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认知工具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认知工具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认知工具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认知工具的实践与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认知工具的实践与思考

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曹宁

一、概念图与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对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科学实验十分感兴趣,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我认为概念图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时的有用工具。概念图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地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理解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深记忆。把概念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二、概念图融入小学科学的实践

小学科学教育立足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尤其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概念图不仅体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表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概念图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的学生对概念图的使用能力不一样,所以就在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谈一谈运用概念图的一些粗浅想法。(1)运用“维恩图”分类比较信息,梳理概念。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维恩图的操作方法是先把两个个体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同的特点写入交叉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

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单元时,教材选择樟树和狗尾草作为例子进行对比,樟树和狗尾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别,从而获取两者之间多个零散的知识点。维恩图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分类集合在一起,梳理形成木质茎、草质茎等概念,然后从樟树和狗尾草的分类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共同的内在联系,感知对“植物”概念的理解。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樟树的哪些特点?

生(经过补充、删选):樟树的特点有: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

(教师在维恩图中出示樟树的特点)

樟树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需要

阳光、水分,植株

高大,茎粗,很硬,

有根、茎、叶,会

开花结果、有种

子,多年生寿命

长……

师:大家发现狗尾草有哪些特点? 生(经过补充、删选):狗尾草的特点有: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一年生寿命短……

(教师在维恩图中出示狗尾草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比较,大家发现樟树和狗尾草有哪些不同点?

生:樟树的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狗尾草的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一年生寿命短。

师: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茎也是木质茎,哪些植物的茎也是草质茎?

生:苹果树、冬青树等大树的茎也是木质茎;三叶草、车前草等小草的茎也是草质茎。

师: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师:再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樟树和狗尾草又有哪些共同之处? (师根据学生梳理,把樟树和狗尾草共有的特点写入维恩图交叉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

在上述探究活动过程中,一幅清晰的概念图呈现在师生面前,利用这个维恩图,教师和学生在头脑中构造出了一个清晰的“植物”概念框架,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内在联系和特征,从而指向“植物”单元的核心概念。维恩图分类比较信息的方式使得实验观察及汇报交流活动,变得十分有条理,学生方法正确,思路清晰,科学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

2.运用“网状图”辅助整理旧知,探求新知。

网状图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主题)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 长在土壤中,需要

阳光、水分,植株

矮小,茎细、较软,

有根、茎、叶,会

开花结果、有种

子,一年生寿命

短……

樟 树 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 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一年生寿命短…… 樟 树

狗尾草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网状图它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使用网状图都有助于学生整理加工已知的信息。学生可以记录切实观察、检测到的,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为进一步探求新知确定起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的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花》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花的颜色的统计和对一朵花的观察,并且已经对花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怎么帮助学生梳理学生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使学生不仅对花的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弄清楚完全花、不完全花、单性花、两性花这些概念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联系呢?

原先的设计,有大量的概念和对每个概念的解释。我本以为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如何梳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后在在教学中,学生上交的作品学生会直接使用图片,直接具体。

我发现学生把这些点进行归纳,穿起来形成了一张有结构的网状图。通过这一项活动教师有机会评估学生在本课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探求新知的起点。

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明确新的探究目标,网状图为建构新的最近发展区架起了“思维的桥梁”。

3.概念图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概念图运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益。学生掌握概念图的运用水平有参差,教师在设

计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并针对少数绘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多给予支持与帮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前期可以探索运用了“卡纸拼图”、“游戏连连看”、“概念找朋友”等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概念图的认识与运用。这些充满游戏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概念图多了一层亲近和理解,摆脱了茫然接受的被动与惧怕。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讨论绘制概念图活动的积极性,积极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运用概念图梳理概念时觉得很有成就感。

此外,在教学中要时时强调概念图的优势与应用方式,凸现概念图的工具性、科学性特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个对他们有用且有效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将概念图融入到其他领域的学习。

三、对概念图融入科学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1)概念图是创作的工具

画一幅概念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下来时,想法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这些新的想法可能与已经写下来的想法有联系,而且会引发新的念头。

