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激发、指向与维持。(了解)

(一)激发功能

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时,这种学习动机能够唤醒学生进行学习的情绪状态,如可以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兴奋、紧张、焦虑,甚至冲动等情绪,从而激发一定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指向功能

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朝向这些目标。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设定不同的目标。

(三)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学习动机越强,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的努力越大,能够主动延长学习时间,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坚持不懈,直到达到学习目的。

动机理论(理解)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强化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人的学习行为取决于这种行为与刺激是否因为强化而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所谓强化,是指使个体的行为频率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如教师的表扬、奖励、好成绩、他人的认可等。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或者比受到惩罚的行为更易于重复出现。如果学生因为学习得到了强化,他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机。如果学习没有得到强化或受到了惩罚,他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几种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按照出现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属于缺失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减少。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如,个体认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得越多,人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就会越强。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低一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高一层级的需要。如对于任何人来说,生理需要包括水、空气、食物等都是生存所必需的。一个人如果这些条件都无法满足,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就不会产生安全需要。一旦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就变得重要起来。这种需要包括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属于某一个集体等。如果一个人饮食无忧而安全,而且有社会归属感,那么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这种需要表现为高成就,独立性以及他人的认同等。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获得知识、理解世界,了解新奇事物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获得秩序感、美感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发挥潜力,成为自己能力所及的人的需要。

虽然马斯洛将各种需要做了一个等级的划分,但对于不同的个体,各种需要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一些人需要不断地证实自己是受人喜爱的和赞赏的,而有的人则对生理上的舒适和安全有更强烈的需求。另外,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人也会有不同的需要。如将熬了一个通宵和爬了一座山相比,前一种情况会使人产生更强烈的睡觉的需要。

成就动机是个体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获得成功的动机。个体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并力图达到目标。

3: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阿特金森认为,

成就活动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因而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希望成功)与避免(害怕失败)这两种倾向的冲突。力求成功者更倾向于追求成功以及由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而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避免失败以及由失败而带来的消极感受。在失败后,成功追求者的动机会增强,会更加努力以获得成功;而失败避免者的动机则减弱。

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即成就动机动求成功一避免失败。而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大小都分别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即力求成功(避免失败)=需要×期望×诱因。以力求成功为例,需要是个体对成功的内在需求,期望是个体对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诱因是个体成功完成某项任务能够获得的价值感和满足感,三者的乘积共同决定了力求成功的强度。可以看出,具有较强的获得成功的愿望并不一定就会有成就行为,因为还必须考虑避免失败的动机。

一般来讲,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承担任务,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而个体不同的成就动机倾向还会影响到个体对任务难度的选择。阿特金森在一个掷环游戏中发现,避免失败者会选择站在离目标很近或很远的地方,而力求成功者则会选择站在一个远近适中的位置。即力求成功者会选择一个有可能完成,而又能产生一定满足感的任务,他们不会选择那些不可能成功的任务,也不选择很容易完成、但只有获得很小的满足感的任务。避免失败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要么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要么选择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完成很容易的任务,他不用付出太多努力;而太难的任务给了他失败的理由,即任务太难了,即使付出更大的努力也不会成功。如果失败了,也不会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或受到指责。

归因理论:个体在成功或失败后,通常会寻找原因,进行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内部的(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的;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教师、同学)、身体状况、心境、疲劳、疾病、个性等。如,能力是内部、相对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个体有时会努力工作,有时会很懒惰。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相对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变化很大)、不可控的。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如下表所示)。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即强化,包括直接强化(即通常所说的直接给予个体的奖励等)、替代性强化(观察榜样所获得的强化)、自我强化(个体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自己的强化)。先前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是否会导致某一结果的预测。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如果个体根据结果因素,形成的先行期待较高的话,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行为动机。

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如果在个体经验中,在某类任务上经常会获得成功(失败),那么在从事同类任务时,自我效能感通常会较高(低)。对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观察,同样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他人获得了成功(失败),那么个体就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从事相似的任务时,也会成功(失败)。言语劝说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等。当个体处于紧张、过度焦虑、疲劳等状态时,自我效能感会较低。

