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时不宜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撒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土壤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那么,种子播下以后,在怎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

(一)发现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可能与水分、空气、阳光、温度有关。也就种子只有在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下才可能能萌发。

(二)制作实验:

(1)材料和用具:塑料瓶、美工刀、小勺、纸巾和棉花、标签、胶水、绿豆、塑料黑膜、电冰箱。

(2)步骤:

①、

如上图,给每个瓶编号,并在瓶内放置棉花和纸巾。

②、

用小勺给每个瓶子撒上适量的绿豆。

③、按照下面的表格对每个瓶进行处理。

见下图:

装置2 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3加水将纸巾和绿豆浸泡在水中

装置4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放入电冰箱冷藏室

把装置4塑料黑膜盖上以保证暗

准备完毕,等待绿豆的萌发情况。(3)根据实验假设和实验制作提出:

实验预期1:因为装置1比装置2的水分充足,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1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水分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2:因为装置2比装置3的通气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3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空气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3:因为装置2比装置4的阳光照射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4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阳光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4:因为装置2比装置5的温度温和,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5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适宜的温度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4)记录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原因:

①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见下图:

5个装置中的种子发芽情况图。

绿豆没有发芽,和原先放下去一样。

绿豆基本上都全发芽,发芽情况和发芽率良好。

绿豆有发芽,但发芽率和发芽情况都不理想。

绿豆基本上都全发芽,发芽情况和发芽率良好。

绿豆吸收了水分,只是发大,但是基本上没发芽。

②分析:

1: 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1一致,支持这一环境条件。

2: 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2一致,支持这一环境条件。

3: 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3不一致,推翻这一环境条件。

4: 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4一致,支持这一环境条件。

(5)得出结论

实验中的5个装置设置了不同的条件,其中都与装置2为对照组,其余4个装置都是实验组,采取单一变量法。通过观察个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情况和萌发率得出各组的数据,在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便得出了种子萌发的条件。

经过这次的探究实验,了解到了种子的发芽,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条件。在充足的水份,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下才能萌发,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但有的种子萌发就需要光照条件。

此次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较准确地出了各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数据,但实验中也存在着美中不足的情况,如:装置5需要放入电冰箱,但把电冰箱的门关上后,发现冰箱内是暗的,是不见光。这个不足之处有点影响了实验预期4中的分析,从而影响了结论,但从书上获得的是,大部分种子萌发是不需要光照的,只有少数种子例外。在下次的实验中一定会做够足够的调查与周密的计划,避免再次出现此缺点。

在此次探究实验中,我获得的技能有1:计划实施前,能较充分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的解决。2:实验时能较准确的控制种子的数量以及实验装置的制作。而仍需提高的技能是我实验前的思考不够周密和全面,导致了出现种种的小问题与小插曲,使得实验进程变慢。

不管怎样,这次的实验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体会与锻炼,感谢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一切。希望在以后的路途上能都认识自然界中的奥妙与神奇,这都要从学习,挖掘与锻炼中实现。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种子的萌发-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 花盆阳光温度水 ①向阳处20 ℃充足 ②暗室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绿豆发芽的影响,而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实验变量有阳光和水,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除了是否有光照外,其他都应相同且适宜。 答案:C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答案:A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计划。 实验装置编号 放入种 子的数量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110粒有光适量20 ℃充足 210粒无光适量20 ℃充足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解析:在1号和2号的对照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所以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答案:A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C.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解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保湿,以利于种子萌发;“春播遇到倒春寒”是温度不适宜,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被洪水淹没”是缺乏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贮藏多年的良种”可能使种子的胚失去活性,破坏了其内在条件,而不是环境条件。 答案:A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A.A和B可形成对照 B.B和C可形成对照 C.清水中缺乏营养 D.种子太少具偶然性 答案:D 6.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 D.温度、水 答案:A 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 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是活的,并且度过了休眠期。C 图中的胚受到损坏,一定不会萌发。 答案:C 8.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 ) A.防止病虫害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的流通 D.保持充足的水分 答案:B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目的: 知道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水、温度有关系。 能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材料: 4个烧杯(一次性塑料或试管),若干粒蚕豆(或其他种子),棉花(纸巾或海绵块)少许,水,鞋盒一个。 步骤: 先将4个烧杯按顺序编号,再把棉花分别垫在4个烧杯的底部。 取1、2号烧杯,滴入少许水使棉花垫湿润。 取3、4号烧杯,往3号烧杯中注入水,水量为容积的1/3;4号烧杯保持干燥。 把蚕豆分别放入4个烧杯中。 将1、3、4号烧杯放置在通风处,盖上鞋盒,避免阳光照射;将2号杯放在冰箱冷藏室内。 连续观察一周,并保持1、2、3号烧杯内棉花垫湿润。 结论: 1号烧杯中的蚕豆种子在适量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条件下萌发得最好。 注意事项: 要保持1、2号杯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要保持1、3号杯除接触空气不等量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要保持1、4号杯除水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 这是一个探究性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分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如“你认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给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既了解决了学生的前概念,又使学生能主动地关注所探的束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如阳光、种子的大小、种子的种类、肥料等,进而提出假设,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在自己提出的各种假设中选题,帮助学生根据选题组成探究小组,并组织各小组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处理好“控制变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善实验方案,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持续观察和记录。 对于学生的观察记录单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所记录的观察情况,对照实验前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思考,并以观察记录为依解释所探究的问题,从而归纳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根的向水性实验 目的: 知道根向着水分多的地方生长。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材料: 盘子或托盘2个,水稻种子(或其他颗粒较小的植物种子),深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类因子汇总