(2)概念图可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概念图不仅是建构性学习中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的好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评价的有效工具。教师通过概念图可以了解学习者在解释内容时被误解的概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常常出现不完全或者有缺陷,结果造成了误解。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理解,有助于教师诊断被学生误解的概念,以致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

例如五(下)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刚开始我的设计是通过给出主要概念,让学生进行排列组成概念图。然后通过学生的概念图,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再因势利导,查漏补遗。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这个概念图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微生物不理解,有些学生把生物、非生物、微生物同一层次。为了凸显本课的学习要求后来改进为

但是,学生在前期所反映的问题,让我知道了学生对生物、非生物、微生物的关系很模糊。在概念图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要能分辨主要概念与次要概念,然而有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分清主次关系,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可先给出概念图,留有小部分空格让学生填空,等学生逐渐熟练,则完全不给任何提示;也可以设置错误的概念图让学生改错,这样可使学生认真分析整个概念图,思考错误之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3)概念图是交流和学习的工具

一个人制作的概念图代表了一种组织信息或思想的方法。它是可以被其他人共享的东西。一组人制作的概念图代表了集体的思想。无论哪一种情况,概念图可用作人们讨论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交流的工具。他们可以设法赞同一个共同的结构,以此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课堂概念图教学会与小组合作学习并存。通过小组的成员相互交流学习,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要记住知识、并懂得意义,那么,新知识就应当与现有的知识结构整合。概念图的作用是促进这个过程的形成。这是因为概念图可以把整合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挺愿意采用概念图辅助教学的,不仅可以作为教学主轴,展示课前思考的成果,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建构,调动其积极性,增加课堂成效。同时我也发现少数学生已用概念图来帮助自己其他学科的学习。

概念图的作用

浅谈学习概念图的感悟与心得通过学习概念图,使我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非常有用,概念图作为一种在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

小学科学教师学期随笔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师学期随笔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 ,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

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力。如教五年级科学第四课《根和茎》,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根和茎 ?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五年级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叶子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 J.D. Novak) 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

小学教师作文课教学随笔5篇

小学教师作文课教学随笔5篇 小学作文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爱写作的兴趣。那作文的教学随笔都有哪些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小学作文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更多关注随笔网。 小学教师作文课教学随笔1 开学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升”到了三年级,于是,我们也从此多了一个崭新的体验——作文。最初的感觉就是无从下手,因为我虽教书十余年,但大多时间是从事低龄一二年级的字词教学,对于作文,我还生疏得很,毫无“经验”可言。于是总想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搜索一些实际的方法为己用。网上的方法的确很多很深刻,可是在实践过程中,仅凭“拿来主义”的原则不是那么容易实施的。在选择性地学习的同时,我也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下面我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三年级正处于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升华,由于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甚至对作文产生恐惧的心理,此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格外关键。 在写《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我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的。我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按照我的提示,把大脑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内容快速举手说出来。我先说:“你最先想到的一种水果!”孩子们通通通举起手,争先恐后说出各种水果。然后我又说:“你最先想到的一种动物!”大家刷刷刷又举起手,越玩越高兴。我接着说:“你最先想到的一个人!”孩子们兴奋地汇报着。接下来,我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刚刚想到的这个人长什么样儿,有什么特点,以便下次我们碰到能一眼就认出来。大家七嘴八舌就说开了。这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法,让大家都有了写作的意愿。

