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词典上解释“说谎”一词:意思是故意说假话,故意隐瞒事情事实。说谎时,说谎者一般会出现下列症状:瞳孔膨胀;音量和?调突变;笑容较少;眨眼太多等。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也经常会碰到孩子各种说谎行为,而且感觉较难与家长沟通,有些家长太轻描淡写有些则声色俱厉或心事重重,所以说还是不说总是反复掂量斟酌。其实从皮亚杰到以后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无论是采用实验研究或是采用自然观察等方法发现,孩子说谎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孩子说谎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粗暴使孩子留下阴影,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要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种类,采取相应措施。

二、幼儿说谎种类(一)无意说谎。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有这类情况。主要有:

1.想象型说谎。记得小小班第一学期的冬天,言言来幼儿园开心地告诉我“今天我是坐着马车来的”,我很奇怪,问“是马车吗?”“是的,有马拉着的,马的身上还长着翅膀”来接时问了妈妈,妈妈大笑着说是三轮车!原来是刚听过圣诞老人的故事,一定是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像圣诞老人那样,能够坐上飞来飞去的马车,把想象当成了现实!她的谎言让

在场的每一个人开

怀大笑,真的好可爱!这是这个年龄段才会有的童言稚语。

2.认知不清小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很低,小班时,隽隽看到老师弹琴大声说:“我也会!我也会!”,其实是妈妈带着他弹了玩具钢琴而已,他确实弹过但并不是会弹,小小的他实在是分不清什么是弹过什么是会弹。

(二)有意说谎。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在:

1.为了得到表扬、奖励。中班,我们开始学拍球,因为想鼓励更多的孩子学会拍球,那些天确实有意特别表扬已经会拍了的小朋友,我们还一起帮他们数数,气氛很热烈。没过几天颖颖报告说在家已经可以连续拍一百多了,因为这是个很能干的孩子,而且说得真真的,我们一点没怀疑直接就表扬了,但事后拍球练习时发现还只能拍两三个,颖颖是太想得到表扬了!

2.调皮型说谎。到了中大班,经常会碰到一些调皮的孩子对你说“我想上厕所”,如果不加限制,调皮鬼会反复要求去或是有更多的一起去,其实就是想去玩一会。

3.为了逃避批评。这学期有家长为了孩子们三四年一起的情谊,开始送礼物给每个小朋友了。一次送的是比书本还大的

礼物,到中午有两个人报告说礼物不见了,问有谁看到了,都说没有。这么大的东西会藏到哪里去呢,每人的柜门一打开,发现小煜那有三个!面对询问,小煜说,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做了工作才承认是喜欢才拿的。

三、解决幼儿说谎的对策

(一)对于无意说谎,做到及时引导和纠正。对于无意说谎,因为孩子太小,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不能分辨,加上小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很低,自己并不知道是在说谎。所以我们无需过分担心,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不必责备。只要给予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就可以了。

(二)对于有意说谎,要引起重视,注意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孩子的说谎问题

1.教师要细心,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批评,那孩子也就不敢轻易再说谎了,注意多观察,孩子说谎时,总是会显得比较紧张,如:瞳孔膨胀;音量和声调突变;笑容较少;眨眼太多等。必要时还可以用其它工具辅助,如摄像头。有一次班里香蕉缺了,我们怀疑是雨干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也看不出她有任何异常,不敢贸然行事,查了监控确有其事才问,雨开始还要否认,对于这样老练的说谎者摄像头成功截获,击碎了她的侥幸心理。

2. 教师要善于沟通,让孩子愿意说。改变教育方法,加强

与孩子沟通感情。当发现孩子说谎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孩子进行单独交流,注意谈话的语气语调,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尽量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弄清孩子说谎的原因,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3.教师要多鼓励。可以结合故事生动形象地让孩子懂得诚实是一种好的品德,即使已经说了谎,认识到错了,承认错误说真话,这也是一种诚实。在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会改正时,一定要多鼓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信任,相信他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这样,孩子会受到鼓舞,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反之,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容易让孩子选择说谎来逃避惩罚,这样,效果适得其反。像前面提到的小雨就是因为父母太严厉,在父母面前小雨不敢有太多要求,做错事一定会受到惩罚,就算认错了还是要罚,所以说谎成了她解脱的一种手段,时间长了她就成了比较老练的说谎者,这和小雨父母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做老师的切不可如此行事。

