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术2提纲成

技术2提纲成

技术2提纲成
技术2提纲成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目的:使设计出的产品更稳固

1、结构的涵义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受力:拉力、压力、弯曲力(单杠横杆)、扭曲力(拧螺钉)、剪切力(剪子,力与截面平行)

3、结构的分类及受力特点

①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是每个构件都受力,如实心墙,大坝

②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杆件组成的结

构。受力特点:杆件受力,

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

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

房的框架、婴儿学步车、篮

球架等。

③壳形结构:结构体本身呈层状(薄壁壳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传递,能将力均匀扩散。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汽车外壳。现实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也就是组合结构。

【第二节】探究结构【影响结构稳固的三个方面:倒不倒?碎不碎?活不活?】4、结构的稳定性——倒不倒?

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5、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①结构的几何形状:三角形、拱形等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②结构的支撑面积:支撑面积(支点围成的面积,不是地面接触面积)愈大愈稳定,支撑面积≠接触面积

③结构的重心:降低重心,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重心垂线越靠近支撑面的几何中心越稳定

6、强度——碎不碎?

指结构具有的抵抗破坏的能力。

7、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①材料的性质【不同的材料,σ许用也不同。】例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应力值为0.098-0.69,抗压应力值为0.98-8.8,同向比较混凝土抗压不抗拉,而钢筋抗拉性能好。为了提高负载能力,梁架桥通常在下半部分敷设钢筋提高抗拉能力,而阳台等悬臂梁结构则在上半部分敷设钢筋抗拉。混凝土这种材料的抗拉许用应力很小,抗压许用应力较大,建筑中一般在混凝土梁的下端多铺设一些螺纹钢筋,以增强混凝土梁的抗拉能力,提高梁的强度。

②承受的应力【相同的材料(许用应力)下,增大截面面积,降低实际应力】

③构件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截面面积,构件截面形状不同强度也不同】例1:工字钢、角钢等型材,优点是用料少,质量轻、强度高。常见演示实验是同样一根格尺,平放弯曲容易,竖起弯曲难。例2:薄板材料通过折叠也能提高强度,比如矿泉水瓶上的横向纹路与花纹及瓦楞纸,其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增大结构强度。

8、结构的应力

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应力: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受的内力的大小。

应力的计算:

σ=Ν/A 1MPa=106Pa

σ(应力,单位:帕斯卡Pa)

N(内力,N)A(横截面积,m2)

注意单位换算。

许用应力:材料不被破坏的应力的最高限度值,

可以记作σ许用,不同的材料,许用应力不同。正应力:同截面垂直指向截面的应力,一

般由压力产生。

反向应力:同截面垂直远离截面的应力,

一般由拉力产生。

剪应力:同截面平行的应力,也叫切应力,

一般由剪切力产生。

梁受外力弯曲变形时,其横截面面上除了

具有正应力和反向应力外,还有剪应力。

9、结构的连接——活不活?

构件连接处的强度是影响整个结

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构

件连接处的强度取决

于它的连接方式、连接技术和连接处

的牢固程度等。

铰结点: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

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可传递力,不能传递

力矩。

如机械连杆与滑块的连接、折叠

伞伞骨架之间的连接,松铆钉(雨伞),松

螺栓(眼镜腿)等。

刚结点: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

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可传递

力,也可传递力矩。如胶接、焊

接,自行车三脚架的连接等等。

10、结构的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

重要方法。

技术试验的作用:对不同材料进行强

度试验,目的在于选择符合技术要求

的材料;对结构进行加载模拟试验,

目的在于检测或改进技术的强度。

结构技术试验有多种形式,如撞击试

验、承载试验、模拟试验等。

主要是强度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技术试验报告包括报告名称、试验

目的和要求、仪器设备及所需材

料、试验方案、试验与记录及试验

评定等部分。

11、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

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

本需求。主要因素:功能、稳定性、强度、

安全因素、审美需求、成本、使用寿命、

创新等。

一般过程:1、明确目标要求 2.形成设计

方案3.模型制作4.检测优化与改进5.评

12、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技术的角度】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

