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实词推断学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推断学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推断学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推断学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考点解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15年至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再到答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特别是翻译,更是与此密切相关。

【教学设想】常见的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多,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是识记和积累,二是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本节课将以课内例子渗透方法,再以方法指导课外。【方法介绍】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禾”表五谷,“贝”表金钱,“皿”表器具,“歹”表死亡,“纟”表丝麻,“求”毛皮,“隹(zhuī)”表鸟雀,“目”表眼睛……

1、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推出“田地”之意。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解析】“组”是“纟”字旁,可知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可推知“组”意为“带子,绳索”。

2、即学即练

(1)常通商贩,贸籴.(dí)粮食

(2)可以独飨.白粲.。

(3)王怒曰:“劓.之。”

二、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1、课内实例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解析】“弥”与“愈”位置相同,词意相近。弥:越来越,更加。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解析】“族”与“灭”位置相同,词意相近。族:族灭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解析】“破”与“下”对应,意义相近,攻下。

2、即学即练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

(4)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三、语法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1、课内实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它前有状语“数”(多次),后带宾语“项王”,应是动词,所以不能理解成“眼睛”,结合语境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解析】“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2、即学即练

(1)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来源学科网ZXXK]

(2)晋侯觞.客于柳溪。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四、语境推断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1、课内实例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析】“难求”为谓语,结合语境可知难以找到的是“瀛洲”这座仙山。“信”修饰“难求”,作状语,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解析】结合“左,乃陷大泽中”这一语境推断出“绐”是“欺骗”的意思。

2、即学即练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如泰山失火,沃.以一杯之水,河决千里,塞以一抔之土,能胜之乎?

(3)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五、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1、课内实例

(1)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解析】出类拔萃:拔,超出。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解析】不伦不类:伦,类。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解析】不速之客:速,招致。

(4)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解析】贪得无厌:厌,同“餍”,满足。

2、即学即练

(1)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2)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3)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4)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

六、课内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1、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登上。

联想《诗经·氓》中“乘彼垝垣”的“乘”是“登上”的意思。

例2、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

2、即学即练

(1)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2)咸私哂.其矫饰焉。

(3)庭除.甚芜。

(4)而曜好臧否

..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七、邻词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如“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义在“作”,“息”是衬字。“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义在“入”,“出”是衬子。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谤”“讥”都是“批评”的意思。

1、课内实例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解析】“简”与“拔”同义,解释为“选择”。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解析】“诹”与“咨”同义,解释为“询问”。

2、即学即练

(1)成益愕,急逐趁.之《促织》(2)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屈原列传》

(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踞,雄才奋用之秋也。

(4)病笃,上遣使数存.问。

八、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原文来推断词义。

1、课内实例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鸿门宴》)“蚤”通“早”

(2)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要”通“邀”

(3)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

(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取”通“娶”

2、即学即练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4)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结语:运用这些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思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各种方法要融会贯通。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重点关注加点的字。

1、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2、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