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增加内容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在学生的内在需要与外部诱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有时候,学习内容本身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很有用,因此无需诱因学生也会努力学习。但对部分学生来说,学校中要学习的许多内容,其本身没有太多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依靠外部手段,如奖励、表扬等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

先让学生进入一个熟悉的情境,然后再打破这种模式,使所有的学生兴奋起来,积极地投入。向学生提出他们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学生现有的理解,使他们对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在科学课上运用一些演示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困惑,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以此吸引他们进一步探索其奥秘。让学生先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思考,比一开始就单纯的教授有效得多。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二)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呈现方式的不同也很重要。如,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图片,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演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每种方式的使用都应该经过认真考虑,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并使各种方式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使用模拟和游戏。模拟或者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承担某种角色,并从事与角色相适应的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获得了有关的情感知识。

(三)解释所学内容的重要性

当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的动机会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或讲解的方式,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对于自己的价值,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使他们对学习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2、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尽量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满足其心理需要。如有的学生成就动机水平较高,那么可以安排的任务稍难些,在对自我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和理解等成长需要,那么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低级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和有归属感的学习环境。

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的选择权,当学习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强加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可以让学生对预期在下次考试中要达到多少分,或自己在家读多少课外读物确定一个最低标准等。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设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然后再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有挑战性但又现实的目标,对学生设定的目标以及后期的实现进行表扬。

3、学习者信念:归因方式影响到学生对未来成功的预期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总体来说,教师的班级教学应尽量淡化能力归因,如果能力是唯一重要的原因,那么成功了,未来的学习更不需要努力;失败了,未来的学习努力也没有用。教师在学生成功时,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使学生意识到下一次的成功还需要付出努力,失败了是因为努力不够。在全班学生中形成一种成功需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的氛围。

教师需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只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与价值感,才会有不断自我实现的能量和动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不论什么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机会可以是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擅长的一面,可以是小组的集体成功,可以是与自己比较时的不断进步,可以是老师的赞许……只有不断的成功体验,才会使学生对学校、学习产生越来越高的兴趣。

4、教师的反馈:

(一)反馈要经常、具体、及时

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反馈,使学生明确目前自己的状况,以及后面的努力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反馈的提供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奖励。如,让学生连续一个月或两个月不断努力学习,而不提供努力的结果信息,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反馈的次数不够频繁,那么反馈对行为就不会有多大作用。频繁地给予小奖励比偶尔地给予大奖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经常地用一些小测验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测试,其效果要好于不经常的、较大的考试。教师在布置时,首先需要让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将期待明确地传达给学生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具体的表扬,具体指明好在何处,使学生明确以后应该怎么做。具体的反馈比起含糊的“很棒”、“非常不错”,可信度更高。

反馈一定要及时。如果学生周一的作业拖到周五才给予反馈,那么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都会降低。如果学生在某个问题上出现了错误,那么这一周在类似的问题上都会延续这种错误。

(二)提供多种反馈形式

反馈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的学生可能很看重教师的表扬和分数,有的可能很看重寄给家长的评语,或在班级中的某种特权等。除非学生很看重教师所提供的反馈,否则反馈不会具有激励作用。另外,根据能力而不是根据努力给予反馈奖励,不会激励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努力或进步提供反馈和奖励,而不仅仅是高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目标导向与环境创设:教师应尽量促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而不是表现目标,关注于自身知识的活动、技能的进步,而不仅仅是与他人的比较。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合作型的课堂结构。如果学生之间是相互竞争的,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就意味他人的失败,那么只有小部分人可以获得奖励。相互的竞争会阻碍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使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很少有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型的课堂结构中,某个小组成员非常努力地工作,那就会增加小组中其他人成功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促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虽然学习可以独立于动机而存在,但是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这一点也被大量研究所证实,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这样。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的结果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其原因即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保持注意力和主动进行学习。 一般来讲,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是说明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学习要通过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中介因素而实现。因而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推断动机作用的强弱。 动机水平与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