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

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

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包括结构的文化寓意与传

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时代、民族、

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方面。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目的:使设计和生产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1、【流程的涵义】

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以

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点结果的

实现。

2、【工作流程】

反映了完成一件事情、一项任务而进行的

一系列有序的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邮寄包裹,设计课程表

作用:帮助我们完成一件未曾做过的事情;

分工合作

3、【工艺流程】

反映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系

列工艺或加工环节,顺序地进行生产或制

造某种产品的全过程。例如:造纸。

【任何产品生产过程往往既包括工作流程

又有工艺流程。】

工作流程与工艺流程的区别方法:是否对

材料进行了加工。

4、【流程的基本组成】

环节:完成一件事分为若干个步骤,每

个步骤对应的活动内容称为环节。

时序: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

5、【流程图】用图形和简单文字来描述流

程。

【方框流程图】

采用预先约定的几何图形或符合表示各个

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关系(时序)。

【识读流程图】

根据预先约定的流程图的几何图形或符

号,来理解完成某件事情或制造某种产品

所需的各个环节和时序关系的全过程。

6、【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考虑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和相关因素

工作流程的设计:根据工作目标的不同而

综合考虑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规范

的问题。

工艺流程的设计:综合考虑设备水平和工

艺水平,并以安全生产、节省资源、提高

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等为目标进行设计。

7、【流程设计的步骤】

1.了解设计目的,明确设计目标;

2.分析流程的各种因素,确定流程的各个

环节和时序,初步画出流程图;

3.模拟或测试流程的运行情况并进行修改

调整;

4.写出说明书。

8、【流程改进的目的】

【工作流程改进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工艺流程改进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

9、【流程改进的步骤】

①分析流程的现状

②确定改进的目标和要求

③确定改进的方案

10、【流程改进的方法】

1、工期优化:合并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合理分工,采用并序。如:自选超市。

2、工艺/技术优化:采用先进的技术或者

设备,减少环节占用的时间。如:法兰盘,

提款机。

3、成本优化:采用标准件、元器件,降低

成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如:圆珠笔弹簧。

4、质量优化: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如:三鹿三聚氰胺的原料检测环节。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目的:全面思考,科学决策

1、【系统的涵义】讨论与分析(人体作为

一个系统)

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

有机整体。

任何系统都是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系

统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子系统、元素】

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概念都是相对而言

的。

子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实现系统的局部、

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元素:构成系统的最后层次或最小单元。

任何系统都是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对于具体产品或设计而言】

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与元素;子系统包含

若干元素。

2、【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性质可分为:自然系

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按照系统组成元素存在的形态可分为:实

体系统、概念系统。

按照系统的状态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可

分为: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从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

统、封闭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

元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

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系统的任何一

个要素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的发挥。例如三个和尚没水吃、

丢卒保车、混凝土的功能、配置电脑等。

【目的性】任何系统都要实现一定的目的

和功能;当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要从整

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以获得整体

上的最佳效果。例如汽车的速度和安全需

要平衡。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联系。

【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

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

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具有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

有的特性。增强环境适应性的例子:冷天

给汽车加防冻液,轿车雨刷器随雨量大小

改变雨刷工作频率等。

【层次性】任何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

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

4、【系统分析的目的】全面深入地认识事

物,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分析

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5、【系统分析的基本特点】

【整体性】系统分析首先着眼于系统整

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

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

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综合性】系统分析总是为实现系统目标

服务的。当存在多个目标时,需要综合分

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最优化(科学性)】系统分析一方面要

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运

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

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

6、【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的思

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

分析。

7、【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内部组成条件

和外部条件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当前目标与

长远目标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步骤】

阐明问题:明确系统运行的约束条件和要

达到的目标。

分析研究:根据总目标分析研究系统的结

构组成及相互关系,提出可行性方案(定

性),进行量化分析(定量)。

评价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9、【系统的优化】就是在给定条件下,通

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系统获得更好的

功能、效益的过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

财力达到最小。

10、【系统优化的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

10、【系统优化的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

析(铁皮盒子)