二、深入浅出,与生活结合。 为避免给作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引导学生平时细心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文《我的课余生活》之前,我把他们带到大操场上了一节室外课,我先让他们自由活动,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做游戏都可以。他们马上乐开了,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玩跨步和“木头人”游戏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玩得不亦乐乎。我也分别加入他们的行列,请他们教教我做那项运动或游戏的方法,孩子们一个个争抢着告诉我,能教会老师做一件事情,在孩子们的心中还是挺有成就感的。第二节课上,我结合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课余”的活动会比我们在课内做到的要更丰富,再把上节课给他们玩耍时拍下的照片运用教室多媒体展示,大部分孩子都觉得有话可说。我适时提醒他们最有趣的地方详细说,从亲历到交流再到书写,顺理成章,就不再那么费力了。 在写观察日记时,我提前一周让孩子们泡豆子,并让他们带到教室来每天观察并作好记录。结合我所担任的另一门课程——科学的教学,我们还去大操场捉蚂蚁,在教室饲养蜗牛和蚯蚓。做这些有趣的事情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为习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 三、多赏识,树信心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与成人的写作不同,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不作过高的要求,正如周弘老师说的那样“跳一跳,够得着”。并在习作中赏识他们,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训练中取得收益。 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把孩子们平时的习作打印出来,形成一本班级读物在班内交流,看到自己的作文被编成“书”,对孩子自身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当然,老师打印作文的过程是非常枯燥和繁琐的,说“头晕眼花”一点也不夸张。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摘要] 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庞杂,设计过程又高度对象化和情境化,因此教学设计过程规律性中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出发,客观全面地构建了一套该课程的概念图,这将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引言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这几十年里,教学设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开发、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概念繁多、设计的诸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设计过程灵活多样,加之众多教学设计流派的涌现及其对概念的界定和说法不一,使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显得概念繁杂、设计思路不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文拟把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高度概括化地、直观、简练地构建一套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一、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方案并进行修改的过程。其学科性质是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的应用性"桥梁"学科,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教学论、学习论和传播理论。它有三个应用层次:1.教学系统设计层次(以"系统"为中心)属于宏观设计层次;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课堂"为中心);3.教学产品设计层次(以"产品"为中心)。其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学校教育、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仔细分析多年来国内外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尽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1]。本文将基于这一基本划分,对每一类教学设计又从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和教学应用三方面去探讨,最后将其关系用图像化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1和ID2)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英文缩写ID),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1、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其中以学习理论为分代原则将传统教学设计又分为ID1和ID2。ID1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总结为4个要素、10个教学环节、解决3个问题)。ID2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上)。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是鉴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依此形成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科学学科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共8次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一) 时间:2012年9月17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二) 时间:2012年9月24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1、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核心观点包括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位。既说明了这门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又是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三) 时间:2012年10月8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科学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四) 时间:2012年10月22日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

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

小学科学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 . 小学科学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4月16日-----30日,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科学教师网络培训。在学习中江苏省小学科 学特级曾宝俊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王天锋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季荣臻教师、扬州市名师高乃定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姚强东教师及苏州太仓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张敏教师向我们讲解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几个模块的学习。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取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掌握了小学科学内容与知识的分布,清楚了小学科学在讲解时应把握的深度与广度,对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再紧张,不再茫然,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方向。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高乃定的科学过程技能、曾宝俊的谈科学实验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王天峰的建构国际教材框架下的个性课堂等等,通过三位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真正知道教好科学必须先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真正使教师与学生、文本、实际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更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有机进行,更加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本身能力发展的体现。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学习中,我听取了季荣臻的不同类型的课学课堂教学;曾宝俊的好课多磨和儿童科学概念的学习以及十节课堂实录,使我更加清楚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实践的知识。课堂实录让我真正落座于名师的课堂上去聆听、感受名师课堂的风采。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去进行教学。大家都知道,科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科学并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挖掘学生的科学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中,我学习了高乃定的小学科学实验通用技术培训、张敏的实验室的管理、姚强东的生命世界领域的实验及教学及仇丽君的物质世界的实验及教学,这些知识的获取从而使我们头脑中原先一些浅显的认识与误区得到了有效的更改,给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与梳理。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我听取了曾宝俊的一个优秀教师的八堂必修课,听了这八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可行的教育方法,发现自己离优秀教师的距离还很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认真工作,只能做一位合格教师;认真而又努力地工作,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且快乐的教师,就需要教师自觉、认真、不断地努力关爱学生作为终生的追求。当一名教师能达到这种地步时,快乐就会伴随身边,那教师不再是职业而成为一份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了。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我充分认识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深入浅出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通科学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小学科学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培训,我感觉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投身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之中,成为小学科学教学实施的引领者,与同行朋友共同致力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来优化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乐学科学、爱学科学的良好思想品德。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1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王倩倩 通过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一、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产生兴趣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学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重视实验过程,学生会学学懂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然后才是学生怎么学。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的使用材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 三、重视典型观察,学生快乐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看来,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理想的效果的。