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另有一项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道理,当剥夺黑猩猩食物的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解决问题的错误增多,速度也减慢。这些研究都说明了,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因为动机过强,紧张和焦虑强度过高,注意与知觉的范围缩小、思维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都会给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重要的考试中经常有人发挥失常往往与此有关。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图: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曲线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

什么是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xx学习动机的特点 四、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动机,经常涉及的是学校教学中的成就动机。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活动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例如: 优秀的学生具有一定强烈的学习动机,有追求的目标和搞好学习的愿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动力作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后进的学生则不同,在学习中经常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不好,失败的学习结果是原有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减弱或消退,致使学习的效果更坏。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是这类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烈,但学习成绩却不好;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学习成绩却不错。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能更近一步说明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实现的,诸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身体素质等,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而要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情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学习的向往,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构建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工作动机和满意度调查问卷

教师工作动机和满意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老师,您好:您在这张问卷中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绝对保密的。除了研究人员以外,没有人会看到您的答案。您的坦诚的答案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所以请您如实地回答每道题。对于选择题,请在您认为适当的答案中打勾√。每题只选一个答案。谢谢您的协助! 第二部分 以下十个问题是关于您从教原因的。请在每个题目后打勾√ 或X : 1.我一直想变成一名教师。√ 2.从教不是我首选的事业。√ 3.我变成了一名教师是因为没有其它选择。X 4.我变成了一名教师是来自家庭的压力。X 5.我从教是被这个职业的工作时间和假期所吸引。X 6.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可以使我有精力照顾家庭(如做家务,照顾孩子等)。X 7.我从教是因为教师的工资比较稳定。X 8.在我选择教师作为我的职业而开始(师范院校)培训之前,我对教学就有一个客观而实际的认识。√9.我的职前与职后培训经历为我的教学做了充分准备。X 10.如果有第二次选择,我仍想作教师。√ 第三部分 以下75个问题是关于您对您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每个问题有7个选项:数字1-3代表不同程度的不满意,数字4代表满意程度一般(既不是不满意也不是满意),数字4-7代表不同程度的满意。请选择一个数字。 1.......... ..........2.......... ..........3.......... ..........4.......... ..........5.......... ..........6.......... . (7)

非常不满意满意程度一般 非常满意 1.您对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能力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7 2.当您的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3.您对自己为整个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4.您对您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能力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7 5.当您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改变学生态度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6.您对您影响学生行为的能力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7 7.当您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改变学生行为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8.总体而言,您对您校学生态度的满意程度如何? 1 2 3 4 5 6√7 9.总体而言,您对您校学生行为的满意程度如何? 1 2 3 4 √ 5 6 7 10. 当您需要处理有经济困难或其它家庭问题的学生的事情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7 2当您有低能力学生需要帮助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3当您有高能力学生需要帮助时,您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4您对您法定工作时间和假期的满意程度如何? 1 2 3 4 5 6 7√ 5您对您周围人对您的法定工作时间和假期的感觉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6您对您目前工资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7您对您升职机会的满意程度: 1 2 3 4 √ 5 6 7 8您对您校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9您对您的努力得到校内同仁认可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0您对您的努力得到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认可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1您对您的努力得到家长认可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2您对教师在社会中地位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3您对您在本校中地位和名誉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4您对您所在学校在校外同仁中的声誉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15您对媒体中描述的教师形象的满意程度: 1 2 3 4 5 6 7√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 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 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 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 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 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 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 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 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 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 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在人生道路上自 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 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 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当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动机在普通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出考点,在教育心理 学中也会涉及。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 本章要点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 (一)动机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第二,指向功能。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的内驱力和社会的内驱力;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当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 (二)学习动机及其构成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的系统。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 分类号G443 1 问题提出 教师创新a 作行为(innovaLive work behav-iors )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主动变革教学观念、积极设计与实施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案,并促进学生有创新表现的行为过程的集合 (Scott&Bruce ,1994;张敏,张凌,2012)。研究表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不仅是衡量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和重要观测点,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Messann&Mulder, 2014)。因此,探索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操控,对于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性、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组织要求、创新氛围、领导方式等)、个体因素(创新效能感、情绪情感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中,人格特质因素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hoi,2004;Hammon,d Neff ,Farr ,SchwalL&Zhao,2011;Madrid ,Patterson ,Birdi ,Leiva ,& Kausel ,2014 ;Montani ,Odoardi ,&Battistelli ,2014)。目前,研究者依据不同的人格理论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例如.Madrid 等(2014), Yesil 和Sozbilir (2013)发现大

