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骨堆上的将军白起

白骨堆上的将军白起

白骨堆上的将军白起
白骨堆上的将军白起

WENSHITIANDI

白骨堆上的将军白起

唐代诗人曹松《己亥岁》诗曰:“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一将功成万骨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有史以来,所有威名显赫的将军们的成功之路。然而战争就是战争,将军们的责任,就是带领士兵在战场上想方设法消灭对方的将士,这就必然要出现累累白骨,将军们的成功之路,也就只能由这些白骨所铺成。只要不是滥杀,这样的成功之路是无可厚非的。在战国末期帮助秦国一扫群雄、为秦王朝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的上将军白起,他靠显赫的军功而留名青史,但其滥杀降卒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的上将军宝座,就安置在上百万人的白骨堆上!

白起,出生于郿地(故地在今陕西眉县东北),是一个从初级军官靠不断建立军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到上将军宝座的职业军人。白起的职业军人生涯,是从秦昭王手下干起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在秦昭王的军队里当上了左庶长。这是一个级别较低的职位。秦国当时的爵位共分21级,21级最高,左庶长只是第10级。虽然级别不高,但他就带领秦国军队攻打了韩国的新城。这一年,楚国人魏冉出任秦国相国一职,举荐秦国著名大力士任鄙为汉中郡太守,秦国的力量得到加强。昭王十四年,白起被提升任左更一职。左更为秦爵位第12级。担任左更的白起即带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一战,秦军大胜,韩魏两国被斩首的军士多达24万,同时还俘获了韩魏两国的总指挥官公孙喜,占领两国城池五座。在这24万具白骨垒就的阶梯上,白起爬到了国尉的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

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本文介绍

的,就是靠白骨撑起的上将军。

□平伐

WENSHITIANDI

位置上。国尉仅次于将军,级别又高于左更。此后的白起,军事才能大展,战绩辉煌,而他的脚下,白骨也就越来越多。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被提升为大良造。大良造是第16级爵位。从秦昭王十三年到十五年,两年时间,白起的爵位就上升了6级。这一年,白起带兵攻打魏国,连取魏国大小城池61座。从这一年起,至秦昭王四十四年,29年间,他或与人一道带兵,先后攻下魏国的垣城,赵国的光狼城,楚国的鄢、邓等城。特别是在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郢城,放火烧了夷陵,楚王被赶出了郢。凭着这些显赫的战功,这一年白起升任武安君。君是战国后期一种新的爵号,封君必须具备两样条件:首先是得有封地,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就因为武安已经是他的领地;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有自己的家臣。白起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这时的白起,已是诸侯国中的小诸侯了。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打败魏将芒卯,又斩首魏军将士13万人。和赵将贾偃交战,大胜,又将赵军将士两万人沉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国陉城,又斩首韩国将士5万。至此,被白起斩首或沉河的战败国将士,就已多达40余万人!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一地投降秦国,这一来韩国的上党就和国内失去了联络通道。上党郡守冯亭与部下商议道:我们已和国内无法联络,再想成为韩国的臣民也不可能了。秦国军队日日逼近,不如将上党投降于赵国。赵国若接受了我们,秦国不高兴,势必攻赵。赵被秦攻,则只能亲韩,韩赵两国合而为一,就可以阻止秦军了。于是派人去赵国洽谈投降事宜。赵孝成王召来平阳君和平原君商议。这两位君都是他父亲赵惠文王的弟弟,按辈份是赵

