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B] 语言学[C] 人类学[D] 文字学

2、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不包括()。

[A] 阶级[B] 阶层[C] 职业[D] 受教育程度

3、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对()音分层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运用调查统计方法的经典作品。

[A] r [B] s [C] t [D] l

4、语言与文化共存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是()。

[A] 汉字与中国文化[B] 印度语与印度文化

[C] 拉丁语与拉丁文化[D] 英语与英国文化

5、文化接触导致语言接触,最直接、最常见的现象就是()。

[A] 行话[B] 黑话[C] 借词[D] 谚语

6、()是影响社会方言的因素之一。

[A] 社会制度[B] 社会形态[C] 社会地位[D] 社会规模

7、逢年过节“死鱼”“死鸭”改称“文鱼”“文鸭”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A] 年节语言禁忌[B] 日常生活用语禁忌

[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D] 称谓禁忌

8、汉语成语“秀色可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反映了()。

[A] 性别差异[B] 性别歧视[C] 性别平等[D] 性别模糊

9、语言规划的经济性原则,不包括()。

[A] 群众性[B] 简便性[C] 适用性[D] 效益性

10、在域外方言中从汉语输入声调系统的是()。

[A] 越南语[B] 泰语[C] 日本语[D]朝鲜语

11、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

[A] 媒介[B] 时代[C] 地域[D] 年龄

12、下列属于语码混合原因的是()。

[A] 谈到某个主题时,由于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转用另一种语言

[B] 不想让在场的某个人知道所讲的内容

[C] 两种文化接触和融合的产物

[D] 炫耀自己能说几种语言

13、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是层级分布的,整体上呈()。

[A] 马鞍形[B] 橄榄形[C] 抛物线形[D] 流线形

14、文化的()是制约词汇输入采用音译或意译方式的主要因素。

[A] 制约型[B] 兼容性[C] 熟悉性[D] 亲近性

15、语言态度是指()。

[A]说话者对不同的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B]说话者对听话人的社会评价

[C]说话人对外语的评价

[D]说话人对自己口音评价

16、下列属于正确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是()。

[A] 尊重少数民族

[B] 主张民族语中大量借用汉语

[C] 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汉字扫盲

[D] 停止少数民族新创制的文字方案

17、语言规划的对象总的来说是语言本体和()。

[A] 语言客体[B] 语言转用[C] 语言使用[D] 语言地位

18、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就是()的一种表现。

[A]语言保守[B]语言忠诚[C]语言天赋[D]语言能力

19、同一语系各个语言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分为()。

[A]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

[B]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

[C]语群→语族→语支→语言→方言→土语

[D]语言→语群→语族→语支→方言→土语

20、语言不安全感促使说话人试图向标准形式靠拢。但在靠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分的情况,即从一个极端(自己原来的非标准形式)越过标准形式,到另一个极端(新的非标准形式),这种现象称作()。

[A] 自报偏低[B] 自报偏高[C] 语言失控[D] 矫枉过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成果常被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语言问题,下列那些是其应用的范畴?()

[A] 语言和政治[B] 语言和经济[C] 双语教育[D] 法律事务

22、社会语言学的类型有哪些?()

[A]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B] 宏观/微观社会语言学

[C] 广义/狭义的社会语言学[D]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方言学

23、面称又叫()。

[A] 旁称[B] 直称[C] 对称[D] 背称

24、语言计划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A] 语言的目标计划[B] 语言的地位计划

