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

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

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

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布设,并分别对7个镇依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项目组收集了洪泽县的镇村公交规划等资料,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工作。2015年12月上旬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 项目自然状况

2.1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2.2.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洪泽县境内,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西依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清浦接壤。

2、地形、地貌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属黄泛冲积平原。

3、地震

根据《江苏省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中规定,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系数为0.05,拟建公路抗震设防烈为6度。

4、地层

路线区位于华南地台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域地质资料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所覆盖,基底为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泥岩、砂岩。

线路经过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物和上更新统冲湖积物,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粘性土为主,局部夹亚砂土。

5、地质构造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公路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阳山字形东翼反射弧外带相复合的部位。

近场区的构造形态大致以淮阴——响水断裂为界,北西侧为鲁苏隆起带,南东侧为苏北断拗。苏北断拗在近场区进一步分为涟阜凹陷、洪泽凹陷、建湖隆起等次级构造。涟阜凹陷内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将凹陷切割成几个不对称的次一级宽缓褶皱,自北向南分别为涟北凹陷、大东镇凸起、涟南凹陷、苏家咀突起、阜宁凹陷。

近场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以NE向及NEE向为主,并被较新的NW向平移断层所切割。断裂主要有:郯庐断裂带、淮阴——响水断裂(F1)和陈集——宝应断裂(F2)等。

6、地质构造

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根据揭露土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结合力学性质指标可将该拟建道路沿线勘探深度内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一工程地质层又可分为2个亚层。

第①层:耕土,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疏松多孔,表层含有植物根系。分布不稳定,沿线沟塘、道路和民房附近缺失,厚度0.5~1.2米,平均0.7米,层底标高11.12~14.19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60KPa。

第①-1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具腥臭味,具触变性,含大量的腐蚀质成分。分布于沿线沟塘内,厚度0.3~2.2米,平均1.2米,层底标高9.9~13.0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40KPa。

第②层:亚砂土,灰色~灰黄色,稍湿~湿,下部很湿,中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夹薄层粉质粘土,层顶标高10.8~13.3米,埋深0.3~2.7米,平均1.4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20KPa。

第③层: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最大揭露厚度为8.3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30KPa。

第④层:亚粘土,灰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本次堪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1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240KPa。

7、气候

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亚热带湿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5℃。

降水:年总降水量为916.3mm

日照:年日照总时数为2012.5小时,比历年平均少75.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6%。

3.0 路线设计

3.1 主要控制点

本次设计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道路平面线形布设时均应顺应现有道路的线形走向,尽量拟合老路的平面线形。

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包括:沿线交叉口、桥涵。

3.2 平面线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改造方案对老路线形进行拟合。

3.3 纵断面线形设计

设计高程均按老路面高程进行拟合。

4.0 路基设计

4.1 路基横断面

4.1.1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

(1)路基宽7.0m,路面宽6.0m,横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6.0m行车道+0.5m 土路肩。

图4.1 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宽6.5m,路面宽5.5m,横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5.5m行车道+0.5m 土路肩。

图4.2 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图4.3 挖除新建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4.1.2 路拱横坡

拓宽道路的横坡度为1%,土路肩为横坡4%;挖除新建段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具体新建路段横坡根据现场老路横坡确定),土路肩横坡均为4%。

4.1.3 路基超高及加宽

道路全线未设超高及加宽。

4.1.4 路基边坡

本项目填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1.5,挖方路基边坡坡度为反向1:1.0。

4.2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在填筑前应先清除地表杂土及耕植土,厚度按15cm计列。

(1)拓宽段:将拓宽部分下挖至路面结构底以下30cm,向下翻松20cm掺6%石灰土,压实度≥90%,其上回填两层各15cm掺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92%、≥94%。其上铺筑路面结构。

(2)挖除新建段(山岔线西段):将原老路路面向下开挖至路面结构底,新建路面结构底部20cm,其上填筑一层20cm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3%。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临时积水路段,可在路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积水,以方便施工。

