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笔画教案

一笔画教案

一笔画教案
一笔画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年月日第周星期

活动二:分析并构建数学模型:

后来著名数学家欧拉是这样解决的:他把两个岛屿和陆地分别看成点A,B,C,D.所走的七桥路线用线条表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图形,

●点A、B表示岛。点C、D表示岸。▎线表示桥。

一笔画问题——七桥问题的解决

“一笔画问题——七桥问题的解决”教学设计 执教者:高馨教学内容:“一笔画问题——七桥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 2. 通过其中抽象出点、线的过程,使学生对点、线有进一步的认识。 3.通过探究"一笔画"的规律的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勇于发表见解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数学模型方法的渗透,以及在活动中去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一笔画"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活动单3张,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平时生活中,我们要用智慧的双眼认真观察周边的事物。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节有趣的数学活动探究课。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小视频(简笔画导入)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边画边说) 师:老师画这些图案时都是怎样画成的? 2.介绍数学史,建立数学模型: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 这就是数学史上着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好,动笔吧。结果怎样? 3.介绍瑞士数学家欧拉。欧拉把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问题转化成合适的“数学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就是“数学模型方法”。你们对一笔画问题感兴趣吗?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笔画问题”。(板书) 4.什么叫一笔画?什么样的图可以一笔画成?(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B、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5.认识连通图。 6.要研究一笔画图案有什么规律,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两个重要概念:奇点和偶点点: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 ●●● ②偶点: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 ●●●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师:我们来动手画几幅简单美丽的图案,请大家亲自感受一下! 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 ①小组合作分工完成8个图形的判断。 ②完成后一起交流讨论,哪些图形能一笔画完成。 ③观察表格,能一笔画完成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④能一笔画成的图形起点和终点有什么规律? 时间:6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活动单: 5、小组反馈,并把能一笔画完成的图案在纸上描一遍,亲身体验一笔画的乐趣!(音乐) 6、总结规律:奇点个数为0或2时,可以一笔画。(板书) 7、进一步探究该如何一笔画?起笔与落笔有什么规律? A.奇数点个数为0个时,由任意一点出发均可,且会回到原出发点。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奥数下册多笔画及应用问题教案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奥数下册多笔画及应用问题教案发布:佚名时间:-9-25 15:39: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杨人气:1380 【文字:大小】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上一讲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奇偶点来判别一笔画,学习了利用一笔画来研究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图并不能一笔画出,也就是说,一笔画理论不能直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一笔画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类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研究。 一、多笔画 我们把不能一笔画成的图,归纳为多笔画.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个不能一笔画成的图,至少用几笔才能画完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仍然只研究连通图,非连通图可转化为连通图.) 下面,我们就用简单熟悉的图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奇点个数不是0或2时,图不能一笔画出.因此,我们可以猜想;奇点个数是研究多笔画问题的关键。 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列出奇点的个数与笔画数(至少几笔画完此图)的关系表格。 为了表示得清楚一些,我们把图中第一笔画出的部分用实线表示,第二笔画出的部分用虚线表示,第三笔画出的部分用点线表示,其余部分请大家自己画出.

奇点个数与笔画数的关系可列表如下: 容易看出,笔画数恰等于奇点个数的一半.事实上,对于任意的连通图来说,如果有2n个奇点(n为自然数),那么这个图一定可以用n笔画成.公式如下: 奇点数÷2=笔画数,即2n÷2=n。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2n是表示一个偶数,但假若有奇数个奇点怎么办?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连通图中,奇点的个数只能是偶数.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例1 观察下面的图,看各至少用几笔画成? 分析解答 (1)图中有8个奇结点,因此需用4笔画成。 (2)图中有12个奇点,需6笔画成。 (3)图是无奇点的连通图,可一笔画成。 例2 判断下面的图能否一笔画成;若不能,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改成一笔画? 分析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篇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 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 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 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 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和一段 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 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 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 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 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变成纸上的一个图形呢?

