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叔青《三世人》研究

施叔青《三世人》研究

施叔青《三世人》研究
施叔青《三世人》研究

学年论文

题目从施叔青《三世人》论台湾人的悲情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12(3)班

姓名张译心

指导教师刘贤汉(副教授)

所在学院人文学院

完成时间:2015年9月

从施叔青《三世人》论台湾人的悲情意识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张译心

摘要:哪一种身份才是真正的自己,这实在是个台湾社会的大问题。因为任何社会的成员,“归属感”都是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谓“身份”和“认同”。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变,期间短短十八个月的时间里,施朝宗好似做了三世人。从日本天皇的志愿兵,回到台湾做本岛人,然后被国名党接收,又做了中国人。到底哪一个才是他自己,他并不知道。缺少归属感的台湾人,似乎都带着一份悲情,带着淡淡的无奈。

关键词:《三世人》;身份认同;悲情意识;政治生态

Through Shi Shuqing Three dynasties to discuss Taiwanese sad consciousness

Zhang Yixin,Major in Chinese Linguistics & Literature, Humanity Institute

Abstract:What kind of identity is the real yourself, it is a social problem in Taiwan. Because the members of any society, "belonging" are necessary, which is the so-called "identity" and "identity". From Japan's surrender to "2, 28 incident, in just 18 months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ShiChaoZong like for three men. A volunteer from the emperor of Japan, back to Taiwan to do island people, then by nationalist party receives, and he made the Chinese. Which one is his own, he did not know. Lack of sense of belonging of Taiwanese, seems to be a tragedy, with a hint of helpless.

Key words: Three dynasties;identity;sad consciousness;the political ecology

目录

引言 (1)

一、历史背景 (3)

(一)、《三世人》写作背景 (3)

(二)、“二.二八事件” (3)

二、台湾人的“悲情意识”溯源及内涵 (4)

三、《三世人》中的悲情意识 (5)

(一)、男性认知与心理变化 (5)

(二)、女性衣服与历史记忆 (5)

(三)、樟木的命运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无论是从历史归属还是按法律依据,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是勿容置疑的。然而,台湾民众强烈的悲情意识却导致了他们在对祖国统一问题态度上从坚定拥护到犹豫迷茫的转变。所谓“悲情意识”,是指台湾民众因受到“委屈”、“打压”而产生的一种或悲或愤的情结。

目前,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一再受到政治的捉弄,已经与台湾政治紧密结合,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化解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祖国的最终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考察台湾民众悲情意识的起源及其与台湾政局关系的基础上,就化解台湾民众悲情意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利于祖国的早日统一。

小说开头写樟脑,为的是对照台湾的命运。作品从1895年乙未割台写到1947年发生的“二·二八”事变。讲述了这期间台湾人、物、事的变化与纠葛。小说以失志的士绅施寄生一家三代为中心,其中有不甘受命运支配的养女掌珠、医生黄赞云、富家子弟阮成义、律师萧居正,还有“大国民”、“皇民化”运动、清乡活动、文化协会、台湾博览会、“农民组合”、自治运动等事件串联起作品的情节。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件发生,其中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施朝宗好似做了三世人。一开始是日本的志愿兵,抗战胜利回到台湾后变成了台湾人,后来国民党政府到台湾,他又变成了中国人。施汉仁可以在日本投降后,很快转变为台湾人,施朝宗却遇到自我的分裂,对曾经认同的日本文化心有戚戚,且成为二·二八事件的逃难者。养女王掌珠一生中换个四种服装:大陶衫是她养女身份的象征。日本和服,是王掌珠对日本文化认同的表征。旗袍是台湾光复后,王掌珠对中国认同的象征。“二·二八”事变动乱后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与过去一刀两断。

“台湾意识”一词虽正式出现在1970 年代中期,但这种意识早在1895~1945 的日据时期就开始存在。这时的“台湾意识”,以民族意识为基本内涵,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种思想武器。日本投降后,去台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将“接收”变成“劫收”,使台湾同胞极为反感,“台湾意识”由此成为省籍情结的符号。1947 年“二·二八事件”以后,“台湾意识”蜕变成党外运动的基石,台湾人民用它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我们要理解并尊重两岸人民的特殊情感。台湾同胞无法体会在大陆的中国人百年来对中华民族遭受列强瓜分欺压,民族自尊荡然无存的悲愤心情,以及他们极欲在21 世纪重新恢复民

族的尊严,重新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的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同样的,在大陆的同胞也无法体会台湾人民百年来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委曲求全,在国家认同的错乱中寻找自己的未来”。

