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5、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养成认真观察,并作实验记录的习惯。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蜡烛、火柴、图片资料和视频制作成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蜡烛两根、火柴、镊子、蒸发皿、干玻璃片或铁片、盐、橡皮泥、纸、面粉、一次性筷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刘谦玩魔术靠的是手快,老师的魔术靠的是科学,现在给你们露一手,想看吗?

教师出示滤纸,折成花瓣,用试管滴几滴在白花上,花瓣的颜色会不会变?

学生观察:不变。

出示紫甘蓝溶液,滴几滴到白花上,猜猜看花的颜色会变吗?要变,是什么颜色?(花变成绿色。)

激疑: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提出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

2、揭示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蜡烛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探究蜡烛变化的实验方案

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材料?

学生自由回答:蜡烛两根、火柴、镊子、蒸发皿、干玻璃片或铁片、小刀、锤。引导:根据这些材料,你准备怎样进行探究实验?请分组讨论设计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方法:用小刀切割蜡烛、用锤砸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熔化蜡烛等。教师引导:同学们想法真多,谁能说说在要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使用刀、火时要注意安全。

(2)小组分工要明确,注意互相配合。

(3)待加热蜡烛完全融化后立即熄灭点燃的蜡烛,将实验器材轻轻的放在桌面上。,

(4)注意观察蜡烛的变化,填好实验记录单。

(5)注意桌面卫生。

(6)实验结束后,注意保持课堂纪律,坐端正。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巡视时,对出现的问题引导点拨。

1、交流蜡烛变化的实验发现。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大变小、整变碎、蜡烛的颜色变浅了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认真,合作的也非常好。哪个小组研究了用小刀切或者用锤砸的方式使蜡烛发生变化的?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代表汇报发现:

学生1:用小刀切蜡烛,蜡烛变小了,变碎了,蜡烛的颜色变浅了。

学生2:用锤砸蜡烛,蜡烛变碎了,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追问:在蜡烛由大变小、由整变碎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除了蜡烛和烛芯之外的其它东西?

学生自由回答:蜡烛在切碎之后,依然还是蜡烛,仅仅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预设2、固态变液态、液态变固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交流一下加热蜡烛后蜡烛的变化?

小组代表发言:把蜡烛切掉了一小截,放在蒸发皿里,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发现蜡烛融化了。不再加热,过了一会,融化的蜡烛又凝固了。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蜡烛加热后,不仅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且由固体变成液体,冷却后又变了固体,这说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3、蜡烛点燃后产生新的物质

谈话:点燃蜡烛你又观察到哪些现象?蜡烛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代表汇报:点燃蜡烛后,发现蜡烛燃烧后变短了,蜡烛冒烟了,而且增发皿的背面变黑了,

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呀?其他小组有没有发现铁片的背面变黑了?

(如果有同学说是铁片烧焦了,可引导学生把铁片擦干净,再点燃蜡烛观察一次。)拿着一个小组的铁片,故意用手摸一下黑色部分,做出惊讶状,咦,我的手指怎么变黑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强化认识:蜡烛燃烧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生成了黑色的物质。

2、自选实验

谈话:你们想不想用它们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呢?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盐、橡皮泥、纸、面粉,醋、鸡蛋,一次性筷子。

(1)小组讨论可选1-2组进行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你们的实验结果?

预设组1:我们把生鸡蛋放在醋里浸泡,过了一会有气泡产生,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但确定是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说明是二氧化碳。)

预设组2、我们组捏了橡皮泥,橡皮泥只是形状改变了,没有新物质产生。

预设组3:我们组先把一次性筷子折断,筷子还是筷子,我们把折断的筷子点燃了一会,发现有烟和灰生成,说明筷子点燃后有新物质生成。

……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各种物质变化的实验,能根据物质的这些变化分一下类吗?

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分类结果:象蜡烛熔化、切割、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象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师适时总结概括:切碎蜡烛和加热蜡烛的过程中,仅仅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随机板书:形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点燃蜡烛后,却生成了和蜡烛不一样物质,因此我们称这种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随机板书:生成新物质。)这两种变化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种是生成了新物质。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启发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举例说明。

学生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小结:同学们能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真棒!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变化,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会更多得发现生活中科学的奥秘!

