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思维导图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思维导图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思维导图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思维导图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七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八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九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第十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开端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861—1895: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教育

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

海继昌隆缫丝厂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

命开始

1926:北伐战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九一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1934.10—1936.10:红军长征

1935.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立成熟、转折 1936.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转折,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积极抗战: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计划)

平型关大捷(最早)、台儿庄大捷(最大)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1940)

中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基础、世界贡献、地位)

1946夏:全面内战爆发

1947.6: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年底—1949年初: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第十四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五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十六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十七单元: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十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今)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民主革命胜利;过渡时期开始

1950—1952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1954:一届人大召开(通过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日内瓦会议召开 1955: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 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原子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 1977:恢复高考

1978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

1979: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983:“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1997.7香港回归

1997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12澳门回归

2000: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中国加入WTO 2003:神舟五号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十一单元: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第二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十三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二十四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

⒉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⒊“八大”即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建国后四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示意图表:

1952

1956 1958 1978

———→ ———→——→ 土地改革 责任制

近现代各派别探索活动一览表

⒈农民阶级:由于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旧式农民战争最终归于失败

⒉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⒊资产阶级:两面性和软弱性,不敢依靠、发动群众,在内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下最终失败

⒋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代表,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革命必将成功

⒌探索的进步性:器物→制度→思想;西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张铭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内容结构化、信息加工、意义建构、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基本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在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三、教学评价的创新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软件(Mindjet MindManager)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教学内容结构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强调知识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事实,理解基本历史概念的基础上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而言,共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同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而要完成历史教学的上述任务,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 所谓“思维导图”,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布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国外教育界也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ping),国内也有译为“概念地图”的。顾名思义,“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一种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的方法的意义挑明了。 知识结构是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相互联系着的客观事物和事实在人们大脑

最新-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精品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12课)含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 (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欣赏 初三历史知识的巩固练习 1、认为开明君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下列主张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主张开明君主执政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 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3、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的创建 C、力学三定律 D、《物种起源》的出版

4、现代文明与科学进步密不可分。然而,某著名科学家 却说:原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已改变了除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 一切,因此,我们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5、18世纪中期以后,哪一种学说的兴起打破生物是神创 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 )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太阳中心说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 谁的名言( )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斯特劳斯 7、以下作品中表达贝多芬反对君主制的是(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交响曲》 D、《蓝色多瑙河》 8、要想了解俄国人民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你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果戈里 D.妥思托耶夫斯基 初三历史知识复习提纲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的发展简史: ①、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七上的历史知识复习提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的重难点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