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造生态新城应如何加强民房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打造生态新城应如何加强民房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打造生态新城应如何加强民房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打造生态新城应如何加强民房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打造生态新城应加强民房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长期以来,我镇民房建设普遍存在着布局散、用地乱、环境差、配套难的状况,民房建设管理更是当前农村矛盾和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难点,是造成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围绕打造生态新城做好民房建设管理,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又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该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房建设现状

(一)无规划、布局散。多年来,民房建设由于缺乏科学、严谨、有效的规划,很多民房在建设时,随意性大,布局散,自然村庄大小不一,甚至一个自然组的民房分散多处。

(二)无审批、建房乱。从2003年开始至目前,我县全部冻结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民房建设审批,由于规划控制,堵和疏未能很好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居民的房屋确系危房无法居住或因人口增加不够居住,造成很多居民在无建房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私搭乱建,最终形成目前民房大小不一、高低不一,形状不一,宅基地面积有大有小、斑驳错杂。

(三)无配套、条件差。由于长期规划控制和民房建设的杂乱无章,造成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加大,有的村组基础设施配套仍然十分落后,形成以下几种不良状况:村庄道路不通畅;各类线路网络建设不齐全;供电系统老化,形成百姓生活用电电压低等。

二、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一是村镇规划滞后。我县村镇规划多次进行调整,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大多是“纸上谈兵”,加之我镇又是城关镇,随着我县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村镇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未能进行有效地衔接,因此,造成村镇规划滞后,道路不畅,民房建设杂乱无序,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了大量土地,同时也给民房建设管理埋下隐患,造成居民之间的采光、通风、排水等一系列矛盾,导致很多房屋重复建设,给生态新城建设增加了工作难度和经济成本。

二是利益驱动违建。近年来,由于新城建设,拆迁面广量大,加之拆迁惠民政策的保障,给居民既带来较大利益维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利益驱动,许多居民不顾一切,利用节假日、夜晚时间进行私搭乱建,给生态新城建设带来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执法难度较大。民房建设管理要面对成千上万户村民,涉及的地域广、人数多,且大部分群众的法制意识淡薄,受利益的驱动和攀比心理驱使,肆意私搭乱建,为所欲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居民违建的矛盾,经常造成集访、越访等群体事件与突发事件。在拆除违建时,威胁、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或者是上访闹事的现象频频发生。

四是责任意识淡薄。少数村组干部为了“围人缘”,对民房建设管理持放任态度,不顾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责任意识淡薄,把关不严,对私搭乱建现象漠视无睹,放任不管,因而造成了违法违章建设势头的逐步蔓延。

五是管理机制不全。由于我镇是城关镇,全镇基本上都处于规划控制范围内,除老城区外,其它区域的民房建设管理都依靠我镇城管中队的力量,由于中队的人手少、范围广,因此管理的压力较大。加之基层城管中队未纳入编制管理,人员待遇低,难以稳定基层城管队伍,同时,镇城管中队的执法主体仍然没有明确,执法缺少抓手,虽然县城管局已经成立,但一些后续工作还没有到位。

三、加强民房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寓教于管,在政策引导上求突破

在生态新城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民房建设管理上,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生态新城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标语、戗牌、公开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宣传新城水元素、绿元素和人在园中、建筑物在绿中的风格,宣传拆迁、安臵的政策,宣传防违拆违的正反典型,宣传参与支持新城建设,就是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主题思想,提增广大群众参与、支持生态新城建设的信心,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

(二)堵疏结合,在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上求突破。

为了有效开展民房建设管理,钝化矛盾、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使确因住房困难或房屋破旧不堪

急需建房的农民能及时得到及时妥善安臵。要根据生态新城建设进程的客观需要,彻底摒弃“一户一宅”的传统安臵模式,真正把各个居住区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区,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到集中居住区安家落户。

(三)让利于民,在利益导向机制上求突破。

为了强化民房建设管理,减少建房需求与规划控制管理的矛盾,加快生态新城建设进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在入住集中居住区政策实施中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让利于民、惠及与民,在人口安臵条件上、房屋搬迁补偿上均要给予政策优惠,使得百姓拆得明白,搬得乐意,这样既保证生态新城按照规划要求得以顺利推进,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防微杜渐,在管理执法力度上求突破。一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农村违法建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果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新的违建行为将无法制止,民房建设管理无法规范,生态新城建设进程无法推进。对这些违建行为的处理,要区别对待,对确实无住房又自愿入住集中居住区的农户,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对有多处宅基地还圈占土地进行违建的,必须依法强制拆除。对生态新城建设启动后的违法建设,无论何种情况,坚决予以强制拆除。二要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针对民房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着预防为主、查防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对违法建设行为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将违法建设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扫清生态新城建设的一切障碍。三