孝成王的叔叔,而平原君更担任着赵国的丞相。平阳君的意见是不要接受上党的投降。他说:接受上党的投降与惹怒秦国相比,祸患大于得利。但身为相国的平原君却持相反的意见。他说:无缘无故得了一郡,完全可以接受。自然,平原君的意见得到了采纳。冯亭以献上党有功,被赵封为华阳君。这一来,赵也就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又一次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赵国。先是派左庶长王龁带兵攻韩,占领了上党。四月,王龁直接进攻赵国,赵国派出老将廉颇应敌。廉颇知道赵国与秦国相比,是敌强我弱,于是采取了坚壁战略,无论秦军如何挑战,就是坚守不出。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该文主旨是说廉颇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就把廉颇对秦之进攻坚壁不出作为其论据之一。显然,这位作者也属心浮气躁之一类的人物。应当说,在敌强我弱的客观存在面前,廉颇的坚壁战略是唯一可取的战略。事实上,秦军对廉颇的这一战略还真束手无策。于是,秦国使出了反间计。秦国丞相范睢派出奸细携带重金到赵国,又行贿又散布谣言,说什么秦国并不害怕廉颇为将,秦国最担心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如今廉颇为将,秦国很容易对付,廉颇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这一反间计真起了作用,于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中,也就多了一条“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

赵奢,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任赵国大将时,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被赵王升为上卿。赵括是他的儿子,自小学习兵法,理论上很是了得,凡与人谈论兵事,无人能及,以至和赵奢谈论起兵法来,当老子的赵奢都说他不赢。人人都说赵括了不起,只有赵奢说赵括如此夸夸其谈不是好事。他夫人问他为什么?赵奢说:战争,那是以生命相搏的事,而

WENSHITIANDI

赵括却把这以生命相搏的事看成很容易做的事。赵国将来千万不能用他为将,否则,破赵军的不是别人,将是赵括!

赵奢之语,不幸而言中。赵王对于廉颇在和秦军的交战中已经损兵折将早就不满,对于廉颇的坚壁战略又不理解,认为廉颇是被秦军吓破了胆。听了秦国奸细散布的谣言后,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任用赵括取代廉颇为将。秦国一看赵王果真上了当,便阴命白起为上将军总领秦军,并传下军令:有敢泄露白起为将者,斩!赵括一取代廉颇,马上改变了廉颇的坚壁战略,冒险带兵出击。赵括的这一着正中白起下怀。白起令秦军诈败,暗伏奇兵,引赵军追击。赵括还真以为自己打了胜仗,带兵直攻到秦国城下。秦军坚守不出,暗中派二万五千奇兵断了赵军后路,又派五千骑兵打援,赵军被秦军一分为二,赵军给养被断。这时,白起派出精兵袭击,赵军不利,赵括只好下令筑壁坚守等待援军。秦王听说赵军被围,又在国内征兵,凡年15岁以上都用,全派到长平一带,完全阻断了赵军的给养补给道路。

到了这年(秦昭王四十七年)的九月,赵军士兵完全断粮已达46天,士兵之间暗地里杀食同伴度日。赵括无奈,只得亲率精兵出战,企图突出重围,然一接仗,赵括即被秦军射杀。赵括一死,所部40多万人只好投降。赵国这支庞大的部队,果然毁在赵括的手中。“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意为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其典就缘于此。

白起对待赵军这支庞大的投降队伍,心黑手毒可谓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他同意40多万人的赵军投降。等到这支庞大的队伍放下武器后,他竟下令将这些已经失去了抵抗力的投降士兵全部活埋了,总人数达45万人之多,只放走了240来个年幼的赵军士兵逃回赵国。他活埋这些士兵的理由是:赵国士兵爱反复,不杀尽他们,害怕他们以后又会作乱。白起这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让赵国上下极为震动。

白起上将军的宝座下,一下子又增添了45万具白骨!

秦相范睢曾成功地使用反间计,让赵王解了一代名将廉颇的兵权,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而代之,成就了白起大败赵军之功。历史老人马上就和秦国开了一个玩笑,同样的反间计韩、赵两国用到了秦国的身上,而且具体的实施人就是范睢,让白起摔了一个跟头。