[C] 语言的本体计划[D] 语言的客体计划

25、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内地传统的社会语言可以分()三层。

[A] 顶层语言[B] 高层语言[C] 中层语言[D] 低层语言

26、汉语的旧体诗词讲整齐、重对偶、词序灵活、富于音乐美感等特点,是与()这两大特点有关的。

[A] 汉语以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

[B] 汉语单音节语素

[C] 有声调

[D] 汉语各层级语言单位与功能不是一一对应

27、现代汉语标准音经过()阶段的发展,最后才得以确立。

[A] 清末“京音国语”阶段[B] 民国初年“老国音”阶段

[C] “新国音”阶段[D] 现代汉语阶段

28、语码转换可以分为()。

[A] 句内语码转换[B] 句间语码转换

[C] 附加语码转换[D] 不同语言语码转换

29、在亲戚称谓上属于称谓中某些序数字忌讳的是()。

[A] 上海称“四叔”为“小叔”[B] 上海称“二哥”为“二阿哥”

[C] 福建大田称父亲为“阿叔”[D] 福建大田称母亲为“阿婶”

30、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指日文汉字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日语汉字音读按汉语语音来源可分为()。

[A] 吴音[B] 汉音[C] 宋音[D] 唐音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社会语言学优先考虑的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32、中文出版物上“社会语言学”这个学科名称最早见于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33、在阶级社会中,语言具有阶级性。()

34、本地语指某个地区内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所用的共同语。()

35、社会称谓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

36、定量研究是从对象的属性出发,对其内在规定性进行研究的方法。()

37、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38、聚合圈密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就大。()

39、船家说“添饭”而不说“盛饭”。这是社会分层用语禁忌现象。()

40、一个人具有交际能力就意味着他应该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讲什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社会方言

42、语言转用

43、双语现象

44、语言威望标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45、什么是语言联盟?语言联盟与语系、语言融合有什么区别?(12分)

46、请基于语料库设计一个关于上海地区和北京地区对外来词兼容性的调查研究,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所选的语料库)、研究步骤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18分)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地点方言的人会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的差异而表现出语音、措辞、言谈的不同。包括阶层变体、性别变体、城乡差异、年龄变体、语域变体、职业变体地方戏曲语言变体等。

42、语言转用:一个民族或其中部分人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其他语言。如西南少数民族放弃本族语,转而使用当地汉语方言。主要由于身份认同危机、政治因素、双语现象不能长久维持已经弱势语言在语言接触中逐渐萎缩等原因造成。

43、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44、语言威望标准:指人们对某种语言形式和语言变体形式作出的价值判断,即它是否符合社会标准。又可以分为显威望和隐威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5、语言联盟(allying of language)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根据语言之间是否有亲属关系,即共同祖先,以及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语系是语言分化发展的产物。语言联盟正好相反,它是同分化方向相反的语言聚合发展的产物。语言联盟和语

言融合不同,不是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是原有语言继续存在,只是它们由语言结构差异很大而产生了很多共同的结构。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五讲语言接触(一)】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六章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完整调查过程参考教材p150-15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二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创之作是罗常培先生的()。

[A] 语言与文化[B] 语言学概论

[C] 社会语言学概论[D] 社会语言学导论

2、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

[A] 语言运用[B] 语言转换[C] 语言变异[D] 语言使用

3、下列关于方言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方言通常指社会方言

[B] 地域方言具价值标准后与社会方言不同

[C] “话”在汉语中并不是指方言

[D] 社会方言形成与说话人社会属性无关

4、语言兼用又称()。

[A] 语言转用[B] 语言借用[C] 双语现象[D] 语言挪用

5、关于语言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可以指称单个语音[B] 不能指称单个语法项目

[C] 不能指称方言[D] 不能指称语体

6、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态度研究[B] 会话

[C] 言语交际方式[D] 语言变异

7、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著名的“约定俗成”论。

[A] 孔子[B] 孟子[C] 荀况[D] 墨子

8、移民使用多种不同的母语,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需要有一种为大家接受的共同交际语,即()。

[A] 普通话[B] 共同语[C] 通用语[D] 混合语

9、下面各种成为中,()是谦称。

[A] 犬子[B] 贤弟[C] 令尊[D] 阿奶

10、语音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 音高[B] 音强[C] 音量[D] 音质

11、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一般说来同一地域方言分布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个地点,如湘语主要分布在()。

