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B21T147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年精选文档

DB21T147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年精选文档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476—201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1-07-22发布

2011-09-01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XX局联合发布

目次

1、总则

2、术语

2.1术语

2.2符号

3、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1一般规定

3.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3设计建筑的节能设计判定

4、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4.1一般规定

4.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4.3采暖系统

4.4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附录A 辽宁省主要城镇气候区属的采暖期热工计算气象参数及耗热量指标

附录B 地面传热系数

附录C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ξ附录D 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指标计算

附录E 平均传热系数、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附录F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录G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厚度()

附录H 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直接判定表

附录J 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热工计算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居住建筑热环境,进一步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修订成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设计建筑包括住宅、集体宿舍、公寓、商住的居住部分、别墅及托儿所、幼儿园等。

1.0.3 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0.4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付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1采暖度日数(HDD1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度。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度时,该日平均温度与18度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的和。

2.1.2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度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平均温度高于26度时,该日平均温度26度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的和。

2.1.3计算采暖期天数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

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得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度的天数。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

2.1.4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mean outdoo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

计算采暖期内德室外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1.5建筑物体形系数(S)shape factor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和户门的面积。

2.1.6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在计算采暖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2.1.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1.8墙体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μ)modifcation coefficient of themain section of the wall

受保温类型、主断面传热系数以及结构性热桥等因素影响的修正系数。

2.1.9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m)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

考虑了外墙存在的结构性热桥影响后得到的传热系数。

2.1.10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corrrction factor for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使得其在两侧空气温差同样为1K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要改变,这个改变后的传热量与未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的原有传热量的比值,即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为无量纲因次。

2.1.11窗墙面积比window to wall ratio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1.12锅炉运行效率efficirncy of boiler

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得效率。

2.1.13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热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管段热损失)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

2.1.14耗电输热比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

2.1.15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EER能源效率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效之比。

2.2符号

2.2.1气象参数

HDD18—采暖度日数,单位;℃·d;

CDD26—空调度日数,单位; ℃·d;

Z—计算采暖期天数,单位:d;

t e—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2.2.2建筑物

S—建筑物体形系数,单位:m-1

q 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2;

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2·k);

K 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2·k);

εi—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

2.2.3采暖系统

μ1—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

μ2—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

HER-耗电输热比,无因次。

3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进一步划分气候区属,辽宁地区属严寒Ⅰ(C)区和寒冷Ⅱ(A)区,详见附录A。

3.1.2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总体布置,单体建筑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

3.1.3建筑物朝向宜南北或接近南北,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

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

3.1.4解情况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度;

2、冬季采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0.5h-1

3.1.5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3.1.5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不满足表3.1.5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计算采暖耗热量指标qH值。

表3.1.5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3.1.6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3.1.6规定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3.1.6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规定计算采暖耗热量指标qH 值。

3.1.7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应设窗或门,且该窗和门应能密闭。

表3.1.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

注:(1)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属于门芯板面积)。

(2)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度至北偏西小于60度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度至偏南小于60度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度的范围。

3.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2.1辽宁省主要城镇气候分区区属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

3.2.2根据建筑物所处城镇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3.2.2-1、3.2.2-2中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3.2.2-1、3.2.2-2中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计算采暖耗热量指标qH值。

表3.2.2-1严寒(C)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注:(1)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2)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楼板,其保温应按照非采暖地下室顶板设计;

(3)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R是指地下一层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4)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表面2m以内的地面。

表3.2.2-2寒冷(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注:(1)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2)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楼板,其保温应按照非采暖地下室顶板设计;

(3)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R是指地下一层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4)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表面2m以内的地面。

3.2.3外围护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热桥影响后,计算得到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式3.2.3(或附录E)计算;

K m=μ·K (3.2.3)

式中:K 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2·k);

K-----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W/(m2·k);

μ-----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按表3.2.3外围传热系数限值K m选取。

3.2.4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设置凸窗时,严寒地区除南向外不应设凸窗,寒冷地区北向的卧室,起居室不应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时,凸窗突出(从外墙面至凸窗外表面)不应大于400mm,凸窗的传热

系数限值比设计平开窗降低15%,且其不透明的与室外空气接触顶部、底部及侧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补小于或等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当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窗面积和凸窗所占的墙面积(含悬挑凸窗上下板及侧板的面积)应按凸正面及侧面展开面积计算。

表3.2.3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注:凸窗所占外窗总面积的比例>30%,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值则应按凸窗一栏选用。

3.2.5 外窗及敞开式阳台应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严寒地区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能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19规定的6级,严寒地区1~6层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19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不应低于6级。

3.2.6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

2、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部分。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底板的传热系数必须符合本标准第3.2.2条规定,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合本标准第3.1.6条规定。

3、当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置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大于本标准第3.2.2条表中所列限值,窗墙面积比不超过本标准表3.1.6的限值时,对阳台没有特殊热工要求;