4.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好榜样。要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成人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自省、自律,注意做到言行一致,在孩子面前做出良好的榜样。不能随口一说、言而无信,像我们老师在安排活动时,会遇到时间来不及只能允诺没参加的孩子下次进行,这时一定要注意不是随口一说,应该真的有下次,万一忘了被提醒时要说声对

不起。其实家长也一样,听到过很多抱怨父母答应的事情总是一再说以后以后的。别以为孩子小容易糊弄,次数多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就少了,而且容易让孩子觉得说谎不为过,在生活中模仿,养成不好的习

5.密切家园联系,做到一致性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表述的时候应该尽量站在家长的立场说话,打消家长的顾虑,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才会有理想的效果。颖颖在谎报拍球数之后,我们联系了她的妈妈,表示颖颖在幼儿园表现不错,可能是太想得到表扬了。她妈妈开始是满脸通红,慢慢地平和了,最后笑着说会和她好好聊。第二天母女俩高高兴兴地进来了,说前一天晚上不但做好工作还一直陪着颖颖练习,真的能连续拍一百多了。这以后,颖颖再没有说谎的现象发生。

幼儿时期是身心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初始阶段。像说谎这样的问题行为,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和家长都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选)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 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这类说谎纯粹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而与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产生恐慌。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的。这类说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说谎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无意说谎及其原因 1.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 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 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

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 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 (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 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弄清幼儿说谎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本文论述了幼儿说谎的原因和心理特点,以及提出了矫正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说谎行为 说谎行为是指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幼儿说谎的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说谎主要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分清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幼儿大部分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些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尚无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加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事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行为,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其行为的表现,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自我保护 这是幼儿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和被保护的地位。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为了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有一位刚满三岁的小女孩平时很少把大便拉到裤子上的,可今天把大便拉到裤子上了。保育员帮她把裤子洗干净后放在书包里让她带回家,由于她是坐校车的,老师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妈妈。当那位小女孩回到家里时,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裤子湿了,她竟然说喝水时不小心把水碰倒了。 (二)避免矛盾 孩子处于家庭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得他们有时为了不得罪任何人,避免矛盾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某些真实想法或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些情况,当父母都在场时,有人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孩子的回答多半是“都喜欢”。因为这样回答可以避免矛盾,让爸爸妈妈都高兴。但如果在幼儿园,老师问同样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场,孩子就会如实回答“喜欢妈妈”或“喜欢爸爸”。如果老师又问:“你喜欢妈妈还是老师?”有的孩子会不做声,而有的孩子就会说:“喜欢老师”。这样的孩子常被成人称为“机灵鬼”。 (三)虚荣心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的爱心和关心都单向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造成“攀比”风盛行。在“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支配下,有的孩子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一个小女孩沁妍经常有和同伴攀比的现象。有一次捷捷穿了条新裙子回来,捷捷说:“是妈妈买给我的新裙子。”旁边的沁妍小朋友不甘示弱的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裙子,还买了新书包。”她说话时嘴巴还翘起来的,神情有点高傲,和往常的说话表现很不相同。但事实上她就是在说谎,根本没有那回事。可见,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