[A] 湖北[B] 湖南[C] 湖广[D] 两湖

12、就会话能力来说,具备()的人会话能力较低。

[A] 精密语码[B] 有限语码[C] 角色语码[D]场景语码

13、关于会话风格研究相关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A] 与会话者的地区相关[B] 与会话情景无关

[C] 与会话者的社会背景相关[D] 与会话者的个人性格相关

14、确立国语的几大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 政治因素[B] 人口因素

[C] 通用程度、经济因素[D] 文化因素

15、下列表示“时间短”的汉语词是外来词的是()。

[A] 刹那[B] 瞬时[C] 突然[D]顷刻

16、“兄”本是同辈直系亲属年长者的称呼,后来泛用于年相若、道相似者,甚至后辈和一般朋友,是()的结果。

[A] 称谓对象扩大[B] 父母从子女称

[C] 婚姻制度的变化[D] 子女从父母称

17、关于普通话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较科学的规定了普通话的内涵

[B] 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C] 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D] 以典型的现代口语为语法规范

18、就最近20年的情况来看,除了官话之外,汉语各大方言以()的竞争力最强。

[A] 粤语[B] 吴语[C] 闽语[D]赣语

19、关于会话策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谈话双方所了解的社会文化规约越多就越会影响对语境化暗示的理解

[B] 会话分析要抓住其中的语境化暗示

[C] 语言韵律的转换与语境化暗示无关

[D] 句型的选择与语境化暗示无关

20、“德国人吼,英国人哭,法国人唱,意大利人演喜剧,西班牙人才说话”反映的是()。

[A] 语言忠诚[B] 语言歧视[C] 语言分化[D]语言多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是语言的产生。

[A] 大脑的发达[B] 发出较复杂的语音的可能

[C] 生存斗争的需要[D] 气候

22、下列属于交际事例的是哪些项?()

[A] 教堂里的仪式[B] 法庭上的审讯

[C] 拍卖行里的交易[D] 酒会上的交谈

23、会话分析的主要流派有()。

[A] 民族方法学的会话分析方法

[B] 话语人类学

[C] 互动社会语言学

[D] 变体理论的社会语言学的会话分析方法

24、非随机抽样分为()类。

[A] 判断抽样[B] 偶遇抽样[C] 定额抽样[D] 分层抽样

25、下列关于聚合圈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网络中某组成部分的密度比外部低

[B] 聚合圈密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就大

[C] 复合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也大

[D] 聚合圈不如社会网络对规范形成影响大

26、()是构成汉语方言在地理上使用场域的三个层级。

[A] 普通话[B] 地区共同语[C] 地点方言[D] 地区方言

27、中国南方的六大方言中,从方言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是从北方方言直接分化出来的。

[A] 吴语[B] 闽语[C] 湘语[D] 赣语

28、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语言结构的变异[B] 语言使用的变异

[C] 语言能力的变异[D] 语言态度的变异

29、语言学上把这()中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成分称为汉语的“域外方言”。

[A] 日本[B] 蒙古[C] 韩国[D] 越南

30、香港语言“两文三语”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其中的()分别是"香港语言"的变体。

[A] 闽语[B] 粤语[C] 普通话[D] 英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

()32、系统抽样指在对象序列中规定每隔若干选取一个样本,也叫等距抽样。()

33、可以通过政治力量强迫弱小民族转用其他语言。()

34、北方的汉语向南方扩散的过程不仅是汉语分化为方言的过程,而且也是汉语与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的过程。()

35、皮钦语指不具备共同第一语言的人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36、词汇方面的年龄差异比较明显,在代差和年龄级差两方面都不鲜见。()

37、一般说来,男女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越大、越固定,语言上的差异就越大。()

38、混合语既不是甲语言,也不是乙语言,而是第三种语言。()

39、大都市和年轻人比较讲究时髦,所以大都市和年轻人的方言和民俗往往代表了语言发展的方向。()40、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立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往往有人视三者为一体。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双语现象

