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州市城市基本状况—资源布局规划

温州市城市基本状况—资源布局规划

温州市城市基本状况—资源布局规划
温州市城市基本状况—资源布局规划

1、资源布局

(1)景观资源

① 温州市自然风景区

温州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 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鹿城区

瓯海区

瑞安市乐

文成县平阳县

永嘉县

苍南县

泰顺县

洞头县

温州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市级风景名胜区12个;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具体见下表1-1:

表1-1 温州市自然风景区

②温州市内公园

◎江心屿景区:江心屿旅游区是浙江温州AAAA级的旅游景点之一,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马鞍池公园:位于温州市区中心,公园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水面面积2.7公顷,是集天然水体、草坪、绿荫为主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原大球山):位于温州市城市中心区,面积10公顷。

◎景山公园:位于温州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2.5公里,三面环城,占地3.7平方公里。

◎中山公园:位于鹿城区公园路东,市区繁华地段。1930年旧温属六县集资修建,是温州最早建成的公园,占地面积5.47公顷。中山公园已成为市民晨练和少年儿童游玩的好去处。

◎九山-松台公园:占地22.16公顷,由九山公园、松台山及松台广场组成,总面积42.6公顷。

(2)教育资源(大学、重点中学、重点小学)

①大学

温州市大学共六所: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六所高校。现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普通高校已入迁高教园区(茶山镇),四所学校原学院路校区依旧保留用作成人教育。

②重点中学:

鹿城区8所,瓯海区7所,龙湾区4所,具体如下表1-2:

表1-2温州市重点中学分布表

③重点小学

鹿城区9所,瓯海区4所,龙湾区4所,具体如下表1-3:

表1-3温州市示范小学分布表

(3)医疗资源(市级重点医院)

温州市区内市级重点医院共五家,基本上分布在市区中心位置,其具体分布见表1-4:

表1-4 温州市市级医院分别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市

第三人民医院温州心血管病医院

温州医学院

附属眼视光医院

(4)交通资源

以港口为龙头,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综合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为载体,构建联络世界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闽东南经济区、赣东皖南国家级运输枢纽和全国重要的主枢纽港。

①公路

温州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城市之一。

境内有国道3条(G010、G104、G330)计399公里,省道9条计553公里,以及遍布城乡的县乡道公路计4390多公里。2003年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湖雾至苍南分水关段建成通车,实现省府提出全省“四小时交通圈”的目标,金丽温高速公路永鹿段已大部分建成,诸永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也已开始兴建,分别将于2007年底和2008年6月建成通车。

拥有6个长途汽车站,具体见下表1-5

表1-5 温州长途汽车站

②铁路

从温州整个交通体系来看,铁路建设还相对滞后,金温铁路结束了温州没有铁路的历史,但是金温铁路技术标准低、运能小,远不能适应温州对外客货交流需要。温州还是个铁路交通的末端城市,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建成以后,温州将成为国家铁路主干线上的枢纽城市,这对温州整个交通体系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温州拥有2个火车站,分别是“温州火车站”和“温州西站”。

温州火车站位于车站大道的最北端,是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直属的一等客运站,是浙江省仅次于杭州站的第二大站。车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站房建筑面积

3.6万平方米,拥有近6.5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现有7个站台10条股道。

温州西站为货运站。

③航空

目前温州拥有一座国内二级民用机场——民航温州永强机场,原称温州机场,位于温州市东南瓯江口,离温州市区20公里。机场净空良好,可满足B767、A300型以下飞机起降。机场占地约2000亩,现有跑道长2400米、宽60米,国内、国际候机楼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达7.3万平方米。温州机场已与全国64个大中城市(包

括香港澳门)架起了空中桥梁,航线拥有量居浙江省7个营运机场之首,有20多家航空公司及分公司在温州机场投入营运,其中东航山西分公司、国航浙江公司、海航山西公司在温设立了临时过夜基地,停场飞机共6架。近年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在全国140多个机场排名前6-8位,成为全国同类机场中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机场之一。

