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2、放大镜的用途: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

3、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镜片中间凸起程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高。放大镜的倍数越大,看到的图像越大,能看到的范围越小;放大镜的倍数越小,看到的图像越小,能看到的范围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5、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4倍。

6、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电视机的屏幕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放大镜的作用: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有放大镜的功

能。①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隔着杯子看东西就可以放大物体。②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③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④用透明的矿泉水瓶子装上清水一样可以放大物体。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蚕蛾:棒状天牛:丝状蝴蝶:鞭状蚂蚁:羽状蝗虫:膝状

蚜虫的大小如针眼,天敌是草蛉, 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如: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晶体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制作晶体。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2、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意义: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

新的微观世界。

3、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

和反光镜五部分组成。显微镜中使用的凸透镜

分别叫做目镜和物镜。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

镜上分别标着12×、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

放大480倍。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

→调焦→观察。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

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的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的看清标本;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取片—--安放—--固定—--上色。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①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②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③在载玻片中央第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④从一端盖上盖玻片,避免留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⑤将做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效果。⑥整理实验器材!

镊子:夹取实验材料滴管:吸取少量液体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碘酒:染色

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烧杯:盛放液体裁纸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根据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叶绿体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

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5、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

繁殖、遗传等功能。

细胞的作用: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6、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7、实验目的: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滴管、吸水纸、显微镜、镊子。

①在载玻片的中央放上一些脱脂棉纤维(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

②用滴管取一滴池塘水或者培养液,滴在脱脂棉纤维上;③从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地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④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⑤整理实验器材!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小动物器官)――光学显微镜(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细菌、病毒、原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2、袁隆平: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列文虎克: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①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②克隆生物-(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的成果)③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④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这些成果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

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世界是由

物质构成的,如我们身边书、橡皮、

桌子、电灯、自来水、房间、大树、

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

物质构成。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白糖加热过程:加热初,固态白糖熔化为液态白糖物理变化。继续加热,液态白糖颜色发生变化,最后生成黑色的碳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为蜡烛油物理变化,蜡烛中的棉线变黑、蜡烛发光发热化学变化

请将下列变化分类:

1、米饭烧焦

2、玻璃掉到地上碎了

3、火柴燃烧

4、水结成冰

5、把布做成衣服

6、铁钉生锈

7、水变成水蒸气

8、饭菜变馊

9、糖加热变成黑褐色 10、糖溶解在水中 11、钢锭打成菜刀

12、树木被砍断 13、食物被消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3、6、8、9、13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4、5、7、10、11、12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否含有淀粉

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的固体,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3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1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嘶嘶”声,看到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②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③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不支持燃烧。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看到火焰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灭火。④杯中的液体是醋酸钠。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①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②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③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五、铁生锈了

1

、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

等。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①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②把一枚铁钉放在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③每天观察一次

实验现象:铁钉在空盘子中有点生锈,在油盘子中没有变化,在水盘子中锈更多。

实验结论(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原因分析:空气中有水分,水中也有空气,铁钉在空盘子和水盘子中都生锈了,所以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①制成合金;②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③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④刷油漆⑤电镀等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①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铜。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产生的现象: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八、物质变化与我们

①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③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燃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④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⑤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单元宇宙

一、地球的卫星――月球

1、人类探索月球的发展阶段: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登月。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他还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2、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月球总在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月相变化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是一个不

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朝着太阳的

一面是阳面,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阴

面。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

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②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③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当月球绕大圆转动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结论: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三、我们来造“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2、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四、日食和月食

1、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

2、模拟日食形成实验:①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②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③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与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结论: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食: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全食要经过偏食——全食——偏食——复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的变化全过程,这是月食。在月圆时,有时会发生月食现象。

五、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

颗恒星为中心。包括

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

星、矮行星、小天体

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

阳系。自己能发光、

发热的星体叫做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太阳的表面温度有5570K;内部温度有1500万K。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最近/公转周期最短/最小、金星----自转周期最长、地球、火星、木星---最大/自转周期最短/、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远/公转周期最长。在8大行星中,水星、金星没有卫星。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又称太白星、启明星。现已发现土星有23颗卫星,它有非常美丽的光环。

六、在星空中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互相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

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

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2、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别的星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这个星座就是大熊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星座运动变化的规律:因地球自转而形成星座绕北极星转动,因地球公转而形成星座逐渐西移的现象。七、在星空中