42、配对变法

43、语码转换

44、语言不安全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45、如何理解词汇与文化的相互依赖关系?(12分)

46、请简要设计一个关于年轻人“的、地、得”使用情况的调查,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调查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式。(18分)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41、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42、配对变法:配对变法是一种调查语言态度的方法,操作过程包括:(1)请一个双语者作为发音合作人,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讲述同一段文字、同一个故事,进行录音;(2)请若干被试听这两段录音,这些被试是同发音合作人一样的双语者,掌握相同的两种语言,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两段录音是同一个人的;(3)被试听完录音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对发音人的容貌、品行、友善程度、智力水平等项目作出评价,并分别给出分数;(4)最后统计总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判断这些被试对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哪一种更加偏爱。

43、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44、语言不安全感:由于社会原因,当说话人觉得自己说话方式不符合标准形式,而且知道标准形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语言的不安全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1)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息息相关;(2)文化对词汇输入有兼容和制约的作用。【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五讲语言接触(二)】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绪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从()观点出发来研究语言,因此可以说人类学的功能原理为社会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A] 结构[B] 功能[C] 规律[D] 范畴

2、社会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

[A] 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B] 语言结构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

[C] 社会和语言的影响是双向的、互动的[D] 语言和社会是各自独立自足的

3、()认为语言学唯一的和真正的对象是被研究的语言本身。

[A] 索绪尔[B] 萨皮尔[C] 叶斯帕森[D] 雅各布森

4、()借鉴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A] 弗斯[B] 韩礼德[C] 海姆斯[D] 布里斯南

5、社会语言学通过对()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B] 本体[C] 客体[D] 受体

6、行话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语音和()方面。

[A] 词汇[B] 语法[C] 语言结构[D] 语言性质

7、跨境语言的变异在()上的表现最为明显。

[A] 语音[B] 词汇[C] 语法[D] 文字

8、国内和海外各地华语文在词语上存在不少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衍生的()不同。

[A] 新语音[B] 新词[C] 新语法[D]新句子

9、语言规划的政策性原则,不包括()。

[A] 政治性[B] 系统性[C] 群众性[D] 理论性

10、同语言变异有关的社会变量多种多样,()作为一个非常直观的变量,是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参数。

[A] 性别[B] 年龄[C] 身份[D] 财富

11、()是方言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A] 社会动荡[B] 区域重新划分

[C] 人口迁移[D] 文化变迁

12、关于双言制,下列说法正确是哪项?()

[A] 两种变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名称

[B] 两种变体虽有其各自的功能,但用途并不固定

[C] 两种变体的声誉一致

[D] 双言制指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地同时使用两种其功能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语言变体

13、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之间。

[A] 短语和短语[B] 句子和句子[C] 词和词[D] 段落和段落

14、制约语言转用的条件不包括()。

[A] 分布杂居或散居[B] 部分人群脱离了民族的主体

[C] 族际婚姻[D] 种族灭绝

15、汉语中的“鄙人、在下、拙荆、犬子”等自称反应了()准则。

[A] 贬己尊人[B] 称呼[C] 文雅[D] 求同

16、“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有殊词”,这里的殊词是在社会语言学上称作()。

[A] 行话[B] 官话[C] 暗语[D] 俗语

17、北京话中顺序数数有两种,一种比较正式: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另一种比较随便:“一呃、俩、仨、四呃、五呃……”,“个”、“呃”及结合形式“俩、仨”就是一种()。

[A] 词汇变异[B] 语法变异[C] 语音变异[D] 语义变异

18、满大臣见皇帝时自称“奴才”,汉大臣则自称"臣",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区别。

[A] 语言风格[B] 语言意识[C] 语言能力[D] 语言身份

19、香港四个民系语言转移的幅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外省人、客家人、潮州人、四邑人

