿项目,综合能力迁移训练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重视基础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和企业实践均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练习实行双线并行的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教学条件与资源

1、校内校外教学设施:

学院建有多媒体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室,购置了相关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教学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本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实训环节设备能够满足开放式教学要求,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了100%;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观摩教学基地。

2、图书、网络教学资源与硬件环境:

我院已建立校园网,拥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室可以充分利用,为本课程的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正在建立课程网络平台,将所有课程包资源上传至平台,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网络资源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我院除了具有丰富图书资料的院图书馆外,正在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库,可使师生非常便捷地查阅相关资料。

五、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明确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航空运输方式、航空区划、航线及航空设备、航空货运组织

能力目标

流程及运输航线设计、单据填制、应用华沙条约处理航空货运纠纷

素质目标

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重点与难点

1、单据填制

2、应用华沙公约处理货运纠纷

3、航空运费的计算

解决方法

1、教师讲解单据填制要点,讲解华沙公约主要条款,并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

2、教师讲解航空运费计算方法,安排学生现场演算并讲解,教师引导讨论。教学组织流程设计

任务布置

1、上网查阅国际航空区划知识;

2、查阅国际航空货运组织及国际航空公约相关知识

3、预习货物运价的计算步骤

任务分析

汇报查阅资料情况,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对本项目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讲授

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知识传授,介绍航空货运基础知识,单据填制方法,华沙公约主要条款和运费计算方法。

任务实施

单据填制、运费计算、货运流程操作

归纳总结

补充知识和拓展学习,教师对本项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改进、校企实质性合作、知识拓展与更新、教学软硬件升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