在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的几十年里,岛内政治生态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对两岸关系影响深远。在两蒋时期,国民党是岛内的主导力量,垄断着岛内的政治权力和资源。国共双方仍延续着对中国统治权和代表权的争夺。两岸在军事、政治、外交上长期对抗。80年代中期,台湾开始政治转型,快速地走向民主化。岛内政治生态出现了剧烈的变化,两岸关系受到巨大冲击。2000年台湾实现第一次政党轮替,具有“台独”色彩的民进党上台执政,致使两岸关系的发展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民进党上台后,岛内蓝绿两股势力的此消彼长,岛内制约“台独”独”的力量有所弱化。陈水扁上台后.加紧推行“台独”路线。尤其不断利用“公投”等进行“台独”活动.不断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2008年的“立委”和“总统”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台湾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在野8年的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这种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台独”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出现了多年来难得的良好氛围和发展机遇,构建和谐、合作与互惠双赢的两岸关系有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

一、历史背景

(一)、《三世人》写作背景

从现代化历程的观点来看,小说其实是在描述台湾社会在一九二〇年代至一九四〇年代的生活变化。小说故事从1895年乙未割台开始,到1947年二·二八事变结束,讲述了这期间台湾人、物、事的变化与纠葛。

继“香港三部曲”后,施叔青又为故乡台湾立传。她于新世纪完成的“台湾三部曲”,从清领时期一直写到“二·二八”事变,属史诗般的“大河小说”。

(二)、“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务人员在台北与烟贩发生争执,烟贩被误伤,此事件得到群众强烈关注。次日(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自发罢工、游行,然而却遭国民政府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从而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数日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向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兵于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暴动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在二·二八事件中,许多日据时期的抗日精英、爱国知识分子和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惨遭杀害,使许多台胞由憎恨国民党的暴行而发展到憎恨外省人、大陆人,进而激发出省籍矛盾和分离主义的悲情情绪。

回首当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从此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经受了五十年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焚香祭祖,欢欣喜悦,庆祝受压迫的悲惨屈辱终得洗刷,庆祝自己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期待着作为堂堂正正中国人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然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贪污腐败很快令台湾民众由希望转为失望,甚至怒恨,终因2月27日偶然发生的“辑私血案”触发了“二·二八”起义,继而在全省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自治运动。经过半个月的艰苦斗争,最终台湾同胞的正义之举遭到了残酷镇压,无数无辜同胞惨遭杀戮。“二·二八”起义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台湾人的“悲情意识”溯源及内涵

连战在北大演讲时说到希望大陆人理解台湾人的“悲情意识”,不要将其与“台独”思想混为一谈。那么什么是所谓悲情,这种“悲”和“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台湾人心中的“悲”是“哀莫大于心死”。在台湾这个本该平静的小岛上,历史一次次的给予台湾人愚弄般的重击,以至于他们陷入历史的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

明末清初,荷兰人在台湾登陆。台湾人虽多次抵抗,但得不到政府的援助,反抗并没有起作用,很快台湾的重要港口被荷兰人侵占。清初,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汉人恢复了对台湾的统治。台湾人还来不及为摆脱洋人压榨而高兴,就发现他们不过是郑家与清政府斗争中的棋子。台湾人被征发做郑成功的士兵,而后施琅率清军水师收复台湾,多少台湾人成了瓮中之鳖。清统一后,台湾终于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单位,台湾人梳了辫子,把自己看作大清的子民。

短短二百年后,甲午战争一纸条约将台湾割给了日本。一心盼望着清军胜利归来的台湾人,等来的确实被割让的命运。不甘心再次被外族统治的台湾人从日本人接收台湾开始就竖起了反抗的旗帜。但是清政府无法对台湾人的反抗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血流成河之后,台湾“归顺”了。日本强迫台湾人使用日语,接受日本的社会生活习惯,对学生灌输忠于天皇、为帝国而战的思想。致使许多台湾青年不会汉语,而以日语为母语,他们敬拜天皇、参拜神社,唱日本歌,看日本书,他们真的开始把自己当作日本帝国的臣民。而这相距他们的祖辈为反日复清流血牺牲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历史对台湾的愚弄还远未结束。全面侵华开始,日本从台湾征兵,整个二战期间,竟有三十万台湾人参加日军各类战斗部队。其中大多数台湾青年是怀着“为天皇而死”的信念,在同学朋友的欢送下,唱着日本军歌走向大陆和南阳列岛的。直到成为俘虏,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在为外族侵略祖国而战。这是何等的悲哀!

