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并清除其他树种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湿地公园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种越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差,故A错;公园需要人为物质和能量的供给,故B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故C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要,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一条曲线?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同时还要注意甲乙两图之间横坐标上的时间对应关系,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是否有C02的生成

C.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

D.绿叶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应沿铅笔线迅速重复2﹣3次【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A正确;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C0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是否有C02的生成,B正确;

C、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C正确;

D、绿叶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不应连续迅速重复划线而应干后重复划线,D错误.

故选:D.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假设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把狼杀绝,鹿会因失去天敌而个体数增加,而使食物数量不足,导致鹿大量死亡,数量又会下降,选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丙和丁都以乙为食,存在竞争关系,正确;②乙和丁都占第二营养级,不能判断谁同化能量多,错误;③DDT沿食物链富集,丁的浓度最高,错误;④丁占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植物种类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400

2针叶林52121

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

4常绿阔叶林10631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因为有土壤条件的存在,其类型为次生演替,故A正确。营养结构较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应是常绿阔叶林,故B正确。针叶林因为分层现象比草丛更复杂,其动物分层也会比草丛复杂,故C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7.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1中以戊为起点,以丙为终点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A项错误;由于图1中的戊是生产者,庚是消费者,所以调查种群密度应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图2中曲线Y表示S型增长曲线,其中c表示K值,b表示K/2,即此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图3的t1值,此时可适当捕获,以保持种群最大的增长速率,C项错误;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由于生态系统缺乏丙的天敌、资源充足,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即J型曲线,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增长曲线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

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D

【解析】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该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错误;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B.增加生态系统内的各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无关

D.不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一般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解: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A正确;

B、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正确;

C、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C错误;

D、不同的生态系统,器物种数目一般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一般不同,D 正确.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多,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

11.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1=A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

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可知,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被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因此W1=(A1+B1+C1+D1),C项正确;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2+B2+C2+D2),A项错误;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D1/W1=D1/(A1+B1+C1+D1),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量,应大于D1或(A2+B2+C2+D2),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在草→虫→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虫约

A.1000kg B.44.5kg C.125kg D.15k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至少”提示应该按照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虫约1kg÷20%÷20%÷20%=125kg。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点评: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至多: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至少: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能量只能由兔子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大部分能量,A正确;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选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能量只能由兔子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子,捕食关系不可逆转,D正确。

考点: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评: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能量,能量流动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1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②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

③培养皿中大肠杆菌菌落

④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②① D.③②④【答案】D

【解析】某池塘中所有的鱼包括多种鱼,含有多个种群;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培养皿中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③②④。【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也就是说种群是单一生物的集合,群落含有多种生物,生态系统还包括无机环境。

15.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科学家提供了1000年~2000年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ppm)和每平方米热量(w/m2)的关系图(如下图)CO2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后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B.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效应与工业革命以后CO2浓度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C.CO2含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伐木毁林光合作用吸收CO2减少引起的

D.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速生林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稳定的唯一措施【答案】B

【解析】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 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

C. 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D. 施放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依靠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群落,如动物发出的声音,A错误;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

C、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

D、性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施放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D正确.

故选:A.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7.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故A 错误。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B错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是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故C错误。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是大于其直接价值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

B.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故A错误;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B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 种内斗争

B. 种内互助

C. 竞争

D. 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种内关系:

①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

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2、种间关系:

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③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该鲤鱼上钩后,释放的遗留在钓钩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给同种鲤鱼提供信息,从而使同种鲤鱼避免诱骗上钩,这种习性属于种内互助.

故选:B.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0.2011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C.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D.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A表明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只是禁止掠夺性的开发利用,B正确;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属于迁地保护,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2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生产者, 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

C.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D. 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有三个箭头指出,说明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分解者,D和E是消费者,A错误。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D 、E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B分解者不能存在于食物链中,C错误。E 增加1千克的体重,按照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至少需要A为5*5=25千克,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

(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库。

(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

模型一

分析:E为生产者;F、D、B都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二

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三

分析: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

模型四

分析:A为生产者;B、C都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22.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 ,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A>B=C B.A=B+C

C. A>B+C D.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A>B+C,选C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3.下列措施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是()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

C.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

D. 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

【答案】C

【解析】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A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这是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B错误.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这是植物

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的应用.C正确.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这是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D错误.故应选C.