④港口

在港口建设方面,已基本形成集河口型、海岸型与岛屿型为一体和大中小泊位齐全的港口体系。温州港已建起5个港区,500吨以上的泊位45个,其中1~5万吨级码头8个,5万吨级码头1个;直接航线20多条,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航运贸易来往;年港口吞吐量达130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0万标箱,是浙江省三大主港口之一。但与宁波港相比、与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港口资源条件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离主枢纽港的距离相差较大。

(5)零售网络

①百货、大卖场

在《温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3—2020年)明确提出:“到2007年,大都市区范围内单体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或综合大型超市要达到20家”。而现在,温州离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温州的大型百货有:开泰、时代广场、联合百货、动感前线;大型超市有:世纪联华南国店、大世界、好又多欧洲城店、家得福、易初莲花以及苏宁家电超市;即将开店的有兆丰、欧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温州正迎来大型超市遍地开花的局面。

温州的零售业将形成以下局面:老城区将会以精品百货为主,需要高附加值的商品支撑较高的物业成本;新城区将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区域交通的便利和相对较低的物业适合微利的大型超市;乡镇和农村将以标准超市(1000到2000平方米)为主;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将出现大量的便利店。详细分布见图1-1。

图1-1 温州大型超市分布图

②温州批发市场

温州有着发达的民营经济,各种专业市场发展繁荣,目前温州专业市场有温州服装批发市场、温州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饰品批发市场、温州文具批发市场、温州水产批发市场、温州水果批发市场、温州图书批发市场、温州皮鞋批发市场、温州玩具批发市场、温州建材市场等多十几个批发市场,分布在温州市各个角落。

③便利店网络

便利店的布局已经成了市民生活节奏、消费水平和商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目前温州市市区的便利店数为100家左右,近两万市民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如果按照每5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计算,市区便利店的市场份额还有近300家的缺口。与上海4500多家便利店,约每38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相比,温州便利店网络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6)消费娱乐

①商业中心

温州市主城区商业网点根据规划将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集镇)商业中心三个层级。其中五马街商业街区和杨府山两个市级商业中心,欧洲城、西城区块等8个地块为规划中的区域商业中心,而社区(集镇)商业中心将设置上陡门社区、水心社区等14个。

●五马街商业区。主要由五马街商业街发展而来,位于信河街以东、广场路以南、环城路

以西、人民路以北的长条状区域以及大南路一带。其中将在五马街设置2家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大南路要设置2家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同时预留足够的停车场地。

●杨府山商业区。杨府山商业区是一个园林式购物中心,位于学院东路以北、江滨路以西、

规划路以南、汤家桥路以东。规划到2007年左右,该商业区将建设为占地200亩、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融百货、超市、专业店、餐饮酒家和娱乐健身中心等于一体。

远期该商业中心区营业面积要达到20万平方米。

②中高档酒店

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商业与旅游业兴旺的标志。旅游业的“井喷”,使得温州客房需求量日渐增加。温州现有星级酒店78家,其中四星级12家,三星级38家,总客房数1万多间。各家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保持在70%左右,四星级以上酒店更是高达80%以上。但高端酒店匮乏,尚无五星级酒店。

预计到2010年,温州将新建10到15家五星级酒店,其中,市区3到5家,各县(市、区)争取各建有1家。

目前在建或待评的“五星级”酒店已有5家。包括: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锦绣假日大酒店、阿外楼生态旅游度假大酒店以及万和豪生大酒店。于2004年初完成改建的华侨饭店目前也进入了国家旅游局的评审阶段。

位于杨府山麓的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是温州目前服务行业中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也是香格里拉集团在浙江省继杭州、宁波之后设立的第三家酒店。据介绍,酒店一期投资4950万美元,由东京K.K.S.国际公司负责设计,占地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400间豪华客房。2005年3月破土动工。

位于市区锦绣路和车站大道东北角的锦绣假日大酒店,占地7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客房300多间。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并进入招投标阶段,有望

于2006年8月份正式动工。

位于高速公路南白象出口附近的阿外楼生态旅游度假大酒店,占地面积8.8万多平方米,拟投资6亿多元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酒店,目前已进场施工。