夏天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的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我们还会在南部天空发现一颗火红的亮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属于(天蝎座-心宿二)。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八、探索宇宙

1、天空中有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的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杀座星系,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2、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

4、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和“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现在宇航员还可以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神州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升天,航天员 10包括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在27日下午进行中国第一次出舱活动,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共有385名宇航员遨游过太空,其中14名殉职,留在太空最长时间达439天。

5、宇宙是无限的,而且正处于膨胀之中,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宇宙是充满活力的。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一、一天的垃圾

1、垃圾的影响:污染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土壤、破坏卫生、传染疾病,还会招

引蚊蝇,传播疾病。

2、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家

里的垃圾最后到垃圾处理厂。人们处理垃

圾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填埋、堆肥和焚烧,

还有相当数量垃圾是露天存放,未作适当处理。

二、垃圾的处理

1、垃圾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堆肥、露天堆放等。

2

、焚烧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简单的

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3、人们使用在地上挖坑填埋的办法处理垃圾。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第三课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2、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可以减少的?

①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②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③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④不要过度包装四、分类和回收利用

3、包装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商品用完后,我们是如何处理包装材料的?

①作为废品卖掉②直接作为垃圾扔掉

4、包装盒的体积与商品本身的体积差多少,我们发现了什么?

有些包装是不必要的,有些包装严重超出实际需要的(过度包装)

5、对有些生产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我们是怎样看的?

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6、我们在购物时应该选择怎样包装的商品呢?

选择适度包装、简包装的商品。适应包装、简包装商品就是参与了环境保护行动。

7、对生产厂家过度包装的建议:简包装、大包装、对包装回收重新使用。

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旧报纸重新使用:写毛笔字、包书、包块状物体、点煤炉、遮物体。垃圾可以再利用的方法:一次性塑料袋:小制作装饰用;塑料泡沫:种小植物,比如蒜头;塑料瓶:装豆子可保存的更久。

9、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利用的材料回收,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第四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2、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

3、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抽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4、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电池里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5、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将食品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至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五、一天的生活用水

1、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2、家庭节水计划:①洗手洗脸用水盆;②淘米水用来洗碗;③淋浴水用来冲马桶;④养鱼水用来浇花草;⑤使用节水器具等。

六、污水和污水处理

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2、目前,大多数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严重影响着水环境的质量。使用受到污染的水,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3、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①初步处理:废水流经处理设备,流速放慢,大一些的固状物沉淀下来,水经过沉淀槽时,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矿泥。

②再处理(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通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③追加处理: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在那里,阳光、空气使它天然净化,进入大气后形成纯水蒸气。氯一般在处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七、考察家系的自然水域

治理家乡自然水域的建议:

①减少工业污水排放。②设立警示牌。

③不向水中倒垃圾。④在班级中宣传保护水资源

⑤减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

八、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数量锐减、酸雨、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垃圾污染

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9月22)活动。

3、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4、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植物的头号“杀手”是酸雨、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5、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朱鹮、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楸、金丝猴、大熊猫。

6、环境保护活动:

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建设防风防沙林带、休耕休牧休渔、城市污水水处理、烟囱除尘、治理黄河、淮河。

国家立法减少废气和废物的排放,研制太阳能汽车。

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研制可降解塑料。

禁止滥砍滥捕和过度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最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 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 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 、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49629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 工具。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 = ×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杠杆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 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在一个位置而不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名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所起的作用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 是,不省力的是。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2018年12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5分) 1、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被叫()。 2、镊子是()杠杆。 3、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是()。 4、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转动()。 5、圆顶形可以看成是()的组合。 6、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7、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力。 8、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9、在电动机中,()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0、储存在燃料、食物中的能量叫()。 11、煤是由古代()通过复杂的变化慢慢变成的。 1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13、根据动物骨骼将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一类是没有脊柱的动物叫()。 14、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错食者吃掉,这是()的结果。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题1分,共10分) 1、()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 2、()定滑轮不费力。 3、()螺丝钉的螺纹是一种斜面。 4、()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5、()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6、()用指南针检测手摇电动机是否有电流时,指南针可以不用远离小电动机。 7、()柱子比横梁容易弯曲和断裂。 8、()蓄电池在充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9、()我们在调查校内中动植物可以采摘植物和伤害小动物。 10、()我国珍稀动物白鳍豚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科版科学六下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 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 、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 、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o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 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

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1、脂肪的辨别方法:答:(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2)分别用肥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4、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