小学科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三篇范文(完美版)

小学科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xx小学科学课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

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思茅三小刀荣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练习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操作,例如玩游戏。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足以吸引他们。当然这个教师不应提倡,但是否应该严厉批评或采取惩罚性措施,我觉得也没必要,事实上,他们能把游戏从Windows的备份文件中安装出来,已经经过了一番探索而且具备了添加Windows组件的能力。为了避开教师的眼睛,学生经常在教师不注意时玩游戏,当教师靠近时,他们会最小化或关掉程序,切换到其他界面,而在许多时候,手忙脚乱,不是鼠标点不中按钮就是窗口标题栏缩进屏幕顶部无法关闭被发现。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还可以将计就计,教会他们用“Alt+F4”组合键或在任务栏上右击窗口按钮关闭,还可以介绍用“Alt+Tab”键进行界面切换。我想这几项操作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偷着打游戏,不必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只须在学生练习时增加巡视频率,就可大大减少其概率。只是通过这样

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书本知识,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效果。在宽容中的情境中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指法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一)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对学生产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 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 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 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 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 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 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

小学科学教学优秀随笔

小学科学教学优秀随笔 小学科学教学优秀随笔 自新学期开学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的我,总是热情满怀地组织学生,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后便及时将课堂上的精彩片段:成功方法、失败经历、灵动瞬间与幸福体验记录下来,尽管生活因此而变得十分忙碌,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并决定将自己这种每课一思的做法坚持下去,甚至还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到不浪费每一秒钟,以此来拉长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完《认识太阳》一课之后,却没有让我产生一丝兴奋,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节课我失败了。尽管课前我同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太阳的知识;课堂上我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是同学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涨,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反思自己这节课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与之前的学习内容相比,这节课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因此不需要提前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材料准备,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不需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而且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知识上的准备与材料方面的准备同样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课前准备的内

容。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某些预想,比如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猜测,或者是想象有可能出现的教学情景,或者是提出将要探究的问题等。总之,这样的准备工作,可以看作是同学们探究意识形成的开始,可以转化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原始动力。然而在这节课之前,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头脑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就是只有相关的操作活动才需要认真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开展合作探究,以实现新知识的学习。我只是知道这些,并满足于学生喜欢这样的操作活动,至于他们在活动中的思维状态,我却很少去关注。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我在学习新课之前忽视了引导学生做好知识方面的必要准备。 现在看来,对于《认识太阳》这一类侧重于知识学习的教学内容,同样适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1、在课前组织学生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查找关于太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形成对太阳的认识;2、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这样做,既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展示交流的机会,又有效地实现了学习资源在小组内的共享,并进一步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成果扩大到全班范围;3、最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甚至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知识上的准备,也可以称之为预习,为了增强学生预习活动的效

概念图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摘要:本文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实践的层面介绍其应用途径和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另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了同一内容后,所形成的概念图不同,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察看学生们所画的概念图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能准确找出错误之处。 1.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的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概念图/思维导图协助教师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实例1 “万有引力”教学内容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定律的发现到应用无不闪烁着人类对科学的孜孜以求精神和科学本身的魅力,因此恰当的选择一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产生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对待真理的科学态度,还能窥视到科学发展前沿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对自己的认识等等。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既是良好的知识传授的内容,又是绝佳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可惜中学物理课本在这里的内容显得非常淡薄和简要了,略去了很多实质性质的内容,容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是很简单的。面对围绕“引力问题”在历史上进行各种探索以及现在的诸多研究和应用,我们因该选区那些适合的教学内容呢?图1.1就是借助概念图的形式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了甄别,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安排,经过这样的选择之后,教学内容不仅显得丰富了,使学生对引力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到达了前面分析的教学目的。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心得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

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2):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