位于会展中心一期西侧的万和豪生大酒店,是由在全美50强企业酒店行业中排名第一的美国豪生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与中方共同投资建设。酒店在国际会展中心宾馆的基础上改造,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2亿多元。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06年底投入运营。

表1-6 温州市部分酒店表

③餐饮街及酒吧街

温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餐饮一条街,大部分都零星分布在各条商业街上。温州高档餐饮主要集中在市区中心,并在大南门一带形成高档餐饮区。小吃等基本集中在住宅区,如下吕浦的春辉路,黄老住宅区等。

江滨咖啡酒吧街是温州唯一一条酒吧街,其东起望江路解北段,西至郭公山,全长1800米左右,与江心屿隔江呼应。自2002年欧蕾咖啡首家进驻以来,现已聚集了名典咖啡、欧蕾咖啡、COCO咖啡、波斯酒吧、官邸酒吧、绿茵阁、钻石年代、现代概念、夏奈和波特曼等20多家咖啡酒吧厅,是目前温州市酒吧咖啡文化气氛最为浓厚休闲场所。

2、城市规划

(1)温州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从功能、产业、区位、形态等方面,将温州市未来概括为:“国际性轻工城、东方国际商港、区域经济龙头和活力山水名城”。如果,再“重中取重”,可以概括成“具有温州文

化特色的国际性轻工城、亚太商港、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2)“十一五”发展策略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410亿元,年均增长15%;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力争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达到5000亿元。

◆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依托港口和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轻工产业四大产业群,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到2010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2%左右。

◆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活力城市形象充分显现。民营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到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0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以上。

◆城市功能地位更加突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构筑温州都市经济圈,基本形成大都市框架,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成为国家级综合型交通枢纽城市,巩固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到201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充分展现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个性和魅力,成为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和谐水平显著提高。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力争达到60%左右。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

“十一五”发展的工作重点

◆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以建设大温州为依托,按照差异性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一核两圈三带”(即强化温州中心城区的城市核心、产业核心地位;构建以温州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和鳌江流域城镇圈;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城市群为依托的金色产业带,以海洋与港口资源为支撑的蓝色产业带,以山水资源为优势的绿色产业带。)的产业总体布局,推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块状经济集成优势,改造提升轻加工型产业集群,有重点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切实强化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增加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构筑先进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平台。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按照“一港、两岛、三江、

四湾、五区”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海运、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重点产业,努力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努力构筑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努力形成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科教等区域性服务中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整合提升专业市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形成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商圈。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发展以工业设计为重点的创意产业,推行虚拟技术研发。办好以轻博会为龙头的知名品牌展会,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重视培育建筑业。以满足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为主,扩大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温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完全有条件发展高水平的旅游产业。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整体推介,重点打造商务会展、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瓯越文化、红色旅游六大品牌。

全面组织实施“551行动计划”(突出“清洁型工业、生态型农业、绿色服务业、节约型社会、资源综合利用”五大重点领域,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保护示范区、绿色社区(村庄)”五类重点示范区,实施100个左右的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把握“两个趋向”,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要把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深入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是巩固温州作为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位的重要保证。按照“拉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优环境”的要求,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商贸型向商务型转变、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把握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成的多精心谋划建设瓯江口区域,使其成为今后中心城市东移的拓展区、高层次产业的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温州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实行东扩、西优、南连、北接,打通市区到瑞安、洞头、永嘉的快速通道,加快龙湾、瓯海中心区建设,着力构筑大都市“一主二辅五组团”的格局。推进南部地区城市构筑鳌江流域城镇群,使之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完善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加快建设连接县城快速干道,提升县域中心城镇发展功能,加快培育小城镇,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生态市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到2010年,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230万亩。

管理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规划监管,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新体制,推进城建项目市场化、高效化运作。培育、规范物业管理市场。

◆改善支撑和保障条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人多地少是温州的基本市情,解决土地瓶颈制约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大力推进围垦造地,加快15个在建围垦工程建设步伐,开工建设温州浅滩二期、大小门岛、洞头霓屿北片、苍南大渔湾等围垦工程,确保完成滩涂围垦面积15万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积极做好山坡地利用工作,加快整合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乡村宅基地。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积极做好“零土地招商”、“零土地技改”,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