目标函数:在定量分析中,系统优化的目标;

(最少的铁皮面积)

约束条件对目标起限制作用且不能人为调

节的客观因素;(铁皮盒子的容积)

系统优化的因素:对系统目标产生显著影

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铁皮盒子

的长宽高参数)

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系统优化问题

转变成寻求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

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建立方程组找出变

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求解)

11、【系统设计】把设计对象看作一个完整

的系统,对系统各元素进行分析与综合,

使系统内部协调一致,并使系统与环境相

互协调,以获得整体目标最优的设计。

12、【简单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步骤)】

(1)明确设计总体目的要求:

(2)调查研究,进行基本的设计分

析(约束条件):

(3)系统的设计:

子系统的设计;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合理解

决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强子系统之

间的协调配合

(4)系统的优化(建模)与评价:

13、【都江堰工程】三大主体工程分别为“鱼

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和

“宝瓶口”引水工程,这三大主体工程不

仅很好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且巧妙配合

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整体工程很好地发挥了3个孤立部分所不能发挥的总体效应。

第四章【控制与设计】

1、【控制】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这就形成了控制。

2、【控制的种类】

按照控制结果是否重新输入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1)能将控制的结果反馈回来于希望值进行比较,并根据他们的误差及时调整控制作用的

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2)不将控制的结果反馈回来影星控制作用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判断开环/闭环小技巧】【区别:一个前提,三个区别点】

前提:在一次连续的控制过程中(控制不能停顿,不能暂时失控)

区别1:有反馈

区别2:有比较

区别3:比较后的结果重新参与控制

上述条件都满足即为闭环控制,否则为开环控制。

例如:冰箱,温室大棚,空调等恒温,恒湿,恒压控制等,属于闭环控制。

按照是否必须在【人的直接干预】才能完成控制分为

手动控制:控制过程是在人的直接干预和全程干预下进行的。

自动控制:指在无人的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事物的变化准确的按照期望的方向进行。

开环控制也有自动控制(声控灯)

闭环控制也有手动控制(人工调节液

面)

有反馈的也有开环控制(第一次投掷

飞镖)

按照控制的执行方式分为

电子控制、机械控制、气压控制、液压控制

3、【控制系统】任何一种控制都要通过若干设备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实现,这些环节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控制系统的组成(相关概念)】【案例:泳池注水控制系统】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如控制电路

执行器: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如进水阀门

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使被控量发生变化的量。如水流量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如游泳池

被控量:一个系统的控制目的,也就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如水位

反馈环节: 闭环控制中,被控量(输出量)通过检测装置(传感器)传递到输入端。如水位传感器

给定量:闭环控制中,控制系统的预设目标。如预设水位高度

比较器: 闭环控制中,把反馈回来的【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并产生输入量的装置.

5、【控制系统的描述】 (最后)

【“倒推法”分析】先分析控制的目的也就是被控量,然后分析被控对象等,最后分析有无反馈等。

6、【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1、明确设计目的

2、确定被控量和设计指标

3、依据设计指标,确定控制系统结构:(画图)开环/闭环

4、选择实现方法:手动或自动、电子控制、机械控制、气压控制、液压控制

5、验证完成设计,写设计说明书。

7、【干扰】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实际的干扰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为了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时有一个统一的形式,都假设干扰是加在被控对象上,这是一种等效的方法。

【克服干扰的方法】分析干扰的性质,“对症下药”。

采用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比开还控制系统更好地克服干扰;

减少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控制的影响;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黄冈市黄梅技工学校 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思想 根据黄冈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加快我黄冈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 二、培训目标 1、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运用科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结合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贯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先导,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训、实操为抓手,以企业职业岗位正作流程为培训蓝本,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新教学理念。 2、通过学习,加强学员对企业生产、营销、物流、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待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的认知,提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成为其职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培训内容与模式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对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认证的标准模块,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训工作。 1、集中面授 (1)专业教学方法传授 1)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2)逆向工程任务驱动式单元教学法 3)案例式教学法 4)技能实操引领式教学法