1.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类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其中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动物则有哺乳动物、鸟类、啮齿类、昆虫等,而植物方面主要是植物自身特性和植物化感作用等。 1. 微生物 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作用:一是,许多微生物可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二是,微生物可增进宿主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 许多细菌能与植物根部建立共生关系,且大多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也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共生现象,是植物与真菌共同进化的结果。真菌可产生一些生化物质,从而打破种子休眠或抑制种子萌发。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存活均有促进作用。由壳梭抱菌(Fusicoccumamygdali)产生的壳梭抱素可促进因ABA抑制的种子的萌发[41]。 2. 植物 植物化感作用是自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化感作用可作用于植物种子的萌 发、幼苗生长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61] 。欧洲蕨( Pteridumaquikinum)可 通过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释放化感物质,从而抑制欧洲山杨( Populustremula)和 欧洲赤松( Pinussylvestris)种子的萌发。 植物更新过程中,由于种子自身条件包括种子自身结构、种子大小和系统发 育、植物生活史周期等的不同,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自身结构包括种皮、颖、 胚乳、胚等,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当移除部分结构后,可明显促进种 子的萌发 [43,62] 。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能力有不同影响。对欧洲防风( Pastinaca sativa)的研究表明,较小种子的萌发率较高,萌发更快 [63] ;对鸡脚草(D actylis glomerata)种子的研究表明,较小种子与较大种子萌发率较低,而中等大小的种甘肃农业大学2 013届硕士学位论文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 南宁市武鸣区实验学校教师:危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相关操作。(2)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世界观。 二、指导思想: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参与设计和完成生物实验,既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也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不过七年级的学生参与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还是较少。通过这一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并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让学生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并能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设计多变量的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手段: 1.情境教学法: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新知。 4.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地将各个知识点展现给学生。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用具。

七、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时不宜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撒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土壤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那么,种子播下以后,在怎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 (一)发现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可能与水分、空气、阳光、温度有关。也就种子只有在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下才可能能萌发。 (二)制作实验: (1)材料和用具:塑料瓶、美工刀、小勺、纸巾和棉花、标签、胶水、绿豆、塑料黑膜、电冰箱。 (2)步骤: ①、 如上图,给每个瓶编号,并在瓶内放置棉花和纸巾。 ②、 用小勺给每个瓶子撒上适量的绿豆。

装置2 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3加水将纸巾和绿豆浸泡在水中 装置4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放入电冰箱冷藏室 把装置4塑料黑膜盖上以保证暗

准备完毕,等待绿豆的萌发情况。 (3)根据实验假设和实验制作提出: 实验预期1:因为装置1比装置2的水分充足,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1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水分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2:因为装置2比装置3的通气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3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空气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3:因为装置2比装置4的阳光照射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4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阳光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4:因为装置2比装置5的温度温和,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5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适宜的温度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4)记录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原因: 见下图: 5个装置中的种子发芽情况图。 绿豆没有发芽,和原先放下去一样。 绿豆基本上都全发芽,发芽情况和发芽率良好。 绿豆有发芽,但发芽率和发芽情况都不理想。 绿豆基本上都全发芽,发芽情况和发芽率良好。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过程:: 教师:种子可以随时随地萌发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 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教师:请同学设计探究实验(探究活动按照下面的说明进行)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制定计划:设计对照实验(独立思考) 种子:大豆(20粒装)、玉米(实际是果实,20粒装)、绿豆(20粒装)、花生(20粒装)、板栗(实际是果实,20粒装)、……(以上均为晒干了的) 用具:矿泉水瓶(2个)、牛奶盒(2个)、加多宝瓶(2个)、酸奶瓶(2个)、“冰箱”(2个)、小玻璃瓶(2个),塑料杯(许多个),……适量的土壤、清水、遮光罩、卫生纸…… 制定和完善计划 我们组探究的实验变量

需要的材料用具 设计方案(对照实验)画简图或语言文字表述均可 学生实施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下次课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老师综合,总结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水份 →

