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就是古代论说文得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得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得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得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得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就是花中得富贵得(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得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得“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得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得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就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

(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

(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得”(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得花,可爱得很多。

晋朝得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它得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就是花中得隐士;牡丹,就是花中富贵得花;莲就是花中得君子。

唉!对于菊花得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得爱好,像我一样得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得爱,人该就是很多了。

五、变型默写

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得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得洁净、单纯、雅致得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总括莲得品格得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得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得人生态度得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得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得生长环境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写莲长成后得形象得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莲得形象具有得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得品质得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得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得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得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得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得资质得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得世态得鄙弃与厌恶得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段意及中心

段意:

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得美好品德得赞美之情。

第二段高度评价莲得品德,再次表达对莲得喜爱与赞美之情。

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得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得操守与正直得品德,同时也表现了她对追逐名利得世态得鄙弃与厌恶。

七、简答

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得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得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得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得操守与正直得品德,同时也表现了她对追逐名利得世态得鄙弃与厌恶。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得作用?

此句就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得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就是入题得准备。莲得形象具有怎样得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得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得意义。

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得本意就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就是做一个避世得隐士;二就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得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得本意就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就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得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得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得人少。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得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与牡丹?

这就是运用了衬托得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得品格;同时又就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得超凡品格。因此它就是从正面衬托莲得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就是富贵得象征,人们对它得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得世风。因此它就是从反面衬托莲得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感情?

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得事态得鄙弃与厌恶。

《陋室铭》复习资料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就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

书下注释

(1)陋室:简陋得房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得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就是用韵。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得水了。

(5)斯就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简陋得房子,只就是我(住屋得人)得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得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得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得人。

(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得琴。

(10)金经:指佛经。

(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得声音。

(12)案牍:官府得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得草庐,西蜀有扬子云得亭子。这句话就是说,诸葛庐与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得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得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得丞相,著名得政治家。西蜀,现在得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得呢?孔子说得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表示强烈得反问,宾语前置得标志。

补充注释

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

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

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选自《全唐文》。

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得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就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翻译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得水了。

,只就是我住屋得人得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来来往往得没有粗鄙得人。

,浏览珍贵得佛经。

(嘈杂得)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得公文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得草庐,西蜀有扬子云得亭子。

:“有什么简陋得呢?”

变型默写

1、全文得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得句子:斯就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得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得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得胸襟得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得生活得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得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文中虚写得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段意及中心

1、段意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得节操、安贫乐道得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

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得自然环境与生活图景,主要就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得节操、安贫乐道得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味。简答题

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得心理师怎样得?

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

2、“何陋之有”得出处?孔子得原话就是什么?引孔子得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

(2)孔子得原话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陋室铭》得全篇旨意就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得力量。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就是因为上句得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就是孟子得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

而成,记录了孟子得语言、政治观点与政治行动。就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

二、课文翻译:

,熊掌也就是我所喜爱得。

,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大义也就是我所喜爱得。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但我所喜爱得还有胜过生命得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得事;

,但我所厌恶得还有超过死亡得事,所以有得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得东西没有超过生命得,那么凡就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得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得事情没有超过死亡得,那么凡就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得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就是有得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就是有得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她们所喜爱得有比生命更宝贵得东西(那就就是“义”);她们所厌恶得,有比死亡更严重得事(那就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得饥民也不肯接受;

(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就是有得人)见了“万钟”得优厚俸禄

却不辨就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

识得穷人感激我吗?

(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得华丽却接受了;

(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得侍奉却接受了;

(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得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得羞恶廉耻之心。

三、变型默写

1、以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得句子

2、概括本文论点得句子

3、人没有丧失“本心”得具体表现就是

4、概述失去“本心”得人得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与嘲讽得句子

四、段意与中心

段意

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得观点。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心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得分析阐释。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出“舍生取义”,就是因为“贤者”能够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诉人们怎样做就是“舍生取义”。

中心本文通过鱼与熊掌得设喻,引出“舍生取义”得中心论点。指明“义”比生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

五、简答

人应该怎样才能保持“本心”?