要增强执法合力。对生态新城规划范围内的民房建设管理应纳入城市规划区管理范围,县城管大队的力量要介入,要推行联合执法,不断强化执法力量。

(五)明确职责,在制度健全上求突破。由于我镇规划控制区域较大,涉及24个村(场)及部分社区,在防违控违上,如果仅仅依靠镇城管中队的力量还显得很薄弱,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各村(场)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要明确长效管理主体。各村(场)及相关社区是防违治违的责任主体,党(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层层传递压力,切实加强动态监管,一旦发现违建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制止。相关部门也要全力配合,敢于动真碰硬,共同抓好防违治违工作。二要建立长效管理网络,各村(场)要实行村干部包片、包组、包户,不断巡回监管,有条件的村(场)可配备组级信息员,不断完善从组到村到镇的三级工作网络和信息联系网络。三要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对相关部门和各村(场)均实行民房建设管理的专项考核,目前,我镇在这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创新了考核机制:对本年度内无一例违法违章建设的,由镇财政年终一次性奖励相关村5万元;发现违法违章建设未及时制止或拆除的,有一例扣除相关村村干部工资5000元;如发现多户违建而未及时制止的,将由镇纪委对村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直至免职。做到既查事又查人,力争建立规范的民房建设管理秩序,营造良好的生态新城建设环境。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编号:TQC/K639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oice of appropriat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ost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计划资料适合用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推出各项具体执行方案。主要特点是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和不乏灵活性,同时考虑费用支出事项,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实现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 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 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 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 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 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 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 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 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 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规划必须把长远利益与近期设想统一起来,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因此,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制定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用系统、整体观念,进行全面规划,做好总体布局。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2、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对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还要积极的保护,对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这样,方不致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配套技术,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可能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农民群众关心、见效快的项目。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制定规划,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和模式。 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利用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等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得益、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等。 5、扩大绿色植被原则。绿色植物是转化太阳能,实现第一性生产的重要机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将一切土地和部分水面绿化起来。 6、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横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7、实现“三大效益”原则。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必须达到生态上适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工作 是规划工作的起步阶段,为规划工作做好物质、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人挂帅,由试点承担单位会同农业、环保、林业、规划、能源、水利、乡镇企业等部门组成的规划领导小组; 2、建立一支有权威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学科的有开拓精神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规划工作队伍; 3、搞好规划人员培训,特别是技术方法的培训; 4、筹措资金,建立保障系统;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

第23卷第1期家 畜 生 态V o l.23N o.1 2002年2月Eco logy of Dom estic A n i m al Feb.2002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Ξ 吴银宝,汪植三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 介绍了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指出我国 的生态农业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 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 系。简介了近20年来在我国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几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对目前生 态农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T S8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5228(2002)0120005206 1 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后工业化农业等四个阶段[1,2]。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短短的半个世纪,工业化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然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以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能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对土地和资源实行的是掠夺式开发利用,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潜在着严重不良后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能源消耗过度 工业化农业的实质是用高的能量输入来换取高的产品输出,而且其能源投入依赖的主要是不可更新的化石能源,这就严重加剧了能源危机,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捷克对农业发展与能源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产量每增加1%,农用能源的消耗就要增加2.5%。美国近40年来,投入农业的能源增长了近80倍[3],按其每生产1kJ能量的水果和蔬菜需投入2kJ的石油能,生产1kJ能量的动物蛋白质需投入20~30kJ石油能的标准来估算,全世界均采用美国的生产方式与营养水平,每年将消耗掉60000亿L以上的石油,按目前探明的全球石油贮量只能供世界人口使用10年[4]。 1.2 资源破坏 工厂化农业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销售,为了获利[2]。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盲目毁林开荒,毁草种田,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等重用轻养方式,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E rik P.Eckho l m(1976)在《土地的丧失》一书中记录了发生在美国、前苏联的两次大规模的沙尘暴[1],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合理的开发并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结果造成了土地沙化,作物失收,并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1.3 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到农畜产品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畜健康。根据以色列专家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地中海沿岸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从2m g L(处于无污染的本底值水平)节节上升至53m g L,其污染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废弃物处理及氮肥施用[3]。在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砷制剂,尽管在抗病促生长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但由于它大部分从粪中排出并可在环境中积累,因此必然会影响植物的生 Ξ[收稿日期] 2001204229  [作者简介] 吴银宝(1973-),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畜生态学。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住。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