建设国家级综合型交通枢纽城市,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在国家交通布局中地位的重大战略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要加快建设以深水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为支撑的现代化对外交通体系。整合港口资源,着力构筑“一港五区”新格局,到2010年,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以上,港口吞吐能力达到7500万吨,集装箱达到170万标箱,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大力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建成甬台温铁路温州段、温福铁路浙江段,同步进行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基本建成现代化铁路枢纽。完成永强机场扩建工程,扩大空港口岸对外开放,力争建成国际机场。积极做好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市区快捷交通网络,启动城市轻轨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瓯海大道、南塘大道、瓯江过江通道等,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基本实现内外交通一体化。

切实加强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民营经济是温州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要进一步放宽准入、优化环境、推进创新,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保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领域。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民外合作、整合提升、上市扩张、虚拟经营等路子,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基本完成上规模股份合作企业向公司制过渡,引导民营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综合改革,做大做强地方性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深化“信用温州”建设,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把吸引外资与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和贸易方式结构,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规范进出口行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开展跨国经营,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产品走出去、资源引进来。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建设。

◆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丰富和发展“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温州城市精神,积极营造大气开放、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名校来温合作办学。落实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大力发展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5年温州市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以加快交通、信息、水利与给排水、能源、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主要是:加快建设温州深水港、加速形成高速公路网、加快构筑电力保障体系和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在完善立体式的交通体系方面,将围绕“一港十区”,加快建设温州深水港。实施高速公路“连网工程”,加快形成“两纵、两横、两连、一绕”的高速公路网。建成温福铁路、甬温铁路。

加快温州永强机场改扩建步伐,努力把永强机场建设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南翼航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能源供应体系方面,将加快浙能乐清电厂、温州第三电厂等项目规划建设,构筑以大型电厂为支撑,500KV环网为主网架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到2010年温州市用电总负荷达到666万千瓦。在完善水利设施体系方面,将加强城乡供水、排污设施建设,建成珊溪供水、楠溪江引水等供水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使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37万立方米。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构筑“515”防洪保安生命线。

新温州港将建设五大功能区,形成“一港十区”的发展新格局,即分别为以外贸远洋集装箱和国际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状元岙港区;以发展临港工业为重点的乐清湾港区;以建设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的大小门岛港区;以七里、灵昆、龙湾港区为主体的瓯江口内港区;以瑞安、鳌江、巴艚、霞关为主体的瓯江南部地区的港区。

(4)拆迁计划

2006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为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档次、优化城市环境,计划用两年时间,开展以“一房、一堤、一路、一环、一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大会战。“一房”指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实现建设结顶120万平方米,交钥匙7000户,可认购3000户;“一路”指建设瓯海大道,使之成为我市主城区东西走向的主要快速干道;“一环”指打造东部交通环,包括汤家桥路南北延伸段、惠民路南北延伸段、府东路南北延伸段、锦江路、上江路、沿江路以及温州大道向东延伸段;“一堤”为沿江防洪景观带;“一网”指完成30公里的排污主干网建设。

并且温州市拆迁条例规定:根据拆迁计划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总和35%的要求。

6、人文底蕴

(1)历史概况描述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

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2)基本社会价值观描述

目前原籍温州的华侨大约有40万,在全国各地创业的温州人约有100多万。根据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出台的《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研究报告》中显示,截止2003年年末,温州民间资本的规模为2770亿元,2004年的规模预计在3000亿元左右。

如此巨大的民间资本对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及生产效率方面的贡献却非常有限,资本闲置、资本与实业脱离的现象相当显著。这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聚集。另外,部分从事外贸、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业主,由于行业不景气利润不断萎缩,也将主要的投资方向转向房地产。

大量的资金聚集在一个小小的区域中,投资的冲动总是难以抑制。温州人会经商能赚钱是全国有名的,小富即安不是温州人的个性,当他们手中有了钱,是不会将钱存入银行换取十分微薄的利息,而是习惯用于投资,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就是投于他们感兴趣的行业。赚钱的示范效应,往往会带动周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参与。“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观念,使温州人对土地、房产及其附着物有着根深蒂固的特殊偏好。因此,温州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

