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全球性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中67%~80%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ICVD)[1]。AICVD患者的康复情况与脑组织的存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病变和准确评价成为临床防治的重点,CT灌注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就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T、MS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1 超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和影像学检查

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由于缺O2、Na+-K+、ATP酶失活,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障碍,造成细胞毒性水肿,加上缺O2造成组织内氧自由基等大量有害物质聚集、细胞破坏死亡,早期由于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液体向细胞内转移,但单位体积脑组织内液体总量并不明显改变,故常规MRI不能发现这种改变。弥散加权MRI可以显示水分子的扩散受限引起的信号改变,因此DWI加权可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做出诊断[2]。但由于缺血性半暗带区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无明显限制,因此DWI也不能发现异常的低血流灌注区。

普通CT在发病后4~6 h内即缺血期和12 h后出现坏死时,栓塞部分和正常脑组织密度相似,无法区分[3]。部分早期脑梗死病人CT平扫可发现以下3个征象:(1)脑动脉高密度征(35%~45%),(2)局部脑肿胀(24%),(3)脑实质轻度密度降低(60%)。以上征象在较大动脉阻塞后出现几率较大,假阳性、假阴性率均高,且重复性较差,即每个观察者认同不一样[4]。Marks等[5]认为可能与细胞毒性水肿有关。张永海等[6]认为轻度低密度征与血脑屏障(BBB)早期开放有关,因为发生细胞毒性水肿时水分子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而总水量并无变化,NCCT对早期脑梗死诊断十分有限。CT增强在脑梗死前期,虽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和血脑屏障破坏,但因侧支循环很不充分,使造影剂无法灌注到梗塞区的血管内,而该区严重缺血,毛细血管渗入的造影剂浓度很低,不足以造成病灶的增强,不能显示脑梗塞前期的局部低灌注[7]。因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不能诊断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8]。

脑梗死早期缺血组织核心为不可恢复梗死区,周边则存在血供较少,功能受抑制,但未出现形态学改变,条件改善可恢复为正常组织的半暗带。缺血性半暗带(ischemic ponumbra IP)是1981年Astrup等[9]首先提出,并将之定义为电生理活动停止而能量维持离子泵功能基本正常及细胞结构完整的可逆性脑组织损伤。它的存在受侧支循环、血压和缺血组织耐受性的影响,具有可逆和可变性。随时间推移IP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时限可逆性)或转化为梗死区(不可逆转)[10]。在有效的灌注时间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

脑梗死急性期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 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

脑梗死(急性期)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早期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认为采用CT加MRI或MRI-DWI加PWI 等联合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但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达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目的。 [Abstract]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In this paper,research progress of inspection method of several common imaging are discussed,using CT plus MRI or MRI-DWI plus PWI combined with imaging methods,not only is simple,easy to accept patients,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accuracy of diagnosis,accurate treatment purposes. [Key words]Super acute stage;Acute stage;Cerebral infarction;Imaging studies;Diagnosis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所致[1]。其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疾病,所谓古老,是祖国医学对“中风”早有研究,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所谓崭新,是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研究又有新的突破。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统计发病率占80%~85%[2]。脑梗死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3]。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典型的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一般不难,但早期、超早期患者的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溶栓等早期干预意义十分重大,应引起医学影像科、神经内科、核医学科等有关医务人员的普遍关注。现将国内外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头颅CT扫描 1.1常规CT平扫 自CT机问世至今,CT平扫检查已经成为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手段。因CT 扫描速度较MRI快,故非常适合危重患者、精神失常,难以配合的患者,因此,CT能够快速地排除患者是否有脑出血、脑肿瘤、颅内血肿等疾病,因而能为精准治疗提供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以往认为24 h内脑梗死CT检查多呈阴性[4],但随着CT设备的改进,16、64、128、256排螺旋CT机的不断投入临床,空间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早期脑梗死3 h CT即可显示,24 h内阳性率达到了79%。根据发病时间,脑梗死可分为超急性期(24 h~2周)、慢性期(>2周~2个月)[5]。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为梗死区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交界消失以及轻微占位效应,还可见脑动脉密度增高征。