南昌XX农业有限公司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 拟建项目申请报告 南昌县委、县政府: 为积极响应农业部“948”项目规划及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规划,促进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农业大战略,推动江西省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及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态江西的战略目标。南昌XX农业有限公司经详细考察和研究决定,拟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建设南昌县XX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 南昌XX农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中国香港,主要致力于现代农业的产业投资和兼并收购业务,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并具备丰富的全球农产品流通渠道资源。 南昌XX农业有限公司将坚持立足南昌、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宗旨,按照科技化、生态化、有机化、低碳化、精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运作理念,高标准的建设南昌县XX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 具体项目情况如下: 1.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名称:南昌县XX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 ?项目开发单位:南昌XX农业有限公司 ?项目拟建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项目拟征地面积:500亩 ?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 2.建设内容及规模 生态农业观光园将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度假之路。 在生态观光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建设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现代农业。 项目共包括5个功能区,分别为无公害蔬果园区、有机茶园区、畜禽养殖区、产品加工区、休闲娱乐区(餐饮、茶坊、酒庄、垂钓)。

关于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1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1、1 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2 生态农业的内涵:按照“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实施指南”,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指导下,总结吸收了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量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 2 生态农业的特征 人类的产生,同时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开始,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世界“工业革命"之前,由于人口增长缓慢,生产工具极其简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是和谐的。“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愿望与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先进工具综合起来,极大地创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西方农业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其动力是化学工业和机械化。西方“石油农业”发展到六十年代达到顶峰,以后伴随着能量消耗大、开发不合理、土壤侵蚀退化严重、化肥农药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等尖锐矛盾,造成了环境与生产之间的恶性循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失去

人工湿地与生态景观建设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720054203 人工湿地与生态景观建设 收稿日期:2006209228 作者简介:赵晨洋(19772),女,硕士,助教,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赵晨洋 摘 要:对人工湿地的概念、构造、营造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强调了其生态环境效益,并结合美学原理,提出了 人工湿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提升人工湿地的景观价值。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态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5.14文献标识码:A 1 湿地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 统。关于湿地,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出自于1971年2月2日 诞生的《拉姆萨尔公约》(也称《湿地公约》):“不问其为天然或人 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产、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和物质循环、减缓自然灾害等强大的生态功能。 2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1989年,D ?A ?Hammer 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工业和农业废 水》一书中提到“人工湿地”:由人工设计的、模拟自然湿地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由水、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动物等组成,并通过其中一系列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除了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外,还可以有效地阻断水源污染向现有自然湿地的扩散,是湿地保育的有力措施。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协调发展的自然景观与半自然景观,显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正越来越多地以公园,科技园区,公共建筑,学校,住宅区景观及生态农业园区等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蓝绿色的水面、各种鸟类、多样性的水生湿生植物的生态景观,给人感官和精神以美的感受。因此,兼顾生态与美学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成为了人们研究的课题。 式的设计,或惊叹于结构材料技术的应用,或流连于空间效果的创意,唯独忘记了这个建筑创作的原点,只是追逐表面的视觉效果,导致本末倒置。这样学来的只是肤浅的形式,并没有找到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在借鉴现代建筑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只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建筑才会流行,只有跟随流行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许这个建筑在当时很好地解决了当地的矛盾,满足了人们现在对建筑的需要。但长远来看建筑总会发展,新的矛盾总要出现,现在的建筑虽然满足了目前人们的需要,但如果不继续发展只是应用现在的模式迟早要被淘汰。因此,即使是在当地受到欢迎的建筑也不能停滞不前,还是要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从地域看,别的地方流行的建筑不一定就适合,应从自己的原点出发看哪些地方值得借鉴,而不是生搬硬套,把不适合当地的建筑强加给人们并误导人们接受。可能一时的新鲜,人们会喜欢,但新鲜过后终会发现这种流行是强加给他们的,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借鉴先进的思潮时,也要从原点出发,不可人云亦云。对各种流行思潮的生吞活剥导致目前建筑思想的混乱。我国现代主义建筑还未发展成熟,而国外各种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发展的理论已经纷纷走向我们。一方面,避免了发展现代主义的许多弯 路;另一方面又陷入对这些思潮的迷惑中,不知该走哪条路。其实发展建筑没有固定的形式制约,只要依据自己的原点寻求适合发展的道路,就不必拘泥于思潮名称的限制,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 贝律铭说,“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人们有限的物力之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这应该就是我国建筑创作的原点了。在设计具体的建筑时应认真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中找到这栋建筑的具体的原点,并以这个具体的原点为基础指导人们从传统和现代中找到要继承和发展的对象,实实在在地设计人们真正需要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力不在于奇妙的几何形体的堆砌,建筑的进化也不在于使用多少新材料完成一个个复古或异想天开之举,建筑的灵魂在于从自身原点出发,提高建筑的应变力,满足人类多层次的需求,为人类创造出更为完美的理想。参考文献: [1]张复合.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语言[J ].世界建筑,1983(6):20221. [2]马国馨.丹下健三[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222. Pass through tradition and modern to return to origin SHI Dong 2ni G AO Ping WANG Jie Abstract :Based upon analysis of several misunderstandings in referencing trad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and develo p 2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Matters deservin g attention in referencing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advanced ideas in architectural de 2sign are analyzed.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rigin of each building can be found in order to create architec 2tural work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s. K ey w ords :tradi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form ? 45?第33卷第7期2007年3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7Mar. 2007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原始农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南江镇中坪村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中坪村沟地面积3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7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中坪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中坪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5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水家龙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中坪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 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以融资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X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x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X 市居巢区、x划归x管辖,将X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x,X成了x独特的自然资源。市x党代会明确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为认真贯彻市x党代会精神,结合环X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特制定本规划。 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是x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和实施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切实提高环X 区域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重内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规划范围涵盖环X周边的27个乡镇(街道)、416个村,并辐射拓展到X主要流域重点圩区。本规划分湖体控制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和七河流域区三大功能区。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纲要》、《x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 年)》、《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共x委x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X发〔〕1号)、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和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等。 二、基本概况 (一)区域概况。 X位于x中部,江淮之间,长江流域中下游,东经117°16′54"-117°51′46",北纬31°43′28"-31°25′18",通过x通达长江。规划区国土面积473万亩,其中:山地90万亩、丘陵186万亩、平原186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其中:岗区63万亩,圩畈区118万亩。 规划区呈蝶形盆地。自西向东:西部较为平坦,中部岗冲交错,东部山岭叠荡。规划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岗冲交错,起伏显著,圩畈众多,塘坎密集,星罗密布。 x年,规划区总人口154.76万人,乡村户数36.54万户,乡村总人口130.68万人,农业总产值76.96亿元,农业增加值38.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二)产业概况。 规划区x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0万亩,其中:水稻、小麦、