日军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大多数台湾人对恢复“中国人”的身份感到高兴。但国民政府带给他们的不是回归民族母体的温暖,而是“二·二八”事件中成千上万的无辜死伤。中国内战,许多台湾青年又被国民政府征兵,在青天白日旗下枪杀刚刚认下的同胞。

粗粗回顾上溯四百年,台湾人民不停地战斗着,他们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赶走外族人而战,他们甚至在分不清自己身份的情况下为外族人战斗过,也被逼无奈与自己的同胞战斗过。他们就这样战斗,失败,被抛弃,再战斗,再失败,再被抛弃。四百年来,台湾人不停地为了别人流血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

三、《三世人》中的悲情意识

(一)、男性认知与心理变化

施家三代男性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认同,这些不同认知是大历史的转移而造成的心理变化导致的。

《三世人》中施姓三代人,祖父施寄生出生在洛津,以清朝遗民自居,拒绝用日本年号,不学日文,一心幻想着清政府会重新统治台湾;父亲施汉仁是个小公务员,接受了现状;第三代子孙施朝宗,已经被完全日本化,取了日本名字,自愿成为了天皇的志愿兵。一家三代人的不同生活状态,正是日据时期普通家庭中代际分隔的象征。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件发生,其中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施朝宗好似做了三世人。一开始是日本的志愿兵,抗战胜利回到台湾后变成了台湾人,后来国民党政府到台湾,他又变成了中国人。施汉仁可以在日本投降后,很快转变为台湾人,施朝宗却遇到自我的分裂,对曾经认同的日本文化心有戚戚,且成为二·二八事件的逃难者,个体生命面对历史变局只能选择隐忍和逃遁。突然之间他迷茫了,他究竟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台湾认同”问题的思考。斯坦福大学人类科学助理教授梅丽莎.布朗提出认同的形成不在于文化和祖先、历史等,而在于一个社会的人们的“社会经验”,而“社会经验”也就是所谓的“集体记忆”。这在这短短不几百年中,台湾人的认同从“清朝中国人”到“日本人”、“中国人”这三次巨变,期间有经历了“二·二八”事变所造成的失望,以及目前充满不确定的两岸关系。同时人们的心灵也在不断变化。小说中有一句说到:“陈仪是大虫,大陆人是蝗虫,日本人是臭虫,日本人是臭虫,台湾人是可怜虫”。这句话道出了历史的无奈。

文中写道:半夜回到洛津老家的施朝宗,“不敢开灯,像盲人一样摸索,凭着触觉反复检查门锁是否锁好”,“屋外一有动静,他以为宪兵跟踪来抓他了”,他明明是一个台湾人,却怕宪兵发现他是曾是日本志愿兵而抓走他,这个时候的他一定是迷惑的,我不是日本人么?我是台湾人么?电台里播放着“国军已经来保护全省人民了”。然而他们带给人民的是更大的不安和动荡,人们惊慌、害怕、无助......

(二)、女性衣服与历史记忆

“二·二八”事变动乱的那几天,穿旗袍的掌珠在混乱中被误为外省人,把她从三轮车上拉下来,然后用剪刀剪掉下摆裙裾。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与过去一刀两断。她迷信衣服的魔法,认为一旦穿上不同的服装,就是另一朝代的人。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真实的自己?”

施叔青在后记中说:“我一直有个愿望,想好好描写一个充满了生命力、浅识可爱,最具台湾味道的女性,她出身农家,充满泥土味,可又不能让她局限于乡土,必须走出去,见识都会文化,打开视野,才可能提升。”《三世人》中的王掌珠就是一个具有台湾味道的女性。在男性的历史脉络之外,她和她的衣服以另一种方式记录历史。王掌珠一生中换个四种服装:大陶衫是她养女身份的象征,她的身体裹在宽大的大陶衫中,人与身体、身体与衣服是隔膜的、分裂的,大陶衫是她的牢笼。日本和服,是王掌珠认识自己并肯定自己的身体之后,解放自我的象征,同时也是她对日本文化认同的表征。在大陶衫中她是麻木的,在和服里她的身体可以找到依附感,甚至她将自己融入衣服之内,让它深入血肉,融为一体,多时以来徘徊不定的灵魂找到了归宿。旗袍是台湾光复后,王掌珠对中国认同的象征,她走进中国文化,但身穿时尚旗袍的她却是失语的,无法表达自己,人与衣服再次有了隔阂。“二·二八”事变动乱的那几天,穿旗袍的掌珠在混乱中被误为外省人,把她从三轮车上拉下来,然后用剪刀剪掉下摆裙裾。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与过去一刀两断。她迷信衣服的魔法,认为一旦穿上不同的服装,就是另一朝代的人。作者描写女子王掌珠的服装从大祹衫、和服、旗袍变为大祹衫,如此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身份的变换。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真实的自己?”就像张爱玲说的,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王掌珠对衣服的感受,是她内在精神的表现。而衣服的变化,也正是台湾人所经历的时代变迁的印记,以及精神分裂、纠结的自我认同的象征。