24.《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第25条规定,政府应当设立自然保护区对典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原生态林区等加以保护。下面列举了我省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其中错误的是

A.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礁及生态环境

B.三亚市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礁及生态环境

C.东方市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及生态环境

D.昌江县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黑冠长臂猿及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以水禽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区内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建立不同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5.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固定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形成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做固定的太阳能,最主要的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还有一些可以通过如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型生物固定下来,因此A正确;桑基鱼塘中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实现了物质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如光、温度、湿度等对生物的影响,因此C错误;组成生物体的C、H、O、N、P和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例如C元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碳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因此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相关知识点,意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6.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C.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D.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是单向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时,水分子运动是双向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是单身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及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五水共治”中治理污水时不可采取的措施为

A. 造纸厂工业用水封闭化

B. 养殖污水的沼气资源化利用

C.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D. 印染生产工艺无害化

【答案】C

【解析】造纸厂工业用水封闭化、养殖污水的沼气资源化利用和印染生产工艺无害化,都是可有效的防治污水,A、B、D三项均错误;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C项正确。

28.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木阶段——

湿地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草本阶段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苔藓阶段强,但是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

”,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对其水平分布没影响,D正确。29.

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0-200厘米。关于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黄花蒿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B. 调查某大面积草地上黄花蒿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 人为大量砍伐黄花蒿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黄花蒿固定的太阳能除自身呼吸外,剩余部分约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B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10%~20%能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及应用,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30.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I和II,其中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I中现存分解者的总能量等于II中现存分解者的总能量

B. I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II中的相反

C. II中可能生产者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个体很小

D. 由图中I可以看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答案】C

【解析】注:这个图实在是不清楚,换这个吧!

从两个图只能看出生产者、消费者的数量、能量情况,不能看出各自分解者的能量多少,A错误;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Ⅱ中也是,B错误;II中生产者的数量少,但是能量与Ⅰ相同,可能生产者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个体很小,C正确;从图中I可以看出,营养极的数量是逐级递减,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3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了两项专题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

理回答问题:

(1)该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查。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①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农民对此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

②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一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kg。

③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秆。针对这一现象,

该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替代塑料地膜。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④某农民因不慎使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

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请在

图二中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

各曲线的名称。

(2)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鼠害严重,虫害频繁。

①假如让你查明上述两个问题,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②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答案】

【解析】

32.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

,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朱鹮种群数量2200只。在此条件下,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

(3)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4)下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若有450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

kg,朱鹦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1)就地保护标志重捕法

(2)2200 (1+ m )n

(3)行为基因频率(定向)

(4)小鱼、泥鳅、朱鹮 18 呼吸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

(2)对朱鹮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2200×(1+m

);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2200×(1+m)n。

(3)通过试题分析可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小鱼、泥鳅

,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朱鹮获取能量最多时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且相

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则朱鹮获取能量为750×20%×20%=

30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

的行为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

这属于自然选择,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

发生进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18分)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

鱼塘和桑基鱼塘。根据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外,各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 。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 被植物利用。

(4)根据图示,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

(5)这一模式优化了系统结构,体现了 的原理。

【答案】(1)桑基、蔗基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微生物(分解者) 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

动态平衡

(5)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解析】(1)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动逐级递减,所以要使生态系统稳定发展,需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同时各

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护相对稳定。

(2)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

益的部分,由于在营养结构上食物链短,所以生态农业中能量利用率高。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最新全套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四川华泰建设集团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试行) 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 二○一九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依据、目的、适用范围 (1) 第二节管理内容与要求 (1) 第二章组织机构................................ 3第一节成立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3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职责................ 3第三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5)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5) 第二节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 (5) 第四章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1) 第一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1) 第二节环境保护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14) 第三节环保事故管理制度 (19) 第四节环保培训教育制度 (24) 第五节环保奖惩管理制度 (26) 第六节环境治理管理制度 (28) 第七节环境治理主要措施 (30) 第八节“跑、冒、滴、漏”管理制度 (31) 第九节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32) 第十节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35) 第十一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制度 (39) 第十二节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1) 第五章附则 (44)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依据、目的、适用范围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环保工作,改善企业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广安市有关法规、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耗,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生产资源集约化、生产方式环保化、生产工艺清洁化、道路运输无尘化、企业管理制度化、建设区域生态化,促进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第三条认真贯彻国家“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企业领导、员工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企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做好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集团公司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各部门、各单位与环保关联的一切相关作业。 第二节管理内容与要求 第五条集团生态环境环保工作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环保优先,发展至上的理念,做好固体废弃物及危废品的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资料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之他们面临着无产阶级解放的繁重历史任务,使他们没有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可是,将分散于众多著作之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集中表述后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理论,用发展的眼光继承,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和结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基本原理,那么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实践,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会使我们从理论和原理上理解并做好环境保护,从而从根本上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环境保护是过程,生态平衡是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反之,没有环境保护就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论断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给自然界造 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各工种工人劳动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 针对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及时地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只看到“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允许的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三生物专题训练