[B]四邑人、外省人、客家人、潮州人

[C]客家人、外省人、四邑人、潮州人

[D]潮州人、四邑人、客家人、外省人

20、哥哥经营着一个批发商店,妹妹来买盐,哥哥用母语向妹妹打招呼,然后又马上转用当地公认的商用语言斯瓦希里语。哥哥使用斯瓦西里语的目的最可能是()。

[A] 拉大彼此距离[B] 缩小彼此距离

[C] 表明政治立场[D] 表明民族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外部原因是()。

[A]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B]在欧洲和北美,移民和其他历史原因所带来的双语、多语混杂现象一直困扰着执政者

[C]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条件

[D]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声浪高涨

22、社会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两种。

[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概率统计[D] 积分统计

23、语言调查是语言计划的基础,语言调查分为两大块()。

[A] 汉语方言调查[B] 简化汉字

[C] 推广普通话[D]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

24、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在语言地理上也是分层次的,汉语方言的地理层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级。

[A] 区[B] 片[C] 小片[D]点

25、语言社团的定义特征有()。

[A] 有相同的语言变项的运用特征[B] 有一定的交往密度

[C] 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D] 自我认同

26、语音的借用表现为()。

[A] 增加新的音位[B] 增加新的音位组合方式

[C] 增加新的声调[D] 增加新的语调

27、语言偏见包括()。

[A] 语言歧视[B] 语言忠诚[C] 语言自卑[D] 语言自信

28、语言变异的程度可以分为()。

[A] 起始阶段[B] 进行阶段[C] 结束阶段[D] 停滞阶段

29、下面属于高层语言的是()。

[A] 广州话[B] 中山话[C] 上海话[D] 宁波话

30、马耳他的国家语言是马耳他语,是当地居民的母语,但由于贸易、旅游等原因,居民也能说意大利语、英语及阿拉伯语,这种情况是()。

[A] 个人单语[B] 个人多语

[C] 社会多语[D] 社会单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生成语法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强调的则是交际能力。()

32、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33、官方语言指某个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实体的语言。()

34、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35、聚合圈不如社会网络对规范形成影响大。()

36、民俗的变异性则都是非强制性、非规定性的。()

37、在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社团瓦解的时候,这种语言并不是立即消失的,而往往要经过一个双语的过渡阶段。()

38、海外汉语方言社区大多是多语区,很多成员能说一种以上方言或语言,这跟大陆方言区的一般情况不同。()39、北方的汉语向南方扩散的过程不仅是汉语分化为方言的过程,而且也是汉语与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的过程。()40、可以认为语言移借有文化增补的功能,而语言替代则有文化减损的功能,两者有很大的分别。()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洋泾浜语

42、双层语言

43、语言萎缩

44、语域变体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5、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有哪些?(12分)

46、请简要设计一个上海话可懂度的调查研究,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式。(18分)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41、洋泾浜语:指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由这些语言杂糅而成的语言。

42、双层语言:指同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言,或者在甲场合使用某种方言,在乙场合使用标准语,口头表达或交流思想。43、语言萎缩:指双语阶段结束后本族语或本地语并不会立即死亡,而是与它背后的文化相应地缓慢萎缩,退缩到宗教领域,如希伯来语;或退缩到家庭生活中,如一些客家话;或退缩到个人内部语言;或退缩到语言底层中;或退缩到隔壁文化词汇中等。44、语域变体:即语体,指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包括新闻广播、演说语言、广告语言、课堂用语、交谈、自述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1)人口变迁(2)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3)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导论】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四章言语交际】