书中分五节写掌珠情事,从养女王掌珠,这个女性角色的各方面变化来表现她对自我不断改变的认知。穿着新做的大裪衫的王掌珠看到了穿着和服的下女悦子觉得自惭形秽,参观完日本厨房后自觉高攀了。这是她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掌珠听悦子说日语,早就心之向往,她开始学习日语,穿和服,模仿悦子的姿势跪下来,这都是她对日本文化的接受。

接触了外界的王掌珠发现自己开始和以前不一样了,“好多事情她看不惯,路上的垃圾,养父随地吐痰,养母不洗澡,身上散发着恶臭。原本和他们一样粗声粗气的掌珠,挺直腰板,从喉咙底发出轻微的声音回答,他们面面相觑。”不过她知道她已经无法忍受过去的生活了,她自问“这个人是我吗?这个人不会是我吧?”这时的王掌珠已经有了“生为台湾人,死为日本鬼”的心理状态。这个时候的她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认同。

再后来的王掌珠开始接受女性的生理教育,了解自己的身体。她衷心感谢蒋渭水医生给她的卫生教育,让掌珠接受了身为女人的特征,不在厌恶自己的身体,感到卑下和不洁了。以前她对自己发育期隆起的乳房感到羞耻,为养父看她的眼神感到羞耻,她用布把自己的胸部缠起来。当养父用最肮脏的猥亵的话骂她时她觉得自己罪有应得,初次来潮让她自惭形愧。然而悦子却告诉她在日本对第一次来潮的女儿要煮红豆饭庆祝,这在掌珠看来是难以置信的一件事。掌珠对自己身体认知的改变也正是她对自身女性身份认识的改变。

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在此之前,王掌珠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电影上来的。“光复后过农历新年,连续两年台北都阴风惨雨,一点也没有过年的欢欣氛围。”可见恢复了中国身份的台湾人过得并不开心。中日甲午战争时,台湾人挺身而出要为祖国而战,然而清政府却把他们抛弃。战争末期,被迫赴前线残杀自己的同胞。在台湾人的心里,“台湾人是因为表面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光复后才听任来接收的大陆人欺凌吗?”一直被抛弃的台湾人心中是悲苦的,心酸的。台湾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飘零的一艘孤船,飘零无依。王掌珠穿了好几年的旗袍了,皇民化运动的时候被命令要脱下,“二·二八”动乱的那几天更是被人拉下来剪了裙摆。之后她换下旗袍,又换回大裪衫,只是早已不是最初那个养女掌珠了。

(三)、樟木的命运

《三世人》的每一卷卷首,都有一段樟脑纪事。樟脑是整本书中的一个隐喻,因为樟脑的利益,开始了列强的争逐。而台湾的命运也就是樟树起起落落的命运。

日据时期,樟脑、糖、茶叶被称为“台湾三宝”。生长在这里的樟树被从根部含脑最多的部位依次往上,连树枝都不放过,整棵树砍完以后,还把埋在地下的根挖出来加以利用。就像有利可用时的台湾,恨不得把它的价值都利用殆尽。“老天爷把含有脑量的樟树赐给台湾,是福是祸,难以言说”,正如被我们成为“宝岛”的台湾,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真不知是福是祸。清朝时期道台独占樟脑权,秘密生产运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抢占樟脑权,为此英国还不惜发动战争。不愿失去利益的清政府出面制止走私,致使英国发动了樟脑战争,结果清政府屈服了,不战而降。放弃樟脑就像放弃台湾一样。从没有为这块土地做过斗争。被放弃的台湾人是可怜的。“唉,我本来被叫做臭樟”“我的身价在一夕之间扶摇直上,连名字也从原来的臭樟改成了芳樟”日本人改变了樟树的命运,也改变了台湾人的命运。日本带给台湾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伤害也是不可磨灭的。

四、总结

《三世人》描写三个世代的故事,也隐喻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三种身分认同,不同于《行过洛津》的批判与《风前尘埃》的抵抗,《三世人》带有强烈的悲怆气氛。这是一段“台湾人失去自主性”的历史。

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变发生,短短的十八个月,施朝宗好像做了三世人。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真的自己?