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运用探究

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运用探究 目的:了解CT扫描对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疑似卒中起病,且发病时间≤6 h的82例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为脑梗死的46例,最终临床诊断均为超急性期脑梗死;CT提示阴性17例,其中9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假阴性8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CT提示脑出血19例。CT扫描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85.2%。结论: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标签:脑梗死;超急性期;CT扫描;诊断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随着脑梗死发病的逐年增加,对于这种发病率、致残率高的疾病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超急性期的脑梗死,临床中迫切的需要在发病6 h内做出明确诊断,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调查研究为了解CT扫描对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病房及门诊患者,根据现病史、症状、体征疑似脑卒中患者82例。其中男性51例,年龄45~79岁,平均(61.4±6.3)岁;女性31例,年龄46~80岁,平均(62.4±7.7)岁。所有患者既往无脑血管意外病史,临床有脑梗死的症状体征,起病时间未超过6 h,并对这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起不超过12 h内进行颅脑CT扫描,统一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 h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头颅CT随访出现低密度灶[2]。 2 结果 颅脑CT扫描诊断为脑梗死的46例,最终临床诊断均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1例,基底节区13例,丘脑6例,放射冠区5例,脑干1例;CT提示阴性17例,其中9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假阴性8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CT提示脑出血19 例。颅脑CT扫描诊

急性期脑梗死规范化治疗

急性期脑梗死规范化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年龄多在50岁以上,病因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相关。在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正确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处理是关健。 一、即刻的诊断与评估 1.确定患者的病情是由于缺血性卒中引起而不是其他全身性或者神经科疾病,尤其是脑出血引起; 2.评估是否需要紧急溶栓治疗; 3.进行一些诊断学研究以明确是否存在急性的内科或神经科方面的卒中并发症; 4.对病史和其他一些资料进行分析以推断本次卒中的血管分布区和可能的病 因和病理生理 二、诊断 1.遇到病人,首先询问病史、查体、再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病史:向周围人群了解发病先兆、原因、急缓、发病的过程中的意识变化(如头外伤后昏迷后的再次昏迷可能是硬膜外血肿)、伴随的症状。 3.既往史、服药史环境与现场的情况。 4.查体:生命征T、P、R、BP、气味、皮肤粘膜、瞳孔、胸、腹、四肢、神经系统、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布氏征)。 5.辅助检查:常规检查、CT、MRI、脑脊液检查。 6.搬运:拍病人看神志、平放取出口腔异物、解领扣领带、头侧向一侧、三人平运 三、病史和体检

1.突发的或逐渐进展的局灶神经科症状; 2.大部分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大面积半球梗塞、小脑梗塞或者基底动脉阻塞可能影响意识); 3.25%左右患者会出现头痛; 4.脑干或小脑梗塞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 四、中风诊断的正确率 1.敏感性:86.1%特异性:99.1% 2.容易误诊为中风的疾病:未被确认的癫痫发作、晕厥、中毒或代谢性疾病,包括低血糖、脑肿瘤、硬膜下血肿等; 3.上述容易误诊的情况更多表现为全脑受损而不是局灶神经科症状。 五、与脑出血的鉴别 1.非常重要!!! 2.有下列情况之一脑出血的可能增加一倍:到达医院时已经昏迷;呕吐;严重的头痛;目前在进行华法林治疗的;收缩压>220mmHg或非糖尿病患者血 糖>170mg/dL; 3.光有临床表现还不够,影象学检查非常重要。 六、起病时间判定 1.对考虑要溶栓的患者,病史非常重要,尤其是起病时间; 2.起病时间应以患者最后一次被发现没有症状为准,所以对睡眠中起病的患者,起病时间应算作没有症状开始休息时; 3.如果患者有一个较轻的症状随后逐渐加重,起病时间应从症状首发开始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