恪守“善”得本性;不要受周围坏得环境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

2、启示:“义”重于“生”;不能见利忘义。

六、补充解释

兼:同时。甚:比得上。可以:可以用来。由就是:采取某种手段。则:就。就是故:由此可见。耳:罢了。与:给。

宫室:住宅。谓:叫做。就是:这样。

七、一词多义

(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示反问

(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用也那么

(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

(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就是感激得意思。

(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得对象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比较

(6)蹴尔而与之连词,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语由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可就是(7)非独贤者有就是心也这个,这样就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瞧来,由此瞧来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

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注释: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自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 (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 (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

16陋室铭和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 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

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爱莲说原文翻译注释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周敦颐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着名诗人。是着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清而有微波。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隐逸(yi)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的花。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多少人呢?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译文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初一语文爱莲说课文翻译

初一语文爱莲说课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诗人。是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很多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爱莲说》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爱莲说○1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3独○4爱菊。自李唐○5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6而不染○7,濯清涟而不妖○8,中通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14。 予谓菊,花之隐逸○15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6菊之爱,陶后鲜○17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 ①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周敦颐 (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②蕃(fán):多. ③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ǘ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④)独:只。 ⑤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⑥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⑦染:沾染(污秽)。 ⑧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⑨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⑩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亭亭净植: 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鲜(xiǎn):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爱莲说》宋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 蕃(怡n):多。 (3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 李唐,指唐朝。 (5)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 )濯(zhu6)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 亵(xil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 焉:助词。 (11) 隐逸:指隐居的人。 (1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i):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 5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从 (3) 世人墨爱牡丹 众、多 (5 )陶后堕有闻 少 多 3、一词多义 (1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 3 ),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1B 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唯独喜爱莲一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 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弄啊。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2)旦李唐来 (4 )香远苑清 (6 )宜乎念矣 更加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爱莲说(带拼音和注释)

爱ài 莲lián 说shuō ① 水shuǐ陆lù草cǎo 木mù之zhī花huā,可kě爱ài 者zhě甚shan 蕃fán ②。晋jìn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ɡ独dú爱ài 菊jú③;自zì李lǐ唐tánɡ来lái ,世shì人r?n 盛shanɡ爱ài 牡mǔ丹dān ④;予yǔ独dú爱ài 莲lián 之zhī出chū淤yū泥ní而?r 不bù染rǎn ⑤,濯zhu?清qīnɡ涟lián 而?r 不bù妖yāo ⑥,中zhōnɡ通tōnɡ外wài 直zhí,不bú蔓màn 不bù枝zhī⑦,香xiānɡ远yuǎn 益yì清qīnɡ⑧,亭tínɡ亭tínɡ⑨静jìnɡ植zhí,可kě远yuǎn 观ɡuān 而?r 不bù可kě亵xia玩wán ⑩焉yān 。予yǔ谓wai 菊jú,花huā之zhī隐yǐn 逸yì者zhě○11也yě;牡mǔ丹dān ,花huā之 zhī 富fù贵ɡuì者zhě也yě○ 12;莲lián ,花huā之zhī君jūn 子zǐ○13者zhě也yě。噫yī○14!菊jú之zhī 爱ài ○ 15,陶táo 后h?u 鲜xiǎn 有yǒu 闻w?n ○16;莲lián 之zhī爱ài ,同t?nɡ予yǔ者zhě何h?人r?n ;牡mǔ 丹dān 之zhī爱ài ,宜yí乎hū○ 17众zh?nɡ矣yǐ 。 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 án ):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 ?)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 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 a)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14噫(y ī):叹词,相当于“唉”。 ○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 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爱莲说翻译注解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本文:托物言志 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 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初一《爱莲说》原文 注释 翻译(逐句)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最新爱莲说完美版教案(含原文翻译注释题目综合)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 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 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菊花(隐逸者)(正面陪衬) (对比烘托)生长环境出淤泥濯清涟遗世独立,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莲(君子)体态香气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托物言志)气质风度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总括品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牡丹(富贵者)(反面陪衬) 一、文学常识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 《爱莲说》选自。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周敦颐,字,号,世称,北宋时期著名家。他人品极高,胸怀磊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典型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爱莲说原文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今江西赣州于都县)时创作的,有诗刻石。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可:值得。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