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05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湖南”的号召。这不仅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指示精神的体现,而且是新时期推动湖南整体工作走上高效持续发展道路的总动员。生态湖南即是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将湖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湖南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群的发展,实现湖南社会经济的高效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因此,生态湖南建设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湖南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庞大的新型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工作的联动与集成。目前的湖南是一个数量型的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对促进生态湖南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再生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以兼顾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现代农业科技手段为技术支撑;强调农林牧渔及其加工大系统的结构优化,并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成一体化运作。 一、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剖析 1、湖南生态农业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湖南省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田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之中。通过近20年的努力,湖南生态农业在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理论研究方面,以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热心振兴湖南农业的同志,在积极探索建立和发展湖南生态农业过程中,论述了生态理论在农村庭院经济开发中的运用、多相复层生物群落在农田耕作制度改革中的运用,以及最佳生长区理论在指导作物合理布局中的实践意义;提出了生态短周期高效循环论、生态农业主链三维化理论;探索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机制;开展了户级生态农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引言 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而现在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保持城市的良好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小区环境景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治污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将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设计理论 一: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人工湿地由碎石填料、砂石级配填料、特殊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在填料和植物根系组成的载体上生长着巨量的微生物,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N、P等污染物。系统中基质的定期清洗以及水生植物的收割,能够彻底将污染物从系统中排出。 二: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构成了独特的怡人景观。 三: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较好、操作简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建设步骤 1:污水控制设计 1.1 为防止污水中枯枝落叶和杂物进入湿地系统,引起堵塞,在一级湿地进水口设方孔格网,并利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垂直下流至湿地底部集水管。 1.2 考虑到一级湖进水会带来较多藻类和其它细小杂物杂质,又设于路面以下不便于清理,一级填料采用较大颗粒碎石防止堵塞, 1.3 一级湿地集水管与二级湿地进水管连接,二级湿地水流方式为上行流,由表面出水,表面积水深200mm,出水经过出水槽形成瀑布流至三、四级人工湿地配水槽。 1.4 因湖水已通过一级湿地的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物,二级湿地填料采用较小颗粒碎石,能截流较细的颗粒物,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三、四级湿地面积最大,是本循环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N、P主要场所。 1.5 三、四级湿地水流为下行流,填料采用不同的砂粒级配和特殊湿地填料。湿地出水管在排水阀门井分两条支管,一条支管直接进入下级湖,另一条支管进入出水槽,出水形成瀑布流入下级湖。 2:植物选择原则 2.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华夏儿女成长和开拓未来的奠基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农业在给我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土壤腐蚀、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环境污染。所以,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前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结构合理性、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 000余项国家标准、3 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 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加快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挥农业生态调节功能发展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石油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虽然可以获得高产出,满足农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的需求,但是也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逐步退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循环农业,无疑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同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1.1 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生态农业庄园项目策划书【最新】