4.2.1路基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1)原材料试验

①石灰:质量需满足III级以上块灰技术指标,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石灰进场后须对石灰进行技术指标检测,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②土: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塑性指数5~20较为适宜,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物。

③水:采用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

(2)配合比试验

采用检验合格的块灰与素土混合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按重量比(石灰: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根据石灰剂量配制灰剂量曲线图,用于指导施工。

(3)机械准备

为保证拓宽路段路基提高压实度满足要求,施工必须配制适合的压实机械。施工段必须配置:平地机、路拌机、压路机(根据拓宽路段的宽度选择型号)。

碾压机械组合一览表

碾压组合压路机类型压路机宽度(m)碾压遍数备注

I

XD130双钢轮13T

振动压路机

8T二轮压路机

2.1/1.3

碾压2遍

碾压4遍

II

XD41小型4T振动

压路机

8T二轮压路机

1.3/1.3

碾压2遍

碾压4遍

碾压6遍

2、石灰土施工

拓宽路段石灰土施工时,建议超宽碾压。根据拓宽宽度,能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的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无小型压实机械操作空间的使用夯实设备夯实,降低分层压实层厚,多层填筑,层层夯实。

3、石灰土施工注意事项

(1)含水量控制为最佳含水量±1%,压实厚度为20cm;

(2)石灰消解必须按规范实施,消石灰必须过筛,筛孔不大于2cm。严格控制未消解的颗粒掺入灰土中,以免引起爆裂而影响路基压实度;

(3)灰剂量和相应压实度是影响灰土填筑的关键,需通过多组击实试验确定灰剂量和标准击实关系曲线,控制施工压实度;

(4)石灰土表层长期暴晒后,会开裂松散。雨后未完全消解的石灰微粒水化后膨胀,易导致灰土表层松散,因此进行下层施工前要求检查表层松散情况,采取洒水复压或雨后复压的措施。若松散较严重,应铲除表层松散部分,确保灰土无软弱夹层。

4.2.2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路堤基底为耕植土或腐殖质土时,必须清除表土,并做填前压实处理,具体压实度依据路基填筑设计原则中的不同填土高度的要求标准执行。

(2)位于路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树根、芦苇根、杂草等必须挖除。

(3)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掺灰剂量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及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前含水量应控制在最

佳含水量的±2%之内,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横断面,分层填筑、薄层压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填筑至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5)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为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8)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压实度。

(9)未尽事宜,详见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4.3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对拓宽部分占用老路两侧边沟的情况,在拓宽后路基外侧恢复原有排水沟排水。

4.3.1 路面排水

全线路面雨水经路拱横坡漫流至两侧排水沟。其中山岔线西段,通过路侧“U”型集水槽排水,集水槽采用宽度为10cm,深5cm的弧形边沟,采用5cm厚的水泥砂浆浇筑。

5.0 路面设计

5.1 设计标准

1、本项目位于II5区

2、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3、设计年限:10年。

4、设计弯拉强度为:4.0MPa、4.5MPa。5.2 路面设计

双侧拓宽路段路面结构:18cm水泥砼+16cmC20水泥砼

新建路段(山岔线西段)路面结构:20cm水泥砼+18cm水稳碎石+20cm12%石灰土

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4.0Mpa、4.5Mpa,土基回弹模量要求≥30Mpa、40Mpa。

在浇筑拓宽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对老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边缘进行磨平、清理处理,待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结束后,对新老板块搭接处采用沥青灌缝胶进行灌缝处理。

鉴于以上调查分析,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5.3.2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全路段修复或改善措施,包括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破碎和碾压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加铺层以及修建纵向边缘排水设施等。本项目水泥砼板块病害主要分布构造物附近,其他车道板块病害相对较少,本次设计考虑对黄仁线水泥砼板块以修复方案(即对老路换板处理)为主,对余刘线及共新线南北走向的路段考虑挖除新建。同时,为了使路面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建议在修整后仍要加强路面的养护工作,特别应加强日常的巡视与检查以及日常保养与小修,发现病害及时修补。

5.5 路面材料要求

5.5.1水泥混凝土面层

1、面层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 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3、水泥砼