秦昭王四十七年十月,秦军在白起的统率下,又一次占领上党,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龁带领,直攻皮劳(在今陕西翼城东之牢塞村)并占领。秦军来势汹汹,韩、赵两国十分恐慌,于是,他们派出了大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带了厚重的礼物前往秦国实行反间之计。这个苏代本身也是著名的纵横家,口才十分了得。他到了秦国后,直接找到大权在握的范睢献上厚礼后游说。他问范睢:是武安君白起打败赵奢之子赵括的吗?范睢说:是。又问:白起的大军即将围攻邯郸吗?范睢又说:是。苏代说,那么赵国将亡,秦王也将一统天下了。然后步步紧逼地分析道:秦王能一统天下,白起的功劳是无人能及的。白起为秦先后攻下了70多座城池,南定鄢、郢和汉中,北破赵括之军,他的功劳,即便是周王朝的周公、召公和姜太公这些赫赫功臣的功劳也无法相比的。如今赵国一亡,秦王一统天下,必然拜武安君白起位列三公,到了那时,丞相您就成了白起的部下,即使您不愿意,也由不得您了。何况秦国也曾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的老百姓便都投奔赵国,天下不愿当秦国的老百姓是由来

WENSHITIANDI

已久了。假如现在真的灭了赵国,那么赵国的老百姓就会四处逃散,北方的会投奔燕国,东边的会跑去齐国,南面的会逃入韩国和魏国,到头来秦国能得些什么呢?所以,不如您同意我们割地求和,这一来,白起也就不能独占所有的功劳了。苏代这一席滴水不漏的话无疑打动了秦国大权在握的范睢,于是范睢便去劝说秦王:我们的士兵在外日久已经很疲惫了,不如同意韩赵两国割地求和,以便让我们的士兵们得到休整。秦昭王同意了范睢的建议。韩国割让垣雍城给秦国,赵国割让了6座城池给秦国。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军撤兵,苏代的反间计至此完全成功。白起得知撤兵的真相后,从此与范睢结下了私仇。

白起与范睢结下了私仇后,加之身体有病和意气用事诸等原因,他的武运也就走到了终点。秦昭王四十八年九月,撤兵不过半年多一点时间的秦军又重新奔赴前线,由五大夫(秦爵位第9级)王陵带领攻打邯郸。这时,白起因病不能带兵。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利,秦发兵增援,又遭受损失。这时白起的病好了,秦昭王想让他取代王陵,但白起谢绝了。他的理由是:邯郸这座城池本不易攻打,何况其他诸侯国的救兵也快要到了,而这些诸侯国对我们秦国的积怨很深。如今我们虽破了长平,但我们士兵也死伤过半,国内也很空虚。跑那么远的路去攻打赵国的首都,赵国在内抵抗,诸侯在外增援,内外夹攻,我军将被打败。因此,我不能接受任命。秦昭王自己叫不动白起,又让范睢出面,但白起还是不买账,而且干脆说自己有病,什么事也干不了。

秦昭王无奈,只得让王龁取代王陵为将。八九月间又围邯郸,还是攻不下。这时,楚国派遣春申君黄歇,魏国派遣魏公子魏无忌带兵数十万进攻秦军,秦军损失严重。这时的白起,不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幸灾乐祸地说风凉话:秦王不听我的,结果如何!这话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大怒,下命令要他去代王龁,他又一次玩起了装病的小把戏。秦昭王让范睢再好言相劝,白起还是意气用事,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就是不答应上前线。他的意气用事实在玩过了头。秦昭王一怒,剥夺了他的所有爵位,而且要他马上迁到阴密(故城在今甘肃临台西面)去。这一回,他是真的病了,不能马上起身。白起又在秦都咸阳呆了三个月。前线战事越发紧张,诸侯国攻打秦军是越来越厉害,秦军告急使者每天都有。秦昭王大约是气无处出,又派人通知白起,不准他再留在咸阳。白起只得带病而行,才出咸阳西门10里之地,来到一个叫杜邮的地方,秦昭王又和范睢等人商议道:白起对把他迁到阴密去一直不服,一路上牢骚满腹。于是,秦昭王马上派了一位使者带着宝剑,让他追上白起命其自杀。白起接剑在手,想不通,仰天问道:我是哪里得罪了天而落得如此下场呢?过了一阵,乃自语道:我确实该死。长平一战,赵军士兵数十万人,我用诈降手段将他们全部活埋,凭这一条我就该死。于是自刎而死。