小孩撒谎的原因和策略-文章摘要

小孩撒谎家长莫慌 说谎,这是家长们一直竭力避免发生在自家宝宝身上的事情。传统观念上,家长们总是认 为孩子爱说谎是品质不好的表现,但加拿大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爱说谎其实是他们的智力 在增长。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了1200名2岁至16岁的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 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 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 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研究人员发给年龄稍大 的儿童一张背面印有答案的试卷,提醒他们不许翻看背面。回答“突尼斯是谁发现的”这 样一道凭空捏造的问题时,偷看过的孩子给出了“普里塞迪乌斯·阿克曼”这个印在背面 的答案。当被问到如何得知时,一些儿童撒谎是说从历史课上学到的。 研究负责人说:“我们设想这些孩子在撒谎时会坐立不安,但监控他们的摄像资料并不 支持这一观点。”研究显示,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 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 落到70%。 《天生会说谎》作者、澳大利亚资深记者伊恩·莱斯利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说自己从未说过谎,那这就是谎言。四岁孩子说谎令人称奇,如果你发现你家三岁宝宝撒了一个巧妙的谎,那真了不起。不过,不要表扬他们。 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 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随着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科学家研究发现:到了7岁之后,孩子渐渐有了逻辑推演能力,他就会开始有意识地组 织一些谎言。比如为了得到某样东西,但家人又不给,于是他可能会撒谎说别人要这样东西,最后得到了还不承认是自己想要的。12岁的儿童已经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能力来控制他们的语言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因此,必须利用好孩子7岁 后这段时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8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 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是《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他也表示,聪明的孩子往 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2-3岁宝宝说谎不用慌 很多宝宝都会说谎。例如问他和比他高大的小哥哥进行跑步比赛,谁赢了?好强的宝 宝明明输了,一定会说自己赢了;如果父母特别在意一件东西而宝宝把它搞砸了,他通常 也不会承认是他干的。那么,这样的撒谎行为到底是否严重,该如何应对呢?