水泥砼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4.0Mpa、4.5Mpa。

4、对于路面结构内,二灰碎石顶面沥青封层,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5~8 m3/1000m2,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1等,用量在1.0kg/ m2。

5.5.2水泥混凝土基层

在单侧拓宽、双侧拓宽及挖除新建路段道路基层采用C20砼。

1、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 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3、水泥砼

水泥砼的标号采用C20。

3.4.2 沥青封层

水稳基层养生期结束后进行下封层的施工,封层施工采用优质乳化沥青单层表处形式,封层沥青采用PC-1型乳化沥青,用量在为1.0kg/ m2,其技术指标见表3-2;封层用集料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5~8m3/1000m2,集料规格见表3-3。

封层沥青技术要求表3-2

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阳离子

喷洒用

PC-1

破乳速度快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 筛上残留物(1.18mm筛) 不大于%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2~10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 10~25

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溶解度,不小于% 97.5

针入度(25℃) 0.1mm 50~200

延度(15℃),不小于cm 4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不大于

5d 不大于

%

1

5

注:⑴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⑵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

要求此三项指标;

⑶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

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⑷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

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⑸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

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封层集料材料规格表3-3

规格名称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3.2 9.5 4.75 2.36 0.6

S14 3~5 / 100 90~100 0~15 0~3

3.4.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各项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应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

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h,终凝时间宜不小于6h,宜采用42.5级及以上

缓凝水泥,快硬、早强水泥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散装水泥入罐时,安全性合格

后方能使用,温度不能高于50℃,温度较高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2、碎石

碎石表面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碎石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

不应超过31.5mm,宜将粒径0~4.75mm分为 2.36~4.75mm、0~2.36mm两档,应按以下四种或四种以上规格备料:粒径9.5~31.5mm、4.75~9.5mm 、2.36~4.75mm 、0~2.36mm或19.0~31.5mm、4.75~19.0mm 、2.36~4.75mm 、0~2.36mm,条件不具备时也可按19.0~31.5mm、9.5~19.0mm 、4.75~9.5mm 、0~4.75mm四种规格备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9。集料的技术要求拟见表6-5。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5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 粒径大于9.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

粒径小于9.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细集料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20(宜不大于15)

液限小于(%)28

塑性指数小于 6

砂当量不小于(%)55(宜不小于60)

3、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4、混合料配合比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宜符合规定,关键筛孔的控制范围宜符合表6-6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6-6

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3.0MPa~4.0MPa,不应超过4.0MPa,设计中以3.80MPa控制,180天劈裂强度应不小于0.55MPa。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0%,压实度(重型击实法)不小于98%。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宜不大于7%,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2%。

3.4.4 12%石灰土底基层

1、压实度

石灰应符合质量要求,石灰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0.8MPa,压实度不小于93%,石灰与土的设计推荐配合比为12:100。

2、石灰

石灰采用III级或III级以上灰,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4.2.2之规定。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精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石灰在使用前应测定其钙,镁含量,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

3、土

尽量选用塑性指数≥12的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

4、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5.6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路面施工及质量检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各条文,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的规定。

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路基表面平整坚实,路拱适合,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6.1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

1、施工程序

石灰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其程序如下:

测量放样→布土→检查布土厚度及含水量→布消石灰→路拌机拌和→检查拌和深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度、松铺厚度、含水量和石灰剂量→粗平→稳压→精平→碾压成型→质量检查→洒水养生。

2、布料

a、根据用土比例和每车土量将素土或改性土按指定位置堆放,均匀卸在路床顶面,并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粗平,用轻型压路机稳压一遍,检查布土厚度和含水量。

b、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用布灰机或打方格人工布灰,均匀摊平。为确保石灰土抗压强度,布灰量应稍高于设计剂量。

3、拌和

a、采用路拌机反复拌和,拌和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拌和深度,必须拌至路基表面,宜侵入路基表面5~10mm,不得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带;土块应打碎,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b、检查松铺厚度和混合料含水量、石灰、剂量,并按规定取样制备抗压试件。根据天气情况,夏天混合料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出1~2个百分点。

c、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得过夜,要尽快碾压成型。

d、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部分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石灰土扫出路外;局部低于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铲除重铺。