[初中数学]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案 人教版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案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万丈初中陈勇欢 所用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P121-122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问题引入新课 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 二、分析:数学家欧拉知道了七桥问题他用四个点A 、B 、C 、D 分别表示小岛和岸,用七条线段表示七座桥(如图)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一笔画”出图中的图形? ● 点A 、B 表示 岛 点C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 通过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引出来,一方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 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对七座桥的观察,在图上试走 等活动, 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为后面的探究活 动埋下伏笔,同时也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推上 了一个高潮。 欧 拉利用了几何的抽象化和理想化来观察生活,建立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七年级数学开始讲点、线、面,这些几何概念 是从现实中抽象化和理想化而来,在欧拉的眼中,在地图上 一个城市是一个点。岛和陆地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直线是笔直的,生活中没有完全精确的笔直线,这是理想化了,正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才使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

问题的答案如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三个新概念。 ①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如: ●● ● ②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如: ●● ③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 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三、活动探究 下列图形中。请找出每个图的奇点个数,偶点个数。试一试哪些可以一笔画出,请填 让学生充分 理解这三个 概念为下面 探究规律做 准备。 教师重点关注:① 学生能否理解一笔 画②能否勇于克服 数学活动中的困 难,有学好数学的 信心。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 一份探究的图形与 表格然后,学生动 手、填表,教师参 与学生活动,并在 投影仪上展示学生 的作品 对于图①②③④⑤ ⑥⑨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如果它们能 一笔画,必须从什 么样的点出发?你 得到了哪些结论 ⑼ A B C C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案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万丈初中陈勇欢 所用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P121-122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问题引入新课 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 二、分析:数学家欧拉知道了七桥问题他用四个点A 、B 、C 、D 分别表示小岛和岸,用七条线段表示七座桥(如图)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一笔画”出图中的图形? A 岛 D 岸 B 岛 C 岸 ● 点A 、B 表示岛 点C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 通过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引出来,一方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 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对七座 桥的观察,在图上试走 等活动, 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同时也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推上 了一个高潮。 欧 拉利用了几何的抽象化和理想化来观察生活,建立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七年级数学开始讲点、线、面,这些几何概念 是从现实中抽象化和理想化而来,在欧拉的眼中,在地图上 一个城市是一个点。岛和陆地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直线是笔直的,生活中没有完全精确的笔直线,这是理想化了,正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才使数学具

问题的答案如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三 个新概念。 ①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如: ●● ● ②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如: ●● ③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 纸。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三、活动探究 下列图形中。请找出每个图的奇点个数, 偶点个数。试一试哪些可以一笔画出,请填 ● ● ● ● ● ● 让学生充分 理解这三个 概念为下面 探究规律做 准备。 教师重点关注:① 学生能否理解一笔 画②能否勇于克 服数学活动中的困 难,有学好数学的 信心。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 一份探究的图形与 表格然后,学生动 手、填表,教师参 与学生活动,并在 投影仪上展示学生 的作品 对于图 ①②③④⑤⑥ ⑨有什么共同的 ⑺⑻ ● ● A B C C C B O B C D F

二年级奥数 一笔画电子教案

二年级奥数一笔画

第三讲神奇的一笔画(一) 【本讲知识点】 一笔画是一种有名是数字游戏。所谓一笔画,就是从图形的某一点出发,沿着图上线路,笔不离纸,连续不断而又不重复地经过所有线段画成的图形。总所周知,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根据从某点出发的线的多少,图形中的点可以分为两类: 1、从一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双数,这点称为双数点,也叫偶点。 2、从一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单数,这点称为单数点,也叫奇点。 一个图形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图中单数点(奇点)的多少。 1、图形中没有单数点(奇点),可一笔完成。画时,任意一个双数点(偶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2、图形中有两个单数点(奇点),可一笔完成。画时,以一个单数点(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单数点(奇点)为终点。 其他情况的图形都不能一笔完成。 【例题】 1、判断下列图中的点,哪些是奇点?哪些是偶点? 2、下面的图形如果能一笔画出,请试一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黑色的鱼和白色的鱼所能游动的河道如下图所示。黑色的鱼在A点位置,白色的鱼在B点位置。哪条鱼能不重复地游遍所有的河道? 4、某儿童公园游乐场平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A、B、C、…、I、J表示园中的十处景色。为了方便游客,今打算修出(入)口两处。为了让游客可以从某入(出)口进去后,可以不重复地走完图中所有通道后从另一出(入)口出园。问游乐场的两个出(入)口应修在何处? 5、下图至少要画几笔才能画成? 6、邮递员从邮局出发,走遍下图(单位:千米)中所示的所有街道,最后回到邮局,怎样走路程最短?全程有多少千米?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的点,哪些是奇点?哪些是偶点? 2、下图的图形如果能一笔画出,请试一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下图是某居民住宅小区的平面图。甲、乙两人分别从P、Q两处出发,沿途参观小区的建设。问甲、乙两人谁先游览完所有的景色? 4、下图是某新区花圃平面图。如果你想带领客人不重复地参观新区内路旁的每一处的鲜花。你应该带领客人从哪一点开始参观? 5、下列各图至少要用几笔画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 教案

