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课后练习

数学课后练习

数学课后练习
数学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一、判断题

1.如果+5分钟表示提前5分钟到校,那么-10分钟表示迟到10分钟.()

2.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20 m.()

3.小学学过的数都是正数.()

4.正数前面添上“-”号的数都是负数.()

5.-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

2.盈利100元记作________,亏损500元记作-500元.

3.某零件加工时,大于标准尺寸记为正,那么小于标准尺寸记为_______.

4.海平面上的高度记为正,海平面下的深度记为负,那么海平面下150 m相当于_________.

5.篮球比赛胜2场记作_________,负1场记作________.

三、解答题

1.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20%,0,-10000,,0.00001.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哪些是正分数?

+6,-21,54,0,,-3.14,0.001,-999.

3.“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4.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0个数、第2004个数吗?

(1)1,-1,1,-1,1,-1,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

(3)1,-2,3,-4,5,-6,____,____,____,….

5.如果一个物体沿着东、西两个方向运动,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向东运动5m和向西运动10m各怎样表示?

(2)-30m和50m各表示什么?

(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6.10筐苹果,以每筐30 kg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

2,-4,2.5,3.2,-0.5,1.5,3,-1,0,-2.5.

(1)有几筐苹果的重量超过标准数?有几筐苹果的重量不足标准数.

(2)哪一筐苹果的重量超过标准数最多?超过多少?这时这筐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

7.某天早晨气温是-3℃,到中午升高了5℃,晚上又降低了3℃,到午夜再降低了4℃,你知道这天午夜的温度吗?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8.请你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实际意义:

(1)小明在这次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

(2)北京夜晚的气温升高了-3℃;

(3)21世纪第一年中国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减少了-2.8%;

(4)电梯上升了-4层;

(5)李华的体重增长了-2kg.

9.请你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10.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为什么要引进负数?与你的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m 3.× 4.√ 5.×

二、填空题

1.-6 m 2.100元 3.负 4.-150 m 5.+2场,-1场

三、解答题

1.正数:+1,,1.98%,,0.00001;

负数:-5,-1.414,-20%,-10000.

2.+6,54,,0.001是正数;-21,-3.14,-999是负数;+6,54,0,,0.001 是非负数;,0.001是正分数提示:非负数即不是负数.非负数也就是正数和零.

3.不对.一个数不是正数,还可能是零.所以不一定非是负数.

4.(1)1,-1,1.第10个数是-1;第100个数是-1;第2004个数是-1.

(2).第10个数是;第100个数是;第2004个数是.

(3)7,-8,9.第10个数是-10;第100个数是-100,第2004个数是-2 004.

5.(1)+5m,-10m;

(2)-30m表示向西运动30m,50m表示向东运动50m;

(3)0m.

6.(1)有5筐苹果重量超过标准数.有4筐苹果重量不足标准数.

(2)第4筐苹果的重量超过标准数最多,都超过3.2kg.这时,这筐苹果的总重量是33.2 kg.

7.这天午夜的温度是-5℃.提示:早晨气温是-3℃,到中午升高了5℃,就是2℃了;晚上在中午2℃的气温下又降低了3℃,这时的气温就是-1℃;午夜在晚上-1℃的温度下又降低了4℃,也即是午夜的温度是-5℃.

8.(1)赢了5盘;(2)降低了3℃;(3)增加了2.8%;(4)下降了4层;(5)减少了2kg.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书本全册练习题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夜间 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 2.(1)如果规定向东走为正,那么向东走5m记作m,向西走 8m记作m。 (2)一种袋装食品标准净重为200g,质检工作人员为了了解该品种食品没袋净重与标准的误差,把食品净重205g记为+5g,那么食品净重197g就记为g。 3.(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 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4.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 多少万千瓦时? 5.某城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 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6.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额多少万元? 7.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照 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8.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0.35%,王奶奶 存了5000元,2016年9月她能取回多少钱?2017年11月她能取回多少钱? 9.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 年利率为2.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

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 10.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 “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妈妈在哪个商场买比较便宜? 11.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以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 9.6元,这套书原价是多少钱? 12.某县千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 量是多少? 1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他需要按照3%的 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钱? 14.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售价的25%, 妈妈为此制度消费税大约多少钱? 15.小李家买了一套售价为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 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 (1)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 (2)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16.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 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活动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而且可以让幼儿从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我选择了适合本年龄阶段的这个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以往,我们都是要求孩子们在一个活动中既能较为正确地掌握测量方法,又能同时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的关系。然而,要让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是不太容易的。孩子人数多、环节又烦琐、沉闷,种种因素往往会让我们老师感到组织活动非常辛苦,时间难以把握,甚至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我们决定将这个活动分成两个课时来完成。这是第一课时,这