2、教师播放物质变化的课件

如:面粉蒸馒头、铁融化等

3、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4、作业

(1)继续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事例,并进行归类。

(2)在家里做鸡蛋放进醋里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附: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刀切

折断形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

加热

点燃生成新物质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探究活动非常有效,从自己设计方案到实验验证最后概括结论,整个探究过程自主有序。

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主体地位。

这节课内容多,活动量大,每一个实验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培养。体现了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仅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感知与认识的过程。

二、科学探究中教师的引导、参与很重要。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能够自主地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法。知道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但是在归纳整概括方面还有难度,老师的点拨引导要适时、适度。实验时,我及时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之中,进行点拨。此时,学生因为有老师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强,研讨的氛围更浓。

2.使用建议。

(1)实验中的材料准备可根据学校条件进行调整,如没有蒸发皿可以用饮料盒减掉一部分代替。

(2)学生探究完“蜡烛的变化”后,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蜡烛的变化进行分

类,进行总结概括,最后再进行自选实验的探究活动。

3.需破解的问题。“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一拓展活动是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相关链接】

1.《科学课》2013年第5期《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3.教学参考书及配套光盘。

2020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单元试题及答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 1.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它一般主由、 和三部分构成。通常所用的温度计,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2.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3.空气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这说明空气有的性质。 4.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时,液柱会,放入冷水中液柱会。 5.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温度计,读书时眼睛要。 6.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变化的最明显,受热膨胀的体积变化的较明显, 受热膨胀体积变化的最不明显。 7.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的缘故。 8. 零摄氏度写作,零下20摄氏度写作。 二、我会选。 1.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2.在小喷泉的实验中,把瓶子放进热水中,会产生喷泉,原因是:() A.瓶内空气受热膨胀 B.瓶内液体受热膨胀 C.瓶子受热膨胀 3.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的。 A. 密封 B. 敞开 C.都可以 4.宁得太紧的塑料瓶打不开时,可以把瓶盖部分放入(),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 A.开水中 B.冷水中 C.都一样 5.自行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三、我会判断。 1.不同的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2.铁路上的铁轨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时因膨胀而

损坏。() 3.水结冰,体积会缩小。() 4. 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对人们的生活有害无益。( ) 5. 因为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破了的乒乓球用热 水烫一下也可以鼓起来。 () 四、我来告诉你。 1.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既能帮人们做事,又有一定破坏作用,你能举个人们在生活中利用这一性质做事的例子吗?人们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的破坏作用的例子呢? 2.冬天经常会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呢?说说其中的道理。 五、实验研究。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的性质。那么气体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观察,记录食物,统计分析、找规律,根据不同标准对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学习辨证地看问题,意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科学知识:发现一天所吃的食物的问题和规律,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归类。教学准备:了解我们常吃的食物,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 2、老师: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3、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1、师:那么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学生交流(要把我们吃的食物记录下来,进行研究。)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学生发言:可能说到按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2、提出记录要求:(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 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记录表) 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 4、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等,每餐都吃的是。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卡片,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各组推荐一个同学用水彩笔写,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 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3、一小组上前尝试汇报交流(把食物贴在黑板上)说说理由 4、师:刚才的小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统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类关键是什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指导) 5、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再次汇报交流,请用不同分类方法的小组汇报,师适时补充板书 7、小结:我们给食物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结构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来源分、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等,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 8、教师引导:植物类的食物和动物类的食物你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上册复习

小学科学复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1 我们的食物 认识常见食物;给常见食物分类 2 我们的营养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 3 饮食与健康 了解人们日常饮食结构;认识科学的饮食结构,学习科学搭配饮食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填空: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 ()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将花生米、葵花籽、大豆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它们里面含有()。 4.检测食物的营养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等,在米饭粒上滴碘酒会看到米饭粒变()色。 5.()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6.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份,蔬菜、水果应占()份,米、面食应占()份。 选择: 1.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 ) A.合理B.不合理 2.为了均衡地获得多种营养,我们平时应该()。 A. 多吃面食 B. 食物多样化 C. 多吃蔬菜水果 3.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的是()。 A. 食物名称 B. 食物重量 C. 价格 4.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 羊肉 B. 胡萝卜 C. 牛奶 5.下列食物中含淀粉丰富的是()。 A. 羊肉 B. 水果 C. 米饭 6.食物中含有(),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判断: 1.在食物里加碘酒后会变成蓝紫色,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2.含脂肪高的食物不能吃。() 3.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还可以食用。()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 水变咸了 认识盐在水里的变化;认识溶解现象;认识饱和现象 5怎样加快溶解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6 做一杯饮料 了解饮料制作过程(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 水里有什么 水的净化的概念;水的净化的方法 填空: 1.我知道加速溶解的办法有()、()、()。 2.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净化水的三种常用的方法是()、()、()。 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 4.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变成一种(紫红)色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 5.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去除的是水中(不溶解)的杂质。 6.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 )。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岩石的用途_青岛版(六年制)

《岩石的用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人类对岩石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布置、提示学生课前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调查,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1)岩石用途调查表:

究不同用途。 (3)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岩石用途以及岩石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热身,猜谜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打一物体) 二.复习旧知,引旧出新。 问题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问题2:常见的岩石有哪几种?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联系新知。) 三.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各种岩石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岩石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课题:岩石的用途)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交流对岩石用途的认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一个岩石用途调查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将完成任务情况作交流。