探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 二、新课讲授 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 先让用计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2×12”,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原来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体会可以从一条棱上有2个两面涂色的,推算出12条棱上就有24个两面涂色的。

小学数学《一笔画》精品教案设计

《一笔画》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能一笔画的图形的 规律。 2.提供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一笔画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利用一笔画的规律进行判断,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一.引入: 电脑出示: 邮局

同学们,这是我市某个邮递员的送报地图,请问他从邮局出发,怎么走,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报纸送到每个位置上再回到邮局?你们设计的这种方法其实已经用到了我们数学中的某个原理,你能猜到是什么原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笔画”。谁先来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一笔画”? 电脑出示:如果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又不重复,一笔画成某种图形,这就叫一笔画。 二.新课: 下面两个图形能否一笔画成?为什么? 图1 图2 像图1这种连成一体的图形我们叫它连通图,像图2这种不连成一体的图形我们叫它不连通图。你发现了什么? 下面的连通图都能一笔画成吗?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一致认为图1,图2和图4是可以一笔画成的。

师:都是连通图为何有的可以一笔画,有的却不能一笔画。这些能一笔画的有什么规律呢? 小组合作一:1、各人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把这几个图形一笔画的。2、讨论这几个能一笔画的连通图有什么规律? 汇报合作结果:经过同学上台说明画图过程,得到规律:这几个图形能一笔画是因为每个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在教师的引导下给这些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取名为偶点。而且这些能一笔画的图形都是从某个偶点出发又回到这个偶点的。 师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一笔画的连通图都是从一点出发又回到这一点的呢?是否存在其他的方式? 小组合作二:说说各自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了其他的方式,请你设计一个图形说明理由。 学生上台板演,设计图案。 …… 要求分别指出各图的行走方式,由学生寻找各图与刚才一笔画的图形起点和终点有何不同?图中连线的各点有什么特征?(探索规律)发现:各图是由一点出发,另一点结束的,且起点和终点都是奇点。学生经过画图尝试得到结论:能一笔画的图形只能有两个奇点。 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又为我们增加了另一条规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变成纸上的一个图形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折等方法),对于印、折可以教师演示。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现在,同学们动手试试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笔画教案

点的书写 教学目标: 认识点的形态,初步掌握点的写法;掌握观察范字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田字格中找准笔画位置,正确书写;初步了解运笔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点的写法,体会运笔过程及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用笔的轻、重。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点的写法。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字的基本笔画就相当于人的眼、鼻、嘴等,五官端正,人就漂亮,基本笔画写得规范,字就显得美观。因此,写好基本笔画很重要。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点的形态。 1.汉字中点有很多种,点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形态也不相同,写法也不一样。 2.教师边板书边说出点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上点、左点、右点、长点。

3.指导学生看课本,说说范字点的名称。 (二)学习上点的写法。 1.教师板书上点,讲解运笔要领:轻起笔,向右下方行笔,稍按,收笔。 2.学生用手指边练习边说运笔过程。 3.指导学生观察“六”字中的上点,学生观察之后用笔描红,边描边体会运笔过程。 (三)学习左点、右点的写法。 1.教师范写左点,使学生明确左点一般在字的左下方,它的运笔方向与右点相反,运笔要领是:轻下笔,向左下方行笔,稍按,收笔。 2.观察教师范写右点,其运笔方向与左点相反。 3.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小”字,描红左点、右点。(四)学习长点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右点与长点,比较异同。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风”字中的长点,讲解书写要领,并用铅笔描红。 (五)教师小结点的写法。 四、书写练习 (一)指导学生按照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上点、左点、右点、长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七年级数学七桥问题教案

七桥问题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展示问题引入新课 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 二、分析:数学家欧拉知道了七桥问题他用四个点A 、B 、C 、D 分别表示小岛和岸,用七条线段表示七座桥(如图)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一笔画”出图中的图形? 问题的答案如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三个新概念。 ①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如: A 岛 D 岸 B 岛 C 岸 ● 点A 、B 表示岛 点C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 通过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引出来,一方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 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对七座桥的观察,在图上试走等活动,留给学生一个 欧 拉利用了几何的抽象化和理想化来观察生活,建立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七年级数学开始讲点、线、面,这些几何概念 是从现实中抽象化和理想化而来,在欧拉的眼中,在地图上 一个城市是一个点。岛和陆地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直线是笔直的,生活中没有完全精确的笔直线,这是理想化了,正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才使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