5)优秀教师授课示范法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3)专题讲座专业理论知识拓展法 2、企业实践 1)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情景式教学法 教师将工作岗位中零散的、支离的、无序的专业感性知识串联成相互关联的、有序的、且提炼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授与学员的教学方法。 2)工作流程式养成素质培养法 3、工作小组式研讨学习法 4、专业教学及课件制作竞赛激励法 四、学员考核及获取证书 1、组织培训学员参加职业专业技能资格考证,对鉴定合格的学员颁发“社劳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费根据劳动部门收费标准收取。 2、对成绩优秀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3、对于长期缺勤及考核不合格的学员除不子结业外,另行通报单位。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 会考知识点技术与设计2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a) 2.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b)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内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要能区分:书本P6) 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b) 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 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 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 二、稳定结构的探析 1.结构与稳定性 (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 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如果一个物体的结构不能有效地抵御常见外力的作用,那么该物体是很难承受负载而保持平衡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 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范围内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如:三条腿的凳比两条的稳定。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与强度(c)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①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 ②结构的材料与连接: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如:混凝土梁加钢筋,加强抗拉能力。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种:铰连接和刚连接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如:门与门框的连接等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桌腿与桌面的连接等 3.结构与功能: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如:自行车的演变、多用起子等。(b)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 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满足特定的需要,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稳定性、强度、安全、环境、美学、个性、成本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安全因素, 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材料、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等。 2、简单结构的设计(c)P26-29 四、经典结构的欣赏(c)P30-33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信息资源培训提纲

信息资源培训提纲 一、目的 a)回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对信息资源的阐述 b)提高对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c)信息资源管理对哈锅公司信息化建设及公司业务发展的 意义(物资管理系统编码原则及应用实例、其他编码原则 及应用实例,重点在于启发引导各业务部门在业务工作中 重视和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少而明确具体,加一些明确具体的内容(例如公司物资编码原则),可出题考试;培训1小时、考试1小时。 二、信息资源的回顾 a)定义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术语中对信息资源 的定义是: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 b)理解 1、信息资源是有边界的。 “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一词描述了信息资源的边界,必须与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业务过程相关。 (例子)国家GDP增长虽然是个很重要的信息,但不是我们所要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是可以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 采集:信息资源采集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是经过采集的、可采集的。 (例子)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等本身是物理资源,但是对设备的编码、编号、功能等信息采集后才属于信息资源。 (例子)公司每年浪费了多少纸张虽然是很有意义的信息,但现阶段我们没办法采集。 处理:信息资源必须是经过处理的有用信息,有人的主动性因素。完全没有被处理过的原始数据是很难被识别和再处理的。原始数据被编码化、被处理后才是信息。 (例子)公司电话表,原始信息毫无意义,经过处理后才使其具有了明确意义。 存储:信息资源是业务活动和过程中存储下来的,是对结果的一种记录。 (例子)把信息资源存储在脑袋里是不可以的。 传输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输和使用,是需要共享和流通的。 (例子)把信息资源存储起来后谁也不用,那么它也就不能被称之为信息资源。 3、信息资源是可以被提炼、被再处理的。 信息资源是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数据---信息---知识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数据被处理后才是信息,信息被模型化和规则

信息技术类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学考试信息技术类 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试行) 根据高等院校人才选拔需要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原理。 2.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巧。 3.会分析本专业的基本案例,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二)能力要求 1.掌握和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术技能。 2.严格执行工作作业规范、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并维护相关工具(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整齐、清洁,文明生产。 4.有岗位工作的职业技巧,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 5.着装整洁,职业语态语言得体,懂得礼节礼仪的运用。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生源专业划分为A、B、C、D、E五个“专业群”分别进行考试,其中A类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群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广告制作、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等9个专业;B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群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安防系统安装