王掌珠的衣服从大裪衫到和服再到旗袍最后换回大裪衫,这期间也是她身份的改变。这二十多年的台湾她走了全过程。每个时期她都告诉自己:“我就是我所穿的衣服的那个人。”到底她是谁?一个大问号。“二·二八”事变动乱的那几天,穿旗袍的掌珠被当作外省人,把她从三轮车上拉下来,用剪刀剪掉下摆裙裾。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掌珠参加文化协会的妇女运动,开始觉醒,到台北文化书局当店员,蒋渭水的卫生手册,使她不再视女人的身体为不洁,自食其力经济独立的她,迷上电影后,想当女辩士站在女性的立场来说明剧情,找回诠释自我的权利。掌珠要用自己的身世写一部小说,小说中的小说,在历史与虚构之间,什么才是真实?这两个人所经历的对自我身份的认知都是历史所带来的变化。

小说分为三卷,每一卷都以樟脑的拟人化独白作为楔子。曾经被嫌恶的臭樟,由于具有脑腺,而被发现可以制成樟脑、樟油,突然翻身成为香樟,受到日本统治者重视而成为独占的专卖事业。小说以樟木为隐喻,暗示台湾人的命运。砍下来的樟木片,焚熬得到含有杂质的樟脑,必须经过连续蒸馏,将不纯的夹杂物分离,杂质驱逐殆尽后,升华成为纯度高的精制樟脑,将色如白雪的粉压榨成结晶块。小说中的医生,他的日本化过程等于樟脑制作的过程。

台湾人是很悲哀的。在不同的政权统治下,命运掌握不在自己手中,一直都是身不由己,无法自主,似乎是一种宿命。陈仪接收台湾,口口声声批评台湾人被日本奴化,这两个字很不中听,往深处想,在异族统治下苟活,无形之中形成被殖民者的性格,为了求生存,活得很卑微。

“悲情意识”被贯穿在小说中,《三世人》为台湾三部曲画上了句号,故事写完,而未来仍在那里等待着一份美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王德威.小说中国[M].台北,麦田出版社,1993.

[2] 2012台湾新世纪文学年鉴》编辑部.小说写史十年———《台湾三部曲》完成,毕生重要创作手稿捐赠台文馆[J]//李瑞腾.2010台湾新世纪文学年鉴[M].台南:台湾文学馆,2011.

[3] 李秘. “台湾意识”论析[J] .中国评论(香港), 2006,(6):6-9.

[4] 周青. 从乡土文学窥视“台湾意识” [J]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文集[C]. 北京:时事出版社, 1988.

[5] 范希周. 台湾研究论文集[C] .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

[6] 章念驰.“台湾主体意识”辨析与构建新型的两岸关系 [J] .中国评论, 2006(06):6-9.

[7] 褚静涛. “台湾意识”与“台独”[C]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2005 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8] 古远清. 略述岛内统派文学家的“中国意识”[J] . 台湾周刊, 2008,(7):4 -7.

[9] 李理.“去中国化”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 J] .台湾研究集刊, 2008,(2):26 -36.

[10] 刘红, 郭明. 台湾主要社会意识与现实的关系分析[ J] .台湾研究, 2006,(1):21-26.

[11] 施叔青. 三世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10.

[12] 王德威. 台湾: 从文学看历史[M]. 台北: 麦田出版社, 2005.

[13] 吴锦发. 做一个新台湾人[M]. 台北: 前卫出版社, 1989. 192.

[14] 张麟征. 歧路上的台湾[M]. 台北: 海峡学术出版社, 2000.

[15] 陈孔立. 两岸隔绝的历史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J]. 台湾研究集刊, 2004, (1):12?16.

[16] 白舒荣. 以笔为剑书青史:作家施叔青[M]. 远景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2.3.

[17] 连横. 台湾通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8] 白殊荣. 自我完成自我挑战——施叔青评传(台湾研究作家研究丛书第十一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决策科学化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决策水平,促进省第九次党代会所定目标的顺利实现,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方式方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级领导机关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调查研究也出生产力。是否重视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反映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优劣,体现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关系重大,全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务必高度重视。 (二)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现在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了解和把握真实情况,我们才能在制定政策、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有很多重大课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面对全省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使我们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能体现群众意愿。 二、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三)明确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调研。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经济工作为重点开展调查研究,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献策。坚持围绕大局出思路。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善于立足

精选-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

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002--调查研究管理办法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全面管理体系三层次文件 调查研究管理办法 22nd MCC/办公室-002-2015