(1)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 检查小组的交流情况。(指名说)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咱们大家非常善于搜集资料,并且搜集的都很有用。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老师为你们搜集的有关岩石用途的资料。(可制成课件或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资料卡: 人们利用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经过加工可以将它们用于建筑、装饰、化工、冶金等诸多方面。比如石灰岩可以制造水泥和塑料;白云石可以用来制造耐火材料;珍珠岩用来做绝热和保温材料;玄武岩可以用来烧铸石;砂石可以铺路;花岗岩、大理岩因为外观华丽和坚硬耐磨,被人们广泛用做建筑装饰石材。我国各地的很多重要建筑,如大会堂、纪念堂、图书馆、大剧院、体育馆等都是用岩石做石材修建而成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高雅的建筑石材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为美化居室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岩石还造就了许多奇丽的自然景观,成为海内外享有盛名的风景游览区。如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称,那是石灰岩地区长期风化侵蚀造成的;昆明的石林,成因也是如此;在火山岩发育的地区也有很多风景区,如长白山的天池、牡丹江的镜泊湖,早已成为人们避暑和旅游的好去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岩石几乎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探究岩石的用途 (1)提出问题:岩石有什么用途?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1、蚂蚁 教学目标: 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观察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况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资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通过学习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一些常见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课件、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蚂蚁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回答:蚂蚁。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1、蚂蚁)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8-15班的科学课。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气与气候》《水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生活》等6个单元,共24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活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二、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凡士林少许;一块玻璃;一只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1.采大小适中的新鲜叶片10片。 2.在每片叶柄的剪截处用凡士林涂封。 3.将10片涂封好的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再将透明璃杯倒扣在叶片上。为防止漏气,可将玻璃板与玻璃杯之间用凡士林涂封。 4.将这个密封的容器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以再去观察。 实验结果: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水珠 实验分析:玻璃杯内壁上的水是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把水从叶子的气孔中蒸发出来,并凝结在玻璃杯上的。 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点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溶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四、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 五、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12.《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吴斐 【教材分析】 《认识岩石》是青岛版六制三年级的第12课。本课教科书的编写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教科书编排设计了观察了解岩石,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及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提前做好探究的准备;第二部分包括两个活动:1.观察搜集到的岩石,它们有哪些特点?本活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研究岩石的特点,二是用特写图图示了研究岩石硬度的方法。2.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征。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观察岩石标本的场景图,桌上放着岩石标本,三名学生正在一边研究,一边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更多的岩石标本,熟练运用研究岩石的方法,认识不同岩石的特征;第三部分给采集来的岩石分类,制作岩石标本。作为本课探究活动的延伸,主要引导学生给自己采集来的岩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制作岩石标本,增加学生研究岩石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常见的石头也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有关岩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特征的不同给岩石分类,而这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 2.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 2.培养比较、观察、分析的能力,及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3.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岩石特点的兴趣。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设计:绣惠镇回南小学徐峰 试题编写说明: 编写原则: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能 力的考查,渗透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要求:正确把握重点难点,注意对教学的正确导向,正确区别要求学生知道理解,探索与运用的的内容。 试卷结构分析: 本试卷类型为四年级期末测试,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次命题主要分为填空、判断、选择、知识应用、实验操作。 填空、判断、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判断;知识应用、实验操作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等、 其结构类型及分值如下:填空题20 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28分,知识应用10分,实验操作32分。 试题编写重视新观念、新情境与新材料,注意情境创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命题的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求考生通过理解,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从总体上来说难度适中,完全针对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总之,题目较为新颖、灵活,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了学科的能力要求,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比较合理。 1、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试题具有灵活性,符合了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实际,难度也较为适中。 2、试题具有一定的基础性: 试题中,填空题与选择题中的大部分题型,都侧重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3、试题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 试题注重了知识技能、探究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目标的考查。