与其他城市如上海相比,温州是一个生产型城市,而上海则是一个消费型城市。温州人积聚的大量民间资本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外还需要寻找其它投资方向。温州人的生活,基本就是围绕着生意和赚钱展开的。温州人的时间不完全是自己的,吃住在工厂,24小时办公现象极为普遍。即使是娱乐休闲,往往也是为了事业所必需的交际。从这个角度看,温州人积聚财富的同时,其生活品质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某种程度上说,财富的取得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但是年轻的温州企业家在这方面已有所改观,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的曾长期居住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生活方式部分同化。虽然他们对财富的渴求并未退化(因为这种传承是历史性、地域性,甚至是与生俱来的),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已经不再仅仅是金钱的累积了。注重健康、有质量的生活正逐渐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相信今后温州人的信条将会向着这个方向改变。

(3)生活习惯描述

温州人的生活习惯正从四方面发生改变:

①购物时尚

温州整个市区几乎就是一个巨大的购物市场,大街小巷的商业空间被充分利用,大店小铺门面装潢极具个性。聪明的商人们极力打造购物时代,从五彩斑斓的时装到小巧玲珑的手机饰品,应有尽有,几乎能够满足人们所有的购物需求。像五马步行街、纱帽河女人街等更是人们逛街购物的最佳场所。

②消费时尚

温州人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改善住房条件、交通通讯、医疗保健、

子女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的消费成为热点。人均住房装潢消费增长70%左右,市区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73台,市区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达到162台,全市百户空调的普及率已达到85%以上,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7.5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消费支出每年近18000元。

③生活时尚

温州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在工作时间以外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如旅游休闲、上网冲浪等。椐统计,市区居民每百户上网率达到52.5%,业余时间选择外出旅游的人群占到10%以上。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区居民选择到酒店用餐的比例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④文化时尚

在各种时尚精彩纷呈的时候,时尚的文化内涵也明显加深。温州人享受时尚带来的快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美容美发、小聚品茗、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扬,如节日拦街福活动、端午划龙舟活动等,成为人们向往的传统狂欢节日。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自古至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承载生活的角色。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面貌往往通过住宅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体现出来,因此居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和规划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住区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中国城市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变革也在居住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以北京为例,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各项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衣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已经转向了住房,人们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因此住区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它已经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 20 年,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导和推动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近 1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 0.6%的速度增长。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 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在《2001 至 200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预测,到 2020 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将有 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 城市住区建设水平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住区作为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注重生态价值、社会原则和人文关怀的住区规划理绪论与空间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不久,是规划与建筑学科的重要前沿,反映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总趋势。 住区建设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住区建设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块,关系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良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泰顺新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1 第壹章产业带发展现状分析4 1.1 产业带基本概况4 1.2 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 1.3 发展机遇和挑战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0 2.1 指导思想10 2.2 功能定位10 2.3 发展原则11 2.4 发展目标12 第三章总体空间布局15 3.1 壹轴15 3.2 壹核15 3.3 三区16

第四章产业发展及重点区块建设17 4.1 高效农业17 4.2 生态工业22 4.3 特色旅游业25 4.4 景观大道建设28 第五章产业带的区域协调31 5.1“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31 5.2“三魁-筱村”农业协调带32 5.3“罗阳-司前”城镇和工业互动协调带33 第六章城镇体系构建34 6.1 城镇体系构架35 6.2 中心城镇建设35 6.3 重点城镇建设37 6.4 特色乡镇建设38 第七章支撑体系40 7.1 交通支撑40

7.2 供电支撑41 7.3 给排水支撑43 第八章保障机制45 8.1 加快体制创新,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内生机制45 8.2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动力机制45 8.3 加强要素集聚,建立人才和资金的支撑机制46 8.4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发展的援助机制47 8.5 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协调机 制47 前言 1.编制背景 “十壹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2007年12月,新58省道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泰顺和温州市区的时距,使其融入温州俩小时交通圈,破解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 一、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