节课我们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自由探索,发现并学会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同时我们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 那么,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散操作探索——集中交流——分散尝试——讨论归纳。 活动内容:学习自然测量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全册说明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编写的。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 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 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第八 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 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 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 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 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 想和方法。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所以,转 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 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 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圆柱 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 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 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 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 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 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 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 学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有些时候,平均数不 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本册教材里的 统计知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第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知识测量 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应用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一定的规律推算铁块的体积。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萌发对测量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用尺量一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 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活动反思: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五单元)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与过去的《大纲》教材相比,本单元加强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理解,重视对正比例关系图像的认识与简单应用,不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应用题。 全单元编排3道例题、一个练习,教学内容分成两段。 例1、例2,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 例3,反比例的意义。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1和例3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例1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例1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80,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不变。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 式子“ =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1数量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体会相关联的量。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路程 时间

·揭示正比例意义。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3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依次是: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积一定;理解相关联的量;揭示反比例意义。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需要反复感知,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P62“试一试”、练习十三第1题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P65“试一试”、练习十三第6题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P62“试一试”里购买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单价)保持不变。练习十三第1题里碾米机的工作时间与碾米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工作效率)保持不变。学生在感知正比例关系的同时,体会这种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 ·提出问题,引导有序地思考。“试一试”和练习题分别设计四个和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独立、主动经历感知过程。 ·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几个连续问题里的学习活动依次是:找到相关联的两种量→写出几组对应数量的比并求比值→比较比值的大小,解释比值的意义→用数量关系式表达比值一定→作出成正比例的结论。这些活动与例题保持一致,重温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过程,为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打下了基础。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提取共同特征。各个成正比例的实例中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各个成反比例的实例里也有两种相关联的

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doc

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

一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3)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比较、类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 【知识点】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3.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说明两类问题的异同 4.计算结果除不尽的处理方法 【易错点】 1.如何找准单位“1”和比较量。 2.解决问题。 一款手机原来每部成本320元,现在降低到280元,每部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280÷320=0.875=87.5% 答: 每部成本降低了87.5%。 错解分析:错在把“降低到”理解成“降低了”。原来每部成本320元,现在降低到280元,说明成本降低了320—280=40(元)。应用降低了的40元除以原来的成本价。 正确解答:320—280=40(元)40÷320=0.125=12.5%

第二课时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纳税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段纳税 【知识点】 1.纳税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纳税? 2.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各种税额的计算。 3.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易错点】 1. 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时,以谁为单位“1”。 2. 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如课本P6第4题: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500-1600)×10%=900×10%=90(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元。 错解分析:错在把超过1600元部分(900元)认为符合500元~2000元之间,就要按10%征税,即900×10%就可以求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了。其实超过部分首先有500元是按5%征税的,剩下的400元再按10%征收。 正确解答: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 =40(元) 25 +40 =65(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5元。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测量教案吧。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 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 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 记录下来。