●● ● ②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如: ●● ③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 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三、活动探究 下列图形中。请找出每个图的奇点个数, 偶点个数。试一试哪些可以一笔画出,请填 让学生充分 理解这三个 概念为下面 探究规律做 准备。 教师重点关注:① 学生能否理解一笔 画②能否勇于克服 数学活动中的困 难,有学好数学的 信心。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 一份探究的图形与 表格然后,学生动 手、填表,教师参 与学生活动,并在 投影仪上展示学生 的作品 对于图①②③④⑤ ⑥⑨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如果它们能 一笔画,必须从什 么样的点出发?你 得到了哪些结论 ⑼ A B C C

小学数学《数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数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学会数图形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把一些图形放在一起,如何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地数出来,还有一些复杂的图形由若干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课件出示) 1、把一只鸡和一只鹅同时放进冰箱里,为什么鸡死了鹅没有死?答案:企鹅嘛。 2、什么人生病从来不看医生?答案:盲人。 3、哪一年哪月有二十八天?答案:每个月都有二十八号。 4、用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答案:铁锤当然不会破了。 5、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答案:傻瓜。 二、复习旧知.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数图形。

正方形( )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 圆形()个平行四边形()个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上图中图形摆放的比较凌乱,数这样的凌乱放置的图形,不同的图形用不同的标记做记号,如图: 3、学生自主探究。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解:正方形(2)个;长方形(4)个;三角形(3)个; 圆形(4)个;平行四边形(1 )个。 (二)巩固练习:看一看,下图中共有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

正方形()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圆形()个。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一段一条的有4条;

两段一条的有3条;三段一条的有2条;四段为一条的有1条。

解:一共有4+3+2+1=10(条) 3、学生自主探究。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四)巩固练习:数一数,下图中有()个角。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下图中共有()个。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这道题可以按照的大小来分类。图中有4个小的,还有一个由4个组成的大。如图: 3、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案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 所用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P121-122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展示问题引

入新课 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 二、分析:数学家欧拉知道了七桥问题他用四个点A 、B 、C 、D 分别表示小岛和岸,用七条线段表示七座桥(如图)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一笔画”出图中的图形? 问题的答案如 A 岛 D 岸 B 岛 C 岸 ● 点A 、B 表示岛 点C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 通过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引出来,一方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 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 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对七座桥的观察,在图上试走 等活动 ,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同时也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推上 了一个高潮。 欧 拉利用了几何的抽象化和理想化来观察生活,建立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七年级数学开始讲点、线、面,这些几何概念是 从现实中抽象化和理想化而来,在欧拉的眼中,在地图上一个城市是一个点。岛和陆地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直线是笔直的,生活中没有完全精确的笔直线,这是理想化了,正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才使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

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三个新概念。 ①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如: ● ● ● ②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如: ●● ③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 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三、活动探究 下列图形中。请找出每个图的奇点个数,偶点个数。试一试哪些可以一笔画出,请填表, 让学生充分 理解这三个 概念为下面 探究规律做 准备。 教师重点关注:① 学生能否理解一笔 画②能否勇于克服 数学活动中的困 难,有学好数学的 信心。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 一份探究的图形与 表格然后,学生动 手、填表,教师参与 学生活动,并在投 影仪上展示学生的 作品 对于图①②③④⑤ ⑥⑨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如果它们能 一笔画,必须从什 么样的点出发?你 得到了哪些结论 ⑼ A B C C

小学数学教案-1-认识平面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 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 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再集体交流。 1. 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可在小组里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体。”老师要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东西,老师不要干涉。 最后把画出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 的成就感。 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老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 4.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 )里。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5.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1)老师说要求。 (2)学生动手圈。 (3)集体交流。 如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 1.连一连。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学设计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 赤城四小 叶考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得方法。 2、通过其中抽象出点、线得过程,使学生对点、线有进一步得认识。 3、生活中得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但首先要通过抽象化与理想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通过“一笔画”得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4、究“一笔画”得规律得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得意志及勇于发表见解得好习惯。 5、“一笔画”问题及其结论得了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运用“一笔画”得规律,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难点】,探究“一笔画”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展示问题引入新课 下面呢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 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得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课件出示)如图所示:河中有两个小岛, 一个岛与河得左岸、右岸各有两座桥相连结,另一个岛与河得左岸、右岸各有一座桥相连结,两个岛屿之间也有一座桥相连结。人们经常在桥上走过,一天又一天,7座桥上走过了无数得行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脚下得桥梁触发了人们得灵感,一个有趣得问题在居民中传开了:谁能够一次走遍所有得7座桥,而且每座桥都只通过一次呢?大家都想找出问题得答案,但就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七桥问题。 同学们,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您就是怎样想得。 二、分析并构建数学模型: 后来著名数学家欧拉就是这样解决得:她把两个岛屿与陆地分别瞧成点A,B,C,D 、所走得七桥路线用线条表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图形,于就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图形问题:也就就是怎样才能从A 、B 、C 、D 中得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图形。这节课我们重温欧拉得研究之路,探寻什么样得图形可以一笔画。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同学们快速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够一笔画? 像这样各部分连在一起得图形,叫做连通图。 能一笔画得图形必须就是连通图。 A 岛 D 岸 B 岛 C ● 点A 、B 表示岛 点C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