生态农业庄园项目策划书 现代农业庄园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下面是关于生态农业庄园项目策划书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基本情况 河北街道桥头湾子村位于喀喇沁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马鞍山景区15公里,距美林谷滑雪场35公里,距赤峰市区45公里,距北京350公里。村内环境十分优越:国道306线穿村而过,5公里可上内蒙古进京通道锦茅一级公路。通信、电力设施完善,水资源丰富。 二、规划依据 1、区位物产优势:桥头湾子村位于旗政府所在地西5公里处。距马鞍山景区15公里,距美林谷滑雪场35公里,距赤峰市区45公里,距道须沟90公里,距北京350公里。全程柏油马路。下京承高速,一路平整柏油马路可直达目的地,一天时间可往返北京,交通方便快捷;合作社现有土地506亩,苹果52亩,梨31亩,肉牛、肉羊、散养猪、散养鸡养殖技术成熟,可为农业庄园提供绿色放心的食材,项

目区依靠丰富的物产资源,特别是丰富的水资源,可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漂流、上上自行车、碰碰车等) 新挖鱼塘两个,每个10亩(鱼塘一个饲喂,一个采取野生放养方式,供高档消费),以栽培各种果树、野生山野菜、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为依托,集观光采摘、农家院餐宿、原生态旅游于一体,以特色农业生产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催生农业转型。 依靠资源优势,小成本小规模起步,建设以“原生态”为根本原则的特色项目。 2、开发产权优势:项目区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物种丰富,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覆盖100%。电话、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全村地广人稀,给开发带来诸多便利。同时,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农业产业链,结合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出台发展农村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合作社另有506亩土地,有成熟的养殖经验,种植技术。 能给项目提供优越的资源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桥头湾子地域面积狭小,靠近城区,水源地不能大面积从事养殖的缺点。有利于形成集生态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旅游+农家餐饮住宿一条龙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对吸纳周边农民参与引力较强,有利于全村经济的发展。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571-69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 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 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 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 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 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 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 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 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 —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 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 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探讨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10-31T10:18:33.50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8期作者:李维江[导读] 为此笔者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东阿县农业局山东东阿 252201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受到严重关切背景下,如何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然而当前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给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形成很大阻碍。为此笔者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问题;对策 20世纪80年代,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的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农产品品质下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1.1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2生态农业的特点 1.2.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2.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2.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2、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资源问题 土地资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高质量耕地资源的减少。土地污染呈急速增长趋势,土壤生态系生物多样性功能减弱,耕地生产力普遍衰退或降低;工农业化学品及重金属造成的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现象严重。 2.2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情况及其不协调。在时间上,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2.3民众意识淡薄 农民对生态农业涵义认知低,没有彻底理解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普及面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 2.4不断增长的人口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 2.5生态环境的恶化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伤害人体健康。 3、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状和潜在后果,采取有力措施和相关对策,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3.1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遏制生态恶化 一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抓好荒山、荒坡、荒地、沙地的治理绿化,植树种草,育林育草,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排、蓄、拦、固”等沟道综合治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实施全国统一的保扩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划定国有林地产权范围,核定每年度林木采伐数量,发放年度采伐权许可证,逐步恢复林地植被。三是建立生物可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农药施用和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四是重视农业、农村亏染防治。 3.2坚持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其产品和劳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产业部门,它们创造产值并且有盈利,同时,环保产业通过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投人产出联系,用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有关部门的发展。” 3.3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经济投入 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4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科技投入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热岛效应、水资源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被称为“城市之肺”的人工湿地具有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调节气候变化等作用,称为了人们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结合人工湿地的现实运行结果,总结了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heat island effect, water stress problem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esidents. Known as "the city's lung" artificial wetland has the recove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djusting the climate change effects, and called the peopl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current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s simply introduced, draw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operation results, summarizes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n the improving fun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artificial wetland;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w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产业等不断增加,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速度加快,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