2006届木格高中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测试 2006.04.05 考号:姓名: 1.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某同学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做如下处理:①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①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②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为了考察影响腹足类动物在泥质海滩潮间分布的最低限的因素,需要将其迁移到较低的海滩。设计迁移实验时的对照组应该是:①迁移到较低海滩的腹足类动物②较低海滩的所有软体动物③没有经过迁移,留在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④按同样方法选取保管并放回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液 B.无染色体形成 C.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D.显微镜倍率不够 4.向含有DNA 的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蒸馏水会使( ) A. DNA的溶解度下降 B. DNA 的溶解度上升 C.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 D. DNA和蛋白质充分溶解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人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6.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7.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人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八、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目录 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 二、环境保护目标 三、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五、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重点考虑,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劳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本工程地处即有居民小区,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时制定专项环境保护措施,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切实作足作好环境保护,为工程修建一条绿色环保通道。 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 在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我们在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预防为主,加强宣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业主的要求得到有效识别和贯彻执行。 环境方针: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预防和报告;强化教育,持续改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满意度。 三、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项目全面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成员:质检员、施工员、各班组组长 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实现环保目标。环境保护管理逻辑框图见图 2.;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见图 3.;环境保护体系框图见表 4.。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8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标解读 1.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辨别、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2.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结合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中牛粪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灾害的事中引入新课——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3.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 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4.了解研究生态平衡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受损 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重难 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 ?? ? ? ? ??概念: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 是生态系统 组成 ?? ? ??生产者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 温度等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是哪些事物的总和? 【提示】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 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2.特征? ????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 关系 2.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调 节能力最强?为什么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提示】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对系统发出的信号。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虫数量增多导致林木受害,这种信号传递给食虫鸟类,促使其大量繁殖,捕食昆虫,从而使昆虫数量得到控制,于是,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逐步得到恢复。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越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乃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 ? 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3.森林破坏以后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森林破坏以后可能产生哪些具体后果?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生物必修一高考真题分专题整理(含详细答案)

专题0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 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3.(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2)组成下列多聚体的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A.血红蛋白B.DNA C.淀粉D.纤维素 4.(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6.(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7.(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8.(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 9.(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10.(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29)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突触高尔基体(1)_________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2) _________ (3)_________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 所 膜的主要成 分 (4)_________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节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所赋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都规定了实施环境标准的条款,使环境标准成为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订、审批、发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审批、发布;这就使我国环境标准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国家环境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及企事业单位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规定了监测分析方法以及违反要求所应承担的经济后果等,同时我国环境标准从制(修)订到发布实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使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特征。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兼顾了我国环保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体现了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淘劣奖优的产业政策、鼓励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等,其中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着重体现了我国行业环境政策。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规划的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的。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就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因而环境质量标准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将规划措施,根据我国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以及行业生产特征,按污染控制项目进行分解和定量化,它是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控制措施指标。 环境规划通俗地讲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施环境标准。通过环境标准提供了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为环境保护计划切实纳入国家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环境标准为其他行业部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具体指标,有利于其他行业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计划时协调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标准提供了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尺度,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于人民群众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也有积极意义。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多年来逐步形成的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制度化的体现。但是,这些制度只有在各自进行技术规范化之后,才能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科学有效地发挥。

2020年二轮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精编)

2020届二轮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9·湖南省郴州市生物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 C.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苔原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 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B正确;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 的间接价值,C错误;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C。 2.(2019·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 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 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棚以便防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 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 为显著 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解析]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可能也会增加新的食物链,A错误;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了空间,实 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 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不会出现抗药性,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C正确;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D正确。 3.(2019·安徽省淮南市生物二模)有人研究某弃耕多年荒地中的一条食物链:植物→田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概述 知识要点 1、高中生物观察类实验考点整理(显微镜使用,核酸、细胞器、有丝分裂观察等实验); 2、高中生物提取与鉴定类实验考点整理(物质鉴定、色素提取等实验); 3、高中生物调查类实验考点整理(遗传病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等实验); 4、高中生物探究类实验考点整理(酶、半透膜、植物激素等实验、控制变量法)。 基础突破 考点整合一:观察类实验 1.显微镜相关的知识 (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 低——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高——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 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 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 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2.实验归类 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3.注意取材问题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最新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营养成分: 成分代谢类型生态作用地位实例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 必需 阳光、热能、空气、水、 无机盐 生产者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 栖息场所和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必需 主要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 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 菌 消费者异养生物对植物传粉、受精、种子 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非必 需 分为初级、次级、三级 消费者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逐渐分解为无机物 必需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联系。分为:捕食链、腐生链、寄生链通常所指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食物链彼此交错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其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竞争 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途径。 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的输入: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途径: 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存在 ①通过细胞呼吸供自身生命活动消耗 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以粪便、遗体、残枝落叶中化学能 形式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以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式流入下一营养级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复习课程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之他们面临着无产阶级解放的繁重历史任务,使他们没有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可是,将分散于众多著作之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集中表述后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理论,用发展的眼光继承,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和结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基本原理,那么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实践,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会使我们从理论和原理上理解并做好环境保护,从而从根本上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环境保护是过程,生态平衡是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反之,没有环境保护就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论断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给自然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各工种工人劳动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 针对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及时地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只看到“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因此,要正确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