4、当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之间设置了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大于本标准第3.2.2条表中所列限值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本标准第3.2.2条表中所列限值的120%,严寒(C)地区阳台窗饿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5W/(m2·k),寒冷(A)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0 W/(m2·k),阳台外表面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60%,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隔墙的窗墙面积比不超过表3.1.6的限值,当阳台的面宽小于直接连通房间的开间宽度时,可按房间的开间计算隔墙的窗墙面积比。

3.2.7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窗(门)洞口室内侧墙面的表面不低于冬季室内空气设计保温,湿度条件下得露点温度。

3.2.8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以保证热桥部位的

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冬季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得露点温度。3.2.9变形缝应沿缝的开口周边紧密填塞弹性高效保温材料,其填深度不应小于400,并应在保温层外做有限的防水封闭处理。

3.2.10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地下室不同用途,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3.2.11围护墙体保温系统及装饰防火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和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规定。

3.3 设计建筑的节能设计判定

3.3.1设计建筑的节能设计判定以规定性指标或耗热量指标为依据。

3.3.2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饿传热系外窗的气密性等各项指标按其气候分区区属分别符合表3.1.5、3.1.6、3.2.2-1、和3.2.5条规定的性能指标,用附录H表H.0.1直接判定设计建筑为节能建筑设计。

3.3.3设计建筑的规定性能指标有一项不符合第3.3.2条规定,应按附录D和附录J规定进行建筑耗热量指标计算,当耗热量指标(qH)符合附录A表A.0.4规定值时,应判定该设计建筑为节能建筑设计。4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集中采暖和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时的冷负荷计算。

4.1.2居住建筑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热、冷源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可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采暖用可承受的能力

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

4.1.3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热源式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

2有条件时,宜采用冷、热、电联供系统;

3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采用燃气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

4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

5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

4.1.4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住宅区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的采暖形式,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暖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并应具备分别进行运行控制和计量的条件。

4.1.5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住宅区,不应设计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4.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4.2.1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4.2.2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并应满足该地区环保部门对锅炉房的选址要求。

4.2.3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房的容量不宜小于

7.0MW ;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居住区,锅炉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 。

4.2.4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4.2.4中的规定。

表4.2.4锅炉的最低设计效率(%)

4.2.5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Q B (W ),应按下式确定:

Q B =1

0ηQ (4.2.5) 式中 Q B —锅炉的总装机容量(W );

Q 0 —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W );

1η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一般取0.92。

4.2.6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台。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

4.2.7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房的供热半径应根据区域的情况、供热规模、供热方式及参数等条件合理地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供热面积较大时,应经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采用分区设置热力站的间接供热系统。

2模块式组合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数量宜为4~8台,不应多于10台;每个锅炉房的供热量宜在1.4MW以下。当总供热面积较大,且不能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时,锅炉房应分散设置;

3当燃气锅炉直接供应系统的锅炉由于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限定值,与负荷侧在整个运行期对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要求不一致时,应按热源侧和用户侧配置二次泵水系统。

4.2.8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并符合下列规定:

1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的低温供热系统,应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2散热器采暖系统宜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3有条件时,应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选用普通锅炉时,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4.2.9锅炉房和热力站的总管上,应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热计量装置)。集中采暖系统中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处,必须设置楼前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热量结算点。

4.2.10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道,并符合下列要求:

1燃气炉自身必须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

2应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应配置有室温控制器。

3配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应与采暖的要求相匹配。

4.2.11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的一、二次水系统;热力站规模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热半径不宜超过500m;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15~130℃,回水温度应取50~80℃。

4.2.12采暖二次水系统采用变流量水系统时,循环水泵宜采用变速调节方式;水泵台数宜采用2台(一用一备)。系统较大时,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后合理增加台数。

4.2.13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室外管网通过阀门截流来进行水力平衡时,各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4.2.14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应根据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采用的调节方式,决定是否还有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其他平衡装置。4.2.15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和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力平衡阀设置于热力入口及主要分支回路。

2 水力平衡阀的选型应满足阀门产品标准对压差、流量范围的要求。3选用静态水力平衡阀需根据管网水力平衡计算,并做压降校核计算。

4 动态平衡阀设计选型时为了确保阀门的调节品质,其阀权度宜取0.3~0.5。

4.2.16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

比(HER ),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HER=t

L A Q N ?∑+?≤?)4.20(αη(4.2.16) 式中:N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

Q —建筑供热负荷,kW ;

η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按表4.2.16选取;

t ? —设计供回水温度差,℃,按照设计要求选取;

A —与热负荷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4.2.16选取;

∑L —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

α —与∑L 有关的计算系数,按如下选取或计算:

当∑L ≤400m ,α=0.0115;

当400<∑L<1000m 时,α=0.003833+.0367/∑L ;

当∑L ≥1000m 时,α=0.0069。

表4.2.6电机和传动部分效率及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计算系数

4.2.17城市街道上和居住区内的热力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并优先采用直埋敷设式。采用地沟敷设方式时,应采取可靠的地沟防水措施。设计一、二次热水管网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对于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