详细调查设计参考教材p97-101。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_苏晓军

2009年9月 第32卷第5期 外国语 Journal of Fore i gn Languages September2009 V o.l32N o.5 文章编号:1004-5139(2009)05-0047-05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 苏晓军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摘 要: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内部正在出现一种可以称为社会转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兴趣转向了语言的社会维度,关注语言变异。本文首先讨论这一转向的理据,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国外社会维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最后对该方向研究的基本特征加以评论归纳。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认知社会语言学 The Soci al Turn i n Cognitive L i nguistics SU X i aojun (Schoo l o f Fore ign S t ud ies,S uzhou Un iversit y,Suzhou215006,Ch ina) Abstrac t In recen t years,w it h i n Cognitive L i ngu i sti cs a trend i s emerg i ng that can be ca lled the so cial turn.M ore and mo re researchers have begun to turn t he i r i nterest t o t he socia l di m ension of l anguage and l anguage va riati on.M o ti vati on for this t urn w ill first be d i scussed i n th i s paper,fo llo w ed by a chrono log ical overvie w o f m ajor wo rks abroad i n Cognitive L i nguistics a l ong t he soc i a l d i m ensi on.F ina lly,chief features of research i n th i s d irecti on are d i scussed. K ey word s Cogn iti ve L i nguistics;the soc i a l turn;Cogn iti ve So cio li ngu istics 1.引言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 是哥本哈根大学的PeterH ar der[1]在由英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布莱顿大学承办的 语言、交际与认知 大会上(2008年8月4-7日)明确提出的。事实上,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2007年7月15-20日)就辟有 认知社会语言学 的主题分会。预定于2010年3月15-18日在德国科布伦茨-郎道大学举行的第34届国际L AUD研讨会(34th I nter nati onal LA UD Sy mposi u m)的大会主题就是 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的结构、概念和文化维度 。可见,在认知语言学内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兴趣转向了语言的社会维度,关注语言变异。 2.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理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认知语言学倾向于把认知看成研究的全部,而语言则是认知的一部分。换言之,认知语言学强调其 认知 的本质,倾向于从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把语言看成人脑中知识组织的一部分。因此,传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对语言的内部变异和交际变异不够关注,不考虑语言变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语言分析或跨语言比较都是在 单一语言 层面上进行的。这种倾向势必会导致对言语社区的同质化和理想化。认知语言学如果真正坚持运用基于用法的(usage base d)的途径研究语言和认知,就不能像乔姆斯基那样研究高度抽象化的语言,而必须探索语言的社会层面。 事实上,不少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Langacker[2:376]指出,要研究概念和语法结构的动态性就必然要研究话语和社会交互的动态性,而这一点无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扩大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以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社会语言学真题

试题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 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A)。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C)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C. 工具性 D. 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_原则和方法

2002年3月 第34卷 第2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 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 and Research(bim onthly) Mar.2002 V ol.34N o.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西南师范大学 文 旭 提要: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认知语言学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与生成语言学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整合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认知范式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语法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429(2002)02-009028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年出版的《认知语言学》杂志。自诞生之日起,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多年里,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参见文旭1999,2001)。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表达观念和思想”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认知观”。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而认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cognitive realism)的承诺,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换句话说,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兰格克(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8216621.html,ngacker)、雷科夫(G. Lakoff)、比尔沃思(M.Bierwisch)以及赫德森(R.Huds on)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 ord gram2 ? 9 ?