关于儿童说谎行为的方式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前言 Premack和Woodruff在研究黑猩猩的认知能力时首次提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1】。个体具有心理理论即个体具有将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归因为心理状态的能力,由此产生的对行为原因的推论组成一个理论系统【2】。目前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一个热门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主要集中在研究3-5岁的学前儿童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作出各种假设进行推断和理解的方面上。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意识以理论假设的形式探索儿童心理理论的机制【3-5】,二是研究影响心理理论形成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6-9】。在国内,自从方富熹、王文忠、陈英和、桑标、邓赐平等学者对儿童心理理论进行引介和研究之后,不少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看,引介文章居多,实证的报告少,纯理论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10】。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儿童心理理论的本质。但是如何通过一定的现象去探索儿童的心理理论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方的有些研究者从儿童的语言入手,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互动模式、撒谎的类型、平常使用语言的方式等,进而探查他们的心理理论【3,9】。无论是对儿童说谎认知还是对儿童说谎行为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的研究,都涉及对事实、情境、意图和信念等几方面,不仅体现了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事实上,许多研究者把说谎或欺骗行为的发生作为心理理论获得的重要指标之一【11,12】。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Leekam(1992)。她认为,儿童说谎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对他人信念能力的提高。因此,为达到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或社会活动中研究其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开始试图通过对说谎和欺骗行为进行探索,从而解决目前关于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关于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果等方面的争议。张文静、徐芬等(2005)通过创设“讲故事问问题”的情景,对儿童说谎认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证实了儿童对说谎的理解水平能够反映其对他人心理的认识水平这一结论。她们认为,心理理论能力不仅与说谎认知有关,而且应该是说谎认知发展的前提【13】。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没有在研究说谎行为的同时对信念进行考察,因此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能从说谎或欺骗发生来间接说明对信念或错误信念的理解,很难直接探讨说谎或欺骗行为与信念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无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小孩说谎的原因 一般有八种 说谎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可以说,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一般比较常见的说谎有: 1、幻想式谎言。它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和紧张。它与道德无关。 2、夸大式谎言。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效应,他会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 3、社交性谎言。社交场合中,成年人会说一些社交性谎言,儿童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使用。 4、补偿性谎言。当孩子没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时;或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儿童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5、防卫性谎言。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來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 6、逃避任务的谎言。当孩子面临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 7、报复性谎言。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 8、还有一种“谎言”,与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关系。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或老师)希望他讲真话,可如果孩子觉得他讲了真话,会受到惩罚(肉体上的或者心灵上的),或者他不知道他讲了真话,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他不利的事,这样孩子也会想办法进行暂时的掩盖,或不把实情说出来。也就是说,父母若提供孩子一个无法说实话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 “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作为现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规律。在此,就本文作者提出的“说谎”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7岁~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许对家长有一些帮助。 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飞速的。比如: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有时因玩而忘了做作业,孩子为了避免父母(或老师)的指责,有时会说谎。三年级学生初步懂得“趋利避害”,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趋利避害”这一心理特点在孩子进入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发表时间:2019-12-23T11:31:59.4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付翠[导读] 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心理学领域和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都对此课题进行了各项研究摘要: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心理学领域和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都对此课题进行了各项研究。本文通过查阅部分已发表的期刊文献,结合自己观察研究得到的结果,对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类型、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总结综述,为以后再次研究幼儿说谎行为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对策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本次研究是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和教育对策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对前辈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同时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研究理解,为以后再次研究此课题提供参考和研究方向。(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说谎行为不仅关系到学前教育的研究,还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研究幼儿的说谎行为可以同时给予两个研究项目帮助。 2.实际意义 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需时时刻刻接触各年龄段、性格各异的幼儿,研究其说谎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促进其社会性行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三)研究理论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幼儿说谎行为上面,从心理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准备期间,我在中国知网上对幼儿说谎行为进行了检索,搜索出300多篇文章,经筛选查看,明确关注幼儿说谎行为的文章有100多篇,其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有些是单纯研究幼儿说谎的现象,大部分是从各个方面分析此行为产生的原因。 1.国内研究理论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卢乐珍和徐丹丹认为,儿童说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1)天真幼稚的无意说谎。(2)愿望与幻想导致的无意说谎。(3)争强好胜,满足虚荣心的无意说谎。(4)为帮助同伴逃避惩罚而说谎。(5)因恐惧焦虑而说谎。(6)面对诱惑,为得到利益而说谎。马金祥和温秀芳将儿童说谎的主要原因归为以下7种:(1)为逃避惩罚而说谎(2)为得到赞扬而说谎;(3)为避免矛盾而说谎;(4)因不愿做某事而说谎;(5)因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说谎;(6)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说谎;(7)因成人言行影响而说谎。[2] 王炯,辛自强总结:影响儿童说谎行为或道德评价的因素除了事实线索、意图线索及信念成分之外,不同的情境因素,如交往情境、故事情境等等,也会对儿童的说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应该综合使用原型理论和民俗模式解释说谎问题。 2.国外研究理论 (1)约翰·洛克,环境决定论。也即为著名的“白板论”。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德性都是后天环境教育的产物。(2)让·雅克·卢梭,分类说。卢梭认为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有时有些儿童为了逃避惩罚或贪图利益而选择撒谎。(3)伯兰特·罗素,恐惧说。罗素认为,儿童之所以会撒谎完全是出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恐惧,不诚实基本上都是恐惧的后果。(4)让·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说。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3岁)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3—7岁)他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7—12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时的儿童很可能是受到不良动机驱使的。[4] (四)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期的儿童,具体为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针对其说谎行为现象、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记录下幼儿的说谎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幼儿说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应措施。 二、说谎概念的界定 对于说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列举几种。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善意的谎言与黑谎”的界定方式。 三、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 俗话说“小孩子嘴里说实话”,很多家长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说谎,在他们眼里,尤其一些年纪大的爷爷奶奶辈,总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说谎,将来一定不学好。其实说谎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非个别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说谎行为也可分出不同的类型。(一)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又可细分为以下几项:第一种是想象与现实混淆。 第二种是能力的限制。 第三种是“催眠”式。 (二)有意说谎 有意说谎,即为主动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说出的谎言。这种谎言与品格相关,若是没有做好引导,很可能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而且有意说谎带有很大的的目的性,一旦幼儿养成习惯,那就真的养歪了。有意说谎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逃脱责罚。 第二种为了得到奖励。 第三种是虚荣心。 第四种模仿。 第五种无意识教导。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幼儿说谎是指幼儿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有意说不真话的行为。说谎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应予以正面教育,并恰当地加以引导。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设法让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通过故事《狼来了》,使幼儿懂得说谎的危害性,认识到周围人对说谎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幼儿自己对说谎行为产生否定情绪。也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给幼儿呈现一个说谎的儿童形象,与幼儿一起讨论其表现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幼儿们创造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2)给予榜样示范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一言行都可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造成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安静,就哄骗幼儿,结果老师没有兑现诺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并会说谎。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说谎的幼儿,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 (3)允许幼儿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有时我们一旦发现幼儿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幼儿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还会使幼儿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所以,教师一定要允许幼儿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去强制孩子。 (4)注重家园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诚实,不说谎话,并且要经常和幼儿园老师交流情况,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要是互不通气,各搞一套,相互抵消,不仅事半功倍,劳而少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对于说谎的幼儿,我们应特别注意他在平时的表现。如果是为表现自己的智力与才能的发展水平,显示自己成就感的“谎言”,教师要倍加爱护、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同时也避免让他们忽视实际而长期陷于空幻的想象之中;如果是说谎行为,教师要及时加以干预、矫正,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铲除说谎行为产生的土壤。