与维护、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数字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等7个专业;C类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群涵盖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2个专业;D类客户信息服务类专业群涵盖客户信息服务、通信运营服务、邮政通信管理等3个专业;E类计算机速录专业。 (一)考试范围 职业技能考试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行业有关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水平。 基本技能主要考查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能力和专业基本操作能力。考生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群参加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 (二)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A.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群 (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广告制作、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网站建设 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考试内容由《常用工具与软件》和《网页设计与制作》构成。 (一)常用工具与软件 1.系统优化与系统工具 (1)了解虚拟内存、注册表、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了解“碎片”的概念及形成等; (2)理解有关系统工具的类型、造成系统资源不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掌握Windows优化大师、数据恢复工具EasyRecovery等磁盘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4)运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运用系统还原工具进行系统还原;运用Windows优化大师对系统进行检测和性能测试。

架子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设计模版

架子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 1、职业序号:13-014 2、专业名称:土木建筑 3、职业名称:架子工 4、职业定义:利用搭设工具,将钢管、夹具或其他材料搭设成操作平台、安全栏杆、架、吊 篮架等,以满足施工、物料吊装的需求。 5、适用范围:工程施工。 6、技能等级:设初、中二级。 7、总学时:初级工,理论辅导80学时,操作辅导120学时。 中级工,理论辅导80学时,操作辅导200学时。 一、初级瓦工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初级架子工的培训,使初级架子工基本掌握本等级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初级架子工本岗位的职业要求,取得架子工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参加建设职业技能岗位鉴定做好准备,同时为升入中级架子工打下基础。 1、知识要求(应知) (1)识图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看懂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图和吊装方案图。 (2)架子材料的规格、质量、性能、用途。 (3)常用小型起重机具、卡具、索具、金属和扣件的性能、使用和保养方法。 (4)力的一般知识。 (5)常用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方法和容许荷载量。 (6)一般斜道和棚盖坡度知识。 (7)搭设卷扬机架子、挑架子、掏空架子、门式架子、桥式架子、钢管井架的程序和 方法。 (8)搭拆跨度9m及其以下棚仓的程序、方法。 (9)绳扣打结、使用钢丝绳和卡具、吊挂构件的方法。 (10)小型构建的起吊、运输方法和起重信号。 (11)构件吊装的加固和吊装就位方法。 (12)本职业安全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2、操作要求(应会) (1)搭拆高度20m及以下架子、直上斜道、“之”字斜道,起重平台、卷扬机架子。 (2)搭拆跨度9m及其以下棚仓。 (3)在架子上拔杆子,绑、拆剪刀撑和斜撑。 (4)制作和安装底笆(板)。 (5)架设安全网、配合安装吊篮和吊架子。 (6)吊装小型构件和架子材料。 (7)插19mm以下钢丝绳扣,穿三三滑车绳。 (8)安装、拆除绞磨、卷扬机,埋地锚。 (二)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技术与设计2试题(DOC)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常见结构的认识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 和 。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 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受力(b 理解) 受 :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拔河比赛) 受 :挤压物体的力。(趁热打铁) 受剪切:两个 很近,大小 ,方向 ,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剪草坪) 受弯曲: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 的力。(钓鱼) 受扭转: 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 形变的力。(拧衣服) 注意:受压和受剪切的区别是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结构的分类(b 理解) 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 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 在整个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 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支撑 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即、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通常是指 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 上。如摩托车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注意: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 结构。 练习 1、如图是钱塘江大桥,从结构的形态来看,桥墩所属的结构类型是 ( ) 横跨于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所属的结构类型是( ) A .实体结构 B .框架结构 C .壳体结构 D .组合结构 2.一辆汽车停在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上,桥墩的受力形式为( ) 桥梁的受 力形式为( ) A .压力 B .拉力 C.弯曲力 D .剪切力 3.悬索桥上的绳索除了承受自身的重力外,主要是承受( ) A .压力 B .扭转力 C .剪切力 D .拉力 4、吊扇在启动瞬间,吊杆的主要受力形式有( ) ①拉力 ②压力 ③剪切力 ④扭转力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巩固练习 1、结构是指( ) A 、构成自身的空间形态 B 、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7772750.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结构与设计复习知识点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概念:a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内力: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应力= 内力/受力面积 构件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2、结构的分类:a 结构分为: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技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的稳定性:b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 ①重心位置的高低、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结构的形状。