4、碾压

a、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一遍,再用平地机整平、整形,经检查达到规定标高后再进行压实。

b、用12T以上压路机全宽碾压1~2遍,每次重叠1/2碾压宽度;再强振1~2次、弱压1~2次后,用三轮压路机碾压到规定压实度。一般需要碾压6~8遍。

c、碾压应遵循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并不是唯一的,应通过试铺确定。

5、接缝

底基层的横向施工接缝、应采用与表面垂直的平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横向与纵向平整度。

6、养生

碾压完毕即进入养生期,应做好洒水养生、保持底基层湿润,应推行塑料薄膜覆盖养生,防止石灰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开裂。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养生期为7天。

5.6.2 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技术要求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第6、7、9章的规定执行。

1、水泥混凝土

(1)每台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施工中应每15天校验一次搅拌楼计量精确度。搅拌楼配料计量差不得超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6.2.1的规定。

(2)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不得使用表面沾染尘土和局部曝晒过热的砂石料。

(3)拌和过程中,拌和物质量检验与控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6.2.7的规定。低温或高温天气施工时,拌和物出料温度宜控制在10℃~35℃。并应测定原材料温度,拌和物的温度、塌落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

(4)拌和物应均匀一致,有干料、生料、离析的非均质拌和物严禁用于路面铺筑。

2、拌和物的运输

(1)混凝土拌和物的运输必须及时,不得超过摊铺工艺所允许的时间。

(2)运输混凝土的车辆装料前,应清洁厢罐,洒水润壁,排干积水。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小颠簸,防止拌和物离析。

(3)烈日、大风、雨天和低温天远距离运输时,自卸车应遮盖混凝土,罐车宜加保温隔热套。

3、混凝土面层铺筑

由于本项目为拓宽改造项目,拓宽宽度较窄(1 m),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应采用人工摊铺振捣施工,并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路面摊铺施工时应设置基准线,基准线设置精度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7.1.2中的规定。

(1)摊铺面板位置应洒水润湿,但不能积水。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二级公路设计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本设计为某二级公路,设计长度:2.893公里,计算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路基的总宽为10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50,设计地震基本裂度为VI级。该自然区划属于西南潮暖区(Ⅴ4),气候属南亚热带为基调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以及高温、干旱等特点。 二.路线设计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路线设计在考虑保证汽车公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了线形对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具有适应性,按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桥梁、排水工程和沿线设施等诸多因素,在工程量增加不多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线形顺适、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做到了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路线布设情况 确定路线走向及控制点,在此前提下采取布线的要领上: 1)适应地形、地物,可取用较高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适。 2)结合城镇规划,靠近城镇,并为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其使用方便,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路网的连接,增大吸引交通量。 4)少占良田、果园,多利用荒坡薄地,尽量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5)避开厂矿和重要建筑物,减少管线交叉,尽量绕过村屯,减少房屋拆迁和相互干扰。 6)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自身的功能。 8)有利于节省投资,方便施工。 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线性设计。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设计 1)路基总宽10m。行车道宽2×3.5m,两侧硬路肩个宽度0.75、土路肩各宽0.75m。 2)全线严格执行部颁设计规范及有关文件,同时对部分项目采用较高技术指标,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总结各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放缓了路堤及路堑边坡坡度,提高了路基及边坡稳定性。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土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20cm厚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水稻田地段,一般采取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路堤边坡高度小于9m,路堤边坡为1:1.5;路堤边坡高度小于20m大于9m时,每8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沟,边坡坡度分别为1:1.5,1:1.75。土质及全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为1:1.5,硬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25,软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挖方深度大于8m,根据岩质的风化程度,挖方深度小于14m大于8m时,每6m处