一个说谎孩子的个案研究

一个说谎孩子的个案研究 摘要:儿童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行为障碍的表现。笔者通过对一名存在说谎的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纠正其不良习惯。深入分析了儿童说谎的成因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尊心以身作则循序渐进诚实守信因势利导1 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行为障碍的表现,儿童说谎的研究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渐渐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盛行至今,对于儿童的心理的健康成长,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说谎是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此种问题的兴趣,在此我对所知道的个案进行研究,希望对教育儿童有一些帮助。 2 个案实际情况的分析 大明,男,11岁,出生于1997年7月23日,小学毕业于宜宾市812厂子弟校。其父母为该厂的职工。 年龄较小,个子较小,看起来很可爱。有个一双传神的大眼睛。口才很好,也很有表演天赋,在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时是骨干。但是喜欢说谎,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喜欢偷奸耍滑,很好面子,心理素质特别好。属于典型的打死不认错的类型。 3 个案背景分析 3.1家庭及学校环境 该生由于小学就读父母的单位的子弟学校。父母与老师较熟,所以对其缺点不与之说起。加之该小孩嘴甜,很讨人喜欢,不愿意承认比别人差,所以爱找借口,说谎。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教差,较慢适应中学生活。第一次考试班上倒数5名。第二次考试没有交卷子,说老师没有发下来。这是一种逃避心理,不愿承认自己的落后,说明该生很在乎自己的成绩,但所用方法不正确。 3.2家长的不正确引导 大明的父亲对大明的期待比较高,每样事情都要求大明要拿第一。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所以一旦大明达不到要求,他父亲就是一顿打。事后又觉得后悔,于是对大明又进行物质的诱惑,只要你考到什么什么成绩,我就给你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于是大明就产生了要弄虚作假的思想。想用这样的方法博得父母的赞赏,和想要的东西。 3.3儿童自身好胜心理的影响 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身的能力,让别人对他产生羡慕心理,往往无中生有,编造谎言。大明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外界的一些看法很在意,特别是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加之大明在文艺活动中常常获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在家庭中说谎使他到了甜头,又开始在学校里试着对老师、对同学编造谎言。所以,当他觉得自己考试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交试卷,并且说是老师把他的试卷弄丢了。 4 采取的措施 4.1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学生说谎行为部分来自于家长及老师不当的要求,因为学生无法达到,害怕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文章摘要: 说谎是幼儿遭受到困境、压力或处境难堪的时候,用来掩饰自己困窘情况的一种方式。目前,幼儿说谎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还呈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草根式的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策略 提到“说谎”两个字,最先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就是这个人比较恶劣,品质很有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并不代表着品质不好,但如果幼儿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幼儿说谎的行为就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的使幼儿的诚信降低,最终将导致品质变差,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好能避免幼儿说谎,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治病必先寻其因”,那首先要找到幼儿说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逐渐减少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后让幼儿自觉说真话。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差异 幼儿的记忆力不准确,认识水平也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当想象的事物成为期盼的事物时,就会产生这种说谎行为。如:一个幼儿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汽车,特别想要,就想让妈妈买,妈妈就骗他说,等爸爸回来,让爸爸买个更好的,第二天,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的小汽车呢?”这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强烈缺憾,使幼儿相信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因此他在陈述时,就相信却有其事。 (二)做错事想要逃避惩罚、掩盖错误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说谎乃是因害怕说实话会挨骂的避难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大大小小的犯不同的错误,而当幼儿犯错后,心理会感到很恐慌、焦虑,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被成人指责、惩罚,因此幼儿就会用说谎来掩饰所犯的错,逃避惩罚,特别是当犯了错讲出事实之后又被惩罚的幼儿,更容易说谎。如:红红在家玩,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奶奶问:“红红,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讲课教案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陈杏媚 一、问题的提出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做出探讨。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及成因 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无意说谎的概念 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2.无意说谎的成因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形成一种“美丽的谎言”。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又如,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我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但是孩子无意说谎,同时,还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时期。 (二)有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有意说谎的概念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编织谎言,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2.有意说谎的成因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却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