白起临死,终于认识到残杀降卒的罪过,但这并不是他的死因。有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因范睢的中伤而和范睢结下私怨,这是小;国家的事是大。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他竟因私怨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才是他真正的死因。而他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意气用事,又和他居功自傲不无关系。白起之死留给后人的教训无疑多多,但简而言之,是不管功劳多大,总应夹起尾巴做人。(作者单位:贵州省文联)

将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将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文:华为总裁/任正非 华为很少讲“培养干部”,任正非倡导的是“赛马哲学”——将军是打出来的,谁培养了毛泽东?谁培养了邓小平? 任正非多年来最担忧的就是队伍的惰怠,最期待的就是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激活状态”,最积极倡导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 华为的崛起,其根本因素就在于企业文化的拉锯战,华为20多年的制度变革,也无不是聚焦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多劳多得。 要想快速进步,到非洲去,到艰苦地方去;要想做“将军”,到上甘岭去,到主航道去。华为很少讲“培养干部”,任正非倡导的是“赛马哲学”——将军是打出来的,正所谓“谁培养了毛泽东?谁培养了邓小平?” 提拔谁,选谁,构建的是在组织里面的一种导向。华为在各种政策方面的导向,加上理想又远大,人就被激发出来了,越来越让大家感受到你只要好好干,你是有前途的,你会有更好的发展舞台,而老玩花样的人占不到便宜,最终会被识别出来……大家关注点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华为运营商BG总裁邹志磊曾这样评价任正非:“一个项目怎么打他不关心,只要结果,他给你政策、资源,还告诉你,这本来就是你们挣的……” 考核干部的标准怎么定?如果是绩效与关键行为相结合,往往导致看素质(关键行为过程)觉得你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去干,淡化了绩效这个硬条件,带来的结果有可能是: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导致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随意性大,可能带来用人不公。 2005年,华为高层进行过多轮激烈讨论,甚至拍桌子争吵,最后形成决议:干部选拔以绩效为分水岭,绩效在前25%的才看关键行为过程,没有在前25%的不在提拔之列。这样,就从制度层面杜绝了徐直军所讲的“胡志明小道”现象——通过拉关系、走门子、攀附山头得到晋升。 紧接着,华为2006年又进一步推行了薪酬改革,重点是“按责任与贡献付酬”,而不是按资历付酬。根据岗位责任微信zhl8881,了解更多的行业资讯,和贡献产出,决定每个岗位的工资级别;员工匹配上岗,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员工岗位调整了,工资待遇随之调整。 这次改革受益最大的,是那些有奋斗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冲锋在前并做出贡献的员工;受鞭策的,是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员工。老员工如果懈怠了、不努力奋斗了,其岗位会被调整下来。

战场动员讲话稿 巴顿将军战前动员讲话 精品

战场动员讲话稿巴顿将军战前动员讲话 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巴顿将军战前动员讲话【译者按:乔治·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美军一员智勇双全的悍将,曾先后率领第七、三集团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为盟军战胜德意联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脾气火爆,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嫉懦如仇.与他贵族身份不相称的是,他喜欢用粗辞糙语,尤其是对部下. 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至死也不愿接受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和手段的事实,与上级和政客经常顶牛,让他们在欣赏利用他的军事才能之余,对他头痛不已.巴顿将军在二战刚刚结束,便因一次汽车事故高位截瘫,不久便不治身亡. 当时时论,对他褒贬不一.军中将士和军人家属褒者多,政坛则贬者多.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几十年后,对他的褒扬占了上风.70年代初,好莱坞大手笔制作了电影《巴顿》,一举夺得多项奥斯卡奖,后又推出描写他事故后至辞世一段历史的电影,两片均由影星乔治·斯考特主演 他在西点军校,也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共享殊荣,被立雕像一座.下面,是他在一次主要战役前对 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动员讲话. 里面不乏粗辞糙语,但也不时闪烁着他的军事思想.我把这段讲话翻译出来,与同道者共享焉. 】弟兄们,最近有些小道消息,说我们美国人对这次战争想置身事外,缺乏斗志.那全是一堆臭狗屎!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 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你们今天在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你们来这,是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 二、你们来这,是为了荣誉,因为你此时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 三,你们来这,是因为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当今天在座的各位还都是孩子的时候,大家就崇拜弹球冠军、短跑健将、拳击好手和职业球员. 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