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c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①结构的形状、②结构所使用的材料、③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如:榫接、胶接、焊接 三、结构的设计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四、结构的欣赏: 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贵州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岗位培训提纲

大纲 引言 因本人表达能力有限,并不适合传道受业,但以目前公司工程部现状,已不得不立即加强一线人员项目管理能力,所以这次交流还请大家认真对待。 我现在要讲的是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也有一些自身体会,不一定完全都对,希望大家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一些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帮助的建议,以及一些能使自己各方面提高的借鉴,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 今天在座的应该不完全是工程部同事,每个不同岗位的人都会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并给出建议,会更具有意义,且项目的管理不仅仅需要项目部全员通力协作,也需要公司各部室一起去努力。 目录: 一、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2、项目经理的任务(分解) 3、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二、项目副经理(施工经理) 1、项目副经理岗位职责 2、项目副经理的任务 3、针对各工艺项目副经理应做的思考 三、项目工程师(技术经理) 1、项目工程师岗位职责 2、项目工程师的任务 3、针对各工艺项目工程师应做的思考 四、安全员 五、施工员 六、质检员 七、资料员 八、材料员 一、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1 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和强制性 标准、企业标准,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2编制项目策划书,执行企业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 1.3 负责配备项目经理部的人、财、物等资源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组织实施各 种专业管理体系。 1.4组织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 执行。 1.5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正确处理公司、分包、项目及其个人的利 益关系。 1.6主持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中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育萃教师招考与你一路相随) 招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试属选拔考试。编写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招聘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服务,为学生备考和教师命题提供规范的依据。《大纲》既可作为招聘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学校招聘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性用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初中七个教学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同时也熟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能结合教学对象把大学有关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web技术与网页设计、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初步等)与对应学段的教学要求融会贯通。 能力方面:能针对初中七个教学模块和高中六个教学模块中的要求,熟练运用相关软件,特别能依据任务目标收集、分析、处理和表达相关信息的规划、设计及上机实现能力。 实践应用方面:能针对教学需要,对活动任务进行设计、规划和上机实践及评价。 教学能力方面: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不同学生特点,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实施课堂教学和开展上机实践等活动。 教学评价方面:能根据不同教学模式,设计、实施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三、考试时间、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其中专业基础知识部分100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20分。 考试题型: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题型。 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是对考试要求的内容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简答题和论述题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全面的考查。 四、考查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 此模块要求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1.信息获取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提纲

2011年人口信息技能万人培训大纲 教学目的 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提高各级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技 能,使省、市、县、乡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达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规定的信息化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力标准;全面推进信息应用,提升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培训对象 省、市、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开展信息化 管理的村级信息员,全省 10000人。 总课时:72课时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 2、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熟练掌握计算机外设安装调试。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 8 课时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简介 1.1计算机发展史 1.2计算机工作原理 1.3计算机特点 2 计算机基本概念。 2.1计算机概念和分类。 2.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2.1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内设、外设) 2.2.2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 2.3磁盘管理和性能优化 2.3.1磁盘基本知识(属性) 2.3.2磁盘分区管理 2.3.3磁盘清理与格式化 2.3.4磁盘分析及碎片整理

2.4计算机系统主要部件维护及外部设备的连接 2.4.1外部设备的连接 2.4.2计算机自检与故障 2.5计算机软件系统 2.5.1软件系统概念、分类、区别 2.5.2软件系统下载、安装与卸载 2.6计算机文件管理 2.6.1文件的类型和命名要求 2.6.2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 2.6.3文件的查找和分类搜索 2.6.4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2.6.5 文件及文件夹操作(创建、复制、剪切、粘贴、删 除) 2.6.6使用资源管理器 2.6.7设置文件及文件属性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3.1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与操作 3.2我的电脑及属性 3.3网上邻居 3.4控制面板的操作及应用 3.5输入法添加、设置及使用 3.6常用 DOS 命令 3.7系统安装、备份与恢复