欧拉的一笔画原理电子教案

欧拉的一笔画原理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欧拉的一笔画原理是: (1)一笔画必须是连通的(图形的各部分之间连接在一起); (2)没有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可以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仍回到这点; (3)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形是一笔画,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以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4)奇点个数超过两个的图形不是一笔画。 利用一笔画原理,七桥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图中A ,B ,C , D 都是奇点,有四个奇点的图形不是一笔画,所以一个散步者不可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这七座桥。 顺便补充两点: (1)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因为图形中的每条线都有两个端点,所以图形中所有端点的总数必然是偶数。如果一个图形中奇点的数目是奇数,那么这个图形中与奇点相连接的端点数之和是奇数(奇数个奇数之和是奇数),与偶点相连的线的端点数之和是偶数(任意个偶数之和是偶数),于是得到所有端点的总数是奇数,这与前面的结论矛盾。所以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 (2)有K 个奇点的图形要K÷2笔才能画成。 例如:下页左上图中的房子共有B ,E ,F ,G ,I ,J 六个奇点,所以不是一笔画。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两个奇点间的连线去掉一条,那么这两个奇点都变成了偶点,如果能去掉两条这样的连线,使图中的六个奇点变成两个,那么新图形就是一笔画了。将线段GF 和BJ 去掉,剩下I 和E 两个奇点(见右下图),这个图形是一笔画,再添上线段GF 和BJ ,共需三笔,即(6÷2)笔画成。 一个K(K >1)笔画最少要添加几条连线才能变成一笔画呢?我们知道K 笔画有2K 个奇点,如果在任意两个奇点之间添加一条连线,那么这两个奇点同时变成了偶点。如左下图中的B ,C 两个奇点在右下图中都变成了偶点。所以只要在K 笔画的2K 个奇点间添加(K-1)笔就可以使奇点数目减少为2个,从而变成一笔画。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笔画和多笔画,以及怎样添加连线将多笔画变成一笔画。 1.下列图形分别是几笔画?怎样画? 2.能否用剪刀从左下图中一次连续剪下三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3.从A 点出发,走遍右上图中所有的线段,再回到A 点,怎样走才能使重复走的路程最短?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 教案

2 平面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能力目标:通过“看、议、摸、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创造情境,认识物体图形,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课件,活跃气氛。 (1)看一看:师:“这节课有一位最受欢迎的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知识,猜猜它是谁?”(师做唐老鸭的手势)生:“唐老鸭。”课件画面展示(小朋友做小鸭子模型。配儿童乐曲《天天好心情》。)(2)说一说:让学生说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同时课件显示分解模型。 (3)摸一摸:让学生在已准备的学具袋中找到相应的图形,摸摸手中物体其中的表面,说说有什么感觉?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有的面平平的,摸起来挺硬。滑滑的…… 2.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师出示学生们喜欢的动物模型并配有歌曲。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动机。 二、合作探究,操作交流 1.小组合作交流,感知图形 (1)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把各个面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长方形。) (2)用长方体描画长方形,课件显示描画方法,得出“长方形”。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长方形基本特征。师生共同小结要点(长长的、方方的,有四条边)。 (4)将红色长方形纸卡贴在黑板上,板书“长方形”。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1)议一议:学生选择一个正方体,描画一个图形。师:你们仔细观察,描画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小组合作探讨) 生1:四四方方的。 生2:有四条边。 生3:四条边一样长。 师肯定学生的看法并表扬,贴上绿色正方形卡,板书“正方形”。 (2)画一画:师:你们还能选择哪些物体来描画出其它不同的图形吗?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三角形、圆形基本特征。师生共同小结要点。将蓝色三角形纸卡,黄色圆形纸卡贴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角形”、“圆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