调查研究管理办法 一、调研工作的目的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生产经营状况,促进公司各项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二、调研工作的分类 本办法所指的调研,包括以下几类: 1.事前调研:公司做出重大决策或出台重要管理制度前,结合公司实际,对该事项所涉及相关范围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支持。 2.事中调研:公司新颁布的管理制度和重大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研,及时发现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基层意见,使管理制度、决策机制持续改进,逐步完善。 3.事后调研:公司某些管理制度和重大决策在执行周期结束后进行调研,调查执行的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为公司决定该项制度或决策是否沿用提供参考。 4.日常调研:针对公司日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定期开展调研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使公司整体运转更为顺畅。 三、调研工作的原则 1.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和广大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调研课题。 2.调研工作在听取有关单位情况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要深入基层一线、深

入基层员工中,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3.调研工作要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立足于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真实、全面的向公司反馈。 4.调研工作应结合公司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根据公司领导分工,对所联系单位加大调研力度,准确掌握工作实际,了解民情民意,为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四、调研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 1.调研课题由公司领导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涉及“三重一大”事项或公司发展战略、重大管理制度的调研课题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调研计划。 2.调研计划主要包括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内容。 3.调研计划制定前,要多渠道了解被调研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调研单位沟通联系,确定调研时间、地点、路线、内容、形式、人员组成等内容。 4.根据调研内容的不同,可考虑选用多种调研形式,如座谈、问卷、约谈、暗访、量表法、测验法、随机交谈、入户走访、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电话调查、网页调查等方式。 5.调研计划制定后,根据公司领导职责分工及领导班子联系点分工上报有关领导审阅,审阅通过后由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分、子公司开展调研工作。 6.调研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业务范围与调研课题有关的部门和分、子公司参与配合。 7.调研工作开始前,办公室根据调研课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分、子公司组成调研小组,根据调研课题涉及业务范围的大小确定组长单位,并提前3个工作日将调研计划通知有关部门和分、子公司。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

跟一句,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 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 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 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 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 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 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 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 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 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 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 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 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中泉乡的普遍现状,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同时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乡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法;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 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标志着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新阶段、新任务,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更好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进一步提高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经程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关节点,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深化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应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调整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设平安密云和幸福密云的必然要求。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改进作风,求真务实,提高水平,增强能力,创新业绩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把握调查研究的方向 调查研究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奋斗目标,针对全县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调研,还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进行政策性和对策性调研。当前,全县调查研究工作重点是编制好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规划和县域“十一五”发展规划,着重就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文化的塑造、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层基础建设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研究要注重成果质量,情况要摸准,数据要真实,建议要可行,不搞花架子,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切实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服务。 三、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一)对调研课题进行分类管理和建立调研课题专项资金制度。对全县调查研究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县委常委会确定的调研课题为重大调研课题。每年全县的重大调研课题和调研方向,由县委研究室征集各方面意见,提出建议方案,由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调研课题,由县主要领导主持,县委研究室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县级领导承担的其他调研课题为专项调研课题。专项调研课题,由每位县级领导根据县委常委会确定的调研方向,针对所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向县委研究室备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调研成果。各乡镇、各部门确定的调研课题为县委关注调研课题。县委关注调研课题由各乡镇、各部门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何谓“一题一课"呢?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此举对教研团队与教师个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教材呈现之“来龙去脉”的梳理,学生发展之“瞻前顾后"的把握,尤为关键。我们数学团队在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对活动进行简要的梳理,愿与同行共商榷。 一、活动背景 (一)学生发展需要 毫无疑问,教学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发展与否直接衡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题一课”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想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教学很需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网状、动态关联的系统,以此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 “一题一课”研究的顺利开展,其关键是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学生的正确把握.解读教材与理解学生的程

度如何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内推力所在.因此,通过适当的教研方式引领教师团队与个体对教材的横向、纵向的理解,以及通过教研探索活动的开展,教师增加了对学生发展的把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想通过“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倒逼教师成长不乏是一种有力的途径。 (三)当前课程建设需要 当前从上到下把课程建设摆在了学校工作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当下教材的修补、重组、重构等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课程建设的实践行为。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题一课”等教研活动,把教师零散的课程建设行为调整为整体的、系统性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教研团队一次次一年年的实践、反思、调整,提炼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让这些课例慢慢沉淀下来,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也就顺其自然地推进了。 二、活动展开要素 (一)主题确立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会有一个背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从中提取出适切的问题和议题成为活动的主题.主题的适切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如果主题过于“高、大、上",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调查研究制度