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预测个体创新工作行为;Seibert ,Kraimer 和Crant ( 2001)及Thompson (2005) 等则分析了主动性人格对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的作用,这对深化人格特质与创新工作行为的认识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Higgins ( 1997)在自我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调节聚焦理论(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提出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两种差异显著且稳定的自我调节聚焦倾向一促进聚焦 ( promo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与防御聚焦 ( preven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成为探索影响个体行为动机、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格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促进聚焦倾向占主导的个体在工作中努力实现自我理想、希望和愿望,积极追求达到目标的促进战略,对正面的结果出现 (或不出现) 敏感;而防御聚焦向占主导的个体在工作中努力避免失败和错误,注重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多选择防止错误而实现目标的防御战略,对负面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敏感。研究发现,个体调节聚焦倾向与创造性 ( creativity )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且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对创造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促进聚焦能激活积极情绪唤醒度和增强个体的认知灵活性,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而防御聚焦追求避免失败的策略不利于个体创造性发展( Forster & Dannenberg ,2010 ;Herman&Reiter-Palmon ,2011 )。创造性是产生创新行为的重要前提基础( Klijn&Tomic ,2010),但创造性不等同于创新工作行为。创新工作行为不仅需要具有创造性所强调产生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思想

大学心理学习题 第六章 需要与动机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10分)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不平衡_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_社会需要_。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_心理过程_,而非指活动本身。 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_物质产品_。 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_直接原因_。 6、自然需要也称_生物需要_,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 7、社会需要是_人类_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 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_动机_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 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_活动性质_的不同而不同。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 D )。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 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 C )。 A 饮食 B 运动 C 劳动 D 睡眠 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 C )。 A 杜威 B 西蒙 C 马斯洛 D 巴蒲洛夫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A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动机有哪些功能( D )。 A 激活的功能 B 指向的功能 C 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D 以上都是 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 A )。 A 社会性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7、研究发现,( B )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A 低等 B 中等 C 高等 D 不确定 8、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强化程式及行为塑造技术( B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杜威 D 西蒙 9、按照S—R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 C )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A 需要 B 动机 C 强化 D 以上都不是 10、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 B )。 A 威纳 B 阿特金森 C 皮亚杰 D 詹姆斯 三、判断题(10分) 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错) 2. 需要是个体活动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对) 3.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错)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 动机与学习动机 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 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 强化论 2. 需要层次说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4. 成就动机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 内部条件 2. 外部条件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理论》 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理论》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

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当机体达到了某种

2018教师入党动机范本

2018教师入党动机范本 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地递交教师入党申请书,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深地知道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递交入党申请书仅仅是我向党组织靠拢迈出的第一步。 小时候,我就常常憧憬自己能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同学们传授知识;在上学的时候,我刻苦攻读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毕业了,我终于圆梦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发现我的新的理想又出现了,那就是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督促下早日成为一名有着坚韧性格的教师,一名总在进步的教师,一名专家型的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呢?是仅仅拥有了教师资格证,简简单单的可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吗?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是在政治上过硬的教师,在教学上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教师,在困难面前有着坚韧性格的教师。只有努力成为了具有这些特征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为了实现我的新的理想,拥有新的目标并且勇敢地朝着新的方向努力前进。 我请求党组织考验我,在我不断前进的步伐中指导我,让我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空间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范文二

