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o6_07_图结构实验1_2

o6_07_图结构实验1_2

o6_07_图结构实验1_2
o6_07_图结构实验1_2

实验6:图

要求用菜单驱动方法完成下列各题

注:以下请你任选两个题目,将它们编写在一个完整的程序中(两周内完成);如你不能这样做,则要求在下列三、四、五题中任选二题,对所选的每道题单独编成完整程序(每周完成一个)。

实验一:

一、题目:,

对下面给出的无向图,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建立其邻接矩阵,并输出此邻接矩阵。

二、解题思路:

若图为非权图,则邻接矩阵A 为:

a ij =

称矩阵A 为图的邻接矩阵。矩阵A 中的行、列号对应于图中顶点的序号。例如:

邻接矩阵

三、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define max 100 //顶点数的最大值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edges [max+1]; //顶点信息

mattype admat{max+1}[max+1]; //邻接矩阵0行0列不用,mattype 是char 或权值类型 int n,e;}graph; //n,e 为顶点数和边数

建邻接矩阵(对无向图)参考算法:

void Create_Graph (graph *ga )

0 顶点v i ,v j 之间无边; 1 顶点v i ,v j 之间有边,或(v i ,v j )是G 的边 ?????????

???????????000100000010000010100001011001000110

int i,j ,k;

for(i = 1;i<=n;i++)

for(j = 1;j<=n;j++)

ga-> admat [i][j] = 0;

for (i = 1;i< n;i++) /*输入顶点对(j,k)*/

{ scanf ("%d,%d ",&j,&k);

ga-> admat [j][k]= ga-> admat [k][j]=1;

}

}

四、调试与小结

实验二

一、题目:

编写一个用菜单驱动的完整的程序,建立无向图的邻接表,要求其邻接表中的结点按顶点序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二、解题思路:

由于要求邻点表中的结点按顶点序号的大小顺序排列,所以在邻接矩阵某行上求邻接点时,如果是从左向右扫描,则要用尾插法建邻点表;如果是从右向左扫描,则要用头插法建邻点表。下面我们用后者建立邻接表。

三、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邻接表表示的类型定义如下:

#define nmax 100 /*假设顶点的最大数为100*/

typedef struct node *pointer;

struct node { /*表结点类型*/

int vertex ;

struct node *next ;

} nnode;

typedef struct { /*表头结点类型,即顶点表结点类型*/

datatype data ;

pointer first ;/*边表头指针*/

}headtype ;

typedef struct { /*表头结点向量,即顶点表*/

headtype adlist[nmax+1];

int n,e ;/*顶点数和边数*/

}lkgraph ;

void matt_ds(graph *gm,lkgraph *g1)

int i, j,n, el ;

pointer p;

g1->n=gm->n;g1->e=gm->e;//gm是实验一中已生成的邻接矩阵

for (i=1;i<= g1->n ; i++)g1->adlist[i].first =NULL;//生成邻接表表头

for (i= 1;i<= gm->n ;i++)//找于第i 个结点相邻接的结点

//并将其联到第i 个邻接表表头的单链表中

for (j = gm->n ;j>=l ;j--)//由于是按顶点序号的大小顺序联入邻接表,

//所以从后向前进行搜索与第i 个结点相邻接的结点

{ //若邻接阵相应j 列的元素为0,则表示第i 个结点与第j 个结点不邻接。

if (gm-> admat[i][j]= = 0)continue ;

p = new node ; // 生成新结点

p-> vertex = j ; // 插入到表头

p->next = g1->adlist[i].first ;

g1->adlist[i].first =p ;

四、调试与小结

实验三

一、题目:编写一个用菜单驱动的完整的程序实现,建立有向图G 的邻接表。

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实现,编一个函数根据用户输入的偶对(以输入0表示结束)建立有向图G 的邻接表,并输出这个邻接表。

二、解题思路:

本题的算法思想是:先产生邻接表的n 个头结点(其结点数值域从1到n ),然后接受用户输入的(以其中之一为0标志结束),对于每条这样的边,申请一个邻接结点,并插入到Vi 的单链表中,如此反复,直到将图中所有边处理完毕,并建立了该有向图的邻接表。 因此,实现本题功能的函数如下:

序号 data first vertex next

如插入结点<4,1>,上图中兰色的结点就是刚插入的新结点。

void creatadjlist (lkgrath *g )/*g 是指针类型*/

{

int i ,j ,k ;

struct node *s;

for(k=1;k<=n;k++)/*给头结点赋初值*/

{

g[k].data = k;

g[k]. first = NULL;// g[k]应写成g->adlist[k]

}

printf(”输入一条边点对:”);

scanf(”%d,%d ”,&i,&j);

while(i!=0 && j!=0)

{

s=(struct vex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产生一个单链表结点s*/

s->vertex = j;/*为结点s赋值*/

s->next = g[i]. first;/*插入结点s*/

g[i]. first =s;/*将s插到i为表头的单链表的最前面*/

printf(”输入一个偶对:”);

scanf(”%d,%d ”,&i,&j);

}

}

实验题目四

一、题目:编写一个用菜单驱动的完整的程序实现,利用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求出无向图中通过给定点V i的简单回路(设图采用邻接表存储)。

二、解题思路:本题即输出经过Vi且路径长度d大于等于2的路径。实现本题功能的函数cycle()如下:

int visited[Vnum],A[Vnum];

void dfspath(lkgrath *g,int vi,int vj,int d)

{

int v,i;

nnode *p;//工作指针

visited[vi]=1;

d++;

A[d]=vi;

If(vi==vj && d>=2)

{

cout<<”路径:”;//打印“路径:”

for(i=0;i<=d;i++)

printf(”%d ”,A[i]);

printf(”\n”);

}

p=g[vi].link;/*找vi的第一个邻接顶点*/

while(p!=NULL)

{

v=p->vertex;/*v为vi的邻接顶点*/

if(visited[v]==0 || v==vj)/*若该顶点未标记访问,或为vj,则递归访问之*/

dfspath(g,v,vj,d);

p=p->next;/*找vi的下一个邻接顶点*/

}

visited[vi]=0;/*取消访问标记,以使该顶点可重新使用*/

d--;

}

void cycle(adjlist *g,int v i,int d)

{

dfspath(g,v i,v i,d);

}

实验五:

一、实验题目:编写一个用菜单驱动的完整的程序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二、解题思路:这里需要将访问过的顶点人栈。

三、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假设图以邻接表表示,算法如下:

void dfsL(lkgraph * g,int v)/*v是访问的起始顶点,g是表头结点的指针*/ { int s[maxx],top;/*定义,栈顶指针top*/

pointer p;/*定义工作指针p*/

top=-1;/*堆栈s置成空栈,栈的初始化*/

print( “%d”, v );visid[v]=1;/*访问出发点,假设为输出顶点序号,置其被访问标志为1*/

s[++top]= v;/*将访问过的出发点进栈,然后栈顶指针加1*/ do {

p = g->adlist[ s->top].first;/*将边表头指针送入工作指针P中,*/

/*使p指向与顶点s->top相邻邦的邻接表的第一个结点*/ while(p!=NULL &&visid[ p-> vertex])

/*指针p后指结点的p-> vertex域是顶点的编号,*/

/*visid[ p-> vertex]是p后指顶点的访问标志*/ {p = p->next;/*搜索栈顶未访问的一个邻接点*/

if(p==NULL)/*说明该邻接单链表中的所有结点均被访问过*/

top--;/*退到前一个顶点*/

else{

printf(“%d”, p-> vertex);/*访问当前工作指针p所指顶点*/

visid[p-> vertex]=l;/*置当前p所指顶点的访问标志为1*/

s[++ top]= p-> vertex; /*将刚访问过顶点p(出发点)入栈*/

}

}while(top!= -1);/*直到栈空*/

四、调试与小结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6014389 题目: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 2012 年 12 月 09 日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26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 需求分析 (5) 1.1任务与分析 (5) 1.2测试数据 (5) 2 概要设计 (5) 2.1 ADT描述 (5) 2.2程序模块结构 (7) 软件结构设计: (7) 2.3各功能模块 (7) 3 详细设计 (8) 3.1结构体定义 (19) 3.2 初始化 (22) 3.3 插入操作(四号黑体) (22) 4 调试分析 (22) 5 用户使用说明 (23) 6 测试结果 (24) 结论 (26)