5、实验结论: 在研究小组、研究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实验结论。 6、归纳总结: 一个完整的对照实验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预期→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六、反馈和调控: 1、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①.方案一的2号瓶里的个别种子在实验结束时仍 然不萌发;②.方案二的乙杯装置里的种子不能萌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来分析,寻找原因。 2、在方案二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次性筷子的吸水力强,最上端种子与水面的种子相隔需5厘米以上,否则上端种子都将发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七、课外延伸: 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与意义 意义: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4响必检指标之一。正确及时确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率过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计算前三天的发芽势及发芽率。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和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实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即根据作物种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 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保持发芽床事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波斯菊种子若干 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 药品:高锰酸钾溶液 试验方法 制备发芽床:先在培养皿内平整的垫两张滤纸,再用蒸馏水浸湿待用。

数种子:随机取用若干种子待用。 图1制床 Day1 制床:将准备好的培养皿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摆放20粒种子。每粒种子之间间隔大致相同。(如图1 )将培养皿盖好,放在室内待其发芽。(期间时常对其进行浇水保持滤纸湿润及开盖通风) 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种子发芽势=(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 100% 观察记录表共80颗种子(第十天后经确认剩余种子已无再发芽可能)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 东铁营一中崔颖2005年10月 一、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初一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种子的结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因为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本课要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但由于学生尝试自主与合作设计对照实验的经历较少,对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还缺乏认识,因此,如何巧妙地引导,使学生深入思考、相互讨论、共同合作,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难点。 二、教学设计理由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围绕这一中心,教师安排了学生个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方案、小组交流方案、小组再次设计新方案、小组再次交流方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合作设计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也给学生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课先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低的设计活动,如针对单一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后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如针对两个变量同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引导同学对书本实验方案的深入认识。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课内外交织,活动内容多而不乱。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最新资料推荐------------------------------------------------------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一课的教学设计福建省南平市王台中学李安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 3 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 6 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 1 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部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对照探究实验,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实物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而且能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和总结探究实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品质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本节的探究方法可作为本章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其它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学情分析】我校是南平市延平区的一所乡镇中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参差不齐。 虽然对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他们并不陌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有涉及到,在家看父母育种时有遇到,但他们几乎缺乏亲自动手体验。 这跟小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父母对他们过于溺爱(多为独生子女),包办一切农活有关。 根据这种情况,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教法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式: 1 / 9

结合课本的探究活动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课题和实验材料,在家互相协作完成。 把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看法经小组讨论、分析,在课堂和其他小组交流、分享。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课堂上好表现自己,身处于农村有广阔的实验场地等,这些为这节探究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探究,指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中的三个要素,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证明各要素对种子萌发的必要性;能对萌发条件各要素的作用做出合理推断。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采取单因素实验法对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探究,设置对照【教学难点】采取单一变量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教学设计思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农村学生在家帮助父母从事农事劳作时,经常会遇到和亲身体验到的,如育秧和培育大豆、花生幼苗等。 这些知识对学生并不陌生。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学课程标准>> 提出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本节课的教学依据课标,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视频入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在接下来的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处理上,教师想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还不太熟悉,尤其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这一流程进行教学,把观察记录放在课后进行,而探究结论的汇报与交流则在下一课时进行,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无法亲自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的,所以在本课结束前,为学生播放种子萌发瞬间过程的录像片段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悸动与神奇,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实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的第二块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生活历程,已经知道了种子的重要性,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上开展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里学生已经对种子的结构、幼苗的形成有了初步了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现在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既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 分。 二、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法:实验法、谈话法。 四、学生;已有基本的实验经验。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课件、实验材料等。 学生:每个学生调查或亲手种植与观察的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绘好示意图。尝试进行菜豆种子发芽的实验。 部分学生进行种子发芽率(如储藏了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小麦或其它种子)的测定。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 六、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七、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通过探究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2、能力: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自身条件的探究实验中,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较熟练地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3.培养实践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教学方法:实验法。 十、实验器材:饱满绿豆(大豆)种子40粒,透明的塑料瓶4个,脱脂棉,标签4张,胶水、清水等。 十一、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教师可提出:播种到地上的种子,为什么有的能够萌发,有的不能萌发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让学生思考。 2、作出假设: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3、制定计划:教师提示,要通过实验探究取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①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时,种子能萌发;②缺乏充足的水分时,种子不萌发;③缺乏充足的空气时,种子不萌发;④缺乏适宜的温度时,种子不萌发。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处理方式:取4个洁净的塑料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脱脂棉,并在脱脂棉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拧紧瓶盖倒入少量的清水,使 脱脂棉湿润,然后拧 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 使种子淹没在水 中,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少量的清水,使 脱脂棉湿润,然后拧 紧瓶盖 置于200C 环境中置于200C环境中置于200C环境中 放在低温处(50C) (如冰箱内) 3、实施计划: 在课前1个星期左右,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下表。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所探究的外界水分水分、空气、空气较低的温度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