尊敬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特此,我向敬爱的党组织提交我的入党申请书。 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的党差不多走过了90多年光荣的道路。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xx、xx为核心的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我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深信共产主义事业的必然成功,深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我深信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但我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在我心目中,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地位越发显的重要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她作为全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性质,从根本上解释了她光荣的历史和繁荣的现在,也预言了其必然的灿烂未来。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 关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什么 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个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教师技能、工作动机与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影响

教师技能、工作动机与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影响 研究什么问题? 研究问题:教师技能、内部工作动机与积极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影响及其关系 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领域重要性(理论): 问题的价值(实践):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心境,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新 的学习内容和形式,给学生不同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研究涉及的变量: 预测变量:教师效能,内部工作动机,积极心境 校标变量:教学创新 被试情况:选取四所中学的322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123名,女教师199名。 初中教师167名,男66名,女101名,高中教师155名,男57名,女98名。 教龄从2年到33年。教龄10年-20年的教师占65%。 研究设计:设计问卷测量效度,发放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类型:相关研究 研究材料与工具:教学创新问卷,教师效能问卷,工作动机问卷,心境量表; 运用SPSS13.0和LISTEL8.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的程序:问卷发放给接受测试的教师,当天回收。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1、个人教学效能、内部工作动机、积极心境与教学创新呈较高显著正相关; 2、个人教学效能、积极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回归效应显著,内部工作动机、积极心境对 个人教学效能的回归效应显著; 3、内部工作动机、积极心境通过影响个人教学效能而间接影响教学创新,而个人教学 效能直接影响教学创新,个人教学效能是教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 这个问题回答的好不好?

评价:1、被试教师的选择可能有局限性,数量还是不够多,不具有代表性,男女比例不 协调,身心健康状况没有说明; 2、教学创新的标准没有说明,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创新; 3、问卷由个人制作,虽然对效度进行说明,但信度没有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缺陷; 4、讨论与前言不对应,前言只提到内部动机和积极心境,而讨论里提到了外部动 机和消极心境

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教师入党动机的巧妙回答

教师入党动机的巧妙回答 也许我们这一辈没有亲身体验过战争对我们的洗礼,只能从一些书籍和电影上来了解共产主义,说实话,我并没有从这些就笔记中找出共产主义的最好的优点,但是,我认为共产主义最大的优点却一直呈现在我的眼前。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三篇范文吧! 教师入党动机的巧妙回答 谈话主题: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1.杨:很高兴能与你进行这次谈话,你志愿加入共产党,能谈谈你为什么要加 入共产党吗? 纪:首先,从身边这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证明中国在进步,中国的进步是共产党为人们带来的。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其次,党的性质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愿意做为一名大学生奉献出我的力量,在党的带领下为人民服务。 2.杨: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都不纯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

纪:在党课上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并让我们自身思考。而且在现实中我也确确实实有见到过这些。这些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我觉得主要有这几类: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等等。这些例子带给我的是反思,是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这些是提供给自己更多反省的机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其中。党是个优秀的团体,不能因为一己私利破坏党的先进性,所以从平时做起,树立良好的入党动机,才能真正为祖国做贡献。 3.杨:那作为一名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怎么做呢? 纪:我觉得首先作为一个教育的时代,我们不能忽略学习的力量,所以主力正确的入党动机要以学习为本。党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所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有一句话是实践出真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教师资格证-动机学习理论

动机学习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 力。 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1.学习动机 (1)含义: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来看,学习需要邓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也被称为学习内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国:认知的内驱力、自我 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指向的是学业成就。 附属的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处部动机。●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待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它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叶克斯(R.Yerks)和多德森(J.D.Dodson)的研究,各种活动都存在着动机的最佳水平。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容易的或简单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学习动机的强度愈大,学习的效率愈低。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学习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一定范围之内,学习动机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课题时,此效应尤为明显;其次,学习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再次,学习动机的强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学习效率会下降。 3.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现代的 S-R 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