调查研究制度 为促进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推动实际工作,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原则 1.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通过集体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推进食品药品检验工作可持续发展。 2.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中心工作,着重研究各项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 3.注重实效的原则。立足摸清现状、理清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形成相应的对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4.密切联系群众原则。深入业务、深入实际工作,善于倾听群众的建议,不断了解群众的想法,在实际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方针、政策、决定,重要会议精神及重点工作部署在本所的贯彻落实情况。 2.涉及改革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的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3.涉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以及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调查研究的主要方式

1.综合调研。以班子领导为主,各职能科长、科主任共同参与,每年年初安排1次工作研讨会。主要围绕推进当年将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或酝酿和确定来年工作思路。 2.专题调研。由班子成员按个人条线分工,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分条线的调查研究,并制订相应措施与规定,提交班子集体讨论后实施。 (四)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 1.班子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布置相关职能部门完成调研方案,并按阶段完成,不断调整、完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职能科室定期与科主任沟通,并适时召开职工座谈会,听取各类方案的实施意见,收集职工提出的“金点子”,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

教育教学思考

我校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黄胜利 我校已经迁校四个年头,由以前一个雏鹰逐渐向一个雄鹰转变,如何才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尽快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职教人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一个职业学校最根本的就是教师,只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教学就能出成绩、科研就能进步、管理就能到位。我从事职业教育已经十七个年头,在教育教学中有一些思考,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创办优质教育最忠实的合作伙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关注教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视教师为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的一部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是教学管理者对待教师的重要态度的表现,也是管理者肩负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善待教师,还要从精神上尊重教师,从专业上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觉得在这样环境下做事心情舒畅,工作起来有劲头,前途发展有奔头。 1、我校教师的现状 我校目前有在编教师160余名,外聘教师近10名,30岁以下约100人,30岁至45岁约40人,45岁以上近20人。青年教师占62.5%,中青年教师约占25%。研究生1人约占0.6%,本科112人约占70%,专科及以下约占30%。高级职称15人约占9.3%,中级职称约占23

人约占14.3%,初级及未定级约占76.4%。通过这样一个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来看,我们的青年教师和没有教学经验及教学经验不足的占了绝大多数,这两年以来,我共参与听课100余节,年轻教师的基本教学情况都有一个初步了解,主要问题有一是处理教材不细,二是教学没有方法,三是与学生课堂沟通渠道不畅通。 2、改变现状的几点思考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学习 我们的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年轻,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所以通过学习教学技能,将会逐渐成长起来。我们可能通过三个方面让我们新教师快速成长,一是老带新,很多老教师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相对掌握了很多教学技能,这个带新不是只是去听听课,写写教案,更多是的一种学徒形式,学校可能通过正式的拜师会,这样更多是教会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二是老学新,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方面经验丰富,但真正在现代教育设备与技能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这方面恰恰是我们年青教师的优势,很多才从大学毕业,他们在大学学到了很多最新的教学理论,为了达到老学新,可以在新教师中选几个典型代表办一些讲座,达到老学新的目的。三是学校层面开展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备好一堂课、如何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培训,这样坚持到两年下来,我们的新教师成长了,老教师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2)打造校园名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以在这方面形成制度,开展校园名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朱红芳: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孙广琴: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袁爱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张云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杨春满: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系着小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阅读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研究如何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能真正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语文教学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1]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经历”生活、想象世界。阅读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手段,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全新的知识,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最终转变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建构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中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要促进小学生拓展性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 “拓展”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秀文注释是“extend make longer(in space or time),enlarge"即时空的延伸。“拓”在汉语词典上意为开辟、扩充,“展”为展幵,舒张开之意,“拓展”一次合意为开拓、扩展。拓展阅读就是指以所阅读的某一素材内容为中心点,拓展到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作品,具体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先找准切入点,如可以是该阅读材料的社会背景,又或者是内容的主题,甚至是某一描述的人物等等,围绕该切入点拓展各种各样相关联的读物,在不断的对比、感悟和思辨中,加深对阅读素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拓展阅读的意义在于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袁江平认为拓展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进课外的资源,即把课堂的学习引向课堂外。[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都是阅读,在课堂内的阅读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需要与课内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不仅巩固理解了课内的知识,并且使课外内容拓展了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张弘认为阅读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他努力构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进行拓展阅读训练。首先他让学生们进行课前信息搜集,了解、感知课文。教师设计资料卡,学生回家通过查阅词典、网上搜索等方式搜集作者、作者的其他作品、自然现象、地名等信息。其次在课堂中进行信息整合,理解课文。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最后,课后延伸信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讲解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区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制度