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八位上将

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八位上将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投身抗日战场,均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慷慨赴死、气壮山河的壮丽凯歌,在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史册上矗立了一座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殉国将领的事迹多见于各种报刊,但系统介绍国民党将领抗日殉国事迹的文章尚不多见。据统计,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达200余名,本文对其中八位军衔最高的上将作一简要介绍。 佟麟阁:马革裹尸埋忠骨 佟麟阁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8日凌晨,日军由通县、丰台调集陆、空军猛攻北平南苑。当时驻守南苑的兵力仅有二十九军卫队旅、军官教导团约2000余人。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从任丘赶来增援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顽强反击,一部在内固守,一部在外围与敌作战。日军集中火力,重炮猛轰,飞机狂炸。由拂晓至过午,双方伤亡惨重。午后忽报大红门发现敌人,佟麟阁恐敌切断北路,率一部亲往堵击,因寡不敌众,被敌四面包围。在指挥突围中,佟麟阁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退下包扎,他执意不肯,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不久他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45岁。 赵登禹:战死沙场是本分 在南苑战役中与佟麟阁同一天殉国的还有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中将师长赵登禹(7月31日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赵登禹奉命率一三二师赴北平增援,7月27日抵达南苑军部。28日凌晨,日军在数十架战机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赵登禹协助佟麟阁指挥守军顽强抵抗。在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守军伤亡过半,但斗志不减。入暮时分,赵登禹右臂和腿部多处受伤,传令兵要背他退下,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告诉她老人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对得起祖宗!”说罢继续指挥部队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他又被日军机枪射中胸部,当即殉国,时年39岁。 郝梦龄:精忠报国得其所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战,郝梦龄是在此次战役中中方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1937年10月4日午夜,郝梦龄率部抵达太原以北80余公里的忻口前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将部署在忻口阵地的中央军、晋绥军统一编成中央、左翼、右翼三个兵团,郝梦龄出任中央兵团总指挥,节制第九、十九、二十一、三十五共四个军,在忻口正面主阵地阻击日军。 10月13日,日军第五师团等部出动五六万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向忻口发起猛攻,中方军队誓死抵抗。第九军防守的南怀化高地被日军攻占,防线出现了缺口,争夺拉锯战异常惨烈,有的团拼得只剩下百余人。为收复高地,郝梦龄指挥七个旅从正面攻击日军。16日凌晨2时至5时,前方几个山头连续被我方攻克。天亮后,郝梦龄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到独立第五旅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他在穿越日军火力封锁路段时,中弹殉国,时年39岁。 饶国华:自戕殉国报国恩 饶国华是抗战初期最早自戕殉国舍生取义的高级将领。 1936年,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饶国华为陆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隶属第二十三集团军。 1937年11月23日,日军牛岛贞雄师团突然自太湖分乘100余艘汽轮和橡皮艇进犯宜兴、长兴一带,随即兵分两路占领泗安,直逼广德。日军在坦克、飞机的配合下对广德发起猛烈攻击。面对优势敌人,饶国华率部坚守城池,奋力拼杀,经过三昼夜激战,予敌大量杀伤,自己伤亡也十分惨重。正在双方战争呈胶着状态之际,所部团长刘儒斋违背军令,擅自后撤,导致我方全线溃退。到30日晚,广德失守,饶国华率余部仅一营兵力被迫退守宣城县十字铺。 饶国华认为自己对广德失守负有不可推卸之责,痛心之中,他写下遗书,举枪自戕,时年43岁。 王铭章:视死如归守孤城