摘要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各种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以及在其上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实现算法,并对算法的效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是应用以前学习的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结合起来才完成了这个程序。 因为图是一种较线形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形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并且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因此,本程序是采用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等多种结构存储来实现对图的存储。采用邻接矩阵即为数组表示法,邻接表和十字链表都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对图的遍历分别采用了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 关键词:计算机;图;算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一、实验学时 4学时 二、背景知识:顺序表的插入、删除及应用。 三、目的要求: 1.掌握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 2.掌握顺序存储结构的常见算法。 四、实验内容 1.从键盘随机输入一组整型元素序列,建立顺序表。(注意:不可将元素个数和元素值写死在程序中) 2.实现该顺序表的遍历(也即依次打印出每个数据元素的值)。 3.在该顺序表中顺序查找某一元素,如果查找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4.实现把该表中某个数据元素删除。 5.实现在该表中插入某个数据元素。 6.实现两个线性表的归并(仿照课本上P26 算法2.7)。 7. 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6个算法。 五、实现提示 1.存储定义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表中元素的最大个数

typedef int ElemType;//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list{ ElemType *elem;//静态线性表 int length; //表的实际长度 int listsize; //表的存储容量 }SqList;//顺序表的类型名 2.建立顺序表时可利用随机函数自动产生数据。 3.为每个算法功能建立相应的函数分别调试,最后在主函数中调用它们。 六、注意问题 插入、删除元素时对于元素合法位置的判断。 七、测试过程 1.先从键盘输入元素个数,假设为6。 2.从键盘依次输入6个元素的值(注意:最好给出输入每个元素的提示,否则除了你自己知道之外,别人只见光标在闪却不知道要干什么),假设是:10,3,8,39,48,2。 3.遍历该顺序表。 4.输入待查元素的值例如39(而不是待查元素的位置)进行查找,因为它在表中所以返回1。假如要查找15,因为它不存在,所以返回0。 5.输入待删元素的位置将其从表中删掉。此处需要注意判断删位置是否合法,若表中有n个元素,则合法的删除位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的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图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图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 2、掌握图的构造方法 3、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存储方式下基本操作的实现算法 4、掌握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原理 二、实验内容: 1、输入顶点数、边数、每个顶点的值以及每一条边的信息,构造一个无向图G,并用邻接矩阵存储改图。 2、输入顶点数、边数、每个顶点的值以及每一条边的信息,构造一个无向图G,并用邻接表存储该图 3、深度优先遍历第一步中构造的图G,输出得到的节点序列 4、广度优先遍历第一部中构造的图G,输出得到的节点序列 三、实验要求: 1、无向图中的相关信息要从终端以正确的方式输入; 2、具体的输入和输出格式不限; 3、算法要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对错误操作要做适当处理; 4、程序算法作简短的文字注释。 四、程序实现及结果: 1、邻接矩阵: #include #include #define VERTEX_MAX 30 #define MAXSIZE 20 typedef struct { int arcs[VERTEX_MAX][VERTEX_MAX] ; int vexnum,arcnum; } MGraph; void creat_MGraph1(MGraph *g) { int i,j,k; int n,m;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scanf("%d%d",&n,&m); g->vexnum=n; g->arcnum=m; for (i=0;iarcs[i][j]=0;