安全设施说明(二级公路)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二级公路) S2-1 一、设计简介 1、概况 本项目全长xxx km,采用4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标准路基宽14.00m,设计速度为40~60km/h。 2、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5)《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T D82-2009)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8)《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指南》 (9)《广东省二、三、四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暂行规定》 (10)《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 446-2001) (11)《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 二、标志 1、布设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司机提供明了、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并满足夜间行车的视觉效果。在标志的布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不完全熟悉该路段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作为设计对象; (2)标志版面设计以司机以每小时40~6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同时应使版面布置美观、醒目; (3)标志信息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为基础,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需要,尽量做到各类标志完善、齐全; (4)版面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掌握“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降低造价并适当考虑美观”的原则,尽量采用较小尺寸,同时避免标志结构基础易破坏; 结合以上布设原则,本路段布设一下标志: (1)与国道、省道、县道及城市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路口适当位置设置交叉路口预告标志及交叉路口告知标志; (2)根据平曲线半径的取值情况,设置线形诱导标志; (3)在急弯、陡坡、村庄、学校、村道(机耕道)交叉等需要警告车辆驾驶人、行人前方有危险的路段设置警告标志; (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规范及土建设计文件,设置禁令标志及指示标志。 2、标志材料 (1)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钢管外径152mm(含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标志立柱柱帽及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钢。 (2)标志底板均采用2024铝合金制作,滑动槽铝和角铝采用7A04铝制作。 (3)单柱式标志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悬臂式标志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 3、标志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某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敦煌至当金山口二级公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在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我所选择的设计路段是从DK32+000至DK40+000 段,全长8 km,设计车速为60 km/h,路基宽度为10 m。本次设计的内容有:平面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对交通量进行了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确定公路的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平面线设计包括纸上选线、定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参数设定,直线设计等;纵断面设计包括拉坡、竖曲线设计等,超高的设定满足了设计要求的8%之内,在竖曲线设计时,应注意行车视距和视线诱导问题即满足“平包纵”,合成坡度也要满足规范要求;横断面设计时,使行车更加舒适,为确保道路的使用年限,在路段上还做了防护和排水设计;桥涵设计包括桥梁和涵洞的形式、尺寸的设计;英文翻译。通过这次设计不但了解建设公路的各个步骤,而且也能熟练的运用Auto CAD 进行制图。 关键词:路线平面横断面纵断面桥涵

I Abstract The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Not only because this is our last assignment before graduation, but also it can enhance our ability.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seg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road which starts from dunhuang to dangjinshankou. The road, which is 8 km from DK32+000 to DK40+000. The design speed is 60km/h and the wide of the subgrade is 10 m. The contents for design have: The flat surface line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design, block the soil wall design and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calculations and grounds square dispens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volume of traffic, search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highway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公路设计第一篇总 说 明 书.模板

总说明书 一、概述、受益情况、建设必要性 (一)任务依据 Xxxx设计勘察设计任务是根据业主委托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察设计。项目实际设计xxxkm,解决xxx通行困难的问题。 二、设计标准及测设经过 (一)设计标准: 1、技术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文及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23号文 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特殊路段为10公里/小时)。 2、路基设计宽为:5米。 3、路面设计宽为:3.5米。 4、路肩设计宽为:0.75米每侧,培土路肩。 5、路面结构:15cm厚泥结石路面+2cm水泥稳定碎石磨耗层。 6、最大纵坡:8.0%(地形复杂);最小纵坡:0.3%。 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荷载。 8、设计洪水频率:桥涵1/25,路基1/25。 (二)测设经过 我公司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外业测量任务。经过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带队和村民的配合,我们公司人员采用GPS卫星定位和RTK移动站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绘工作,并对筑路材料所在石场和运距、原有道路边坡土质情况、原有构造物的质量情况及错车道和需新增涵洞的位置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直至勘测结束。测设方案采用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规范、规程及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完成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路线布设概况 1、路线布设原则 路线布设结合沿线的地形、地物条件,对路线平面、纵面线形进一步优化设计,减少高填深挖,使路线平纵线形更趋合理。 (l)路网布局要合理。路线应在尽量使用高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短捷,以缩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docx