高级电工高级电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适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高级电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适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编制: 审批: 高级电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本职业工作前准备、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培训中较为复杂的工作,并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2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高级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基础知识、数字逻辑电路基本知识、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知识、计算机与数控基本知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知识、特种电机知识、自动控制原理与电力拖动知识和中高频电源电路基本知识。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高级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对新型与大型设备的复杂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维修,能够按图安装、调试较复杂电路并能按实际线路测绘,能够结合生产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等新技术,能够编制电气设备大修工艺流程,并具有培训辅导初、中级电工的能力。

2.教学要求 2.1 理论知识要求 2.1.1 电工基础 2.1.2 数字逻辑电路基本知识 2.1.3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2.1.4 计算机基础 2.1.5 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 2.1.6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2.1.7 特种电机 2.1.8 自动控制原理与电力拖动 2.1.9 中高频电源电路 2.2 操作技能要求 2.2.1 读图与分析 2.2.2 电气系统故障检修 2.2.3 安装调试与测绘 2.2.4 新技术应用 2.2.5 工艺编制 3.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300课时。理论知识授课:126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14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42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76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学习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2)价值性。(3)依附性。(4)时效性。 2、信息是可以被收集、传递、加工和应用。 3、名片的版式:有横式和竖式 4、设置页边距和纸型:选择“文件”——“页面设置” 5、如果word窗口中没有显示“绘图”工具栏,可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菜单命令,打开“绘图”工具栏。 6、名片中多个圆角矩形位置的精确度调整:(1)利用鼠标拖动的方法(2)按住Ctrl不放,在按方向键,可以微调圆角矩形的位置。 7、利用艺术字来制作名片的姓名,可以突出名片的主体,强化名片的交流功能 8、发送电子贺卡不仅要有对方的电子邮件信箱地址,而且自己也要有电子邮箱 9、 PowerPoint可以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类信息 10、视图切换区,分:普通视图,浏览视图,播放视图 11、 PowerPoint中显示视图和word一样 12、在PowerPoint中添加文字,除艺术字外都是用文本框来实现 13、通过“自定义动画”功能,可以设置幻灯片上各个对象播放的动画效果,进一步增加演示文稿的观赏性和条理性 14、演示文稿中,F5是放映快捷键,Esc可退出放映 15、在网上,动画一般是GIF的格式

16、网络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关键词搜索。关键词越多,搜索结果越少,越精准 17、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的复制、移动和操作,必须遵循“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 18、 Excel是电子表格软件,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 19、 Excel的拓展名是.xls,一个表格共有65536行=256*256,和256列 20、单击选中单元格,直接输入,原来的文字就被取代。如果不想把原来的内容覆盖掉,输入时一定要双击这个单元格再输入,或者是选中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 21、合并单元格(跨列居中):首先应选中单元格区域,然后进行合并居中 22、将鼠标指针移到列(横)标之间,一定要等指针改变形状时拖动或双击,才可以调整表格的列(横)宽 23、 Excel中包含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 “Sheet3”。 Excel中,工作表的数目可以增减,工作表的名字可以更改 24、利用自动填充功能,Excel会自动帮你将个单元格对应位置的数值计算出来 25、 PowerPoint中,通过目录页连接到对面的页面,这样方便了信息的浏览,在各个页面中也可以制作返回到目录页的按钮 2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7、我们可以看的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硬件”。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存储器、输出设备组成

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技能培训》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实验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考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的技巧,能够熟练使用产品销售技巧,并且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相关技巧的学习,能在《营销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销售技巧,具备一名合格营销人员的素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习与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细分,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市场营销4P组合,具备产品销售的能力,能够做好客户的管理工作。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达到“营销员”的专业水平。 四、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