社会语言学复习参考资料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二、名词解释(共3个,每个5分,共计15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四、教案设计(共1题,每题35分,共计35分) 复习参考 1.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和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各包含哪些内容?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它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有一些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也称为宏观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来看,它不只是社会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部之一。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国土学,心理学,概率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科学等等学科,都会在这个结合部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狭义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其中包含:“语言”,“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场合”。人与社会情景合起来就是社会因素。社会语言学回答的就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谁对谁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情景的关系 2.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内部原因: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忽视共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语言及其系统) 转换生成语法学(倡导语言的“同一性” ,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言语,强调的是交际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外部原因:社会历史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美国主要是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教育问题。全球人口大流动使语言问题变得复杂。科技发展及相关学科都在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1原型范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1.1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 原型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段过程。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曾形象地将经典的范畴化理论的实质比作“容器”,具备定义性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就在外面。 而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认为其中类别的成员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者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者数项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于是以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成为一类。即下图方式: 从七十年代开始,以罗施(Rosch)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和以拉波夫(Labov)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cup ,bird ,fruit, furniture, vegetable, toy, vehicle, clothing等概念做了一系列深入的定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范畴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上显著的“原型”理论。 第一,个体范畴化的依据是其属性(attributes)而非其基本特征(essential features)。属性是事物性质的心理体现,与人们认知及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基本特征被理解为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主体认知无关,是客观而独立的存在的。 第二,对自然类的范畴化而言,传统理论所说的起定义作用的特征往往难以找到。例如furniture(家具),在著名的Webster英语词典定义为“movable article used in readying an area as a room or patio for occupancy or use (用于装备房间、内院之类的地方,使便于居住或者使用的可移动物件)”,词典只是勉强找出的非确定性的描述,而算不上是可以根据来确切分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壁柜、电话、地毯这类算不算furniture?)。

社会语言学(陈原)

《社会语言学》书评 【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二、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 与很多同类的语言学教材一样,该书前四章也逐一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分别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 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的语言是有意识有语义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信号,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语言本身更多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因此,语言学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 在论述语言不是一种心理现象时,作者是这样说的:“人碰到一种能引起强烈心理活动的场面(例如恐怖场面)时,并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心理活动不能导致语言活动,语言从而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活动。”我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心理活动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不一定”是“不确定,但有可能性”的意思,然而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可以说是“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里,作者还反驳了波格丹诺夫《社会意识学大纲》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的观点。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社会意识形态,但就语言而言,没有一次社会大变革带来了语言上的巨大“革命”,而是代代相传,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其中发生的变化对整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社会革命不能改变语言,因此语言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为社会(社会成员)服务的工具。

社会语言学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社会语言学》试题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B ) A. 非标准性 C. 非历史性 2. 社会语言学是( A )。 B. 独立性 D. 短暂性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 A )。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C )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 A )。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 C )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 B )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 A )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C. 客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 A )。 B. 本体 D. 受体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 C )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社会语言学culture language and thought

A Summary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 For Course of Sociolinguistics

A Summary of Chapter3---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 This chapter will turn to the external relations of language, to ask whether there are natural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henomena covered by the term …language?and other kinds of phenomena, notably those called …culture? and …thought?. 1.0 Introduction 1.1 Culture Culture is a term that has different meanings. For example, in 1952, Alfred Kroeber and Clyde Kluckhohn compile d a list of 164 definitions of “culture”in 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However, the word “culture”is most commonly used in three basic senses: (1)Excellence of taste in the fine arts and humanities, also known as high culture. (2)An integrated pattern of human knowledge, belief, and behavior that depends upon the capacity for symbolic thought and social learning. (3)The set of shared attitudes, values, goals, and practices that characterizes an 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or group. In Hudson?s description, The word culture is taken in the sense in which it is used by 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according to whom culture is something that everybody has, in contrast with the …culture? which is found only in …cultured? circles —in opera houses, universities and the like. The term is us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anthropologists, but always refers to som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a community, especially those which might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communities. Ward Goodenough takes culture as socially acquired knowledge: As I see it, a society’s culture consist of whatever it is one has to know or believe in order to operate in a matter acceptable to its members…Culture, being what people have to learn as distinct from their biological heritage, must consist of the end-product of learning: knowledge, in a most general…sense of the term. (Goodenough 1957) Therefore, the term “knowledge” which includes common-sense knowledge and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1] 中文名 索绪尔 外文名 Saussure 概况听语音 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2] 代表人物听语音 索绪尔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 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但并未得到当时学者们的重视。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分析研究看英语分析研究