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教案3 青岛版

《认识岩石》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采回的岩石,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岩石的一般特性,根据特性能认识一般常见的岩石。 2、通过搜集资料、自己研究岩石,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对自行获取知识后的成功产生进一步的探求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了解岩石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下来。。 教师准备: 1、各种类型的岩石、岩石的视频资料、课件。清水 2、稀释的盐酸、胶头滴管、放大镜、小刀、铜钥匙、抹布,卫生纸(实验完成收拾整洁)、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屏幕,这,是同学们采集来的岩石,这是自然界中岩石形成的壮美景观。注意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看图片)图片欣赏到这里。课前同学们采集了很多岩石,我想问一下:你是从哪儿采集的呢?(真是有心人呀)那通过自己采集和观看图片,你对岩石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岩石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形状很不相同。这块岩石上的图案好像……(板书:形状)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岩石颜色各不相同。有灰色的、白色的、还有棕色的、青色的……(板书:颜色)生:我们的岩石都很硬。(板书:硬度)光滑粗糙、大小、长短等。 师:同学们可真会发现!那你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岩石呢?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岩石的世界,认识岩石,研究岩石?(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方案,讲解盐酸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弄清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实验中,用到过哪些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不错,但有时仅凭我们的感观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这节课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研究岩石。 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准备了材料,那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岩石呢?接下来,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研究岩石哪些方面,怎么研究?(出示)试试 小组开始讨论设计探究方案。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打算? 生:我们打算研究岩石的颜色、软硬、结构和滴盐酸后的变化。 师:怎么研究呢?(一个小组说不全,师问:其它小组打算怎么研究它的**呢?还有补充的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2020年】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1.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它一般主由、 和三部分构成。通常所用的温度计,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2.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3.空气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这说明空气有的性质。 4.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时,液柱会,放入冷水中液柱会。 5.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温度计,读书时眼睛要。 6.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变化的最明显,受热膨胀的体积变化的较明显,受热膨胀体积变化的最不明显。7.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的缘故。 8. 零摄氏度写作,零下20摄氏度写作。 二、我会选。 1.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2.在小喷泉的实验中,把瓶子放进热水中,会产生喷泉,原因是:() A.瓶内空气受热膨胀 B.瓶内液体受热膨胀 C.瓶子受热膨胀 3.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的。 A. 密封 B. 敞开 C.都可以 4.宁得太紧的塑料瓶打不开时,可以把瓶盖部分放入(),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 A.开水中 B.冷水中 C.都一样 5.自行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三、我会判断。 1.不同的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2.铁路上的铁轨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时因膨胀而 损坏。() 3.水结冰,体积会缩小。() 4. 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对人们的生活有害无益。( )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1373840.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1373840.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1373840.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1373840.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1373840.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岩石的用途》

岩石的用途 课型考察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调查、交流,知道岩石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3.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提示学生课前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调查,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①岩石用途调查表: ②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③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岩石用途以及岩石资源保护方面的课件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掌握了认识岩石的方法,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各种岩石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岩石的用途。(板书课题)

(一)学生交流对岩石用途的认识 1.课件出示: 岩石用途调查表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一个表格,请同学们在小组范围内将完成任务情况作交流汇报。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活动情况。 (小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总结中了解岩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岩石:课件出示各种岩石图片, 师:请你猜出这些岩石的名称、产地、作用。 (学生活动,师适时评价、激励) 4.师小结: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们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岩石有这么多的用处,哪个小组能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呢? (二)、探究、展示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板书) 1.小组作展示准备。 2.师巡视指导,对效率低下的小组做恰当的提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1课植物的身体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已知道的就30多万种。 一棵完整的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第2课植物的根 1、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直根系(如香菜)和须根系(如大葱)两种。 2、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和养分、③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第3课植物的叶 1、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2、叶子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3、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叶绿体)被称为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4、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5、叶子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第4课植物的茎 1、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2、对植物适当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答:养分在环割处停留,使养分大部分留在枝干部,这样做有利于果实、枝叶的成长。 第5课花和果实 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瓣)、(雄蕊)、(雌蕊)和(萼片)四部分。 2、雄蕊由(花药)和(花柱)组成,花药产生(花粉);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 3、花要经过授粉才能结出果实,风、蜜蜂、蝴蝶等都可以帮助花传粉。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第二单元秋冬星空 第6课秋季星空第7课冬季星空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座,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有(88)个星座。 2、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有(大熊座)和(仙后座)。 3、大熊座的标志:北斗七星;仙后座的标志: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 4、冬季星空上半夜南天显著星座是(猎户座),标志是7颗星。 5、冬季沿猎户座向东南看,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属于大犬座。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第8课木材 1、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珍惜木材)。 2、木材的特点:有纹理、有一定硬度、易于切削可方便的制成各种家具、易燃烧、能浮在水上、干燥的木材不导电。 3、(天然材料)指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人造材料)指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 第9课纸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个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在纸发明以前古人曾经用龟甲、兽骨、竹简、木简作书写材料。 3、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这些廉价的原料造出了纸张,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4、造纸要用大量的(木材)做原料,还要用大量的(水),所以要注意(节约)每一张纸,因为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5、纸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废纸可以(回收再造纸)。 第10课陶瓷 1、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巨大贡献。 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3、陶瓷的特点有:坚硬、放在水中沉底、易碎、不导电、不易燃烧、不易导热。 第11课金属 1、金属的特点:有金属光泽、有硬度、有延展性、一般比较耐高温、易导电、放在水中沉底。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3课时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