五、实验项目主要内容 1、市场分析:介绍市场调研的方法;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2、营销策划:介绍如何制定区域市场计划;详细介绍产品决策、定价决策、渠道决策和促销决策的技巧。 3、产品销售:介绍拜访与接近顾客的技巧;商务洽谈的技巧;试行订约的技巧;货品管理方法。 4、客户管理:介绍客户服务管理方法;客户信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5、实训内容: 实训一市场调研 实训二了解消费购买行为和消费心理 实训三找准目标市场,实施市场定位 实训四手机市场价格策划 实训五销售渠道的评析及设计 实训六校园模拟宣传 实训七方颖文的初次拜访 实训八如何取得李先生的引荐 实训九朱荣光如何才能双赢 实训十如何处理顾客的异议 六、考核方式、方法 以通过一级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考核合格依据。 七、使用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书 1、本大纲规定课程内容以课堂学习和实训训练相结合。 2、本课程应配合《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一起,作为系统的考证学习。 3、《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级营销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809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 ?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总线、内存储器、外 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 ?指令和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功能;语言的类型及语言处理程序。 ?文件及文件的管理:文件的定义、命名规则、以及通配符的使用。 4.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与功能。 ?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局域网的主要拓扑结构。 ?局域网组网的常用技术。 5.因特网(Internet)基础知识 ?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包括: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因特网的通信协议;IP地址和域名;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万维网主要术语。包括:网页、主页、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超文本、超级链接。 Outlook Express软件的使用。 ?电子邮件基础知识及Outlook Express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安全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预防;网络黑 客和防火墙的概念。

6.多媒体信息处理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及其主要特征。 ?多媒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包括:文本、音频、图形和静态图像、动画、视频。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7. 常用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的使用及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 Windows XP中文操作系统 1.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桌面操作: ?文件或文件夹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快捷方式的创建、删除、重命名。 ◆窗口操作: ?打开、关闭、最小化、最大化、还原窗口操作。 ?调整窗口大小、移动窗口操作。 ?改变窗口排列方式和显示方式。 ?多窗口的排列和窗口切换。 ?打开各类菜单、选择菜单项。 ?获取帮助的方法。 2.Windows XP主要部件的应用 ?资源管理器。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查找,移动、复制、删除和重命名,属性 的设置。 ?我的电脑。包括:磁盘格式化、软盘复制、检查磁盘空间、修改卷标。 ?回收站。包括:恢复、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清空回收站。 ?控制面板。包括: ?设置显示参数:背景和外观、屏幕保护程序、颜色和分辨率。 ?添加、删除硬件;添加或删除程序。 ?添加、删除输入方法;添加、删除打印机。 ?附件工具的使用。 第三部分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1.文字编辑的基本操作 ?Word 2003的启动与退出。

流程与设计

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1、流程的含义:a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与时序。2、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b 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3、时序与环节:a 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4、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a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文艺晚会节目单)、表格表达(课表)、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二、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c 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

环境: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 的反作用。 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a——见右图 注: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 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3、简单流程的表达:c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 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 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 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⑵按照每 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 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例: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下料→磨削圆头→板牙套丝→电镀。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b ○1工期优化:优化途径——串行改为并行 优化目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工艺优化:优化途径——改变加工工艺,改进环节和时序 优化目的——降低能耗,节省资金 ○3成本优化:优化途径——环节不变时序改变 优化目的——降低成本 ○4技术优化:优化途径——引入新技术,改进环节 优化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流程优化的条件:b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例: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⑵外部条件:流程优化要建立在“设备”、“材料”、“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例: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复习资料 学校:富源县墨红镇中学 班级: 姓名:

一、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的含义: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 3、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符号、数字、图形、图象。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4、什么是信息技术? 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对信息进行收集(获取)、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5、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 6、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 第五次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7、信息安全与道德 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8、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微型机。平时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是微型机也就是PC机。 (2)计算机的发展史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电子管时代,第二阶段:晶体管时代,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代,第四阶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