一位两次上战场将军泣泪写就的文章:清明,无法忘却的“祭”忆……

一位两次上战场将军泣泪写就的文章:清明,无法忘却的“祭” 忆…… ?? 文| 蒋忠良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白云徘徊低沉,青山苍翠肃穆。手捧鲜花一簇簇,遥想烈士泪潸潸。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又不由而然地想起了那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南疆战场,想起了为国捐躯、长眠于老山前线麻栗坡烈士陵园的8名亲爱战友。▲蒋忠良将军(中)和战友一起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烈士。 回忆总是让我思绪万千,回忆经常使我心潮澎湃。回忆不仅仅是为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更是为了那段已融入我血液的刻骨铭心的记忆。1984年7月,我们部队奉命从西湖之滨开赴西南边陲,执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任务。这是我从军后的第二次参战。之前的那次参战是在1979年的1月,我作为全军的首批参战官兵从舟嵊要塞区支边赴前线,在广西防城港东兴方向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那时我还只是一名副班长。▲蒋忠良将军和战友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时隔5年之久,已升任连长的我带领战友们来到云南的老山前线,担负起防御、坚守与攻打包括“英雄李海欣阵地”、166阵地、211阵地在内的8个一线阵地的任务。这8个一线阵地,距敌人最近的地方还不足200米。尽管任务艰巨、危险

重重,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全连官兵英勇无畏、勇猛攻击、顽强战斗,先后击退了敌人的24次进攻和17次偷袭,在8名战友光荣牺牲、31名战友先后负伤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坚守阵地72天,没丢一寸祖国土地,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民族的尊严,书写了中国军人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一晃32年过去了。虽然战火早已停熄,硝烟早已散尽,边境早已和平,但对一位两度上前线参战的军人来说,老山那片红色的土地始终让我有着无以言表的眷顾和留恋:那雨打芭蕉的声音时常在我的耳边响起,那幽幽的老山兰、红红的木棉花经常在我的眼前闪现……我无法忘却你们——8名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也无法忘却你们牺牲时的悲壮情景。大个子陈义国,你是连队的理发员,1985年2月2日在冲锋攻打与敌人最近的211阵地时光荣献身;胡德宏,你是连队的小秀才、报道员,你在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你践行了入党誓言,1985年3月20日在111号阵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时你的怀里还揣着女朋友的照片;三班长马洪报,你是一名党员,也是连队的突击队员、敢死队员,你明知执行突击任务有生命危险,但你还是毅然决然地写下血书加入了敢死队,1985年5月4日在166号阵地的突击战斗中被敌人的弹片击中大动脉,因流血过多而壮丽牺牲,你也是我们连队在老山最后一名牺牲的战友。▲蒋忠良将军(中)和战友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老

中国历史上英年战死沙场的将军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2.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配偶:大乔.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孙策(175-200年)他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他父亲战死的那一年,他才不到17岁,虎父无犬子人称小霸王,颇有当年楚王项羽的风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军阀袁术就经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奸雄曹操听说孙策平定了江南,也曾经说过“狮儿难与争锋”的丧胆之语。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的时候,孙策很有远见的点选精锐兵马准备渡江北上攻取许都,包抄曹操的后方,可惜渡江前遇刺身亡,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啊。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历史真的很可能就要改写。最令人惋惜的是威镇江东的“小霸王”不是沙场染血、马革裹尸,却是死在几个匹夫刺客的手里,实在是身为一个武将的悲哀。他在临死之前为了江东的基业,没有把位置传给自己尚年幼的儿子,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孙权,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也为江东能够延续80多年的基业打下了基础。 关于孙策之死,说法纷纭。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能建功立业吗?”奋起虎威,推几大吼,伤口都裂开了。当夜死去。《搜神记》则说孙策死于于吉为祟:孙策杀死于吉,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吴历》所记,可备一说;《搜神记》则纯是小说家造作虚幻之言。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