1绪论 1.1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 2 0.5 米,行车道为 2 3.250 米。设计速度为 30Km/h ,路线总长1981.451 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 6 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 个变坡点,5 个凸形竖曲线,3 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 1800、 4700、 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 米。 1.3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 47,′东经 104° 05~′104° 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研究主要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 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 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 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 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 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 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6) 第一章绪论 (7) 1.1 设计背景 (7) 1.1 .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7) 1.1.2 我国公路现状 (7) 1.1.3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8) 1.2 设计意义 (8) 第二章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9) 2.1 项目建设背景 (9) 2.2 工程实施可行性论证 (9) 第三章自然情况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分析 (10) 3.1 自然情况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10) 3.2 自然情况对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影响 (10) 3.3 自然情况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10) 第四章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11) 第五章平曲线设计 (12) 5.1 概述 (12) 5.2平面设计 (12) 5.2.1 选线 (12) 5.2.2 选线步骤 (13) 5.3 平面线形设计 (13) 5.3.1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3) 5.4 平面设计各技术指标的确定 (14) 5.4.1 直线的最大长度 (14) 5.4.2 直线的最小长度 (14) 5.4.3 圆曲线最小半径 (14) 5.4.4 圆曲线最大半径 (15) 5.4.5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15) 5.4.6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15) 5.4.7 小偏角的曲线长 (15)

5.4.8 缓和曲线长 (15) 5.4.9 线形计算 (16) 第六章纵断面设计 (17) 6.1纵断面设计原则 (17) 6.2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7) 6.2.1 纵坡 (17) 6.2.2最大纵坡 (18) 6.2.3 最小纵坡 (18) 6.2.4 最大坡长 (18) 6.2.5 最小坡长 (18) 6.2.6 平均纵坡 (18) 6.3 竖曲线 (19) 6.3.1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9) 6.4平纵结合设计 (19) 6.4.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19) 6.4.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 (19) 6.4.3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0) 6.4.4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合 (20) 第七章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 (21) 7.1 横断面设计 (21) 7.1.1横断面组成 (21) 7.1.2路拱和路肩的确定 (21) 7.1.3超高和加宽的确定 (22) 7.2土石方量计算与调配 (22) 第八章排水设计 (24) 8.1 路基边坡设计 (24) 8.1.1 路堤边坡 (24) 8.1.2 路堑边坡 (25) 8.2 边沟和排水沟 (25) 8.3 涵洞布设 (26) 第九章路面设计 (26) 9.1 设计方案 (26) 9.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27) 9.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7) 9.4 方案的计算情况 (28)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最新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 1 页共18 页 总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该设计路段为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 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技术标准: 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 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 一、平曲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100km/h。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6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7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加漠公路(K232+625.183-K238)施工图设计 摘要 当今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20世纪末,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本次设计的加漠公路就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而建设的。 本项目经过对外业数据的整理和对当地地质情况、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熟悉,依据《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等技术规范并应用纬地道路综合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经过以下步骤最终完成设计:1.公路设计等级的确定;2.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3.路线平面设计;4.纵断面设计;5.路基路面设计;6.小桥涵说明;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8.造价编制及分析;9.总说明书。 本设计为二级公路,本次设计中注意了平、纵线性的结合,尽量做到平面线形直捷、连续、顺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证施工图设计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既考虑了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也考虑了该工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设计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class Road K232+625.183~K238 SectionFrom Jiagedaqi to Moh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road infra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weakest part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re has been full of tension. After the 1990s, the central cause regards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as the overall, strategic and urgent task, s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develops rapidly. The design of Jia Mo highway is to mee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after external industry data collation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terrain, terrain,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based on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s (JTG D30-2004), "highway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06)“The highway roadbed design specifications (JTG D30-2004),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11)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wai, roa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design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1. Highway design level determined; 2.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Route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5.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 6 small bridges and culverts Descrip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facility design along;cost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9. Principal Brochure. The design is the secondary road.It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ar, and it is continuous, smooth,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terrain as far as possible.The design is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ensur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on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route;subgrade;pavement;desig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