第23卷第4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3 No.4 2018年8月Joum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2018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看 中国英语研究 周红英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二系,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认知社会语言学从文化认知和社会语言系统的浮现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提出认知和语言是复合适应系统,并通过世界英语变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异及其背后的的文化认知理据论证了英语变体对特定文化认知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和方法对推进和深化我国目前的中国英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中国英语研究、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乃至英语全球化的认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复合适应系统;世界英语变体;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8>04.90.07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也几乎同时兴起。然而,认知语言学同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结合是2l世纪才开始的,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新分支——以知社会语言学建立之后。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目前主要运用在制度化的第二语言变体。中国英语也是世界英语变体的一员。把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方法同中国英语研究相结合,既是对中国英语研究的推进,也是对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完善。 二、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2007年在波兰克拉科尔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上正式被确立为认知语言学分支。认知社会语言学综合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和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取向,关注认知的社会文化语境或情境制约性(situatedness>,把认知体验性的生理和物理环境发展到社会文化语境,把语言及其幕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变体>与认知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体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关注局限于个体的大脑和心理活动。认知社会语言学结合生物学、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从三个角度扩展了认知的概念:(1>人的思维同环境的互动;(2>认知的社会语境;(3>认知与文化和语言的交互作用。【2】109认知产生于主客体的互动,认知所以为基础的身体经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社会化并反映个体所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群体的特征,因此人类的认知机制如隐喻或转喻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属性。11]·13]认知不仅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一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互动而产生浮现性(emergent>的文化认知系统,文化模式、文化图式、文化范畴的“文化”标签一则突显文化差异,二则体现其浮现性和集体性。[2BII认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运作,文化认知来自于个体的认知,又制约着个体的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为一种因果循环模式。同时,文化认知在文化社团成员间的分布是非均质的,文化认知形成于文化社团成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磋商而具有动态性和延展性。 文化认知包含两个内在方面,即文化概念化和语言。[2]166文化概念化指不同文化群体对世界特有的识解方式,包括对经验的图式化、范畴化和建立不同认知域映射的心理模型(即隐/转喻>。文化概念化发展成文化社团的复合知识体系,但又不为所有的社团成员完全共享。文化认知和文化概念化是产生于文化社团成员的互动并作用于个体认知的浮现系统,因此Frank【4】2”、Sharifiajl[2]109提出,文化认知是一个复合适应系统∞(简称CAS o 语言也具有浮现性、非均质分布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我组织等特征。一方面,正如Geeraertst51指出,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同一社团成员的语言知识库彼此既有重合,又

社会语言学试题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社会语言学》试题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 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 A )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 A )。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 C )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C. 工具性 D. 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 “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 AB )复合而成的。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心理学 D. 教育学 12.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成果常被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语言问题,下列那些是其应用的范畴?( ABCD ) A. 语言和政治 B. 语言和经济 C. 双语教育 D. 法律事务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BC ) A. 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标纯粹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语言 B. 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科学 C. 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语言问题 D. 态度研究不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 14. 非随机抽样分为( ABC )类。 A. 判断抽样 B. 偶遇抽样 C. 定额抽样 D. 分层抽样 15. 社会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C )两种。 A. 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 C. 概率统计 D. 积分统计 16. 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搜集语料和定量分析的惯用方法是( AD )两种。 A. 人工调查 B. 定性分析 C. 概率统计 D. 人脑统计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 A )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 A )。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 C )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C. 工具性 D. 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 “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 AB )复合而成的。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心理学 D. 教育学 12.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成果常被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语言问题,下列那些是其应用的范畴?( ABCD ) A. 语言和政治 B. 语言和经济 C. 双语教育 D. 法律事务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BC ) A. 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标纯粹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语言 B. 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科学 C. 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语言问题 D. 态度研究不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 14. 非随机抽样分为( ABC )类。 A. 判断抽样 B. 偶遇抽样 C. 定额抽样 D. 分层抽样 15. 社会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C )两种。 A. 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 C. 概率统计 D. 积分统计 16. 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搜集语料和定量分析的惯用方法是( AD )两种。 A. 人工调查 B. 定性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