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 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 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 反思:1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 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 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 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 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赵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我将从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关系,内容与课标地关系、内容结构、目标及重难点和单元课例分析方面进行研读. 一、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与全册教材地关系.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地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地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地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而本册正处于第二阶段. 本册教材对于教案内容地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地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地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地原理和学生地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地风格与特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地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地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地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地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地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案地预定目标,为初中地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以《新课标》地基本理念和所现定地教案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教材地基础上编写地.教材一方面努力体现新地教材观,教案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地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地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地关系.既注意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地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地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地教案,体现数学教案改革地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地理解. 2.改进比例地编排,突出比例地概念,丰富联系实际地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地空间与图形地教案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地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案地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渗透于数学教案中,用数学地魅力和学习地收获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案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地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地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地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地特点选择相应策略地能力.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内容.课程内容地学习,强调学生地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地教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地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地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地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地内容.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地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地学习,教案用所学地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自行车里地数学”“节约用水”“有趣地平衡”等5个数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免费下载(最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下载网址链接: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一 1、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82,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是(? )。 2、一种精密零件长4毫毛,把它画在15:1的图纸上,应画(? )厘米。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如果圆锥分高是24CM,圆柱分高是(? )CM。 4、(? )比8吨多50%,120千克比(? )少25%. 5、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个数读作(? )人,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1:4,它们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 7、比20米多30%是(? )米。 8、9点时,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 )角。 9、一副地图,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0、已知x=5是方程,ax-3=12的解,那么方程ay+4=25的解是(? )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二 1、将3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2、花生仁的出油率为38%,要榨油570千克,需要花生仁(? )千克。 3、已知A=2×2×3×5,B=2×3×7,A、B两数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有一组数据是16、13、16、10、10、40、10、50、10、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5、一列数2、 6、10、24···这列数的第101项是(? )。 6、一个两位数除以7商是A,余数是B,A+B的值是(? )。 7、在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的圆柱形水箱中装有半箱水,现把一块大石头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5cm,这块石头的体积是(? )。 8、一个九位数,位上是6,千万位和百万位上都是4,其余位上都是0,这个数(? ),读作(? )。把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9、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40这个小数原来是(? ),最小是(? )。 10、11÷7的商环小数记作(? ),小数点后面第2012位上的数字是 (? )。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三 1、2014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61036500人次,261036500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0.6小时=(? )分3600mL=(? )L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用含的式子表示) 4、甲数=2×3×7,乙数=2×5×7则甲数和乙数的公约数是(? ),最小公约数是(? )。 5、一件藏袍售价560元,可获15%的利润,成本是(? )元。 6、已知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为48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7、一个圆柱形水桶,高是6.28分米,将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水桶的底面积(? )平方分米。 8、按规律填数06、25、2.5,1.0.4(? )0.064 9、六(1)班今天来了48人,有2人请假,今天的出勤率是(? )%。 10、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单独做需要18天,如果由甲乙单独做,需要(? )天可以完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学校:清镇市王庄小学 教师:郭开新 时间:2014-2-27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时数:55课时机动15课时 授课教师:郭开新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使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

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使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使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和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第 2 页共 6 页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青蛙过河》【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十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按照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并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 3 页共 6 页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二)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二) 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二) “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也是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所以,在大班适当地安排一些测量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个“学习用非科学测量工具测量”的活动。首先,我作了充足的准备,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份记录表,还准备了各种测量工具,让幼儿选择,今天活动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所以,我实际上上了两次,但这两次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和效果。其中我作了一些调整。 第一批孩子能力整体比较弱。所以,在开始的第一环节“用筷子去量桌子的高度”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有的孩子量的起点不对;有的孩子量了一段后接的不恰当,导致测量结果发生了偏差。经过交流、演示,孩子们都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他们都知道量好一段用手指按住作为记号,接着再量一段,可是接下去的一个环节又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出示的记录纸上有四种东西:桌子、椅子、窗户、门,每种东西上分别用红线画出了被测量处,经过引导,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实际操作时也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量,问题出在记录上,孩子们缺乏记录的意识和方法,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记,不会用数字或其他方法去表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虽然我再三地提醒,但孩子们还是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有的孩子手眼不协调,总是记不住量了几段;有的孩子记是记了,但是看不清楚,根本没有按照标记去记,张冠李戴;有的孩子记到了第二次记录的格子里去了。 所以,在第一次测量后的展示交流中,我没有和孩子重点交流测量的正确方法(基本上已掌握),而是和他们探讨一种更明了、更好的记录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重新进行第二次测量。就这样,时间过得很快,本来还想接下去让孩子用其他量具去量,发现不同量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秘密,现在只能放到下一次了。 第二批孩子比第一批孩子相对来说能力较强,他们不用老师多指导、多演示就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有的甚至还有创新。如田丹小朋友用铅笔在接口出作记号继续量;赵志豪小朋友用一只有颜色的小袋子按住接口作记号……为了让他们学习记录的方法,我给他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就放手让他们去量了。这一组孩子思路比较清楚,基本上都能用数字或圆点记下所量的段数,而且对多了一段的“记法”也颇具匠心:徐创小朋友在椅子标记下的空格处写了一个数字2,并在2的上面画了一小段筷子的样子,他说是表示椅子量出来有两只筷子再多一小段;沈嘉琦小朋友同样写上了数字,只是把多出来的一段画在了数字的旁边,这样也一目了然;胥冰清小朋友没有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圆点来表示量的段数,这也是一种方法,同样值得肯定和鼓励。 虽然他们记得比较清楚,但是也出现了问题,有的孩子也和前一组的孩子一样,没有看清标记,自己随意记录;有的孩子对一下子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四种东西有点无所适从,总是手忙脚乱。随后,我们进行了运用多种测量工具来测量的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