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此外还设一环形道路连通南北,以疏解纵横干道交通对居住区的干扰与分割。如此,被两条城市干道分割的基地便组成了有机整体。广东中山翠享槟榔小区,则采用多轴线的平行和交叉布局,将绿化景观、建筑群体串连起来,丰富而有序,尤其使一个个亲切的院落小空间统合成整体,不求宏伟场景但求温馨和谐。北京大吉城小区,以小区西北角的康有为故居广场为起点的

温州市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2-1-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永强片次区域规划》、《洞头县城市总体规划》、《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及国家和温州市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编制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在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并完善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及整体发展框架,为半岛起步区的建设开发持续稳定地进行和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是温州市半岛起步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下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西起灵昆岛东环路,东至甬台温复线,南北以南、北堤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6.13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5 km2。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集组成,规划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温州市有关技术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温州市规划局,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经温州市规划局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二章职能定位和规模 第八条职能定位 温州滨海新城产业岛起步区,以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提升为主要产业类型的,以新型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区。 第九条人口规模 本区规划人口为3.0万人。就业人口为2.2万,工程建设安置人口为0.8万。 第十条用地规模 本区总用地面积为613.83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54.83ha。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浙江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浙江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 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 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 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 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

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 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 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 强化中心、扩展两翼 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 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 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 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 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 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 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 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 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

温州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相配套的产业集聚区。为了解决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低、小、散、乱”等问题,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城市化、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根据市委提出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和浙政[2000]7 号《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等,编制了《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重点就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调整方向等进行规划,是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性、控制性文件。 规划年限:2003-2015 年。 一、工业园区的现实基础 自1998 年以来,为了适应家庭工业规模扩张的内在要求,以中心城市( 镇) 为依托的工业园区迅猛发展。据初步统计,截止2002 年底,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工业园区200 余个( 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总规划用地210km 2 左右,建成面积约45km 2 ;各类工业园区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 。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服装、鞋革、电子电器、汽摩配、印刷包装等行业;从区域布局来看,主要集中在市区、乐清、瑞安、平阳、苍南和永嘉等沿海、沿江地区。工业园区逐渐成为全市产业集聚和升级的有效载体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与此同时,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机制。 但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 )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统筹性和超前性。未能从全市产业分工的高度对园区进行统筹布局和规划,部分园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够,园区缺乏再发展空间。 2 )园区的建设步伐缓慢。一方面,受土地指标制约,加上征地困难,园区供地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圈地”、“炒地”等现象又加剧了供地紧张的矛盾。 3 )园区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不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园区建设起点不高、特色不明、产业混杂,“低、小、散、乱”现象突出,缺乏发展后劲;园区地价偏高,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政府服务不到位制约了园区发展;个别园区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成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义 工业园区发展将全面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富裕小康社会建设,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1、有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区块,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合理延续,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研究、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2、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的集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工业企业集中起来,把混杂在居住、商贸区的生产企业迁出来,为城市合理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工业园区也可成为城市(镇)的组成部分,为当地房地产、金融及市场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3、有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壮大工业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奠定产业基础。同时,建设工业园区对开发山区和海洋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吸纳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我市全面小康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发展工业园区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以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园区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中心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整合存量、扩大增量,突破行政区划,明确功能定位,拉开布局框架,增强产业集聚度,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及规划图 2008年8月19日至20日,由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评审会》在我市香港大厦举行。评审委员会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山东省国土厅宇向东副厅长、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齐鹏处长等10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组成。会议由建设厅副厅长昝龙亮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洪刚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易道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济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济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西段两岸环境景观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块概念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每年都确立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初,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规划思路作了重大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这次评审会议,就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前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检验。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纲要》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纲要》编制认真贯彻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纲要》编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论证比较充分,对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承载力、人口和用地规模4项专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空间层次、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城镇体系规划等比较符合济宁实际。《纲要》成果内容丰富,图件齐全,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各位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评审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与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从济宁长远发展和自身特色去把握规划,进一步拓宽思路,及时将规划纲要进行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高标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 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 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 “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乐清片 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瓯江口(洞头)片 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