儿童撒谎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撒谎问题感到生气和恼火,但是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有些时候,孩子撒谎并不是故意去说谎话,而是他们需要借口去逃避来自父母的惩罚。比如,当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后,诚实地把经过告诉了妈妈,但是得到的却是妈**训斥,这使得孩子以后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以撒谎来躲避严厉的惩罚以保护自己。 另外,由于父母不当的行为模式也可以诱发孩子的说谎动机。比如,当小孩子间相互打架时,如果父母直接问到“是不是他先打的你?”或者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时,妈妈往往很焦急问“是不是肚子疼?”这些带有倾向性的问话往往会使小孩子为了某种理由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刺激说谎的行为产生。 孩子是很容易被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也极容易造成孩子学会说谎的可能性。当孩子不听话时或者父母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经常会做出一些承诺而不做出兑现。例如,孩子打针时,父母会骗他们说打针不疼;还有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说你如果安静些我就给你买礼物,却不付诸实践。这些举动往往在父母的不经意间对孩子产生影响,既降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又促使了他们撒谎行为的产生。 因此,父母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都应加以注意和留心以避免孩子用谎言为自己辩护的心理动机,不应为孩子提供说谎的机会,做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说谎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分析,避免严厉的责罚,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愿望,帮助他们认清现实和内心的希望,让孩子了解没有必要向父母撒谎。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做作业,他却说忘在家里了;有些学生的作文明明是抄袭的,但他一口咬定是自己写的;有些学生明明拿了别人的东西,他却怎么也不肯承认。学生撒谎,给教师的辅导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重重阻力。 撒谎是一种虚构事实的行为,有时候儿童是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由于其行为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常被教师看作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而受到谴责。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对待,会逐渐加剧,并稳定成为儿童个性的组成成分。下面就儿童的撒谎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造成撒谎的原因 儿童撒谎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许多父母认为这可能是遗传得来的或是跟“坏孩子”学来的,其实不尽然。事实上导致儿童撒谎的原因,很大程度来自父母本身。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需要和自尊采取过分专断的方法,对儿童的某些不适当的行为横加责骂或滥施惩罚,儿童就会本能地通过撒谎来进行自我保护,借以逃避惩罚。久而久之,儿童便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可见,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是造成儿童撒谎最为多见的原因。 儿童爱撒谎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他们经常通过夸大事实,用吹牛的方式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希望借此来发展和巩固自己在同学或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儿童由于爱幻想,经常把想象中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内容加以表述,这通常并不是撒谎,而只是由于认知和发展的限制,难以把理想与现实区分清楚,对于这种情况,成人不要把他们指责为撒谎。 2、如何对待儿童的撒谎 首先,教师、父母要增强对儿童的理解,寻求与儿童取得沟通的共同语言,打消孩子对教师、父母的戒备乃至恐惧的心理。要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儿童尊敬和信赖自己。 其次,对于撒谎的儿童,应该认真严肃地指出说谎的危害,要让儿童知道,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将是错上加错。人难免会犯错误,恰当地对待错误的方式应是正视自己的过错,敢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同时,应该让他感到,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错的后果与掩饰过错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虽然撒谎可以暂时掩饰过失,但会因此而失去父母和他人的信任。 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谎而产生的罪恶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明白撒谎可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朱旺 【摘要】: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的话来骗人的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幼儿的说谎也是心理问题之一,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针对这些成因,提出来成人作好表率作用,不随便斥责孩子等建议,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早察觉幼儿的说谎行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行为问题,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对策 正文: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教育在我家》一书中说:一个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他走向成功的资本,诚实守信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它是做人的重要品德之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的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无意说谎及原因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里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这类说谎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这种说谎与品质毫无关系,因而不能称为真正的说谎,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想象与现实混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便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说谎。(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师提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年龄的特点,可能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说谎。 2、有意说谎及其原因 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表