X区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制度 一、调研制度 1.根据年度《区委工作要点》和重要部署,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2.根据工作安排,力争每月组织一次大型调研活动,形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 3.每次调研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好调研实施方案,拟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重点、调研时间、地点、参与单位及人员等。 4.撰写调研报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现状问题、理性分析和工作建议,建议要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5.积极做好对上发稿工作,宣传区委的工作思路、重要决策部署、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宣传镇办、部门的改革发展成果和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扩大对外知名度。 6.加强调研队伍和网络建设,注重发挥部门和镇办专兼职调研人员的作用。 7.调研材料写作实行集中会战和分别承担的办法,体现集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高调研成果质量。 二、办文工作制度 1.“办文”内容包括: (1)调研报告。 (2)重要文件。

(3)领导讲话、工作汇报等文字综合材料。 (4)典型经验介绍和上报稿件。 2.调研课题的确定程序 (1)分管副主任与政研室工作人员协商后,拟定年度政研课题,确定承担或参与单位,送区委办主任(政研室主任)审定。 (2)按照区委政研室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各镇办、各部门制订年度调研计划,拟定各镇办年度调研课题,上报区委政研室。 3.调研程序 (1)根据调研课题,充分讨论后拟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方案。 (2)通知调研过程中涉及的镇办、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员等调研对象,确定调研重点、时间、地点和调研方式。 (3)采用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 (4)明确调研报告的主撰稿和参与协助人员,对第一手调研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处理,形成调查报告初稿。 (5)集体讨论修改后,送科室主任审核把关,呈送区委办分管领导、区委办主任(政研室主任)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定稿、印发。 (6)整理归档。 4.调研报告起草程序

《班子成员调研工作制度》

《班子成员调研工作制度》 一、调研工作目的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始终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审计事业不断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参加调研人员 院党组成员、各庭室负责人。 三、调研方法和步骤 1、制定计划。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列入科级以上干部的工作计划,各参加调研领导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制定调研工作计划,计划内容要具体翔实,具有可操作性。 2、组织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成立调研课题组,抽调相关人员参加。要深入基层一线,收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相关部门领导及群众的意见,切实找准问题,提出的政策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调研初稿完稿后,要组织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要求 1、切实加强对开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的领导。院领导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将调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起好表率,并督促检查班子成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科级干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办公室

作为工作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 2、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xx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公仆意识,始终把干警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心诚意为干警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检验工作作风是否转变、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第一标准。 3、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保持“两个务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倡导务实、高效、俭朴工作作风。 4、院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组织完成一篇有份量、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对上级安排的调研课题,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按时、按质完成调研任务。 第二篇:班子成员调研报告某村 “三学习”对标定位报告 按照乡活动办要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先进”活动的意见》安排,为深入推进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扩大“三提升”活动成果,助推农村重点工作,按照上级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部署我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认真展开“三学习”活动。我们要在农村各项工作中树标杆、找差距、定措施、赶先进,努力把对标定位行动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征求分管领导意见、组织群众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报告: 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教科研的问题与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教科研的问题与思考 学校教科研的问题与思考张云鹰张红华(本文发表于《教育科研论坛》 2005 年第 10 期)前不久,笔者对一些学校的教科研现状作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不规范课题多而杂。 不少自以为是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其实只是民间学术机构自行立项的课题,学校承担的往往是其子课题,而且每年需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 2.资料不齐全缺乏科研档案意识。 有一所小学在 1989 年以来的 16 年里,研究了 35 个课题,但在学校档案室查阅到的科研资料只有一盒。 3.环境不健康缺少真实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科研课题校本化;科研档案规范化;科研环境人文化。 一、科研课题校本化。 校本早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就为欧美等国教育界所关注和探索。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外延空间和内涵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应运而生。 1 / 8

如何实现科研课题的校本化呢? 1.淡化学校科研课题的级别。 一些学校为了达标、升级,在选题上不去思考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学校带来多少教育教学生产力,而是看重科研课题的级别。 要知道,课题立项单位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等),也有民间学术机构(如教育学会以及各种专业委员会),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有些课题自称是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如学会、研究会自行立项的课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国家级或省部级,而学校常常以为自己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并且学校自行申报立项的课题与承担子课题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课题级别认定上也有明显差异。 2.课题应该是在学校的土壤里长出来的。 课题即问题,就是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可以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闪过的疑点,可以是阅读、交流中产生的迷惑,还可以是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的主题。 不管哪一类问题,当我们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时,它就变成了课题。 但是,从问题到课题,必须源于研究者的一种冲动、一种激情,所选课题必须获得研究者的喜爱,否则,研究者与课题在一起的日子就不会有快乐和幸福,课题研究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研究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