成的陆域。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龙湾片 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瑞安片 包括瑞安上望、东山、塘下、汀田、莘塍、飞云等6个镇(街道)。以瑞安城市建设区和飞云城市建设区为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和生产性服务业;瑞安经济开发区和瑞安东工业区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构建全国先进的汽摩产业基地。 ·平阳片 包括平阳榆垟、宋埠、西湾、昆阳和鳌江等5个乡镇。以鳌江镇和昆阳镇为中心,积极融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以平阳临海产业基地和平阳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苍南片 包括苍南龙港、芦浦、巴曹、炎亭、金乡、石坪、大渔、龙沙、中墩、赤溪、渔寮、沿浦、霞关等13个乡镇。以龙港为中心,以苍南临港产业基地、苍南工业园区和霞关临港产业基地为支撑,合理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浙东南最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度假基地。 “十二产业区”联动促进产业基地建设 “十二产业区”是沿海产业带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阵地,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东临乐清湾,南至西干河,西至滨海大道,北至南塘东山码头,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主营钢材、煤炭、建材等大宗散杂货储运业和集装箱运输业,培育壮大船舶修造、电力能源及设备、新材料、石化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 ·乐清经济开发区东至乐清翁垟片围垦外堤,南临瓯江,西临村庄建设区东侧,北至盐

济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济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各县(市)、乡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事项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理确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对用地性质按照以中类为主、大类与小类为辅的分类方式进行规划管理。(新的城市用地分类规定出台后按照新规定执行) 第五条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尚无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参照总体规划合理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规划范围按照项目建设用地和市政建设用地确定。 前款所称项目建设用地是指直接用于项目自身建设的用地,市政建设用地是指城

市道路、河道、绿化带、高压走廊等的用地。 第七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中的规定。 表1 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类型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1000 1500 2000 3000 无1500 3000 第八条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第九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地块的用地性质、容积率等指标为强制性规划指标,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变。 按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以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因城乡规划调整、重大项目实施以及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确需变更强制性规划指标的,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十条建筑容量包括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中心城区范围内一般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的区位、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建筑高度等因素对建筑容量进行控制。 第十一条居住区用地构成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0.2.2条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详见表2)。

济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浅析

济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浅析 田恒慧 (济宁市园林管理处272000)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容貌的重要因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载体。绿化树种规划和选择是否适合城市实际,是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档次、水平的直接反映,也是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因此,根据我市现状谈一点自己对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进行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良生存环境的渴望,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实现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就成为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的突出主题和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这个重点,对园林绿化的树种进行统筹规划和选择,有的放矢的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我们知道,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是城市天然的绿色屏障,它具有保护、改善、美化。净化、监测环境,保建、防灾避险等效能,它与人们生产、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和规划,也是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成败的重要环节,因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多以普遍绿化为中心,树林是骨干材料,且又为多年生植物,如不及早的选择恰当,做出合理的安排,等到以后发现问题,就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如草率决定,没有很好的体现多方面需要,结果也会事倍功半;但也不能举棋不定,或是变化太大、太多,以致错失时机。因此,树种规划与选择是城市园林建设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园林绿化的多功能,又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我们要总结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经验,方可把这一关键性的规划做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之成为今后安排工作的依据。 一、我市自然条件 我市地处鲁西南,位于北纬35°27′,东径116°35′,总面积50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的特点,全年主风方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明显,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全年降水丰枯悬殊,年平均气温13.5℃,7月份平均气温26.9℃,l月份平均气温-1.9℃,历年日最高温度41.6℃,(1960年6月ZI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9.4℃(1964年2月18日),无霜期200-205天,晚霜期一般在第H年的4月上旬结束。 土壤母质多为黄河泛滥的冲积物及湖泊沉积物,成土母质大部分为较老的河流冲积物,成土各有差异,有黑土、黄土、盐碱土。 二、我市原有树种情况 我市原有树种较为单纯,绝大部分为乡土树种,如:槐、榆、柳、臭椿、苦楝、合欢、泡桐、白蜡、刺柏、侧柏、蜀桧、雪松,少数私人庭院或私人花园中(包括寺庙和教堂)有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