如何对待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进行时,我在电脑里找到了许多水果图片,在放给他们看的同时,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我吃水果的感觉和去海南看见陌生水果开心的情感,谁知一幼儿也说去过海南等等(了解后没有去过),还将他的感受讲得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我就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海南去玩,看看各种没有见过的水果,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他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我再作鼓励:“你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海南玩的。”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去年教过的有个叫“叶张帆”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 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解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3.自信眩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体育游戏拍皮球时,我问:“咱班谁会拍皮球?”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派皮球!”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冯灵铄在老师指导大家剪水果的过程中,留下一个水果标志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了水果。”妈妈说:“得了水果不是贴在《好孩子》专栏里吗?”这孩子又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这类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绝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一个警察,也谎说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2016年04月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3—6岁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而说谎是幼儿品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因此,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幼儿园和家庭入手;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 传统思想一致认为:“孩子是张白纸”。但是在遇到孩子“说谎”的行为时,我们的观点又与我们看到的现象背道而驰。当说谎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问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谎是有许多原因的,应该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三、幼儿谎言的分类 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 (一)想象性谎言 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一天早上,3岁的文文兴奋地跑进教室说:“李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特别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她表示祝贺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并带领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这时,然然走过来说:“李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虽然有点诧异,但是在幼儿园,同一天生日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又唱了生日歌,并且对小寿星表达了祝福,文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报告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成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关于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研究综述,揭示了幼儿问题行为的原因这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园教育,也有幼儿自身生理因素及气质的影响。并且分别从家庭和教师的角度出发简要阐明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问题行为成因策略 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攻击、反抗、违纪、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20 世纪20 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广泛研究了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是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现在社会各界普遍比较重视幼儿问题行为,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与偏差,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认识不够,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教师在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上有待于提高。使父母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教师形成正确教育理念,提高实际教案中对问题行为的解决干预能力,从而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一> 国内外的界定 幼儿的问题行为一般是指在0-6岁期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与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就目前来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有许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1、国外教育界的界定 美国教育界一般认为行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合适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习恐惧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把问题行为分成A行为( Antisocial Behavior 即违纪行为>和N行为( Neurotic Behavior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 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 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都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睡眠障碍

儿童说谎行为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儿童说谎行为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儿童说谎行为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930年,皮亚杰最早对儿童说谎给出定义,他认为10~11岁的儿童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陈述都是谎话”。西班牙学者Masip等人认为,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或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本文从儿童说谎行为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应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策略。 一、儿童说谎的成因 目前,儿童说谎行为的产生原因在心理学、教育学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至今未形成一致性的说明,且大多数研究较为零散,甚至有些与儿童说谎成因相违背。根据前人在儿童说谎这一领域的部分理论及研究成果,笔者将儿童说谎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归于六个方面的原因。 1.儿童说谎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来讲,“说谎”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反映,一般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说谎”行为。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两岁孩子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发展的明显特点是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他们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某些“谎言”正是他们的“表象性思维”的口头表述。这个阶段的儿童出现了象征性游戏,这正是儿童象征性思维出现的标志。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甚至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从谎言中可以见证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2.儿童的想象易与现实混淆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幼儿的想象常常会与现实混淆,难以区分现实与想象,容易把想象的事情或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而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极具夸张性,他们经常会夸张地描述某件事或某个物体,而不关心是否符合实际。如“我姥姥家的狗可大了,像牛那么大!”当大人听到孩子们这么夸张的语言描述时,常会斥责他们撒谎。其实,儿童的想象具有夸张性,这是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反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儿童这种“撒谎”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3.儿童的记忆还不够准确 记忆是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的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反映。儿童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他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