数据结构_实验六_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V网、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以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一>.基础题目:(本类题目属于验证性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一]:从键盘上输入AOV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然后对该图拓扑排序,并输出拓扑序列. 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V网 的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题目二]: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9 【题目五】连通OR 不连通 描述:给定一个无向图,一共n个点,请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两种操作: D x y 从原图中删除连接x,y节点的边。 Q x y 询问x,y节点是否连通 输入 第一行两个数n,m(5<=n<=40000,1<=m<=100000) 接下来m行,每行一对整数 x y (x,y<=n),表示x,y之间有边相连。保证没有重复的边。 接下来一行一个整数 q(q<=100000) 以下q行每行一种操作,保证不会有非法删除。 输出 按询问次序输出所有Q操作的回答,连通的回答C,不连通的回答D 样例输入

3 3 1 2 1 3 2 3 5 Q 1 2 D 1 2 Q 1 2 D 3 2 Q 1 2 样例输出 C C D 【题目六】 Sort Problem An ascending sorted sequence of distinct values is one in which some form of a less-than operator is used to order the elements from smallest to largest. For example, the sorted sequence A, B, C, D implies that A < B, B < C and C < D. in this problem, we will give you a set of relations of the form A < B and ask you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orted order has been specified or not. 【Input】 Input consists of multiple problem instances. Each instance starts with a line containing two positive integers n and m. the first value indicated the number of objects to sort, where 2 <= n<= 26. The objects to be sorted will be the first n characters of the uppercase alphabet. The second value m indicates the number of relations of the form A < B which will be given in this problem instance. 1 <= m <= 100. Next will be m lines, each containing one such relation consisting of three characters: an uppercase letter, the character "<" and a second uppercase letter. No letter will be outside the range of the first n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Values of n = m = 0 indicate end of input. 【Output】 For each problem instance, output consists of one line. This line should be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Sorted sequence determined: y y y… y. Sorted sequence cannot be determined. Inconsistency found.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数据结构图的遍历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define INFINITY 32767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enum{FALSE,TRUE}visited_hc; typedef enum{DG,DN,UDG,UDN}graphkind_hc; typedef struct arccell_hc {int adj; int*info; }arccell_hc,adjmatrix_hc[MAX_VERTEX_NUM][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MAX_VERTEX_NUM]; adjmatrix_hc arcs; int vexnum,arcnum; graphkind_hc kind; }mgraph_hc; typedef struct arcnode_hc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_hc *nextarc; int*info; }arcnode_hc; typedef struct vnode_hc {char data; arcnode_hc *firstarc; }vnode_hc,adjlist_hc[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adjlist_hc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graphkind_hc kind; }algraph_hc; int locatevex_hc(mgraph_hc*g,char v) {int i,k=0; for(i=0;ivexnum;i++) if(g->vexs[i]==v){k=i;i=g->vexnum;} return(k);}

数据结构第六章实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typedef char * *HuffmanCode; /*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n,int &s1,int &s2) { s1=1;int j; for(j=1;j<=n;j++) { while(HT[j].parent==0) { if(HT[s1].weight>HT[j].weight) s1=j; } } HT[s1].parent=1; if(s1!=1)s2=1;else s2=2; for( j=1;j<=n;j++) { while(HT[j].parent==0) { if(HT[s2].weight>HT[j].weight) s2=j; } } }错误,未查出原因*/ int min(HuffmanTree t,int i) { int j,flag; unsigned int k; for(j=1;j<=i;j++) if(t[j].weight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 班级:学号: 起迄日期: 2011.6.20 指导教师:

2010—2011年度第 2 学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图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并且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及其孩子结点)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即双亲结点)相关;而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生成树求解主要利用普利姆和克雷斯特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只有强连通图才有生成树。 2.基本功能 1) 先任意创建一个图; 2) 图的DFS,BFS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实现 3) 最小生成树(两个算法)的实现,求连通分量的实现 4) 要求用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多种结构存储实现 3.输入输出

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和字符型,输出为整型和字符 二、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a.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根据所建无向图的结点数n,建立n*n的矩阵,其中元素全是无穷大(int_max),再将边的信息存到数组中。其中无权图的边用1表示,无边用0表示;有全图的边为权值表示,无边用∞表示。 b.图的邻接表存储:将信息通过邻接矩阵转换到邻接表中,即将邻接矩阵的每一行都转成链表的形式将有边的结点进行存储。 c.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之后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此邻接点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若此时图中还有未被访问的,则另选未被访问的重复以上步骤,是一个非递归过程。 d.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依依次访问v的邻接顶点,然后再继续访问这个邻接点的系一个邻接点,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这是个递归的过程。 e.图的连通分量:这是对一个非强连通图的遍历,从多个结点出发进行搜索,而每一次从一个新的起始点出发进行搜索过程中得到的顶点访问序列恰为其连通分量的顶点集。本程序利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2.数据结构设计: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 i | a i ∈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1={| a i-1 ,a i ∈D,i=1,2,3,……,n}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Q。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真,否则为假。 En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ADT Queue

数据结构实验六 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三、实验步骤 (一)、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本实验题目是基于图的基本操作以及邻接表的存储结构之上,着重拓扑排序算法的应用,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于理解拓扑排序算法的实质及其代码的实现。 (二)、函数调用及主函数设计 以下是头文件中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相关函数的声明: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弧结点 {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 *nextarc; InfoType info;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VertexType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int kind; }MGraph; typedef struct SqStack //栈的定义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int CreateGraph(MGraph &G);//AOE网的创建 int CriticalPath(MGraph &G);//输出关键路径 (三)、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分析 (四)、实验总结 在做本实验的过程中,拓扑排具体代码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反复的调试和测试占据着实验大量的时间,每次对错误的修改都加深了对实验和具体算法的理解,自己的查错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最终实验结果也符合实验的预期效果。 四、主要算法流程图及程序清单 1、主要算法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创建AOE网模块: int CreateGraph(MGraph &G) //创建有向网 { int i,j,k,Vi,Vj; ArcNode *p; cout<<"\n请输入顶点的数目、边的数目"<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数据结构 图的存储、遍历与应用 源代码

实验四图的存储、遍历与应用姓名:班级: 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四、源程序: (1)邻接矩阵的存储: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FINITY 10000 //定义最大值无穷大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 int AdjMatrix[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 typedef struct{ int vexs[MAX_VERTEX_NUM ]; //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或边数 }MGraph; void CreatGragh(MGraph G) //用邻接矩阵构造图 { int i,j,k,w; printf("请输入顶点个数和边数:\n"); scanf("%d %d",&G.vexnum,&G.arcnum); printf("请按顺序输入顶点中间用‘空格’间隔\n"); for(i=0;i #include

数据结构图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教程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七、图算法上机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知图的定义和图的基本术语,掌握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2.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定义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类型定义。 3.掌握图的遍历的定义、复杂性分析及应用,并掌握图的遍历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2.图的xx优先搜索 3.图的xx优先搜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1)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struct{charvertex[MAXSIZE];//顶点为字符型且顶点表的长度小于MAXSIZE intedges[MAXSIZE][MAXSIZE];//边为整形且edges为邻近矩阵

}MGraph;//MGraph为采用邻近矩阵存储的图类型 voidCreatMGraph(MGraph *g,inte,int n) {//建立无向图的邻近矩阵g->egdes,n为顶点个数,e为边数inti,j,k; printf("Input data of vertexs(0~n-1): \n"); for(i=0;ivertex[i]=i; //读入顶点信息 for(i=0;iedges[i][j]=0;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k=1;k<=e;k++)//输入e条边{}printf("Input edges of(i,j): "); scanf("%d,%d",&i,&j); g->edges[i][j]=1; g->edges[j][i]=1;}void main(){inti,j,n,e; MGraph *g; //建立指向采用邻接矩阵存储图类型指针 g=(MGraph*)malloc(sizeof(MGraph));//生成采用邻接举证存储图类型的存储空间}2)运行结果: printf("Input size of MGraph: "); //输入邻接矩阵的大小scanf("%d",&n); printf("Input number of edge: "); //输入邻接矩阵的边数scanf("%d",&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